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课件 第九章 当代中国文化事业_第1页
公共事业管理课件 第九章 当代中国文化事业_第2页
公共事业管理课件 第九章 当代中国文化事业_第3页
公共事业管理课件 第九章 当代中国文化事业_第4页
公共事业管理课件 第九章 当代中国文化事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当代中国文化事业一、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阶段(一)建国初期典型:双百方针时间: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当时需要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但“左”的倾向严重影响文化事业的发展,“打棍子”、“戴帽子”、“抓辫子”等现象严重。毛泽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一、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阶段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和3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系统地论述了“双百”方针。他明确宣布,这是一个基本的、长期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使“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了干扰和损害。一、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阶段(二)文革时期典型:样板戏江青等人把当时一批文艺作品视为开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代表所赐的封号。“样板戏”一词源于《人民日报》1967年5月31日的评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被确定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只有8个: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杜鹃山》。一、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阶段(三)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979年)江泽民:三个代表: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000年,广东)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2002年)一、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阶段胡锦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07年,十七大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化事业改革(一)“文化春天”的来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化领域也逐步由“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文化事业出现复苏和初步繁荣的局面。复苏:短篇小说《班主任》、话剧《曙光》、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等;繁荣:文学方面出现了“反思文学”、“伤痕文学”、“文学寻根”;电影方面有《老井》、《红高粱》等。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化事业改革文化的复苏越发反衬了体制的不足:组织上依然是计划体制,机构重叠、单一公有制、平均主义大锅饭、文艺团体财政包干、机构臃肿、文化事业行政化等。当时的文化事业改革:首要的是不乱反正,重建被文革破坏的文化体制;其次是划清文化与政治的界限。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化事业改革1979年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会上论述了划清政治问题与文艺问题的界限:邓小平:“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水平……衙门作风必须抛弃。在文艺创作、文艺批评领域的行政命令必须废止。”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化事业改革(二)“以文补文”与“双轨制”1.以文补文时间:1978年。广东、广西、湖北、安徽、河北等省区,把电影队、影剧场、体育场等文化设施划归公社文化站管理,文化展举办文娱活动可以酌量收费,即取之于“文”,用之于“文”。随后,这一模式逐步得到推广。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化事业改革“以文补文”的做法一开始就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和支持:1980年中宣部《关于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几点意见》中,第一次使用了“以文补文”的提法。1983年中央34号文件明确指出:“有些群众文化活动、可以适当收费,以补助活动经费的不足。”“以文补文”在国家底子薄、财力小、对文化事业的投资不足的情况下,能够补偿文化事业单位的经费,推动全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化事业改革2.双轨制一轨为少数代表国家和民族艺术水平的、或带有实验性的、或具有特殊历史保留价值的、或少数民族地区需要国家扶持的艺术表演团体,实行全民所有制,由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主办。一轨为其他绝大多数的规模比较小、比较分散、演出的流动性比较强的艺术表演团体,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由社会力量主办,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化事业改革双轨制后,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情况:一方面,原有体制下的小文化团体如曲艺团,多数面临改革,或者难以维持现有的局面,解散的很多。一方面,大量民间职业剧团涌现并日益活跃。再次,文化演出市场出现多元化、商业化发展,各种文娱表现形式也不拘一格。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化事业改革(三)从文化事业到文化产业改革开放初,广州东方宾馆开设了国内第一个音乐茶座,成为我国文化市场兴起的标志。音乐茶座红火异常,水泄不通。1984年之后,演出走穴、演员走穴的现象越来越多。当时主管文艺的领导对走穴持否定态度,认为这会涣散人心,冲击整场演出。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化事业改革1988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意见》,第一次对当时颇具争议的演员走穴现象进行了肯定。“艺术表演人员应当以演出活动为其主要收入来源,并允许合理流动。”同时,全国加大文化立法和执法,国务院在1986-1990年间出台了83件部门规章和法规文件。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化事业改革1987年,国家解除了对长期争议的营业性舞厅的禁令,赋予其合法地位。1988年,我国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采用了“文化市场”的概念。此后,台球、卡拉OK、电子游戏等一批在西方非常流行的娱乐方式进入中国,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文化热潮。MTV音乐电视成为90年代的文化标志。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化事业改革在推动文化产业从理论到政策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先行一步。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中心正式成立,次年推出第一本《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以后每年一本,成为各级政府在文化产业方面的重要参考文献。中国文化产业不仅仅是文娱产业。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化事业改革1984年,上海出现了第一家以咨询服务为主的“头脑企业”,虽然很快倒闭,但文化产业却蓬勃发展起来。1990年春夏之交,面对一批滞销的衬衫,一些富有创意的文化人突发奇想,在衬衫上绘上新奇的图案或文字,摇身一变发明了“文化衫”,成为一时的抢手货。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出版了《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书中“文化产业”的概念被提了出来。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化事业改革1993年12月,《中国文化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发表了文化部领导的讲话,提出“在改革开放中发展文化产业”,这是我国政府文化行政领导首次全面阐述文化产业的政策性意见。此后,复旦大学10多位教授发起组织了“复兰德经济顾问行”,信息、智慧、点子等开始突出起来,并进一步走向市场。1997年十五大、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2002年党的十六大、2007年党的十七大等都对文化产业做了系统的阐述。四、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1.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低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0.4%,而一些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仅占其经常性消费支出的2.35%,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四、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2.文化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如商周青铜器、秦代陵墓、汉代金缕玉衣、唐宋陶瓷、明清丝绸、木偶戏等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与此同时,京剧、民歌、杂技、风筝、服饰等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问题不在于人们不喜欢青铜器、青花瓷,而在于我们的开发不够。此外,非物质文化开发更加落后。四、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3.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相同,东高西低。从文化产业的收入来看,东部地区的营业收入占全国的82%,而西部仅占18%。另外,地区文化产业同构化现象非常明显。如动漫,我国有几十个动漫产业基地,专家认为已经出现了“泡沫”。四、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4.文化产业的原创性不足中国文化产业正在迅速同世界发达国家接近,但接近的方式多是模仿。模仿永远都无法超越、无法走向一流,这是我国文化产业的一大弊端。原创性也跟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无处不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