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植物白粉病第一页,共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植物白粉病
白粉病是园林植物上发生普遍又严重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阔叶树及草本植物。白粉病降低观赏性,削弱植物的生长势。白粉病的种类很多。但各种白粉病的症状特点,危害方式,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上都很相似。第二页,共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一、症状诊断:多数白粉病最明显的症状是:在叶背叶面或其它的绿色器官表现上形成白色粉未状物,镜检观察为病菌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发病严重时白色粉未状物布满整个叶片或绿色器官。后期在白色粉层上产生初为黄色,渐变黄褐色,最后为黑色的针头状大小的颗粒状物,镜检为病菌的闭囊壳。第三页,共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二、病原:引起白粉病的真菌种类很多,它们都属于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科的真菌,是专性寄生菌。
第四页,共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白粉菌目:a外生菌,吸器吸养b无性时产生分生孢子,有性闭囊壳包括:单丝壳属、叉丝单囊壳属、白粉菌属、钩丝壳属、叉丝壳属、球针壳属
引起各种植物白粉病。白粉菌目第五页,共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病名病原菌所属主要形态特点瓜叶菊白粉病白粉菌属(Erysiphe)附属丝丝状,闭囊壳内子囊多个月季白粉病单丝壳属(Sphaerotheca)附属丝丝状,闭囊壳内子囊单个丁香白粉病叉丝壳属(Microsphaera)附属丝顶端二叉分支,闭囊壳内子囊多个杨树白粉病(叶面叶背)
钩丝壳属(Uncinula)球针壳属(Phyliactinia)附属丝顶端弯曲呈钩状或基部膨大,闭囊壳内子囊多个紫薇白粉病小钩丝壳属(Uneinuliella)附属丝分长、短两种,顶端钩状或卷曲大叶黄杨白粉病
正木粉孢霉(Oidiumeuonymi-japonicae)
闭囊壳内子囊多个樱桃白粉病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闭囊壳内子囊单个园林植物白粉病的常见病原菌第六页,共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三、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或闭囊壳在植株的休眠芽内或落地病叶上越冬,温室病菌的分生孢子终年再侵染。自然条件下北方发病时期一般是6-9月发病高峰期是在7月下旬-9月中旬。土壤高氮、低钾易于植物发病,植株受食叶害虫为害后,易于发病,植株密度大易发病。
第七页,共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四、防治措施:①减少侵染来源,彻底清除枯树落叶集中销毁。②加强栽培管理,剪除过密的枝条,土壤养份配置合理。闭囊壳内子囊多个③休眠期喷洒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于落叶和枝干上,消灭越冬病菌。生长季节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5%粉锈宁700倍液,叶片上出现病班即喷药,每年1次即可。第八页,共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大叶黄杨白粉病主要危害大叶黄杨的叶片,病斑多分布于叶面,产生白粉霉斑;病害严重时,叶背和新梢也可发生,导致叶片皱缩畸形,新梢扭曲、萎缩停长,并引起落叶枯梢。发病初期,在叶片上散生许多白色圆形小斑,随着病斑逐渐扩大,相互愈合,成为不规则的大斑,甚至占据全部叶面。如将病斑表面白色粉层抹去时,在发病部位呈现黄色圆斑。
第九页,共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病害原因病菌以菌丝体(即灰色膜状菌层)在大叶黄杨的被害组织内或芽鳞间越冬。翌春在大叶黄杨展叶和生长期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感染,成为病害初次侵染的菌源。病菌在寄主枝叶表面寄生,产生吸器深入表皮细胞内吸收养分,每年春夏季和秋季产生大量孢子多次侵染叶片和新梢。夏季高温不利于病害,但温暖而干燥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展,特别是南方。
第十页,共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措施
(1)注重改善植株生长环境,使之通风透光。(2)合理灌溉、施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能力。2、人工防治(1)清除植株上白色粉状物。可先用刷子对其刷扫,再用清水加适量洗衣粉冲洗。(2)剪除感病较重的病叶、病梢,并集中处理。(3)对普遍感病,且株龄较老者,可结合更新复壮对植株进行修剪防治。3、药剂防治(1)冬季喷洒3至5度石硫合剂2至3次,每隔半月喷1次。(2)入春初期喷洒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以后每隔半月喷1次,连喷3次。(3)发病初期,喷洒70%百菌清600至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第十一页,共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浓度倍数速查表
重量
加水重量
百万分率浓度
百分浓度
倍数1克
20
千克
50ppm
0.005%
2万倍
1克
16.6千克
60ppm
0.006%
1.66万倍
1克
10千克
100ppm
0.01%
1万倍。
1克
2
千克
500ppm
0.05%
2000倍。
1克
1
千克
1000ppm
0.1%
1000倍。
1克
0.5
千克
2000ppm
0.2%
50倍。
1克
0.1
千克
10000ppm
1%
100倍。
表中1克为有效成分。有效成分小于1克的按所含有效成分进行折算,有效成分15%的应是1克15%,即0.15克(以此类推)。如15%的多效唑需6.7克药粉才相当于1克的有效成分,加水10千克,浓度为100ppm。百分比浓度和倍数是按重量,而不是按其有效成分来计算的,有人用百分比浓度和倍数来使用多效唑,1克多效唑加水1千克,百分比浓度,是0.1%,即便1000倍的稀释液。第十二页,共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应用例子以72.2%普力克1000倍液为例。也就是1克药剂溶于1000克水中,即1克普力克对水2斤,从而每喷雾器用药15克(喷雾器盛水量30斤左右)。另外,不少药剂的合理用药倍数为500倍,也就是说1克药剂对水1斤(500克/500毫升/0.5升),所以每喷雾器用药量为30克。
第十三页,共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特效药?药剂试验表明:菌必治和敌力脱防效最佳,其防治效果分别为92.5%和89.8%.
第十四页,共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选用农药四忌:一忌盲目求新:购药时要在充分了解病虫情况和农药特性的基础上,做到对症下药,切忌产生误解,盲目追求新药。二忌以价论质:在选择农药时,不能就价格选择药剂,避免产生“价格高药效就好”的思想,应针对防治对象,合理正确选用药剂。三忌超量用药:农药的使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药液使用浓度;二是单位面积用量;三是用药次数。在保证防效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少农药的使用浓度和次数。四忌滥用单用:不同农药都有一定的防治对象和使用范围。生产中要根据农药特性、使用范围、作物特点、病虫害情况以及“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原则,正确选择农药品种、剂型、用药方法,决不可盲目滥用。第十五页,共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花木煤污病的防治(访问、观察)
症状煤污病又称煤烟病,在花木上发生普遍,影响光合、降低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甚至引起死亡。其症状是在叶面、枝梢上形成黑色小霉斑,后扩大连片,使整个叶面、嫩梢上布满黑霉层。由于煤污病菌种类很多,同一植物上可染上多种病菌,其症状上也略有差异。呈黑色霉层或黑色煤粉层是该病的重要特征。可以为害紫薇、樟树、柑橘以及山茶、米兰、桂花、菊花等多种花卉。第十六页,共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发病规律煤污病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在病部及病落叶上越冬,翌年孢子由风雨、昆虫等传播。寄生到蚜虫、介壳虫等昆虫的分泌物及排泄物上或植物自身分泌物上或寄生在寄主上发育。高温多湿、通风不良、蚜虫、介壳虫等分泌蜜露害虫发生多,均加重发病。第十七页,共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防治方法①植株种植不要过密,适当修剪,温室要通风透光良好,以降低湿度,切忌环境湿闷。②植物休眠期喷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源。③该病发生与分泌蜜露的昆虫关系密切,喷药防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