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教案汇总七篇_第1页
八年级数学教案汇总七篇_第2页
八年级数学教案汇总七篇_第3页
八年级数学教案汇总七篇_第4页
八年级数学教案汇总七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八年级数学教案汇总七篇八年级数学教案篇1一、学生起点分析通过前一章《勾股定理》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什么是勾股数,但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都是勾股数,甚至有些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连有理数都不是,例如:①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不是有理数,②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不是有理数,这为引入“新数”奠定了必要性.二、教学任务分析《数不够用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二章《实数》的第一节.本节内容安排了2个课时完成,第1课时让学生感受无理数的存在,初步建立无理数的印象,结合勾股定理知识,会根据要求画线段;第2课时借助计算器感受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本课是第1课时,学生将在详细的实例中,通过操作、估算、分析等活动,感受无理数的客观存在性和引入的必要性,并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有理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①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客观世界中无理数的存在;②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③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才能和探究精神;④能正确地进展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置疑;第二环节:课题引入;第三环节:获取新知;第四环节:应用与稳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第一环节:质疑内容:【想一想】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目的:作必要的知识回忆,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效果:为后续环节的进展起了很好的铺垫的作用第二环节:课题引入内容:1.【算一算】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的平方,并提出问题:是整数〔或分数〕吗?2.【剪剪拼拼】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目的:选取客观存在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化感受“数不够用了”.效果:巧设问题背景,顺利引入本节课题.第三环节:获取新知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议一议】:,请问:①可能是整数吗?②可能是分数吗?【释一释】:释1.满足的为什么不是整数?释2.满足的为什么不是分数?【忆一忆】:让学生回忆“有理数”概念,既然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一定不是有理数,这说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数”〔无理数〕的学习奠定了根底【找一找】:在以下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目的:创设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从而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效果:学生感受到无理数产生的过程,确定存在一种数与以往学过的数不同,产生了学习新数的必要性.第四环节:应用与稳固内容:【画一画1】→【画一画2】→【仿一仿】→【赛一赛】【画一画1】:在右1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两条线段:1.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2.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画一画2】:在右2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四个三角形〔右1〕2.三边长都是有理数2.只有两边长是有理数3.只有一边长是有理数4.三边长都不是有理数【仿一仿】:例:在数轴上表示满足的解:〔右2〕仿:在数轴上表示满足的【赛一赛】:右3是由五个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纸片,请你把它剪成三块,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你会吗?试试看!〔右3〕目的:进一步感受“新数”的存在,而且能把“新数”表示在数轴上效果: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稳固了本课所学知识.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内容: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请问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2.客观世界中,确实存在不是有理数的数,你能列举几个吗?3.除了本课所认识的非有理数的数以外,你还能找到吗?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使知识系统化.效果:学生总结、互相补充,学会进展概括总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习题2.1六、教学设计反思〔一〕生活是数学的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大量事实都证明一点,与生活贴得越近的东西最容易引起学习者的浓重兴趣,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本节课中老师首先用拼图游戏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把课程内容通过学生的生活经历呈现出来,然后进展大胆置疑,生活中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那它们终究是什么数呢?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获取新知,创设了积极的气氛.在教学中,不要盲目的抢时间,让学生可以充分的考虑与操作.〔二〕化抽象为详细常言道:“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老师应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开启学生的思维,因此对新数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于感性认识,还应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并能用恰当数学语言进展解释.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刻意安排了一些环节,加深对新数的理解,充分感受新数的客观存在,让学生觉得新数并不抽象.〔三〕强化知识间联络,注意纠错既然称之为“新数”,那它当然不是有理数,亦即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新数”不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为进一步学习“新数”,即第二课时教学埋下了伏笔,在教学中,要着重强调这一点:“新数”不能表示成分数,为无理数的教学奠好基.八年级数学教案篇2总课时:7课时使用人:备课时间:第八周上课时间:第十周第4课时:5、2平面直角坐标系(2)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下,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2.通过找点、连线、观察,确定图形的大致形状的问题,能进一步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根本内容。过程与方法1.经历画坐标系、描点、连线、看图以及由点找坐标等过程,开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才能;2.通过由点确定坐标到根据坐标描点的转化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开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才能和丰富的情感、态度,进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在的直角坐标系下找点、连线、观察,确定图形的大致形状。教学难点:在的直角坐标系下找点、连线、观察,确定图形的大致形状。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感受生活中的情境,导入新课(10分钟,学生自己绘图找点)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以及横轴、纵轴、点的坐标的定义,练习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找坐标,还讨论了横坐标或纵坐标一样的点的连线与坐标轴的关系,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练习:指出以下各点以及所在象限或坐标轴:A(-1,-2.5),B(3,-4),C(,5),D(3,6),E(-2.3,0),F(0,),G(0,0)(抽取学生作答)由点找坐标是点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根据这点在方格纸上对应的x轴、y轴上的数字写出它的坐标,反过来,坐标,让你在直角坐标系中找点,你能找到吗?这就是本节课的内容。第二环节分类讨论,探究新知.(15分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方格纸,自己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按照我给出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并依次用线段连接起来。(-9,3),(-9,0),(-3,0),(-3,3)(学生操作完毕后)2.(出示投影)还是在这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以下各组内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1)(-6,5),(-10,3),(-9,3),(-3,3),(-2,3),(-6,5);(2)(3.5,9),(2,7),(3,7),(4,7),(5,7),(3.5,9);(3)(3,7),(1,5),(2,5),(5,5),(6,5),(4,7);(4)(2,5),(0,3),(3,3),(3,0),(4,0),(4,3),(7,3),(5,5)。观察所得的图形,你觉得它像什么?分成4人小组,大家合作在刚刚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选出小组中最好的)添画。各人分工,每人画一小题。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快?(出示学生的作品)画出是这样的吗?这幅图画很美,你们觉得它像什么?这个图形像一栋房子旁边还有一棵大树。3.做一做(出示投影)在书上已建立的直角坐标系画,要求每位同学独立完成。(学生描点、画图)(拿出一位做对的学生的作品投影)你们观察所得的图形和它是否一样?假设一样,你能判断出它像什么呢?(像猫脸)第三环节学有所用.(10分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补充)1.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以下各点,并将各组内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1)(0,3),(-4,0),(0,-3),(4,0),(0,3);(2)(0,0),(4,-3),(8,0),(4,3),(0,0);(3)(2,0)观察所得的图形,你觉得它像什么?(像挪动的菱形)2.在直角坐标系中,设法找到假设干个点使得连接各点所得的封闭图形是如以下图所示的十字。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是否正确。第四环节感悟与收获(5分钟,学生总结,全班交流)本节课在复习上节课的根底上,通过找点、连线、观察,确定图形的大致形状,进一步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根本内容。在例题和练习中,我们画出了不少美丽的图形,自己设计一些图形,并把图形放在直角坐标系下,写出点的坐标。第五环节布置作业习题5、4A组(优等生)1、2、3B组(中等生)1、2C组(后三分之一生)1、2八年级数学教案篇3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已经了勾股定理,并在先前其他内容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百度一下的逆向思维、逆向研究的经历,如:两直线平行,有什么样的结论?反之,满足什么条件的两直线是平行?因此,本课时由勾股定理出发逆向考虑获得逆命题,学生应该已经具备这样的意识,但详细研究中可能要用到反证等思路,对现阶段学生而言可能还具有一定困难,需要老师适时的引导。二、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2节。教学任务有: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利用该定理根据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利用该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详细的数,增加对勾股数的直观体验。为此确定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的1.理解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详细内容及勾股数的概念;2.能根据所给三角形三边的条件判断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过程与方法目的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究过程,开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才能;2.经历从实验到验证的过程,开展学生的数学归纳才能。●情感与态度目的1.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亲密联络,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2.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详细内容。三、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实验猜测归纳论证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泼,对通过实验获得数学结论已有一定的体验但数学思维严谨的同学总是心存疑虑,利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让同学心服口服显得非常迫切,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我力求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展引导:(1)从创设问题情景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育教学过程;(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3)利用探究,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化,领悟教学过程。2.课前准备教具:教材、电脑、多媒体课件。学具:教材、笔记本、课堂练习本、文具。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七个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合作探究;第三环节:小试牛刀;第四环节:登高望远;第五环节:稳固进步;第六环节:交流小结;第七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情境引入内容:情境:1.直角三角形中,三边长度之间满足什么样的关系?2.假如一个三角形中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否就是直角三角形呢?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效果:从勾股定理逆向思维这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下一环节奠定了良好的根底。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内容1:探究下面有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①5,12,13;②7,24,25;③8,15,17;并答复这样两个问题:1.这三组数都满足吗?2.分别以每组数为三边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学生分为4人活动小组,每个小组可以任选其中的一组数。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得出假设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一结论;在活动中体验出数学结论的发现总是要经历观察、归纳、猜测和验证的过程,同时遵循由特殊一般特殊的开展规律。效果:经过学生充分讨论后,汇总各小组实验结果发现:①5,12,13满足,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②7,24,25满足,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③8,15,17满足,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从上面的分组实验很容易得出如下结论:假如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内容2:说理提问:有同学认为测量结果可能有误差,不同意这个发现。你认为这个发现正确吗?你能给出一个更有说服力的理由吗?意图:让学生明确,仅仅基于测量结果得到的结论未必可靠,需要进一步通过说理等方式使学生确信结论的可靠性,同时明晰结论:假如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考前须知:为了让学生确认该结论,需要进展说理,有条件的班级,还可利用几何画板动画演示,让同学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活动3:反思总结提问:1.同学们还能找出哪些勾股数呢?2.今天的结论与前面学习勾股定理有哪些异同呢?3.到今天为止,你能用哪些方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呢?4.通过今天同学们合作探究,你能体验出一个数学结论的发现要经历哪些过程呢?意图:进一步让学生认识该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的关系第三环节:小试牛刀内容:1.以下哪几组数据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请说明理由。①9,12,15;②15,36,39;③12,35,36;④12,18,22解答:①②2.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A250B150C200D不能确定解答:B3.如图1:在中,于,,那么是()A等腰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解答:C4.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扩大一样的倍数后,(图1)得到的三角形是()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解答:A意图:通过练习,加强对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逆定理认识及应用效果每题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5分钟),并指出各题分别用了哪些知识。第四环节:登高望远内容:1.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2所示,按规定这个零件中都应是直角。工人师傅量得这个零件各边尺寸如图3所示,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解答:符合要求,又,2.一艘在海上朝正北方向航行的轮船,航行240海里时方位仪坏了,凭经历,船长指挥船左传90,继续航行70海里,那么距出发地250海里,你能判断船转弯后,是否沿正西方向航行?解答:由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AB=240海里,BC=70海里,,AC=250海里;在△ABC中=(250+240)(250-240)=4900==即△ABC是Rt△答:船转弯后,是沿正西方向航行的。意图: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稳固该定理。效果: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解决问题的过程即可;利用三角形三边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当遇见数据较大时,要懂得将作适当变形(),以便于计算。第五环节:稳固进步内容:1.如图4,在正方形ABCD中,AB=4,AE=2,DF=1,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你是如何判断的?与你的同伴交流。解答:4个直角三角形,它们分别是△ABE、△DEF、△BCF、△BEF2.如图5,哪些是直角三角形,哪些不是,说说你的理由?图4图5解答:④⑤是直角三角形,①②③⑥不是直角三角形意图:第一题考察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要漏解;第二题在于考察学生如何利用网格进展计算,从而解决问题。效果:学生在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熟悉度后,可以快速做答并能简要说明理由即可。注意防漏解及网格的应用。第六环节:交流小结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出:1.今天所学内容①会利用三角形三边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2.从今天所学内容及所作练习中总结出的经历与方法:①数学是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的;②数学结论的发现总是要经历观察、归纳、猜测和验证的过程,同时遵循由特殊一般特殊的开展规律;③利用三角形三边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当遇见数据较大时,要懂得将作适当变形,便于计算。意图: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体会到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广泛应用及它们的悠久历史;敢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制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历,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运用数学的信心和才能,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总结出利用三角形三边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古至今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第七环节:布置作业课本习题1.4第1,2,4题。五、教学反思:1.充分尊重教材,以勾股定理的逆向思维形式引入假如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是否能得到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充分引用教材中出现的例题和练习。2.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从中体验任何一个数学结论的发现总是要经历观察、归纳、猜测和验证的过程,同时遵循由特殊一般特殊的开展规律。3.在利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擅长对公式变形,便于简便计算。4.注重对学习新知理解应用偏困难的学生的进一步关注。5.对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论证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不做要求。由于本班学生整体程度较高,因此本设计教学容量相对较大,教学中,应注意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状况进展适当的删减或调整。附:板书设计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情景引入小试牛刀:登高望远八年级数学教案篇4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根据《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开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老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展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提醒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开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本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理解特殊四边形以及学过《三角形》这章的根底上进展的,在知识构造上打破了教材的编写顺序,从整体的角度探究特殊四边形性质。运用多媒体教学表达出直观、课容量大、容易承受的特点,为进一步的理论证明及应用起着提供数据和宏观指导作用,使学生学习本章详细内容时知道身在何处,使知识体系更加系统。本节课内容是四边形这章的理论根底,在该章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情况分析:本班经历了一年多课改理论,学生对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有浓重的兴趣,能运用《几何画板》这一工具进展简单的操作,形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风,从而乐于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与同学探究、发现、归纳、经历数学知识于理论的过程。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本节课充分利用现有的先进教学设备〔两名学生一台电脑〕,利用笔者自制,借助《几何画板》把学生带入数学模拟实验室,以研究电动门的机械原理为切入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并进展解释与应用过程。组员互相配合分别测量、搜集、分析、整理特殊四边形的边长、角度、对角线长度等数据,并总结其性质,通过人机对话方式把静态、抽象的几何图形变为动态、直观地演示出来。在此过程中老师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决策者、创造者和参与者,教给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究新知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开展。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特殊四边形性质;2、培养学生自主搜集、描绘和分析数据的才能;过程与方法:1、理解特殊四边形性质的形成过程;2、初步理解探究新知识的一些方法;情感与价值观:1、理解特殊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学生在观察、归纳、类比及实验教学活动中,体会成功后的喜悦;3、初步具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辩证唯物思想。教学环境: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学课型:试验探究式教学重点:特殊四边形性质教学难点:特殊四边形性质的发现一、设置情景,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知识已生活,又效劳于生活。我们经过校门时,是否注意到电动门的机械工作原理〔老师用几何画板演示〕?1、电动门的网格和结点能组成哪些四边形?2、在开〔关〕门过程中这些四边形是如何变化的?3、你还发现了什么?解决问题:学生猜测:包括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当我们学习完本节知识后,其他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意图: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生活事例,充分展示了数学的美妙,可以使学生容易进入情境和保持积极学习状态,激起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二、整体理解,形成系统本节课从整体角度研究特殊四边形性质,为今后的个体研究打下良好的根底。我们先研究四边形中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提出问题:1、本章主要研究哪些特殊四边形?2、从哪几方面研究这些特殊四边形?3、矩形、菱形后面有正方形,那么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后面是否有图形呢?假设有是什么图形呢?假如没有,为什么?解决问题:学生操作电脑〔用几何画板〕,理解本章研究的主要图形;老师个别指导。1、包括: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2、从边、角、对角线、面积、周长、……等方面研究。本节课主要从边、角、对角线三方面考虑;3、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后面应该是矩形,但不符合梯形定义,所以没有图形。〔意图:学生自主观察、分组讨论理解本章知识构造,从而形成系统;通过假设、猜测、推理、论证、否认假设获得新知识〕三、个体研究、总结性质1、平行四边形性质提出问题:在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位置、大小变化过程中,请观察数据并找出边长、角度、对角线长度相对不变的性质。解决问题:老师引导学生拖动B点〔学生操作电脑〕,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位置、大小,并观察数据的变化,从中找出相对不变的要素。在图形变化过程中,〔1〕对边相等;〔2〕对角相等;〔3〕通过AO=CO、BO=DO,可得对角线互相平分;〔4〕通过邻角互补,可得对边平行;〔5〕内外角和都等于360度;〔6〕邻角互补;……指导学生填表:平行四边形性质矩形性质正方形性质菱形性质梯形性质等腰梯形性质直角梯形性质〔既属于平行四边形性质又属于矩形性质可以画箭头〕按照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思路,分别研究:2、矩形性质;3、菱形性质;4、正方形性质;5、梯形性质;6、等腰梯形性质;7、直角梯形的性质。〔意图:学生运用电脑自主搜集、描绘、分析数据,把抽象的性质变为直观化、形象化,培养独立探究,自主自信,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老师总结:〔意图:掌握画箭头的方法,使学生理解事物个体既有该事物一般性质,又有自己的特点。既清楚地表达,又节省时间。〕四、联络生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操作电脑,观察图形、分组讨论,老师个别指导。学生在分别演示开〔关〕门过程中,观察数据并总结:边长、角度、对角线长度的变化引起四边形的形状、大小、位置的变化。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而三角形没有这个特点……〔意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体会成功后的喜悦。〕五、小结1.研究问题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2.主要从边长、角度、对角线长度三方面研究特殊四边形性质。六、作业1.平行四边形内角中,既有两个相邻的角相等,又有一组邻边相等,试判断它是什么图形。2.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电动门,在开〔关〕门过程中特殊四边形的变化。学习效果评价针对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及设计方案,预计以下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通过学生自主测量、分析、整理数据并总结其性质,培养学生搜集、描绘和分析数据的才能,并到达初步理解特殊四边形性质的目的。在问题引入、理解整体、测量个体、总结性质的过程中,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及探究新知识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辩证唯物思想。学生演示开〔关〕门过程中,理解特殊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使自身价值得以实现并体会成功后的喜悦;由于个体差异,针对教学目的难以到达的个别学生,根据教学的进展,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及时指导,使教学目的得以实现。八年级数学教案篇5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的学会观察图形,勇于探究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究过程,开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才能.(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过程中,进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及浸透数学建模的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有趣的问题进步学习数学的兴趣.(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教学重点:探究、发现事物中隐含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及理,并用它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分钟,学生观察、猜测〕情景:如图:在一个圆柱石凳上,假设小明在吃东西时留下了一点食物在B处,恰好一只在A处的蚂蚁捕捉到这一信息,于是它想从A处爬向B处,你们想一想,蚂蚁怎么走最近?第二环节: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生分为4人活动小组,合作探究蚂蚁爬行的最短道路,充分讨论后,汇总各小组的方案,在全班范围内讨论每种方案的道路计算方法,通过详细计算,总结出最短道路。让学生发现:沿圆柱体母线剪开后展开得到矩形,研究“蚂蚁怎么走最近”就是研究两点连线最短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构图,计算.学生汇总了四种方案:〔1〕〔2〕〔3〕〔4〕学生很容易算出:情形〔1〕中A→B的道路长为:AA’+d,情形〔2〕中A→B的道路长为:AA’+πd/2所以情形〔1〕的道路比情形〔2〕要短.学生在情形〔3〕和〔4〕的比拟中出现困难,但还是有学生提出用剪刀沿母线AA’剪开圆柱得到矩形,前三种情形A→B是折线,而情形〔4〕是线段,故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4〕最短.如图:〔1〕中A→B的道路长为:AA’+d;〔2〕中A→B的道路长为:AA’+A’B>AB;〔3〕中A→B的道路长为:AO+OB>AB;〔4〕中A→B的道路长为:AB.得出结论:利用展开图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可让学生沿母线剪开圆柱体,详细观察.接下来后提问:怎样计算AB?在Rt△AA′B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假设圆柱体高为12c,底面半径为3c,π取3,那么.第三环节:做一做〔7分钟,学生合作探究〕教材23页李叔叔想要检测雕塑底座正面的AD边和BC边是否分别垂直于底边AB,但他随身只带了卷尺,〔1〕你能替他想方法完成任务吗?〔2〕李叔叔量得AD长是30厘米,AB长是40厘米,BD长是50厘米,AD边垂直于AB边吗?为什么?〔3〕小明随身只有一个长度为20厘米的刻度尺,他能有方法检验AD边是否垂直于AB边吗?BC边与AB边呢?第四环节:稳固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1.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展探险,某日早晨8:00甲先出发,他以6/h的速度向正东行走,1小时后乙出发,他以5/h的速度向正北行走.上午10:00,甲、乙两人相距多远?2.如图,台阶A处的蚂蚁要爬到B处搬运食物,它怎么走最近?并求出最近间隔.3.有一个高为1.5米,半径是1米的圆柱形油桶,在靠近边的地方有一小孔,从孔中插入一铁棒,铁棒在油桶外的部分为0.5米,问这根铁棒有多长?第五环节课堂小结〔3分钟,师生问答〕内容:1、如何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最短路程问题?第六环节:布置作业〔2分钟,学生分别记录〕内容:作业:1.课本习题1.5第1,2,3题.要求:A组〔学优生〕:1、2、3B组〔中等生〕:1、2C组〔后三分之一生〕:1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年级数学教案篇6一、教学目的1.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能纯熟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2.难点:能纯熟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三、课堂引入1.让学生填写P127[考虑],学生自己依次填出:,,,.2.学生看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h,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90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设江水的流速为v/h.轮船顺流航行90所用的时间为小时,逆流航行60所用时间小时,所以=.3.以上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四、例题讲解P128例1.当以下分式中的字母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分析]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出字母的取值范围.[补充提问]假如题目为:当字母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