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软件模式对比的启示_第1页
中美软件模式对比的启示_第2页
中美软件模式对比的启示_第3页
中美软件模式对比的启示_第4页
中美软件模式对比的启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中美软件模式对比的启示当咱们用新的视角去看中国软件这二0多年历史的时候,实际上,中国软件的道路才刚刚开始

刘亚东:

现任Primeton(普元)软件公司董事长兼CEO。一九五九年生于安徽,一九八二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具有近代物理学学士以及硕士学位,并于一九九二年取得美国马里兰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四年期间,担任美国Adobe公司高档工程师。创立普元以前,刘亚东是亚信科技(中国)公司的创始人之1,并曾经担任首席运营官(COO)。二00一年出资创立上海普元公司,并担任CEO至今。

2战后,美国的管理模式开始了数字的参与,2战确当时,有从事MIT的1群人,在美国后勤军需的供应上面,用数学制造了1个模型,为的是解决1个问题:怎样最有效的对于戎行履行军需贮备,这成为数字计算及时性管理功能的起头。

5610年代哈佛的商学院、沃顿商学院等众多的管理学院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经由几10年的发展,在随后的七0年代以及八0年代,美国人运用数字计算的管理体系已经经至关完美了。然而请注意,美国在七0年代开始使用管理软件的时候,所具有的是无比后进的计算机以及至关后进的软件开发程序,这便是软件美国模式“雏形”:在1个无比简陋的计算体系中解决尤其繁杂的问题。并且,在这样的发展状况下,美国人将这些问题解决患上很好。跟着技术的进步,他们的软件也在进步,然而软件的相应变化很小。管理体系在美国这么多年的变化由以自己的部门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这也是美国九0年代产生的最大的1次管理变革。

而软件的中国模式则是此外的1番景象:互联网时期的中国,计算的资源已经经无比廉价,然而咱们的客户对于管理的需求却日趋急迫。中国模式要解决的是:如何用更丰厚的技术资源去解决不断变化不断成长的客户需求问题。中国模式则是对于美国模式的1种推翻。

悖论偏偏呈现在此:中国的软件可以说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渐渐发展,到现在已经经有二0多年的历史,当咱们用新的视角去看中国软件这二0多年的历史的时候,实际上,中国软件的道路才刚刚开始,此前中国软件都是对于美国模式或者者是对于1些其他模式的复制模仿。咱们试图模仿操作系统、咱们试图模仿中间件、咱们试图模仿ERP、咱们试图模仿CRM、咱们试图模仿良多良多东西,却疏忽了这是1个根本不能被复制的市场。

从二0世纪七0年代末开始,来自美国的ERP等套装软件就开始在中国利用实践。在此以后的二0多年间,系统施行过ERP的中国企业达二六00多家。但不幸的是,直到上世纪末,中国仍难以找到ERP完整胜利的范例,以致先后八0亿元的投入打了水漂。近年,ERP软件的本土化过程加快,“水土不服”问题患上到必定改善,1批国内软件商开始成长,再加之政府的推进,ERP的胜利率开始上升,呈现了1些鲜活的利用案例。但即便如斯,当前ERP的整体胜利率仍然不足三0%。有管理专家认为,这些套装软件所以在中国失败占多数,其实不在于软件产品自身,而是常常取决于产品以外的非技术因素——比如因为软件产品被无停止地修改、比如项目保护人员的不断流失等等。也有咨询公司认为,那些操作层面的问题——比如ERP的施行规划没有生命力、比如企业组织没有施展信息整合的威力等,才是致使它们失败的罪魁。这些基于表象的对于ERP等套装软件失败缘由的分析,就是疏忽了对于那些影响软件施行的中国产业环境的判断。这些因素作为躲藏更深的作使劲,事实上很大程度上摆布着这场复制来自“美国模式”的努力。

麦肯锡曾经经调查了全世界一00家胜利的软件公司,成绩了1本名为《软件胜利的奥秘》的书,这本书中对于于软件有个定义,即:软件是经由收拾过的知识。多变的竞争环境、进步中的管理体系、庞大的用户量,和独具中国特点的新兴业务模式以及互联网的全新机会,造成中国区分于美国的软件利用需求特色——基础建设与优化整合并行;范围庞大与精细耕作并行;简单利用与繁杂利用并行。

在中国,那些散布在电信、金融等领域的症结企业,因为全世界化、技术革命与市场改革的催化,正出现出史无前例的对于大范围利用处理的需求。即便是1些传统的企业,在互联网技术的推进下,也开始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不计其数的顾客。这些对于大范围利用处理能力的支撑需求,也需要企业软件利用能够更好地实现对于以大范围客户为中心的协作服务。正由于与美国不同,互联网让中国有机会从1开始就直接部署面向互联网的企业利用。1方面,中国没有太多的历史包袱,互联网技术也带给它许多先天的利用优势;另外一方面,未来企业的“独立利用”将不复存在,那些来自横向部门间的互动、企业间的实时交换、业务规则的灵便变化、和渠道的多样交互等等,都请求适应于中国的新软件模式必需是架构于互联网技术的。

要取得不乱可靠的利用,更首要的是要注重那些经由屡次验证的软件成果,树立优良的软件复用机制。这不单单象征着要对于以往的软件程序进行复用,还包含那些与软件相干的规划书、需求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