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史-李晨 国际关系史第五、六节_第1页
国际关系史-李晨 国际关系史第五、六节_第2页
国际关系史-李晨 国际关系史第五、六节_第3页
国际关系史-李晨 国际关系史第五、六节_第4页
国际关系史-李晨 国际关系史第五、六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革命欧洲革命克里米亚战争工业革命及其影响1.近现代西欧经济发展的相对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在欧洲与美洲殖民地存在大量未开采资源欧洲剩余人口向美洲移民,减缓人口过剩美洲努力种植园经济提供大量廉价农产品和经济作物海洋食品供给比重大煤矿开采容易2.社会政治优势相对稳定的法律体系确保经济回报:对于私有财产土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商业领域:发达与独立的金融体系,公司产权和经营权的区分战争与金融和经济之间的刺激与互动3.工业革命的前奏农业的新发展Industriousrevolution(勤勉革命):对于家庭劳力更加有效的利用,从外部购买物品和服务(家庭生产的满足)“早餐”的出现,时间观念的变化(对外部商品的需求)消费革命(前提:需求方面的革命)4.工业革命的范围 不仅仅是建造工厂和机器代替手工业 现代管理和人事体系的建立 交通的发展5.工业革命的渐进性 革命:暴力,激进,剧变 工业经济取代农业经济主导的长期性工业革命由地区向全国辐射的渐进性例如:英国工业与经济增长速度慢直到1830年代,工业产值比重超过农业6.阶段1(1780-1820)主要国家或地区:英国、比利时主要行业:棉纺、冶铁(轻重工业并行)(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区别:重工业(投入大,产出小);日:轻工业,纺织,丝绸从中国进口后加工,补充重工业的资金问题)主要能源:煤炭创新:蒸汽机、纺纱机、铁路唯一没有铁路支持的革命(铁路是其成果)(铁路=铁轨+蒸汽机车,铁轨:冶金,减少,动力包括人畜;蒸汽机车:改良蒸汽机)阶段2(1840-1870)法国、德国、美国技术要求:铁路、工程、钢铁厂铁路:国家的支持与投入(普鲁士:地缘政治不利,随时受到四周的入侵,普鲁士内部的发展动力大)德国与美国对英国的赶超(德美的资源在铁路的基础上动员起来,比英国丰富)英国“工业精神”的衰退与缺乏(没有出现现代意义的资本家,传统观念赚钱为耻) 阶段3(1800-1914)俄国、奥地利、意大利、日本、瑞典技术领域:化工、电气、汽车法国、德国、美国在新技术领域领先地位第三波化工革命仍需要铁路等工业7.影响·对于经济结构的影响18501910AgricultureIndustryTransport/AgricultureIndustryTransport/CommerceCommerceBritain21351963429France4529735367Germany47218254315Russia751012602912Italy571917422223传统行业:农业、手工业经济结构改变需要时间工业增长的不可抗拒性传统行业与国家政策的联系·城市化进程:部分老城市在战争的衰落城市是成为工业生产中心新型工业化城市的出现·对于政治的影响政治权力的基础从乡村转向城市(新型工业化城市,企业,钱袋子)工人运动和国际共运的出现(工人阶级出现,生活状态糟糕,大量工人失业)技术的影响:大众传播与传媒(信息的快速传播与流动;股市和债券市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促进国际分工和世界体系的形成(瓜分非洲)西方形成经济与技术的优势工业革命向非西方国家扩散,孕育国际关系的变革·对于军事的影响铁路:动员、连接前线与后方(消息,伤员)工厂:大规模标准化生产装备和军用品成为可能海洋:蒸汽舰船的出现,风帆时代的结束蒸汽舰船航行不收风力影响,但受限于燃料和补给(例:英国皇家海军)(二)欧洲革命1.维也纳体系的局限强调大国协调无法左右大国内政变化无法让意识形态恢复原状(政治版图基本恢复)法国大革命的政治文化影响——国家-民族-民众的政治话语权的确立(对民族、民主原则的忽视)对于欧洲各国革命家和思想家的示范作用和启示(人民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2.对维也纳体系的挑战和抵触法国地位和实力的恢复(1818):对来自德意志威胁的应对英国对法国入侵的警惕,法国实力恢复,欧洲强国地位,四国同盟条约签订俄国的扩张——陆军(工业革命前)陆军的扩张主要看人数3.国内批评与革命运动法国:希望恢复过去荣光,反对波旁王朝纵容外国干涉德意志地区:渴望建立统一国家,对于法国保持恐惧,对于联邦的松散的不满意大利:对于分裂不满,希望统一的诉求俄国:参战军官回国的影响(看到了俄国的落后),对于外交政策的不满,公共空间的兴起(思想的活跃,主题还是对外交问题的讨论,例如)对于波兰问题的争议4.希腊、拉美、西班牙和意大利1819年,反对土耳其统治,希腊的起义爆发1822年,希腊宣布独立,土耳其镇压1819,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独立远动,威胁西班牙复兴计划(西班牙政府想要干涉,集结军队)军队集结-自由派军官起义,建立宪政政府意大利部分地区、葡萄牙:自由军官起义,被迫颁布宪法18205.外交与政治影响大国视其为威胁梅特涅:国际革命阴谋论,要求授权奥地利单独干涉意大利革命法国:周边地带(反应强烈)英国:谨慎支持干涉(保守主义反对激变,国家利益考虑反对,意识形态方面支持)6.地缘政治与大国反映法国:干涉西班牙和意大利可摆脱维也纳体系束缚,提高国内支持英法美: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动荡,领土和商业扩张机会俄国:希腊动乱,南进机会,担心英国获得美洲财富,扩展军事影响奥地利:担心俄国南进,法国渗透意大利,干涉英国:干涉主义为俄国提供领土扩张机会,利于在南美的渗透7.大国干涉1820年11月,俄、普、奥讨论干涉“因为革命导致政府变更的国家,其结果一旦威胁到他国利益,需采用和平,在有必要时,武力手段,恢复原状”1821年,授权奥地利干涉意大利维罗纳会议:后续讨论,出现僵局1823年4月法国单边干涉西班牙,恢复封建专制统治争论焦点:德意志联邦(干涉问题)卡斯尔雷(英国外交大臣,托利党):“直接、紧迫,已经开始,军事”革命才能干涉(防止俄国)8.干涉的代价奥地利:召开匈牙利议会僵持:匈牙利作为官方语言,战争费用英国:出现选举改革的呼声俄国: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亚历山大逝世,对于巴尔干政策不满)更多国内因素影响俄国战略决策)9.希腊独立背景:1825年土耳其苏丹借兵埃及,镇压希腊1826年4月,英国与俄国决定调停希腊1826年10月,英法俄同意希腊成为土耳其半自治属国英法:希腊需要成为俄国扩张的障碍1827年,英法舰队摧毁土耳其舰队土耳其宣布对俄国发动圣战1829,希腊独立10.1820年代德意志的变化普鲁士对于法国力量复兴的忧虑德意志诸国对于奥地利的失望(梅特涅保守政策,南部意大利方向,对德意志中小邦国的关注不够)北德关税同盟的建立目标:普鲁士领导和保护下的政治统一首次将德意志统一与普鲁士安全相联系11.三十年代:法国七月革命背景:法国外交与内政危机的深化国内对于法国外交的不满1830年7月,法国进军北非法国七月革命爆发,推翻波旁王朝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普意义:撼动维也纳体系的正统规则法国外交政策的调整12.七月革命的冲击比利时反对荷兰起义1830卢森堡脱离德意志邦联华沙反俄起义,失败意大利改革1832英国议会改革(主动)埃及脱离土耳其,进攻君士坦丁堡13.影响冲击了维也纳体系的中心(对反动体系的冲击)法国对外政策走向激进:支持周边革命(政府是由革命建立)(低地国家对英国安全的威胁)法比联合:维也纳体系大堤坍塌,威胁英国14.大国对于法国革命的反应遏制法国,而非反革命干涉1830年12月伦敦会议比利时从荷兰分离出来,中立,不受法国王室控制他处革命并未被镇压俄国出兵土耳其海峡,阻击埃及军队1833年条约,海峡战时向俄国军舰开放15.欧洲格局的变化土耳其成为俄国南部的屏障自由民族主义并未被遏制:希腊革命对于周边地区的影响(地中海、巴尔干)意大利民族主义运动(马自尼)16.德意志地区的变化奥地利受意大利局势影响,无瑕顾及德意志邦联德意志诸国不愿意在防务上投入普鲁士主导卢森堡危机,领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关税同盟扩大跨国自由主义力量发展,要求改革、统一、制定宪法17.其他大国的反应(德意志地缘政治敏感地带)法国:普鲁士取代俄国,成为首要威胁:“德意志小国的独立是我国德意志政策的基础”“无论多小,德意志国家一个都不能少”俄国:保持普鲁士的反革命立场,向柏林施压,使之与自由主义保持距离英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不将自己价值观强加于人,立宪国家是“天然盟友”18.意识形态同盟的出现与瓦解英法接近:1834年,与西班牙、葡萄牙结成四国同盟帕麦斯顿(英国首相):从此三国专制同盟受到西方四国同盟的制衡“冷战焦点”:伊比利亚半岛,1833年西班牙国王继承瓦解:英法国内变动(法国议会不满,英国出现孤立主义、亲俄外交),国外竞争19.中东欧危机(1839-40)埃及与土耳其冲突1839埃及宣布独立,击退土耳其攻击在法国支持下,埃及反攻,进入叙利亚1840年,埃及当局在大马士革迫害犹太人英国反应,反对法国渗透,俄、普、奥跟随四国决定保护土耳其和海峡英奥出动海陆军登陆黎巴嫩,把埃及从叙利亚驱逐20.法国反应及影响国内出现强烈受挫感,要求战争和改革,希望在莱茵地区进行补偿德意志地区:民族主义高涨邦联军事力量弱小,奥地利无力参与,普鲁士主导,动员20万人21影响德意志小国意识到自身脆弱性和安全上对普鲁士的依赖,自由民族主义者要求改革巴尔干:所有大国军舰和平时期不得通过土耳其海峡,俄国的失败土耳其帝国崩溃局面如何应对:英国-推动土耳其改革,不利于俄国22.跨国政治运动犹太国际主义运动国际工人运动,共产主义运动23.1848年革命·背景外交危机英法竞争加剧,英国-海峡安全.法国—不满现状丹麦兼并德意志邦国,德意志恐慌瑞士新教徒起义,战胜保守势力,鼓舞德意志自由主义经济社会危机:经济危机,农业歉收·进程奥地利:梅特涅倒台(同1789)法国:路易斯拿破仑上台《共产党宣言》发表德意志:1848年,自由主义者在法兰克福召开议会要求普鲁士国王颁布宪法,统一德国争议:统一和自由的顺序是否包括奥地利保守派的反击,俾斯麦反对议会主导下的统一·革命失败的原因自由主义革命者:区域性,各自为战,缺乏战略,极端化保守主义势力:国际联合·影响法国:1852年成为帝国,拿破仑三世,扩张主义抬头奥地利:加强中央集权,扩大民族矛盾普鲁士:俾斯麦的道路选择梅特涅时代结束,俾斯麦登台(三)克里米亚战争1.误区:作战范围远远超出克里米亚半岛及其周边地区英国称其为:“俄国战争”2.战略背景:英国与俄国的竞争态势1815-1854仅有的两个世界大国经济、帝国和战略竞争(俄国对中亚的威胁英国对印度)黑海地区:俄国与英国的贸易竞争(英传统贸易大国,俄国工业化后设计出口问题)波罗的海:政治与战略竞争(英国造军舰,本土供给不够,很多从波罗的海获得)3.两国的黑海战略俄国:不允许任何大国控制海峡,自身也不控制(海军力量有限)英国:不允许任何大国控制海峡,对于俄国战略的误判(认为想要占领海峡)有限合作:第三国威胁海峡时第三国威胁不存在时,彼此是最大的对手4.英国的对俄战争目标黑海:维持土耳其对于土耳其海峡的控制,奇袭塞瓦斯托波尔(克里米亚)对俄:将俄国边界推后,削弱俄国对英国的威胁(帕麦斯顿)手段:利用海军优势,在黑海、白海、波罗的海、太平洋向俄发起进攻,用有限作战达成目标5.直接起因:“东方问题”1851-1852年法国对土耳其的强硬政策(增强影响力和国内声望),俄国的反应1852年12月,英俄交涉(英国首相阿伯丁亲俄,对于内阁缺乏控制力),俄国对于英国政策的误解(英会支持,俄国的行为)英国的视角:1852年,俄国取代法国成为主要威胁,鼓励土耳其抗拒俄国1853-10土耳其向俄宣战,1854-3英法宣战6.战争进程1854年7-9月,在外交压力下,俄国从多瑙河流域撤军(机会窗口)1854年9月14日: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登陆并开始围攻塞瓦斯托波尔1854年12月2日:英国、法国和奥地利在维也纳签署反俄同盟。1855年9月8日:英法联军在围攻349日后占领塞瓦斯托波尔。俄军战败。7.战争的有限性地理的有限性:奥地利和普鲁士避免了战争扩大(政策谨慎)资源投入的有限性目标的有限性俄国求和:英法的目标并不足以让俄国冒1856年失败的风险俄国开战目标:威信英法战争目标和手段之间的脱节8.其他特征新技术的运用蒸汽动力舰船:英法取得制海权,保持陆战的基础电报:前线与后方相联系,及时的战争报道,造成政治困难铁路的缺乏对俄国的影响英法军队后勤保障方面的缺陷9.海陆力量的互补英国陆军:拿破仑战争后长期和平局面,装备和训练缺乏1855年起,法军主导作战(海战时期过去了)教训:英国队陆上作战贡献有限,依赖陆上盟友10.战争的结果1856年《巴黎和约》列强共同保证土耳其独立土耳其保证不分宗教改善境内人民状况多瑙河航行自由黑海中立化11.战争的影响俄国黑海扩张暂时被遏制,转向远东,进行国内改革俄奥关系恶化(奥地利最后通牒,宣战)俄国分化普鲁士与奥地利英国军事、外交与内部改革,军费增加加富尔(意大利王国第一任首相)获得更多支持,推动意大利的统一思考题:工业革命的成果中哪一项对于十九世纪中后期的国际关系影响最大,为什么?欧洲革命是否摧毁了维也纳体系,为什么?克里米亚战争是改善还是恶化了英国与法国在中东欧的战略地位?阅读材料克罗齐:《十九世纪欧洲史》,第4-6章基辛格:《大外交》,第5章泰勒:《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第1、4章美国内战战争起因大陆扩张导致奴隶制问题激化自由州与蓄奴州力量对比的变化1819年均衡,各有11州西进运动(新的州加入哪一方面)造成的扩张打破这一均衡(19世纪中后期)1853,除阿拉斯加外,美国本土已经与今天相同政治影响:国会与选举(新加入的州的阵营对国内政治的影响,选票与席位)南北经济的差异与冲突南方:农业,棉花出口,要求鼓励农业出口,进口制成品北方:工业,要求贸易与关税保护(英国工业比美国发展,抢占市场)内战爆发背景1860年11月,林肯当选总统:北方自由州的支持美国的分裂:1861年2月,南方成立邦联(confederate),选举戴维斯为总统南方形势缺乏战争基础:人力、物力、工业、交通、基础设施强调各州权威,缺乏协同戴维斯:西点军校毕业南方士兵善于游击作战,士气高昂南方作战目标一致(维护奴隶制)北方形势实力雄厚,需要转化为战争能力(需要时间的转换,一开始不占优势)最高领导人不懂军事(林肯)维护统一目标艰巨,共识需维持YearUnionCSAPopulation186022,100,000(71%)9,100,000(29%)186428,800,000(90%)3,000,000(10%)Free186021,700,000(81%)5,600,000(19%)Slave1860400,000(11%)3,500,000(89%)1864negligible1,900,000Soldiers1860–642,100,000(67%)1,064,000(33%)Railroadmiles186021,800(71%)8,800(29%)186429,100(98%)negligibleManufactures186090%10%186498%negligibleArmsproduction186097%3%186498%negligibleCottonbales1860negligible4,500,0001864300,000negligibleExports186030%70%186498%negligible·讨论:南北方应该怎么打?6.双方理想战略:南方:消极抵抗北方:长期封锁和消耗战实际:政治因素影响南方:进攻北方北方:分兵作战7.双方统帅和将领比较最高统帅:林肯、戴维斯将领:职业军官:西点毕业生(李,格兰特)政治家成军官各自优劣不同两类北方将领:低估自己,高估对方,不愿作战主动寻求战机8.战争初期双方的动员:1861年4月,战争爆发南方:动员6万名志愿兵北方:9万志愿兵,国会批准正规军员额扩大,再动员50万志愿兵南北双方相同之处志愿兵为主,正规军发展缓慢双方战斗部队的核心都是训练不足的民兵州政府而非中央政府主导动员9.战争进程(1)1861-1862开战:4月,南军进攻北在南卡罗来纳州的要塞南方在东部战区长期掌握主动权,但未能攻占华盛顿,进攻最终被遏制;北方在西部连续取胜北方:暂时无法达成目标而沮丧南方:胜利无望影响:战争长期化和升级(2)解放黑奴林肯主要考虑(应对战争需要):破坏南方经济和战争基础;增加北方兵员风险:引发北方分裂(不实行奴隶制,但存在种族歧视);坚定南方抵抗决心(3)征兵:1862年4月,南方发布美国史上第一道征兵令缺陷:可以代替,免征范围过大(精英阶层)北方:1863年3月,征兵法案特点:普遍兵役制原则,免征范围严格控制(4)战争进程1863-1865北方战争力量充分动员北军在各条战线上发动攻势1863年7月,葛底斯堡大捷1864年林肯连任,南方绝望(5)战争的结束1865年4月,南军投降10.欧洲大国的政策南方:棉花外交英法:未承认南方,无军事干涉,令南方失望11.经验与教训工业化总体战的特征铁路的使用:前后方相连国家总动员巨大的损失,旷日持久的战事(德国三次统一战争)12.战争的影响农业对于工业社会的反叛解决了的美国奴隶问题,但种族歧视存在巩固美国统一,暂时打压南方(下一个南方总统:约翰逊,1963)为美国的工业化和大国地位奠基意大利的统一背景奥地利力量的削弱(神圣同盟的瓦解)法国的影响(力量不足)撒丁王国的优势欧洲革命的教训加富尔:需要外国干涉,抵消奥地利的影响法国的影响最高战略目标:推翻维也纳体系的束缚突破口:意大利而非莱茵地区手段:为意大利问题与奥地利单独开战,避免其他大国干预1858年7月拿破仑三世与加富尔会面自拿破仑战争结束以来,欧洲第一场精心策划的侵略战争战争目标:击败奥地利之后,萨丁控制伦巴底、威尼斯等地,成为上意大利王国,意大利中部成为法国保护国和教皇国,南部西西里王国维持原状,撒丁王国向法国割让领土作为回报目标:仅改变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格局,并不实现意大利统一让意大利成为四国格局,三国位于法国保护之下3.战争爆发1859年元旦,拿破仑三世对奥地利大使IregretthatourrelationsarenotsogoodasIcouldwish.1859年4月,奥地利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撒丁王国停止备战奥地利误判:英国与俄国维持欧洲现状,会给予支持撒丁王国拒绝,奥地利宣战(普鲁士拒绝援助)4.战争与外交进程奥地利:外交孤立无援,经济崩溃军事:匈牙利局势不稳定,影响驻意大利部队,前线指挥官保守,优柔寡断,未及时向撒丁发起进攻法国援军赶到,6月,奥军两次战役失败中部意大利崩溃,匈牙利危急7月:法奥单独停战,划分领土撒丁王国同意停战,加富尔辞职5.停战的原因拿破仑三世:见好就收的政策;防止其他大国干涉,军事力量的局限(普鲁士的动员)‘inthepresentstateofforces,FrancecannotpossiblysustainadoublewarontheRhineandtheAdige.’弗兰茨-约瑟夫(奥地利):防止更多大国介入带来更大损失,图东山再起‘These’,‘weshalltakebackinoneortwoyears.’形势的转折撒丁王国和加富尔对于意大利中部和南部的民族主义运动(加里波第)的支持英国对于法国的牵制,对于意大利独立的支持,英国外交大臣罗素:‘From1815to1859AustriahasgovernedItaly.IftheItalianshadreasontocomplain,EnglandhadnoreasontofeartheemploymentofAustrianinfluenceagainstBritishinterests;butifFrancecontrolstheunitedfleetsofGenoaandNaples,BritaincouldhavetolooktothedefenceofMalta,CorfuandGibraltar.’统一的实现1859年11月,英国对于撒丁王国合并意大利中部邦国表示同意1860年3月,撒丁王国宣布兼并他国1860年6月,法国要求西西里和那不勒斯保持独立,阻止加里波第进军,遭英国反对1861年3月,意大利王国成立(后续)1866年,威尼斯并入1870年,罗马周边教皇国并入·讨论:意大利的统一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所在.德国的统一1.1858-1862年普鲁士政局1858年,威廉开始摄政自由主义者的活跃,“新时期”内阁“对德意志进行精神统一”1859年普鲁士夏季动员1860年军事改革方案:兵役制调整为三年,取消后备军独立性,后备军官纳入正规军军官团影响:后备军与中产阶级的联系,自由主义者“全民皆兵”的理念,三年兵役制对于培养忠诚国民的影响僵持实质:国王、议会和军队之间的关系国王:指挥、组建、管理军队议会:军费国王的观念:军队绝对忠诚于国王,独立于议会议会:议会对于军队的决定权1862年议会:年初进步党100余席,保守派老议员十余席1862年5月:325席,自由派占230余席解决:俾斯麦出山俾斯麦出生:1815年,容克地主阶级教育背景:非典型容克路线原因:母亲出自学术家庭,祖父为法学教授基础教育为古典教育、高等教育:法学,哥廷根大学,柏林大学1835-1839公务员训练(退学)1839-1845,闲暇,大吃大喝,读学术书政治理念意识形态:崇尚中央集权,既非保守派贵族,也非自由主义者不信守任何政治理论和信条“Politicsisnoscience,itisanart,andanyonewithouttheknackforitshouldleaveitalone.”“IfIamtoproceedthroughlifeonthebasisofprinciples,itisasifIweretowalkdownanarrowpathinthewoodsandhadtoholdalongpoleinmymouth.”“carryoverintothepublicspheretheautonomyofprivatelife.”与国王的关系:不盲目服从,必要时违背国王意愿当选首相(1862年9月)任务:与多数议员达成谅解的同时,确保国王权威和军队战斗力修订军事改革方案:保持2年制兵役引起保守派和国王怀疑取消让步,强行通过改革方案9月26日:“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演说和多数议决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所犯的错误,要解决它只有铁与血初期外交政策1863年,奥地利提出邦联改革计划俾斯麦的抵制禁止奥地利加入关税同盟加强与俄国的关系协助俄国镇压波兰起义(国内自由派的反对)俾斯麦初期地位不稳(自由派反对,初期地位不稳)普丹战争起因:1863年11月,丹麦国王去世,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继承问题再现双重危机:王朝继承、民族主义德意志民族主义者:加入德意志丹麦民族主义者:保护领土进程:1863年12月,德意志邦联军占领荷尔斯泰因普鲁士、奥地利分别以欧洲大国名义向丹麦发出最后通牒1864年1月,普奥联军跨过易北河侵入石勒苏益格1864年,丹麦求和,战争结束丹麦放弃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普奥分别管理普奥的动机:奥地利:遏制德意志民族主义,实现普奥主导,加强邦联和领土转让机制,防止普鲁士获取巨大单边收益,防止拿破仑三世联合普鲁士发动反奥战争普鲁士:吞并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防止其成为奥地利卫星国(军方意见),防止其他大国干涉特点:军事上,普鲁士的表现并未完胜奥地利(指挥官、军队缺乏战争经验)普鲁士政治领导人(俾斯麦)占上风:禁止进攻丹麦本土,强行攻打迪伯尔要塞影响:俾斯麦声望上涨普鲁士自由主义运动分裂(军事改革见效,经济增长,政府强势)普奥战争起因: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争执1864年秋,奥地利提议方案一,将其置于奥古斯腾堡统治之下方案二,普鲁士兼并之,作为补偿,将西里西亚一部分割让奥地利普鲁士拒绝,局势升级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