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项目概况 31.1项目区位 31.2项目概况 31.3用地规划 31.4路网规划 31.5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及意见的执行情况 31.6方案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52、项目建设条件 62.1自然建设条件 62.2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 92.3地基均匀性评价 122.4基础形式建议 122.5特殊性土评价 122.6地下水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132.7拟建工程施工的影响评价及防治建议 132.8地勘结论及建议 132.8.1结论 132.8.2建议 132.9现状分析 142.10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铁路及地上、地下管线情况 142.11建设条件总体评价 143、设计依据、规范及设计标准 143.1设计依据 143.2设计规范 153.3工程建设标准和规模 163.4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 164、道路工程设计 174.1道路平面设计 174.1.1平面布局原则 174.1.2道路平面布置 174.1.3平面设计 184.1.4交叉口设计 184.1.5合理性分析 184.2道路纵断面设计 194.2.1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 194.2.2道路纵断面控制性因素 194.2.3纵断面设计 194.3横断面设计 204.3.1横断面设计原则 204.3.2横断面设计 204.4路面、人行道及附属工程设计 204.4.1路面设计 204.4.2人行道设计 214.4.3路缘石、路边石和植树圈石等 214.5路基设计 224.5.1设计原则 224.5.2路基设计 224.5.3路基边坡 224.5.4管线过街保护 234.5.5路基清表 234.5.6抛填土区域路基处理 234.5.7路基排水 234.5.8边坡防护 234.5.9道路土石方及弃土场的设置 244.6公交、人行及道路安全防护设施设计 244.6.1人行系统 244.6.2公交系统 244.6.3无障碍设计 244.6.4道路安全防护设施设计 255、施工要点 255.1路基 255.1.1质量标准 255.1.2路基排水 265.1.3挖方路基 265.1.4填方路基 265.2、底基层、基层 285.2.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 285.2.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 295.2.3稀浆封层 305.2.4粘层、透层 315.3面层 325.3.1质量标准、材料组成及性能要求 325.3.2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 365.3.3路面加固 365.4附属工程 365.4.1路缘石、路边石 365.4.2透水砖 375.4.3透水粗砂找平层 375.4.4C20透水素砼基层 375.4.5垫层 385.4.6土基 385.4.7排水设计 385.4.8路基防水 386、施工安全措施 397、节能环保设计 397.1节能设计 397.2环保设计 407.2.1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407.2.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407.2.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407.2.4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 417.2.5生态保护措施 418、施工注意事项 411、项目概况1.1项目区位该片区位于茶园新区北部片区,经开区长江工业园区的西侧,用地东侧通江大道、北侧峡江路—开迎路已经建成,西侧以梨花北路为界,南侧以东西干道(茶园路)为界,片区向北约0.8公里为长江及广阳岛,向南约2.6公里为已建成的经开区行政中心,区位条件良好。茶园片区由南往北开发,随着土地的出让,周边地块即将和已在开发建设,其中重医附二院江南院区已经投入使用,融创、保利、奥园、北大资源等众多房企正在加速建设,为方便周边居民出行,加快地块开发,本项目片区路网的建设显得十分必要。1.2项目概况地产集团在茶园B分区分区储备范围约6100亩土地范围内市政道路,道路全长约23.6公里。项目主要包括次支路勘察设计,(路网工程主要包括B1路、B2路、B3路、B4路、B5路、B6路、B7路、B8路、B9路、支二路(BZ2路)、支四路(BZ4路)、支五路(BZ5路)、支七路)共十三条道路,路幅宽16米-22米,总长度8公里,以及主干道剩余路段(横一路、支十五路、纵一路南段二期、纵二路北、横四路、纵一路北、纵五路)附属工程(绿化、交通、电缆沟)、市政设施(含截污干管)等设计。本次设计道路为其中的3条道路,分别为支二路、支四路和支五路。该3条道路均为城市支路,设计车速30km/h,标准路幅宽度16m,道路长度分别为658.351m、344.399m和426.44m,本次设计道路总长约1429.19m。本次方案设计内容包含道路工程、结构工程、景观工程和排水照明及综合管网工程等。建设期限:建设期限一年,预计2021年底开工,2022年底竣工。表1.1本次设计新建道路统计表新建道路名称道路等级设计速度路幅宽度道路长度最大纵坡支二路城市支路30KM/H16m658.351m8%支四路344.399m8%支五路426.44m7%合计1429.19m本次设计内容分2册,分别为第一册道路、结构和交通工程;第二册为管网工程,本册内容为第一册。1.3用地规划该片区规划空间布局结构为“两轴,两核,一环,三片区”。两轴:即依托公共服务设施带呈南北向及东西向的发展轴;两核:即商务与创智之核、休闲之核;一环:即连接三个水库,与苦溪河支流形成环状景观;三片区:即按开发时序分为休闲片区、商务片区和创智片区。本次设计道路路网周边用地以居住、学校、商业、公园绿地为主,为城市高档低密居住区,本次设计道路为周边地块的配套服务性道路,完善路网结构,方便居民出行。1.4路网规划本项目所在片区周边快速(高速)道路有:快速路六纵线、项目周边主要道路已建成,主要有:纵一路(广福大道)、纵二路(天文大道)、通江大道、横二路(秉文路)、东西干道;支二路起点相交的纵二路(天文大道)已建成,终点支三路在建;支四路起点相交的支三路在建,终点相交的北大资源道路已建成;支五路起点相交的支十五路在建,终点相交的横二路(秉文路)已建成。该片区主次干路基本已形成,周边小区部分已建成,急需配套的服务性支路支二路支四路和支五路的建设。1.5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及意见的执行情况茶园新区B标准分区基础设施项目(路网工程)——支二路、支四路和支五路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组意见回复1、补充项目总体设计方案比选。回复:根据专家意见补充该部分内容介绍,该道路平面线形受用地红线控制,道路设计节点标高与现状道路以及施工图设计标高等控制,同时考虑到最大纵坡以及两侧建筑标高等,平纵线形已基本确定。详见文本说明6.1和6.3.3。2、补充道路平、纵、横与道路两侧地块建筑物相对关系。回复:根据专家组意见补充,详见文本说明6.2.3和6.3.3。3、补充针对大纵坡的交通安全设施。回复:根据专家意见补充,详见说明6.7.4道路安全防护设施设计及第9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中的估算表。4、优化绿化用地永久防护的工程方案;回复:根据绿地规划和边坡设计,确定支四路K0+230-终点K0+351.155段西侧挖方边坡采用网格护坡。详见文本说明6.6。5、补充细化现状管线的迁改保护方案及工程量。回复:补充现状管线保护说明,详见6.11.6现状管线保护。同时增加相应工程量。6、核实项目工程量及各项费用单价,根据优化后的设计方案完善投资估算。回复:根据专家意见进行核实,重新核算投资估算。可研道路专家意见1:补充现状与发展章节;更新设计采用的规范标准;回复:按照专家意见进行补充现状与发展,详见文本2.5节,更新最新规范标准。设计速度≤60Km/h的道路,规范中无3.75m宽车道;回复:车行道调整为3.5m,路缘带调整为0.5m。道路相交节点标高与规划差异较大,应阐述清楚理由和依据;新建道路纵坡、竖曲线长度等标准应大于等于一般值;回复:支四路设计终点与北大资源道路相交交叉口标高与规划差异较大,该处道路终点与北大资源道路的施工图标高相接,该处已做控规维护。其它节点均已规划标高基本一致。由于受现状道路以及施工图道路标高等限制,支二路和支四路最大纵坡为8%,除个别交叉口与现状道路接顺处竖曲线较小外,对其它竖曲线进行优化,不小于一般值,详见道路纵断面设计图。研究道路及周边的公交系统,根据服务半径确定本项目是否设置公交停车港;回复:片区周边的主次干路天文大道、广福大道、秉文路和天智路等均设置有公交停车港,可满足附近地块居民出行需求,故未在本次设计支路设置公交停车港。详见说明6.7.1。道路区域为已场平区域,建议补充地基处理(如强夯、换填)处理内容和投资。回复:由于本次设计道路基本均以挖方为主,结合现场踏勘,初步判断无强夯和换填处理。可研道路专家意见2总体评价:通过认真阅读茶园新区组团B标准分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研编制单位做了大量工作,该文件中路线方案的构思结合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尊重控制性详细规划,路线方案基本合理,同意修改完善后通过评审。问题与建议:1、采用的规范补充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2018、《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2017、《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2018等规范.回复:根据专家意见进行补充,详见文本5.2设计规范。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2012已经过期。回复:根据专家意见修改更新,详见文本5.2设计规范。3、设计采用的技术指标中补充建筑净高、停车视距等技术指标。回复:按照专家意见补充,详见文本5.3工程建设标准和规模。4、拟建道路区域已经场平,道路的平、纵、横设计应基于场平现状条件进行设计及路基地基的处理。路网中道路控制标高应根据场平标高、区域路网节点标高、已经建设的道路标高、地块场平土石方数量关系等情况进行优化设计。回复:本次设计道路总体上位于挖方区,结合现场调查,道路以开挖现状岩土体为主,道路路基条件良好,可不做专项路基处理。本次设计道路节点标高与现状道路以及施工图设计标高相接,同时考虑到最大纵坡以及两侧建筑标高等,平面线形和纵断面标高等再前期方案中均已基本确定。5、拟建道路平面图示坡线已经侵占道路两侧地块红线,补充道路平、纵、横与道路两侧地块建筑物的相对关系。研究道路、地块标高、车库出入口标高连接的关系。回复:目前仅支二路起点段两侧为保利堂悦在建项目,本次设计中道路与两侧门面及出入口等相接平,其它地块暂未出让和开发。6、补充道路相关节点平面交叉设计相关内容及相关道路技术指标,交通管理、交通组织方式等相关内容。特别是交叉口节点渠化设计、交叉口展开设计,避免对直行车道的影响。回复:根据专家意见补充相交节点平面交叉设计相关内容及技术指标,详见文本说明6.2.4平面交叉口设计。由于本次设计道路均为支路,交叉口可不进行渠划设计。7、交通工程平面图应补充无障碍设施及完善交叉节点标志、标线、信号设施、监控设施、电子警察系统等相关设计。特别是道路纵坡8%,应补充针对大纵坡的交通安全设施。建议补充中央硬质隔离设施避免横向干扰。回复:按照专家意见补充交通工程平面图,针对大纵坡设置了抗滑薄层和防撞路缘等安全措施,详见说明6.7.4道路安全防护设施设计。结合该片区前期其它道路设计中交巡警意见,支路不设置中央硬质隔离设施。1.6方案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1、与规划的关系本次方案所处区域为规划修编范围,经核实,方案平面线形与规划修编方案基本一致;竖向控制,本方案与现状和准现状保持一致,下一步应完善竖向控制的规划调整。2、支二路(1)起点位置竖曲线已经进入现状天文大道道路横坡范围,不具合理性(竖曲线T长14.25,而变坡点距离道路边缘不到7m)。极限情况下,K0+000至第一个变坡点距离至少要大于相交道路路宽+竖曲线T长(注:通常情况下,在上述极限长度上都要加长和现状道路的衔接坡长,以保证交叉口尽可能平缓)。因此如纵断面示意附图洋红色线所示,起点至SJD2段整体标高要下降约0.78m,因此原设计K0+90处保利车库开口衔接道路标高需由278.477下降至277.7,原设计K0+183处保利车库开口衔接道路标高需由285.893下降285.1。按现状地形图核实,调整后K0+90处保利车库开口衔接纵坡过大(约18%),应做好协调工作。回复:按照审查意见进行调整,起点缓坡接顺段长度按照路宽+竖曲线极限最小长度控制,纵坡拟合现状预留交叉口纵坡-0.3%。由于本次设计道路两侧保利堂悦车库和门面以及大门等均已建成,支二路标高为与其相接,避免车库开口衔接纵坡过大,故道路起点段设置较短缓坡,以尽可能的减少标高的降低避免车库开口纵坡衔接过大。经过优化后实际道路标高较原设计降低约0.26m,可保证车库开口坡度衔接,设置宽1.5m绿化带后可与门面标高衔接。(2)支二路与支四路交叉口处于凸形竖曲线顶部,竖曲线半径较小且左侧是8.0%陡坡,视距较小易形成安全隐患,应参照示意附图所示进行优化调整。其中支二路与支四路交叉口标高应下调至297.35左右,详见下支四路审查意见所示。回复:按照审查意见进行调整优化增加1处变坡点,避免视距安全隐患。经优化调整后支二路与支四路交叉口标高调整为297.65m。3、支四路(1)起点位置交叉口缓坡长度不足,建议变坡点设计在约K0+35处。回复:在保证支四路与支二路交叉口标高为297.65m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该缓坡段长度。优化后接支三路交叉口缓坡段长度为28.764m,可满足交叉口接顺段需要。(2)终点位置顺接现状道路,根据北大资源地块配套道路设计方案,其衔接坡为-3.0%,应与之顺接。同起点一样缓坡长度不足,建议变坡点设计在约K0+310处。回复:支四路终点段设计标高及坡度与北大资源道路施工图交叉口竖向标高相衔接,目前该交叉口已建成,故同时与现状进行了复核,故拟合了现状纵坡-0.5%。同时道路设计车速30km/h,需保证坡段最小长度为85m(支四路与支二路交叉口接顺段可不受限制),根据审查意见优化了纵坡,增加了缓坡段长度。(3)受起、终点衔接坡度和坡长调整,整体纵断面应做相应调整,如纵断面示意附图洋红色线所示,其中支二路与支四路交叉口标高将由规划298下降至297.35左右。回复:按照审查意见进行优化调整,该交叉口标高已优化调整为297.65m。4、支五路(1)起点位置顺接现状道路,根据奥园越时代地块配套道路设计方案,其衔接坡为-0.3%,应与之顺接。同时起点交叉口缓坡长度不足,建议变坡点设计在约K0+45处。回复:支五路起点与现状道路相交,该交叉口现状道路横坡为1.5%,故本次设计道路起点相接纵坡采用-1.5%,根据审查意见增加了缓坡段的长度。(2)设计终点处,根据现状秉文路道路纵断面测算,本方案与之顺接坡应为5.0%左右,纵断面设计中应予以调整顺接。回复:根据审查意见进行调整,拟合了该现状交叉口纵坡,调整为5.0%。(3)为了给通江中学和东侧规划地块创造较好的开口条件,原则赞同按原推荐方案进行优化调整。a按照上两条审查意见优化起、终点衔接;b考虑到纵断面SJD2附近具备通江中学车行开口条件,由于SJD2是凸形竖曲线,学校开口可能处于凸形竖曲线顶部,视距小易形成安全隐患,因此应加大该处竖曲线半径。上述意见请参照纵断面示意附图绿色线所示。回复:根据审查意见,满足预留通江中学开口条件,采用了道路最大纵坡7%方案,学校开口避开凸型竖曲线顶部。2、项目建设条件2.1自然建设条件2.1.1气象与水文条件本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典型的盆地气候,气候特征为:四季分明,春季回温较早,初夏雨量丰沛,盛夏炎热,秋多绵雨,冬无严寒,无霜期长,云雾较多。根据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12mm,最大年降水量为1508.0mm(1998年),最小年降水量为854.3mm(1971年),相差1.8倍;降水集中在汛期4~10月,平均降水量为957.5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6%;主汛期5~8月,平均降水量为631.5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7%;枯水期12月~次年2月,平均降水量为65.8mm,仅占全年降水量的6%左右。多年平均气温为18.4℃,气温的年际变化不大,最高年平均气温为19℃,最低年平均气温为17.7℃;但年内气温变化较大,以7~9月最高,1月最低,极端最高气温为42.2℃,极端最低气温为-1.5℃,逐月多年平均气温见表2.1-3。多年平均蒸发量1011.1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多年平均风速为1.0m/s,多年平均10分钟最大风速为15m/s,极端最大风速为27m/s,相应风向为SW;平均无霜期为350d;平均雾日69.3d,多出现在冬季;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25h。场地内架空管道W61~W62横跨苦溪河,苦溪河现状水位196.55m,水深0.8~0.9m左右,调查探访最高洪水位为198.50m左右。本地区洪水由暴雨产生,雨、热同季,雨、洪同步。由于流域面积相对较小,河谷深切,河道两岸岸坡较陡,洪水涨落迅速,经常产生暴雨洪灾。根据收集的资料统计,4~10月均可能出现暴雨,而特大暴雨在7~9月出现的机会较多,7~8月常发生局部性雷雨,历时较短,强度较大。根据沙坪坝站短历时暴雨实测资料统计:实测最大24h降水量为266.6mm(2007年),实测最大6h降水量为219.0mm(2007年),实测最大1h降水量为78.9mm(1983年)。涉河工程区大雨、暴雨多集中在7~8月。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约90毫米。降雨时空分布不均,75~80%以上主要集中在5~10月,常有洪涝、干旱、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发生。洪水由暴雨形成,洪水发生时间与暴雨一致。一次暴雨过程多为1~2天,其中大部分雨量集中在24小时以内。2.1.2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管网所在场地西北向高东南向低。地形较平缓,地形坡角约0°~9°,经施工钻孔实测孔口高程:197.32.m(ZK106)~249.37m(ZK116),相对高差52.05m。道路所在场地东北向高西南向低。地形较起伏,地形坡角约3°~6°,经施工钻孔实测孔口高程:236.60m(ZY55)~311.36m(ZY47),相对高差74.76m。勘察区位于茶园新区北部片区,经开区长江工业园区的西侧,有公路可直达勘察场地,交通条件好。2.1.3地质构造场地位于南温泉背斜东翼,岩层呈单斜状产出,无区域性断层通过,构造简单。在场地内基岩出露处测得:岩层倾向约112°~118,倾角11~15°,优势产状115°∠13°;层面较平整,闭合,属软弱结构面。于场地内基岩出露处共测得两组构造裂隙:①裂隙L1:310°~329∠112°~118,优势产状315°∠55°,间距1m~3.0m,裂面分离,无充填,裂面较平直,延伸长度0.5-1.0m,压扭性裂隙,结合很差,属软性结构面。②裂隙L2:35°~43∠65°~73,优势产状37°∠68°,间距0.5m~2.0m左右,裂面呈闭分离,无充填,裂面较平直,延伸长度0.5-1.0m,结合很差,压扭性裂隙,属软性结构面。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场区内未见断层及活动性大断裂通过,地质构造简单。2.1.4地层岩性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成果分析,场地内地层岩性由第四系全新统(Q4)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Q4)残坡积层粉质粘土组成,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砂岩,现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Q4):(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杂填土(Q4ml):杂色,松散~稍密,干,主要由碎石、砼碎块及少量的粘土组成,碎石原岩为砂、泥岩,粒径一般在30~140mm,含量20-50%。管网在既有道路位置处,填土作为道路路基,呈稍密状;拟建道路及管网其他位置呈松散状,堆填时间约1-3年,为自然抛填形成,填土未污染,未完成自重固结。主要分布在整个场地,本次钻探揭露一般厚度0.30(ZY43)~19.00m(ZK112)。粉质粘土(Q4el+dl):紫红色、红褐色,可塑状~硬塑状,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分布较广,钻探揭露一般厚度0.20(ZY80)~11.00m(ZY17)。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紫红色、褐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偶见灰绿色钙质团块,局部含砂质较重。强风化层风化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块径3-8cm,岩质软。中风化层岩体完整,呈短柱状、柱状,节长8-15cm,岩质较硬。砂岩:灰白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泥钙质胶结。强风化层岩体胶结程度较差,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多呈块状、碎块状,少量呈短柱状,块径4-8cm,锤击声闷,强度较低。中风化层岩体胶结程度一般,岩体完整,多呈柱状及长柱状,少量呈短柱状,节长7-25cm,最大节长55cm,锤击声脆,强度较高。2.1.5基岩顶界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1、强风化带:岩芯呈碎块状,饼状,局部岩屑状,少量短柱状,风化裂隙发育,质软,易击碎,手可折断岩芯碎块,强风化带岩质软,手可搓碎,呈碎块状、薄饼状,局部砂状,本次钻探揭示泥岩最大厚度4.40m(ZK60);砂岩最大厚度4.10m(ZY34)。2、中风化带:岩质较新鲜,钻探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长柱状、局部岩芯短柱状,本次钻探揭示泥岩最大厚度25.90m(ZK68);砂岩最大厚度19.30m(ZY76)。3、基岩顶面:据钻孔揭露,基岩顶面的倾斜特征与地形及地形坡度基本一致,基岩面起伏较大,一般基岩顶面坡角一般10~15°,局部25°。2.1.6水文地质勘察区地形起伏较大,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排泄,少量下渗形成地下水。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土层孔隙和基岩风化网状裂隙中,按含水介质可分为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两种类型。(1)松散堆积层孔隙水该类孔隙水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同时由于地形起伏及人工填土层为透水层;粉质粘土,为弱透水层。同时管网部分由于拟建场地多为既有道路,地表径流部分汇集于城市管网统一排出场地外;道路因地形原因多排出场地外。局部填土较厚区域存在受雨季影响的松散层类孔隙水。(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浅部风化裂隙中,受岩性和裂隙发育程度影响,区内基岩为砂岩及泥岩。泥岩为相对隔水层,富水性弱;砂岩为粉细粒结构,为透水性岩石,其强风化带裂隙较发育,中等风化带裂隙不发育,根据钻探显示强风化层厚度不大,钻探施工过程中,对每个钻孔终孔水位和终孔后24小时水位进行了两次水位观测,全部钻孔完成后进行了第三次观测,钻孔均为干孔。勘察区地下水贫乏。总的来说,勘察期间场地内大部分区域地下水贫乏;整个管线区域,钻孔深度范围内无地下水揭露,地下水发育疲乏,无统一地下水水流和稳定地下水水位。但在雨季施工,应做好地下水的疏排工作;场区内仅填土较厚区域存在受雨季影响的松散层类孔隙水。在ZK105和ZK106之间为苦溪河综合分析,场地人工填土为强透水层,根据区域经验渗透系数取2×10-2cm/s,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层,渗透系数取1.5×10-6cm/s。该处地下水同时受苦溪河及大气降水补给,管道施工期间应采取可靠的排水、截水和降水措施。2.1.7场地水及土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在ZK102附件采取地表水水样一件做水质简分析,水质简分析成果(具体见附件水质分析试验报告),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该水所测项目按I类环境SO42-、Mg2+、OH-、总矿化度对混凝土结构均有微腐蚀;在A类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微pH值腐蚀,微侵蚀性CO2腐蚀)。Cl-在干湿交替环境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勘察区及附近未见污染源,结合邻近场地工程经验表明,该区域内环境土对砼结构具微腐蚀性。2.1.8不良地质现象根据对拟建场地及周边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情况,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滨、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勘察区斜边坡处于稳定状态,仅局部边坡有泥岩风化剥落、掉块现象。场地现状总体处于稳定状态。2.1.9地震根据有关历史地震记载和近期观察资料表明:重庆地区于1989年距江北区30公里的江北县统景镇发生过5.2—5.4级地震,震中烈度为7度,是重庆地区有地震记载以来距市区最近,震级最强的一次。目前重庆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震级皆较小,但近期地震活动频率较高,属震级小的地震区。又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重庆地震烈度为Ⅵ度(即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值,设计按Ⅶ度抗震设防。2.2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2.2.1支二路1.K0+000~K0+360段(一般路基)工程地质评价该分段长360m,设计路面标高273.000~297.577m,设计纵坡度-1.5%、0.8%。沿线路中心线最大填方高约0.90m,最大挖方2.63m。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安全系数1.25。本段钻孔揭露地层岩性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及残坡积粉质粘土,覆盖层厚度6.5~15.8m,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强风化层厚度在1.1~2.4m之间。该段地面横坡坡角2~6°,下伏基岩面较平缓。填方段建议以压实填土作为持力层。填方后路基整体稳定,不会产生沿地面整体滑移破坏,边坡主要破坏模式为坡肩垮塌及土层内部圆弧滑动。建议填方高度小于8米时,填方边坡坡度为1:1.5,同时对边坡体采取格构护坡、绿化措施。路堤基底应挖台阶,其宽度≥2.0米,并设2~4%内向倒坡。路基回填前,必须彻底清除表层松散层,以免造成路基、路面形成不均匀沉降而产生裂纹、断裂,同时考虑下部土层进行处理。挖方段均为土质边坡,若直立开挖,易发生土层内部圆弧滑动,建议放坡开挖坡率参照地勘中表3.4-2边坡坡率建议一览表取值,并且挖方时应将上部松散层清除或采取防护措施,以免开挖过程中滑塌。放坡开挖后,对局部欠稳定的块体,应予于清除或进行加固处理,对坡面应进行防风化护坡处理,在边坡体后缘设置截水沟,以免地表水直接冲刷坡面,同时对边坡体采取格构护坡、绿化措施。2.K0+360~K0+620段(挖方路基)工程地质评价该分段长260m,设计路面标高291.479~297.571m,设计纵坡度-2.8%、0.8%。沿线路中心线最大挖方7.3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安全系数1.30。主要勘察剖面有29-29′、30-30′、31-31′、32-32′。本段钻孔揭露地层岩性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及残坡积粉质粘土,覆盖层厚度0.8~6.7m,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及砂岩,强风化层厚度在1.8~2.9m之间。该段地面横坡坡角2~5°,下伏基岩面较平缓。本段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多为基岩出露,强风化及中等风化基岩承载力较高,可作为路基持力层。边坡体主要由杂填土、砂岩及泥岩组成(多为泥岩),属人工岩土质混合边坡。该挖方段左边坡坡向215°,右边坡坡向35°;左边坡最大开挖高度约6.45m,根据岩层产状和裂隙作左边坡极射赤平投影图分析(图5-1):岩层倾向与左边坡坡向大角度相交,对左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1与左边坡大角度相交,对左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2与左边坡坡向为逆向坡,对左边坡稳定性影响小。稳定性受岩体控制,可能的破坏模式为沿假想破裂角45°+φ/2的平面滑动或坡顶拉断破坏,破裂角为60°。边坡中风化岩体类别为III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可取58°。边坡强风化岩体类别为IV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可取45°。挖方区及附近未见滑坡、崩坍、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自然斜坡稳定。斜坡覆盖层为人工填土层,厚度小,路堑开挖时覆盖层对边坡影响较小,对边坡上部的土体,建议放坡开挖坡率参照表3.4-2边坡坡率建议一览表取值。并且挖方时应将上部松散层清除或采取防护措施,以免开挖过程中滑塌。挖方高度在8米以内的基岩边坡采用1:0.75坡率开挖。放坡开挖后,对局部欠稳定的块体,应予于清除或进行加固处理,对坡面应进行防风化护坡处理,在边坡体后缘设置截水沟,以免地表水直接冲刷坡面,同时对边坡体采取格构护坡、绿化措施。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安全系数1.30。右边坡最大开挖高度约5.77m,根据岩层产状和裂隙作右边坡极射赤平投影图分析(图5-2):岩层倾向与右边坡坡向大角度相交,对右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1与右边坡大角度相交,对右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2与右边坡坡向为顺向坡,对右边坡稳定性影响大,通过对裂隙2作简单平面滑动稳定分析得:安全系数为1.525。故右边坡整体稳定性受岩体控制,可能的破坏模式为沿假想破裂角45°+φ/2的平面滑动或坡顶拉断破坏,破裂角为60°。边坡中风化岩体类别为III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可取58°。边坡强风化岩体类别为IV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可取45°。挖方区及附近未见滑坡、崩坍、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自然斜坡稳定。斜坡覆盖层为人工填土层,厚度小,路堑开挖时覆盖层对边坡影响较小,对边坡上部的土体,建议放坡开挖坡率参照表3.4-2边坡坡率建议一览表取值。并且挖方时应将上部松散层清除或采取防护措施,以免开挖过程中滑塌。放坡开挖后,对局部欠稳定的块体,应予于清除或进行加固处理,对坡面应进行防风化护坡处理,在边坡体后缘设置截水沟,以免地表水直接冲刷坡面,同时对边坡体采取格构护坡、绿化措施。因边坡高度较小,直立开挖后整体稳定,但若边坡开挖不当、排水措施不力或开挖后长期不治理,结构面的抗剪强度下降,边坡可能失稳,建议边坡应及时按上述措施进行治理。3.K0+620~K0+658.351段(填方路基)工程地质评价该分段长38.351m,设计路面标高291.479~292.000m,设计纵坡度1.5%。沿线路中心线最大填方高约4.26m。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安全系数1.25。主要勘察剖面有33-33′。本段钻孔揭露地层岩性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及残坡积粉质粘土,覆盖层厚度7.6~11.2m,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强风化层厚度在2.6~3.1m之间。该段地面横坡坡角4~7°,下伏基岩面较平缓。建议以压实填土作为持力层。填方后路基整体稳定,不会产生沿地面整体滑移破坏,边坡主要破坏模式为坡肩垮塌及土层内部圆弧滑动。建议填方高度小于8米时,填方边坡坡度为1:1.5,同时对边坡体采取格构护坡、绿化措施。路堤基底应挖台阶,其宽度≥2.0米,并设2~4%内向倒坡。路基回填前,必须彻底清除表层松散层,以免造成路基、路面形成不均匀沉降而产生裂纹、断裂,同时考虑下部土层进行处理。2.2.2支四路1.K0+000~K0+351.155段(挖方路基)工程地质评价支四路长351.155m,设计路面标高285.000~303.968m,全线均为挖方路基。设计纵坡度2.6%、3.0%、5.0%、8.0%。沿线路中心线最大挖方8.86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安全系数1.30。主要勘察剖面有34-34′、35-35′、36-36′、37-37′、38-38′、39-39′。本段钻孔揭露地层岩性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及残坡积粉质粘土,覆盖层厚度0.5~7.6m,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及砂岩,强风化层厚度在1.2~2.1m之间。该段地面横坡坡角3~10°,下伏基岩面较平缓。本段按设计标高开挖后,除K0+140~K0+240为第四系覆盖层,建议以压实后作为路基持力层,压实系数≥0.96;其余各段开挖后多为基岩出露,强风化及中等风化基岩承载力较高,可作为路基持力层。边坡体主要由杂填土、砂岩及泥岩组成(多为泥岩),属人工岩土质混合边坡。该挖方段左边坡坡向120°,右边坡坡向300°;左边坡最大开挖高度约9.17m,根据岩层产状和裂隙作左边坡极射赤平投影图分析(图5-3):岩层倾向与左边坡坡向为顺向坡,通过对岩层产状作平面滑动稳定分析得:因岩层层面较平缓,经计算安全系数为3.059,直立开挖后整体稳定,但若边坡开挖不当、排水措施不力或开挖后长期不治理,结构面的抗剪强度下降,边坡可能失稳,建议边坡应及时按上述措施进行治理。裂隙1与左边坡大角度相交,对左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2与左边坡坡向为逆向坡,对左边坡稳定性影响小。稳定性受岩体控制,可能的破坏模式为沿假想破裂角45°+φ/2的平面滑动或坡顶拉断破坏,破裂角为60°。边坡中风化岩体类别为III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可取58°。边坡强风化岩体类别为IV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可取45°。挖方区及附近未见滑坡、崩坍、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自然斜坡稳定。斜坡覆盖层为人工填土层,厚度小,路堑开挖时覆盖层对边坡影响较小,对边坡上部的土体,建议放坡开挖坡率参照表3.4-2边坡坡率建议一览表取值。并且挖方时应将上部松散层清除或采取防护措施,以免开挖过程中滑塌。挖方高度大于8米时设置2.0米的护坡道。放坡开挖后,对局部欠稳定的块体,应予于清除或进行加固处理,对坡面应进行防风化护坡处理,在边坡体后缘设置截水沟,以免地表水直接冲刷坡面。放坡开挖后,对局部欠稳定的块体,应予于清除或进行加固处理,对坡面应进行防风化护坡处理,在边坡体后缘设置截水沟,以免地表水直接冲刷坡面,同时对边坡体采取格构护坡、绿化措施。右边坡最大开挖高度约7.59m,根据岩层产状和裂隙作右边坡极射赤平投影图分析(图5-4):岩层倾向与右边坡坡向为反向坡,对右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2与右边坡坡向大角度相交,对右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1与右边坡为顺向坡,对右边坡稳定性影响大;通过对裂隙1作简单平面滑动稳定分析得:安全系数为0.984。故右边坡整体稳定性受裂隙1及岩体自身强度控制,裂隙1倾角小于破裂角,可能沿裂隙1发生平面滑动。边坡中风化岩体类别为III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可取53°。边坡强风化岩体类别为IV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可取45°。挖方区及附近未见滑坡、崩坍、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自然斜坡稳定。斜坡覆盖层为人工填土层,厚度小,路堑开挖时覆盖层对边坡影响较小,对边坡上部的土体,建议放坡开挖坡率参照表3.4-2边坡坡率建议一览表取值。并且挖方时应将上部松散层清除或采取防护措施,以免开挖过程中滑塌。放坡开挖后,对局部欠稳定的块体,应予于清除或进行加固处理,对坡面应进行防风化护坡处理,在边坡体后缘设置截水沟,以免地表水直接冲刷坡面,同时对边坡体采取格构护坡、绿化措施。2.2.3支五路1.K0+000~K0+400段(挖方路基)工程地质评价该分段长400m,设计路面标高237.008~248.945m,设计纵坡度-1.5%、-2.0%、1.5%、6.0%。沿线路中心线最大挖方17.21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安全系数1.30。主要勘察剖面有40-40′、41-41′、42-42′、43-43′、44-44′、45-45′、46-46′、47-47′、48-48′。本段钻孔揭露地层岩性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及残坡积粉质粘土,覆盖层厚度0.6~14.5m,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及砂岩,强风化层厚度在1.2~2.1m之间。该段地面横坡坡角2~5°,局部25°。下伏基岩面较平缓。本段按设计标高开挖后,除K0+0~K0+240为第四系覆盖层,建议以压实后作为路基持力层,压实系数≥0.96;其余各段开挖后多为基岩出露,强风化及中等风化基岩承载力较高,可作为路基持力层。边坡体主要由杂填土、砂岩及泥岩组成(多为泥岩),属人工岩土质混合边坡。该挖方段左边坡坡向122°,右边坡坡向302°;左边坡最大开挖高度约14.25m,根据岩层产状和裂隙作左边坡极射赤平投影图分析(图5-5):岩层倾向与左边坡坡向为顺向坡,通过对岩层产状作简单平面滑动稳定分析得:因岩层较平缓,经计算,安全系数为2.489,直立开挖后整体稳定,但若边坡开挖不当、排水措施不力或开挖后长期不治理,结构面的抗剪强度下降,边坡可能失稳,建议边坡应及时按上述措施进行治理。裂隙1与左边坡为反向坡,对左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2与左边坡坡向大角度相交,对左边坡稳定性影响小。可能的破坏模式为沿假想破裂角45°+φ/2的平面滑动或坡顶拉断破坏。边坡中风化岩体类别为III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可取58°。边坡强风化岩体类别为IV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可取45°。挖方区及附近未见滑坡、崩坍、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自然斜坡稳定。斜坡覆盖层为人工填土层,厚度小,路堑开挖时覆盖层对边坡影响较小,对边坡上部的土体,建议放坡开挖坡率参照表3.4-2边坡坡率建议一览表取值。并且挖方时应将上部松散层清除或采取防护措施,以免开挖过程中滑塌。挖方高度大于8米设置2.0米的护坡道。放坡开挖后,对局部欠稳定的块体,应予于清除或进行加固处理,对坡面应进行防风化护坡处理,在边坡体后缘设置截水沟,以免地表水直接冲刷坡面,同时对边坡体采取格构护坡、绿化措施。右边坡最大开挖高度约17.04m,根据岩层产状和裂隙作右边坡极射赤平投影图分析(图5-6):岩层倾向与右边坡坡向为反向坡,对右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2与右边坡坡向大角度相交,对右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1与右边坡为顺向坡,对右边坡稳定性影响大;通过对裂隙1作简单平面滑动稳定分析得:安全系数为0.542。故右边坡整体稳定性受裂隙1及岩体自身强度控制,裂隙1倾角小于破裂角,可能沿裂隙1发生平面滑动。边坡中风化岩体类别为III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可取53°。边坡强风化岩体类别为IV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可取45°。挖方区及附近未见滑坡、崩坍、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自然斜坡稳定。斜坡覆盖层为人工填土层,厚度小,路堑开挖时覆盖层对边坡影响较小,对边坡上部的土体,建议放坡开挖坡率参照表3.4-2边坡坡率建议一览表取值。并且挖方时应将上部松散层清除或采取防护措施,以免开挖过程中滑塌。挖方高度大于8米时设置2.0米的护坡道。放坡开挖后,对局部欠稳定的块体,应予于清除或进行加固处理,对坡面应进行防风化护坡处理,在边坡体后缘设置截水沟,以免地表水直接冲刷坡面,同时对边坡体采取格构护坡、绿化措施。计算结果表明:BZ5路K0+240右侧开挖后,44-44’剖面天然工况下边坡的稳定系数为2.09,暴雨工况下边坡的稳定系数为1.39。开挖后整体稳定。放坡开挖后,对局部欠稳定的块体,应予于清除或进行加固处理,对坡面应进行防风化护坡处理,在边坡体后缘设置截水沟,以免地表水直接冲刷坡面,同时对边坡体采取格构护坡、绿化措施。2.K0+400~K0+426.440段(一般路基)工程地质评价该分段长26.44m,设计路面标高248.945~249.300m,设计纵坡度1.5%。沿线路中心线最大填方高约0.60m,最大挖方0.34m。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安全系数1.25。本段钻孔揭露地层岩性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覆盖层厚度0.5~0.7m,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强风化层厚度在1.7~2.0m之间。该段地面横坡坡角3~5°,下伏基岩面较平缓。填方段建议以压实填土作为持力层。填方后路基整体稳定,不会产生沿地面整体滑移破坏,边坡主要破坏模式为坡肩垮塌及土层内部圆弧滑动。建议填方高度小于8米时,填方边坡坡度为1:1.5,同时对边坡体采取格构护坡、绿化措施。路堤基底应挖台阶,其宽度≥2.0米,并设2~4%内向倒坡。路基回填前,必须彻底清除表层松散层,以免造成路基、路面形成不均匀沉降而产生裂纹、断裂,同时考虑下部土层进行处理。挖方段均为土质边坡,若直立开挖,易发生土层内部圆弧滑动,建议放坡开挖坡率参照表3.4-2边坡坡率建议一览表取值,并且挖方时应将上部松散层清除或采取防护措施,以免开挖过程中滑塌。放坡开挖后,对局部欠稳定的块体,应予于清除或进行加固处理,对坡面应进行防风化护坡处理,在边坡体后缘设置截水沟,以免地表水直接冲刷坡面,同时对边坡体采取格构护坡、绿化措施。2.3地基均匀性评价拟建场地内分布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残坡积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及砂岩。由于杂填土土体松散,厚度变化大,总体分布不均,均匀性差,力学强度差异性大,其地基均匀性较差;粉质粘土厚度变化大,土体松散,总体分布不均,均匀性差,力学强度差异性大,其地基均匀性较差;下伏基岩主要为泥岩及砂岩,强风化岩体破碎,均匀性差,力学强度差异性大;中风化岩体较完整、连续,根据取样测试,基岩抗压强度变异性低,地基均匀性较好。2.4基础形式建议场地内杂填土均匀性较差,承载力较低;粉质粘土厚薄不均,均匀性差,承载力较低,杂填土及粉质粘土经压实处理后可作为路基持力层,压实系数≥0.96;强风化及中等风化基岩承载力较高,是理想的基础持力层。2.5特殊性土评价本场地特殊性土为杂填土,分布广,局部厚度较大,最大厚度为19.0m,主要由碎石、砼碎块及少量的粘土组成,碎石原岩为砂、泥岩,粒径一般在30~140mm,含量20-50%。堆填时间约1-3年,为自然抛填形成,填土未污染,未完成自重固结。地基承载力低。分布不均,厚度不均,容易产生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未经处理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建议将地表松散土层清除,对上部填土强夯或碾压,且对厚度较大区域加强沉降监测;残坡积粉质粘土层厚度变化大,可塑状~硬塑状,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总体分布不均,均匀性差,力学强度差异性大,其地基均匀性较差,未经处理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强风化基岩厚度较薄,分布广,均匀性差。承载力能满足设计要求,开挖后可能产生平面滑动及掉块现象,由于开挖深度有限,可采取放坡开挖或加临时支撑的方式支护。2.6地下水对地基基础的影响根据勘察结果表明:场地地下水较贫乏,暴雨期间场地周边道路与场地将形成补给关系,同时考虑原始低洼地带填土积水及管网渗漏的影响,对场地基础施工造成的影响较大。应做好雨期施工的截排水措施。2.7拟建工程施工的影响评价及防治建议拟建道路紧靠生活住宅区,管网工程位于既有道路上,施工期间车辆进出对行人及交通均有影响;施工期间应在道路上设立交通标记,提醒过往行人及车辆注意安全。渣土外运时要密封运输,防止扬尘。基础开挖土方应及时运走,不能在旁堆放,以免引起基础侧壁变形而发生意外。同时还要注意施工过程中噪音、粉尘、渣土、污水及高空坠物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场地管道开挖时应采用人工或机械开挖,严禁爆破,减少振动,逆作法施工,自上而下开挖,分段开挖,分段支挡,并对现有的建筑进行变形监测。2.8地勘结论及建议2.8.1结论1、拟建场地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人防硐室和软弱夹层,地表未见开裂、变形迹象,场地南侧边坡按设计标高整平后形成的人工边坡进行工程治理后,适宜本工程的建设。2、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故该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3、场地位于南温泉背斜东翼,岩层呈单斜状产出,无区域性断层通过,构造简单。优势产状115°∠13°。4、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地下水贫乏,场地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微腐蚀。5、勘察区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分组为第一组。2.8.2建议1、施工中加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疏、排及管理工作。2、基础施工时做好地表水、施工用水排放,必要时配备排水设备,以供使用。3、场地内杂填土均匀性较差,承载力较低;粉质粘土厚薄不均,均匀性差,承载力较低,杂填土及粉质粘土经压实处理后可作为建构筑物基础持力层,压实系数≥0.96;强风化及中等风化基岩承载力较高,是理想的基础持力层。4、边坡严格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及勘察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边坡施工建议采用分段跳槽、自上而下、及时支护的逆作法施工,边坡工程宜采用动态设计,信息施工法。加强边坡变形监测。5、加强两侧边坡、填方段路基安全支护措施;同时加强路基排水措施。6、场地多被第四系覆盖层覆盖,对于隐覆地区岩层产状及裂隙调查手段有限,建议施工中对岩层产状及裂隙进行复核。7、施工中应加强验槽工作,如发现地质条件与本报告有异常时应立即通知本单位技术人员到现场会商解决。2.9现状分析支二路周边现状:道路起点交叉口天文大道为现状道路,已预留交叉口,道路起点K0+000-K0+250段道路两侧为保利堂悦小区,目前小区已基本建成,该段道路已开挖至路基标高。道路K0+250-K0+360段北侧为规划公园绿地,该公园尚未建设,2021年地形图较2018版地形图出现了大量弃土堆载。K0+230-K0+360段南侧规划为通江小学用地,该小学目前正处于设计阶段。K0+360-终点段道路两侧为规划居住用地,尚未开发,该段存在少量挖方。支四路周边现状:道路起点接正在建设的支三路,终点接已建成的北大资源道路。道路沿线地块为规划居住用地、通江小学和公园绿地,均尚未建设,临近公园绿地地块均在较多的弃土堆载。支五路周边现状:道路起点接即将建成的支十五路(天智路),终点接现状道路横二路(秉文路),相交道路均已预留交叉口。规划道路西南侧为通江中学,目前正在设计,其他均为规划居住用地,均尚未开发。2.10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铁路及地上、地下管线情况1、沿线(控制性建筑):1)目前已建成的为支二路起点段两侧的保利堂悦小区,道路设计方案已与建筑设计单位进行了前期对接和确认。2)目前正在设计的有通江小学和通江中学,本次设计道路已提供设计资料进行衔接。2、本项目范围无河流。3、项目影响范围无铁路。4、轨道:支二路起点接天文大道(纵二路)交叉口处规划有远期轨道20号线,目前该段仅有平面规划线位,无其他设计资料,该轨道为远期线,尚未进行设计,且轨道线位位于已建成的天文大道范围,本次支二路仅为与现状道路接顺,故规划轨道对本次道路建设无影响。5、地上地下管线:1)目前本次设计道路相交的现状道路交叉口存在建成的地下管线,设计中需进行衔接;2)支二路两侧保利堂悦小区存在过街地下管线穿越,需进行管线保护;3)支五路终点段存在现状10KV架空电力线,需进行管线迁改。2.11建设条件总体评价综上所述,本次设计道路是该片区重要的次支路网,满足居民交通出行要求,随着片区的开发建设,该项目建设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首先,其建设应符合茶园B标准分区控规及交通规划的基本要求:道路布局与竖向标高、线型合理;道路与沿线结构工程方案经济;道路竖向标高与沿线已建地块标高和建筑标高协调;最大限度节约投资。其次,周边结构工程、景观工程与道路工程紧密相连,必须同步协调,方可实现社会效益和工程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再次,地质条件复杂,需要穿越现状快速路和立交,各分项工程组织难度大,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施工期间的现状交通通畅,并使管线迁改对生活、生产的影响最小化。本项目各项施工原材料供应便利,周边自然地理条件适合开展本工程建设,全年实际工期预计可以达到300天以上。因此,本项目建设条件是成熟的,适宜开展本工程道路的建设。3、设计依据、规范及设计标准3.1设计依据(1)《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年版深化》(2)茶园新区B标准分区控规(3)1:500地形图(4)渝发改投[2019]1307号文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关于茶园组团B分区南部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批复(5)南岸区规划局出具的项目方案技术审查意见函(6)地勘资料(7)初设批复(暂缺)(6)设计深度需符合国家建设部《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中有关的要求(7)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指令性规划文本等3.2设计规范本项目设计执行国家、地方及行业所颁发实行的最新标准、规范。(1)国家标准《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13版)《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843-201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5MR601)《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16311-2009)《道路交通信号灯》(GB14887-2003)《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06)《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交通部规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C30-201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TB02-2013)(3)建设部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193-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2009)《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4)地方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城镇人行道设计指南》(DBJ50/T~131-201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重庆市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范》(DBJ50/T-178-2014)(5)地方法规、条例及其它《重庆市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3号《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规范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签章和证书使用的通知》渝建发(2006)76号《重庆市建设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通告》《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渝建发(2010)166号)3.3工程建设标准和规模本次设计的道路工程位于重庆市茶园新区的B标准分区。本期新建道路均为城市支路,支路采用30km/h。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表3-1支路主要技术指标表3内容标准值支二路支四路支五路设计速度(km/h)30303030标准路幅宽度(m)/161616设超高的极限圆曲线半径(m)40///平曲线最小长度(m)50///最大纵坡(极限值)(%)8887最小纵坡(%)0.30.2(交叉口现状接顺)0.51.5最小坡长(m)85141.38485(不含交叉口接顺段)136.083竖曲线一般最小长度(极限值)60(25)25.423252.5凸形竖曲线一般(极限)最小半径(m)400(250)700500800凹形竖曲线一般(极限)最小半径(m)400(250)310700700交通量设计年限(年)15151515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年)10101010荷载标准桥梁城-B级城-B级城-B级城-B级路面BZZ-100标准车BZZ-100标准车BZZ-100标准车BZZ-100标准车(1)设计荷载:道路路面荷载采用标准轴载BZZ-100,人群荷载为3.5KN/m2。(2)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抗震设防措施等级为Ⅶ级。本次设计支路标准路幅分配依据规划为:16m=4m(人行道)+8m(车行道)+4m(人行道);其中车行道共8m=0.5m(路缘带)+3.5m(车行道)+3.5m(车行道)+0.5m(路缘带);3.4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项目设计遵照规范强制性条文,并严格执行。4、道路工程设计4.1道路平面设计4.1.1平面布局原则以茶园B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结合片区内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地形条件,建设平面布局合理、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安全性、可行性,并与周边路网、地块用地相协调的市政道路。使本项目既能满足交通、竖向、路幅分配,交通节点转换,排水及综合管网设计,景观设计科学合理为外,还应该根据区域布局特点,提高人、车通行率,强化城市空间品质与生态物理环境设计。设计原则如下:服从重庆茶园新区规划要求,满足道路红线的要求,保证道路实现其城市交通、骨架、景观等功能,维护城市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完整性;遵从功能合理,结构安全,经济实用的原则;避免高切坡、少拆迁,尽可能减少对现状交通及建筑的影响。根据道路沿线地块功能、性质,结合拆迁和地勘资料,次支路网的建设可提高土地价值;通过平面线型合理处理,基本符合标准,实现道路的各项功能,因地制宜、经济、节约,用较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果;依据业主的提供规划资料,处理好设计道路与周边路网的衔接;积极引进先进城市道路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工程建设与城市环境的和谐,确保美化城市艺术轴线;道路安全,机动车及行人各行其道,尽量减少安全隐患的产生;通过平面线型合理处理,基本符合标准,实现道路的车辆通行、综合管线、景观绿化、人行立体过街等各项功能,因地制宜、经济、节约,用较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果;4.1.2道路平面布置4.1.2.1总体设计思路以“三控制”为目标,以控规资料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试卷及答案(班前)
- 2025年农业系统职称考试考前冲刺练习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美容美发店长面试预测题与经营策略
- 2025年机关单位招聘面试热点解析及模拟题集
- 2026届四川省宜宾市六中高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本科院校基建处招聘考试备考指南与模拟题
- 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解读
- 2025年快递行业职业技能鉴定高级模拟题集
- 2025年数据分析师技能进阶教程与模拟题解析
- 2025年内科学专业知识初级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 《机械常识(第2版)》中职技工全套教学课件
- 咖啡学概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华南理工大学
- 2023房屋安全鉴定服务规范
- 床垫营销方案
- 促销方法与促销技巧
- 2024年贵州水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品质改善报告》课件
- 《肖申克的救赎》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
- 物料传送控制系统组态设计与调试全套教学课件
- 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检查表
- 中金公司行业研究培训(修订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