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中医治疗策略_第1页
发热的中医治疗策略_第2页
发热的中医治疗策略_第3页
发热的中医治疗策略_第4页
发热的中医治疗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热的中医治疗策略第1页/共14页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研制→一种抗生素→10年产生→一种耐药菌→2年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更是越来越高。对耐药性的思考第2页/共14页对耐药性的思考第3页/共14页耐药性的产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医学有必要从中医学中寻求智慧医学的回归——从对抗走向和谐解决之道第4页/共14页第5页/共14页扶正祛邪、因势利导

是中医治疗发热的基本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又有很多不同的辨证思路。《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明清以后温病学家创立的“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另外,还有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气血辨证等。第6页/共14页根据脉症判断正邪交争的位势是正确治疗的前提第7页/共14页太阳表证伤寒证:发热兼恶寒明显,头身关节疼痛,没有汗出,脉浮紧。

正邪交争于体表,治宜辛温发汗法。第8页/共14页少阳半表半里证小柴胡汤证:寒热往来,伴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心烦喜呕。

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治宜和解祛邪法。第9页/共14页阳明里证阳明承气证:发热持续,伴汗出口渴便秘者。

正邪交争于里,治宜泻下通便法。第10页/共14页思考:退烧针的适用范围?表证半表半里里证退烧针应该属于中医汗法的范畴,适用于表证。阳明里证应为禁用或慎用,否则有可能伤阴扰神,出现低热甚至神昏。第11页/共14页小结中医药治疗发热有着独特的视角;基本思路就是扶正祛邪、因势利导;中医的理念可以提升现代医学的认识;中西交融、取长补短可能催生新的医学体系。第12页/共14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