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衍射习题2_第1页
光的衍射习题2_第2页
光的衍射习题2_第3页
光的衍射习题2_第4页
光的衍射习题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光的衍射(2)一.选择题(共15分)1.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L为透镜,EF为屏幕;当把单缝S稍微上移时,衍射的图样将[](A)向上平移(B)向下平移(C)不动(D)消失2.在如图所示的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将单缝K沿垂直与光的入射方向(图中的方向)稍微平移,则[](A)衍射条纹移动,条纹宽度不变(B)衍射条纹移动,条纹宽度变动(C)衍射条纹不动,条纹宽度不变(D)衍射条纹中心不动,条纹变窄3.在双缝衍射实验中,若每条缝宽,两缝中心间距,则在单缝衍射的两个第一极小条纹之间出现的干涉明纹数为[](A)2(B)5(C)9(D)124.波长为1.68Å的X射线以掠射角θ射向某晶体表面时,在反射方向出现第一积极大,已知晶体的晶格常数为1.68Å,则θ角为(A)30˚,(B)45˚,(C)60˚,(D)90˚,[]5.X射线射到晶体上,对于间距为d的平行点镇平面,能产生衍射主极大的最大波长为(A)d/4(B)d/2(C)d(D)2d二.填空题1.惠更斯引入_____的概念提出了惠更斯原理,菲涅耳再用______的思想补充了惠更斯原理,发展成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2.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缝宽为a=0.15mm的单缝上,缝后有焦距为f=400mm的凸透镜,在其焦平面上放置观察屏幕,现测得屏幕上中央明条纹两侧的两个第三级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8mm,则入射光的波长为λ=3一毫米内有500条刻痕的平面透射光栅,用平行钠光束(λ=5890Å)与光栅平面法线成30˚角入射,在屏幕上最多能看到第________级光谱4.若在某单色光的光栅光谱中第三级谱线是缺级,则光栅常数与缝宽之比(a+b)/a的各种可能的数值为________5.在透光缝数为N的平面光栅的衍射实验中,中央主极大的光强是单缝衍射中央主极大光强的___倍,通过N个缝的总能量是通过单缝的总能量的______倍.6.一远处点光源的光,照射在小圆孔上,并通过圆孔后紧靠孔的会聚透镜,在透镜焦面上,将不是出现光源的几何象点,而是一个衍射斑,衍射斑对小孔中心展开的角大小与_____成正比与_______成反比三计算题.1.用波长λ=5398Å的平行光入射在单缝上,缝后用焦距f=40cm的凸透镜把衍射光会聚于焦平面上,测得中央明条纹的宽度为3.4mm,单缝的宽度是多少?2.某种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在单缝上,单缝宽a=0.15mm缝后放一个焦距f=400mm的凸透镜,在透镜的焦平面上,测得中央明条纹两侧的两个第三级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8.0mm3.纳黄光中包含两个相近的波长λ1=589.0nm和λ2=589.6nm.用平行的纳黄光垂直入射在每毫米有600条缝的光栅上,会聚透镜的焦距f=1.00m求在屏幕上形成的第2级光谱中上述两波长λ1和λ2的光谱之间的间隔Δl4.用含有两种波长λ=6000Å和λ΄=5000Å的复色光垂直入射到每毫米有200条刻痕的光栅上,光栅后面置一焦距为f=50cm的凸透镜,在透镜焦平面处置一屏幕,求以上两种波长光的第一级谱线的间距Δ5.一束平行光垂直入射到某个光栅上,该光束有两种波长的光λ1=4400Å和λ2=6600Å.实验发现,两种波长的谱线(不记中央明纹)第二次重合于衍射角Φ=60˚的方向上,求此光栅的光栅常数.6.设光栅平面和透镜都与屏幕平行,在平面透射光栅上每厘米有5000条刻痕线,用它来观察钠黄光,(λ=589nm)的光谱线.(1)当光线垂直入射到光栅上时,能看到的光谱线的最高级数Km是多少?(2)当光线已30˚的入射角(入射线与光栅平面的法线的夹角)斜入射到光栅上时,能看到的光谱线的最高级数Kḿ是多少?(1nm=10-9m7.在单色光垂直入射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双缝中心距为d每条缝的宽度为a.已知d/a=5.5.试计算衍射图样中对应于单缝衍射中央明纹区域内干涉明纹的数目.8.用钠黄光(有波长为λ1=5890Å和λ2=5896Å的两个成分)垂直照射到光栅常数为d=3.5×10-4cm波长为λ2的光和波长为λ1的主极大衍射角度之差(θ1-θ2)波长为λ1的主极的半角宽度Δθ1,9.在圆孔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已知圆孔半径a,透镜焦距f与入射光波长λ求透镜焦面上中央亮斑的直径.D10.在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若圆孔半径R,透镜焦距f与入射光波长为λ,R>>λ,求中央亮斑的直径d.11.设计一个平面透射光栅,当光线垂直照射时,能在30˚方上观察到λ=6000Å的光的第二级谱线,并能在该处分辨Δλ=0.05Å的两条谱线.求光栅常数a+b和光栅的宽度.12.纳黄光是由波长λ1=5890Å和λ2=5896Å的两条谱线组成,如果用每毫米500条缝的光栅做光谱实验,(入射光垂直于光栅)求在第一级光谱中,这两条谱线的偏转角度和它们的差;若光栅宽度为L=10cm,求在第一级光谱中波长为6000Å四,问答题1.用眼睛通过一单狭缝直接观察远处与缝平行的光源,看到的衍射图样是菲涅耳衍射图样还是夫琅和费衍射图样?为什么?2.光栅的衍射光谱和棱镜的色散光谱主要有什么不同?一、选择题

1.(C)2.(D)3.(C)4.(A)5.(D)

二、填空题

1.子波,子波干涉

2.500nm

3.5

4.3,3/2

5.N2,N

6.照射光波长,圆孔的直径

三、计算题

1.解:中央明纹宽度△x=2x1≈2fλ/a

单缝的宽度a=0.15mm

2.解:设第三级暗纹在Φ3方向上,则有asinφ3=3λ

此暗纹到中心的距离为x3=ftgφ3

因为φ3很小,可认为tgφ3≈sinφ3

所以x3≈3fλ/a

两侧第三级暗纹的距离是2x3=6fλ/a

∴λ=(2x3)a/6f=500nm

3.解:光栅常数d=1mm/600=1667nm

根据光栅公式,λ1的第2级谱线dsinθ1=2λ1θ1=44.96°

λ2的第2级谱线dsinθ2=2λ2θ2=45.02°

两谱线间隔△L=f(tgθ2-tgθ1)=2.04mm

4.解:对于第一级谱线,有:x1=ftgφ1,sinφ1=λ/d

∵sinφ=tgφ∴x1=ftgφ1≈fλ/d

λ和λ′两种波长的第一级谱线之间的距离

△x=x1-x1′=f(tgφ1-tgφ1′)=1cm

5.解:由光栅衍射主极大公式得dsinφ1=k1λ1

dsinφ2=k2λ2

sinφ1/sinφ2=2k1/3k2

当两谱线重合时有φ1=φ2

∴k1/k2=3/2=6/4=9/6……

当第二次重合时k1/k2=6/4,k1=6,k1=4

由光栅公式可知dsin60°=6λ1d=3.05×10-3mm

6.解:光栅常数d=1m/(5×10-5)=2×10-6m

(1)垂直入射时,设能看到的光谱线的最高级数为km,则根据光栅方程有

dsinθ=kmλ

∵sinθ≤1∴kmλ/d≤1∴km≤d/λ=3.39

∵km为整数∴km=3

(2)斜入射时,设能看到的光谱线的最高级数为km′,则根据斜入射时的光栅方程有

d(sin30°+sinθ′)=k′mλ

∵sinθ′≤1∴k′mλ/d≤1.5∴k′m≤1.5d/λ=5.09

∵k′m为整数∴k′m=5

7.解:干涉极大的衍射角φ满足如下条件dsinφ′=kλk=0,1,2……

单缝衍射第一个暗点(中央明纹边缘)在φ′方向,asinφ′=λ

二式相除,在0到φ′范围内,k=dsinφ/asinφ′,φ≤φ′,

d/a=5.5k只能取0,1,2,3,4,5。

另一侧,k可取-1,-2,-3,-4,-5。

共计11条干涉明纹。

8.(1)dsinθ1=3λ1

dsinθ2=3λ2

∵λ2-λ1≤λ1∴dcosθ1(θ2-θ1)≈3(λ2-λ1)∴θ2-θ1=6.0×10-4rad

(2)△θ1=λ1/Ndcosθ1=2.0×10-4rad

9.解:透镜焦面上中央亮斑的直径等于第一暗环的直径,设第一暗环的衍射角为φ1,则

asinφ1=0.61λ

透镜焦距为f时,焦面上第一暗环直径为D=2ftgφ1

通常a≥λ,因而φ1很小,于是φ1≈sinφ1≈tgφ1

所以D=1.22fλ/a

10.解:设第一级暗环的衍射角为φ1,则有Rasinφ1=0.61λ

又tgφ1=d/2f

d为第一级暗环直径∵R≥λ,∴φ1很小sinφ1≈tgφ1

∴.d=1.22λf/R

11.解:光栅常数a+b=kλ/sinθ=2400nm

又λ/△λ=NkN=60000条

光栅宽度为L=N(a+b)=14.4cm

12.解:(1)应用光栅公式(a+b)sinθ1=λ1

sinθ1=0.2945θ1=17°7.7′

sinθ2=0.2948θ2=17°8.7′

△θ=θ2-θ1=1′

(2)该光栅的总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