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的安全防护与重大应急处理_第1页
从业人员的安全防护与重大应急处理_第2页
从业人员的安全防护与重大应急处理_第3页
从业人员的安全防护与重大应急处理_第4页
从业人员的安全防护与重大应急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业人员的安全防护与突发重大事件应急处理动物实验存在的危险因素实验动物的生物安全危害不规范的实验操作危险化学品剧毒药品紫外线放射性药品或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动物的生物安全危害的来源动物性气溶胶(AnimalAerosol)的产生:感染动物在观察饲养期间,它们在呼吸、排泄、抓咬、挣扎、逃逸、跳跃时,在更换垫料、饲料,进行感染接种时,在尸体剖检、病理组织、排泄物的处理等过程中会大量产生传播危害性极大的动物性气溶胶。因此对气溶胶的生物安全防护,应当是动物实验室建设中的核心。实验动物特别是实验用动物(Experjmentalanimals)本身可能患有能感染人的人畜共患病(zoonoticDisease)。主要的人畜共患病如下:实验动物的生物安全危害的来源人畜共患病流行性出血热:1981年WHO统一命名为省综合征出血热(ha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HFRS).病原:汉坦病毒,可在人肺癌细胞及绿猴肾细胞上培养。60度1h可以全部杀死病毒。其对紫外线敏感。流行病学:大鼠为实验动物型HFRS的主要传染源;黑线姬鼠为姬鼠型HFRS的主要传染源;褐家鼠为家鼠型HFRS的主要传染源。HFRS的主要为动物源性传播,人主要是接触带病毒的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受感染。临床症状:潜伏期7-14天,人主要表现高热、头痛、肌肉痛、结膜水肿、充血(点状)、最后肾衰竭,出现尿毒症,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大鼠感染后一般无临床症状,也不发生死亡。实验动物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动物的这两大危害有力说明:动物实验室无论在操作技术规范的制订,个人安全防护设备的设置,以及实验室设施的设计和建设上,都有很大的特点和特殊的要求。第一种危害要用实验室设施(二级隔离)来防范,通过静态隔离(负压梯度)动态隔离和排风处理(HEPA过滤)等措施,把产生的动物性气溶胶牢牢地控制在污染区内,确保不向外环境扩散。第二种危害,则要用安全防护设备(一级隔离)和其他个人防护设备(personnelprotectiveEquipmentPPES)来防止病原微生物对实验人员的感染。各级动物生物安全防护

实验室设施的分级一级动物生物安全(ABSL-1)实验室二级动物生物安全(ABSL-2)实验室三级动物生物安全(ABSL-3)实验室四级动物生物安全(ABSL-4)实验室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和生物安全实验室一样,主要根据所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危害评估结果和危害程度分类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动物安全水平。一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适用范围:适用于检疫后的大多数种属动物(灵长类除外),以及专门接种了危害程度第四类的微生物如大、小鼠及金黄地鼠白血病病毒、小鼠乳腺瘤病毒等的动物的饲养和操作。设置要求:实验室与建筑物中的一般通道不须隔开,一般在实验台上操作。防护设备:一般不要求专用防护设备。二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适用范围:与动物实验一级生物安全水平相似,适用于那些对人及环境有中度潜在危险的微生物和动物实验工作。与一级的不同点:①人员经过操作病原性物质专门训练,并由能胜任的科学人员监督管理;②正在工作时限制外人进入实验室;③某些产生传染性气溶胶的工作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封闭设备内进行。设置要求: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个人防护用品,或物理阻隔装置防护设备:一级防护:容易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如高浓度或大量的微生物材料离心;个人防护包括穿专用实验室防护外衣、罩衣、长衣或专门制服,戴护目镜、口罩、面罩等,处理动物时要戴双层手套,离开实验室时要把这些衣物留在实验室内消毒处理,严禁带出实验室。二级防护:高压蒸汽灭菌柜;眼睛冲洗设备。二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三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适用范围: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的致病微生物或者毒素。设置要求: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个人防护用品,或物理阻隔装置。防护设备一级防护:使用Ⅱ级或Ⅲ级生物安全柜,戴防毒面具,穿着背开衣或罩衣、长衣和连裤衣,重复使用必须消毒。二级防护:隔离,通过两道自动连锁门才能进入,内设更衣室,随时可淋浴。有脚动或肘动或自动开关的洗手池,设在实验室出口处。排出的空气至少有一道HAPE过滤,空气不准在建筑物的其他区域循环使用;制定系统的维修制度和消毒措施并严格执行。Ⅱ级或Ⅲ级生物安全柜1年必须检测鉴定1次,排放空气可在室外循环。眼睛清洗器随时可用。三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四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适用范围: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或者病毒。设置要求: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个人防护用品,或物理阻隔装置。防护设备:1、所有动物必须饲养在隔离器内。2、所有感染性材料的操作都必须在三级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有生命维持系统的实验室,相关操作可在二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3、进入实验室时,工作人员必须脱下包括内衣裤的全部日常服装,并换上专用防护服。工作结束后,必须脱下防护服进行消毒,淋浴后再离去。4、设施必须安装带有HEPA过滤器的排风系统进行通风,以确保室内负压(向内气流)。

四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5、通风系统必须能防止气体逆流及出现正压。6、必须配备双门高压灭菌器来传递物品,洁净端在防护室外的房间内。7、必须配备传递气锁舱以供不能高压灭菌的物品,其洁净端在防护室外的房间内。8、在进行感染危害程度第一类的病原微生物的动物的操作时,均必须在四级生物安全水平的最高防护实验室中进行。四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个体防护装备(PPE)加固手套、臂套、指套实验操作不规范引起的危险事故清华大学实验室因操作不当失火2008年6月6日,清华大学一间实验室失火,实验室内物品全被烧毁,由于抢救及时,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事发时,一名学生在里面做实验,仪器开着,人却中途离开,结果导致火灾。动物实验中需掌握的安全操作技术注射器的安全操作(l)针头必须牢固安装在注射器上,防止用力过大使注射时针头突然脱落产生气溶胶。(2)从带橡皮塞的瓶中抽取微生物悬液时,应该用棉球将瓶口与针头围住,以防止向内注入空气或拨出针头时产生的气溶胶逸出。(3)抽吸微生物悬液时,尽量减少泡沫产生,推出气体时必须用棉球包住针头。吸有悬液的注射器的针头亦应用棉球包好,以防不慎推动针栓将悬液喷出。(4)动物必须确实固定后才能注射,注射时要选择柔软部位;注射时受阻应改换部位或检查原因排除故障,不得过分用力推动针栓。(5)在注射前后都应用碘酊消毒动物(或蛋壳)的注射部位,防止微生物悬液污染皮毛(或蛋壳)后产生气溶胶,或造成其他污染(6)操作者手的位置一定要保持在针头的后面,以防误伤。(7)注射完毕,应将注射器针栓抽出并全部浸入消毒液内。动物实验中需掌握的安全操作技术吸管的安全操作(1)禁止用口吸吸管,可用橡胶乳头或特制橡胶吸球代替或用移液器。(2)吸管上口应塞有棉塞,以防不慎将微生物悬液吸出污染橡胶吸球。(3)吸管中的液体应使其依靠重力沿容器壁流下,不得用力吹出。(4)尽量不用吸管吹吸法混匀微生物悬液。必须使用时,应将吸管口置于液面下吹吸,勿使产生气泡。(5)用过的吸管插入吸筒时应小心谨慎,勿将剩余菌液滴出,亦勿触及筒的边缘。菌(毒)种接种的安全操作(1)打开菌(毒)种管时应用挤干的酒精棉球围在安瓿颈部防止气溶胶散出。将安瓿颈部烧热,用冷的湿棉球使之突然破碎,可大大减少气溶胶的产生。(2)带螺旋盖培养瓶的瓶口易被培养物污染,开启时应以浸有消毒液的纱布包住盖子再旋转打开。(3)琼脂平板要选用表面光滑的,表面过于粗糙的琼脂平板应废弃不用。动物实验中需掌握的安全操作技术(4)接种环应用弹性小的金属丝制作,丝杆要短,环不宜过大。(5)接种后试管(或瓶)口应在火焰上烧灼5s以杀灭污染于试管口的微生物。(6)混匀微生物悬液时,用旋转式摆动代替左右摆动可减少气溶胶的产生,摇动时勿使悬液弄湿试管塞,最好在管塞外再包一层纸以防止气溶胶漏出。离心物品的安全操作(1)用离心管前应检查是否配套并有无破损,离心管过大或底端与套管脱空,都可造成离心管破碎事故,最好使用塑料离心管。(2)检查离心机的转头,转换转头时应注意离心机转轴和转头的卡口卡牢。同时,离心管在装入转头前应进行平衡。(3)用离心管时须把盖盖严,外壁不得有病原微生物污染,不要沿离心管壁倾倒微生物悬液,否则事后应消毒管壁。动物实验中需掌握的安全操作技术(4)安放离心管前应将套管内留存的杂物如玻璃碎屑等清除干净,以免离心时损伤离心管。套管中可放少量的消毒液以减少离心管破碎时造成的污染。(5)离心机转速应逐渐调整,不得突然加速或停止。(6)由于离心后离心管内形成大量气溶胶,对于致病力较强的微生物应在操作箱内打开。(7)离心传染性强的微生物时,离心机最好置于负压通风柜(橱)内,或采用有带负压罩的离心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防护危险化学品存在着爆炸、燃烧、中毒、腐蚀、放射等特点。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相对应的安全防护,如佩带个人安全防护眼镜、手套等等。爆炸品:爆炸品很多,如硝酸甘油和苦味酸等。这些化学品要储存在人少、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在运输使用中尽量小心操作、避免明火、摩擦、冲击等。自然、易燃化学品:即使无明火接触,但在适当温度下也能进行化学反应放出热量,达到燃点而发生燃烧。如黄磷、硝化纤维胶片等。副食品:如强酸、强碱类和溴、酚等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接触人体和其他物品可造成损伤和破坏,甚至引起燃烧和爆炸,造成伤亡。危险品的保管。在危险品保管中防火和防爆的基本方法是: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操作。剧毒物品引起的实验室安全事故浙江大学“7.3”化学中毒事件2009年7月3日,浙江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发生化学中毒事件,造成两位博士研究生中毒,其中一位抢救无效死亡。调查发现,有两位教师于事发当日在化学系催化研究所做实验过程中,存在误将本应接于另一实验室的一氧化碳气体接至通向案发实验室输气管的行为,这两位教师的行为涉嫌危险品肇事罪,公安机关进行了立案调查。剧毒品如氰化物、三氯化二砷、有机汞、有机磷等具有强烈毒性,少量侵入人体即可造成死亡。所以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保存、使用,一般实验室不应长期保存剧毒药物。由二人共同保管,同时到场取用。对原有量和使用量进行准确记录。操作实验后,必须洗手,以免误食。剧毒物品的安全防护紫外线的安全防护

紫外线照射过多会损伤皮肤和眼睛并易致癌。无必要不开启紫外线灯,必要开者必须是无臭氧的并做好个人防护,不要有裸露的身体表面,必须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对受过多紫外线照射会被破坏的仪器,在开启紫外线灯时应用报纸遮盖。从事放射同位素的实验人员,必须懂得其基本知识,必须经过辐射防护部门的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凡进入辐射性同位素的实验人员,须穿戴个人防护服、鞋等。在实验室内不得随意脱去,在其气溶胶的工作中,佩戴高效防护口罩,不得随意脱掉。放射性同位素实验的安全防护1941年美国发生74例实验室相关的吸入性布氏杆菌感染事故1960’s中国相继发生三起布病实验室感染2004年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CDCSARS实验室感染事故1976年英国某医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体检时发现结核菌感染者比其他人员高5倍实验动物突发重大事件1999年北京某实验室曾发生实验人员感染流行性出血热事件。事件起因就是操作人员被携带病毒的实验动物抓咬伤而受感染引起的。实例一2006年长春市某高校中药系实验室发生学生感染流行性出血热事件,76名学生中有10名学生受感染。整个事件起因也是由于实验操作过程中被动物抓咬伤而造成的。实例二实验动物突发重大事件

相关规定《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实验动物发生传染性疾病时,从事实验动物生产、使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采取隔离、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同时报告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当发生人畜共患病时,还应当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立即启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分级

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一般(Ⅲ级)特别重大实验动物生物安全事故(Ⅰ级)(1)实验室动物发生人兽共患传染病,并有扩散趋势;(2)相关联的实验技术人员或工作人员受到感染并确诊;(3)发生发病或疑似动物丢失事件。重大实验动物生物安全事故(Ⅱ级)(1)在1实验室内发生1例以上动物烈性传染病;(2)发生发病或疑似动物丢失事件。一般实验动物生物安全事故(Ⅲ级)(1)在一实验室内发生一般动物传染病。(2)发生发病或疑似动物丢失事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分级

应急处理的工作原则以人为本、保障科学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属地为主原则;预防为主原则;依靠科学,依法规范;与相关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按照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工作原则,成立实验动物中心突发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小组,负责该预案的启动和实施,负责组织中心突发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应急小组各成员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组长负责预案启动、紧急决策、总协调指挥,同时为事件责任报告人,负责事件的上报。副组长负责小组内部及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各成员负责应急处置工作,包括及时向组长、副组长通报情况。突发重大事故的报告中心实验动物繁育工作负责人和动物实验工作负责人是事故的责任报告人;中心动物生产部、动物实验部和质量检测室为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人发现疑似动物病例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向中心质量检测室报告;在判定疫情后,立即上报上一级负责人。报告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病的动物种类和品种、动物来源、临床症状、发病数量、死亡数量、是否有人员感染、已采取的控制措施、报告的部门和个人、联系方式等。赶赴现场:接到报告后立即派遣调查人员,在2h内到达现场调查。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料采集:以不扩散疫情为原则,根据疑似疫病种类判断是否进行现场剖检。现场控制:结合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方案制定具体控制措施。递交报告:如实填写《实验动物突发重大疫病现场调查报告》,并在2h内将报告递交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预警建议:接到现场调查报告后,应在4h内召开相关专家组会议。突发重大事故的调查过程现场处理(1)隔离。应急反应队伍在应急专家队组的指挥下,将患病及疑似患病实验动物与同群健康动物隔离饲养。(2)扑杀。经应急专家组确认,常规实验动物突发重大疫病、外来重大疫病或已消灭的疫病在一定范围内复发时,建议扑杀所有的发病动物和同群动物。(3)治疗。种用或稀有品种的实验动物突发烈性传染病,在发病早期,对健康易感动物紧急免疫接种,试用药物治疗;发病中后期,视实验动物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而定。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处理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处理

(4)无害化处理。病死及扑杀后的实验动物尸体、排泄物、污染的饲料、垫料、污水等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5)消毒。对被污染的用品、笼具、场地等进行严格消毒。(6)人员防护:适当的防护措施;吸收和消毒;健康监测。周围区域的措施发病周围临近的饲养场必要时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注意隔离、消毒,加强饲养管理,从而保障实验动物在良好的环境下生长、繁殖。追踪处理对已售出的可能染疫的实验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追踪。以疫病发生的最长潜伏期推算,已售出的在潜伏期之内或已发病的实验动物,由当地科技主管部门(辖区内售)或报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处理。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处理

突发重大事故的后期处置

确认疫情终止应急指挥部专家组成员根据疫情处理具体情况是否满足如下条件,向预案启动部门提出终止建议。(1)传染源已消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