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生行为主义儿童心理学理论_第1页
华生行为主义儿童心理学理论_第2页
华生行为主义儿童心理学理论_第3页
华生行为主义儿童心理学理论_第4页
华生行为主义儿童心理学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生行为主义儿童心理学理论第1页/共21页1234Contents

生平及著作华生的行为主义华生的学习理论评价第2页/共21页一、华生的生平及著作约翰华生,1878年出生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格林威尔城外的一个农庄,是行为主义理论的创始人,广告大师。1958年在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农庄去世,享年80岁。第3页/共21页一、华生的生平及著作1878年出生于一个农庄;1894年(16岁)进入伏尔曼大学;1899年(21岁)获得硕士学位;1903年(25岁)获得博士学位并结婚;1908年(30岁)到霍普金斯大学担任教授;1913年(35岁)发表《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1914年(36岁)出版第一本专著《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言》;1915年(38岁)被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9年(42岁)出版《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的观点看心理学》专著;1920年(43岁)辞去霍普金斯大学职务,进入广告界;1925年(47岁)出版《行为主义》一书;1945年(67岁)从商界退休,在一农庄安度晚年;第4页/共21页二、华生的行为主义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它一反传统心理学,而主张对人的意识进行研究的观点;主张心理学不应只是研究人脑中的那种无形的不可捉摸的东西--意识,而应去研究那种从人的意识中折射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即人的行为。

行为主义的三个基本原则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任务在于预测和控制行为方法应该是客观的第5页/共21页二、华生的行为主义(一)、研究对象——行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本质是人和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刺激-反应是有机体所有行为的共同要素刺激指的是外部环境和身体内组织所起的任何变化;反应就是随着某种刺激而引起的肌肉和腺体的变化第6页/共21页二、华生的行为主义华生将反应分为以下四类外显的习惯反应,包括开门锁、打网球、盖房子;内隐的习惯反应,包括腺体分泌、思维、态度;外显的遗传反应,包括抓握、打喷嚏、眨眼等;内隐的遗传反应,包括内分泌和循环系统的各种变化。第7页/共21页二、华生的行为主义(二)、研究任务“……理论目标就是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

—《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为刺激与反应”

—《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S~~~~~~~~~~~~~~~~~~~~~~~~~~~~~~~~~~~~R已知的刺激有待确定的反应

S~~~~~~~~~~~~~~~~~~~~~~~~~~~~~~~~~~~~R有待确定的刺激已知的反应

S~~~~~~~~~~~~~~~~~~~~~~~~~~~~~~~~~~~~R已确定的刺激已确定的反应第8页/共21页二、华生的行为主义(三)、研究方法观察法:应用和不应用仪器条件反射法: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口头报告法测验法:行为测验第9页/共21页二、华生的行为主义(四)、基本理论观点“给我一打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窃贼,而无论他们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

-----华生环境理论第10页/共21页二、华生的行为主义情绪理论原始情绪说1、情绪是一种遗传的模式反应。情绪是身体对特定刺激做出的反应,是内隐行为的一种形式。2、新生儿具有三中原始情绪:恐惧、愤怒和爱。以后的习得情绪都是在这三种原始情绪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

第11页/共21页二、华生的行为主义通过这个实验华生认为:各种恐惧症都是条件化的情绪反应,是通过条件反射学习而来。第12页/共21页二、华生的行为主义思维理论思维是全身肌肉,特别是喉头肌肉的内在和轻微的反应。

思维与言语是不可分割的,思维的本质就是言语活动。

言语和思维都归结为语言的习惯:言语:“外显的语言习惯”,“大声的思维”

------外显的、有声的和供社会之用思维:“内隐的语言习惯”。“无声的谈话”

----内隐的、无声的和供个人之用的。

第13页/共21页三、华生的学习理论华生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作出与此对应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接(S-R)就是所谓的学习。频因(frequency)律:在形成习惯的过程中,有效动作之所以保持下来,无效动作之所以消失,是由于有效动作比任何一种无效动作出现的次数都多,这是因为每一次练习总是以有效动作的发生而告终的。近因(recency)律: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因为在每一次练习中,有效的反应总是最后一个反应,所以这种反应在下一次练习中必定更容易出现。由此,他把反应离成功的远近,作为解释一些反应被保留、另一些反应被淘汰的原则。在他看来,习惯反应必然是离成功时机最近出现的反应。第14页/共21页三、华生的学习理论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形成习惯。华生所说的“习惯的形式”、“习惯的整合”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职能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的发展,更有利于思想品德的培养,使年轻一代健康的成长。第15页/共21页二、华生的行为主义语言学习20世纪初,一种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理论的解释才被人们较为广泛地接受,这就是来源于“条件反射”概念的行为主义理论。这一概念主要指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重复性的反射作用使动物的某种习惯得到强化,并逐步地固定下来。

受“条件反射”的启发,华生提出了“行为主义”的观点。他认为复杂的行为是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反应学会的,因此需要对人类的行为(包括说话)进行客观的研究。华生还认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理论可以用来描述和解释所有的语言学习,并提出了“刺激-反应衔接排列”,即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可学得语言行为。模仿强化重复

形成第16页/共21页四、评价贡献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推进了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化进程。2、行为主义心理学推动了学习理论的研究。3、华生坚决主张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化,反对内省法。局限将意识及认知等中介过程排斥在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之外。华生将复杂的行为分解为若干“刺激-反应”单元,从而丢掉了行为的整体性特征。企图找出人类和动物的统一行为模式,不考虑行为的整体性、目的性和认知性特征。华生的行为“习惯说”是一个不严谨的学习理论。第17页/共21页参考文献[1]

彭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曹能秀,王凌.外国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的理论[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3]

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4]

卢家楣.学习心理与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5]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6]B.R.赫根汉著,郭本禹等译心理学史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18页/共21页行为主义与广告原本是中性的产品或品牌(CS),与某引起好感(UCR)之正面刺激(UCS)配对出現,消費者对该品牌也有了好感(CR)。汽车广告打出美女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