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海拾贝_第1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海拾贝_第2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海拾贝_第3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海拾贝_第4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海拾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海拾贝第一页,共68页。第一页,共68页。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第二页,共68页。第二页,共68页。古诗的由来:“诗”在中国文字出现之时就有了,但“古诗”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古诗十九首》中,即南北朝时代。而如今,凡是1840年以前的诗歌都可以称为“古诗”。

起源显然在中国,具体地点很难考究。第三页,共68页。第三页,共68页。诗歌知识小竞赛:(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共收录诗歌()篇。

A、《楚辞》25B、《诗经》305(2)不同的文学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到达顶峰阶段。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被公认的三个黄金时期的文学样式分别是唐代的(),宋代的()和元代的()。

A、诗词曲

B、词诗曲

C、曲诗词(3)其成就达到唐代诗歌创作高峰的两大著名诗人是()。你会背诵他们的哪些诗:(……)。

《诗经》305诗词曲李白、杜甫第四页,共68页。第四页,共68页。综合实践诗海拾贝唐诗·宋词·元曲赏析第五页,共68页。第五页,共68页。《诗经》民歌宋词唐诗元曲清代李调元:三百篇而为诗,诗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曲。

词牌名《西江月》化自李白诗“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第六页,共68页。第六页,共68页。《诗经·采薇》(节选)“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唐诗《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元曲《天净沙秋》(白朴)春冬春夜“清风半夜鸣蝉”“听取蛙声一片”夏夜秋日黄昏第七页,共68页。第七页,共68页。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305篇。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第八页,共68页。第八页,共68页。

诗经·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意是: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最早的诗歌总集语气助词第九页,共68页。第九页,共68页。

《诗经·采薇》全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第十页,共68页。第十页,共68页。

2春夜喜雨

[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1、好雨:指春雨.2、乃:就,马上.3、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4、潜:暗暗地,静悄悄地.5、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6、野径:田野的道路.7、俱:全,都.8、红湿处: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红,花.9、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垂下来.10、江船:江面上的渔船.11、独:独自,只有.12、晓:早晨.第十一页,共68页。第十一页,共68页。

2春夜喜雨

[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多好的春雨啊,好像知道时节发生变化,到了春天就自然地应时而生。拟人的修辞噢!第十二页,共68页。第十二页,共68页。

伴随着和风在夜里悄悄飘洒,滋润着万物轻柔而寂静无声。

2春夜喜雨

[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第十三页,共68页。第十三页,共68页。

野外的小路上空乌云一片漆黑,只有江面上的小船还亮着一盏孤灯。

2春夜喜雨

[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对比、对偶的修辞呀!第十四页,共68页。第十四页,共68页。喜

2春夜喜雨

[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前句是借代,后句是夸张的修辞噢!

清晨观赏细雨湿润的处处春花,朵朵沉甸甸地开遍美丽的锦官城。第十五页,共68页。第十五页,共68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有时可以用于人,形容老师等传授或教会别人一些东西,在不自不觉中就完成了!

诗句写的是春雨,可以用来比喻老师对学生的关爱,父母对儿女的疼爱,等。*比喻意思的成语?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第十六页,共68页。第十六页,共68页。

2春夜喜雨

[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总结: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这首诗细致的刻画了春雨的夜景,很好的表达出了杜甫对这场悄然而至的“及时雨”的感激与自己的万分喜爱。诗中处处运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把春雨描写的活灵活现。第十七页,共68页。第十七页,共68页。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代表作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水龙吟》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朝代:【宋】体裁:【词】第十八页,共68页。第十八页,共68页。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意思: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遮住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屋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第十九页,共68页。第十九页,共68页。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首词充分反映了词人对农村夏天的丰收所怀有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第二十页,共68页。第二十页,共68页。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夏天丰收的喜悦对农村生活的热爱第二十一页,共68页。第二十一页,共68页。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上阙:重点写晴朗的夜晚。词人抓住“明月”、“清风”、“稻花”、“蛙声”的特点,描绘了一个清朗、幽静、丰收在望的夜晚。词人从视觉上以“惊鹊”“别枝”突出月光之明亮;从听觉上以“半夜鸣蝉”反衬夜半清风之煦暖,以“说丰年”渲染“蛙声”之浑厚雄壮热闹;从嗅觉上以“稻花”飘来的芳香给人丰收的想象。

下阙:这里与上阙不同,上阙写的是大环境,大背景,而这里词人笔锋一转,由远及近地叙写眼前的惊喜,“七八个”说明月光明亮,可见的只有几颗大而亮的星星在闪烁,可见夜之明朗。“两三点”说明雨点稀疏,一走而过而已,可见是随风而来的阵雨。然而,那也得避一避呀,于是想起原来这里曾经有一个茅舍小店,此时却看它不见,正在这“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路转溪头忽见”,拐过一道弯路,走上小溪桥头,那座茅舍小店忽然展现在词人面前。欣喜若狂的程度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在构思上颇有特点,上下两阙què分别抓住特点描写了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事物。第二十二页,共68页。第二十二页,共68页。明月别枝稻花香七八个星天山茅店社林路溪桥惊鹊鸣蝉蛙声两三点雨清风静中有动,寂处有声。动景:静景:第二十三页,共68页。第二十三页,共68页。明月别枝稻花香七八个星茅店社林路溪桥听觉:惊鹊鸣蝉蛙声两三点雨清风视觉:嗅觉:天山感觉:惊喜、愉悦第二十四页,共68页。第二十四页,共68页。4

天净沙·秋

(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③残霞:晚霞。

④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⑤白草:秋霜打白的小草。⑥红叶:火红的枫叶。⑦黄花:金黄的花朵。第二十五页,共68页。第二十五页,共68页。4

天净沙·秋

(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品名称:【越调】《天净沙·秋》创作年代:金元时期作者姓名:白朴文学体裁:散曲·小令宫调名称:越调曲牌名称:天净沙第二十六页,共68页。第二十六页,共68页。

4

天净沙·秋

(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边是夕阳和稀疏的晚霞,不远处是一个孤零零的村落。我一眼望过去,只看到夜幕将要来临前的一点薄雾笼罩着的几棵老树和它身上栖息的乌鸦。不远处飞来一只孤雁,它那因为飞得较高而投射下的小小影子映在地面上。我随着它的身影望去,远方是一片青色的山岱和碧绿的湖水,还有那点缀在它们身旁的白色小草、红色枫叶和黄色小花。好一派秋天苍凉而又瑰丽的美景呀!第二十七页,共68页。第二十七页,共68页。孤村落日残霞第二十八页,共68页。第二十八页,共68页。轻烟老树寒鸦第二十九页,共68页。第二十九页,共68页。一点飞鸿影下第三十页,共68页。第三十页,共68页。白草红叶黄花青山绿水第三十一页,共68页。第三十一页,共68页。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心:孤独、苦闷景:萧瑟、悲凉一点飞鸿影下。冷秋之中的活力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景:绚丽多彩心:坦然淡泊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十二页,共68页。第三十二页,共68页。拓展

1.这首词的曲牌名是(天净沙),写的是(秋天)景色。2.前三句用(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六个典型景物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在这一片宁静中。突然掠过(飞鸿),飞到地面,使人心为之一动、“一点”说明(飞鸟的灵动),(“影下”)更显速度之快。3.曲中最能传秋意之神的句子是(白草红叶黄花)。第三十三页,共68页。第三十三页,共68页。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秋(元)白朴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第三十四页,共68页。第三十四页,共68页。太阳的话第三十五页,共68页。第三十五页,共68页。现代诗:《太阳的话》作者:艾青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中国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作努力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突出表现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在诗歌理论上主张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强调诗人的时代使命感。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诗论《诗论》,长篇小说《绿洲笔记》等。艾青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作者·简介第三十六页,共68页。第三十六页,共68页。

1太阳的话

(作者·艾青)打开你们的窗子吧,打开你们的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我带着金黄的花束,我带着林间的香气,我带着晨曦和温暖,我带着满身的露水。快起来,快起来,快从枕头上抬起头来,睁开你的被睫毛盖住的眼,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打开它们关闭了很久的窗子,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晨曦、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理解诗歌内容,填空。

(1)诗中的“你们”指______,“我”指______。(2)诗的第二小节用_____句式写出了太阳所给予人们的美好事物,这些都是人们生存必不可少的,其中________可以滋润万物,________和________能使人神清气爽,________能让人感受到光明,________可以为人驱除寒冷。(1)人类(人们)太阳

(2)排比露水花束香气亮光温暖第三十七页,共68页。第三十七页,共68页。白桦诗分四节,每节四行。首节总写白桦的特点。第三十八页,共68页。第三十八页,共68页。白桦诗分四节,每节四行。首节总写白桦的特点。第三十九页,共68页。第三十九页,共68页。

代表作:《扫墓日》、《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

叶赛宁(1895~1925)俄国著名诗人。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1904~1912年读小学和教会师范学校,开始写诗。1912年赴莫斯科,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第四十页,共68页。第四十页,共68页。

《白桦》是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

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读这首诗,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第四十一页,共68页。第四十一页,共68页。1.《诗经·采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第四十二页,共68页。第四十二页,共68页。

2.《春夜喜雨》:这一场雨好像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就随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灯火独独明亮。要是早晨起来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第四十三页,共68页。第四十三页,共68页。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遮住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第四十四页,共68页。第四十四页,共68页。

4.《天净沙·秋》: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霞光拖出那长长的影子。炊烟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时不时还发出几声令人心酸的啼叫。忽然,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顺着它远远望去,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第四十五页,共68页。第四十五页,共68页。古诗大分类

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

2.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3.从《诗经》到南北朝,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第四十六页,共68页。第四十六页,共68页。古代诗与现代诗的区别:现代诗形式自由内涵开放意象经营重于修辞古代诗多数讲究押韵、对仗在字数上比较整齐第四十七页,共68页。第四十七页,共68页。·学会·运用·1.老师的话语像春雨一样滋润了我的心田,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甫的两句诗:()2.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四十八页,共68页。第四十八页,共68页。1.最深的情:2.最远的邻居:3.最高的楼:4.最快的船:5.最大的瀑布:6.脸皮最厚的人:7.最晚回家的人:8.最长的头发:9.最寂静的空间:10.最大的门窗:趣·谈:

唐宋·诗词·之最1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6.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7.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8.白发三千丈,缘何似个长。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第四十九页,共68页。第四十九页,共68页。请:填入恰当的鸟名。1.故人西辞()楼,烟花三月下扬州。2.枯藤老树昏(),小桥流水人家。3.明月别枝惊(),清风半夜鸣蝉。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归来。5.几处早()争暖树,谁家新()啄春泥。6.月落()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7.两个()鸣翠柳,一行()上青天。8.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恰恰啼。黄鹤鸦燕莺燕乌黄鹂白鹭鹊莺第五十页,共68页。第五十页,共68页。描写四季的诗

我们学过许多的关于四季的诗句,你会背诵吗?第五十一页,共68页。第五十一页,共68页。春天第五十二页,共68页。第五十二页,共68页。描写春季的诗句: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贺知章《咏柳》②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③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诗海拾贝第五十三页,共68页。第五十三页,共68页。夏·荷花第五十四页,共68页。第五十四页,共68页。描写夏季的诗句: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②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海拾贝夏荷第五十五页,共68页。第五十五页,共68页。秋·落叶第五十六页,共68页。第五十六页,共68页。描写秋季的诗句:

①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甫《山行》诗海拾贝第五十七页,共68页。第五十七页,共68页。冬·雪景第五十八页,共68页。第五十八页,共68页。描写冬季的诗句: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③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落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诗海拾贝第五十九页,共68页。第五十九页,共68页。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2.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在内容上以某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一般是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隐居生活见长。风格恬静淡雅。

4.战争诗: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

5.行旅诗和闺怨诗:一般写羁旅之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闺中怀人。

6.送别诗: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等。第六十页,共68页。第六十页,共68页。"诗圣"···杜甫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第六十一页,共68页。第六十一页,共68页。诗人·辛弃疾

辛弃疾(1140.5.18---1207.10.3),南宋爱国词人。原来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