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胡裕树版_第1页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胡裕树版_第2页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胡裕树版_第3页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胡裕树版_第4页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胡裕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现代汉语名词解释绪论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包括各种方言,狭义的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汉语方言七区: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闽方言区、粤方言区。汉语规范化:就是根据汉语的发展规律来确定和推广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以便更进一步地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使汉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①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②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③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现代汉语的特点:①语音方面:a、现代汉语的音节结构中元音占优势。普通话的音节里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缺少元音。b、声调是汉语音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②词汇方面:a、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绝大多数。b、在构词方面,现代汉语能运用词根融合、附加和重叠、轻声和儿化等方式构成无限多的新词。③语法方面:a、汉语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这是语法方面的主要特点。b、单双音节对语句结构具有影响。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交际作用是通过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来实现的。这种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就是语音。音高:音高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颤动次数的多少。颤动次数越多,声音越高;反之,声音就越低。音强:音强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一定时间内音波振动幅度的大小。语音的强弱同说话时用力的大小有关。音长:音长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音波存在的时间的久暂。语音的长短是指发某个音的发音动作延续的时间。音色:音色是声音的个性、特色,决定于音波颤动的形式。音色不同的三个原因:①发音体不同②使物体发音的方法不同③发音时物体的自身的状况不同。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是我国语言工作者在总结注音识字和拼音字母运动经验、集中广大群众智慧和参考世界各国拼音文字长处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音节:音节是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也是最自然的语音单位。一般来说,汉语的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音素:语音的最小单位。普通话里b、p、m、f等是一个音素,a、o、e、i、u等也是一个音素,但是ai、ei、ao、ou等就是由两个音素结合而成的。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音位:语言里能够区别词义的最小语音单位叫做音位。例如:“大”(dà)、“地”(dì)这两个词的词义上的差别,从语音上看是通过“a”“i”表现出来的,因此“a”和“i”就是两个能够区别词义的最小语音单位。元音:发元音时,声带总是颤动的;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不受任何阻碍;元音响亮,可唱,能延长。辅音:发辅音时,有的颤动声带,有的不颤动声带;发辅音时则受到一定的阻碍;辅音有的响亮,可唱,能延长,有的则不然。发音部位:即发音时气流在发音器官受到阻碍的部位发音方法:即发音时构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第二节声母塞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从肺部出来的气流积聚在受阻部分,受阻部分突然打开,气流迸裂而出,造成爆发色彩的音。普通话的塞音有b、p、d、t、g、k。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靠近,形成缝隙,气流从缝隙挤出,造成摩擦音。普通话的擦音有f、s、sh、r、x。塞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阻住气流,然后逐步放开,形成一条窄缝,让气流从窄缝挤出,造成塞擦音。普通话的塞擦音有z、c、zh、ch、j、q。鼻音:发音时软腭下垂,鼻腔通路打开,口腔里形成阻碍的两部分完全闭合,气流不能从口腔通过,转道鼻腔流出,发出鼻音。普通话里的鼻音声母有m和n.。边音:发音时舌尖和上颚的某一点接触形成阻碍,舌的两边松弛、自然,气流沿舌的两边(或一边)流出,造成边音。普通话里的边音只有一个l。送气音:呼出气流较强的是送气音,如普通话里的p、t、k、c、ch、q。不送气音:呼出气流较弱的是不送气音,如普通话里的b、d、g、z、zh、j。浊音/清音:发音时声带颤动的是浊音、声带不颤动的是清音。普通话里声母中,只有鼻音m、n,边音l和擦音r是浊音,其余都是清音。零声母字:普通话里大部分音节都以辅音声母开头,但是也有一些音节的开头不是辅音而是元音,这就是说,它们的声母是“零”,所以把不用辅音充当声母的字称为“零声母字”。例如:“衣”、“鸦”“乌”“外”“远”“袄”等。第三节韵母韵母:音节里声母后面的部分叫做韵母。单元音韵母:单元音韵母是由单元音构成的韵母,共有十个;其中七个是舌面元音,三个是舌尖元音。舌面元音:舌面元音发音时,主要是舌面起作用,由舌位的高低、前后和嘴唇的圆不圆来决定。P53-54舌尖元音:舌尖元音发音时主要是舌尖起作用,由舌尖活动的前后和嘴唇的圆不圆来决定。复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是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结合而成的。普通话里共有十三个复元音韵母,即:ai、ei、ao、ou、ia、ie、ua、uo、üe、iao、iou、uai、uei。带鼻音韵母:由一个或两个元音后面带上鼻辅音构成。普通话里的带鼻音韵母共有十六个,可以分为带舌尖鼻音的(前鼻韵)8个和带舌根鼻音(后鼻韵)8个的两类。“四呼”:“四呼”是我国传统语言学上的术语。音韵学家分韵母为开口和合口两类,每类又分为洪音、细音两种。开口洪音称为开口呼,细音称齐齿呼;合口洪音称为合口呼,细音称为撮口呼。P58音值:韵母的实际发音可称为音值。押韵:把两个以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意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这种情况就叫做押韵(或压韵)。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十八韵:“十八韵”把韵文押韵的范围归纳为十八类,每类用一个同韵字为名。P6。“十三辙”:是明清以来北方说唱文学用以押韵的韵部。“辙”是“韵”的通俗称呼,“合辙”也就是押韵。辙名用两个同韵字为名,一般称为“发花辙”、“梭波辙”“乜斜辙”、“一七辙”、“姑苏辙”、“怀来辙”、“灰堆辙”、“遥条辙”、“油求辙”、“言前辙”、“人辰辙”、“江阳辙”、“中东辙”。此外,押儿化韵字时还有两道小辙儿,叫“小言前儿”和“小人辰儿”。第四节声调声调:“北京”这两个字,除了有声母、韵母两个部分外,还有一个贯穿整个字音的高低升降,这就是声调。汉语的一个音节基本上就是一个汉字,所以声调也叫字调。调值:调值就是声调的高低升降的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现代汉语各方言的调值最基本的类型有平的、升的、降的、曲折的(包括降升的和升降的)四种。调类:调类就是声调的分类,是按照声调的实际读法(即调值)归纳出来的。调值相同的归为一个调类。普通话里有四种基本的调值,就有四个调类。汉语方言中,调类最少的有三类,最多的有十类。“平仄”:“平”指古四声中的平声,“仄”是古代上、去、入三声的总称。第五节音节音节:音节是语流里最自然的语音单位。用中国传统的方法对音节进行分析得到声母、韵母、声调各个部分,用现代语音学的方法对音节进行分析则会得到各个因素(辅音、元音等)。音节的结构:普通话的音节一般有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构成要素,韵母内部又可分韵头、韵腹、韵尾。音节结构特点:①汉语的音节最多可以有四个音素,最少有一个音素。②每个音节都有元音,少则一个(即韵腹),多则三个。三个元音连续排列,分别充当韵头、韵腹、韵尾。③有的音节没有辅音。有的辅音的音节里,辅音的位置比较固定,或者在音节的开头,或者在音节末尾,没有两个辅音连续排列的形式。④每个音节都有声调。第六节音变音变:音素之间或音节间相互影响,产生语音的变化。轻声:普通话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它的声调,可是在词或句子里雨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较轻、较短的调子买这就是轻声。轻声音节的音高决定于它前面的那个音节的声调。一般说,在上声之后音最高,阴平、阳平之后次之,去声之后最低。变调:除轻声这一种特殊的变调以外,普通话里最常见的变调现象还有上声的变调、去声的变调、“一、七、八、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的变调。儿化:“儿”这个音可以同其他韵母结合起来,变更原来韵母的音色,成为一种卷舌韵母,叫做“儿化韵”。原来的非儿化韵韵母可以叫做平舌韵。儿化韵在汉语中的作用:①在有些词里有确定词性的作用。例如:画(动词)画儿(名词)②在有些词里有区别词义的作用。例如:头儿(不是头)③此外,在有些词里儿化还带有“小”、“喜爱”、“亲切”等感情色彩。如:小孩儿。第七节语调和朗读语调:句子里用来表达意思和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叫做语调。停顿: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包括语法停顿和强调停顿。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里面的语法关系的,在书面语言里就反映为标点。强调停顿是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而在书面语没有标点的地方作一停顿,或者在书面语有标点的地方作较长的停顿。重音:重音是指朗读、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语法重音: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做语法重音。强调重音是为了表示特殊的思想和感情而把句子的某些地方读得特别重的现象。第八节语音规范问题异读词:异读词是指同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读音。异读词审音原则:①一个字的读音在北京话里非常通行而不合北京语音的一般发展规律的,这个音还是可以采用,但是同时也要考虑到它在北方话里应用得是否广泛。②“开、齐、合、撮”的读法,原则上以符合语音发展规律为准。③古代清音入声字在北京话的声调,凡是没有异读的,就采用北京已经通行的读法。文字汉字的字体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是商代王室刻在卜问用过的龟甲兽骨上的记录,是公元前一千三百多年到一千一百多年间的通行字体。刻在甲骨的文字就是卜辞。金文: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铸在青铜器上的文辞称为铭文,文字称为金文。又因为古人用钟鼎来作为铜器的总名,所以金文又称为钟鼎文。六国古文: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变化较小,我们把秦以外的诸侯国的文字称为六国古文。六国古文实质是汉字的区域性的异体字。大篆: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文字的字形结构大体上保持了西周的写法,只是变得更加整齐匀称,这种文字我们称之为“大篆”。小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把秦国原来使用的篆书酌加简化后,推行到全国,这种经过整理的秦国文字就是小篆。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小篆的字体特点:小篆的线条带弧形,圆转而匀称的线条使字形略带椭圆,极其整齐。小篆把原来没有固定形式的各种偏旁统一起来,一个偏旁只有一个形体,为汉字组字成分的统一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小篆确定了每个偏旁在汉字形体中的位置,不能随意变动每个字所用偏旁固定为一种。隶书:隶书是从草率的篆书变来的。隶书在汉代是正式字体。早期的隶书,仍保留了一些篆书的风格,后期的隶书笔画趋于平直,后来更添了波势和挑法,字形也渐成扁方形。隶变: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撰写篆书所发生的变化叫做“隶变”。楷书:楷书又叫真书,是现代通行的字体。“楷”是法式、模范的意思。楷书是由隶书演变的,是点、横、竖、撇、捺等笔画的进一步的发展。楷书的出现,汉字成为方块字就定型了。草书:草书共有三种:章草、今草和狂草。章草是就隶书加以变化的,起于汉代;今草是章草的继续,是楷书的快写体,从东汉末年流传至今;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础上任意增减笔画,恣意连写,兴于唐代。行书:行书是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汉字的特点和结构汉字的特点:①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②汉字字形记录的语音单位是音节③汉字是平面型文字④汉字记录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汉字的结构:汉字的结构包括字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两个方面。内部结构指一般所说的结构方式或造字法,是构造字形以记录汉语的方式、方法。“六书”: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六书之中,真正的造字方法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象形:比照事物的形体,描画事物的形状。象形字是一种形象符号,它是用字形同语言里某个词的以取得联系。指事:用抽象的符号组成,或者在象形符号上加指示性符号。汉字里用指事方法早的字比较少。会意: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会合成字。会意字同象形字一样,也是一种形象符号,不过象形字时“独体”,会意字是“合体”。形声:一个表意成分和一个表音成分合起来组成新字。形声字的表意成分叫形旁(也叫意符),表音成分叫声旁(也叫音符)。假借:假借是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来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转注:关于转注之法,学术界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转注是指一堆同部首的字,由于意义相近、声音相同或相近而互相注释。假借、转注都不是造字方法,而是用字方法。汉字的外部结构:现代汉字的外部结构指的是字的外形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结构单位,二是结构关系。结构单位:现代汉字字形的结构单位有二:一是笔画,一是部件。笔画:汉字的笔画是现代汉字成形的最小单位。书写时从落笔到笔提起,叫做“一笔”或“一画”。笔画是由点和线构成的,点和线的具体形状就叫做笔形。笔画有先有后,书写时的这种笔画先后叫做笔顺。“永字八法”:横、竖、撇、捺、挑、钩、折是构成汉字的八种主要笔形。书法上用“永”字作为代表来概括这八种主要笔形,因此有“永字八法”之说。部件:部件是汉字合体字中有一个以上笔画构成可以独立书写组字单位。不过有时也包括某些合体字做一次切分而产生的笔画。偏旁:偏旁指的是合体字进行第一次切分而产生的两个部分。其实,偏旁就是切分合体字而产生的一级部件。部首:部首是字典中为了给汉字分类而确定的字类标目,是从分析字形结构而产生的。汉字的现状汉字标准化:对现代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整理的基础上做到四定——定量、定形、定音、定序,以提高用字的规范。“定量”主要是规定现代汉语永字的总量。定序主要指查字法的标准化。词汇语素、词和词汇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也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汉语的语素多数是单音节的,写下来就是一个汉字。汉语语素还有双音节和多音节的,写下来是两个或更多的汉字。要鉴定多音节语言单位是一个还是几个语素,可以使用“替代法”。P194语素分类标准:⑴音节的多少单音节语素:一个音节的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读出来是一个音节,写下来是一个汉字。复音节语素: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语素,复音节语素有可分为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读出来是两个音节,写下来是两个汉字,但是只表示一个意义。双音节语素主要有联绵字和音译外来词。联绵字(也叫联绵词):这是古代汉语的遗留,从两个音节的构造来看,可以分为双声联绵字,如“蜘蛛”“枇杷”;叠韵联绵字,如“橄榄”“徜徉”;非双声叠韵联绵字,如“鹌鹑”“蝙蝠”等。多音节语素:基本上是音译外来词,如“巧克力”“白兰地”等。⑵自由不自由自由语素:能够独立成词,也能够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的语素是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不能够独立成词,只能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的语素是不自由语素。⑶定位不定位定位语素:一个语素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的时候,有一定的位置(或前或后或居中)。位置在前的如“第”,位置在后的如“子”位置居中的如“同”。不定位语素:没有一定位置的语素。词:词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结构单位。词组:又叫短语,是大于词的语言单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词构成而不成为句子的语言单位。词的构造单音词:就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复音词: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单纯词:根据每个词的不同的内部结构形式,可以吧现代汉语的词分成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合成词:由几个语素组合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合成词的构成方式:①不定位语素连接定位语素构成的合成词②不定位语素相互融合构成的合成词(联合式、附加式、补充式、陈述式、支配式)多义词和同音词单义词:根据词所包含的意义多寡的不同,可以把词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单义词包括两类,一类是常见的事物的名称,另一类是科学术语和专有名称。语素义:在现代汉语里不能独立运用(不能单说,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语素的意义是语素义。基本意义:词的基本意义往往就是它的最初的意义(本义),但这两者也不一致的情况。所谓基本意义,是就此的应用来说的,而不是就它的来源说的,这两者有联系,但不能混淆起来。引申意义:就是由基本意义直接发展引申出来的派生意义。“比喻意义”:有些词的引申意义,是通过词的比喻用法产生出来的,这种引申意义,也叫作“比喻意义”同音词:从词的语音形式上看,现代汉语中的许多词意义完全不同,而其语音形式(包括声、韵、调等各个方面却完全相同),这样的词就叫做同音词。同源词:汉语词汇当中,还有一些声音形式相类相同、同时在词义上又相近似、相联系的词,这样“音近义通”的词,语言学上叫做“同源词”。因为它们相互之间可以认为有同源关系,即认为由同一语源(代表相关意义的语素)派生出来的。同义词和反义词100、同义词:凡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101、反义词:语言中次会议以相互矛盾、对立的词,就是反义词第五节词汇的构成部分102、基本词汇:普通话词汇里,有些词是全民族使用得最多的,一般的生活当中最必需的,意义最明确,为一般人所共同理解,几乎用不着什么解释的。这样的词是词汇当中最主要的成分,叫做基本词。基本词的集合体叫做基本词汇。103、一般词汇:词汇里基本词汇以外的词语构成一般词汇。104、新造词:主要是利用原有的语言材料,按照原有的构词方法构成的。新造词表示的事物和概念是新的,它的形式也是新的。105、古语词:古语词是指现代汉语中少用而多见于古代文献的词。因为它们是从许多文言文中流传下来的,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词语。106、方言词:是指流行在方言地区而没有在普通话里普遍通行的词。107、外来词:是指本民族语言从外国或其他民族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现代汉语里借用进来的外来词,主要有三种形式:音译的外来词、音译兼表义的外来词、从日本文中吸收过来的借词。108、社会习惯语:社会习惯语包括专门术语和行业语等。109、专门术语:是科学技术上应用得术语,作为科学研究和讨论的重要工具,各门科学都有一些特别应用的术语。110、行业语:是各种行业上应用得词语,是各种职业和某些特殊生活的专门用语。111、熟语:词汇当中,除了许多独立运用的词以外,还有一些固定词组为一般人所经常使用的,也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和词汇的组成部分,这些总称熟语。包括惯用语、成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112、惯用语:是一般人所熟悉的现成的固定词组,常常作为完整的意义单位来运用。如:“磨洋工”“碰钉子”等。113、成语:是一种固定词组,同惯用语的性质相近,常常作为完整的意义单位来运用,而比惯用语更为稳固。成语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分做从书面得来和从口头上传下来两大类。114、歇后语:同成语性质相近的是歇后语,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成语。把一个成语的意义分做前后两个部分说出来,前一部分是个比喻或隐语,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115、谚语:是一般人在口头上流传的通俗的话116、格言:同谚语的形式没有多大的区别,也是一般人所流传使用而又作为行为的规范,多数是有教育意义的。第六节词典和字典117、字典:以字为收集对象,主要功用是为了查字,所以注释的重点在讲明各字的读法、写法、意义和用法。118、词典:以词语为收集的对象,主要的功用是为了查考词语。语法语法和语法体系119、语法学:就是与法学家自觉地对语言的结构规律加以研究的结果。120、历史语法学:用历史观点来研究某一语言的语法构造的发展、演变的学问叫做历史语法学。121、比较语法学:有广狭二义。广义的比较语法包括多种形式的比较,如汉语语法跟日语语法或英语语法的比较,汉代汉语语法跟现代汉语语法的比较。普通话语法跟方言语法的比较,等等。狭义的比较语法指历史比较语法,或称为比较历史语法,指的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之间的语法比较。122、描述语法学:研究某一语言在发展中一定时期的语法构造的学问,叫做描写语法学。123、传统语法:这是从十八世纪直到今天还在应用得语法,它把语法看成是一套规则,这些规则告诉人们应该怎么说,怎么写,所以由陈伟规范语法。124、结构主义语法:目的在描写语言结构。传统语法也是描写性的,它描写的是人们熟知的语法,结构主义语法主要描写的是陌生的语言。结构主义语法以美国描写语言学为代表,所以人们也称它为描写语言学。常用的方法有四种:替换法、分布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又称层次分析法、变化分析法。125、转换生成语法:目的不在描写语言的结构规律,而在解释语言现象;但是它不想历史比较语法那样解释某些具体的语法事实,而是解释人类的语言能力。第二节词的分类126、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语法功能首次按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上边。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虚词。127、词类:分类是以全体词作对象的,得出的结果是词类。128、词性:归类是以个别词做对象的,得出来的结果是词性。129、兼类:从归类的角度说,有些词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这就是词的兼类。所谓兼类,并不是指某个词在具体语句中同时具备甲类和乙类的特点,恰恰相反,指的是某个词在某一场合具备甲类词的特点而不具备乙类词的特点;在另一场合具备乙类词的特点而不具备甲类词的特点。第四节词组和句法分析130、词组:从广义说,词和词的组合都可以叫做词组。狭义是专指实词与实词依靠一定的语法手段组合起来的语言单位。131、偏正词组: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定语或状语,后一部分是中心语。两个部分之间有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如“群众的智慧”132、后补词组:有两个部分组成,后一部分补充说明前一部分。如“干得好”。133、动宾词组:由两个部分组成,它们之间有支配和被支配等关系。如:“读书”134、主谓词组:有两个部分组成,它们之间有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如:“大家讨论”135、联合词组:由两个或更多的部分组成,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有的是并列的,有的是选择的。136、同位词组:两个部分叠用,指同一事物。如“中国首都北京”137、连动词组:两个以上的动词连用,它们之间没有主谓、联合、动宾、偏正、补充等关系。如:“拿笔写字”138、兼语词组:一个动宾词组和一个主谓词组套在一起,动宾词组的宾语兼做主谓词组的主语。如:“让我走”第五节句子和句子分析(上)139、句类:按照句子的语气,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一般称之为句类。140、句型:按照句子的结构和格局,可以分为单句、复句,主谓句、非主谓句等等,一般称之为句型。141、非主谓句:单句中不能分析出主语和位于的句子叫做非主谓语。142、主谓句的下位类型:是根据位于的结构来划分的,基本的类型是名词性谓语、动词性谓语、形容词性谓语。143、主谓谓语句:主谓谓语句是由一般的主谓句转换而形成的,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把主谓句中某一动词的宾语或宾语的某一部分提到句首;另一种是主谓谓语句也有相对应的非主谓谓语的句子;此外还有一种主谓谓语句,是由全句的修饰语中减去介词“关于”、“对于”等构成的。P311第七节句子的特殊成分144、句子的特殊成分:是指全句的修饰语、提示成分、独立成分而言。这三者的特点是:附丽于句,不能离句而独立,但又不是句子所由组成的直接成分,所以管它叫句子的特殊成分。145、提示成分:如果两个词或词组指的是同一事物,一个用在句子当中作为句子的一个部分,另一个用在句子头上或末尾,不属于主语或谓语的组成部分,句子头上或末尾的这个部分就叫提示成分。提示成分有下列两类:称代式提示成分、总分式提示成分。146、独立成分:句子中有一些词语,不同别的成分发生结构关系,位置一般比较灵活,这就是独立成分。第八节句式的变换及其应用第九节复句(上)147、联合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平等地连接起来的,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分不出主次。分句之间的联系,有的不用关联词语,有的有专用的关联词语,如:“又……又”、“或者……或者”、“不但……而且”等148、偏正复句:是由偏句和正句构成的,正句是全句的正意所在,偏句是从种种关系上去说明、限制正句。一般顺序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分句之间的联系也有专用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等。第十一节语气和语气词149、语气:句子的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第五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150、修辞:修辞是为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第二节词语的运用151.移用:语言中的某些词语有固定的意义和用法,具有一定的词性。利用这些词语的这些特点,临时改变它的用法或词性,从而收到一定的修辞效果,叫做“移用”。152、代用:不用本来指称某人或某事物的名词,而用另一个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词语来代替,叫做“代用”。153、仿用: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达到诙谐、讽刺等效果,在特定的环境里,更换现成词语中的结构成分,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来,叫做“仿用”。第三节词语的配合154、词语的色彩:词语的色彩指的是词语的修辞色彩。词语的修辞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有些词语除了表达一定的意义外,还能同时表达一种感情态度,这种词语就带有感情色彩。155、语体:总的来说,语体一般可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种:口头语体中包括谈话语体和演说语体;书面语体中包括事务语体、科技语体、论证语体和文艺语体。157、双声叠韵:双声叠韵是汉语所特有的一种利用语音表达内容的形式。两个音节声母相同的叫做双声,韵母相同的叫做叠韵。。我国古典诗词中运用双声叠韵的为数不少,现在通行的许多成语,如“意气风发”、“粗茶淡饭”、“循序渐进”、“流离失所”等就是运用双声叠韵的方法构成的。158、押韵:指的是在不同的语句中的同一位置上,运用韵母中韵腹相同或韵腹韵尾相同的字。通常都押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159、随韵:指的是每两句换一个韵。如闻一多的《发现》的韵脚是:“泪,对;我,火;喜,你”160、交韵:指的是四行一节的诗中,一三两句押韵,二四两句押韵。如卞之琳的《大车》,韵脚是“金,步,林,土;”161、抱韵:指的是四行一节的诗中,第一、四两句押韵,第二三两句押韵。162、整句:指的是排列在一起的一对或一串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163、对偶:用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语句来表达相同、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就是对偶。164、“反对”:对偶中的一对语句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对相反的就叫做“反对”165、“流水对”:对偶中的一对语句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关相连的就叫做“流水对”。166、排比:是用几个结构相似的并列语句,把相关的意思连续地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167、顶真:是前后的几个语句之间,由相同的语言成分衔接上下两句,上递下接,使得结构紧密,语意连贯,声音流畅的一种修辞手法。168、错综:就是使句子整散结合。有时候为了避免语句的平板单调,把本来可以写成整句的句式故意写的长短不齐,参差错落,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错综。第六节语体和风格169、口头语体:包括谈话语体和演说语体两种。谈话语体是人们在日常的交谈活动中形成的。170、事务语体: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之间相互处理事务的一种语体。有固定的程式;有一套固定的习惯用语;用词力求明晰准确,避免发生歧义和误解;句式要求周密、严谨和简练。171、科技语体:科技语体是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发展和普及服务的。他对社会现象、自然现象中的某一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论证其中的规律性。科技语体分为专门科技体和通俗科技体两种。172、政论语体:是直接为政治斗争服务的。它通过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各种问题的论述,向群众进行宣传和动员,为本国、本集团的利益而积极斗争。政论语体包括社论、时评、宣言、短评等。有些新闻通讯也属于此类。173、文艺语体: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客观现实的,因此在这种语体中机器广泛地运用带有表情色彩和描绘色彩的语言成分。语言的形象性是它最主要的特征。174、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是指由于交际情境、交际目的的不同,选用一些适应于该情境和目的的语言手段所形成的某种言语气氛和格调。175、作家的语言风格八类:①豪放与柔婉;豪放的特点是气势浩瀚,境界雄浑,色彩鲜明,胸襟开朗;柔婉的特点则是语句优美,笔调柔和,情意缠绵,韵味深美。②平淡与绚丽;平淡的特点在于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通体全杖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挚,平易近人;绚丽的特点在于它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③明快与含蓄;明快的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毫不保留,千头万绪,一语道破;含蓄的特点表现在它不是锋芒毕露地论辩,而往往把烈火一般的感情薀蓄在冰冷的语言里,必须在细细体会之后才感到炽热逼人;它不是直截了当地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自去体味。④简洁与繁富;简洁的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繁富的特点是语言的铺陈。对于一个事物,它不是一言以蔽之,而是从多方面充分地铺叙和描写。

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应立足于理性思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美育

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的作用。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它学科教育所不能取代的。因此如何提高小美术课的教学质量,迫切需要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现如今在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潮流中,我们更应该立足于理性的思考,而不是一味的赶潮流,走形式。为此笔者结合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谈几点体会与广大同仁商榷。

一,研究教材要有深度,是美术教师上好美术课的前提

过去的教材内容是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教学方法是以灌输为主,而新教材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人文的东西起来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那就是"以人为本"。这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和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我们的教材就是为了体现以上目标而编写的,因此,充分吃透教材的内涵和精神,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是美术教师上好美术课的前提.

二,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上好美术课的首要环节

教学目标就是船上的舵,它不仅对教学活动设计的方向起指导作用,而且在设计的步骤和方式方法上也具有制约的功能。因此,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控制,有利于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个别教师在备课中,考虑了学生的兴趣,想到了创新,但却没有想到自己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的真正目标。比如,在上小学美术第一册《谁的鱼最大》一课时,有位教师就采用了大鱼吃小鱼的游戏作为课堂导入,并先让学生观看录相,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随后让学生模仿大鱼扑小鱼,相互推拉,引起课堂秩序的混乱,最后不得不草草收场,教学效果当然不理想。教师想采用一些新奇,刺激的游戏吸引学生,却没有想到这一环节到底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方法与目标相背离,期望与效果势得其反。因此,我们说美术课应该有美术课的特点,应该认真设计好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中真正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注重双基教学,是上好美术课的关键.

美术学科的课改,不能脱离美术学科的教学特点,对传统的东西完全抛弃,重新趟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教改,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是"扬弃"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我们知道,过去的美术教学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忽视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假如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不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那么学生的能力又从何谈起。在目前的美术教学改革中,部分教师片面理解,认为美术教学要重在发展学生的个性,认为如果讲究技能技法就会约束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在教学中就形成

了一种不良的态势,作品不论好坏,都一律倍加赞赏,甚至到了高年级也疏于对基本功的指导。试想不学技能和技法,孩子就是再有灵感和想象力也很难将它表现出来的。我们的许多孩子就是在这样的困惑中丢失了原先那种对绘画的热情。比如:有一次我让学生学习画树,发现很多学生还停留在儿时对树的理解,一根木棒支撑着一个圆。再让他想一想怎样画树时,孩子说:"我不知道怎样画",这时我才觉悟,创作与想象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接触和观察,难道要求孩子凭空想象和设计吗

创造不是闭门造车,它需要一定的基础来支撑,是对已有基础经验的综合应用和提高,因而双基不能忽视。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研究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