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小麦品种性状表现及产量分析汇编_第1页
不同小麦品种性状表现及产量分析汇编_第2页
不同小麦品种性状表现及产量分析汇编_第3页
不同小麦品种性状表现及产量分析汇编_第4页
不同小麦品种性状表现及产量分析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同小麦品种性状表现及产量分析郭佳,李建波,王志辉,何建兴(石家庄市藁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北藁城052160)摘要:为筛选适宜石家庄藁城区种植的小麦品种,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特定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对8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和产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石麦18综合性好,单产达9400.5kg/hm2,产量构成因素为:穗数达到829.5万株/hm2,穗粒数37.3粒,千粒重35.8g。参试品种石麦18产量水平显著高于其余7个品种。石麦18适宜河北省藁城区及光热资源相近区域的小麦高产栽培,对提高单产增加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小麦;品种;性状;产量;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码:AnalysisonCharactersandYieldofDifferentWheatVarietiesGUO-Jia,LI-Jianbo,WANG-Zhihui,HE-Jianxing(AgricultureTechnologyExtensionCenterofg,aSohcijhiaeznhguang052160,Hebei,China)Abstract:InordertoselectwheatvarietiessuitableforthecultivationinGaochengCounty,HebeiProvince,China,acomparativefieldtrialonthecharactersandyieldof8wheatvarietieswasconductedin2014underspecificclimateandsoilconditionsinGaochengCounty.Shimai18hadagoodcomprehensivecharacterperformance,withahighestyieldof9400.5kg/hm2.Itsyieldcomponentswere829.5tenthousandcods/hm2,37.3kernels/spike,and35.8gper1000kernelweight.TheShimai18hadtheirkernelyieldsextremely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ofother7varieties.Therefore,Shimai118wassuitableforthecultivationinGaochengCountyandotherareaswithsimilarlightandhotresourcestoGaochengCounty.Keywords:Wheat;Cultivar;Character;Yield收稿日期:项目基金: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项作者简介:郭佳(1992-),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技推广中心。引言小麦是我国第三大粮食作物,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播种面积近十年来保持240万hm2左右[i],占全国总播种面积的9.93%,2012年河北总产量约1337万t,小麦产量占到全国小麦产量的11%,排名第三,其小麦单产达到5550.62kg/hm2[2]。但河北地区的水资源严重匮乏,灌溉用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3],冬小麦生长季的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20%~30%[4]。藁城地处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东麓河北平原中南部,年平均气温12.5°C,年有效积温4100°C,年日照时数2711.4h,日照率56.7%年平均降水量494mm无霜期196d^。河北平原是我国小麦的重要产区之一,根据张建平[6][7]等测算,河北省的小麦产量潜力应在9000kg/hm2以上为超高产新品种,近年来不断出现冬小麦9000kg/hm2以上超高产的报道⑻,已报道过[9]的石麦14、石麦12、冀丰703、石新828、特麦1号、石麦12、石新531和石新828都可以达到9000kg/hm2的产量。季书勤和慕美财等10][⑴认为,控制株型增穗数是小麦由高产实现超高产的有效途径来实现。郭天财等[12]和由瑞丽等[13]研究认为,在穗数适宜的基础上提高穗粒重也可实现高产。傅兆麟等[14]认为,在小麦达到超高产水平后想要进一步提高单产,应通过提高穗粒数和粒重的途径来实现。同样王红光[15]认为提高单位面积穗粒数仍应作为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但针对藁城当地特定的气候条件的高产小麦品种研究和适宜的产量构成的研究较少,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小麦生育期的关键农艺性状,为探寻适宜藁城现阶段乃至河北省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提供依据,以促进河北省小麦的生产发展,促进农业增收。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田基本情况试验于2012年-2013年在河北省藁城区刘家庄村小麦产业体系示范方内进行。试验田土质为壤土,灌排方便。0-20cm土壤养分含量分别为:有机质24.205g/kg硝态氮含量20.8mg/kg速效磷28mg/kg,速效钾200mg/kg。播前土壤水分为:0-20cm:21.7%,20-40cm:18.6%。试验地前茬作物为夏玉米。1.2供试品种参试品种分别为石新633(石家庄市小麦新品种新技术研究所)、藁优5706(藁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石麦19(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鲁原502(安徽现代种业有限公司)、石新828(河北嘉丰种业有限公司)、藁优2018(藁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石麦18(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农826(河北农业大学)共计8个常规小麦品种。1.3试验设计试验田采取随机区排列,8个品种,24个小区,每小区667.67m2,3次重复,四密一稀播种行(12cm:12cm:12cm:24cm)。试验地于2012年10月6日播种,米用播种机播种,亩播种量12.5kg播种深度3-5cm亩施复合肥(N:P:K=18:22:5>40kg60%氯化钾17kg硫酸锌1.5kg2013年4月8日,结合灌水施肥,追施15kg尿素。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1.4测定项目与方法在田间及室内进行观察、测量、记录,在EXCELL上做统计分析。2结果与分析2.1出苗数2012年10月18日测得各试验区生长出的基本苗数,三次重复记为A、B、C,基本苗变幅在301.5-420万/ha石麦18的基本苗最高达到420万/ha八个品种中仅有石麦18的基本苗达到400万/ha而鲁原302基本苗最低为301.5万/ha(见表1)。表1不同品种萌发生长的基本苗数(万/ho)Tab.1Basicseedlingofallwheatvarieties(tenthousand/ha)品种石新633邯麦13石麦19鲁原502石新828藁优2018河农826石麦18苗数A373.5A390A357A306A327A336A253.5A420B370.5B370.5B340.5B336B406.5B340.5B324B363C366C430.5C333C264C363C379.5C414C477平均数370.5397.5343.5301.5366352.53304202.2生育期间的主要农艺性状2.2.1不同品种小麦的田间生育期在整个试验期间,对小麦生育期间的主要农艺性状做了详细的调查记载(见表2),从中可知,8个品种在藁城区的生育期在250d左右,石新633、鲁原502、河农826生育期最长为253d,藁优2018和石麦18生育期最短为251d。8个品种的株高变幅64cm-77cm之间,石新828株高最高,为77cm;鲁原502次之,为71cm;石麦18最低,株高为64cm(见表3)。表2不同品种的田间生育期Tab.2Growthstagesofallwheatvarieties品种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日期抽穗日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全生育期天数(d)石新6332012/11/212013/3/52013/4/52013/5/42013/5/82013/5/132013/6/16253邯麦132012/11/212013/3/72013/4/72013/5/52013/5/92013/5/142013/6/15252石麦192012/11/212013/3/82013/4/82013/5/62013/5/102013/5/152013/6/15252鲁原5022012/11/212013/3/82013/4/82013/5/62013/5/112013/5/162013/6/16253石新8282012/11/212013/3/72013/4/72013/5/32013/5/82013/5/132013/6/15252藁优20182012/11/212013/3/72013/4/72013/5/42013/5/92013/5/142013/6/14251河农8262012/11/212013/3/72013/4/72013/5/62013/5/102013/5/152013/6/16253石麦182012/11/212013/3/82013/4/82013/5/62013/5/102013/5/152013/6/14251表3抽穗期不同品种的农艺性状Tab.3AgronomiccharactersofHeadingDayinallwheatvarieties品种株高(cm)单株生物量(g)单株小穗数(个)叶面积系数石新633701.59134.29邯麦13681.2917.33.46石麦19691.24183.02鲁原502741.4617.34.5石新828771.65163.2藁优20187123.51152.36河农826721.18184.62石麦18640.8917.74.482.2.2不同品种穗数变化将不同品种小麦从基本苗到成熟期的穗数变化趋势做成图1,从图1可以看出,在拔节期小麦的穗数达到最大值。在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都是邯麦13的穗数最多,石麦18次之且石麦18的穗数一直维持在较高的稳定水平,到成熟期石麦18的穗数最多,为829.5万/hm2。图1不同品种总茎数随时间变化石新6邯麦1石麦1鲁原5石新8藁优石新6邯麦1石麦1鲁原5石新8藁优2河农8石麦1Figure1.Thetotalnumberofstemgrowthdynamicofallwheatvarieties由表4可知,参试品种石麦18产量与其余7个品种比较差异极显著。8个参试品产量变幅在5763-9400.5kg/hm2,石麦18单产为9400.5kg/hm2,其次是邯麦13,单产为8773.5kg/hm2,而藁优2018最低,仅为5763kg/hm2。表4不同品种的产量Tab.4theyieldofallwheatvarieties产量差异显著性品种穗数(万/hm2)穗粒数(粒)千粒重(g)亩产(kg/hm2)0.050.01石新633700.5b38.2a32.6d7395cC邯麦13804a36.8a34.9c8773.5bB石麦19730.5b31.7b34.3c6744dD鲁原502687bc32b40.8a7617cC石新828688.5bc37.3b34.9c7588.5cC藁优2018759ab28.6c31.3d5763eE河农826708b33.3b37.5b7477.5cC石麦18829.5a37.3a35.8c9400.5aA产量构成因素中,参试品种邯麦13、石麦18穗数与其余6个品种比较差异性显著,8个参试品种穗数变幅在687万/hm2-829.5万/hm2,石麦18穗数最高,达到829.5万/hm2,其次

邯麦13达到804万/hm2,而鲁原502最低,只有687万/hm2。参试品种石新633、邯麦13、

石麦18穗粒数与其余5个品种比较差异性显著,8个参试品种穗粒数变幅在28.6-38.2粒,

石新633穗粒数最高为38.2粒,其次是石麦18为37.3粒,而藁优2018穗粒数最低为28.6粒。参试品种鲁原502千粒重与其余7个品种比较差异性显著,8个参试品种千粒重变幅在31.3-40.8g,鲁原502千粒重最高为40.8g,其次是河农826为37.5g,而藁优2018千粒重最低为31.3g。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石麦18综合性好,单产达9400.5kg/hm2,产量构成因素为:穗数达到829.5万/hm2,穗粒数37.3粒,千粒重35.8g。此外,参试品种石麦18产量水平显著高于其余7个品种,所以石麦18适宜河北省藁城区及光热资源相近区域的小麦高产栽培,对提高该地区小麦单产增加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在河北藁城区特定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对8个冬小麦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和产量比较分析,结论如下:石麦18与其他7个参试品种的产量水平差异极显著,综合考虑各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指标,参试品种石麦18产量水平显著高于其余7个品种,单产达9400.5kg/hm2,穗数达到829.5万/hm2,穗粒数37.3粒,千粒重35.8g,株高为64cm。藁城区适宜推广种植小麦品种石麦18,四密一稀播种形式。讨论关于小麦产量结构的研究,前人做了大量研究,孙亚辉[6]认为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采用多穗型品种,每公顷800万穗左右,穗粒数30-34粒,千粒重40g以上,是比较理想的产量构成因素。石麦18的产量构成为穗数达到829.5万/hm2,穗粒数37.3粒,千粒重35.8g。由此可见,石麦18具有优良的产量结构,适宜河北省藁城区及光热资源相近区域的小麦高产栽培。本次试验仅为2012年-2013年的试验数据,小麦生育期降雨量为222.7mm,有效积温为1671.7°C,日照时数1399.4h,因小麦品种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较大,且2013年6月7日至11日连续降雨,降雨量为43.1mm,导致小麦急性成熟和不同品种、不同长势的麦田同时成熟,还造成小麦千粒重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验的结果。为鉴定品种的适应性及产量表现,建议对品种进行多年、多点试验,并加以分析总结,使试验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参考文献[1]Wang,W.X.,B.Vinocur,A.Altman(2003)Plantresponsestodrought,salinityandextremetemperatures:towardsgeneticengineeringforstresstolerance.Planta218:1-14.丁凡.河北省小麦产业发展现状与路径思考[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吕长安.河北省水资源现状分析及解决措施[J].中国水利,2003(6):76-78.王春泽,乔光建.河北省降水特性与农业需水耦合关系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