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仅有劳动合同法是不够的_第1页
中国仅有劳动合同法是不够的_第2页
中国仅有劳动合同法是不够的_第3页
中国仅有劳动合同法是不够的_第4页
中国仅有劳动合同法是不够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仅有劳动协议法是不够的

一、根据国情制定劳动标准

劳动力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经济要素和经济资源,劳动标准也是一种资源和要素,并且,劳动标准往往是影响劳动力价值的重要砝码。劳动协议法就是这样的标准,制定什么样的劳动法,就是制定什么样的劳动力价值标准。

劳动标准与IS90000一类的技术标准不同样,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劳动标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标准。它必须从人性和人权出发,制定出合乎人性和劳动权利的法律标准。最近我国出台的劳动协议法就是这样一部法规。

应当说当前世界人类的发展重要有两项标准,一是经济和物质的发展标准,二是人的发展标准。这两项标准的发展往往是不同步的,假如过度追求物的发展,便会损害人的发展,假如过度照顾了人的发展,往往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各项标准都不能定得过高或过低。

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在很大限度上是对一种劳动力的购买,说更深一点,就是对一种劳动标准和劳动价值的购买。但劳动力价值在历史上和国际间是大不相同的,从历史上看,农奴和奴隶的劳动价值最便宜,但不符合现代民主社会的标准,因此,这样一种劳动力标准被废除了。

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和文化的发达,劳动标准定得比较高,劳动力成本相对就比较高。譬如西方国家有完善的工会制度和劳动保障制度,各行业都有强大的工会组织,有罢工和结社权利。但对于那些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国家,劳动标准定高了,往往会影响经济的发展,所以这些国家一般都定得比较低。

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个劳动标准较低的国家。西方国家对中国产品的购买,更多的是对一种劳动标准和劳动力便宜权利的购买。这种现象在一个历史阶段是可以的,但不能长期连续。这是由于,假如一个国家长时间地保持低劳动标准,那将出现社会发展的绝对不平衡,不仅会出现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劳动群体的贫困化,也会发生生产过剩和政治危机一类的社会动荡。

在这种情况下,在改革进行到第30年之际,我国一部新修定的劳动协议法出台了,但这部法律一出台便遭到资方强大的反对。先是深圳华为公司与员工重新签定协议,后是一些淘汰员工,新劳动法尚未实行,一批劳动者的就业便受到影响。在我参与的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中,一批被除名的职工满脸迷惑地坐在台上,他们不知道新劳动法是对还是错,当主持人询问他们是支持还是反对新劳动法时,有的人举出反对的牌子。

对此因素我们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是中国的劳动标准定高了,还是仍然很低?是我国的宏观经济承受不了,还是资本利益或某些个人私利承受不了?当前的中国政府和中国社会必须对这些问题有个清醒的结识。

二、一场罕见的围剿,一堆耸人听闻的罪名

新劳动法看来真是触动了中国资方的利益,否则不会遭到如此剧烈而顽固的反抗,并且从目前的局势看,简直就是一场气势凶凶的围剿。

先看媒体耸人听闻的报道:“劳动协议法触发多米诺效应,万余港企面临关闭”、“新《劳动协议法》实行、500余家台湾搬离东莞”、“新劳动协议法将搞垮中国经济”......

再看一些学者居心叵测抛出的一顶顶罪名帽子,如:新劳动法将导致“劳动力市场刚性化”,“社会安全过度膨胀,经济活力今不如昔”,“侵犯家用工权益”,“影响劳动就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的传统战略走上了绝路”,中国将患上“福利国家综合症”,新劳动法是“中国经改的致命伤”,“新劳动法显然对地区的竞争不利,非常不利”,新劳动法“会闯出大祸”,因而它是一部“善良的恶法”......广东一位女家甚至称新劳动法已经成为“发展的障碍”。

种种表现,加上一些代表资方利益的学者铺天盖地的批评文章,大有将一部新出台的劳动协议法摧毁和遏杀的架势。在这股围剿劳动协议法的战役中,跳得最高的当属香港那位学术权威张五常专家。这些人耸人听闻的言论十分有煽动性和鼓惑性,很多在种种舆论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加入了抵制和抵触新劳动法的行动中去。据调查显示,有七成希望修改新《劳动协议法》,另有一些准备撤资和转移,尚有一些在一群学者和律师的指点下,大打法律擦边球,频出各种花招以规避劳动协议法。

假如让这批“狼来了”的舆论继续影响社会,假如让一帮学者继续对诲淫诲盗,那么,中国的劳动群体在劳动权利方面稍微取得的一点进步,又会夭折在襁褓里。因此,不管新劳动法存在哪些完善与不完善之处,中国的劳动群体都要奋起扞卫改革30年了好不容易取得的一点点权利。

新劳动法争议的背后,但是是社会间一场劳资利益的大博弈。不管代表资方的学者搬出什么罪名和理由来恐吓社会,都掩盖不了其背后的真相和目的。现在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看那些对劳动法的批评是否站得住脚。

三、劳动法更多影响的是内部分派,

尽管资方利益的代表者放出许多吓人的话语,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过度夸大了劳动协议法对经营和命运的影响。这一点人们必须要结识清楚,劳动协议法的作用至多产生在利润在内部分派的范围内,不会大到影响的生死存亡。它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多拿点,还是员工多拿点,资本多拿点,还是劳动多拿点而已。至于说,新劳动法将搞跨中国经济,这种恐吓更是无稽之谈。

为什么这样说?多少具有一点基本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劳资双方之间所有的博弈,都局限在经营所能承受的基础上。这就是说,无论员工如何提条件,涨工资、增长福利或改善劳动条件,这些条件也都限制在财力所能容忍和承受得了的情况下。内部博弈假如把搞垮了,那么劳资双方的任何努力都毫无意义。假如关系到的生死存亡,那么坐在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会共同维护这条船的利益的。因此,劳动协议法之类的法律规范,它所能起到的作用,基本上限制在内部利益调整的范围内。

即使我国的劳动协议法具有一定的外部性,但这种作用也只有好处,或好处大于坏处。以麦当劳为例,假如不是国内的批评与抗议,其工人工资能提高30%吗?提高劳动标准的实质是中国工人与外国老板争夺利润。中国的工人为什么只能俯首帖耳地将利润让与外商?外资在中国赚得还少吗?这些年里,跨国公司从中国拿走多少巨额利润?因此,假如说新劳动法的出台产生了一些外部性,那也是扞卫本国经济利益。

特别是,劳动协议法比起罢工权和结社权,其约束力和对抗力差远了。照现在那些恐吓者的理论,中国劳动者就更不能有罢工权了。然而,在今天的中国,却出现了这样的咄咄怪事,仅仅出台了一部稍微修订了一点的劳动协议法,便引起资方如此抵抗。

那么请问:假如中国宪法中增长了劳动权利最基本的一条:罢工权、结社权之后,中国的怎么办?还没法活了吗?中国的经济发展难道就是建立在约束劳动权利的基础上吗?西方那些实行罢工权的国家,不是照样经营吗?

四、劳动法对宏观经济面只能产生正面影响

可以肯定地说,劳动法对我国宏观经济面不会产生影响,即使产生,也是良性影响大于负面影响。由于收入分派的失衡,我国这些年里出现了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现象。加强劳动权利,提高劳动收入,可以改善和促进国内消费,不仅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助于宏观经济进行结构性的调整。

劳动协议法影响的更多的是资本和劳动的收益,不是国家整体的利益,劳动协议法产生的作用是社会财富在劳资双方间的调整。中国资本的收益从宏观数字看,已通过高了,必须通过法律标准进行调整。并且,中国仅仅拥有一部劳动协议法还远远不够。对于这一点,中国社会不必羞羞答答,遮遮掩掩。

那些打着珠三角外企关闭和撤资旗号来否认劳动法的人,除了别有专心,就是无视基本领实。真实的情况是,东莞等某些地方有三资关闭和撤资,那也不是实行劳动法的因素,而是本地工资水平上涨和所得税合并的因素。再说了,有些血汗工厂与其让它们存在,不如越少越好。少一点这些血汗工厂,对中国经济无关痛痒,只是好事。

五、糖因奴隶而便宜,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中国资本的蛮横和无知!也可以看出一批资方学者的嘴脸和无耻。中国的资本已经被30年的改革惯坏了!30年间,中国的劳动群体基本上是一群权利缺失的群体,是一群毫无权利保障的、被一任宰割的羔羊。资本在权力的保护下,已经习惯了最大限度的占有劳动发明的剩余利润。今天,修改一下劳动法,增长一点新的内容,中国的资本便受不了了,便要大喊大叫,制造耸人听闻,这种做法坦率地说:丢人!

这使我想起欧洲一位学者孟德斯鸠当年说过的话:“糖由于奴隶而便宜!”18世纪,美国南方的白人种植园主由于从非洲贩卖黑奴,使用便宜的奴隶劳动力,结果使运往欧洲的糖的价格大大降了下来。欧美大陆的白人消费者得到了实惠,而那些从非洲贩卖来的黑人奴隶,却陷入了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

张五常之流或许会为美国南方便宜的农产品而骄傲,在他眼里,劳动力越便宜,一个国家的产品才越有竞争力,才对这个国家越好。所以,中国的劳动者永远都要象黑人奴隶那样便宜,才符合中国利益。这就是张五常流的逻辑和谬论。

中国目前就是有这么一些奴隶主式的人物,他们生怕员工有一点尊严,生怕劳动者有一点权利,有一点辩护的法律依据。中国是个奴役传统深厚的国家,封建等级剥削制度仍然大量地残留在今天。中国社会要想进步,就必须与这些奴隶主残余进行斗争。

但是,当年的美国人民就是不信那个邪,不怕经济崩溃,不怕失去国际竞争力。美国正义的北方人民挺身而出,为废除奴隶制而战争。通过近两年残酷剧烈的南北战争,北方终于赢得了胜利,奴隶制被彻底埋葬。这时,张五常流会跳出来痛心疾首,他们会大叫,南方的糖价要上涨了,粮价要上涨了,美国的经济和出口竞争力要遭到灭顶之灾了。

但是,回首历史,美国由于废奴战争跨掉了吗?作为一个落后的、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相对欧洲那些发达的强国,美国落后了吗?恰恰相反,正是美国的南北战争之后,美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仅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就超过了英国。

美国的历史表白,只有人的标准的进步,才有经济物质的进步。只有人的发展,才有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国社会假如今天被张五常一类败类学者占据着舆论阵地,那真是中国人民的不幸。

六、劳动权利缺失已经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畸形

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行整整30年了,战后的东亚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通过同样长的时间都达成了发达国家的限度。但只有中国,劳动群体仍然贫穷。这不能说中国仍然不发达,事实上,中国已经发达起来了的那一部分群体其富裕限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水平。

这就是说,中国的发展极其不平衡,不平等。这几年里,财政收入连年以30%的速度高增长,资本收入(利润)以30%的速度高增长,只有工资收入低增长。20XX年以后,我国劳动者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不断下降,到20XX年已经下降到41%,而盈余占GDP的比例则高达%。我国的初级分派结构不合理可见一斑。

再以银行储蓄结构为例,政府存款和存款占银行储蓄和GDP的比例连年上升。1996年,我国的家庭储蓄相称于GDP的20%,到20XX年降到了16%,而储蓄占GDP的比例在这一期间从13%增大到20%,政府储蓄从5%增长到6%。估计到20XX年,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比例会达成25%和10%。这种格局都只能用一个因素来解释,那就是由劳动权利缺失而导致的。

看看中国的,工会起作用吗?工人们能罢工吗?劳资双方有谈判吗?暂时还没有。这些年里,劳动群体更多的是逆来顺受,听从摆布。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财政和资本的收入怎么能不高歌猛进!中国怎能不出现严重的贫富分化!劳动收入怎么能不被长时期地被压在一个低水平!

从宏观数字看,中国有一千个理由加强劳动法规的改革,提高劳动的标准!但是,仅仅一部劳动协议法是不够的!劳动协议法仅仅是在其他劳动权利(如罢工、结社)缺失的情况下暂时的补充。中国的工会假如真的起了作用,劳动协议法的作用也就退而次之了。

所以,劳动权利的刚性化,只能是历史的进步。中国资本发出的强烈抵制,只能说明中国资本的无知和蛮横。中国劳动标准的提高与劳动权利的完善是历史性的进程,我们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七、只有人的发展,才有社会和经济发展

对待新劳动法带来的这一场社会震荡,我们还要从历史长河的角度来进行宏观把握,要从历史的层面来看清楚劳动权利演进的过程,看看每一次劳动权利的诞生和提高,都给社会带来了什么结果。

世界上最早的劳动权利诞生于19世纪中期。19世纪上半期,是资本主义发展到最野蛮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是马克思撰写《英国工人阶级劳动状况》的时期,是众所周知的劳动群体陷入最悲惨境况的历史阶段。

但这一时期也是工人运动和武装反抗最剧烈的时期,英国出现了宪章运动,法国出现了巴黎公社武装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所有这一切的劳工运动,无不是为了提高劳动待遇,改善劳动环境,争取劳动权利。英国和法国工人阶级一次次的罢工和武装起义,震撼了欧洲的资产阶级。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国家的政府和资产阶级不得不向劳动群体妥协,出台了一系列的保障工人权利的国家法律,锋利和剧烈的劳资矛盾到了19世纪后半期才得到缓和。

综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劳动权利是劳动者通过与奴隶主和工厂主长期斗争才争取来的。每一次劳动权利的改善,都是人类历史的一次进步。最有说明意义的尚有美国十九世纪60年代展开的废奴运动,当时的美国南方,重要的劳动力是黑人奴隶,这种不人道的用工制度遭到了美国进步势力的强烈反对,废奴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但这种进步的规定遭到南方奴隶主的强烈抵制。他们的理由是,一旦解放奴隶,南方经济将遭到重大打击,奴隶主以奴隶为主的财产将化为乌有。于是,南方奴隶主不惜以流血的代价,发动了南北战争。其结果,还是美国的进步力量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南方的奴隶制度被废除。

美国的南北战争之后,靠买卖奴隶繁荣一时的南方经济尽管暂时受到影响,但为美国19世纪后半期的迅猛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劳动权利的确立与改善,使欧洲大陆和美国社会获得了经济与政治的双重进步。

从历史看,每一次劳动权利的提高都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尽管当时的欧洲资产阶级和美国奴隶主会有种种理由来证明工会、罢工权和废奴的坏处,就象今天一些学者大肆渲染劳动协议法有种种弊端同样,但历史证明,只有欧洲和美国实行了保障劳动权利的新法之后,社会和经济才取得了大发展,锋利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才得到缓和。

因此,对于我国今天的这一场劳动协议法争论,我们必须上升到历史的高度来结识它的意义及前景。任何短视和狭隘的见解都不可取,人类社会进步的趋势不可抗拒。

八、我国新劳动法的意义

回顾我国的历史,中国自上世纪50年代建国以来,曾经走过一条极左的、过度抱负主义的道路,过多地强调了无产阶级的权利和政治地位,赋予了国有职工较高的待遇,结果使国企在改革后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高成本而缺少竞争力,由此导致了国企在一段时间内的劣势。

与此同时,一批新生的民营和外资以劳动力低成本模式发展起来。这批依靠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如浙江吉利汽车公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