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民营经济工作汇报提纲_第1页
沈阳市民营经济工作汇报提纲_第2页
沈阳市民营经济工作汇报提纲_第3页
沈阳市民营经济工作汇报提纲_第4页
沈阳市民营经济工作汇报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市民营经济工作汇报提纲沈阳市中小企业局(2007年4月14日)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省厅的部署,现将我局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非公有制经济工作情况(一)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在沈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非公有制经济连续实现快速、持续发展.截止2006年底,我市共有非公有制单位28万户,从业人员185.3万人.其中个体工商户20.2万户,从业人员52。7万人;私营企业4。9万户,从业人员56.6万人;外商投资企业5817户.非公有制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3140户,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77。5%;2006年完成增加值608.5亿元,同比增长38.7%,占全市65。5%;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民营企业达到269户,远大集团以69.4亿元的年销售额居第一位,成为全市民营企业的龙头。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6年,沈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539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2%,同比增长18.8%,高于全市增幅2.3个百分点,为全市经济十五期间保持13.8%的增长速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已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导地位,2006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投资1188.7亿元,同比增长31。2%,占全市的66.4%。在全市7400亿资产中,非公有制资产已达4085亿元,占55.5%。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收和创造就业不断增大。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市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06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金217亿元,同比增长38。8%,占全市税收的68。2%;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不断增多。“十五"期间,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新增就业岗位消化了大批国有集体企业结构调整中分流出的富余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社会新增劳动力,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目前,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已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75%,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非公有制企业的结构逐步优化,质量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投资领域从传统的餐饮服务业向一、二、三产业全面拓展,目前在全市从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分别占整个非公有制经济的6%、50.7%、43.3%。全市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民营企业600多户,拥有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70个,其中省级名牌50个,获中国驰名商标5个.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参与农业产业化、参与国有资源开发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全市共有1200多户市属中小型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为非公有制企业。共盘活国有资产120多亿元,解决了2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有1.1万户集体企业实现了转制.全市从事农产品加工的非公有制企业达到2000户,个体工商户达到7500户,从业人员将近10万人。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5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20亿元,实现税收7。3亿元,带动农户34万户,间接增加农民收入4亿多元.法库县利用瓷土资源开展专项招商,引进外来民营资本,目前已引进陶瓷生产线185条,其中投产80条。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目前,全市个私经济从业人员中拥有各级人大代表161人,各级政协委员218人。个私经济从业人员有党员1。26万人,个私企业建立党支部246个。(二)我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开展的主要工作1、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点,不断营造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氛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摆上了重要工作日程,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推进措施.市委、市政府于2002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分别于2001年、2002年、2003年、2005年、2006年五次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隆重表彰了民营企业30强和50强,特别是2006年市政府拿出1000多万元,对非公有制经济10佳企业及一批非公有制经济纳税、安置就业、销售收入明星企业分别奖励10台宝马轿车和30台中华轿车,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为了加大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协调力度,市里在我局增挂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局的牌子。各区、县(市)都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使区、县(市)真正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战场.2、全力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近年来,我市以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为突破口,大力加强软环境建设,市政府对1229项市级审批事项进行了五轮清理,保留下来的审批事项只有110项,削减幅度达91.05%,成为全国直辖市和副省级市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保留的审批事项全部进入市区两级办事大厅,公开办理时限,实行一条龙服务.今年2月,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正式启动,共有45个部门进驻中心,集中了107项行政审批事项。承诺办理事项审批时限不超过5个工作日。通过实施“一表制”等措施,使审批要件减少了30%以上。还开通了网上审批服务、代办服务、预约服务、联合勘验制度等一系列服务项目,使服务水平与国际接轨。目前,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及时办理事项的比例已从2006年的18%提高到现在的98.7%.我市加大了清理三乱的力度,先后多次对三乱进行清理。全市22个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职能部门取消了10个,保留的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市政府建立了市长接待日制度,每半月一次.ﻭ3、坚持“三路大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第一路大军是大力培育和发展壮大本土型非公有制企业,使其成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力军。第二路大军是抓住国内南资北移的态势,大力引进国内民间资本,使其成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方面军。第三路大军是积极推进国有、集体企业转制,使其成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新的生力军。4、启动了非公有制经济“十、百、千"工程。“十”是抓好20个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工业产业集群,使其成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龙头.“百”是销售收入超亿元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达到百户以上,使其成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骨干。“千”是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达到千户以上,使其成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雄厚基础.目前,“十、百、千”工程已见成效,20个产业集群起步良好,有3个产业集群今年销售收入可达百亿元;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已达269户;规模以上的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已发展到3140户。“十、百、千”工程的实施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体系.我市建立了非公有制经济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了非公有制经济技术、人才咨询网络。组建了中小企业专家科技顾问团。开展了民营经济权益维护投诉工作。构筑了非公有制企业人才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了产权交易中心市场建设,使产权交易行为更加便利与规范。虽然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省内与大连、鞍山等市比也存在着差距。我市有影响、能够拉动一方经济的龙头企业还不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还不尽人意.非公有制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还很薄弱。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资金支持不足。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还不到位。二、我市开展引进内资工作情况2002年,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南资北上两大机遇,作出大力引进国内优势企业(项目)的决策,举全市之力,开展了引进内资工作.从2002年8月到2006年底4年多来,我市共引进国内规模以上企业(项目)6534个,共引进资金1394亿元。大量国内企业(项目)的引进,壮大了我市经济的总体实力,有力拉动了我市经济的增长,促进了我市城市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具体做法是:1、领导亲自出马,全员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坚持对内对外开放战略,全市形成了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项目策划、招商、推进、建设的工作机制。市委书记陈政高同志始终站在招商工作第一线,亲自部署策划,亲临一线率团出访,亲自会见企业家。每月都有一位副市长率团赴南方招商.调动多方面力量,建立多层次招商渠道。目前,我市在浙江、广东、福建设立了3个招商办事处;与外埠驻沈的12个商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700多家企业驻沈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通过几年的招商实践,全市创新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2、锁定引资目标,健全责任制度。一是建立以各区、县(市)、开发区为引进责任主体,市直相关部门为协办责任单位的责任体系,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并签订目标责任状.二是建立调度机制。市里明确我局为全市招内资的总牵头部门,在我局设立了“沈阳市引进企业(项目)工作协调办公室",负责对全市引进内资项目的总协调和总调度.建立通报制度.每月初在《沈阳日报》上通报上月各区县引进内资企业及招商情况。四是建立考核及奖励制度。我局每年6月和12月份两次由局领导带队,对全市引进内资项目进行逐一核实,对引进内资项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政府给予奖励.近3年来,市里对各区、县(市)用于招商的专项奖励达到400多万元。3、抓住项目引资重点,突破招商关键地区。在项目引进上重点突出工业项目和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明确提出工业项目要达到年度计划指标的50%以上,投资额要占到总投资额的30%以上;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要达到计划指标的10%以上,专门进行考核.在引进区域上对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四川等全国十大重点地区和全国500强民营企业,实行重点突破。4、搭建招商平台。为了配合招商工作的开展,我市先后举办了“全国民营企业发展论坛”、“全国中小企业博览会”和2006年“世园会”等项大型活动。此外,还有每年一度的“韩国周"、每两年一度的“温州日"、“宁波周"。通过这些活动,广泛邀请国内、外企业家和商界人士到沈阳考察和投资。市政府还在全市的郊县区规划出20个工业产业集群,对产业集群的土地、配套设施建设等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充分利用产业集群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工作。5、创新服务方式。一是提高全市招商项目的策划水平,提高项目招商的落地率,实现项目开发策划新突破。二是建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服务体系。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关于实行市政府领导牵头负责推进重大项目制度》等文件,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派专人协助企业办理前期手续,实行全程服务。对市区两级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实行“特事特办”.三、下一步我局工作的主要思路“十一五”期间,我市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要达到3150亿元,增幅为20%,占全市比重的72。5%;上缴税金达到450亿元,增幅达到23.6%,占全市比重的75%;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475亿元,增幅达到22%,占全市比重的73%;规模以上企业达到9700个,占全市比重的97%;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000个,占全市比重的80%。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采取以下措施:1、进一步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点,不断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我市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领导力度。继续把非公有经济发展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摆上重要工作日程。要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推进措施。要建立政府与非公有制企业沟通联系渠道,加快建立市、区两级非公有制经济权益维护体系。要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市委、市政府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总结表彰大会,对在纳税和安置就业等方面贡献突出的非公有制企业,给予大张旗鼓的表彰和重奖。2、举全局之力进一步做好国内招商引资工作。一是继续加大国内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密度。组织县区(开发区),做到每月都有招商活动。策划、组织好政高书记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队赴南方招商活动。二是继续发挥中介机构、驻外办事处和商会的作用,降低招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更大实效。坚持浙商会每周一次碰头会;每月一次商会信息与县区的对接会。3、产业集群建设上规模、出形象。一是产业集群建设提速。全市20个产业集群新开工项目确保700个,力争达到750个.总产值达到1096亿元,相当于2003年全市的规模以上的工业总产值。二是大力培育领军企业。2010年前,20个产业集群各培育一个产出20亿元-50亿元的骨干企业.三是提高集群建设质量。重点研究加强产业集聚度、拉长产业链,投入产出强度,节约使用土地,引进和培育与主导产业相关联的配套与物流企业,提高产业集群建设的内含和质量。四是注重集群建设投入产出强度,节约使用土地。今后,固定资产投入500万元以下的投资项目不再提供土地,只提供标准厂房。4、全面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一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龙头企业,培育一批销售收入在50亿元以上的民营经济骨干企业。二是重点扶持170户成长型中小企业。通过多方扶持和企业自身的努力,170户成长型中小企业年产值将由现在的102亿元增到2008年的350亿元,年税金由现在的5亿元增加到18亿元.三是全面开展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工程。围绕市委、市政府要求,力争在促成从国内外收购企业、引进国内外研发人才、形成成套公司、企业走出去、境外上市、培育世界级产品等方面发挥民营企业的骨干作用。5、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整合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理顺工作体制,改革服务机制.以纯公益性的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龙头,组织、协调各类社会服务机构,建设覆盖全市的,综合性与专业性服务相结合、公益性和商业性服务相结合的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体系。完善市中小企业服务大厅的服务功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一站式便捷服务。大连市民营经济工作汇报提纲大连市中小企业局(2007年4月13日)各位领导:大家好!近年来,在省厅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实现了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为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下面,我把大连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简要汇报。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十五”期间,我市民营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民营经济营业收入由2002年的2079亿元提高到3792亿元,年递增22。2%;实现增加值由650亿元提高到1218亿元,年递增23.3%,占全市GDP的比重从46.2%上升到53.2%;实缴税金由29.5亿元提高到93.9亿元,年递增47.1%;固定资产投资由108亿元提高到439亿元,年递增59。6%。“十五"期间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是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最快的一年,民营经济各项指标和增幅均创历年新高。全市民营经济基本单位数达30。8万户,实现增加值1418亿元,同比增长24%;实缴税金122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营业收入4693亿元,同比增长27.6%;完成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646亿元,同比增长46.9%;实际利用外资4.46亿美元,同比增长60.4%;出口创汇31.8亿美元,同比增长35.7%;全年新办民营企业1。06万户;引进内资200亿元,同比增长33.5%.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七个主要特点:(一)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贡献率提高。2006年,全市民营经济5个主要指标增长率均在24%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超过同期6个百分点。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预计达55。2%,比上年上升2个百分点;上缴税金占全市税收总额的39.4%,比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各区市县财政收入85%以上是民营经济创造的,特别是北三市财政收入90%以上都是民营经济创造的。民营企业城镇从业人员(不含农民工)达123。9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58。5%。(二)中小企业迅速成长,骨干队伍壮大.2006年,全市新办民营企业超过1万户,占全市新办企业总户数的85%,新增注册资金124.9亿元,增长21%;全市私营企业户数突破6万户,达6.4万户。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由上一年的1392户增加到2017户,增长44。9%,占全市总数的69%;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281户,比上一年增加88户,增长49。2%。民营企业集团达178户,同比增长17%。万达集团销售收入达到116亿元,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有2户,超10亿元的企业总数达到30户,增加9户,增长42。9%.(三)发展质量越来越好,竞争力提升。2006年,“獐子岛"、“珍奥"、“瑞泽”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华丰牌实木家具和林家铺子牌水果罐头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民营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达到6个,占全市的2/3;中国名牌达到4个,占全市的1/3。目前,认定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46户,占全市总数的82。9%.新认定市级民营企业技术中心20个,累计达到40户,占全市总量的67.7%。华丰家具、路明科技等13户民营企业实现利润超亿元。獐子岛渔业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募集资金7。1亿元,创下深市东北企业第一股等6项第一。润泽、东泰、天维药业、太阳集团等4家民营企业在美国OTCBB上市交易。(四)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发展后劲增强.2006年,民营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2.2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61.3%;其中,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57.6%。全市竣工和开工建设的亿元以上民营大项目118项,完成投资195.6亿元.其中,有75项工业投资项目,比上年多32个,占全部超亿元项目六成以上,总投资额316.6亿元,实际完成135亿元。(五)规模工业增长迅猛,行业发展协调.2006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264.3亿元,增长34。4%,高出全市工业平均增长速度6。8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工业的贡献率达到36。8%。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外资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总量的比重由上年的28:48:24提升为31:49:20,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10.1个百分点。民营轻工业和民营重工业保持了协调快速发展的好势头,轻工业增长31.3%,重工业增长37。2%.(六)集聚发展效果明显,产业基地形成。按照“市内四区实施立体发展、县域实施平面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民营企业集聚发展.2006年,新命名了14个特色专业大厦,金融、科技、物流、航运等专业大厦的特色越来越突出,分工越来越明确。新命名的25个特色工业园区,成为聚集民营资本、技术和项目的重要载体。庄河实木家具、普兰店服装和瓦房店轴承三大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已批准授予庄河市“中国实木家具产业基地”称号。普兰店市服装产业基地建设上了一个档次,服装高级研发中心、纺织服装检验检测中心和服装人才培训中心已挂牌运行。瓦房店轴承基地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也已经启动.(七)企业社会地位提升,美誉度增加。2006年,我市又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企业和企业家。万达集团被国家评为“最具爱心企业",董事长王健林当选“2006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领袖”,荣获“中华慈善奖”。宏光好运来集团被评为“中国成长百强企业”,路明集团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创新成果百强”,雪奥集团荣获“2006年中国企业改革示范单位"称号,大杨集团、善岛食品荣获“兴村富民百强示范企业"称号,弘达百业集团董事长刘仁训荣获“中国农村致富十大带头人”称号.在前不久的风暴潮中,不少民营企业又伸出了关爱之手,有的捐款数百万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06年,在发展民营经济方面,我们集中精力抓了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了影响发展环境问题的调查和“三乱"问题专项治理,个案督办,解决各种问题58个,清理收费项目277个,取消13个,清理罚款项目1355个。二是建立健全了市、区市县两级民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并成立了两级民营企业投诉中心,切实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三是开通中国中小企业大连网,完成13个区市县、先导区分网站建设,为2000户民营企业免费建立网站.四是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全年为民营企业培训各类人员达6。4万人(次).五是优化了融资环境。出台了《金融业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文件.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快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工作,建立了担保机构奖励机制,并委托专业资信评级机构对区域内担保机构进行了信用评级.截止去年底,全市累计建立信用担保机构61户,注册资金达39亿元.通过开展银保企对接活动,实现民营企业担保贷款78.8亿元。六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市政府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1。1亿元,市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资金合计超过10亿元;市政府相关部门也都出台了一些鼓励市民创业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七是在新闻媒体开办民营经济专刊、“创业正当红"栏目,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这样大规模地改善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近年来在我市还是第一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与此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与兄弟市、南方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从企业层面看,一是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人才匮乏,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二是市场观念不强,品牌意识较差,一些企业主要依靠拼资源、拼环境;三是信息化建设滞后,应用水平偏低;四是龙头企业少,多数企业规模偏小,缺乏战略意识,系统管理能力弱;五是企业分配不尽合理,劳动社会保障发展缓慢等。从宏观层面看,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三乱”问题屡禁不止,创业门槛高,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资金融资难,社会化服务滞后,等等。对此,我们要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二、2007年民营经济工作安排2007年,我们要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省委、省政府加快实施沿海“五点一线"开发开放、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发展战略机遇,科学筹划,推动民营经济工作再上新台阶。今年工作总的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民营中小企业全面成长为目标,大力推进创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服务效能,进一步营造发展环境;大力推进“三个一”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和集聚发展,帮助民营企业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实现全市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增加值1701亿元,同比增长20%,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5631亿元,同比增长20%;实缴税金146。4亿元,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806亿元,同比增长25%.引进内资240亿元,同比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5.35亿美元,同比增长20%;出口创汇38亿美元,同比增长20%。围绕上述目标,重点要抓好七项工作:(一)抓环境建设。全面贯彻市“两会”和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辽政发[2006]13号)和今年刚出台的《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大政发[2007]25号),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政务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舆论环境,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建立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畅通投诉渠道,维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新认定的综合实力百强民营企业和七个类型各100户成长型民营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宣传各类优惠政策,让民营企业切实用好用足各项优惠政策,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家成长、民营企业发展、民营品牌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抓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市、县、街道(乡镇)三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作用,引导各类服务机构转变观念、改进服务作风,提高为中小企业服务质量。加大创业辅导和创业培训服务,建立5个中小企业培训基地,为民营企业培训各类人员6万人(次)以上.全力解决民营企业人才匮乏问题,加强与高校联姻合作,建立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全年举办两次大型民营企业人才招聘会,建立各类人才目录库和成长型中小企业信息库,为民企提供人才服务.完善市、县、企业三级信息网络服务功能,增强信息服务能力,为民营企业及时提供各种免费信息,推动民营企业上网工程,帮助企业利用网络开展电子商务和信息交流等多种活动.(三)抓创新工程。推动民营企业实现体制、机制、技术三大创新,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扩大规模、壮大实力,实现体制创新;设立企业管理进步成果奖,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机制创新。设立大连市优秀新产品奖,奖励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开发的技术水平高、性能可靠、经济效益显著的新产品,并奖励主要研发人员。扩大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选择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行业,多种方式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全年建立10个市级民营企业技术中心和10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发新产品900种以上,完成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15项.继续实施品牌战略,全年再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四)抓创业工程.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统一部署,制定“十一五”期间我市小企业创业基地的规划,全面加快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争取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达到10个,争创一批国家和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支持各地区建立一批服务功能强、环境好的创业基地,使其成为民营小企业成长的重要载体,并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重点扶持。鼓励全民创业,全年新创办民营企业1万户以上.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00户。(五)抓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双向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和档次,抓好大项目引进工作,重点是超亿元项目的引进,全年引进国内资本24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35亿美元。按照“投产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建立投资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做好亿元以上项目统计汇总和调度,全力推动亿元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六)抓集聚发展。积极实施集中发展战略、产业优化战略、差异发展战略,在市内区域,积极推进特色大厦发展,全年再命名一批特色大厦,并给予一定比例配套资金扶持.在县域,鼓励民营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发展,继续支持以长兴岛、花园口为代表的“一岛十区"临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建设好纺织、食品、电镀等特色园区,进一步加大以园区为载体的招商选资力度,对进入特色园区、加入主导产业链的民营企业项目建设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做大做强瓦房店轴承、普兰店服装和庄河家具三大产业基地及四大公共服务中心,争取今年再培育互感器、模具、农产品深加工、医药等一批产业集群,尽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七)抓多渠道融资。大力推动信用担保机构发展,鼓励和引导担保公司拓宽担保服务品种,增加担保业务.充分发挥民间资金作用,引导推动民间资金设立风险投资公司,投资民营企业项目建设。建立各级融资服务中心,举办春秋两季大型银企对接活动,全年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担保100亿元以上。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探索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和新方法,推出融资新业务、新品种。积极开展民营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活动,树立民营企业诚实守信典型,为认定信用好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全力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定向募集、合资合作、联合重组、融资租赁、短险融资、互借互保、票据贴现等形式多渠道融资,不断拓展企业融资渠道。ﻫ三、几点建议(一)我市正在积极创建小企业创业基地,全力解决就业和创业问题。希望省厅重点支持我市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二)近几年,我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速度很快,相应发展的配套服务比较落后。为此,我市制定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规划,争取到2010年搭建8个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希望省厅把大连作为全省重点扶持对象并给予政策倾斜。(三)我市正在围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拟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准备建立再担保机制。希望省厅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对我市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给予协调和支持。(四)希望省厅对我市家具、服装和轴承等产业基地建设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各位领导,我市的民营经济尽管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省厅的要求、和兄弟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和不足.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市的好作法、好经验,加快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衷心希望省厅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局工作,共同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出贡献。谢谢大家!解放思想创新工作全面推进鞍山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鞍山市中小企业局(2007年4月14日)尊敬的国强副省长、省中小企业厅领导、各兄弟市同仁:按照省中小企业厅的统一部署,我现将近几年鞍山民营经济发展及主要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省厅建议向各位领导、同仁汇报如下。一、几年来鞍山民营发展基本情况及特点多年来,在省中小企业厅和鞍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按照鞍山市委提出的“总量倍增、位次前移、追赶沈大、殷实和谐”发展目标,通过采取优化适合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实施做强大企业、鼓励创办小企业战略,完善民营经济政策支持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行业诚信自律体系等多种工作措施,实现了从思想认识提高到优惠政策实施历史性的跨越,规模企业和经济总量的大幅度增长,企业机制和发展活力的快速增强,为全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十五”末,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559。9亿元,比“九五”末的271亿元净增288.9亿元,五年间平均增长15.6%。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为45%,比“九五”末39.5%的比重提高了5.5个百分点,2006年全市民营经济已达到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二)投资能力明显增强.“十五”末,全市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3亿元,比“九五”末的投资能力增加3倍,五年总投资达到298。6亿元,年均增长32。2%;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80个。2006年共规划和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400项,其中:谋划招商项目79项,洽谈推进项目88项;开工建设项目153项,累计完成投资67亿元;投产达产项目80项,累计完成投资7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同比增长37%.为我市民营经济增添了发展动力,特别是一批循环经济项目、高科技项目增多,对我市民营经济产业升级和重点行业的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三)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十五”末,全市民营经济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单位为495个,比“九五”末增加278个。实际利用外资实现1.8亿美元,比“九五”末增加1.47亿美元,年均增长40.4%。在此基础上,去年我市已有民营出口企业899个,实现出口交货值584,686万元,现共有自营出口创汇企业185个,自营创汇36,036万美元。(四)企业规模日益壮大.到“十五”末,全市民营经济单位达到14.7万个,比“九五”末增加4.9万个,年均增长8.5%;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25个,增加319个;亿元以上企业达到87个,增加52个;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4个,增加2个;10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个。2006年实现规模企业达到845家。其中,西洋集团年销售收入突破110亿元,实缴税金2.55亿元;宝得公司实缴税金达2.51亿元;后英集团实缴税金达2.41亿元,分别占全省百强纳税企业的第38位、39位和42位。(五)支柱产业基本形成。“十五”末,全市民营经济规模以上钢铁、纺织、矿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和农产品加工、物流业和建筑业七大支柱产业分别将实现销售收入47亿元、60亿元、82亿元、58亿元、35亿元、35亿元、28亿元,分别比“九五"末增加26.5亿元、33。8亿元、46.2亿元、32.7亿元19.7亿元、21亿元和22亿元,七大产业占民营规模以上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80%.(六)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十五”末,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省著名商标54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57个,市名牌产品67个,全国驰名商标3个,2006年我市又新增全国驰名商标2个,至此,全市已有5家民营企业商标获此殊荣.同时,我市已有150家民营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认证.海城富有植物油有限公司获得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填补了我市的空白,14家企业获得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科技厅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0家.(七)社会贡献日益突出。民营经济已成为市、县两级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05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缴税金实现32.2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21。4%,比2000年占17.8%的比例上升了3.6个百分点.2006年,我市民营经济完成上缴税金41。5亿元,占县乡财政收入的80%;民营经济支撑县域经济的90%,农民增收的70%来自于乡镇企业,民营经济每年支助社会修路、助学、扶助孤老贫困户资金达4,000万元左右。到“十五”末,全市民营经济从业人数达到75。2万人,五年间共安排就业30.4万人,成为全市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为全市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二、鞍山民营经济的主要工作(一)突出加强领导和创造环境成立了鞍山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大专项推进组和鞍山市非公有制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鞍山市中小企业局,强化了对全市民营经济的领导和考核,理顺了全市民营经济的领导和管理体制。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出资400多万元重奖了纳税五十强企业、表奖了就业五十佳企业,在全社会和省内各市引起了轰动。出台了《中共鞍山市委、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以及14个配套实施意见。我们还联合有关部门下发文件,在全市范围开展清理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有关文件.召开全市民营经济企业家座谈会,建设平安、依法行政企业家座谈会,并深入民营企业了解企业家请诉求,积极反馈相关情况,以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起草制定《鞍山市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投诉管理办法》、《鞍山市百强民营企业评议市政府部门活动实施细则》,从而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和投资环境,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绿色发展环境,营造了良好的创业和投资环境,激发了广大投资者、创业者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二)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投入以项目为核心,树立“域外即外”的观念,加强对内对外招商引资。建立了项目责任制度,实行了重点项目跟踪制、调度制,每年召开全市民营经济重点项目拉练会,重点扶持投资亿元以上大项目的实施。支持民营企业申报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国债项目,几年来,已有鞍轮、后英、海诺等15个民营经济项目列入了国债项目计划。组织企业全方位招商引资活动,先后组织全市1,500多家民营企业参加了沈阳民交会、武汉经贸洽谈会、农业部酒泉经贸洽谈会、广州中小企业产品博览会、大连民洽农博会朝鲜经贸洽谈会、沈阳第六届中国东北国际冶金及金属工业展览会、山东青岛第四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博览会等上百次国内外招商展洽活动。注重以园区为载体,进行整体包装引资,鞍山的东南西北中五大产业园区带动作用明显.海城台湾纺织工业园、台安工业园、岫岩鞍轮工业等园区已经初具规模。(三)突出做大做强规模企业通过表奖和重点扶持纳税五十强企业,发展企业集团,培植骨干群体,形成了以宝得、西洋、后英、鞍轮为代表的骨干企业群体。给予优惠政策鼓励衡业集团、华冶集团、天龙集团、福安集团等规模企业购并、合作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使一批国有企业获得新的发展。鼓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组建企业集团,出现了进军西部开发的西洋集团,进军非洲建厂的九建集团等多元化发展企业。(四)突出技术创新和名牌战略通过推进科技进步,实施名牌战略,建立创名牌激励机制。对民营企业创全国驰名商标,重奖200万元;创省著名商标、省级名牌产品,重奖30万元.西洋、银海、宝得、三鱼、后英、海诺、聚龙、亨通等品牌在国内都创造了较高的知名度。海城市天天乳业有限公司的乳制品、鞍山市千山王绿色果品公司的南果梨、辽宁仁泰肉禽有限公司的肉食鸡、岫岩县龙潭凤鸣毛绢厂的毛绢制品等8个产品获得全国金奖。有200多家民营企业与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等高校进行产学研一体化对接,推进校企合作.(五)突出发展区域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壮大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通过区域特色,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各县(市)、区经济有退有进,逐渐形成各自产业特色.海城市形成以“一重(钢铁)一轻(轻纺)”为主的产业集群;台安县形成以“一化(石油化工)一农(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岫岩县形成以“三石(玉石、镁石、方解石加工)一化(轮胎)”为主的产业集群;千山区形成以铁矿、冶金、板材深加工为主物流配送为辅的产业集群;铁东区形成以商贸物流为主、楼宇经济为辅的产业集群;铁西区形成以五金电器和汽车配件生产营销为主的产业集群;立山区形成以装备制造、冶金建材为主的产业集群。(六)建立起中小企业服务和自律体系1、建立投融资服务体系。我们坚持以“两台一会”建设为重点,完善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发展到目前的17家,总注册资金超过3亿元,覆盖了全市所有县(市)区.两年来,这些机构共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540笔,担保贷款额达102,496万元,通过协调相关银行,为29户企业解决贷款5.46亿元。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全地区各类担保机构的管理工作和小额贷款担保力度,协调有关部门一起开展小额贷款的审定工作,仅去年,就有12户企业获得了小额贷款的支持,额度为1,148万元,贴息32万元。2、建立了鞍山中小企业服务网络。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已经建立了三级架构的服务网络,其中市一级合作服务网络25家,吸纳了诺亚人才市场、市经济法、行政法研究会、大学生勤工俭学服务中心、科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一些新的中介服务机构;二级服务网络由县区3家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构成;三级服务网络由10家街道办事处创业基地增加到21家。2006年先后举办两期“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展",征集了企业及个人创新成果70项,举办了“辽宁省技术难题招标大会”,向企业征集技术难题31项,有24所大学,50多名教授带来360个科技成果,从而促进了产学研联合的互动长效机制建立,破解了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3、建立鞍山市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投诉中心.我们于去年成立了鞍山市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投诉中心,并公开了投诉电话,得到全市民营企业家的普遍欢迎.通过接听电话、深入民营企业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了解企业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先后帮助宝得公司、英鹏饲料集团、辽宁衡业集团等企业协调有关单位(部门),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我们还与市监察局、市纠风办联合开展向全市百强企业、成长型企业发放《政府部门向企业收费情况调查表》,开展涉企行政收费、乱收费情况调查活动,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以改善政务环境,促进企业的合法权力的落实。4、建立鞍山中小企业鞍山网。我们在建立中国中小企业鞍山网的基础上,先后开设了鞍山中小企业网和鞍山招商网,做到常变常新加以延伸,对鞍山中小企业网站首页进行改版,增加网站信息采编统计功能、健全采编机制,在信息资讯版、产品版、人才招聘版、政务版等版面的基础上,筹划增加新的服务内容,与各地优秀网站链接,拓宽网站合作渠道,形成上到国内外,下至乡镇(街道)、企业的网络体系。据统计,去年以来网站共采编信息59,600条,总点击次数600余万次,每日访问IP数3,300个,日平均浏览量3,810次,成为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重点支持38家网站之一,进而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5、建立人才服务体系。我们定期与服务体系成员单位联合举办“人才招聘大会”,合作编制《中小企业人才信息专刊》.与各类院校联合举办“校园招聘大会"、“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坚持与经济台合作,提供企业用工信息及个人求职信息.去年共举办63期企业管理干部的培训班,培训人数达3,302人。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大学生早日成为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为科大、师范举办了4期大学生自主创业培训和51期大学生勤工俭学培训辅导班,共培训1,650余名大学生,提供5,030次岗位实践。我们还编制培训教材,相继出版了《中小企业创业与发展指导手册》、《企业管理咨询基础知识》等,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培训条件。6、成立了指导协会.我们成立了鞍山市乡镇企业协会及鞍山市中小企业协会,筹建全市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联合会。指导成立了茧丝、肉食鸡加工、烟花爆竹等若干行业协会。同时,我们还注重加强了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发挥张永全、周福仁、何著胜、陈仁华、王生、柳长庆等知名企业家表率和示范作用,形成一批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三、2006年鞍山市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一是规模企业不多,大企业中在全国有影响的少,产业总体水平不高。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1。7%,多数规模企业集中在资源性生产领域,精深加工及高附加值企业少;高科技企业数量不多,高科技产业比重不到5%;小、散、低、弱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二是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投融资体系不发达,信用担保体系薄弱,融资渠道单一,使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成长型企业贷款难、担保难成为发展的“瓶颈”。三是企业整体素质仍然不高。相当多的经营者素质不高,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技术人员、专业管理人员的水平低,部分企业缺乏诚信,这些仍是发展的障碍。四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还存在薄弱环节。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乡镇企业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鞍山市委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还有距离,个别部门依然存在行政效能低下、服务意识不强、形式主义、中梗阻现象依然存在.四、几点建议一是建议切实落实《中小企业法》提出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基金”,形成省市互动。二是建议强化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并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服务体系.三是建议省市贯通成立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协调各有关部门优化政策环境、融资环境、行政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四是中小企业在节能降耗、循环经济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潜力巨大,建议研究制定优惠鼓励措施。抚顺市民营经济工作汇报提纲抚顺市中小企业局(2007年4月14日)一、近年来抚顺民营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由于历史形成原因,抚顺是个国有大中型企业比较集中的重工业城市。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在资金、市场、要素配置等多方面都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倾斜。在国有企业占绝对优势的历史条件下,我市的民营经济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所占比重和实力非常弱小。自党的十五大提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战略方针,为民营经济发展开拓了广阔的舞台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抚顺民营经济乘此东风,也由此进入了重要的快速发展期。市委、市政府通过制定扶持政策,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法规,全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使我市民营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一年上一个新台阶,目前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1、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中,民营经济已成为重要的生力军在“十五”期间,我市民营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民营企业增加值由2001年的56。73亿元,增加至2005年的135亿元,年均增长24.1%,占全市GDP总量的35%左右.民营企业上缴税金由2001年的2.6亿元,增加至2005年的12。5亿元,年均增幅达到48%。五年间,全市民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亿元,年均增长42%;出口交货值增加5.1亿元,年均增长113。7%;开发完成新产品新工艺技术640项,实现新产品产值62亿元。2006年,我市民营经济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经济发展又跃上了一个新高度。到2006年底,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692户,其中民营规模企业为533户,占77%.全市民营企业增加值实现183。2亿元,比上年增长36.2%;上缴税金实现21。5亿元,增幅达到71。1%。我市民营经济完成企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总量的比重已达40%,民营企业上缴税金已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2%,成为抚顺地方经济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2、在“城市转型”中民营经济成为重要推动力截止2006年底,我市销售收入超亿元民营企业已达36户,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已达533户.罕王集团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行列,有6户民营企业进入全省100强民营企业行列。“哥俩好”商标被评定为全国驰名商标,39户民营企业的注册商标和产品,获省市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称号。以罕王集团、抚顺炭素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冶金业;以哥俩好股份有限公司、抚顺佳化化工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化工业;以抚顺中晟集团公司、抚顺挖掘机制造有限公司、抚顺永茂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以大自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抚顺顺大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代表的房地产开发业;以达享木业有限公司、方大木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木制品加工业,这些民营骨干企业都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较好的成长性,在促进我市资源型向资源深加工型城市转变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3、在构建和谐抚顺方面民营经济成为重要的社会基础2001年,全市民营企业为5.3万户,2006年发展到8.2万户,净增2.9万户;从业人员由20.7万人,发展到46.2万人,5年净增就业人数25.5万人。自2003年开始到现在,共为1699名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创业小额贷款3652万元,安置就业8000多人。我市民营企业在抗洪救灾、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缓解就业压力以及社会和人民生活稳定等方面,均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1、以深入开展“打造民营经济‘航母’、争创民营百强企业”活动促进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我市从2003年开始在全市广泛开展了“打造民营经济‘航母'、争创民营百强企业”活动。这一活动开展四年来,切实促进了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截止2006年底,全市全口径销售收入超亿元民营企业已由2002年的8户增加到46户,翻了5.75倍;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已由2002年的121户增加到533户,翻了4.40倍。2006年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民营工业企业10户,新增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民营企业12户,新增规模工业民营企业39户。罕王集团已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行列,哥俩好集团的“哥俩好"商标已成为全国驰名商标,有39家民营企业的注册商标成为省市著名商标。ﻫ2、大力加强项目建设,以项目促发展近年来,我市一直把项目建设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05年全市民营企业完成重点项目80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58.6亿元,比上年增长162。6%。2006年,在我市重点推进的150项千万元以上建设项目中,开工建设的民营工业项目就达111项.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8亿元,比上年增长53.2%。其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6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大型换热器技术改造、永茂公司生产装置扩能改造、挖掘机制造公司350吨级超大型履带起重机的工艺技术改造、普利达公司防爆电机搬迁改造、高科电气公司瓷套湿法套管生产线改造等地方骨干建设项目已陆续开工、进展顺利。同时大伙房水库扩建、高科电瓷、起重机有限责任公司高空作业车生产装置改造等32个重点骨干续建项目现已陆续竣工投产,对推动全市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极大的牵动作用.3、园区建设为载体,促进民营企业聚集化发展2005年,我市各县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民间投资,积极推进”的原则,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园区建设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已形成抚顺经济开发区的精细化工园、望花区的冶金工业园、顺城区的石蜡工业园与装备制造业工业园、新宾县南杂木化工与木业工业园、清原县生物制药工业园、东洲区的精细化工工业园和新抚区的工程塑料工业园区八大专业工业园区.2006年为促进城市转型和中小企业发展,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工业园区建设的领导力度,市长刘强与四个城区和抚顺经济开发区签订了《2006年抚顺市工业园区建设责任状》,在加快原有工业园区“七通一平”建设的基础上,又充分利用棚户区改造腾空土地和工业废弃地,重新规划了里仁、华山、望花、前岭、龙凤和碾盘、东台7个工业园区,新规划面积为2020公顷。同时,对5个市重点工业园区进一步加大融资扶持力度,本着扶优扶强的原则,对建设速度快、招商效果好、引进项目多的园区予以重点倾斜。目前,5个工业园区(含两个台湾工业园)均完成了总体规划、环境评估、地质灾害和压覆矿产勘查评估等基础工作,同时招商引资工作也在积极开展,先后洽谈了34个引资项目,有些项目已经开始入驻。望花区冶金建材工业园区、东洲区台湾工业园区、清原县工业园区一期工程和顺城区石蜡工业园区的一期工程建设资金已到位9000多万元。抚顺经济开发区今年新进园区工业项目20个,实际到位资金16。3亿元,还有17个项目将要陆续开工建设。顺城区机械工业园区又有大连顺德集团投资3。5亿元的汽车上装生产建设项目和投资500万美元的粉末生产线项目已经落地。4、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促进民营企业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注重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依靠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2006年初,抚顺挖掘机制造有限公司继哥俩好公司之后成为我市第二家获得省民营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的企业,已相继开发出填补国内空白、居国内领先地位的150、200、350吨系列大型履带起重机,使企业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迈上了新的台阶。抚顺泽华化工设备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成为国内第一家试制生产用于醋酸装置的锆材塔盘,被外商誉为世界第一化工塔盘生产企业,填补国内生产锆材塔盘的空白。抚顺博格环保科技公司用于新产品研发的投入已占全年销售收入的10%以上,并建立了拥有16名科研人员的研发机构,与东北大学合作开发出多种国内空白的新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国内排名第一.2006年我市民营企业完成新产品、新技术开发195项,实现新产品产值15.3亿元。5、强化大小企业间的协作配套,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空间中小民营企业围绕大企业数量可观的协作资源深入开展协作配套,已成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亮点.2005年我市与省中小企业厅共同组织召开了《辽宁•抚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会议,重点围绕中省直大企业的上游产品,搞好产业链和产品链的延伸,着力建立大企业与小企业的协作配套体系,重点发展为大型骨干企业配套和利用大企业产品进行资源深加工的企业集群,推动我市以原材料工业为重心的产业结构向以资源深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方向发展。为此,我委重点与中油抚顺石化公司、抚顺石油化工公司、抚顺石油化工销售公司等企业反复沟通、协调落实协作配套项目,将协作配套项目表和85户有能力为百万吨乙烯项目协作配套的企业简介等资料汇编成册,有针对性地提供协作配套项目.在协作配套会上,共发布了426项协作产品目录。各县区也组成6个招商引资洽谈组,开展了协作配套项目对接。3家大公司与38户中小企业进行了广泛洽谈;6个县区与101户企业进行了洽谈,抚顺县与市万达格瑞科技公司、抚顺石化公司的工业循环水处理项目、县顺达实业公司白钢板项目等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项目涉及金额3700万元。2006年我市又相继召开了抚顺市电缆产品协作配套会议与抚顺百万吨乙烯项目建设信息发布暨协作配套招商引资会议等5个专业协作配套会议,为大型国有企业和地方中小企业牵线搭桥,进一步增进双方互相了解与信任,努力建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协作配套体系.我们组织的电缆产品专业协作配套会议,为电缆厂挖掘市场份额近1亿元,使抚顺电缆厂去年的销售收入将比上年翻一番,取得显著效果。5月末,我委又以市委、市政府名义组织召开了百万吨乙烯协作配套暨招商引资洽谈会。全年5次协作配套会议取得了多方面的积极成果,先后签约达150项,累计实现协作配套额23亿元。我市还组织60多户中小企业参加了省组织的大中型企业协作配套会,分别与沈阳华晨、本钢集团等大企业进行了洽谈,搭建起了与省内各市大企业的协作平台,为各地企业间的长期合作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6、从突破融资瓶颈入手,助推中小企业发展融资难、担保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的重大难题,为此,我市几年来始终在努力缓解这一矛盾.我们主要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初,我市按照政府性、商业性、互助性相结合的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筹备组建抚顺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我们先后到山东、大连、沈阳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市政府已先期到位启动资金500万元,县区政府拟通过财政转贷方式筹措资金700万元,我们还将从重点企业或域外担保公司筹措入股资金2000~3000万元,通过银行按1:3比例放大,最终形成1.5亿元左右的贷款规模,逐步缓解我市中小企业贷融资瓶颈问题。同时,在清原县成立了我市第一家完全由民营资本投资的股份制担保公司——抚顺聚鑫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2000万元,目前已开展担保业务16笔,担保贷款金额431万元。二是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去年3月份我局召开了第一次银企对接会议,推出20个对接项目,16户企业参加会议。普利达公司、天赋化工公司等企业分别与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现场签订了意向贷款协议,贷款总额达1亿元人民币。同时,我局又与新宾、清原经贸局联合召开两县银企对接会,推出对接项目27项,达成贷款意向5000多万元。三是积极推进小额贷款担保工作,对劳动密集型项目和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岗位多的小型加工企业,优先予以扶持,2006年1~12月份累计受保项目108笔,担保额度327万元,安置就业600多人。三、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民营经济虽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民营企业发展速度与省内先进市比仍有不小的差距.纵观省内民营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如沈阳、大连、鞍山、营口、辽阳、锦州等市,在“十五”期间,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年均递增都在30—35%以上。而我市在“十五”期间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递增速度仅在25%左右,2005年是增长较快的一年,增幅也仅为27。4%.2、工业企业骨干作用不突出.从2006年民营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看,在全市民营经济总量中,规模工业企业只占42.1%,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仅罕王集团一家,超5000亿元的有40多户。3、民营工业建设项目规模较小。2006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但规模工业建设项目偏少,缺少能够对地区经济起到牵动作用的大项目。各县区在建和新上项目规模较大和附加值高的项目不多,矿产资源开发业和房地产业所占比重偏高,接续产业发展速度不快。我市民营经济总量最大的县区顺城区2006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同比增长27.5%,但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则高达60%以上。4、政策制约和融资难问题仍然是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因受土地政策和资金短缺等因素影响,目前工业用地和民营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影响了园区建设和项目建设的发展速度。特别是对一些重点项目和民营企业的续建、扩建、投产项目及扩大再生产影响较大.同时,由于民营企业自筹资金能力较弱,银行贷款困难,导致民营企业投资动力不足,缺乏发展后劲,制约企业快速发展。5、民营企业自身素质不高,核心竞争能力不强。多数民营企业管理粗放,产品科技含量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创新型的企业仅为5%左右,名牌产品少,生产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比重仍然较大,企业竞争能力较弱,缺少高层次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部分民营企业管理者安于现状,缺乏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把握市场和科学决策的能力不强,影响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四、2007年发展民营经济的总体思路目标措施1、总体思路继续积极实施“航母”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两项工程,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园区建设、产业集群和科技创新四项重点工作,以打破融资瓶颈为突破口,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动民营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2、主要经济指标(1)企业增加值计划完成232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工业增加值124。2亿元,同比增长27%;规模工业增加值37。7亿元,同比增长27%。(2)上缴税金计划完成25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工业上缴税金15亿元,同比增长20%;规模工业上缴税金8。3亿元,同比增长20%.(3)出口交货值计划完成22亿元,同比增长20%.(4)固定资产投资额计划完成116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87.9亿元,同比增长30%。(5)全年完成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技术400项,实现新产品产值30亿元;创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户,实现中小型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项目100项,新增省市“名牌”和名优产品10个.(6)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50户、新增营业收入超亿元民营企业10户、新增创业示范型小企业200户。(7)组织50户重点企业与全市50个乡镇结成新农村对口共建单位,重点抓好10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带动1000户农户致富。3、一季度民营经济主要指标预计完成情况全口径企业增加值预计完成49亿元,同比增长27%,在全省14个市排序分列第8位、第7位.其中:工业和规模企业预计完成增加值分别为26亿元和8亿元,在全省排序分列第9位、第12位,工业和规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分别为25.19%和45。21%,在全省排序分列第8位、第6位。全口径上缴税金预计完成5.3亿元,同比增长34.09%,在全省14个市排序分列第8位、第5位。其中:工业和规模企业上交税金分别为3。1亿元和1.6亿元,在全省排列分别为第7位、第12位,工业和规模企业上交税金增幅分别为53。15%和66.02%,在全省分别位列第5位和第1位.从一季度民营经济运行趋势看,今年全市民营经济仍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将在2006年基础上继续高速发展。4、今年重点工作安排及措施(1)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创造优化平台.一是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此项工作今年起步,力争用2-3年时间建立起比较规范、科学的全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与金融单位一起开展对全市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通过开展信用评价工作,对获得信用等级较高的民营中小企业要优先纳入担保公司的担保体系,向银行推荐并向社会公布信用资质,为信誉好、项目新、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为民营企业提供有效的融资担保支持。二是支持具备条件的县区加快建立融资担保公司。全年力争新组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2户,担保金额要比去年翻二番,达到2000万元。三是有目的有重点开展好银企对接工作。全年要组织开展2次银企对接活动,向银行推荐对接项目要达到50项,同时对有特殊资金要求的重点企业给予积极协调和沟通。四是继续推进小额贷款担保工作。对劳动密集型项目和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岗位多的小型加工企业,优先予以扶持,担保额度要比去年同期递增20%,达到500万元,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1000人。同时,按照财政部、省财政厅支持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给予贷款贴息的政策精神,指导企业进行申报并做好审核工作。(2)抓好民营大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项目年”,为此,我们要把项目建设做为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县区项目建设情况的调度力度,将全年固定资产投产完成额和新开工项目数做为全年对县区民营经济考核评先依据。同时指导县区落实项目目标责任制,加快地区项目库建设,切实做到新上一批、储备一批、论证一批,确保充足的项目储备,通过新上项目培育民营经济新的增长点.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组团招商、项目招商、闲置资产招商、网上招商等办法,吸引域外资金来我市投资.同时全年计划组织各县区和企业积极参加省厅组织的全国性大型经贸洽谈、展销和项目推介会议3次以上,参加抚顺满族风情节期间的经贸洽谈会。三是对民营企业重点项目给予支持.对民营企业中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牵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特别要协调好项目建设单位与市直有关部门的在项目审批、项目管理中的各类问题,确保重点项目早日开工、早日投产达效。(3)立足企业,服务新农村建设。今年市委、市政府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决定精神做为全市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主要工作,按照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要求,我委今年要组织50户重点企业与全市50个乡镇结成对口共建单位,帮助乡镇开发资源、引进项目,发展农村经济.(4)强化服务、优化环境,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的绿色通道。一是要在优化政务环境上有所突破。要充分发挥我市中小企业维权投诉中心的职能作用,会同市监察局等部门,对干扰民营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破坏民营企业发展的案件,发现一批,曝光一批,查处一批,针对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到企业反复检查问题,要求必须严格执行“企业安静日”制度。同时要利用好“市长接待日”制度和市级领导与重点民营企业对口联系制度,及时为全市重点民营企业解决实际的重点、难点问题。二是在优质服务上有新的突破。要充分利用好中国中小企业抚顺网站的服务平台,在深入基层,指导县区企业工作中,鼓励支持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全部入网,并在网上开展推介、网上招商、网上协作项目对接、网上产品宣传等工作。三是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今年开始要加强与市老专家科技服务团的合作,充分利用专家团的技术优势,定期或不定期与各县区开展为重点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攻关、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的帮助与支持活动.四是要在优化民营经济的舆论环境上继续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要借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的东风,协同各新闻媒体利用各种途径,进一步加大对发展民营经济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各部门支持、人人关心民营经济发展、企业家们心情舒畅的良好局面,使全社会真正形成理解、关心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以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本溪市民营经济工作汇报提纲本溪市中小企业局(2007年4月13日)根据省中小企业厅《关于召开全省中小企业局长座谈会的通知》(辽中小企明电〔2007〕1号)精神,现将我市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我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情况1、发展现状2004年~2006年,全市中小工业企业得到较快发展,企业户数发展到11762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户数发展到323户,比2004年初增加93户;拥有从业人员67095人,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8%;资产总额由94.44亿元增加到241.85亿元,年均递增36.81%;资产负债率从76.54%下降到64.68%。2006年,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3.90亿元,三年年均递增36.25%;完成工业增加值41.88亿元,年均递增22.11%;实现利税15.69亿元,年均递增58。50%;实现利润7。68亿元,年均递增1。66倍.截至目前,全市中小工业企业已经形成有冶金、机械、化工、纺织、建材、轻工、医药、有色等10个行业、8大类1000多种产品的工业体系,拥有市级以上名牌28个。其中桥式起重机、双金属带锯条等12个产品为省级名牌.与此同时,民营经济也得到迅猛发展。民营企业户数不断增加,截止2006年末,全市民营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0284户,比2004年增加876户.经济总量扩大,2006年全市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7.3亿元,年均递增33.6%。经济效益改善,2006年全市民营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4亿元,年均递增30.4%。全市民营工业企业实际上缴税金13.1亿元,年均递增49.8%。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区财政的重要支撑,到2006年,本溪县、桓仁县、平山区、明山区、溪湖区、南芬区和经济开发区民营企业上缴税金分别占各县(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69.6%、86.5%、77%、90。3%、70%、85.7%和61%。民营企业成为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2006年,全市民营企业从业人数达到36。9万人,比上年增加了3。4万人,占全市新增就业人数的64%.2、主要做法我市中小工业企业和民营经济之所以取得长足发展,主要得益于省中小企业厅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宏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大环境,得益于我们一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强化经济运行监控,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加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力度,特别是全力推进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三年来,全市中小工业企业技改总投资为31。23亿元。其中,冶金行业为2.94亿元,投资的重点是进行钨钼制品深加工生产线改造、贫赤铁矿资源开发等项目。钢铁深加工制品行业为6.87亿元,组织实施了曲轴加工生产线改造、车轮生产线建设、专业化辊子修复及制造、大吨位起重设备生产基地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并逐步向生产机床铸造件、汽车配件方向发展。医药行业为3。74亿元,使医药企业全部通过GMP认证,增强了好护士药业、华源三药、东方人药业、福源药业等重点企业的综合实力,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化工行业为4。57亿元,东颢化工15万吨煤焦油加工工程等项目已建成投产。建材行业为3。34亿元,新建1条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此外1条日产5000吨生产线已开工建设,另一条也将在年内投入建设。围绕中小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全面加强技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调整局领导分工,专设一名副局长专职主抓技术改造工作,调整充实1名处长、1名副处长,抽调多名同志增强投资技改处力量。注重发挥企业、县区和市综合部门联合抓项目的作用,建立起企业、县区中小企业局和市局各自分工负责的“三级项目管理”体系,调动基层企业、县区的积极性,形成上下齐心协力共抓项目氛围。二是加大技改项目源组织力度。成立技术改造项目专家指导小组,聘请一批在行业有较高技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组织相关负责同志,研究政策,深入136家企业去调研,对企业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重新进行了筛选和确认,协调市发改委、财政、土地、规划、环保等相关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