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心理学》姚本先版 重点总结_第1页
(完整word版)《心理学》姚本先版 重点总结_第2页
(完整word版)《心理学》姚本先版 重点总结_第3页
(完整word版)《心理学》姚本先版 重点总结_第4页
(完整word版)《心理学》姚本先版 重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包括:①心理状态:注意,意识,灵感②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③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点。3、心理学基本观点:①心里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②心③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性。人的心理活动的主体性表现在:a.心里是人脑的主观映像b.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c.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d.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4、心理学的理论取向:①心理生物学理论取向②行为主义理论取向③任职理论取向④人本主义理论取向⑤现象学理论取向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岗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开设实验心理学。标志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6、心理学的任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提升。7、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个案法。第二章心理发展理论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得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2、遗传和环境的关系:①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②心理成熟影响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③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第三章认知理论1心理活动的总和。个体的意识有三个特点:概括性,自觉性,能动性。2、无意识也称为潜意识,就是不能为人所觉察到的个体心理活动的总和。做梦,口误,笔误。354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6((活动的精心组织)③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形成的条件:对活动浓厚的兴趣;活动的自动化)7、注意的品质:①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觉察到的④注意的转移。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8、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觉察。9、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受阀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感受阀限和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10皮肤觉。内部感受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11、人对颜色的视觉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人类的听觉觉有音高,音响,音色三种特性。1213(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只觉得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形状大小颜色)14(物体发生实际的空间位移的运动知觉(将实际不动的物体知觉为运动或是没有连续位移的看成连续位移,动景运动、诱导运动、自主运动)15小错觉。16、记忆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①编码是记忆活动的第一环节,又称为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理解识记。全丧失,而是保持的信息不能再使用的时候顺利地提取出来。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17、记忆的分类:①根据记忆内容,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②根据记忆方式,理解记忆和机械记忆。18、记忆的品质:①记忆的敏捷性,指一个人在识记事物时的速度方面的特征。②记忆的持久性,指记忆内容在记忆系统中保持时间长短方面的特征。③记忆的准确性,指对记忆内容的识记、保持和提取时是否精确的特征。④记忆的准备性,指对保持内容在提取应用时所反映出来的特征。19、记忆活动有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相互联系的记忆系统组成。0.25~2秒。时记忆中的信息,也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进行加工。容量有限,约为7±2编码为主,兼有视觉编码。有时也以感觉形象的形式编码。20、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艾宾浩斯。212223、记忆的策略:注意策略、复述策略、精细阐明测策略、组织策略、提取策略。24思维具有概括性、间接性、问题性。25、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合成一个整体。事物之间的相同不同,将事物归于不同类别。的基础把本质属性综合起来,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区。过程。具体化是在人脑中把抽象和概括出来的一般知识应用到具体事物中。26、思维的种类①根据思维活动所凭借的工具: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②根据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的成果特点,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③分解思维活动及其结果的新颖性,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27、思维的品质: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立性,批判性,逻辑性,独创性。28方案。29、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表征问题,设计方案,执行方案,评价结果。30、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动机和情绪,对问题情景的直觉,定势(操作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功能固着,原型启发31、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新颖的,独特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活动。32、创造性思维的特点:①思维的流畅性②思维的变通性③思维的独创性④思维的敏感性33具有抽象概括性。34、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产生新形象的过程。35人生活愿望想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36化。第四章行为动力理论1、需要是由个体生理上火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所引起的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2、需要的种类:①根据需要的起源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②分解需要的对象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最基层的需要,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②安全的需要,指对安定的环境、恒定的秩序、免除焦虑、恐惧的需要。③归属与爱的需要,个体希望获得别人的爱和爱别人。④尊重的需要,个体追求体现个人价值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个体希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潜能的需要。4现实的主观反映形式。生理唤醒、人直接是、主观体验、外部表现。5、表情是个体在情绪和情感状态下生理和心理以及外部行为上表现的变化或活动。6、表情的种类:面部表情、体态表情、语言表情。7、情绪的种类:①心境,一种比较微弱持久的情绪状态。②激情,一种强烈的,暂时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③应激,个体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产生的情绪状态。8、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9、动机是激发并维持个体从事某种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动机产生两个条件,内在条件——需要;外在条件——诱因。10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11、动机的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12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是人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3、意志的特征:①意志行动有自觉的目的性②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③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14、意志行动的动机冲突:①双趋冲突,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②双避冲突,有同等威胁的目标,前有伏兵后又追兵。③趋避冲突,想喝粥又怕烫。④多重趋避冲突15率决定。③意志的坚忍性,目标专一,始终不渝,又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冲动。第五章智能理论1、智力是个体顺利地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一般性认识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由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记忆力等基本因素组成。2岁以前智力是直线上升的,到25水平,35岁之后开始下降趋势。3、人类的智力分布基本上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形式。4、能力是一种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是的活动能够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5、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①遗传因素②环境因素③个体实践因素④个体的主观能动性6、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分为,能力类型差异,能力表现早晚差异,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7、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和基础。8、智力是创造力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创造力需要培养。9、创造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创造的基础是知识技能。知识的准确有据,层次系统,概括全面有利于创造。有了知识技能不一定就能创造,要灵活运用。10有理想抱负,勇敢。第六章人格理论1、气质是心理活动在强度、速度、灵活度与指向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它是与生俱来,反映了人格的自然属性。2、气质的四个特征:①气质反映的是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征。②气质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特征。③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④气质具有天赋性。3、区分气质类型的心理指标:感受性、耐受性、反映的敏捷度、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外倾和内倾性。4、气质类型:可塑性较低,情绪兴奋性高。②多血质③粘液质④抑郁质5、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极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又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如何对人、对事、对物、对自己的基本特点。6、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7、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行为。第八章学习心理1、学习动机是指学生个体内部促使他从事学习活动的驱动过程。2、奥苏伯尔三个方面的内驱力: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3、学习动机的激发:①创设问题情境,事实启发式教学②增强学习材料的科学性和趣味性③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④进行恰当的表扬和评价⑤正确指导结果归因⑥开展适当的竞赛第十章教师心理1、教室心理健康问题①人格异常问题,强迫、偏执、暴躁。②人际适应不良问题,自闭、冷漠、自卑、怯懦。③职业心理枯竭问题,生理枯竭,情绪衰竭、价值枯竭。④身心健康问题,焦虑、抑郁、神经衰弱。第十一章学校群体心理1、社会助长是指因他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动而使个人的活动效率与水平提高的现象。2、社会惰化是指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以前完成某种事情,或个人活动是有他人在场,往往个人所付出的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个人的活动积极性和效率下降的现象(个人的别评价焦虑减弱;群体偷懒3、从众是人们在真是的或想象的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