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讲座_第1页
人格心理学讲座_第2页
人格心理学讲座_第3页
人格心理学讲座_第4页
人格心理学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格心理学讲座第一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一、人格的概念第二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一)人格一词的来源第三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从字源上看我国古代汉语:没有“人格”这个词,但是有“人性”、“人品”、“品格”等词最早讲到“人性”的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第四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中文中

“人格”术语是现代从日文中引入第五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日文中“人格”来自对英文“personality”

的意译第六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英语中“personality”源于拉丁文“persona”,本意是指面具面具(mask)是演戏时应剧情的需要所画的脸谱,它表现剧中人物的角色和身份第七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面具指义为人格的两层意思个人在生活舞台上表演出的各种行为,表现于外给人印象的特点或公开的自我个人蕴藏于内、外部未露的特点,即被遮蔽起来的真实的自我第八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二)人格的定义根据发表时间的先后,下面列出一些学者对人格所下的定义:第九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Allport,1937欺骗的假装或模仿外表的吸引力社会——刺激价值个人在所有发展阶段的全部组织个人谈话、记忆、思维或喜爱的方式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一个人对环境独特的适应方式第十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Cattell,1950对个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的预测第十一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McCl;eland,1951某科学家一次能给出的关于个人行为细节的最适当的理论解释第十二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Bronfenbrenner,1951对个体环境(包括其自身)的实际方面或感知方面的体验、分辨或操纵的相对持久的倾向系统第十三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Guilford,1959一个人特质的独特模式第十四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Sanford,1963一个由各个部分或 元素(子系统)组成的有机的整体(系统),因其内部活动以某种方式进行而从环境中分离开来第十五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Eysenck,1970个人的性格、气质、智力和体格的相对稳定而持久的组织,它决定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性第十六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Byrne,1974能加以测量的个体差异的所有相对持久的维度的总和第十七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Pervin,1980代表个人或人们的一般特征,说明对情境的反应何以是持久的模式第十八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Mischel,1986个人心理特征的统一,这些特征决定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它们与别人的行为有稳定的差异第十九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Phares,1991一个人区别于别一个人并保持恒定的具有特征性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模式第二十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黄希庭,2002人格(Personality)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二、人格的基本特性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一)人格的整体性

(unityofpersonality)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能力、气质、性格、情感、意志、认知、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但在真实的人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组织(organicorganization)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精神内部的分裂,统一性的丧失、精神的内部分裂是此病的本质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二)人格的稳定性

(stabilityofpersonality)表现为两个方面: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人格的跨情境的一致性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三)人格的独特性

(uniquenessofpersonality)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的多样性,使每个人的人格都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四)人格的社会性

(socialityofpersonality)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获得自我的过程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三、人格研究范型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一)精神分析论范型

(psychoanalyticparadigm)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956-1939)创立,内容十分庞杂该学派强调:潜意识、性本能等人格动力的重要性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研究的主要问题焦虑、防卫机制、早期经验对日后人格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发展出来处理内容驱力和外部刺激的自我适应功能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该学派的研究方法临床的个案研究评鉴技术主要采用:梦的分析、自由联想和投射测验等第三十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新精神分析论反对弗洛伊德以泛性论为动力的生物主义和对人的悲观主义强调自我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二)特质论范型

(traitparadigm)强调人的个别差异和个体的整体功能,以特质的概念来假定行为的跨情境的一致性和跨时间的持续性特质与类型经常有联系,但特质论并不把人格分为绝对的类型,而通常认为存在一些特质维度人们之间的差异,就在于他们在这些特质维度上表现程度的不同所形成的不同特质构型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三)学习论范型

(learningparadigm)强调个体的外部力量而忽视个体的内部动力,认为个体行为的差异来自或主要来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学习经验的差异研究的主要问题:行为是如何习得的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四)现象学范型

(phenomenologicalparadigm)关注人的主观经验、个人对世界的看法,通常不关心人的动机、特质、强化史或对行为的预测包括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存在主义的人格理论和认知论的人格理论主张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的经验、自我、自我实现、生命的意义等重要问题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四、人格与健康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一)人格类型与疾病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1.A型人格与冠心病“A型行为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两位临床医生弗里德曼(Friedman)和罗森曼(Rosenman)在1974提出的概念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他们发现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的传统危险因素(高脂肪摄入、高血脂、吸烟)不能完全解释冠心病的发病率第三十八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临床观察发现:冠心病病人的行为特征与正常健康人有很大差异,即冠心病患者大多有强烈的成就努力、竞争性强、说话元气旺盛,易动癖性以及有时间紧迫感等行为特征这些行为特征被称为A型行为模式或A型人格(或A型性格)未发现这些相关行为特征者被称为B型行为模式或B型人格(或B型性格)第三十九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A型人格的特征赖特(Wright,1988)研究表明:时间紧迫感——做事快、感到时间不够长期亢奋状态——每天大部分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多面出击——总想同时做一项以上的事第四十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B型人格的特征悠闲自得不爱紧张一般无时间紧迫感不喜争强有耐心能容忍第四十一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2.C型人格与癌症C型人格主要特点:不表现出愤怒,把愤怒藏在心里并加以控制,在行为上表现出与别人过分合作,原谅一些不该原谅的行为,生活和工作中没有主意和目标,不确定性多;对别人过分有耐心;尽量回避各种冲突,不表现负面的情绪(特别是愤怒),屈从于权威等对愤怒的压抑、抑郁与癌症的发生、恶化和预后不良有联系的研究报告则相当的多第四十二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二)应对与心身疾病应对(或因应)(coping)或应对策略(或因应策略)(copingstrategy)是个体努力对抗压力的一种手段由于压力所引起的焦虑和生理唤起是很不舒服的,因而当事人被激发起做点事以减轻不适感第四十三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应对有两种方式着重于问题的应对着重于情绪的应对第四十四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心身反应:对压力的反应会引起机体机能的改变,一般在压力情境消失后就随之恢复心身障碍:压力过强或持续时间过久,使反应持续存在但并不伴以器质性改变心身疾病:伴有器质性变化第四十五页,共四十七页,2022年,8月28日杨晓萍人格心理学讲座常见的心身疾病痤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