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四单元课件_第1页
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四单元课件_第2页
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四单元课件_第3页
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四单元课件_第4页
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四单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中外历史纲要(上)大明兴亡:开局一只碗,结局一根绳新

入:自主预习:阅读课本P77第一段,了解明朝建立的史实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明。明朝的建立与统一敏感多疑的明太祖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材料: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明太祖《皇明祖训》阅读材料,分析为何“我朝罢相”?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②吸取历朝宰相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合作学习1:诛杀胡惟庸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当堂练习:1.(2021·北京合格考)“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材料中的“我朝”指的是(

)A.汉朝B.唐朝C.明朝 D.清朝2.(2022·湖南邵阳高一期末)下图所示政治制度出现于(

)

A.宋朝B.元朝C.明朝D.唐朝CC2、明朝政治制度变化的表现:(1)中央官制:①废宰相: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宰相制度和中书省,皇帝直接领导六部。废除宰相后,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十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百官未起朕先起,百官已睡朕未睡。不及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朱元璋

皇帝吏户礼兵刑工中书省(丞相)殿阁大学士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5、下图是根据史料记载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八天内,明太祖的总工作量和平均工作量绘制的统计图。造成这一状况的客观原因是(

)

A.中枢机构效率低B.明太祖勤于政事C.丞相制度的废除

D.内阁制度的建立当堂练习:C②设内阁: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作为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内阁官员拥有“票拟”权,皇帝在“票拟”基础上进行“批红”。内阁票拟皇帝批红皇帝下旨文渊阁票拟:大学士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批红:皇帝在票拟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设内阁预机务内阁地位和权势上升内阁首辅权力达到顶峰史料一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史料二内阁具有票拟、草拟诏书、平章政务、论思和备顾问的职能,虽然没有决策权,但是仍然对皇权形成了制约,尤其是在万历初年张居正当国的10年里,内阁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合作学习2:根据史料及所学,说明内阁的特点及作用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特点: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没有行政决策权。作用:加强了皇权,也对皇权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有利于提高行政决策的合理性;保证了国家行政体制的正常运行。6、明世宗时,杨继盛弹劾内阁首辅严嵩“好利”,“以丞相自居”;明神宗时,御史刘台弹劾“能治国”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以相自处”。严、张遭到弹劾,主要是因为二者(

)A.掌握了超过制度赋予的权力B.贪污腐化致吏治败坏C.权势过盛以致君主专制削弱D.身居高位却政绩平平当堂练习:A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内阁(辅政)行中书省(监察)(军政)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行政)(2)地方官制司礼监(东厂、西厂、锦衣卫)在地方,废除行省制,实行三司分立。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地方的财政和民政;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的监察和司法;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军政。三司互不统属,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地方三司分权权归中央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材料:京城四友人在密室饮酒,一人趁酒酣大骂魏阉,有人劝:当心被东厂听见。骂者说:“怕甚?能剥了我皮不成?”话音未落,东厂之人破门而入……次日,此人的皮高悬于东厂刑堂内。材料反映出明代统治的什么特点?对官吏和人民的监控极端严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史料实证:为加强对官吏和人民的控制,明代先后设立了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西厂,不受任何部门约束,由宦官统领,皇帝直接控制。相比内阁,宦官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内廷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替皇帝批红的权力,从而出现宦官专权。此外宦官还负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锦衣卫锦衣卫腰牌及木印魏忠贤王振刘瑾一群大太监,半部晚明史(3)特务机构:

宦官专权: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

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管理特务机构。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明朝政治制度变化②设内阁③宦官专权①废宰相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是加强皇权的产物,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结果。3、影响:(2)宦官专权加剧明朝政治黑暗(1)使皇权高度集中,加强了君主专制④三司分立(3)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明史·郑和传》

(1)目的:

①政治:“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宣扬国威,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②经济: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注意:以政治目的为主)1、郑和下西洋:合作学习3:思考郑和下西洋目的?3、明朝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其主要目的是(

)A.海外移民B.宣扬国威

C.殖民扩张D.获取利润B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郑和航海路线图(2)概况:15世纪前期,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3)意义:①积极:a.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b.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②消极: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2、海疆:(1)倭寇:①背景:a.明前期,倭寇骚扰我国东部沿海,朝廷海禁b.明中期,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海盗、奸商等与倭寇勾结,造成巨大破坏。戚继光平倭形势图明代《抗倭图卷》中倭寇抢劫画面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鸳鸯阵②抗倭:戚继光抗倭,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③结果: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④意义: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2)欧洲殖民者侵扰东南沿海①背景:明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活动频繁。②活动:16世纪中期,葡萄牙获得在濠镜澳(今澳门)的租住权;明末,荷兰击败西班牙,独占台湾。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贿买明朝官吏,借口到香山县濠镜澳晾晒货物,以每年纳租银两万两为条件,请求上岸居住。天启六年(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还侵占了我国台湾北部的基隆和淡水。天启四年(1624年)以后,荷兰侵占台湾南部。崇祯十五年(1642年),荷兰打败了西班牙人,独占了台湾。《大员港市鸟瞰图》荷兰殖民时期的台湾澳门大三巴牌坊——西方文明进入中国的见证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探究研习:在明朝,侵扰海疆的海外势力以及威胁陆疆的民族势力主要有哪些?明政府是如何经略这些地区的?结果如何?倭寇女真族藏族蒙古族欧洲早期殖民者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1、明朝经略边疆的措施:(1)蒙古(鞑靼、瓦剌):通过修筑长城、战争、和议、册封、贸易的方式,稳定北疆。两大集团土木之变庚戌之变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隆庆和议瓦剌瓦剌鞑靼兀良哈鞑靼明长城台州·江南长城(明)浙江台州·临海古城蒙古族女真族藏族设奴儿干都司、册封修长城、战争、和议、册封

、贸易册封、设立行都指挥使司(2)藏族(乌思藏):①封授/册封: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②设机构: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3)东北:

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奴儿干都司,对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恩威并施、因俗而治、多元一体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赫图阿拉城,努尔哈赤在此称汗努尔哈赤皇太极2、明清易代(1)大金/后金:17世纪,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称汗,国号大金,进攻明朝;(2)大清:皇太极在位时,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李自成进京(3)明朝灭亡:①背景:明朝末年,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官吏贪赃枉法,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天灾不断,农民起义蜂起。②灭亡:1644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朝灭亡。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而死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清军入关形势图山海关(4)满清入关:1644年,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迁都北京。后灭农民军与南明政权,确立全国统治。清军入关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葡萄牙租占澳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欧洲近代科学产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朱元璋建大明郑和下西洋俺答汗议和努尔哈赤建后金皇太极建大清清军入关明朝灭亡140516初1616163615末143316中17世纪164016441571中外对比明朝建立清军入关政治制度的变化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内陆边疆废宰相设内阁宦官专权传统制度的新变化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欧洲殖民者的到来新变化的传统应对北方蒙古族西南藏族东北女真族传统问题的传统应对旧体制的强化新问题的显现课堂总结:本课重点1、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有哪些?①罢除丞相②设立内阁③宦官专权④地方三司分立2、明朝废除宰相的目的:加强皇权3、内阁的性质、实质性质: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实质: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意义目的:耀兵异域,宣扬国威,示中国富强意义:1.彰显了明朝国力强盛,宣扬了国威。2.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3.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明初的海禁政策,扩大了对外贸易。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1.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2.疆域的奠定★

3.统治危机的初显建国统一建朝入关1600年左右努尔哈赤1616年后金努尔哈赤1636年清皇太极称帝,女真改满洲1644年摄政王多尔衮打败李自成,迁都北京私事和公事都需要走流程康乾盛世:论疆域,比明朝扩大了一倍以上。论财力,经济总量占居世界首位论人口,不足百年时间里已不止翻了一番,占世界人口总数的⅓论文化,则完成了包括《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在内的“御纂诸书”;论城市,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占了6个——上海社科院周武《论康乾盛世》雍正帝(1722-1735在位)康熙帝(1661-1722在位)乾隆帝(1735-1796在位)康乾盛世经济繁荣政局稳定疆域开拓和巩固雍正帝(1722-1735在位)康熙帝(1661-1722在位)乾隆帝(1735-1796在位)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P77导言

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4:00朝祭,早膳,读圣训7:00-12:00处理政务12:00-15:00听学者讲解经史15:00-23:00晚膳,处理政务单身狗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P77史料阅读康熙要求具折上奏的臣子:“此话断不可叫人知道;若有人知,尔即招祸矣。”“……所批殊笔谕旨皆出朕手,无代书之人。此番出巡,朕以右手病不能写字,用左手执笔批旨,断不假手于人。故凡所奏事件,惟联及原奏人知之。”特点迅速、机密。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作用1.2专制集权——奏折制度①概况:雍正时,为处理西北军务,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②职责: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跪受笔录,上传下达。③性质:中枢秘书机构“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特点人员简练、办事迅速机密意义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3专制集权——设军机处文字狱:摘取字句,罗织罪名世宗(雍正)微服游于市,就一书肆翻阅书籍,时微风拂拂,吹书页上下不已。一书生见状,即高吟曰:“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世宗以为讥讽也,旋下诏杀之。清朝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康熙(1661—1722年)时期,先后发生20多起文字狱。这其中震动比较大的是《明史》案和《南山集》案。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从康熙朝开始,清廷建立了“密折奏事“的制度。到了雍正朝,更规定科道等官(中级官员)每天一人以密折轮流奏事,事无大小,都可照实奏告,即使没有什么事可说,也须说明为什么没有事可说。奏折的内容主要是各地粮价、雨水、收成、民间與论、官员的清贪。据此说明密折制度()降低了行政决策的效率反映军权与相权的矛盾突出C.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D.益于皇帝治理国家决策的制定漠西蒙古漠北蒙古漠南蒙古“故土新归”新疆时间西北东北西藏其他清初理藩院-职能:藏族-册封达赖喇嘛;蒙古族-设立盟、旗康熙1661-1722准噶尔部崛起(17世纪后期)沙俄(1685雅克萨之战;1689《尼布楚条约》)赐予班禅尊号台湾(收-投-设)雍正1722-1735驻藏大臣(1727)-职能西南-改土归流乾隆1735-1796彻底击败准噶尔部(1757);平定大、小和卓;在新疆设伊犁将军(1762)《钦定藏内善后章程》(1793)-作用;内容-金瓶掣签1.5经略边疆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清朝建立了与现代中国版图基本吻合的多民族国家,将中华民族与边疆民族分而治之,并整合在同一个王朝秩序之中,以保持历更的延续性。

——许纪霖《华夏与边疆:另种视野看“中国”》1.5经略边疆巡抚(省长,民政)总督(总理若干省份的军事)清朝中叶人口剧增赋税改革人口压力与社会动乱西方列强的潜在威胁v清政府的应对统治危机的初显政治、经济原因社会动乱-白莲教起义社会经济的发展(15课)“永不加赋”“摊丁入亩”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政策≠完全禁绝对外交流)①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严厉禁止民间船只出海贸易。清王朝“天朝上国”意识和传统自然经济观念的根深蒂固,以及闭关锁国、拒绝交流的封闭心态。既是一种“基于实力的自信”,又是一种“基于无知的自负”但是英国使团来华遭遇失败的原因单纯是因为清朝统治者的妄自尊大、封闭保守和“礼仪之争”吗?(问题探究)非也-将英国使团要求和后来的《南京条约》做对比第一、要求开放通商口岸。“尔使臣称:尔国货船,将来或到浙江宁波、珠山、及天津、广东地方,收泊交易一节。”马戛尔尼要求除了广州以外,另外开放浙江宁波、珠山、天津、及广东其他口岸,双方进行贸易。《南京条约》有一条: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乾隆:别的国家来中国贸易,都是在广州进行的,那里设有专门的洋行搭理,这都是由来已久的事。别的国家都没有要求开放口岸,凭什么你英国人胃口这么大?这个先例要是一开,回头有法兰西人也要求多开口岸,我怎么解决?所以坚决不行。第二、在北京设立商馆。“尔使臣称:尔国买卖人,要在天朝京城,另立一行,收贮货物发卖。”《南京条约》没有提到北京的事,但是五口通商里有附加条件: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两者的意思可能有些相近。对于这样的要求,乾隆当然不会同意了:

“京城为万方拱极之区,体制森严,法令整肃,从无外藩人等,在京城开设设货行之事。”这事没商量,京城是肯定不会让你们开商馆的,你都想啥呢?第三、割让海岛。“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这么明显侵犯国土主权的事,乾隆要是同意了,跟他孙子道光还有什么区别?

乾隆义正言辞的驳斥说:“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一句话,祖宗疆土,不可尺寸与人,做甚么白日梦呢?知识拓展——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予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将中国实行的两千年的人头税废除,而并入土地税。规定农民不再为官府服役,改交役银。根据每户人丁、土地两项标准算出役银的具体数目,与该户的田赋合并,折银征收。一条鞭法(明朝后期)形成首先将役银中按人丁摊派的部分“丁银”加以固定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帝宣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进一步将这笔数额固定的丁银完全分摊到田赋当中摊丁入亩(清朝)阅读第81页问题探究,了解乾隆、嘉庆两位皇帝是怎么看待西方列强的,并予以评价。思考3对比时间轴为董鹏飞老师设计清军入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尼布楚条约》《权利法案》设立军机处一口通商删销焚毁书籍马嘎尔尼访华出版《论法的精神》发表《独立宣言》万能蒸汽机应用法国大革命爆发华盛顿宣誓就职164416401689172917481757177617891793落日余晖2.2闭关自守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事,安于现状,认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716页时空坐标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意义、影响?思考2①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②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③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④行省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为后世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思考点)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1.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2.思想领域的变化★

3.小说与戏曲×

4.科技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农民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p83导言)手工业-新的经营方式商业白银大量流入-作用形成商人群体-商帮工商业市镇兴起局限被称为“资本主义萌芽”科技著作科技医药学农学工艺学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地理和地质学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总结性的科技著作(私人)西方科技知识的初步传播(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天圆地方理人性+-++++++------理学在理论上的局限性:①宇宙观: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②人生观:存天理,灭人欲③认识论/方法论:格物致知①理高高在上,人只能通过扫去气与理接近(人只能从外部间接地去感受理-教条,失去活力)②通过读书了解圣贤的思想,要用圣贤的思想去观察客观世界(提高道德修养首先要积累知识和阅历,门槛较高)

如大学中庸语孟四书,道理粲然,人只是不去看。若理会得此四书,何书不可读,何理不可究,何事不可处也?……读书以观圣贤之意,因圣贤之意以观自然之理。

——《朱子语类》卷十四、卷十①宇宙观: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②人生观:存天理,灭人欲③认识论/方法论:格物致知①人只能从外部间接地去感受理②提高道德修养的门槛较高理学的局限性良知即天理(心即理)*心=人与生俱来的良知理学心学致良知(致=显露)→→→知行合一*感知到一丝光亮的同时就要把乌云推开心学的影响从内部直接地去感受理→①主观能动、奋发立志②平等叛逆主观唯心主义“不论是贩夫走卒,还是引车卖浆者流,都要做收拾精神,自作主张的大英雄”“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知其不可而为之”……程朱理学(宋)理学陆王心学(明)陆九渊(南宋)王守仁/王阳明(明中期)异同:两者都强调道德修养,但一个向外,一个向内(唯心主义)心学的变态-李贽(明后期):不断发挥“良知”的主观性,甚至提出“童心”的新概念,从而大大发展了心学的思想解放和平等、叛逆倾向,以至于对儒家经典和传统伦理道德秩序多所否定。这样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与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风气变化的趋势相适应,影响十分巨大2.2异端李贽明末李贽“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后人评价: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排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特以贽大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