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_第1页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_第2页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_第3页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_第4页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第一页,共189页。第一节国际分工的基本内容一、国际分工的含义与作用1、国际分工的含义指世界各国生产货物与服务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2、国际分工的作用

1)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2)可以产生专业化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竞争效应。对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源有效配置有明显促进作用。第二页,共189页。二、二战后国际分工的特点1.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2.产业内部分工逐步增强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形式发生变化:工农——工业4.区域性经济组织内部分工加强5.国际服务分工逐步形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发展领域各不同。6.跨国公司内部与外部分工的发展第三页,共189页。三、国际分工的发展规律(一)被纳入国际分工体系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多。(二)各国参加国际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各产业)(三)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垂直、水平、网状)(四)构筑国际分工的纽带增多(货物、资本、服务)第四页,共189页。四、国际分工发展的制约因素社会生产力是决定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资本流动是推动力量政府行为的影响

五、国际分工的性质——两重性?一方面可节约社会劳动,另一方面又带来国际分工利益的不平等。第五页,共189页。第二节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赫——俄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新国际贸易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第六页,共189页。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AdamSmith)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始祖(1723至1790)重要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看不见的手”第七页,共189页。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通过对国家和家庭进行对比来描述国际贸易的必要性。他认为,既然每个家庭都认为只生产一部分它自己需要的产品而用那些它能出售的产品来购买其他产品是合算的,同样的道理应该适用于每个国家。时代:18世纪,英国正处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时期绝对优势理论产生背景第八页,共189页。斯密的贸易理论斯密的贸易理论包括两个重要部分,一是“绝对利益说”(absolute

advantage),另一个是“剩余出路说”(ventforsurplus)

前者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基点,后者则隐含着规模收益递增的条件。第九页,共189页。原理:每个国家都有其绝对有利的、适于某些特定产品的生产条件,而导致生产成本绝对低,这叫做绝对利益原则,又称绝对优势说。他认为各国存在生产技术上的差别,以及由此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什么都生产更为有利。绝对利益说第十页,共189页。假设前提: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只生产两种产品。此即所谓的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模型或2×2模型;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给定生产要素的供给量,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市场;无运输成本;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第十一页,共189页。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

(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产品j的劳动生产率可用来表示,其中Qj是j产品的产量,L是劳动投入。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第十二页,共189页。(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单位产品j的生产成本(劳动使用量)可用表示。如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中,一国单位产量所需的要素投入低于另一国,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第十三页,共189页。国际分工前国家酒产量所需劳动人数(人/年)毛呢产量所需劳动人数(人/年)英国1120170葡萄牙1801110示例:第十四页,共189页。按照判断绝对优势的方法,我们判断两国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两国的劳动生产率(Qj/L)酒(人均产量)毛呢(人均产量)英国1/120=0.008英国1/70=0.014从生产成本的角度:前一页表葡萄牙1/80=0.0125葡萄牙1/110=0.009第一步:计算绝对优势第十五页,共189页。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英国在生产毛呢上具有绝对优势,葡萄牙在生产酒上具有绝对优势.两国开展国际分工,专门生产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即葡萄牙专门生产酒,英国专门生产毛呢。第十六页,共189页。国际分工后英国120+70人专门生产毛呢产量为:190/70=2.714单位葡萄牙110+80人专门生产葡萄酒产量为:190/80=2.375单位第二步:专业化分工生产第十七页,共189页。1.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分工后两种产品的总产量都增加了,这显然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2.提高了消费水平。假定英国用1单位毛呢换葡萄牙1单位酒,则英国酒和毛呢的消费量分别为1单位和1.714单位,葡萄牙酒和毛呢的消费量分别为1.375单位和1单位,都比分工前增加了。3.节约了社会劳动。贸易利益第十八页,共189页。贸易交换比例实际中的交换比例取决于国际市场上两种产品的供给和需求。有一点是明确的,葡萄牙用1单位葡萄酒换取的毛呢不能少于80/110单位,否则不如自己生产;进口1单位葡萄酒,英国愿意支付的毛呢不会超过120/70单位,否则无利可图。两国都能从分工和贸易中获利的毛呢/葡萄酒交换比例应在80/110(0.727)与120/70(1.714)之间第十九页,共189页。积极意义亚当·斯密第一次运用劳动价值论说明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利益,为科学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局限性该理论只说明了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殊的现象,即至少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才能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并从中获得利益。而在生产上并不具有优势的国家能否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能否获得利益,斯密的理论并没有回答。理论评价:第二十页,共189页。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的地域间,由于落后国家和地区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均显著低于先进国家和地区,用绝对利益原则作指导,前者就只好闭关自守,避开同后者的经济交流了。

这种情况与以后的生产力布局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实况不一致。第二十一页,共189页。剩余出路说假定一国在开展国际贸易之前,存在着闲置的土地和劳动力,这些多余的资源可以用来生产剩余产品以供出口,这样贸易就为本国的剩余产品提供了“出路”。这种剩余产品的生产不需要从其他部门转移资源,也不必减少其他国内经济活动,因而出口所带来的收益及换回的本国所需要的产品,也没有机会成本,因而必然促进该国的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不仅通过扩大生产使国民财富增加,而且还增加了消费者的利益,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二十二页,共189页。绝对成本说练习以劳动计算的单位生产成本英国葡萄牙布酒4863各国专业化地生产绝对成本低的产品,用以交换别国绝对成本低的产品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成因在于两国绝对成本的差异不存在绝对成本差异的国家之间就不能开展贸易吗?第二十三页,共189页。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二十四页,共189页。谷物法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牧草减少,羊毛价格上涨小麦价格上涨工人工资提高食品支出增加,工业品支出减少别国报复,工业品出口减少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自由贸易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一)产生背景第二十五页,共189页。原理比较优势说(也称比较成本说)的基本思想在于,不同国家生产不同产品会存在劳动生产率或成本上的差异,各国应分工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即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或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是指一国(数种产品中)生产成本相对低的优势。核心原则:“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第二十六页,共189页。比较优势说的理论前提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只生产两种产品。此即所谓的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模型或2×2模型;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异;给定生产要素的供给量,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市场;无运输成本;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第二十七页,共189页。比较优势的衡量

某种商品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生产成本或者机会成本三种方法来确定。(1)用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来衡量。相对劳动生产率是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之比。用公式表示则可写成: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于产品B)产品A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QA/L)=产品B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QB/L)

如果一个国家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同样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反之,则只有比较劣势。第二十八页,共189页。以劳动计算的单位生产成本英国葡萄牙布酒4863布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英国=21/41/8酒的相对劳动生产率=1/81/4=1/2葡萄牙布的相对劳动生产率=1/61/3=1/2酒的相对劳动生产率=1/31/6=2第二十九页,共189页。(2)用相对成本来衡量。所谓“相对成本”,指的是一个产品的单位要素投入与另一产品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单位产品A的要素投入量(aLA)产品A的相对成本=------------------------(相对于产品B)单位产品B的要素投入量(aLB)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相对成本低于别国生产同样产品的相对成本,该国就具有生产该产品的比较优势。第三十页,共189页。(3)一种产品是否具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还可用该产品的机会成本来衡量。减少的产品B的产量产品A的机会成本=----------------------增加的产品A的产量

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别国生产同样产品的机会成本,该国就具有生产该产品的比较优势。第三十一页,共189页。比较优势示例

国际分工前如果按照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两国似乎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可能性。现在,让我们按照上述的方法来确定两国各自所具有的比较优势的商品。国家酒产量所需劳动人数(人/年)毛呢产量所需劳动人数(人/年)英国11201100葡萄牙180190第三十二页,共189页。

(1)用相对劳动生产率来衡量两国生产商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酒毛呢英国0.831.2葡萄牙1.1250.89第三十三页,共189页。(2)用相对成本来衡量两国生产商品的相对成本酒毛呢英国1.20.83葡萄牙0.891.125第三十四页,共189页。(3)用机会成本来衡量两国生产商品的机会成本

酒毛呢英国1.20.83葡萄牙0.891.125第三十五页,共189页。由此可见,三种方法的结论是相同的,都能确定两国各自具有的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两国开展国际分工,专门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葡萄牙专门生产酒,英国专门生产毛呢,其结果如下表:国际分工后酒毛呢英国(100+120)÷100=2.2葡萄牙(90+80)÷80=2.125第三十六页,共189页。贸易利益分工后贸易利益酒毛呢英国1.11.1葡萄牙1.0251.1第三十七页,共189页。(三)理论评价积极意义它论证了无论是生产力水平高还是生产力水平低的国家,只要按照“两优取重,两劣择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都可以得到实际利益,即增加物质财富。这一理论为各国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作了理论上的论证。局限性简化了复杂的经济情况,是以一系列的假定为前提的。从而大大削弱了比较成本理论的适用性。第三十八页,共189页。一、分析工具(一)生产可能性曲线一国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情况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合的连线A(0,100)B(100,0)OXYC(X1,Y1)第三十九页,共189页。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性质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机会成本AB5434OXY为获得一种收益而放弃的另一种收益最大产量组合不等于最佳产量组合,确定最佳产量,要引入无差异曲线第四十页,共189页。(二)无差异曲线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OXYA(10,40)B(25,15)UA=UB无差异曲线的性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大不相交凸向原点负斜率第四十一页,共189页。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无差异曲线相结合:均衡(最佳)产量和消费量OXYEACBU0U2U1无效率不可能尽管产量最大,但效用小于E均衡点:产量最大,效用最大第四十二页,共189页。没有贸易时的均衡OEABUQwQcL/aLWL/aLC第四十三页,共189页。开展国际贸易前,一国国内的生产和消费状况YXOBAT生产可能性曲线边际机会成本为1X=1Y交换比率线交换比率为1X=2YX产量扩大X价格下跌,比如:1X=1.5Y国内均衡时,生产可能性曲线与交换比率线重合,实现完全专业化生产第四十四页,共189页。根据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

判断一国的比较优势YXOBAYXOB1A1A国B国1X=1Y相对于B国而言,X成本更低1X=3Y相对于A国而言,X成本更高,Y成本更低第四十五页,共189页。三、古典国际贸易模型(一种要素)YXOABYXOCDTT1X=1Y1X=3Y国际市场上X价格下跌,Y价格下跌,最终形成一个均衡价格,设为T(1X=2Y)A国B国第四十六页,共189页。国际贸易的影响YXOABYXOCDTTEJU0U1U0U1FM价格:X产品(有比较优势)相对与国内价格提高生产:X产品产量扩大(完全专业化)消费:消费组合位于位置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上,福利提高A国X产品:生产OB,消费OX0,剩余X0B(出口)A国Y产品:生产:0,消费:OY0(进口)X0Y0B国X产品:生产0,消费OX1(进口)B国Y产品:生产OC,消费OY1,剩余Y1C(出口)X1Y1第四十七页,共189页。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第四十八页,共189页。泰格.伍兹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

泰格.伍兹(TigerWoods)是当代最天才的高尔夫球手之一,如果他自己修剪草坪,一定也是做得出类拔萃,并能节省大量时间。例如他只用2小时就能完成修剪工作,而同样的2小时如果用于拍摄运动广告,可以赚到1万美元;邻居吉姆能用4小时完成修剪工作,同样的4小时他可以在麦当劳工作挣20美元。那么,泰格.伍兹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第四十九页,共189页。

假设世界上打字最快的打字员同时是一名脑外科医生,那么,他应该自己打字还是雇佣一名秘书?第五十页,共189页。

贸易中的大国和小国的获利情况?第五十一页,共189页。要素禀赋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产生比较优势的唯一原因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但是,如果我们假定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生产率相同,那么,产生比较优势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是由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得到解释的。第五十二页,共189页。要素禀赋理论创立者: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Heckscher,1879-1952)和俄林(B·Ohlin,1899-1979)。赫克歇尔,于1919年发表了《对外贸易对国民收入之影响》的著名论文,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观点。俄林,接受了其师赫克歇尔的观点,于1933年出版了《域际和国际贸易》(InterregionalandInternationalTrade)一书,并因此获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要素禀赋理论也称为赫—俄理论(H-0理论)。第五十三页,共189页。要素禀赋理论可以分为:狭义的要素禀赋论也称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不仅包括要素供给比例理论,还有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第五十四页,共189页。相关概念:生产要素:指生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的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劳动、资本三要素,如果加上技术则称之为四要素。要素禀赋:指一国或地区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量要素丰裕度:指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的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其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价格。衡量方法有二:(1)以生产要素的供给总量来衡量。假设A、B两国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分别是Ka/La和Kb/Lb,若Ka/La>Kb/Lb,则相对于B国而言,A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相对于A国而言,B国是劳动力丰裕的国家。第五十五页,共189页。(2)以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来衡量。假设A、B两国资本要素价格为r,劳动要素价格为w,两国的利率工资比分别是ra/wa和rb/wb,若ra/wa

<rb/wb

,则相对于B国而言,A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相对于A国而言,B国是劳动力丰裕的国家。(要素丰裕和要素稀缺程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与一国实际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量有很大区别)第五十六页,共189页。部分国家的要素禀赋国家资本/劳动资本/土地劳动/土地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日本香港美国7415.51151.610583.13358.51368.510260.967.242.8198.05286.590739.11058.60.0090.0380.0191.57466.3040.103第五十七页,共189页。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来说,如果某一要素投入比例大,可以称该产品为该要素密集程度高。假设两种产品A、B,使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L,其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劳动的投入比例分别为Ka/La和Kb/Lb,若Ka/La>Kb/Lb,则可以称A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B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第五十八页,共189页。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条件

(1)两种生产要素(2)两种可贸易产品(3)两个国家(4)每个国家的生产要素都是给定的(5)生产技术假定相同(6)生产规模报酬不变(7)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8)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9)无运输成本,无关税,或其他阻碍国际贸易自由的障碍第五十九页,共189页。生产与贸易模式劳动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资本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如果两国发生贸易,劳动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第六十页,共189页。具体分析

(一)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所谓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指不同国家的同种商品用同一货币表示的价格是不同的。商品总是由价格低的国家向价格高的国家流动。当两国的价格差额大于运输成本时,国际贸易可以带来利益。第六十一页,共189页。(二)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

尽管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但并非有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就会发生国际贸易,还必须符合比较优势的原则。赫—俄理论认为,交易双方国内商品价格(成本)的比例不同(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商品价格等于生产成本),国际贸易才会发生。第六十二页,共189页。(三)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所谓要素价格,是指要素的报酬,即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所获得的相应工资、利息、地租的货币收入。假定各国的生产函数是相同的,但各国的要素价格比例不同。由于商品价格等于生产要素价格乘以相同的生产函数,因此各国的商品价格比例则不同。第六十三页,共189页。(四)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赫—俄理论认为,在要素的供求决定要素价格的关系中,要素供给是主要的。在各国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各国的要素供给不同对要素价格的影响是不同的。在一般情况下,要素供给丰富的国家,其价格就相对低廉,要素供给稀缺的国家,其价格就相对昂贵。※

因此,一个国家应出口大量使用本国丰裕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那些本国需要大量使用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第六十四页,共189页。要素供给比例不同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商品价格比例不同国际贸易第六十五页,共189页。

举例技术系数劳动a资本c要素价格工资w利息i成本P=aw+ci纺织品0.750.25

40

日元200日元

P=80日元

机器0.250.75

40

日元200日元P=160日元纺织品0.750.25

1美元1美元P=1美元机器0.250.75

1美元1美元P=1美元日本美国第六十六页,共189页。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国际贸易使生产要素的国际价格趋向于相等,即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P·Samuelson,1915年-)在1948、1949、1953年先后在三篇论文中对要素价格均等化作了数学证明,指出国际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故这一理论合称为赫-俄-萨(H-O-S)原理。第六十七页,共189页。

他们认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间的商品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国际间要素的流动,从而抵销了各国生产要素的差异。也就是说,国际贸易不仅会使各国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等化。比如,甲国的资本相对丰富、劳动相对稀缺,故利息率较低、工资较高;乙国的劳动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稀缺,故工资较低、利息率较高。在自由贸易中,甲国扩大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减少生产并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这就使甲国的资本需求量增加,而劳动需求量减少,从而使甲国的资本价格上涨,劳动价格下跌。第六十八页,共189页。

相反,乙国扩大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减少生产并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使得劳动需求增加、价格上涨,资本需求减少、价格下降。由于同一种生产要素价格在两国的反向运动,最终导致两国的同一要素价格均等化。在现实生活中,国际贸易并不能使各国同质的生产要素收入相等,比较符合实际的说法是,国际贸易减少了同质生产要素如工资和利率的国际差异,而不是将其完全消除。第六十九页,共189页。对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模型的实证检验:里昂惕夫之谜

一、里昂惕夫的实证检验:1947年,美国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换取的是相对资本密集的进口产品!

二、其他的资本劳动比率(K/L)研究:“里昂惕夫之谜”仍然存在!第七十页,共189页。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检验:美国数据学者数据年份(Kx/Lx)/(Km/Lm)=(H-O预测:>1)威特尼(Whitney,1968)18991.12里昂惕夫(Leontief,1954)19470.77里昂惕夫(Leontief,1956)1947/510.94(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1.14)鲍德温(Baldwin,1971)1958/620.79(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0.96)斯特南德和马斯克斯(Sternand&Maskus,1981)19721.05(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1.08)

第七十一页,共189页。三、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1)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

所谓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intensityReversal)是指某一特定商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

第七十二页,共189页。(2)关税和政府的其他贸易壁垒;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里昂惕夫的结论受到关税和贸易壁垒的影响。由于国际间的商品流动要受贸易参加国关税及非关税的限制,这就使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假设前提下H-O理论不能成立。第七十三页,共189页。(3)技能和人力资源;里昂惕夫认为美国对外贸易结构之所以出现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是因为各国的劳动力不同质。劳动可区分为非熟练劳动和熟练劳动,熟练劳动需要更多的教育和培训,在这些劳动力投入的背后,实际上是大量的资本投入。

第七十四页,共189页。(4)自然资源。美国学者凡涅克(J.Vanek)在1959年指出,里昂惕夫进行研究时,只局限劳动和资本两种投入,没有考虑自然资源的影响。实际上美国进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包含了大量资源密集型产品。第七十五页,共189页。

关于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实际上是从不同侧面对要素禀赋理论假定前提的修正,并为以后一系列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第七十六页,共189页。思考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会造成工人工资下降,失业增加。”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阐述。第七十七页,共189页。美国国会在2000年就是否给与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地位一案进行投票表决。此案在美国国内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各方都在努力游说。反对该提案的主要是美国的各个工会组织,而支持的多是大公司。为什么?第七十八页,共189页。假设A、B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生产一单位衣服需要的资本为1,需要的劳动为3;生产一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为2,需要的劳动为2。A国拥有16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B国拥有120单位劳动和80单位资本。则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假设所有要素都充分利用,计算各国各自最多能生产多少服装或多少食品?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两国间进行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服装?哪个国家出口食品?第七十九页,共189页。

一国有400单位的劳动和600单位的土地,用于生产酒和奶酪。生产1单位酒需要10单位劳动和5单位土地,生产1单位奶酪需要4单位劳动和8单位土地。(1)奶酪和酒的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分别是什么?(2)该国是否可用本国拥有的资源来生产90单位酒和50单位奶酪?为什么?第八十页,共189页。

在土地便宜的美国,用来养牛的人均土地要高于用于种植小麦所用的人均土地。但是在那些比较拥挤的国家里,土地昂贵而劳动力便宜,用于养牛的人均土地通常比美国用于种植小麦的人均土地要少。我们是否可以说,与种植小麦相比,养牛业是土地密集的?为什么是或为什么不是?第八十一页,共189页。

请评论以下论断:“世界上一些最贫穷的国家找不到什么产品来出口。在这些国家里没有一种资源是丰裕的。不用谈资本,也更不用说土地,在一些又小又穷的国家甚至连劳动都不丰裕。”第八十二页,共189页。等产量、等成本曲线的说明第八十三页,共189页。要素密集度逆转第八十四页,共189页。投入两种生产要素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YXOTUE由于要素边际替代率递减,使边际机会成本递增,故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其斜率就是E点的斜率,即E点的边际机会成本。国内均衡时等于国内价格比率国内均衡时最佳的产量组合与消费组合X0Y0第八十五页,共189页。贸易影响(一):价格YXOE贸易前国内的均衡,T为国内交换比率TT1开展贸易后,该国出口X产品,使国内X产品的供给减少,导致X价格上升。该国进口Y产品,使Y供给增加,价格下跌。价格比率线斜率增大,变为T1。设其为国际交换比率A国第八十六页,共189页。贸易影响(二):生产YXOETT1SX0Y0X1Y1由于国际市场X产品价格高于国内,该国X产量增加。要增加X的生产,必须减少Y的生产。生产组合移动到S由于S点上国际交换比率(T1的斜率)与国内边际机会成本相等。该国的X产量不再增加。因而在边际机会成本递增时,不会出现生产的完全专业化。A国第八十七页,共189页。贸易影响(三):消费YXOETT1SA国U0U1C贸易后,该国消费者可以按国际市场价格T1消费产品,相当于预算约束发生了变化。无差异曲线外移至U1。消费组合移动到C。U1的位置高于U0,故消费者获得更大的效用满足,福利改善。第八十八页,共189页。贸易均衡YXOETT1SU0U1CX1X2Y1Y2X产品:生产OX1,消费OX2,余额为X2X1:出口Y产品:生产OY1,消费OY2,差额为Y1Y2:进口第八十九页,共189页。贸易获益贸易使一国消费者福利改善,但对生产者则有不同的影响出口产业生产者DXSXQXPXOEQ0P0HGFP1出口△HEP0:贸易前出口产业生产者的生产者剩余△HGP1:贸易后出口产业生产者的生产者剩余差额:P1GEP0贸易使出口产业生产者受益第九十页,共189页。对进口竞争产业生产者的影响DYSYQYPYOEP0P1FH进口K△P1FK:贸易后的生产者剩余△P0EK:贸易前的生产者剩余差额:P0EFP1贸易使进口竞争行业生产者受损第九十一页,共189页。一、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要素报酬的决定:生产要素报酬=产品价格(P)×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MP)边际产品价值(VMP)W=P×MPLR=P×MPK第九十二页,共189页。短期:生产要素不流动由于要素不流动,国际贸易只影响商品价格出口产品(X)价格上涨W=PX×MPLW提高R=PX×MPKR提高出口行业所有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报酬都提高进口产品(Y)价格下跌W=PY×MPLW减少R=PY×MPKR减少进口竞争行业所有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报酬都减少第九十三页,共189页。长期出口行业W=PX×MPLPX上涨,MPL增加W提高R=PX×MPKPX上涨,MPK减少R?进口竞争行业W=PY×MPLPY下跌,MPL增加W?R=PY×MPKPY下跌,MPK减少R下降出口行业密集使用的要素报酬会提高进口竞争行业密集使用的要素报酬会下降第九十四页,共189页。贸易前国内均衡状态下,劳动市场是均衡的WX=WY,RX=RY贸易后要素市场也将形成均衡WX上涨,RY会下降长期来看,开展国际贸易后,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会提高;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报酬会减少。无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都是如此。——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第九十五页,共189页。名义工资(名义要素报酬)W实际工资(实际要素报酬)W/P第九十六页,共189页。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最初由Balassa(1965,1977)提出,后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比较优势的计算,其基本思想是:一国某种出口商品在本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与世界此类产品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之比。其公式为:第九十七页,共189页。上式中,为j国i类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为j国i类产品的出口额,为j国总出口额,为世界i类产品出口额,为世界总出口额。,说明j国在i类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竞争力较强;若,则说明j国在i类产品上具有比较劣势,产品竞争力较弱。第九十八页,共189页。1980-2000年间部分年份中国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年份SITC0SITC1SITC2SITC3SITC4SITC5SITC6SITC7SITC819801.720.491.420.890.530.821.270.111.8919851.940.462.011.790.790.6819901.460.481.230.830.640.701.260.492.2619931.220.810.870.600.570.551.150.443.0319950.940.830.720.540.600.641.350.542.8219970.930.530.640.510.770.621.280.612.9619980.880.480.560.450.330.591.190.662.9119990.860.370.630.320.160.641.190.712.8120000.910.330.580.290.160.531.250.802.76资料来源:傅朝阳.我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2005第九十九页,共189页。特定要素模型考虑流动要素的影响QLMPLL第一百页,共189页。WWW0W0LXLYPYMPLYPXMPLXX行业Y行业工资决定与劳动分配第一百零一页,共189页。WWW0W0LXLYPYMPLYPXMPLXX行业Y行业贸易影响(探讨短期效应)BCWBWC第一百零二页,共189页。1、商品价格变动幅度和工资的变动幅度的比较W=PXMPLX显然,价格的变动幅度大于工资率的变动2、实际工资变化呢?w/p,如果用PX来衡量,即倾向于消费X,实际工资下降,PY,实际工资上升3、X行业特定要素的收益增加(名义和实际一样)Y行业特定要素收益减少RX=PXMPKX第一百零三页,共189页。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第一百零四页,共189页。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计算机小麦中国100小时4小时加拿大60小时3小时第一百零五页,共189页。(1)

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第一百零六页,共189页。设中国是汽车进口的小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Dc=2000-0.02P

Sc=1200+0.02P并设国际市场上汽车的价格为10000,请用数字和图形说明下列问题:(1)

贸易前,中国汽车的产量和价格;(2)

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及进口或出口量;(3)

自由贸易对国内消费者、厂商和整个社会的福利影响第一百零七页,共189页。假设A、B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生产一单位衣服需要的资本为1,需要的劳动为3;生产一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为2,需要的劳动为2。A国拥有16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B国拥有120单位劳动和80单位资本。则(1)

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2)

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3)

假设所有要素都充分利用,计算各国各自最多能生产多少服装或多少食品?(4)

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两国间进行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服装?哪个国家出口食品?第一百零八页,共189页。设越南(V国)和马来西亚(M国)两国大米市场的需求曲线分别为:PV=1.5–Q,PM=2.2-2Q供给曲线分别为:PV=0.1+Q,

PM=0.6+2Q请计算:(1)

两国自给自足时大米市场均衡时的产量和价格。(2)

自由贸易时国际市场大米的价格和各国的进口量或出口量。(3)

自由贸易带来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收益或损失,以及两国的净福利收益或损失。第一百零九页,共189页。第四节新国际贸易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第一百一十页,共189页。背景:当代国际贸易中的新现象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第一百一十一页,共189页。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在相似的要素密集型产品和相似的要素充裕国家之间进行呢?为什么资源禀赋的模式基本没有变化,而某些制造品的比较优势会从发达国家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WHY?第一百一十二页,共189页。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一百一十三页,共189页。

一、技术差距理论

技术差距理论(TheoryofTechnologicalGap)是以不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它是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Posner)1961年在《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首先提出的。第一百一十四页,共189页。

技术差距理论认为,新产品总是在工业发达国家最早产生,然后进入世界市场。这时其他国家虽然想对新产品进行模仿,但由于同先进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差距,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能实现。因而先进国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垄断这一产品,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但是随着新技术向国外转移,其他国家开始模仿生产并不断加以扩大,创新国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出口下降,以至可能从其他国家进口该新产品。第一百一十五页,共189页。几个概念需求滞后是指创新国出现新产品后,其他国家消费者没有产生需求到逐步认识到新产品的价值而开始进口的时间间隔。模仿滞后是指创新国制造出新产品到模仿国能完全仿制这种产品的时间间隔。模仿滞后由反应滞后和掌握滞后所构成。

反应滞后指创新国生产到模仿国决定自行生产的时间间隔。

掌握滞后指模仿国从开始生产到达到创新国的同一技术水平并停止进口的时间间隔。第一百一十六页,共189页。第一百一十七页,共189页。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较强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能力,这样形成或扩大了国际间的技术差距,从而有可能暂时享有生产和出口某类高技术产品的比较优势。第一百一十八页,共189页。思考

需求滞后和模仿滞后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关系会对贸易产生什么影响?第一百一十九页,共189页。

一个国家发生技术创新,开发出新产品后,会不会向其他国家出口,取决于其他国家生产者对新技术的模仿速度及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接受速度。

第一百二十页,共189页。

如果生产者的模仿速度较快,即模仿滞后较短,而消费者的接受速度较慢,即需求滞后较长,则贸易不会发生,因为在创新国向其他国家出口之前,他们已经能自己生产这种产品了。

第一百二十一页,共189页。如果模仿滞后长于需求滞后,贸易就会发生:在其他国家生产者还没有模仿出新产品之前,创新国就能向其他国家出口。也就是说,其他国家需求滞后越短,模仿滞后越长,则创新国依靠技术差距获得的比较利益越大.第一百二十二页,共189页。理论的评价技术差距理论证明了即使在要素禀赋和需求偏好相似的国家间,技术领先也会形成比较优势,从而产生国际贸易。这也较好地解释了实践中常见的技术先进国与落后国之间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周期。但是技术差距理论没有说明技术差距的大小及形成的原因,也就没有解释技术差距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因而无法解释贸易量和贸易结构的变动。第一百二十三页,共189页。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将市场学的产品生命周期与技术进步结合起来阐述国际贸易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它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国际贸易的利益。第一百二十四页,共189页。(一)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理论

美国学者弗农(Vernon)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这是对技术差距理论的总结与扩展。弗农把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产品标准化阶段。将贸易国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技术创新国家,如美国等,它们是技术、知识与资本充裕型国家;第二类是一般发达国家,如西欧、日本,它们是资本充裕型国家;第三类是发展中国家,它们是劳动充裕型国家。第一百二十五页,共189页。主要观点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比较优势将随之从一种类型的国家转向另一种类型的国家,从而引起国际贸易中商品流向的变化。第一百二十六页,共189页。1.产品创新阶段技术特性:创新国企业垄断新技术,但技术尚需改进生产地特性:创新国产品要素特性:技术密集型成本特性:无竞争者,还不是企业最关注的问题产品的价格特性:生产商数目少,没有相近的替代品,产品价格较高产品的进出口特性:制造新产品的企业垄断世界市场,国外富有者和在创新国的外国人开始购买该产品,出口量从涓涓细流开始。第一百二十七页,共189页。2.产品成熟阶段技术特性:技术已定型,技术诀窍扩散到国外,技术垄断优势开始丧失生产地特性:开始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进行生产产品要素特性:资本密集型成本特性:东道国的制造成本要比创新国的进口产品低产品的价格特性:产品有了广泛的市场,厂商只有降价才能扩大销路产品的进出口特性:创新国对东道国的出口有所下降,但由于有规模经济效应,对其他绝大多数市场的出口仍可继续,当然出口增长率要减慢第一百二十八页,共189页。3.产品标准化阶段技术特性:产品完全标准化生产地特性:已逐渐开始向一般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转移,范围在不断扩大产品要素特性:劳动密集型成本特性:成本在竞争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产品的价格特性:较低产品的进出口特性:其他国家产品在一些第三国市场上和创新国产品竞争,并逐渐取代,创新国开始由出口转变为进口第一百二十九页,共189页。(二)制成品生命周期理论P85图

第一百三十页,共189页。

第一阶段,新产品创新阶段。美国生产全部新产品,并向欧洲出口。

第二阶段,新产品开始进入成熟阶段。欧洲开始生产新产品,美国仍控制新产品市场,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新产品。

第三阶段,欧洲替代美国成为新产品的主要出口地。美国在新产品生产中的技术优势完全丧失,发展中国家的新产品需求市场开始为欧洲国家所控制。第一百三十一页,共189页。

第四阶段,新产品进入标准化阶段,美国成为净进口国,欧洲国家成为新产品的供给者,发展中国家开始生产新产品。第五阶段,产品完全标准化,欧洲竞争优势下降,发展中国家成为净出口者。至此,制成品贸易完成了一个周期。事实上,在第二、三阶段时,美国又开始其他新产品的创新和生产了,一个新的周期早已开始。第一百三十二页,共189页。

虽然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美国结束,但其他生产这一产品的发达国家可能处于周期的第三或第四阶段。同时,发展中国家很可能在国内开始生产这种产品,并逐渐向发达国家增加出口。这种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生产国之间呈波浪式推进。当美国发明新产品并大量向欧洲出口时,正是欧洲大量进口之际;当美国出口下降时,正是欧洲开始生产以替代进口时期;当美国出口由高峰急剧下跌时,正是欧洲出口迅速增长时期;而欧洲出口明显下降,则是发展中国家扩大出口时期。第一百三十三页,共189页。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其动态含义表现为:

1.生产要素的动态变化工业制成品的生产要素随其生命周期不断变化。在新产品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制造新产品所投入的要素比例是变动的。在新产品阶段,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到了成熟阶段,产品由技术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进入标准化阶段,价格竞争成为能否占领市场的关键(劳动密集型)。第一百三十四页,共189页。2.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态转移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要素密集型的特点,比较优势将发生国与国之间的转移。就不同类型的国家而言,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比较优势是不同的。美国在开发新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其他发达国家生产某些产品具有比较优势,一方面可以把处于生命周期早期阶段的产品出口到欠发达国家,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处于后期阶段的产品出口到比他们发达的国家。发展中国家半熟练劳动资源丰富,在生产标准化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一种产品在它的生命周期的运动过程中,比较优势是从一种类型的国家转向另一种类型的国家。第一百三十五页,共189页。实例中国电器走向世界,美国自行车“远足”中国第一百三十六页,共189页。

卡尔马计算机公司设计出了一种新的产品,其功能比现有产品稍有改进,但是外观作了很大改动。其实际生产成本并不比现有的产品高,公司却决定将现有产品转移到新加坡和韩国等地生产,而在美国的工厂生产这种新的产品。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公司的这一决定进行分析。第一百三十七页,共189页。

为创造技术发明的领先优势,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产业政策?第一百三十八页,共189页。规模经济理论第一百三十九页,共189页。什么是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指的是随着厂商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厂商因生产规模扩大而获得额外的报酬,规模经济也称为“规模报酬递增”。第一百四十页,共189页。外部的规模经济

主要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而非企业的规模扩大。外部的规模经济一般出现在竞争性很强的同质产品行业。内部的规模经济

主要来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不是行业的规模。内部规模经济使大企业比小企业具有成本优势,从而导致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第一百四十一页,共189页。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规模经济都能带来产品成本的降低,从而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价格优势,扩大出口。第一百四十二页,共189页。外部规模经济引发的国际贸易一、存在外部规模经济时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国际贸易QPOD1S1P1AC1MC1P,COqq1Q1贸易前,行业供求(S1,D1)决定了市场均衡价格(P1)。企业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分别为MC1和AC1。第一百四十三页,共189页。QPOD1S1P1AC1MC1P,COqq1Q1S2行业规模扩大,供给增加到S2AC2企业平均成本下降同时市场价格下跌,贸易得以发生Q2P2D2MC2国外需求增加,需求曲线移动国际市场价格确定在P2企业产量不变国际贸易的成因在于外部规模经济导致的价格变动第一百四十四页,共189页。二、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均衡:坎姆模型XYO规模报酬递增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边际机会成本递减ET设两国其他条件相同,贸易前均衡点为EUJHU1T1E1设两国生产规模发生变化,生产组合各自移动到J和H,按照与贸易前相同的交换比率(T1)开展贸易T2贸易的发生是因为行业规模扩大后,X产品形成了价格优势(T2与T1对比)设X和Y为同一产业内的两种产品第一百四十五页,共189页。内部规模经济引发的国际贸易:不完全竞争市场QOD1MR1MCQ1P1P,CEAC设边际成本不变由于规模经济使平均成本下降,企业开展贸易。面对国际市场需求D2MR2P2AC2Q2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右移,但斜率更小(弹性更大)短期内价格(P2)高于平均成本(AC2),企业获得垄断利润无垄断利润第一百四十六页,共189页。长期均衡QOP,CD2MR2MCQ2AC2P2AC短期垄断利润MR3D3Q3P3新企业进入该行业对该企业产品的需求减少行业规模扩大使平均成本下降。竞争使垄断利润消失规模经济导致产品价格下降,从而产生了贸易。贸易后消费者剩余增加(福利改善),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第一百四十七页,共189页。思考下述例子中,主要显示出的是外部规模经济还是内部规模经济?云南省昆明市郊斗南镇的鲜花市场;天津的食街;微软公司;香港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美国的大型家庭农场第一百四十八页,共189页。下述例子中,决定贸易模式的主要是比较优势还是规模经济?加拿大是主要的新闻纸出口国;Intel生产了世界上半数以上的CPU;美国和日本相互出口复印机;中国是主要的电视机出口国;东南亚国家大量出口运动服装和鞋。第一百四十九页,共189页。美国为什么在喷气式飞机制造方面还保留有比较优势,而在钢铁制造和汽车生产方面都正在失去比较优势?第一百五十页,共189页。产业内贸易理论第一百五十一页,共189页。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是指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在两国间互相进口与出口。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产品中使用的生产要素相近或相似;二是消费具有相互替代性。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产业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已逐渐成为影响整个国际贸易发展格局的重要贸易形式。第一百五十二页,共189页。产业内贸易的分类

根据美国学者格鲁贝尔和澳大利亚学者劳埃德()在其《产业内贸易——差别产品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度量》专著中的研究,把产业内贸易分为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第一百五十三页,共189页。同质产品(HomogeneousProducts)是指:(1)产品可以完全相互替代;(2)生产区位不同:(3)制造时间不同。第一百五十四页,共189页。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大体包括以下情况:1.大宗原材料的国际贸易2.转口贸易和再出口贸易活动3.产量的季节性差别导致的国际贸易4.由于合作生产和特殊的技术条件,引起了一些完全同质的服务进行了国际贸易第一百五十五页,共189页。差异产品(DifferentiatedProducts)又叫异质产品,是产品具有差别性特征。

垂直差异产品:仅仅在质量上存在差异的产品

水平差异产品:指有着同样质量,但其特色(Characteristic)或特质不同的产品第一百五十六页,共189页。产业内贸易的度量

在格鲁贝尔和劳埃德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Intra-industryTradeIndex)时,同类产品是按联合国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三位数来划分的。SITC将国际贸易中的商品分为10大类(Section),大类以下分为63个部(Division),部以下又分为233个组(Group),组以下又分为786个小组(Subgroup),小组以下又分为1924个项目(Item)。三位数的划分即是在SITC中为同一“组”的产品就是同类产品。第一百五十七页,共189页。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示例节项目

8各种制成品

85鞋类

851鞋

851.01鞋底的外层和鞋帮是橡胶或者人造塑料材料的鞋851.02鞋底的外层和鞋帮是皮革或者复合皮革的鞋,鞋底的外层和鞋帮是橡胶或者人造塑料材料的鞋第一百五十八页,共189页。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可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衡量。其中X和M分别表示对一种特定产业或某一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T的取值范围为0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