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与皮肤病_第1页
化妆品与皮肤病_第2页
化妆品与皮肤病_第3页
化妆品与皮肤病_第4页
化妆品与皮肤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妆品与皮肤病第1页/共38页化妆品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光敏性皮肤损害 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化妆品痤疮返回第2页/共38页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局部皮肤瘙痒同时出现红斑、丘疹、脱屑或刺痛感,严重者出现水疱,水疱破溃后常见继发感染,甚至有全身性反应。

皮肤病变的特点: 搽用该种化妆品者都有可能发病; 皮肤损害的轻重与化妆品使用量成正比; 初次搽用后即可发生; 皮肤的改变局限于化妆品直接接触部位; 停止搽用皮炎可迅速好转,再搽可继发。返回第3页/共38页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致敏性物质引起的抗原-抗体反应

皮肤病变具有以下特征: 初次搽用该化妆品时,反应及其轻微或无任何不良反应,使用一段时间后,接触部位开始出现病变,皮炎的外观多种多样,境界常不很清楚;即使停止搽用,皮肤上的改变也不能很快消失;再次使用同种化妆品,可迅速诱发或加重病情。返回第4页/共38页光敏性皮肤损害

搽用的化妆品中含有光敏物质,受到日光照射而引起的皮肤炎症性反应。

光毒性皮炎由化妆品中所含的光敏物质的光化学变化造成皮肤细胞的直接损伤,病变表现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相似。

光变应性皮炎由化妆品中光敏物质的光化学变化引起的免疫反应,临床表现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相似。返回第5页/共38页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长期搽用某种化妆品后,脸上出现的褐色或灰褐色的色素斑,有的甚至可以发展为黑变病。

女子颜面皮疹 女子颜面黑变病返回第6页/共38页化妆品性痤疮

涂用化妆品引起的痤疮样改变 某些高营养的膏霜类化妆品,高营养物质如氨基酸和毛囊内淤积的分泌物,可成为细菌等微生物的培养基,使细菌大量繁殖进入毛孔,从而使炎症发生与发展; 使用了劣质、被污染或过了保质期的化妆品,也易发生毛囊炎等皮肤感染。返回第7页/共38页常见化妆品中的过敏原香料 防腐剂 颜料 金属 树脂 其他过敏原返回第8页/共38页香料水杨酸苄酯合成茉莉肉桂醛肉桂醇羟基香茅醛丁子香酚异丁子香酚芫荽油牛儿醇天芥菜精沉香醇薰衣草油柠檬油香茅草油橙花油马郁兰丁香油薄荷油留兰香油冬青油返回第9页/共38页防腐剂尼泊金酯(Paraben)布洛波尔(Bronopol)凯松CG(KathonCG)季铵盐-15(Quaternium-15)吡咯烷基脲(Diazolidinylurea)咪唑烷基脲(Imidazolidinyl)返回第10页/共38页颜料

对苯二胺

对甲苯二胺 对氨基苯二胺

邻硝基苯二胺 焦油色素

偶氮类有机合成色素返回第11页/共38页金属

镍 钴 铬 铅 汞铝 锌 砷返回第12页/共38页树脂漆

松节油 松香

酚醛树脂 环氧树脂返回第13页/共38页其他过敏原羊毛脂丙二醇异丙醇

肉豆蔻酸异丙酯 棕榈酸异丙酯

聚山梨醇酯 滑石粉返回第14页/共38页引起皮肤不良反应的化妆品清洁用化妆品 护肤类化妆品 发用化妆品 美容类化妆品 香水类化妆品 特殊用途化妆品返回第15页/共38页清洁用化妆品

最常见的不良作用是对皮肤和粘膜的刺激。碱性大的清洁剂对皮肤的刺激性都较大,除洗净皮肤上的污垢之外,还会除去皮肤表面具有润泽保护作用的皮脂膜,使皮肤变的干燥,出现脱屑、皲裂。返回第16页/共38页护肤类化妆品

香料、防腐剂和乳化剂是主要的过敏原;若含有羊毛脂、丙二醇等,可引起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油性原料中某些低分子量醇的脂肪酸酯类可引起化妆品痤疮。返回第17页/共38页发用化妆品

香波中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导致皮肤干燥、粗糙。

返回第18页/共38页

美容类化妆品

睑缘炎

过敏体质的人应该避免使用带有光泽或闪色的眼影。 睫毛膏中常发现茄病镰刀菌污染,这种病菌能导致角膜真菌病,严重时可以造成失明。 腮红所含红色色素受到光的作用能使皮肤对于阳光的敏感性明显增强,引起皮炎后在颜面上造成色素沉着,形成黄褐斑。 唇膏中有合成色素和香料,可引起唇炎。返回第19页/共38页香水类化妆品

较常见的光敏物质有香柠檬油、橙花油、橙叶、柏木、薰衣草等。

“夏奈尔五号”、“毒药”、“璀璨”等34种世界知名品牌香水及化妆品中检测出一种致癌物质邻苯二甲酸盐类。返回第20页/共38页特殊用途化妆品

对苯二胺的中间产物醌二胺是一种挥发性有毒物质,可刺激皮肤引发炎症。 卷发剂中的巯基乙酸也是一种强刺激物。 漂白剂中过硫酸盐可引起速发性过敏反应,多见荨麻疹、水肿和呼吸困难。

巯基乙酸钙和金属硫化物对皮肤的刺激性很强。 腋部制汗剂中含铝盐、锌盐,均有原发刺激物作用。

第21页/共38页特殊用途化妆品

除臭化妆品中含有的羟基苯磺酸锌、乌洛托品等对皮肤具有明显的致敏和刺激作用,季铵化合物容易导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祛斑用化妆品中氢醌和氢醌单苄醚可致皮肤过敏,也可造成皮肤损伤或皮肤色素异常症发生白斑。 防晒化妆品含有过多紫外线吸收剂,可能引起光毒性和光敏性皮炎。返回第22页/共38页化妆品皮肤病的致病因素化妆品原料的质量问题产品中有毒物质超标化妆品中所含的药物有毒副作用配方缺乏科学性化妆品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消费者不了解科学使用化妆品的方法肌体的过敏反应返回第23页/共38页化妆品原料的质量问题

三乙醇胺纯度不高,则可能含有致癌物二噁烷; 椰子酰胺丙基甜菜碱(CAB)中反应物氯乙酸的存在使其刺激性较高; 除臭剂三氯新(Triclosan)纯度不够,则含有致癌物二噁英。返回第24页/共38页产品中有毒物质超标

祛斑霜中加入“密佗僧”、“白降汞”等含铅、含汞的物质,致使铅、汞严重超标。返回第25页/共38页所含药物有毒副作用

含特效药物添加剂,长期作用皮肤,会引起不良反应,祛斑霜中含有氢醌,使皮肤过敏

含维甲酸的化妆品用量过大时会使皮肤出现灼热、脱屑、瘙痒等症;长期使用含激素的化妆品,还可引起激素性皮炎、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及多毛症等。返回第26页/共38页配方缺乏科学性

化妆品配方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配方中各成分的配伍性。如产品剂型的选择、原料的用量、各种原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去痘产品应选择水剂,乳化体因含油脂易堵塞毛孔;乙醇含量高对皮肤刺激性大。

α-羟基酸(AHA)的安全使用浓度应低于10%,pH值高于或等于3.5。返回第27页/共38页卫生标准不合格

由于微生物的污染导致化妆品腐败、变质。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这些病菌轻者可致皮肤发炎、毛囊炎,重者可致丹毒、甚至败血症等疾病而危及生命。返回第28页/共38页消费者不了解

科学使用化妆品的方法

不知道如何根据自己的肤质正确地选购和使用化妆品; 在使用化妆品的过程中不注意卫生,造成产品的二次污染; 使用过了保质期的化妆品;

不注意皮肤的清洁,造成汗腺、皮脂腺堵塞,影响皮肤的新陈代谢和正常生理功能,引发皮肤炎症,长此以往会导致皮肤粗躁老化。返回第29页/共38页肌体的过敏反应

有的人属于过敏体质,对某些外界刺激比较敏感,易产生过敏反应; 有的人虽非过敏体质,但因某些化妆品中存在致敏原,用后也会产生过敏反应、光敏反应和光毒反应。返回第30页/共38页化妆品的安全使用

及危害的预防“三无”化妆品不能使用过期或变质的化妆品不能使用安全使用化妆品应做过敏试验保持化妆品和化妆工具清洁卫生儿童不宜使用成人化妆品返回第31页/共38页“三无”化妆品不能使用

无生产许可证 无卫生许可证 无生产厂家返回第32页/共38页过期或变质的化妆品不能使用

过期或变质的化妆品外观晦暗、污浊,颜色深浅不一,甚至呈絮状、丝状或绒毛状,有时还伴有怪味,是被细菌严重污染的特征。这种污染的化妆品涂到皮肤上十分危险,所含的细菌会感染皮肤,引发皮肤病。返回第33页/共38页应做过敏试验

有些原料虽然对一般健康人的皮肤不发生过敏反应,但对特异体质的人却可以发生。因此要了解某产品对自身是否安全,须做皮肤斑贴试验,尤其是含有多种香料的化妆品和特殊用途化妆品。第34页/共38页皮肤斑贴试验方法

取一长宽各1cm的4层细纱布块,少量欲使用的化妆品涂或点于纱布块上,将纱布块贴于前臂屈侧或背脊两侧的正常皮肤上,在纱布块上盖以长宽各2.5cm的油纸或无刺激性的薄膜,用无刺激性的胶布固定好。24小时后除掉胶布和纱布块,仔细观察该处皮肤的反应,必要时可连续观察3-4天,如果出现红斑或者丘疹,则表明该化妆品中含有致敏性或刺激性物质,不可搽用。返回第35页/共38页保持化妆品和化妆工具

清洁卫生

化妆的部位必须清洗干净,手在接触化妆品或化妆工具之前也必须彻底清洗。 新的化妆品开封后要及时盖好,避免长时间与空气接触。 常用的化妆工具也必须保持干净,定期清洗和消毒,不要混用或公用,以防止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