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量不确定度与数据处理复习纲要§1测量及其误差测量的概念测量:为确定被测对象的测量值,首先要选定一个单位,然后用这个单位与被测对象进行比较,求出它对该单位的比值——倍数,这个数即为数值。表示一个被测对象的测量值时必须包含数值和单位两个部分。目前,在物理学上各物理量的单位,都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它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单位。它是以米(长度)、千克(质量)、秒(时间)、安培(电流强度)、开尔文(热力学温度)、摩尔(物质的量)和坎德拉(发光强度)作为基本单位,称为国家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其它量(如力、能量、电压、磁感应强度等等)的单位均可由这些基本单位导出,称为国际单位制的导出单位。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等精度测量测量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直接测量是指把待测物理量直接与作为标准的物理量相比较,例如用直尺测某长度,间接测量是指按一定的函数关系,由一个或多个直接测量量计算出另一个物理量。同一个人,用同样的方法,使用同样的仪器并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的多次测量,叫做等精度测量。以后说到对一个量的多次测量,如无另加说明,都是指等精度测量。测量的正确度、精密度和精确度正确度表示测量结果系统误差的大小,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随机性的大小,精确度则综合反映出测量的系统误差与随机性误差的大小。误差的概念测量值X与真值X之差称为测量误差△,简称误差。△=x-X。误差的表示形式一般分为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使用符号土△Xox表示测量结果x与直值X之间的差值以一定的可能性(概率)出现的范围,即真值以一定的可能性(概率)出现在x-Ax至x+Ax区间内。相对误差使用符号0。由于仅根据绝对误差的大小还难以评价一个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还需要看测定值本身的大小,故用相对误差能更直观的表达测定值的误差大小。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百分误差通常只取1〜2位数字来表示。误差的分类与来源一般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三类。(1)、系统误差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恒定,当测量条件改变时,它也按某一确定的规律而变化,这样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来源可归结为下几个方面:仪器误差、调整误差、环境误差、方法(或原理)误差、人员(2)、随机误差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产生的时大时小、时正时负、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变化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所造成的测量值的无规则的涨落。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具有下面的一些特性:单峰性: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的概率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有界性:有一定测量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不超过一定限度。抵偿性: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测定次数的增加而越来越趋向于零,(3)、粗大误差用当时的测量条件不能解释为合理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实验者在操作、读数、记录、计算等方面的粗心而造成的。含有粗大误差的测量值会明显歪曲客观事实,因而必须用适当的方法将其剔除(4)、误差的转化由于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有时难以分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现代误差理论已使用不确定度来评价测量结果,在误差分类上也不再使用系统误差这个名词,而是根据其来源及是否能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分别归类于A类不确定度和B类不确定度。测量结果的最佳值与随机误差的估算(1)、测量结果的最佳值——算术平均值设对某一物理量进行了几次等精度的重复测量,所得的一系列测量值分别为:x、x、„x„x。测量12in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x=—乙x。nii=1x是随机变量,X也是一个随机变量,随着测量次数n的增减而变化。由随机误差的上述统计特性可i
以证明,当测量次数n无限增多时,算术平均值x就是接近真值的最佳值。、随机误差的表示法随机误差的大小常用标准误差、平均误差和极限误差表示。、随机误差的估算由于真值X无法知道,因而误差也无法计算。但在有限次测量中,算术平均值X是真值的最佳估算值,且当n—g时,xTX。所以,我们可以用各次测量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残差或偏差来估算误差。U=X-X,iiU.是可以计算的,当用U.来计算标准误差。时,称之为标准偏差。iia.标准偏差使用符号。表示,其计算式为:x标准偏差b所表示的意义是:任一次测量值X.的误差落在(土")范围内的概率为68.3%。x i xb.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使用符号o-表示,其计算式为:xo_=xo Eu2o_=xx ix..nn(n—1)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是n次测量中任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是n次测量中任次测量值标准误差的而倍。它表示在(X±o)范围内包含真x值X的可能性是68.3%。有限次测量的情况和t因子测量次数趋于无穷只是一种理论情况,这时物理量的概率密度服从正态分布。当次数减少时,概率密度曲线变得平坦,成为t分布,也叫学生分布。当测量次数趋于无限时,t分布过渡到正态分布。对有限次测量的结果,要使测量值落在平均值附近,具有与正态分布相同的置信概率,P=0.68,显然要扩大置信区间,扩大置信区间的方法是把0乘以一个大于1的因子tP。xP在t分布下,标准偏差记为
叮tpJ,tp与测量次数有关。表1-1t”与n的关系P3456789101520OO0.681.321.201.141.111.091.081.071.061.041.0310.902.922.352.132.021.941.861.831.751.731.711.650.954.303.182.782.572.462.372.312.262.152.091.960.999.935.844.604.033.713.503.363.252.982.862.58[例]测量某一长度得到9个值:42.35,42.45,42.37,42.33,42.30,42.40,42.48,42.35,42.29(均以mm为单位)。求置信概率为0.68、0.95、0.99时,该测量列的平均值、标准偏差。。x解:计算得到平均值x=42.369mm计算得到标准偏差。=0.021mm。n=9,查表得xP=0.68,t=1.07,由式。二to得。 =1.07X0.021mm=0.022mmxt Px xtP=0.95,t=2.31,o=2.31X0.021mm=0.048mmxtP=0.95,t=3.36,o=3.36X0.021mm=0.070mmxt仪器误差仪器的最大允差厶仪:仪器的最大允差就是指在正确使用仪器的条件下,测量所得结果的最大允许误仪差。一般仪器误差的概率密度函数遵从均匀分布。均匀分布:在△仪范围内,各种误差(不同大小和符号)出现的概率相同,区间外出现的概率为0。仪9仪器的标准误差=仪对于均匀分布的仪器最大允许误差,可计算得标准误差为:Ab = 仪仪§2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测量结果的数字中,只保留一个欠准数,即数字的最后一位是欠准数,其余都是可靠数。测量结果中所有可靠数字和一个欠准数统称为有效数字。它们正确而有效地表示了实验的结果。1、直接测量的读数原则直接测量读数应反映出有效数字,所以在直接测量读数时:(1)应估读到仪器最小刻度以下的一位欠准数;(2)有效数字位数的多少既与使用仪器的精度有关,又与被测量本身大小有关。2、多次直接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取舍规则一般只取1~2位数字,因此x的末位数应取在。所取的一位上,即x末位与0的一位对齐。X X关于x和。尾数的取舍,常采用下列的法则:X(1) 遇尾数为4或4以下的数,则“舍”。(2) 遇尾数为6或6以上的数,则“入”。(3) 遇尾数为5的数,要看前一位。前一位为奇数,则“入”,前一位为偶数则“舍”。3、 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应由误差计算结果来确定。但是,在作误差计算以前的测量值运算过程中,可由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进行初次的取舍,以简化运算过程。有效数字的取舍的总原则是:运算结果只保留一位欠准数。4、 量具和仪器的有效数字对于标刻度的量具和仪器,如果被测量量很明确,照明好,仪器的刻度清晰,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几分这一(如1/10、1/5、1/2)。这最小刻度的几分之一,即为测量值的估计误差,记作△古测量值中能读准的位数加上估读的这一位为有效数字。§3测量的不确定度不确定度的概念及计算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相关联的参数,表征测量值的分散性、准确性和可靠程度,或者说它是被测量值在某一范围内的一个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分为A类标准不确定度和B类标准不确定度。一个完整的测量结果不仅要给出该测量值的大小,同时还应给出它的不确定度,用不确定度来表征测量结果的可信赖程度,测量结果应写成下列标准形式:X=x±U(单位),Ur=±U/xxlOO%式中x为测量值,对等精度多次测量而言,x是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X:U为不确定度,Ur为相对不确定度。A类标准不确定度TOC\o"1-5"\h\zA类标准不确定度是在一系列重复测量中,用统计方法计算的分量,它的表征值用平均值的标准偏差表示,即 |歹 丁(X—X)2U=J 二b/\:nA n(n—1) x考虑到有限次测量服服告t分布,A类标准不确定度应表示为:iU二t 二tb/pn\o"CurrentDocument"Ap n(n—1) pxB类标准不确定度测量中凡是不符合统计规律的不确定度统称为B类不确定度,记为Ur0B对一般有刻度的量具和仪表,估计误差在最小分格的1/10~1/5,通常小于仪器的最大允差△仪。所以仪通常以△仪表示一次测量结果的B类不确定度。仪实际上,仪器的误差在[—△仪,△仪]范围内是按一定概率分布的。仪仪一般而言,u与△仪的关系为仪u=△/C仪C称置信系数。AU=ku=k_仪,正态分布条件下,测量值的B类不确定度BPBPC kp称置信因子,置信概率P与kp的关系见下表:表P0.5000.6830.9000.9500.9550.9900.997kp0.67511.651.9622.583根据概率统计理论,在均匀分布函数条件下,一次测量值的B类标准差U=ku=k△仪/C,C=(3,当BPBP仪P=0.683时,k=1,即U=AA-'3。在正态分布条件下,一次测量值的B类标准差U=ku=k△/C,C=3,P B仪 BPBP仪当P=0.683时,k=1,即U=A/3。P B仪C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展伸不确定度假设测量误差在[-△,△]范围内服从正态分布,这时B类标准不确定度为u=A/C,测量值的合成B B BB标准不确定度为U二,;'U2+U2,P=0.68、A B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乘以一个与一定置信概率相联系的包含因子(或称覆盖因子)K得到增大置信概率的不确定度,叫做扩展不确定度。若置信概率为0.95,K=2U=2U=2VU2+U2,P=0.95TOC\o"1-5"\h\z0.95 0.68 'A B若置信概率为0.99,K=3U=3U=3fu2+u2,P=0.99 。0.99 0.68 A B测量结果的表示根据所用的置信概率,测量结果的最终表达式为X=x±U P=0.680.68X=x±U P=0.950.95X=x±U P=0.990.99式中X为不含系统误差的测量结果,通常就是测量列的平均值。不确定度取1位或2位有效数字,测量值X的最后一位与不确定度的最后一位对齐。标准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间接测量量y=f(x1,x2,„,xn)其中xx…,x如果为相互独立的直接测量量,则有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12nU2(y) (工)2u2(X)OX ii=1 i其中u(x)为测量量x的标准不确定度,常用的函数不确定度传递公式在下表列出。ii常用函数不确定度传递公式
(1)对函数求全微分(对加减法),或先取对数再求全微分(对乘除法);(2)合并同一分量的系数,合并时,有的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得到最简单的形式;(3)系数取绝对值;(4)将微分号变为不确定度符号;(5)求平方和。§4常用数据处理方法常用数据处理方法有:列表法、作图法、回归法和逐差法。列表法数据在列表处理时,应该遵循下列原则:(1)各栏目(纵或横)均应标明名称及单位,若名称用自定的符号,则需加以说明。(2)列入表中的数据主要应是原始测量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中间结果也应列入表中(3)栏目的顺序应充分注意数据间的联系和计算的程序,力求简明、齐全,有条理。(4)若是函数测量关系的数据表,则应按自变量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列表法是其他数据处理的基础。作图法(1)图示法选取合适的坐标纸,把两组互相关联的物理量的每一对测量值标记成坐标纸上的一个点,用符号“+”表示,叫作数据点,然后根据实验的性质,把这些点连成折线,或拟合成直线或曲线,这就是图示法。图示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根据需要选用直角坐标纸、对数坐标纸、半对数坐标纸、极坐纸等。2)坐标纸面积的大小应与数据的有效位数相匹配。如果实验数据很精确,而坐标纸很小,作图的误差就远远超过了实验误差。3)用数据点拟合非线性关系的曲线时,最好借助云形规(也称曲线板),以使拟合的曲线光滑。各数据点到所拟合的曲线(沿纵轴方向)的距离之和应为最小。4) 每个图都要在底部或顶部空白处标出图的名称,如“电压表校准曲线”“p—V”图等。5) 要画坐标轴,轴上应有标度值,标度值不一定从零开始,习惯上,横轴代表自变量,纵轴代表应变量,坐标轴端可画箭头,在箭头外标明该轴所代有的物理量名称及单位(最好都用符号表示,女tt/°C)。如果不画箭头,则在轴中部、轴的外侧标记,在纵轴上标记时,应将纸转90°,即沿着轴的方向书写。6) 测量值都有误差,把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的测量值及其误差用一定长的直线段标在图上,这个小线段叫作误差杆。杆的中心点对应于测量值,误差杆用一些符号来表示,其长度代表该测量值的误差范围△yi。(2)图解法解实验方程为简单起见,若数据点拟合成一条直线,则可以进一步求出反映该实验物理规律的解析方程——线性方程,线性方程的一般形式为y=ax+b参数a为直线的斜率,b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图解法求解实验方程,其参数的误差与所有测量数据的误差都有关,也与坐标纸的种类、大小以及作图者自身的因素有关。(3)曲线的改直对一些不是线性关系的物理规律,有时可以通过坐标交换,把曲线改成直线。回归法变量间的关系:相互关联的变量(比如y,x)之间的关系可以分成两种类型:1)函数关系:相关变量间存在着完全确定的关系;2)相关关系:相关变量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以上两种类型的关系可以互相转化。回归法处理的问题有以下两类:(1)处理相关关系。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如果存在相关关系,就去找出它们之间的合适的数学表达式(经验公式)。(2)处理函数关系。确定包含在函数关系y=f(x;C],c2,……cm)未知参数中的待测物理量。常用的回归分析法是最小二乘法及最大似然估计方法。最小二乘法:由一组实验数据找出一条最佳的拟合直线(或曲线),常用的方法是最小二乘法。所得的变量之间的相关函数关系称为回归方程。所以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亦称为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原理是:若能找到一条最佳的拟合直线,那么这似合直线上各相应点的值与测量值之差的平方和在所有拟合直线中应是最小的。掌握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的计算方法与步骤。掌握相关系数R的意义及判断线性回归方程是否恰当的方法。掌握用肖维涅舍弃判据剔除测量值中粗大误差的方法。逐差法当自变量等间隔变化,而两物理量之间又呈现线性关系时,我们除了采用图解法、最小二乘法以外,还可采用逐差法。掌握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注意逐差法要求自变量等间隔变化而函数关系为线性。定义测量不确定度是指“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这个定义中的“合理”,意指应考虑到各种因素对测量的影响所做的修正,特别是测量应处于统计控制的状态下,即处于随机控制过程中。也就是说,测量是在重复性条件(见JJG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第5口6条,本文I条均指该规范的条款号)或复现性条件(见5口7条)下进行的,此时对同一被测量做多次测量,所得测量结果的分散性可按 5口8条的贝塞尔公式算出,并用重复性标准〔偏〕差sr或复现性标准〔偏〕差sR表示。定义中的“相联系”意指测量不确定度是一个与测量结果“在一起”的参数,在测量结果(见5口1条)的完整表示中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原理测量不确定度从词义上理解,意味着对测量结果可信性、有效性的怀疑程度或不肯定程度,是定量说明测量结果的质量的一个参数。实际上由于测量不完善和人们的认识不足,所得的被测量值具有分散性,即每次测得的结果不是同一值,而是以一定的概率分散在某个区域内的许多个值。虽然客观存在的系统误差是一个不变值,但由于我们不能完全认知或掌握,只能认为它是以某种概率分布存在于某个区域内,而这种概率分布本身也具有分散性。测量不确定度就是说明被测量之值分散性的参数,它不说明测量结果是否接近真值。为了表征这种分散性,测量不确定度用标准〔偏〕差表示。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希望知道测量结果的置信区间,因此,在本定义注1中规定:测量不确定度也可用标准〔偏〕差的倍数或说明了置信水准的区间的半宽度表示。为了区分这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分别称它们为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特点一、测量结果是一个区域测量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被测量的量值。测量结果的品质是量度测量结果可信程度的最重要的依据。测量不确定度就是对测量结果质量的定量表征,测量结果的可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不确定度的大小。所以,测量结果表述必须同时包含赋予被测量的值及与该值相关的测量不确定度,才是完整并有意义的。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称为测量不确定度。字典中不确定度(uncertainty)的定义为“变化、不可靠、不确知、不确定”。因此,广义上说,测量不确定度意味着对测量结果可信性、有效性的怀疑程度或不肯定程度。实际上,由于测量不完善和人们认识的不足,所得的被测量值具有分散性,即每次测得的结果不是同一值,而是以一定的概率分散在某个区域内的多个值。虽然客观存在的系统误差是一个相对确定的值,但由于我们无法完全认知或掌握它,而只能认为它是以某种概率分布于某区域内的,且这种概率分布本身也具有分散性。测量不确定度正是一个说明被测量之值分散性的参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反映了人们在对被测量值准确认识方面的不足。即使经过对已确定的系统误差的修正后,测量结果仍只是被测量值的一个估计值,这是因为,不仅测量中存在的随机效应将产生不确定度,而且,不完全的系统效应修正也同样存在不确定度。原来流量量传体系中要求上一级标准器的允许误差需小于下一级标准器的 1/2〜1/3,不确定度理论的发展使得大家认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按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进行分析,当被测仪器重复性很好且测量过程得到较好控制时,两级标准器不确定度的差异可能会相差无几,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传递过程中精度的损失,使得量值传递体系更为合理。二、 不确定度与误差概率论、线性代数和积分变换是误差理论的数学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误差理论已自成体系。实验标准差是分析误差的基本手段,也是不确定度理论的基础。因此从本质上说不确定度理论是在误差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分析和计算方法是共同的。但在概念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测量不确定度表明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是通过对测量过程的分析和评定得出的一个区间。测量误差则是表明测量结果偏离真值的差值。三、 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与B类评定用对观测列的统计分析进行评定得出的标准不确定度称为A类标准不确定度,用不同于对观测列的统计分析来评定的标准不确定度称为 B类标准不确定度。将不确定度分为“A”类与“B”类,仅为讨论方便,并不意味着两类评定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A类不确定度是由一组观测得到的频率分布导出的概率密度函数得出:B类不确定度则是基于对一个事件发生的信任程度。它们都基于概率分布,并都用方差或标准差表征。两类不确定度不存在那一类较为可靠的问题。一般来说,A类比B类较为客观,并具有统计学上的严格性。测量的独立性、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和测量次数决定A类不确定度的可靠性。两类不确定度与“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的分类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随机”与“系统”表示误差的两种不同的性质,“A”类与“B”类表示不确定度的两种不同的评定方法。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的合成是没有确定的原则可遵循的,造成对实验结果处理时的差异和混乱。而A类不确定度与B类不确定度在合成时均采用标准不确定度,这也是不确定度理论的进步之一。测量不确定度的产生原因在实践中,测量不确定度可能来源于以下10个方面: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或不完善;实现被测量的定义的方法不理想;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与控制不完善;对模拟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移;测量仪器的分辨力或鉴别力不够;赋与计量标准的值和参考物质(标准物质)的值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实词第06组:效、信、修、许、易、益、意、曾(答案版)
- 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警犬技术》专业生涯发展展示【高职(专科)】
- 慢性阻塞性肺病常见症状解读及护理指南
- 肋骨骨折护理评估
- 内分泌科糖尿病足溃疡护理管理指南
- 2025年国际档案日知识竞赛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雷锋精神分享会会议议程
- 2025年文物学试题及答案
- 2025事业单位招聘题库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完整版)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
- 偏瘫患者的护理
- DGTJ08-2205-2016 市政给排水信息模型应用标准
- 湖南《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标准》
- 雪地足球赛方案
- 保安模拟考试题及答案2025年
- 2025年中国邮政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咖喱粉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迷你电脑主机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前景机遇研判报告
-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 人工智能偏见与公正性-洞察阐释
- 2025年时事政治考试题及参考答案(1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