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选官制度1.九品中正制(1)背景: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选官操纵在豪强大族手中。(2)创立:曹魏时期,按中正官评定等级授官(3)内容: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将州、郡土人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资品的土人,由吏部授官。(4)特点:初创时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西晋时主要看重家世。a.将1a.将1选官权L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⑷作用b.随着门阀土族势力的发展,中正选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⑷作用逐渐成为维护土族特权的工具2.科举制⑴背景:南北朝以来随着土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随着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势力壮大,他们要求相应的政治地位⑵创立①隋朝建立后,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②隋炀帝时,始建进土科,科举制度形成。(3)发展①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土和明经两科为主。②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土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③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政府赋税收入有了保
障,府兵制得到巩固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四法律与教化(选必1)政府赋税收入有了保
障,府兵制得到巩固1.魏晋(1)特点:律令儒家化。(2)表现①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②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为量刑原则之一,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2.唐朝(1)编纂《唐律疏议》①律在唐初经过多次删繁就简,唐高宗永徽年间,修订颁布《永徽律》,后又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②这是我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③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2)提倡礼治:732年,颁行《大唐开元礼》,这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是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3)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1)考核制度:隋唐官员考核归属尚书省吏部。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或由皇帝遣使到州县巡行考察。(2)监察制度:(中央)隋唐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地方)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对地方有巨大的威慑作用。(4)民族关系:民族关系中央: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礼部和鸿胪寺
隋朝地方:①北方周边民族先后归顺隋朝②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③在边疆推行郡县制④加强与琉球的联系唐朝地方:①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②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唐藩会盟③加封南诏王,南诏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④置机构加强管理: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对外交往①陆路:隋唐时期与西域商路畅通。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唐朝与大食国的接触,使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②隋朝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国王也遣其子随常骏来到中国。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近20次。(5)户籍制度:①西晋:黄籍、白籍。②隋建立后,命州县官“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③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6)基层组织:唐朝的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7)社会救济:隋文帝置仓积谷,鼓励民间置“义仓”。(8)优抚政策:唐朝开始,设有救济的专门机构。③发展历程阶段皇帝对科举制的贡献创立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设进土科,科举制度形成TC善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唐玄宗扩大科举取土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任用高官主考试,提高科考试的地,诗赋成为进士科考的主要的考试内容成熟宋科举录取名额扩大;确立了多试、省试、殿试的系列考试制度;增加策论考试,密封卷;完善了考试环节和规则(糊名法、锁院)防止作弊;僵化明清八股取土,“四书五经”命题(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废除清末1898度八股,1905废科举(4)特点:分科考试选拔人才。自由报考、唯才是举、择优录取、定期举行(5)内容:分为制举和常举。制举是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常举每年举行,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考试合格,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6)影响: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补充
时代选官制度措施标准夏、商、西周世官制家贵合一世代相传血缘春秋、战国、秦军功爵制养土、军功、客卿才能汉代察举制察访人才举荐做官品德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品第土人按品授官门第隋唐至明清科举制分科考试以成绩优劣定取舍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发展趋势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客观选官基础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主要启/J、—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汉唐以来选官制度变化的实质:把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反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全面客观地评价科举制的影响影响项目史实阐释积极影响社会整合功能打破了选官世袭传统,促进了社会阶层转化,加速了社会流动,具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合理性内核和价值理念推动儒学发展以儒家学说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与繁衍巩固国家统_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对“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需要,强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交融,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推动世界文明早在唐朝时,其选才的方法就被东亚文化圈的国家所米用,并成为这些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被近代西方国家所吸收,并改造成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消极影响重才轻品在选拔人才方面,过于侧重才学标准,忽视了对品德的考察,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质低下官本位思想直接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至今还有消极影响禁锢思想强化儒学正统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抵制了新知识新学科的渗透和发展;压制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科举考试与儒家文化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科举考试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巩固了儒学在封建文化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不断传播。科举考试与儒家文化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儒家思想的传播有赖于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这有利于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从而推动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由于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的确立,这也导致科举考试内容的单一化和伦理政治化,尤其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土,在抑制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儒家思想日益僵化,忽视实际问题的解决两者的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二三省六部制汉武帝:尚书令为中朝官。汉光武帝:正式设立尚书台,虽置三公,事归台阁。.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制⑴创立:魏晋南北朝。(2)构成: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⑶职责:三省共同辅助法策和行使权力。.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⑴确立: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⑵发展:唐太宗时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室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⑶职权:史由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4)办公场所: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5)影响①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有利于加强皇权。②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
了深远影响。④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归纳整合]三省六部制特点(1)(1)相互监督,(1)相互监督,(2)分工明确,提高效率:三省长官职责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3)分散相权,集中皇权: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丞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4)集中议政,节制君权:皇帝所颁布的诏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从汉到唐中枢机构演进时期中枢机构设置权力配置武帝
前西汉武帝
后(1)相互监督,(2)分工明确,提高效率:三省长官职责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3)分散相权,集中皇权: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丞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4)集中议政,节制君权:皇帝所颁布的诏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从汉到唐中枢机构演进时期中枢机构设置权力配置武帝
前西汉武帝
后三公九卿制中朝和外朝丞相集决策、行政、用人、审议和司法于一身中朝决策,外朝执行东汉三公和尚书台三公荣誉,尚书台掌决策和行政魏晋南北朝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三省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魏晋南北朝隋唐三省六部制尚书省掌行政、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1)皇帝通过不断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
(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后效率低下的弊端。三赋税制度瞅时翁汉代时期瞅时翁汉代时期…相地而衰征、初税亩编户齐民制度(赋税福役制度形成)魏晋时期-一租调制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前期)租庸调制(后期)两税法北宋时期---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明朝时期---一条鞭法清朝时期---地丁银.魏晋至唐朝前期:租(庸)调制(1)沿革及内容①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②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政府掌握大量的无主荒地;社会上存在大新量无地的劳动力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均田制后的田地。奴婢、耕牛也相应受田;土地不而]得买卖;农民对封建国家承担租、调、役—人负担(贵族、地主却无此负担)保证农民得到土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作用k产的恢复均田制③隋朝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选必1)④唐初: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⑵影响: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
障。难点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关系(1)区别:均田制是土地分配制度,租庸调制则是赋税政策,二者定义不同,适用范围不同。(2)联系:租庸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和存在的依据,同时也正是由于均田制没有真正得到贯彻而使得租庸调制在中唐之后被两税法取代2.唐朝后期:两税法(1)原因: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2)目的:解决财政困难。(3)内容①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②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创新之处:税种:由繁杂多项到简化征收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到以土地财产为主时间:由不定时到基本定时(4)意义①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②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分类(1)以人丁为主征收标准的赋税制有编户齐民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2)以土地和财产为主征收标准的赋税制有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3)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有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两税法’实施的历史意义⑴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反映出由封建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控制土地私有的原则变为不干预或少干预的原则。⑵以财产的多少为计税依据,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⑶简化了税目和手续。这对于解放生产力,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归纳整合]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特点(1)征税标准从人丁为主逐步向财产为主转变,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2)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可以纳绢代役。(3)赋税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5)税种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选必1]隋唐的户籍管理隋建立后,命州县官“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名词解释]均田制北魏时期开始实行,政府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农民耕作,土地为国有制,不得买卖,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无地和少地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知识拓展]两税法的局限性(1)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越来越严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一级建筑师考试模拟试卷与答案详解
- 2025年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考试题库检测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刑侦科推理题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哲学 单元 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电力管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三育学校考试题型及答案
- 2021年烟花爆竹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模拟考试题库试卷(100题,含答案)
- 《2025年起重机械作业特种作业操作证考试试卷(设备操作安全)试题》
- 2025年成人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重庆事业单位招聘综合公共基础知识真题试卷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广东深圳市宝安区宝安中学集团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T/SXCAS 015-2023全固废低碳胶凝材料应用技术标准
- 消防中控证考试题及答案
- 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诊断工作指引
- 2025年中国厚膜加热器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禁毒教育课件: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 外呼中心服务规范及管理制度汇编
- 输油气管道安全保护
- 《三爱三节》主题班会课件
- 【绘本】小猫钓鱼故事儿童故事-课件(共11张课件)
- 人员退休欢送会3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