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2012,世界要灭亡了?!请再想想——1、温室效应存在吗?2、温室效应的主因是人类CO₂排放过高?3、温室效应一定只会带来灾难性后果?4、对付温室效应只能是降低CO₂排量?2、温室效应的主因是人类CO₂排放过高?大约38—35亿年前,次生大气圈开始形成,即此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是非常高的,以最保守的估计来推断,也至少达到10%。6.35亿年前元古代末期,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地质学家施普特尔通过分析那个时代形成的沉积岩中的同位素后发现,当时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现在的32倍;6500万年到4900万年前始新世,欧美科学家在研究过相应的矿石证据后,确定出当时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高于1125ppm,甚至一度逼升到1700的峰值,是工业化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5倍以上。
3、温室效应一定只会带来灾难性后果?主要内容一.生态文明的内涵二.生态文明的产生与兴起三.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四.生态文明的生态学基础--现代生态学五.生态文明的科技与能源基础六.生态文明的经济基础—生态经济七.生态文明的林业基础—生态支柱八.生态文明的主体基础—生态公民一、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是指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生命个体与整体间的相互关系。*它们是共生、共荣、协同、循环、自生与再生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整体。*民间泛指的生态,是生命生存、发展、繁衍、进化所依存的各种必要条件和主客体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
审视的整体性调控的综合性物质的循环性发展的科学知识性
二、生态文明的产生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第二阶段:农业文明第三阶段: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兴起工业文明陷入种种不可自拔的危机之中。最近二、三十年里,土地、生物、矿产、森林、能源等资源日趋衰竭;大气、水质、土壤等人类生产生活环境遭受严重污染而日益恶化;人口过度增长,都市过度膨胀,生活环境质量低劣;在物质财富总量增加的同时,社会贫困日益加剧;人类整体生活素质不断下降;气候恶化、灾害频繁;地球五大圈(大气、土壤岩石、生物、水和冰雪圈)失去稳定;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力不断增长,人类受到生态灾难的威胁,生活于核战争使地球毁于一旦的阴影之中……二、生态文明的兴起生态文明是效法自然的文明,也是效法生态规律的文明,是人类一切文明的基础。“顺生态规律者昌,逆生态规律者亡”,这是古今中外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人虽为“万物之灵”,但人也是自然整体的一部分,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论,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辩证而和谐的关系。二、生态文明的兴起生态是一个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大命题,生态是生命依存的各种必要条件,是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生命个体与整体间的相互关系,生态在生物世界和人类社会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人都要处理这种关系。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时期,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都在增长,环境和生态问题处于严重的敏感关键时期。我国生态问题的具体表现1.资源危机
我国能源资源消耗过大,是不争事实。目前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主要产品单位耗能量看,火电供电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2.5%;每万美元GDP消耗钢材、铜、铝、铅、锌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6倍、4.8倍、4.9倍、4.9倍和4.4倍;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经济方式不根本改变,将面临更为严重资源危机。水资源利用方面,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0.48,为国外先进水平的一半左右。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3-2我国1/3国土被酸雨侵害。2006年559个监测城市中,空气质量达一级标准的只占4.3%,每两天就发生一起水污染事件。2007年无锡太湖兰藻大暴发,震惊全国。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3-3酸雨污染状况面积比例万平方公里
72.5%696.126.3%60.637.5%71.987.9%75.884.8%46.390.9%9.004.土地荒漠化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3.6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5.森林资源缺乏2009年清查,我国森林复盖率仅为20.36%,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属少林国家,难以抵御自然灾害。我国草场退化,湿地资源减少,野生动植物不少处于濒危状态。三、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1.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哲学基础对比3.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价值观对比四、生态文明的生态学基础—现代生态学1.生态文明生态学基础的产生2.现代生态学科概况3.生态科学基本规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1.生态文明理论基础的产生文明的发展的前提是地球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维持和发展。人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发展只是地球生态系统进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不是它的全部。因而,人类文明的发展并未超越地球生态系统的发展。1.生态文明理论基础的产生现代生态科学理论不仅是生态系统的理论基础,也是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生态文明是建立在生态系统不断进化基础上的持久文明。生态文明也要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每一项功能,通过对生态系统结构的优化,使其功能向更加有利于人类方向发展。这也正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涵义所在。2.现代生态学科概况现代生态学科的来源1866年德国海克尔最先把“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命名为“生态学”起,生态学仅有100多年历史。现在从生物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发展成为一个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群。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现代生态学科。它包括人类生态学、自然生态学、生态工学、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生态经济学、城市生态学、产业生态学、心理生态学等等。2.现代生态学科概况现代生态学科的来源现代生态学科,作为一种科学思维方法,一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被人们用来认识人与自然关系,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诞生了新的生态文明史观。生态理念进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生态经济观,生态文化观、生态政治观。现代生态科学的研究内容现代生态科学主要是研究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系统科学,以求发现和掌握人类,生物和环境(包括自然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机制和规律。现代生态学的核心就是处理人与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复杂关系。3.生态科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现代生态科学基本规律对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尤其生态系统的能流、物流和生态平衡三大规律及有关规律对于建立广泛的生态意识和各行各业发展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用以发展循环经济十分重要。五、生态文明的科技与能源基础1.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基础2.生态文明的能源基础1.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生态文明发展也依赖科技的进步。1.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基础科技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石。正是科技的迅速发展赋予工业文明以“控制”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赋予人类向大自然无限度“索取”的能力,从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与此同时,大自然也遭受了严重破坏,生态危机由此而产生。1.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基础科学技术决不是万能的。与任何事物一样,科技也有其固有的缺陷与局限性,科技的运用也可能产生负效应。并且,科学技术的应用还取决于使用者——人的意愿、目标与素质。科技有时被人有意或无意“误用”而产生危害性后果。气候门据日本政府公布的数字,此次福岛核电站铯-137的泄漏量是当年广岛原子弹爆炸的168倍;碘-131是广岛的2.5倍;热量是广岛的26.9倍。
“黑社会可谓日本核电业的核心。‘福岛50勇士’中有不少是黑帮成员,还有因欠巨额高利贷而被黑帮派来的欠债者。”这是日本卧底记者发出的调查声音。1.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基础传统的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自然资源的衰竭与生态环境破坏,也背离了科技造福人类的目标。我们要对科技加以正确控制和引导,使它不再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工具,而是修复生态系统,改善和发展生态系统功能,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改造自然。1.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基础科学技术的生态规范化
生态文明要求科技既要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又要认识和调节人类和社会自身,认识和调节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关系,认识和调节人的活动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使其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这也是科技发展的新方向。为了避免科技在工业文明中产生的种种“误用”和负效应问题的重现,必须进行科学技术的生态规范化。2.生态文明的能源基础能源的利用既是文明的主要功能,又是文明发展的基础。
2.生态文明的能源基础现代世界已经发生了严重能源危机,生态能源将成为生态文明发展基石。要使人类文明保持下去,一是从使用不可再生能源转向使用可再生的生态能源,二是改变人类活动,以便节约能源。生态能源将成为生态文明发展基石。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发展已为生态能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广阔前景。2.生态文明的能源基础我国生物质能源资源丰富,初步调查有上千种能源植物,能用于开发生物能源等。生态文明还需要发展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和水电能等以及科技发展带来新能源如核能等。
六、生态文明的经济基础—生态经济1.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2.循环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是最佳经济发展模式。3.低碳经济是以低碳代替高碳的能源经济。七、生态文明的林业基础1.森林是发展生态文明的重要承担者和绿色支撑,是主力军。
2.森林或林业在文明的起源、文明的发展和延续以至某种文明的衰亡中扮演重要的角色。3.森林锐减导致全球性6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复习
- 2026届长沙市重点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肥城市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江苏省江阴市澄要片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四川省甘孜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安徽省宿州市鹏程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水电人防劳务合同5篇
- 办公空间租赁合同主体变更及租金调整协议
- 财务稳健型私人小企业员工薪资支付合同
- 跨国婚姻离婚协议:资产评估与跨境财产分配
- 品酒师(黄酒)理论知识考核要素细目表四级
- 山茱萸培训课件
- 健康照护师测试题及答案【300题】附有答案
-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
- 液压软管接头24°锥密封端软管接头规范指引
- 2024挡烟垂壁包工合同协议书
- 2024年中医经典知识竞赛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二级简码口诀和二级简码表
- 广州版初中英语词汇表
- 肿瘤与冠心病 - 副本
- 共享农机管理平台综合解决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