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_第1页
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_第2页
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_第3页
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_第4页
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原卷版)一、单项选择题1.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非洲国家的纷纷独立说明()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美苏争霸进入紧张阶段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D.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英国政府改变殖民政策,推行“分而治之”方针,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印度独立前后,亚洲的其他一些国家也先后宣布独立。1948年,犹太人建立了以色列国,英国宣布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结束。上述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A.亚非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B.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C.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D.亚洲独立同时埋下了隐患3.二战后,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了卓有成效的独立与振兴浪潮。属于上述范围内卓有成效的独立与振兴的浪潮有()①印度的独立②埃及纳赛尔领导的革命③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④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二战后,亚洲国家如新加坡、韩国、印度等经济显著发展的事实说明()A.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B.优先发展出口工业,以外向型经济为主C.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必须共同发展D.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发展战略5.印巴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下图展示了印巴边境上双方哨兵在降旗仪式上的较量,双方都在使劲地跺脚与怒吼。究其根源,双方矛盾产生的历史根源应源于()A.宗教信仰的不同B.存在领土争端C.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D.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政见的不同6.20世纪四五十年代,拉美地区的国有化运动还只限于少数国家;到六七十年代,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加入到国有化运动的行列中来。据统计,1960~1976年,拉美国家将200多家外国企业收归国有,掀起了国有化浪潮。这一运动在当时()A.减少了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附性B.推动了拉美国家的迅速现代化C.迥异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7.二战后,新加坡和韩国社会经济都曾出现过高速增长的繁荣景象。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考虑,其根本原因在于()A.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B.实现了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C.普遍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劳动者的素质普遍得到提高8.1962年10月30至31日,联合国秘书长吴丹访问了古巴,劝卡斯特罗同意撤走苏联的导弹和轰炸机。卡斯特罗接受了吴丹的劝说,但断然拒绝联合国观察员进入古巴,并向美国提出了“停止在全世界范围内对古巴进行的经济制裁”等条件。这表明()A.美国拥有遏制苏联的绝对实力B.古巴不愿屈服于美国的压力C.美国与苏、古由对峙走向和平共处D.联合国不支持苏联的行为9.20世纪末亚洲爆发的金融危机,说明二战后亚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是()A.过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B.分依赖外资和外贸C.人口膨胀D.资源贫乏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亚国家的发展有其区域特色。下列叙述不符合西亚历史发展状况的是()A.政局稳定是经济发展的保障B.一些国家迈入世界富国行列C.产油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日趋接近D.发起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同西方垄断资本斗争11.1947年,印度的独立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对英属亚洲殖民地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战后南亚政治版图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可见,印度独立()A.标志着英国在亚洲的殖民统治瓦解B.使亚洲一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C.推动了二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D.促进了印度的发展和振兴12.下面为“中国1978—202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及占GDP比重变化图”,其能反映出()①中国入世推动对外贸易发展②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③外贸占GDP比重曾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④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世界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各领风骚,尼赫鲁、毛泽东、纳赛尔、卡斯特罗等人共同掀起的历史大潮是()A.反抗殖民侵略与扩张B.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C.壮大社会主义阵营D.构建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二、材料解析题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7年6月3日,英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公布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未得到解决。材料二蒙巴顿方案的核心是按宗教,而不是按语言、文化或民族的区别来划分自治领。由此产生的印巴分立造成了无穷的后患。方案规定,各土邦可以自行决定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这使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成为悬案,造成印巴两国独立后立即围绕克什米尔问题兵戎相见。材料三按照蒙巴顿方案,巴基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分别称为东巴和西巴。东、西巴被印度隔开,相距约2000千米。东巴人绝大部分属孟加拉族,讲孟加拉语;西巴人分属信德、旁遮普、俾路支和巴丹等几个民族。两地居民的文化和民族都不尽相同。东、西巴合为一体的基础仅仅是伊斯兰教。这种地理上的相互隔绝,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巨大差异,极易为内部分裂和外来干涉势力所利用。(1)从材料看,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西巴基斯坦为何最终分裂。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永远地改变了欧洲,但是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世界变得更大,但欧洲在世界上的作用本质上没有改变。在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统治着它们旧的殖民地和新的保护国的情况下,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然而,这与现实不符。——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改营中的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样,老百姓还受到了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大约30年左右时间,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接纳的43个新会员国全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在70年代接纳的33个新会员国中除了“两个”德国以外也都是第三世界国家。——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1)为什么材料一中说“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是与历史事实不符的。(2)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政治秩序的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3)概括材料三所示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答案版)一、单项选择题1.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非洲国家的纷纷独立说明()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美苏争霸进入紧张阶段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D.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解析:选D材料中20世纪60年代非洲原先为殖民地的国家纷纷独立,正是这一时期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表现,故D项正确。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英国政府改变殖民政策,推行“分而治之”方针,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印度独立前后,亚洲的其他一些国家也先后宣布独立。1948年,犹太人建立了以色列国,英国宣布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结束。上述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A.亚非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B.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C.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D.亚洲独立同时埋下了隐患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印度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亚洲的其他一些国家也先后宣布独立”“建立了以色列国”可知,材料提及的史实都发生在二战后的亚洲地区,故体现的是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故C项正确,A项错误;B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由材料无法看出“隐患”,故D项错误。3.二战后,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了卓有成效的独立与振兴浪潮。属于上述范围内卓有成效的独立与振兴的浪潮有()①印度的独立②埃及纳赛尔领导的革命③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④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选A印度是亚洲国家,埃及是非洲国家,均是在二战后获得独立。因此“亚非”的卓有成效的独立与振兴有印度的独立、埃及纳赛尔领导的革命,①②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项;古巴与巴拿马属于拉美国家,也不属于二战后的“独立”运动,故排除含有③或④的B、C、D三项。4.二战后,亚洲国家如新加坡、韩国、印度等经济显著发展的事实说明()A.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B.优先发展出口工业,以外向型经济为主C.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必须共同发展D.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发展战略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加坡、韩国、印度的经济发展都采取了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而依据自身国情制定合适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三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故D项正确。5.印巴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下图展示了印巴边境上双方哨兵在降旗仪式上的较量,双方都在使劲地跺脚与怒吼。究其根源,双方矛盾产生的历史根源应源于()A.宗教信仰的不同B.存在领土争端C.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D.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政见的不同解析:选C正是由于英国殖民者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印度、巴基斯坦的标准,才导致了两国的矛盾与冲突,故C项正确。6.20世纪四五十年代,拉美地区的国有化运动还只限于少数国家;到六七十年代,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加入到国有化运动的行列中来。据统计,1960~1976年,拉美国家将200多家外国企业收归国有,掀起了国有化浪潮。这一运动在当时()A.减少了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附性B.推动了拉美国家的迅速现代化C.迥异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解析:选A从材料可以看出拉美很多国家实行国有化运动,将大量的外国企业收归国有,这就减少了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附性,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并没有推动拉美国家迅速实现现代化,故B项错误;材料中拉美国家的措施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有相似之处,故C项错误;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不是以拉美国家实行国有化为标志的,故D项错误。7.二战后,新加坡和韩国社会经济都曾出现过高速增长的繁荣景象。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考虑,其根本原因在于()A.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B.实现了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C.普遍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劳动者的素质普遍得到提高解析:选D根据设问“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及所学可知,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也普遍得到提高,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8.1962年10月30至31日,联合国秘书长吴丹访问了古巴,劝卡斯特罗同意撤走苏联的导弹和轰炸机。卡斯特罗接受了吴丹的劝说,但断然拒绝联合国观察员进入古巴,并向美国提出了“停止在全世界范围内对古巴进行的经济制裁”等条件。这表明()A.美国拥有遏制苏联的绝对实力B.古巴不愿屈服于美国的压力C.美国与苏、古由对峙走向和平共处D.联合国不支持苏联的行为解析:选B由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有相对优势而非绝对优势,故A项错误;材料中卡斯特罗向美国提出条件,既反映了两大阵营的对抗,又反映了古巴不愿屈从美国,故B项符合题意;“古巴导弹危机”解决并未使美与苏、古关系就此和平,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联合国对苏联行为的态度,故排除D项。9.20世纪末亚洲爆发的金融危机,说明二战后亚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是()A.过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B.分依赖外资和外贸C.人口膨胀D.资源贫乏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亚洲四小龙”抓住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机会,发展外向型经济,引进外资,紧密的与世界经济联系在一起,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因此在金融危机来临时受到的冲击最大,故B项正确。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亚国家的发展有其区域特色。下列叙述不符合西亚历史发展状况的是()A.政局稳定是经济发展的保障B.一些国家迈入世界富国行列C.产油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日趋接近D.发起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同西方垄断资本斗争解析:选A本题属于逆向选择,有一定难度。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亚国家在努力改变单一经济结构,积极发展石油化工和其他工业时,还积极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粮食自给率。但是由于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大国插手,造成地区冲突不断,政局并不稳定。故A项错误。11.1947年,印度的独立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对英属亚洲殖民地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战后南亚政治版图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可见,印度独立()A.标志着英国在亚洲的殖民统治瓦解B.使亚洲一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C.推动了二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D.促进了印度的发展和振兴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印度独立对战后的亚洲民族独立运动产生深远影响,故C项正确。12.下面为“中国1978—202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及占GDP比重变化图”,其能反映出()①中国入世推动对外贸易发展②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③外贸占GDP比重曾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④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B中国入世是在2022年,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2022年后对外贸易发展较快,故①正确;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故②正确;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在1997年,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③正确;外贸占GDP比重不断增加,说明进入新世纪以来,受经济全球化影响,中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13.世界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各领风骚,尼赫鲁、毛泽东、纳赛尔、卡斯特罗等人共同掀起的历史大潮是()A.反抗殖民侵略与扩张B.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C.壮大社会主义阵营D.构建二战后的世界格局解析:选B尼赫鲁领导印度人民实现了印度独立、毛泽东领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属于亚洲国家的独立与振兴;纳赛尔领导埃及人民,实现了埃及独立属于非洲国家的独立与振兴;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属于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与振兴,故B项正确。二、材料解析题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7年6月3日,英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公布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未得到解决。材料二蒙巴顿方案的核心是按宗教,而不是按语言、文化或民族的区别来划分自治领。由此产生的印巴分立造成了无穷的后患。方案规定,各土邦可以自行决定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这使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成为悬案,造成印巴两国独立后立即围绕克什米尔问题兵戎相见。材料三按照蒙巴顿方案,巴基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分别称为东巴和西巴。东、西巴被印度隔开,相距约2000千米。东巴人绝大部分属孟加拉族,讲孟加拉语;西巴人分属信德、旁遮普、俾路支和巴丹等几个民族。两地居民的文化和民族都不尽相同。东、西巴合为一体的基础仅仅是伊斯兰教。这种地理上的相互隔绝,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巨大差异,极易为内部分裂和外来干涉势力所利用。(1)从材料看,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西巴基斯坦为何最终分裂。解析:本题考查了英国的“分而治之”政策及其带来的危害。第(1)问可根据材料和英国对未来印度的担心来看“分而治之”的政策。第(2)问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巴基斯坦分裂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因素。答案:(1)英国的目的是对印度地区实行“分而治之”,制造分裂,防止出现一个统一强大的印度,以保持英国在印度的影响。(2)维系东、西巴基斯坦的基础并不牢固,虽宗教信仰相同,但两地民族、文化迥异;且两地被印度隔断,相距2000千米,联系不够紧密;在苏联的支持下印度发动对东巴基斯坦的战争,蓄意肢解巴基斯坦。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永远地改变了欧洲,但是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世界变得更大,但欧洲在世界上的作用本质上没有改变。在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统治着它们旧的殖民地和新的保护国的情况下,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然而,这与现实不符。——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