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017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2.6鸿门宴_第1页
2016年-2017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2.6鸿门宴_第2页
2016年-2017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2.6鸿门宴_第3页
2016年-2017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2.6鸿门宴_第4页
2016年-2017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2.6鸿门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2017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2.6鸿门宴第一页,共74页。6

鸿门宴第二页,共74页。第三页,共74页。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鸿门宴”的故事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记叙的是项羽和刘邦在楚汉战争开始前的一场斗智斗勇的交锋。第四页,共74页。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公元前209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领侄子项羽在会稽起兵,泗水亭长刘邦也在沛起兵,后归项梁领导。他们共同拥立楚怀王之孙(名“心”)为帝,仍称“怀王”,以号召诸将。后来项梁恃胜骄横,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楚怀王熊心一方面命项羽北上救赵,一方面命刘邦向西攻秦。并与诸将相约:“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项羽与秦军九战而在钜鹿彻底击溃秦军主力,秦将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项羽击败秦主力后,引兵向西,于公元前206年11月进抵汉中。由于项羽在北方牵制并消灭了秦军主力,刘邦早于项羽一个月攻入秦都咸阳,接受了子婴的投降。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申明军纪,废除严刑苛政,得到百姓的支持。接着派兵把守函谷关,还军霸上。第五页,共74页。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公元前206年11月,项羽率军来到咸阳,驻军于鸿门。当时,项羽兵力是刘邦的四倍,根本不把刘邦放在眼里。当听曹无伤说刘邦“欲王关中”时,当即下令准备进攻刘邦。于是出现了“鸿门宴”的一幕。第六页,共74页。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史记》: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书》。该书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

130篇,52万余字。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2.纪传体:我国史书的一种常见体裁,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它最重要的特点是突出了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大量的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把记言和记事结合起来。从体裁的形式和结构上看,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不可缺少的形式,故通称纪传体。第七页,共74页。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注字音

第八页,共74页。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第九页,共74页。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第十页,共74页。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第十一页,共74页。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第十二页,共74页。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4.辨活用

第十三页,共74页。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第十四页,共74页。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5.分古今

第十五页,共74页。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6.明句式(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2)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判断句,“……也”表判断)(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4)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省略句,按照现代汉语的句式应为“具以事告之”)(5)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按现代汉语句式“于此”应在“见”前)(6)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何以”翻译时应调为“以何”,凭什么,为什么)(7)客何为者(宾语前置,“何为”应译为“为何”,干什么)第十六页,共74页。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8)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何操”翻译时应调为“操何”,带了什么)(9)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安在”翻译时应调为“在安”,在哪里)(10)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为所”表被动)第十七页,共74页。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7.积名句(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第十八页,共74页。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目标一】

理清情节发展脉络1.课文第一段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故事展开起了什么作用?参考答案: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曹无伤告密”,使矛盾挑开,故事“开端”;第二件事是“范增进言”,使矛盾进一步激化,情节迅速发展。2.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第一件事是“项伯夜访”,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第二件事是“张良献策”,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3.刘邦谢罪是否诚心?何以见得?参考答案:并不诚心。迫于形势不得不如此。而且,言辞虽恭,以“将军”称项羽而以“臣”自称,更强调自己“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都出于“不自意”,侥幸而已,但绝不认错,更把责任推给“小人”。文白对译第十九页,共74页。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4.在文章第五段中,刘邦脱逃之前做了哪些部署?是几个人一道走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一是留下张良代为辞谢;二是放弃车骑,只身独骑,只带四个亲信随从;三是叮嘱张良,待其至军中再入内辞谢。这样安排,目的在于尽快脱离虎口,担心项羽反悔。5.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分别怎样?为何不同?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自己的武力。

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破产而恼怒。

文白对译第二十页,共74页。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目标二】

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1.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哪些内容。参考答案: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项羽又是楚王后裔。“怒”字体现了项羽唯我独尊的性格。文白对译第二十一页,共74页。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2.“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了樊哙这一人物?“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文白对译第二十二页,共74页。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3.有人认为樊哙在席上的讲话跟刘邦一模一样,“仅是语句上稍有变化而已”,对不对?如有区别,区别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参考答案:两人讲话的中心大致一样,但侧重点不同。刘邦重在辩解,强调的是自己“不敢倍德”;樊哙则是理直气壮,责之以“义”,从策略上看,“以攻为守”。4.从节选部分看,项羽的致命弱点是什么?我们对他应如何评价?参考答案: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他虽然武力上占绝对优势,心理上却不堪一击。他欲得天下,又图虚名。他不用范增之计,刚愎自用,迷信武力;但他崇仁好义,不用阴谋。项羽为推翻暴秦做出巨大的贡献,是人们景仰的英雄。文白对译第二十三页,共74页。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5.有人说,“鸿门宴”的总导演是张良与范增,这两个人物各有怎样的特点?参考答案:张良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是他为刘邦定下了“韬晦之计”,以“不敢倍德”、无意于称王蒙蔽项伯,欺骗楚王,终于化险为夷。是他为刘邦作了精心的部署、周密的准备,从而赢得了斗争的胜利。范增是项羽的“亚父”,其地位不同寻常。他的政治观察力、才智谋略绝不逊于张良。但他不了解项羽的妄自尊大,擅自安排项庄舞剑,他既不知人,也不知己。他与张良构成了鲜明的对照。文白对译第二十四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1.鸿门宴上双方的攻守形势是如何转换的?提示:项羽由攻到守,刘邦由守到攻,双方攻守形势的变化可结合宴前、宴中、宴后三阶段分析。参考答案:宴前(非正面交锋):刘邦被动,项羽主动,两“告”两“定”。曹无伤告密是导火线,战云密布;项伯夜告却是一个转折点,缓和气氛。项羽攻打刘邦的决定是一时之气,不久“风吹云散”;刘邦见项羽的决定却是深思熟虑之举,次日即成行。宴中(正面交锋):刘邦被动,项羽主动,三起三落。范增“数目”“举玉玦”,一起;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二起;樊哙闯帐,项羽“按剑而跽”,三起。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似乎一场血肉横飞的争斗不可避免。但樊哙受赐、慷慨陈词竟让项羽不忍人之心陡起,英雄相惜之念顿生,刘邦的借故逃席更是将危险消弭于无形。文白对译第二十五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宴后(非正面交锋):刘邦主动,项羽被动,两毁两受。借故离席毕竟是权宜之计,毁约逃席,脱身回营则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项羽受璧既预示了情节的彻底缓和,也更鲜明地表现了项羽的悲剧性格。至于张良受托,是其“忠心之举”;范增毁玉,则为“愤怒之为”。文白对译第二十六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2.“鸿门宴”是楚汉相争的序幕,也是刘、项第一次正面交手。在这场“交手”中,拥兵四十万、自视天下非我莫属的项羽显然败给了只有十万士兵、低声下气的刘邦。仅从眼前的这场宴会看,项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提示:探究此题要注意“仅从眼前的这场宴会”的限制,从项羽分析问题的能力、临场的应变能力、独立决断的能力等角度思考。参考答案:文白对译第二十七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第二十八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第二十九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第三十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第三十一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第三十二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第三十三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第三十四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第三十五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第三十六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第三十七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第三十八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第三十九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第四十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第四十一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第四十二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第四十三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第四十四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第四十五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第四十六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第四十七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第四十八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第四十九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第五十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第五十一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第五十二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第五十三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第五十四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第五十五页,共74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第五十六页,共74页。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第五十七页,共74页。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第五十八页,共74页。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第五十九页,共74页。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第六十页,共74页。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第六十一页,共74页。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思维训练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与项羽共同接受怀王的约定,先入关中者在关中称王,但项羽背负了盟约。B.汉王历数项羽暴掠、弑主、杀降王、坑秦卒等罪行,以便使刑余罪人能击杀项羽。C.汉王被弩箭射中了胸部,却摸着脚谎称只是脚趾受伤,其主要意图在于稳定军心。D.汉王虽然受了重伤,但痊愈之后在彭越、韩信的配合下,迫使项羽主动立约休兵。解析:B项,“以便使刑余罪人能击杀项羽”不当,原文是“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答案:B第六十二页,共74页。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2)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参考答案:(1)项羽你救赵之后,本应当回去报告怀王,而你擅自劫持诸侯军队入关,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2)张良硬要汉王起来出去巡行慰劳部队,以稳定军心,不让楚军乘机战胜汉军。(意对即可)第六十三页,共74页。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这样一个项羽佚

名你年轻,没有一丝颓废;你年轻,凭勇气逐鹿中原;你年轻,已种下了称霸天下的雄心。你——项羽,西楚霸王的本色。

营救赵歇时,你果断取代了无能的上将,率区区五万之兵,留三日之口粮,破釜沉舟,以一往无前之气势,在钜鹿大败秦军二十万,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与秦一战,秦军兵分九路向你扑来,你一马当先,全军上下以一当十无不奋勇向前,辗转三回,与秦军激战多次,均获全胜。当时各路诸侯救兵,本不敢和秦军交战,见项羽军队如此勇猛,个个心服。项羽召见时,各诸侯将领“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一致表示:听从上将军指挥。项羽,世人对你褒贬不一。自矜功伐,妇人之仁,胸无城府,沽名钓誉……好像每一个弱点都是不可饶恕的致命错误。第六十四页,共74页。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刘邦的确是先入函谷关,可是流血牺牲、大败秦军主力的可是项羽啊!钜鹿之战中项羽消灭了秦军的主力部队,刘邦得以从河南南部、陕西西南顺利地攻占了秦都咸阳。无论功劳还是苦劳,项羽“王之”都是当之无愧的。与其说他自矜功伐,倒不如说这是他自信的表现。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正是项羽“君王之度”的表现。无论在人格上,还是道德伦理上,项羽都表现出了宽容、豁达之心啊!如果说作为一个君王心地仁慈是个缺点,那也是因为项羽生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假使他生活在现在,情况很可能是另一番模样。作为一个国君,谋略当然应该有,但比起刘邦的老奸巨猾,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我个人倒认为项羽比他高尚得多,俗话说“君子坦荡荡”,项羽是真正的君子!第六十五页,共74页。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自起兵到乌江自刎,项羽亲自领兵打了七十多仗,“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项羽是凭实力号令天下。项羽最后虽然败了,但他败得光明磊落,他为后人留下的是在战场上搏击的英雄背影和永远不可抹去的记忆。

面对乌江亭长忠实的劝告,“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好一个“笑”字。兵陷重围,身边剩二十八骑,犹奋起演绎绝世神功,“溃围,斩将,刈旗”,只为了向手下兄弟证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有生路不逃,偏要赴死,理由是无颜见江东父老;不忍让骑了五年、一日千里、所当无敌的坐骑同死,送走马匹,徒步独杀汉军数百人,最后将一颗头颅送给了故人吕马童。项羽死了,他是站着死的,站着!!

第六十六页,共74页。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他并非“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辈。他少时立下宏伟志向,扔下响当当的豪语:“彼可取而代也。”即使是后来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依然没有改变这种本色。无论是他“悲歌慷慨”“泣数行下”,还是“大呼驰下”“斩将,刈旗”,或是“不肯过江东”都不可不被称为英雄之举。

霸王别姬,侠骨柔情,乌江畔,洒下英雄泪,长剑在握,最后的一剑,换来的是一片血朦胧。“成王败寇”在你面前已显得苍白无力,项羽,你生为人杰,死为鬼雄,胜为英雄,败为枭雄。

“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这是何等高的评价!西楚霸王,你是中国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失败的英雄!第六十七页,共74页。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品读提示

这是一篇赞扬西楚霸王项羽的抒情散文。文章大致按照时间顺序,历数了项羽由起事到兵败自刎的情况,其中多处引证史实,赞扬项羽的武功和豪情,证明他不是不能成为一代帝王,而是他不能像刘邦那样无赖,不能像其他帝王那样狡猾;他有自己评价“英雄”的标准:无愧,无悔,认命。

第六十八页,共74页。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项羽在用人上,刚愎自用,多疑嫉才,所以很多原来项羽麾下的将领后来都投向刘邦,如陈平、韩信,尽管他们有惊世之才,但项羽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只将他们大材小用,最后两人都投奔刘邦,成为刘邦的重臣谋士和夺取天下的有力棋子。如他看不起出身无赖的韩信,当韩信投奔他时,只给他做了个肩戟侍卫的郎中。韩信曾“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无奈之下,韩信投奔刘邦,并在萧何的竭力推荐下被刘邦重用,成为三杰之一。运用方向

人才的重要、礼贤下士、诚信待人

第六十九页,共74页。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公元前208年4月,刘邦在河南荥阳被项羽包围,这是继鸿门宴之后又一个消灭刘邦的大好时机,范增立即劝说项羽,要他急攻荥阳,正当项羽对此未置可否之时,刘邦的谋士陈平略施反间小计,就挑拨了项羽和范增之间的关系。项羽由此开始怀疑和疏远范增,并拒绝采纳其正确建议,范增因此愤而出走,客死途中。项羽不但失去了一个消灭刘邦的天赐良机,而且失去了一位辅佐帝业的股肱之臣。亚父范增以70高龄跟随项羽运筹帷幄,出谋划策,可谓尽心竭力、忠心耿耿了,然而就是这样的忠臣也难以避免项羽的猜忌。运用方向

猜忌是大敌、相信自己与相信别人

第七十页,共74页。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刘邦攻入咸阳后,住在皇宫,尽享荣华富贵,不肯离开。樊哙与张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