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1页
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2页
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3页
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4页
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平利县八道石煤矿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名称单位数值一、矿山概况1、矿山位置平利县广佛镇2、矿山面积km22.99923、矿山规模石煤4、开采方式地下开采5、开采标高m2072-14586、评估区面积km25.6137、已损毁土地面积hm24.4278、拟损毁土地面积hm20.88二、矿山恢复治理工程1、警示牌块2、孤石清理m3m03、沟道清理m3m5004、排水涵管m5、基础开挖m3m374.606、浆砌石m3m489.407、抹面m3m1398.508、PVC排水管m3m19.209、硐口封堵m3m11.7010、监测工程次3801三、矿山土地复垦工程1、场地清理hm25.3072、客土购买m3m119153、客土覆盖m3m119154、土壤培肥m3m0.5985、人工平土m2m96786、铺设秸秆t5.987、穴植华山松株67858、有林地套种草hm24.2419、爬山虎株30010、建(构)筑物m2m200011、土地损毁监测次效果监测次4513、土地复垦管护hm24.241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投资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投资万元87.392、土地复垦工程静态投资万元165.983、土地复垦每亩静态投资万元2.084、吨矿石投资元10.25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总投资万元253.37目录前言 1一、任务的由来 1二、编制目的 1三、编制依据 2四、方案的适用年限 5五、编制工作概况 6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11一、矿山概况 11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 11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13四、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21五、原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概述及执行情况 23第二章矿区基础信息 25一、矿区自然地理 25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29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36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 38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 39六、矿山及周边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分析 41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 44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44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44三、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 66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 70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74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 74二、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76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 87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 87二、矿山地质灾害治理 92三、矿区土地复垦 97四、含水层破坏及水土环境污染修复 103五、地形地貌景观恢复治理 104六、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105七、矿区土地复垦监测和管护 112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部署 115一、总体工作部署 115二、阶段实施计划 117三、近期年度工作安排 117第七章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120一、经费估算依据 120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经费估算 121三、土地复垦工程经费估算 128四、总费用汇总与年度安排 136第八章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139一、组织保障 139二、技术保障 139三、资金保障 139 五、效益分析 142六、公众参与 143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146一、结论 146二、建议 148一、附表1、地质环境调查表2、公众调查表二、其他附件1、矿山企业营业执照2、采矿证复印件3、矿产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4、开发利用方案评审意见5、编制单位初审意见6、承诺书7、方案编制委托书三、附图:01、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图(1:5000);02、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图(1:5000);03、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测图(1:5000);04、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区土地损毁预测图(1:5000);05、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区土地复垦规划图(1:5000);06、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部署图(1:5000)。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1前言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位于平利县广佛镇冯家梁村一带,为停产矿山,该矿山于有采矿许可证号为C6109002010121120096538(有效期方式:露天/地下开采。2016年12月,矿山企业平利县八道石煤矿向安康市国土资源局提出开采方式的变更申请,并编制了《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该报告经安康市国土资源局评审通过。2018年7月,为了完善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对采矿权变更的相关资料要求以及矿山在后期的开采过程中实现对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复垦的有效保护与恢复治理;同时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令592号)、《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6]225号)和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合并编制有关工作的通知》(陕国土资环发[2017]11号)、《关于加快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的通知》(陕国土资发[2017]39号)文件以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矿山企业在采矿许可证的延续过程中需要编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为此,平利县八道石煤矿委托陕西煤田地质化验测试有限公司编制《平利县八道石煤矿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本次编制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不代替矿山工程各阶段的工程勘查、治理设计等。本次方案编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矿山建设区及影响区地质环境、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析,查明矿区现存地质环境问题及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针对矿山工程设计及其所处地质环境条件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及土地损毁预测评估;依据矿山现状及预测的地质环境问题、土地损毁状况,进行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分区和土地复垦区划,分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土地复垦的可行性,设计、编制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土地复垦方案,估算投资经费。实现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与恢复治理,同时为了落实矿山企业的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义务,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提供依据.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2具体任务是:(1)查明矿山建设区及影响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气象水文、植被、土壤等地质环境条件。(2)查明矿山工程区社会环境条件,包括人口、村庄分布、土地利用等社会经济状况及人为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3)查明矿山工程区现状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稳定程度、活动特点、主要诱发因素,危害对象、范围及程度;查明评估区地形地貌景观、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4)对矿山工程及影响区的地质环境影响、土地损毁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5)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对矿山工程区进行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划分土地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6)根据工程建设方案及其对地质环境、土地资源影响、破坏程度,分阶段部署必要的地质环境防护工程、土地复垦工程和监测措施,估算工程费用,为矿区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土地复垦再利用及政府监督提供依据。依据(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主席令第28号,2004年8月28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2015年1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主席令第74号1997年1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法》,2016年7月2日发布,2016年9月1日起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14年7月29日第二次修订;(6)《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令第592号,2011年3月5日起施行);(7)《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57号,1999年1月1日起实施);(8)《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004年3月1日起实施);(9)《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18年1月1日起实施);(10)《陕西省工程建设活动引发地质灾害防治办法》(2018年1月1日起实施);(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2009年5月1日起实施);(12)《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56号,2013年3月1日起实施);(13)《陕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2004年8月30日修改通过);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3(14)陕西省实施《土地复垦条例》办法(陕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73号,2013年12月1日起实施)。(二)政策性文件(1)《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国土资规[2016]21号,2017年1月3日);(2)《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陕国土资环发[2017]11号,2017年2月20日);(3)《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实施<土地复垦条例>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50号);(4)《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国土资发[2016]63号,2016年6月12日)(5)《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土资规〔2017〕4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土资规[2017]号4号,2017年03月22日;(6)《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7)《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8)《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76号)(9)《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10)《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工作的通知》,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国土资环发[2016]37号,2016年8月26日;(11)《关于印发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管理办法》,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国土资发[2016]61号;(12)《关于加快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的通知》,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国土资发[2016]52号,2016年11月22日;(13)《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取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的指导意见》,财建[2017]638号,2017年11月1日);(14)《关于加快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的通知》,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国土资环发[2017]39号,2017年9月25日;(15)《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基金实施办法的通知,陕国土资发[2018]92号,2018年7月12日;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4(16)《关于进一步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基金实施办法的通知》,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国土资发[2018]120号,2018年10月23日。(三)标准规范及规程(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2)《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第1部分:通则》(TD/T1031.1-2011);(3)《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第4部分:井工煤矿》(TD/T1031.3-2011);(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6)《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1036-2013);(7)《土壤环境监测技术标准》(HJ/T166-2004);(8)《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DZ/T0287-2015);(9)《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10)《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标准》(HJ/T91-2002)(13)《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14)《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TD/T1007-2003);(15)《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TD/T0219—2006);(16)《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17)《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1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9)《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2014);(20)《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21)《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NY/T1342-2007)(2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3)《矿山土地复垦基础信息调查规程》(TD/T1049-2016);(24)《生产项目土地复垦验收规程》(TD/T1044-2014);(25)《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Z/T0315-2018);(26)中国地质调查局印发《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10年)》;(2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5(2016年12月);(28)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财综〔2011〕128号,2011年12月31日);(29)《陕西省水利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陕发改[2017]1606号)。(四)相关资料(1)《陕南山洪地质灾害受灾地区平利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1:5万)》陕(2)《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陕西国兴矿业科技有限责(3)《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安国土资储备[2011]24号)2011年9月;(4)《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平利县八道石煤矿2016(5)《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陕西地质(6)《平利县“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平利县人民政府,2016年3月颁布)。(7)《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7-2025)》(平利(8)《平利县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平利县人民政府,2018年9月);(9)“广佛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1万)(2016年12月更新调查)”;(10)现场调查取得的相关资料;(五)约定依据(1)《委托书》(平利县八道石煤矿,2018年7月)。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资源开发对象主要为划定矿区范围内的M1、M2、M3、M4、M5、M6、M7七条矿体。现矿山保有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石煤发热量(Qb.ad)22.77—30.11MJ/Kg。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62016年12月,平利县八道石煤矿提交了《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方案中M1、M2矿体前期露天开采已闭坑,M3、M6矿体因储量少,开采成本较大,未进行设计;该方案设计主要针对M4、M5、M7矿体进行开采;M4、M5、M7保有资源量(122b+333)36.66×104t,设计体利用资源储量为27.45×104t,可采储量平利县八道石煤矿于2018年8月已启动矿山恢复生产工作,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和“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经济可行、合理利用”的原则,本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土地复垦工作与矿山基建、开采同步实施。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设计服务年限为7.8a,开采结束后的地质环境治理及土地复垦期1.0a,根据以往秦岭地区土地复垦经验、矿山开采沉陷期及土地复垦后的管护抚育期为3.0a,合计为11.8a;考虑到后期方案编制、审查、评审等因素,本次方案以2019年10月为基准期,确定本方案治理规划总体部署年限为11.8a(2019年10月~2031年7月),方案适用年限为5.0a。方案服务年限计算见表0-1。表0-1方案规划部署年限表名称规划期限年限开采期7.8a闭坑期监测与管护期方案服务期11.8a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为恢复生产矿山,方案适用年限为5年,到期后,应对本方案进行修订;矿山企业扩大开采规模、扩大矿区范围或变更用地位置、改变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或修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并报相关部门审批、备案。况(一)编制单位基本情况陕西煤田地质化验测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07月27日,注册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太乙路279号化验楼,法人代表为石新政。经营范围包括煤炭、岩土、水和废水、土壤、矿物、生物质、气体、固废检测、评估等,注册资本2000万元。其主要业务面向陕西各市县区,客户群为中小型企业,员工人数200多人。多年来公司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凭借专业的水平和成熟的技术,使企业在发展中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公司将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宗旨,以科学的管理手段,雄厚的技术力量,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7将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适应市场,全面发展。公司施工机具,测量测试、计算机制图等设备齐全,完全具有承担中小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能力。(二)工作程序本方案编制严格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31-2011)进行,工作程序详见图0-1。我公司在接收业主委托后,立即组建了项目小组,在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现场调查拟建矿区的自然地理、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矿区及周边重大人类工程活动及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总体规划等;依据矿区基础信息及拟建矿产工程设计,评估矿山工程建设及开发活动对矿区地质环境及土地损毁的程度,探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的可行性,划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确定土地复垦区;再根据工程建设方案及其对地质环境影响、破坏程度,对土地的损毁情况,分阶段部署地质环境治理、土地复垦及监测养护工程,估算工程费用,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土地复垦提供技术支持,为政府监督提供依据。(三)工作方法(1)资料搜集搜集有关工作区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矿区地质环境、水文气象、矿产勘查和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土壤、林草植被分布等基础资料,了解建设工程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土地利用现状及建设工程规模等,开展综合研究,初步确定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范围及评估级别、土地复垦区范围和调查区范围,明确本次工作的重点,以指导野外调查工作。(2)野外工作方法野外调查采用1:5000地形图做底图,GPS定位,数码拍照,地质调绘采用线路调查法、环境地质点调查法,采访调查法等方法开展。①路线调查法:根据调查路线应基本垂直地貌单元、岩层走向、地质构造线走向这一原则,沿金小西沟、香河及矿区内支流等布置调查线路,迅速了解和调查区内社会经济、人口分布、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土地利用、人类工程活动、地质遗迹、地质界线、构造线、岩层产状和不良地质现象,调查区内斜坡坡度、沟谷比降、水工环地质条件等情况,编绘工作区地质环境和土地利用简图,以便为方案编制提供可靠依据。②地质环境点及土地分布调查法:对调查区内地质灾害点、隐患点、拟建工程点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8等逐点调查,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位置、规模、现状、危害对象及稳定性、损失程度、发灾原因等,查明工程占地类型、土地性质、损毁情况及权属关系,了解拟建工程区可能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图0-1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程序框图③公众意见征询法:本着“贯穿项目始终,多方参与”的原则,在项目方案编制之前进行社会公众调查。以采访拟建工程区、地质灾害点附近的居民为主,详细了解工作区地质环境的变化情况、地质灾害的活动现状和土地利用现状等,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充分了解矿区群众的意见;征询当地镇、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就矿区地质环境和土地复垦的意见,为方案编制提供依据。(3)室内资料整理在综合分析既有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31-2011)为依据,编制了“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图”、“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图”、“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图”、“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区土地损毁预测图”、“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部署图”和“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区土地复垦规划图”。以图件形式反映各类地质灾害、土地损毁分布及其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开展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及治理分区、土地复垦范围划定,初步确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及监测工程方案及总体工程部署,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和工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9程概算。本方案附图成图比例尺为1:5000,其中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由收集的1:10000图放大而来,因而采集数据精度均以1:10000的底图数据库为准。(4)人员组成为了顺利完成“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工作,我公司成立了以石新政总经理为组长的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协调、人员调配、野外调查和方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成员如下:组长:石新政(总经理)副组长:陈欣娟项目负责:杨凯组员:杨凯白文军赵永辉(四)完成的工作量我公司接受任务后,即组织人员开展工作;2018年7月11日~7月15日搜集资料、编写工作计划;2018年7月20日~25日人员赶赴野外现场进行调查和搜集相关资料,同时拜访了平利县国土资源局、冯家梁村村委会,组织召开了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公众调查。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25日进行资料整理和方案编制。本次野外工作共完成地质路线调查10km,地质环境调查点7处,发放公众调查表10份,搜集各类资料5份,拍摄照片40张,拍摄录像3分钟,实物工作量详见表0-3。表0-3完成工作量一览表项目单位工作量说明资料收集份5主要有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开发利用方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等野外调查矿区面积km22.9992综合调查面积km29.832以评估区范围适当外延50~100m水文处2小西沟、香河地质处7地质灾害处1泥石流隐患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测量点处2详见附图1自然经济调查处3植被类型及矿区附近居民生活状况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处3土地利用类型照片张40地形地貌、植被、土地破坏、矿山道路等现状调查表份1公众调查表份提交成果张6文字报告份1份1份8(五)评估质量综述本次调查工作收集了《陕南山洪地质灾害受灾地区平利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1:5万)》、《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及矿区二调土地利用现状图等资料,这些资料都是经过相关政府部门评审通过并批准使用的资料,资料真实、可靠程度高,能够满足方案编制的要求。本次调查与评估工作严格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第1部分:通则》(TD/T1031.1-2011)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31.4-2011)的要求组织实施的。野外调查工作是在广泛搜集工作区社会经济、自然地理、水文气象、矿产勘查、地质灾害调查、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土地复垦工程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的,同时通过走访等形式广泛征集了县、镇、村政府部门及当地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现场调查和公众意见征询资料均由方案编制人员同矿山工作人员野外实测或搜集,保证了一手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工作程序、方法、内容和工作程度,均满足相关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工作质量优良。我公司承诺方案中涉及的基础数据、结论均真实有效,无伪造、编造、篡改等虚假内容。(六)矿山企业承诺该方案经编制单位完成后交由我矿山企业进行审查、核实后,再交给平利县自然资源局核查。编制单位所需前期资料均有我矿山企业提供,我公司承诺提供的资料真实、有效,同时对矿山工程所需用地积极联系相关责任单位进行用地手续办理,对该方案的有效性、实际操作性负责;足额计提基金按该方案及时进行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严格履行自身责任义务,接手管理部门监督指导。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位于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城区182°方位,直距24km处的广佛镇冯家梁村三组一带,行政区划属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广佛镇管辖。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北纬##########;从矿区经矿山公路约3公里可至村级公路,经村级公路6公里可至平镇公路(平利-镇坪),经平镇公路(平利-镇坪)北去40公里可至平利县城。交通十分便利(图1-1)。矿区位矿区位置插图1-1插图1-1围及拐点坐标(一)矿权设置情况平利县八道石煤矿采矿权信息如下:发证机关:安康市自然资源局采矿权人:平利县八道石煤矿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地址:平利县广佛镇冯家梁村二组矿山名称: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经济类型:私营独资企业开采矿种:石煤开采方式:露天/地下开采生产规模:3万吨/年矿区面积:2.9992平方公里开采标高:2072米~1458米C6109002010121120096538。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区呈一不规则多边形状,范围采矿证范围拐点坐标表表1-1拐点编号XY123456789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图1-2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权设置示意图(二)企业隶属关系、企业性质及概况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产资源由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独资开发,平利县八道石煤矿注册住所为平利县广佛镇,法定代表人:别玉林,公司类型为个人独资企业。公司目前主要从事石煤开采、销售等业务。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本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是依据《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2016年12月)的基础上编制而成,该方案已通过安康市自然资源局组织专家组评审通过。具体内容简述如下: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一)矿山开采对象及资源储量2矿山备案的保有资源储量据安国土资储备[2011]24号文,截止2011年9月,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资源36.66万吨。石煤平均发热量(Qb.ad)22.77—30.11MJ/Kg。因一直停产储量未发生变化。(二)设计利用资源储量、可采储量及服务年限据《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利用资源储量 (122b+333)为矿石量27.45×104t,可采储量为矿石量24.71×104t。矿山设计开采能力为3×104t/a,服务年限7.8a。(三)采矿方案1开采方式采用地下开采方式。2开拓运输方案(1)开拓方式及运输方案。矿体大部分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无大的富水层及含水构造,地形条件有利,本次开采对象为M4、M5、M7石煤层矿体,矿体总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宜采用平硐开拓方案。矿体开拓主平硐以现有探采矿平硐PD1、PD2及设计的PD3三个平硐为基础进行,开采巷道置于矿体下盘,开拓平硐在矿体中进行掘进,沿中段沿脉运输巷每隔30—40米掘进穿脉通达矿体。按30—40m标高为一中段施工阶段平硐,天井相贯通分割控制矿体实施采矿,各中段采下的矿石经阶段溜井多次倒运下放至主平硐,各中段矿石均用三轮车运出地表堆放在矿场中,最后由自卸汽车运往矿仓卸载,废石运出地表,堆放在选定的废石场中。开采主平洞以下矿体时,在主平硐布设脉内斜井,矿石及废石均通过斜井提升到主平洞,然后运出地表。本矿的运输系统采用无轨道运输,矿石均用机动三轮车运出地表。主平硐和运输巷道均采用无轨运输,坡度保持在0.5度,主平硐和运输巷道应保持足够的安全间距,行人间距应大于0.7m,排水沟规格为0.3×0.3m,供电线路应设有水沟壁。人行道的巷道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壁净高度大于1.5m,每隔20m设辟人硐室,巷道交叉口、车场、转载点应设岔道,矿车在运行中有相应无误的信号,保证运输安全。图1-3矿山M4矿体开拓系统图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图1-4矿山M5矿体开拓系统图(2)矿山排水井下排水:矿山开拓系统主平硐及其以上各中段都采用自流排水方案,在各中段巷道人行道侧设置水沟,水沟坡度3~5‰,生产废水及井下涌水沿本中段水沟自流排放,各中段坑口设置集水池对井下涌水及其污水进行沉淀及其简单的处理后,全部接入矿山回水系统;主平硐以下中段无坑口直通地表,坑内采用机械排水方案。将中段内的坑道涌水及生产废水汇集至水仓内,再由水泵扬送至各主平硐自流排出至沉淀池。(3)通风方案及设施配置根据矿体埋藏条件和开拓运输系统的布置形式,并结合矿山生产实际,推荐采用单翼对角式通风系统,机械通风。安装Y160M2风机3台,电机功率15KW。通风系统如下:从各生产中段平硐进风→各中段运输巷道→人行通风天井(设备井)→局扇风筒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采场(回采进路)→局扇风筒→通风天井→回风巷道(上部中段巷道)→回风联络道该矿矿体走向长度不长,新鲜风流可从主平硐侧的各生产中段硐口直接进入,污风从辅助回风井排出地表。各采准、切割和开拓、生产掘进工作面均采用局扇加强通风。各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均采用湿式凿岩,对出矿和出渣工作面进行喷雾洒水。(4)压气设施在PD1硐口建有压风机房,各安装VFY—9/7压风机一台,电机功率55KW,使用2.5高压塑料管沿井巷一侧安装敷设至掘进工作面,作为凿岩机用风。(四)矿床开采(1)开采顺序及首采地段1)矿体开采顺序本次设计开采对象为M4、M5、M7号矿体,矿段内自上而下逐中段依次进行回采,垂直矿体走向方向,先采上盘矿体后采下盘矿体,上盘矿体至少应超前下盘矿体一个完整矿块。中段内回采顺序为:自回风井侧向坑口方向后退式回采。2)首采地段的确定PD米中段,并设计1020米中段进行沿脉开拓。M5石煤矿体利用原施工的PD2平硐1710米高程处为一中段,并设计1020米中段进行沿脉开拓。M7石煤矿体设计1020米中段进行沿脉开拓。(2)采矿方法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推荐矿山主要采用浅孔留矿法进行开采。(3)地表岩石移动范围《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根据该矿床矿岩稳固性、物理力学性质、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及选用的采矿方法,结合同类矿山生产经验,用类比法为陡倾斜矿体,因此,崩落范围较小。崩落范围的确定:石煤层的上下盘围岩以含炭板岩为主,岩石坚固性系数f=7,为中等稳固致密岩石,取上盘岩石移动角β=60°,崩落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崩(4)矿柱回采和采空区处理正常生产过程中,本中段顶柱与上中段底柱同时回采,顶底柱及间柱回采滞后于矿房回采,顶底柱回采采用浅孔崩落法回采,间柱回采采用沿倾斜方向自上而下后退式回采。在矿山采矿过程中,一定要加强采场顶板管理;生产中对顶板不稳固地段,要采用锚杆支护或锚网支护,也可在贫矿段留不规则矿柱进行支护。为确保生产安全,当矿块回采结束后,要立即崩落围岩填充采空区,并竖立安全警示标志。(五)矿山工程及平面布置(1)矿山工程本矿山为停产矿山,前期开采的过程中M4、M5矿体已建成一套完整的开采工程和办公生活设施,主要包括PD1、PD2平硐、硐口工业场地、矿山道路、堆渣场、炸药库等;后期新建工程主要为M7采区地面工程及采矿工程;前期露天开采已闭坑区域为M1、M2、M5采区形成的露天采场、工业场地、矿山道路等。(2)矿山工程简介开采工程:主要已建PD1(1611.23m)主平硐、PD2(1710.23m)主平硐、硐口采矿工业场地,坑口设施主要包括空压机机房及配电室等。M7采区新建PD3主平硐、硐口工业场地。办公区:矿山早期开采过程中在矿区西南侧修建有2层砖混房屋作矿部及宿舍用,后期开采时将继续使用,矿区范围内不再新建办公设施。炸药库:炸药库位于矿区西南侧,矿部周边,为1层砖混结构房屋,因规模较小,无法满足矿山需求,已废弃。根据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后期开采主要外聘民爆公司进行爆破施工,矿区内不设炸药库。堆渣场:矿山前期主要针对M1、M2、M4、M5矿体进行开采活动,其中M1、M2矿体为露天开采,开采期间各存在1处废石弃渣堆积处;两处矿体已闭坑,后期不在投入使用。M4、M5矿体为地下开采,前期M4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弃渣主要用于道路铺垫,仅少量弃渣堆积于PD1硐口斜坡面,截止目前,PD1采矿平硐已建成,开采过程中所产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生的弃渣量甚少;根据开发利用方案,M4采区不在新设堆渣场;M5采区目前主巷道已建成,前期探矿活动产生的弃渣主要堆积于PD2硐口,根据开发利用方案,后期将以硐M期矿山开采M7采区将新建1处堆渣场,用于废石弃渣堆积。矿山道路:矿区共存在三处矿山道路,其中一处为矿区西北侧通往M1、M2矿区矿石渣路面,宽约3.5m。第二段为通往M5采区道路,总长为200m,由下游村级道路延至是PD2硐口;第三段为通往M7采区新建矿山道路,设计总长约500m,宽度4m。露天采场:矿山早期针对M1、M2、M5进行露天开采,共形成三处露天采场,形成高约5~8m的岩质高陡边坡;分别位于矿区西北侧及东侧,占地面积0.468hm2。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20图1-5矿山工程布置平面图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2119541954北京6°带坐标1980西安3°带坐标(一)矿业权设置及变更延续情况(1)平利县八道石煤矿采矿权设置及变更情况本采矿权于2004年11月首次设置,采矿权人:平利县八道石煤矿,发证单位:安康市国土资源局,采矿证号为:6124000410007,矿山名称为: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国土资源局为该矿延续颁发了采矿证,采矿证号为:C6109002010121120096538,其他信息不变。原矿区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表1-1拐点 54北京6°带坐标 °带坐标XYXY12342011年12月经企业申请变更,由安康市国土资源局为该矿延续颁发了采矿证,采Km变更为2.9996Km2;开采深度由1800-1450m变更为2072-1458m,月31日。2013年后经延续,现采矿权信息没有发生变化。变更后矿区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表1-2拐点 Y Y 3 6 (2)周边矿权设置情况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22矿区周边矿业权设置情况为(图1-6):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东部为平利县广佛镇吕家湾前梁子石煤矿,南部为平利县冯家梁石煤矿,西部为平利县凤凰尖铜矿、硫铁矿详查,北部为平利县香河石煤矿、平利县香河重晶石矿。各矿权范围均无重叠现象,也无矿权争议。因此本次划定矿区范围内的石煤矿体开发不会对周边矿权造成影响。图1-6矿业权设置示意图(二)矿山以往开采历史自矿山建矿至2016年12月30日以来,针对M1、M2、M3、M4、M6石煤层进行了采矿,开采方式为露天和地下联合开采,开拓方式露天为台阶式;地下为平硐、斜井联合开拓,采矿方法采用浅孔留矿法,采矿效果较好。自2004年至2016年12月30日矿山累计采出石煤量13.27万吨,消耗石煤量16.18万吨,采矿损失率18.0%,贫化率8.0%,回采率82.0%。销售价格200-220元/吨,累计实现产值2800万元,上交利税280万元。其中:2011年9月至2016年12月30日矿山累计消耗石煤量6.83万吨。累计完成探采矿巷道工程量760余米。(三)矿山生产现状情况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属于停产矿山。自2011年至今一直处于停产状态,未进行开采活动;前期采矿活动主要针对M1、M2、M4矿体进行开采,M5矿体以探矿为主,未进行大规模开采。M3、M6、M7未进行开采,也没有进行工程建设。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23五、原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概述及执行情况2011年9月,平利县八道石煤矿委托陕西地质工程总公司编制了《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该方案已在安康市国土资源局备案。1、该方案确定平利县八道石煤矿保有资源量为43.49×104t。开采规模为3万吨/年,设计矿山剩余服务年限为9.97年,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的有关规定,确定该方案的服务年限为10年。2、该方案确定平利县八道石煤矿为小型矿山,评估区重要程度为一般区,地质环 (D/ZT0223-2011)规定,确定评估精度为三级;评估区囊括了工业场地、堆渣场、炸药库、开采境界等矿山设施。评估区面积6.2717km2,为采矿证面积的2.09倍。调查范围是在评估范围的基础上向外拓展50-300m,调查区面积9.0304km2,为采矿证面积的3、现状评估结论:将评估区边界以内,划归为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严重区和较轻X为0.0358km2;较轻区划分为(ⅢX)一个亚区,影响面积为6.2359km2。4、预测评估结论:将评估区边界以内,划归为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严重区和较轻影响总面积为0.2288km2;较轻区划分为(ⅢY)一个亚区,影响面积为6.0429km2。5、根据平利县八道石煤矿地质环境影响的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以矿山工程和矿业生产的功能分区为基础,结合治理恢复的难易程度、拟采取的措施及可操作性等,将平利县八道石煤矿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区域划分为次重点防治区(Ⅱ)和一般防治区(Ⅲ)两个级别七个区块。6、针对平利县八道石煤矿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结论,在次重点防治区布设了防治工程。主要工程手段为基础开挖及拦碴坝砌筑、削坡整平、土方回填、植被恢复等。7、该方案确定平利县八道石煤矿地质环境与恢复治理工程投资估算为387.40万元。二、执行情况2011年9月矿山完成方案编制工作后,依据上述方案并结合矿山的实际情况对矿山地质环境予以保护与恢复治理。24(1)恢复治理措施1、矿山企业在M4采区PD1硐口场区临坡一侧修建了干砌石挡护,长度约15m,高约3m,对上部道路产生的碎石起到了拦挡作用,保护下方堆矿场的安全及沟道的正常行洪。2、矿山企业在PD1硐口修建了三级污水沉淀池,对PD1井下出水进行沉淀处理。3、矿山企业对PD1主硐口硐脸进行了浆砌石支护,消除了硐口滑坡隐患。(2)恢复治理资金投入根据矿山初步财务统计,上述治理措施已完成资金投入约40万元。P照片1-3M4堆矿场前缘挡护照片1-4M5采区PD2硐口支护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25第二章矿区基础信息理(一)气象矿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凉湿润,冬寒少雪,年均气温13.9℃,极端最高气温40.2℃,最低-11.2℃,最热7月,平均25.5℃,最冷1月平均2℃。从地域分布看,气温由北向南递减,从空间分布看,气候具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北部海拔500m以下,接近中亚热带气温、降雨偏少,年均气温大于14℃;海拔500—800m属北亚热气候,年均气温12℃-14℃;海拔800—1500m,气候近温带,降雨偏多,年均气温9℃-12℃;海拔1500m以上,属亚热带高寒山区,气温夏凉冬冷,多雨湿润,年均气温低于9℃。平利县降水具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通过1959年到2017年间降雨量统计,年降水量较大的年份为1965年、1974—1975年、1979年、1982—1984年、1989年、1993年、1996年、2000年、2003-2005年、2008年、2010年、2015年,从数字看,平均约5年左右有一次强降年,降雨量曲线见图2-1。图2-1平利县多年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平利县降水量年内季节性变化也极为明显,据1959—2017年降雨资料统计,月平均降水量最高为7月份,达159.9mm,最低1月份,为7.4mm,3月份以后降水持续增多,9月份以后,降雨逐月下降。6—9月降水量最大,占年降雨量的60-70%。该季节是防汛的重要时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基本出现在该时期内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26图2-2平利县月降水量直方图(二)水文矿区位于太平河水文地质单元以内。矿区内的次级水系主要为大西沟、小西沟,小西沟发源于矿区北部,自北向南流经矿区,在矿区南侧石板屋汇入大西沟;大西沟从矿区南部自西向东流经而过,在原八道乡镇汇入汉江Ⅱ级水系冲河支流太平河;太平河在平利县小河口汇入汉江Ⅱ级水系冲河;冲河自南向北流经,在平利县城关镇汇入汉江Ⅰ级水系坝河;坝河自南向北在在旬阳县吕河镇汇入汉江主河道。大西沟、小西沟春夏秋三季有水,冬季结冰断流。枯水期接受地下水的补给,流量丰水期主要接受降雨补给,暴雨后水流湍急浑浊,历时1-2日后恢复正常流量。矿区位矿区位置图2-3平利县水系图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27(三)地形地貌矿区丛山峻岭、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森林茂密。自然地理属巴山北麓,香河、小西沟等水系发源于此。区内地表多为宽缓的沟谷和斜坡地貌,地形坡度一般为35-50°地势总体为北高南低,海拔标高2124-1360m,相对高差764m,总体属于中山剥蚀地貌陡坡地形。矿区主要工程区主要分布于大西沟支沟小西沟上游及香河右岸地段;M4、M5矿区位于小西沟上游硐口均位于沟道左岸,地势平缓;M1、M2已废弃采区地处香河右岸支沟猪槽沟及铜钱湾内,开采产生的弃渣、废石多堆积于斜坡面积极沟道内。M7位于大西沟左岸斜坡中部,地势陡峭,上陡下缓,自然坡度25~50°,基岩大部出露,缓坡地段覆盖残坡积层,坡面植被发育。照片2-1矿区地形地貌(四)植被评估区植被发育,包括天然和人工植被两部分,其中90%以上属天然林覆盖区。人工植被主要分布在矿区北侧,主要为旱耕地,种植玉米、红薯等植被。天然植被分布在评估大部,植被群落以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为主(照片2-2)。落叶阔叶乔木以栓皮栎、麻栎、锐刺栎为建群树种,其次有漆树、红桦、白桦、鹅耳栎、千金榆、榔树、刺秋、茅栗、水青岗、化香等;针叶树以油松为主,上部有华山松,下部有马尾松;常绿阔叶树以耐寒的栎类为主,如刺叶栎、岩栎、匙叶栎、檀子栎、苦楮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28及女贞等;还有珙桐、连香树、紫玉兰等珍稀树种以及经济价值较高的弥猴桃、金银花、五味子、山葡萄等野生植物,草木植物有大披针苔、黄背草、白茅、牡蒿、龙须草、野菊等;藤本植物有菝葜、南蛇藤葛、葛藤等。构成了以落叶阔叶林木为主体,草本藤本植物混生的植被群体。照片2-2矿区植被(五)土壤经实地调查,矿区的土壤类型为黄棕壤,其主要特征是,剖面中有棕色或红棕色的物质层,即含粘粒量较多的粘化层;土体内有铁锰结核。黄棕壤的颜色为红棕色,具有透水性差的粘化层、弱酸性的(pH5.5~6.7),植物养分含量中等。黄棕壤的天然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为主,混生有常绿阔叶树种;主要落叶阔叶树种是栓皮栎,针叶乔木为油松等。黄棕壤属区亚热带和温带杉木、毛竹比较适宜;农业上一年两熟。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29表土层表土层风化基岩层照片2-3矿区土壤断面质环境背景(一)地层岩性矿区出露地层除分布于沟谷、宽缓斜坡地带的第四系全新统Q4外,主要为寒武-奥陶系、寒武系、震旦系地层。由老到新叙述如下:1、震旦系耀岭河群(Zayl):分布于矿区范围东北部。主要岩性为火山砾岩、凝灰岩、钠长绿泥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夹炭质板岩、硅质岩;毛坝关组(∈2m):毛坝组:泥灰岩、灰质砂质板岩、灰质砂岩、角砾状灰岩、炭质板岩、砂质板岩;洞河群(∈-O)dh:大面积分布于核实区。岩性:炭质板岩、薄层灰岩、硅质岩、白云质砂质灰岩、绢云母千枚岩、变质火山岩等;4、第四系(Q4)A、冲洪积卵砾石Q4al+pl):该地层颜色主要为灰黄色,结构较松散,主要由各类灰岩、板岩组成,以卵石为主,漂石次之,卵石多程亚圆形,漂石多呈薄片状,厚度约为1-2m,密实程度较松散。主要分布于矿区发育地表水系大西沟、小西沟及香河之中。B、残坡积碎石土(Q4el+dl):主要分布于矿区山梁、鞍部、斜坡及其它负地形等宽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30土层顺坡面堆积,坡度一般大于25°。(二)地质构造(1)区域地质构造7)南部,即紫阳—中峰褶皱束(Ⅱ71)的东段(图2-4)。出露一套寒武-奥陶系的浅海深水滞流环境沉积岩建造。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印支期华北板块与杨子板块陆-陆碰撞构造运动,使整个南秦岭地区褶皱成山,造成区域上陆内俯冲变形。燕山期又形成一系列自北向南的逆冲推覆变形。本区构造运动自加里东至华力西运动均有所表现,构造机制包括挤压作用,拉张作用和剪切作用,早古生界至晚古生界地层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构造变形作用。与构造作用相伴随有区域变质作用、少量岩浆侵入作用、热液蚀变作用和矿化作用。在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不同构造体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秦岭造山带内部的同组次级褶皱带、同组支断裂构造与地层、岩性、岩相互控互隔复杂多变的构造格局。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相多变为区域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插图2-4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区域地质简图(2)矿区地质构造矿区范围内共出露F3、F4两条断层,均为区域性红椿—曾家断裂的次级断裂。张家湾-庄家扒断层(F3):位于F1断层东南部,区域上延伸长度区域上延伸长度大于10km,为具复活断层性质。产状5-15°∠40-60°。冯家梁-卫家湾断层(F4):位于F2断层西南部,寒武-奥陶系洞河群(∈-O)dh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31与寒武系毛坝组(∈2m)地层的分界线,断层破碎带宽度3-5m不等,具复活断层性质。产状5-15°∠35-50°。(3)岩浆岩矿区范围内岩浆岩不发育。(4)地震活动大断裂带与茶镇—汉王城—水田坝深大断裂带活动的结果。1569年5月发生过一次5.0历史上地震的时空分布来看,平利县地震具有持续活动的特点,但震级一般较低,破坏性不大。因此,矿区属相对稳定的地块,场地稳定性较好。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广佛镇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三)水文地质条件(1)含水层(带)的分布及特征矿区位在水文地质单元补给区,即分水岭附近。按地下水形式、赋存状态,矿区地下水含水层分为第四系松散孔隙含水层、基岩裂隙含水层。1)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主要分布在勘查区的第四系沟谷中,岩性主要为残坡积含碎石粉砂质粘土、冲洪积粉砂土、碎石及砂砾石,其呈片状披覆于坡脚或斜坡洼地、山腰、山顶的地形平缓地带,厚度一般小于10m。随地形坡度变化,含水层厚度不稳定,在山梁及较陡边坡,风化残积层受剥蚀而变薄,甚至基岩裸露;斜坡坡度较缓处,其厚度相对较大。地下水类型属于上层滞水。2)基岩裂隙含水层在区内广泛分布,该类型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各种变质作用形成的灰岩、板岩、硅质岩;根据其赋存条件可划分为基岩风化裂隙水和基岩构造裂隙水两类。①基岩风化裂隙水本区的石煤层上、下盘围岩以炭质板岩、灰岩为主,岩体易风化破碎,浅表风化裂隙发育,风化深度一般10m左右,形成透水层雨季可见水流渗出;随着深度增加富水性减弱,岩体可视为阻水、隔水岩组,沟谷中未见泉水出露;前期施工探矿平硐坑道无较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32大水流,属弱富水区。②基岩构造裂隙水区内基岩构造裂隙水主要为脉状裂隙水,最主要赋存于基岩构造裂隙,含水层不受岩层界面限制,呈脉状或条带状分布,可以穿越不同层位的岩层,地下水为裂隙型潜水,含水裂隙带由大小相差悬殊的构造裂隙组成,裂隙之间组合形成脉状或网脉状,分布很不均匀,脉状裂隙水自身称谓一个水力系统,与上部风化裂隙水水力联系相对较弱。(2)隔水岩组由千枚岩、绢云母石英片岩及灰岩组成,岩石完整,干燥无水。隔水岩组的分布和产出,对矿床冲水发挥了良好的隔档和阻滞作用。(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矿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受地形地貌影响明显;从宏观条件来看,其径流方向基本与地表水水流方向一致,地表水分水岭大体上为地下水分水岭,山岭与山坡地带主要地下水补给径流区,河谷地带主要为排泄区。由分水岭向河谷区地下水位由深变浅,矿区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局部地段受地表水补给。其补给条件与强度又受一级地貌条件-山地的切割强度、地形坡度、构造特征-断裂构造发育程度、性质,以及地层岩性和风化程度的严格控制。由于矿区地形切割较深、坡降大,有利于自然排水,绝大多数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排出矿区,只有少数渗入地下,矿区补给区和径流区基本一致。(4)地表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八道石煤矿区处于坝河流域上游,地表水主要为各个沟道内的溪水,具有流量小,季节性变化大的特点。矿区内主要河流小西沟其平均流量7月份最大,1月份最小,暴雨时各支流流量、流速激增,一般雨后2-3天即恢复正常流量,动态随大气降水的变化而变化显著。该区地表水在丰水期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枯水期主要排泄地下水。由于该区地形坡降大,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地表水的绝大部分排出矿区,地表水对矿床的开采影响不大。(5)矿坑涌水量预测与矿区水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根据地表及平硐调查访问资料,各施工平硐基本无大的地下水涌水点,仅在个别位于汇水地形下部的平硐进硐段局部有点滴状地下水从顶板渗出,矿坑涌水量很小。从矿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及其含水性以及地表、硐采工程等综合分析,认为八道矿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33区地下水水量较小。通过对PD1平硐观测,目前硐口的出水量约为0.001m3/s,从矿区地形地貌、地处岩性、构造及其含水性以及硐采工程等综合分析,本矿区预测最大涌水量约为120m3/d,最小涌水量40m3/d。通过现场观察,水质清澈,可作为矿区生活用水水源,可在矿区开采区以上河边建蓄水池抽取使用。当地居民也多使用河水作为生活用水,但应做好消毒杀菌工作。综上所述: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区属中-高山山地剥蚀地貌,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发育的构造富水性弱,矿体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地下水类型以风化层中的基岩裂隙水为主。据此确定八道石煤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矿床充水类型为以裂隙充水为主的矿床。(四)工程地质(1)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根据地层分布情况,依据各种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及成层条件及厚度变化进行了矿区工程地质岩组划分二个岩组,见表2-1。表2-1工程地质岩组划分表工程地质岩组岩性层状工程地质岩组洞河群(∈-O)dh、寒武系毛坝关组(∈2m)、震旦系耀岭河群组(Zayl)炭质板岩、薄层灰岩、硅质岩、白云质砂质灰岩、绢云母千枚岩、变质火山岩等松散堆积层工程岩组Q4冲洪积、坡积松散堆积物、风化破碎带1)层状工程地质岩组主要为洞河群(∈-O)dh,岩层主要为炭质板岩、薄层灰岩、硅质岩、白云质砂质灰岩、绢云母千枚岩、变质火山岩等该岩组泥质、片状矿物多,片理构造。厚度变化大,产状陡倾,展布稳定,出露地表的岩石抗风化能力较好,遭受风化后强度降低,遇水后岩石强度基本不变。属较硬岩组,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属Ⅲ类。2)松散堆积层工程岩组主要为褐黄色残坡积碎石土(Q4el+dl)和冲洪积砂砾石(Q4al+pl)组成。冲洪积砂砾石层分布于沟谷之中,砾石多呈次棱角状、亚圆形,由各类板岩、灰岩和石英脉组成,密实度较大,单粒结构,交错层理构造发育,稳定性良好。残坡积碎石土分布于山梁、鞍部、斜坡及其它负地形等宽缓地带,其中碎石发育,棱角分明,土质疏松,压缩性较强,单粒结构,无层理构造,沿下卧基岩倾斜面易产生滑动现象。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34(2)结构面特征矿区发育的断裂属Ⅱ、Ⅲ级结构面,其分布、产状、规模、充填情况如前述,矿区发育的Ⅳ级结构面节理稀少,节理间距数米~数十米,产状陡,大部分节理被石英石充填胶结而愈合。(3)岩体风化带性质风化破碎带一般分布在岩体的表层,风化作用使基岩表层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岩体呈散体~碎裂结构,裂隙发育。矿区岩体强~中等风化带厚度为2.50~4.70m,平均厚度3.60m。(4)井巷围岩稳固性评价从矿区M4矿体已施工的PD1井巷来看,硐壁围岩较完整,除局部有支护外,多数地段没有支护,未发生塌方现象,井巷围岩稳固性良好。综上所述,矿床与围岩稳定性良好,岩石坚硬完整,无软弱夹层产出,矿床工程地质条件简单。(五)矿体地质特征(1)石煤层特征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控矿地层为寒武-奥陶系洞河群(∈-O)dh,石煤层顶底板围岩均为炭薄层石灰岩。矿区范围内共圈出M1、M2、M3、M4、M5、M6、M7等7条石煤层,分布于猪槽沟-王屋一带。石煤层厚度0.90-19.70m之间,长度114-312m不等,属小型石煤层。石煤层呈北西-南东向延展,向北东倾斜。根据开发利用方案,主要设计开采M4、M5、M7三条矿体。分布于矿区中部张家湾一带。由TC4、LT8、LT9、PD01等4个探采工程控制,地表1530-1703m,倾斜延伸198m;赋存于寒武-奥陶系洞河群(∈-O)dh地层之中,近矿围岩为薄层灰岩。石煤层形态呈扁透镜状,厚度19.70-4.10m,平均厚度8.91m,厚度变化系数43.53%,表明沿倾向和走向石煤层厚度变化较稳定。发热量10.95-13.82MJ/kg,平均12.58MJ/kg;局部可见透镜状、条带状矸石产出,矸石厚度一般为10-20cm,长度在0.40-1.20m之间,其产态与石煤层近于一致,分布不均匀。石煤层总体产状为25°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35分布于矿区中部小西沟脑一带,存于寒武-奥陶系洞河群(∈-O)dh地层之中,近矿围岩为薄层灰岩。主要由TC5、LT10、TC6、CK4、LT11、PD02等6个探采工程控制。地表走向长度182m,石煤层控制长度为157m,石煤层地表出露标高1742-1837m,赋存标高1700-1837m,倾斜延伸110m;发热量12.44-13.99MJ/kg,平均12.95MJ/kg;石煤层形态呈扁透镜状,厚度2.50-1.20m,平均厚度1.78m,厚度变化系数30.18%,表明沿倾向和走向石煤层厚度变化较稳定。局部可见透镜状、条带状矸石产出,矸石厚度一般为8-33cm,长度在0.60-3.20m之间,其产态与石煤层近于一致,分布不均匀。石煤分布于矿区南部王屋一带。由TC9、LT14、LT15、CK5、LT16、CK6等6个探采工程控制,地表走向长度232m,石煤层控制长度为210m,地表出露标高1470-1539m,赋存标高1466-1539m,倾斜延伸12.5m;寒武-奥陶系洞河群(∈-O)dh地层之中,近矿围岩为薄层灰岩。石煤层形态呈豆荚状,厚度2.40-1.00m,平均厚度1.82m,厚度变化系数28.59%,表明沿倾向和走向石煤层厚度变化较稳定。发热量11.44-13.69MJ/kg,平均12.66MJ/kg;局部可见透镜状、条带状矸石产出,矸石厚度一般为16-22cm,长度在0.40-1.90m之间,其产态与石煤层近于一致,分布不均匀。石煤层总体产状为27°∠(2)矿石质量及加工技术性能①、煤质特征发热量(Qb.ad):矿区石煤发热量(Qb.ad)为10.69-14.07MJ/kg,平均12.90MJ/kg,发热量变化系数5.62%,热值变化较均匀。按照国家标准《GB/T15524.3-2004煤炭质量分级发热量》中动力煤的发热量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本区石煤属特低热值煤(SLQ)。煤当量系数12.90÷29.27=44.07%。灰分(Ad):矿区石煤灰分(Ad)一般在在54.03-69.38%之间,平均60.20%,按照国家标准《GB/T15524.1-2004煤炭质量分级灰分》中动力煤的灰分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本区石煤属高灰煤(HA)。硫分(Sd):矿区石煤硫分(Sd)一般在在0.61-1.15%之间,平均0.88%,按照国家标准《GB/T15524.2-2004煤炭质量分级硫分》中动力煤的硫份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本区石煤属低硫煤(LS)。平利县八道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36平均0.21%;固定碳(FCad):29.01-61.13%,平均47.00%;水分(Mf):1.13-1.62%,综上所述,依据煤质特征,陕西省平利县八道石煤矿属高灰低硫低磷特低热值优质石煤。②、煤岩特征该矿床石煤煤岩呈黑-灰黑色,条痕有灰黑色褐黑色或黑色,玻璃—沥青光泽为主,偶见丝绢光泽,阶梯状或参差状断口,内外主裂隙均不发育,被少量方解石、石英、黄铁矿薄膜充填。线理状和细条带状结构,浸染状显微煤岩构造,局部中—宽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煤岩组分主要由亮煤和暗煤组成,多呈条带状沿层面分布,构成浸染状显微煤岩构造。按石煤的显微煤岩组分含量,石煤层属海相沉积的高变质藻煤,其中藻类可占有机50%以上。③、石煤层围岩和夹矸区内石煤层顶底板围岩为炭质板岩,石煤层与围岩界限清楚。石煤层夹矸石厚度一般0.1米—0.3米。当单工程石煤层厚度较大时,夹石累计厚度可达0.4米左右。夹石产状与石煤层产状一致,夹石的存在,对石煤层的完整性影响不大。④、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矿山开采的原矿石即矿山终端产品石煤,一般不需专门选矿,但由于有矸石和开采过程中围岩的崩落,往往会影响石煤质量,因此矿石运至堆矿场后,应通过手选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