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_第1页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_第2页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_第3页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_第4页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第十一章细胞异常增生性的分子机制〔一〕选择题A型题1.以下哪种细胞通过干细胞分裂补充〔D.血细胞〕2.以下关于细胞凋亡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A.隐性时相出现核浓缩B.执行时相出现凋亡小体C.隐性时相可逆D.执行时相不可逆E.不伴有炎症反响3.在线粒体上形成通道的分子〔B.Ba*〕4.细胞癌基因活化的机制A.点突变B.DNA重排C.基因扩增或病毒基因启动子及增强子插入D.染色体易位5.滤泡型B淋巴瘤的发生机制是〔D.染色体易位〕6.关于细胞癌基因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A.正常细胞本身没有B.含有内含子C.编码产物调控细胞增殖D.可能为病毒癌基因的源头E.通过多种机制活化7.属于癌基因的是〔D.ras基因〕8.属于抑癌基因的是〔E.APC基因〕9.关于Rb基因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E.编码产物使细胞停留于G1期〕10.关于p53基因说法正确的选项是〔E.编码产物可促使细胞凋亡〕11.与滤泡型B淋巴瘤发生相关的基因是〔A.bcl2〕12.编码产物为小G蛋白的基因是〔B.k-ras〕13.c-sis编码产物是〔A.生长因子〕14.以下细胞因子在细胞外基质沉积过程中作用最显著的是〔C.TGFβ〕15.关于p53的表达,哪项是正确的〔B.p53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16.病毒癌基因v-erbB的产物属于B.生长因子受体17.ras基因家族编码产物属于C.胞内信号转导蛋白18.c-src基因编码产物属于C.胞内信号转导蛋白19.c-myc基因编码产物属于D.转录因子20.p53基因编码产物属于D.转录因子21c-ras基因编码蛋白质中氨基酸发生替换属于A.点突变22.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c-ABL与BCR基因对接属于D.染色体易位23.病毒的长末端重复〔LTR〕序列调控c-myc表达属于E.启动子及增强子的插入24.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的转录活化部位与bcl2基因连接属于D.染色体易位25.局部小细胞肺癌中c-myc编码产物过度增加属于C.基因扩增26.参与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有A.PDGFB.VEGFC.TGFβD.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E.TNF27.关于p5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p53蛋白是位于细胞核内的一种转录因子B.p53基因位于17p13.1C.突变的p53蛋白可与野生型p53蛋白聚合成无功能的四聚体D.可促进靶基因p21和GADD45转录28.凋亡体〔apoptosome〕包括以下哪几种分子A.caspase9B.Apaf1C.细胞色素c29.多发性腺瘤样息肉转变为结肠癌A.APC基因失活B.DNA甲基化程度降低C.原癌基因k-ras活化D.抑癌基因DCC失活E.抑癌基因p53失活30.关于caspase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以酶原的形式合成B.活性中心含有半胱氨酸残基C.作用于底物特异部位的天门冬氨酸残基羧基侧的肽键D.成熟的酶包括p20构造域和p10构造域E.常以级联活化的方式发挥功能31.与生理性血管生成相比,肿瘤血管生成的特点有A.多了征用式的生成方式B.调节因子可来源于肿瘤细胞C.血管内皮细胞常常不完整D.血管常无平滑肌细胞等保护32.关于Rb基因,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第一个被发现的抑癌基因B.编码产物定位于细胞核、C.低磷酸化的pRb结合并灭活E2F1D.全长200kbE.含27个外显子1.病毒癌基因反转录病毒中一些能在体外转化细胞,在体内使宿主患肿瘤的基2.细胞癌基因〔正常宿主细胞中与病毒癌基因同源的基因,往往编码生长因子或其他信号转导分子,为细胞生长所必需;只有特定条件下被活化后才有致癌性,又称为原癌基因。3.抑癌基因〔一类编码产物起抑制细胞增殖信号转导、负性调节细胞周期的作用,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生成的基因。〕4.细胞凋亡〔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由细胞内特定基因的程序性表达而介导的细胞死亡。〕5.显性负突变(突变基因编码的异常蛋白质与正常等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形成杂合寡聚物复合体,从而使整个蛋白复合体的功能失效,这种突变基因的作用方式属于显性负突变)6.DNA错配修复基因(负责修复DNA复制时产生错配的一类抑癌基因)7.点突变(基因在放射线或化学致癌物的作用下可发生单个碱基的改变)8.染色体易位(不同染色体断裂后重新连接时产生的不正确连接)9.基因扩增(细胞通过增加基因拷贝数,使表达产物增多的过程)10.血管生成(在原有血管根底上以芽生和非芽生方式形成新血管的过程)。1.原癌基因活化的机理。原癌基因的活化机制包括(1)点突变;(2)DNA重排;(3)基因扩增(4)染色体易位;(5)病毒启动子及增强子的插入。活化后,基因编码产物的构造和功能发生变化和〔或〕表达的量增加,导致细胞增殖信号增强。2.以p53为例说明抑癌基因的调控功能抑癌基因的表达产物起着抑制细胞增殖信号转导、负性调节细胞周期的作用,从而抑制细胞增殖(1)p53蛋白与p300/CBP结合,促进靶基因p21和GADD45转录,阻止细胞通过G1-S检验点,进展基因修复(2)促进BA*、IGF-BP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及FAS基因的转录,促进细胞凋亡。3.简述血管生成的主要过程和主要分子(1)血管基底膜降解,由VEG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上调血管内皮细胞分泌PA系统及MMPs系统的成员完成。(2)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并且分裂增殖,构成原始血管。主要由VEGF和促血管生成素Ang2和Ang1及其受体介导的信号途径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外表粘附分子也参与这一过程。(3)足够的、有功能的新血管形成后,促血管生成因子表达下调,血管生成抑制物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恢复到静息状态,新血管稳定。4.简述Rb的作用机制(1)Rb基因是发现的第一个抑癌基因,编码产物定位于细胞核,含有病毒蛋白和细胞蛋白的结合位点及磷酸化位点(2)低磷酸化的pRb结合并灭活E2F1,细胞不能通过G1-S检验点(3)高磷酸化的pRb不结合E2F1,相关基因表达,细胞进入S期(4)CyclinD1-CDK4复合体使pRb磷酸化程度增加。〔四〕论述题举例说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如何调控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1)原癌基因的编码产物是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胞内信号转导分子、转录因子、cyclin及CDK等。(2)正常情况下,原癌基因的编码产物为细胞生长所必需。如ras编码Ras蛋白,是一种小G蛋白,参与细胞内生长信号的传导,从而促进细胞的生长。(3)特定条件下,原癌基因通过点突变、DNA重排、基因扩增、染色体易位、病毒启动子及增强子的插入等机制活化,过度转导生长信号,导致细胞恶性增殖。(4)抑癌基因的编码产物起着抑制细胞增殖信号转导、负性调节细胞周期的作用,从而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如p53蛋白可以抑制细胞的生长,同时它也可以促进细胞的凋亡〔5)细胞增殖与凋亡是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正常细胞向恶性细胞转化涉及原癌基因活化、抑癌基因失活等因素的综合作用(6)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些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如野生型的p53因属于抑癌基因,而突变的p53基因却发挥癌基因的作用。第十二章感染性疾病的分子生物学自测题1.致病基因〔编码与病原微生物侵染、致病密切相关的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叫致病基因。包括病原菌外毒素基因、病毒致病基因、病毒免疫相关基因及耐药相关基因等。〕2.转座元件〔是一类不依赖于同源重组但可在细菌基因组中移动的DNA片段,不能从一个细菌进入另一个细菌。〕3.致病岛〔指病原菌染色体上编码毒力相关蛋白的外源性DNA片段,一般为20~100kb,其两侧常含有重复序列或插入序列。当无致病岛的细菌获得致病岛后,可成为新毒力菌株。〕4.病毒的复制周期〔指从病毒识别宿主细胞受体开场,到子代病毒从宿主细胞外排释放的整个过程,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装配释放五个步骤。〕5.质粒〔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闭合环状双链DNA,具有自主复制的能力。*些病原菌的致病因子和耐药性为质粒所携带,并且可以在细菌之间进展传递。此外质粒也是分子生物学常使用的基因载体之一。〕6.装配〔新合成的病毒核酸和病毒构造蛋白在感染细胞内组合成病毒颗粒的过程。〕7.病毒核酸〔位于病毒颗粒的中心,只包含一种类型的核酸,含DNA的称为DNA病毒,含RNA的称为RNA病毒。DNA病毒核酸多为双股〔微小病毒除外〕,RNA病毒核酸多为单股〔呼肠孤病毒除外〕。〕8.衣壳〔核酸的外面严密包绕着的一层蛋白质外衣,由许多“壳微粒〞按一定几何构型集结而成,壳微粒由一至数条构造多肽组成。〕9.囊膜〔*些病毒,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疱疹病毒等,在核衣壳外包绕着一层外膜,含有双层脂质、多糖和蛋白质。其中蛋白质具有病毒特异性,常与多糖构成糖蛋白亚单位,称“刺突〔spike〕或囊微粒〕10.复制〔病毒侵入易感的宿主细胞,依靠宿主细胞的酶系统、原料和能量复制病毒的核酸,借助宿主细胞的核糖体翻译病毒的蛋白质。过程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装配释放五个步骤,又称复制周期〕11.病毒的突变〔指病毒基因组中核酸碱基顺序上的化学变化,可以是一个核苷酸的改变,也可为假设干核苷酸的缺失或易位。〕〔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细菌的毒素有哪些。(1)细菌染色体DNA编码的细菌毒素,如霍乱弧菌的霍乱肠毒素,位于染色体上的ct*操纵子的A、B构造基因分别编码毒素的A、B亚基(2)细菌质粒基因编码的细菌毒素,如炭疽杆菌的水肿毒素和致死毒素,毒素的基因位于pO*1质粒。3)细菌噬菌体基因编码的细菌毒素,如白喉棒状杆菌的白喉外毒素,由β-棒状杆菌噬菌体的毒素基因〔to*+〕编码。当β-棒状杆菌噬菌体侵袭白喉杆菌后,在溶原阶段,to*基因整合到宿主染色体,成为毒性白喉棒状杆菌。2.简述病毒的复制周期。1)吸附病毒通过外表蛋白与宿主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2)穿入大局部有囊膜病毒通过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方式进入,一局部有囊膜和大局部无囊膜病毒通过胞饮方式进入,*些无囊膜病毒通过蛋白变构直接进入细胞。(3)脱壳根本上穿入和脱壳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脱壳后病毒基因组暴露于细胞中。(4)生物合成病毒借助宿主细胞的酶与营养系统合成蛋白和病毒基因组(5)装配和释放增殖的病毒基因组和构造蛋白在宿主细胞内组装,并通过宿主细胞裂解或出芽方式释放到细胞外。3.简述乙型肝炎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1)特异的细胞免疫应答CTL介导的细胞毒活性,包括穿孔素的破坏和Fas凋亡两条途径。诱发细胞毒活性的抗原主要是细胞型的HBcAg和分泌型的HbeAg。(2)特异的细胞免疫应答。①巨噬细胞的细胞毒HBV或感染中产生的内毒素激活巨噬细胞产生TNFα。TNFα与靶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内吞后,破坏溶酶体释放出多种水解酶,引起细胞溶解;②非MHC依赖的自然杀伤细胞参与杀伤感染细胞。4.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有哪些.(1)阻止细胞大分子合成(2)细胞膜功能障碍。(3)影响细胞溶酶体及细胞器的功能。(4)对细胞凋亡的影响。(5)直接损伤作用。5.病毒受体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列出5种方法。目前研究病毒受体的技术包括(1)

利用人工合成的特异性肽段封闭细胞外表的病毒受体(2)

利用病毒受体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阻断病毒与受体的结合。(3)

利用酶的作用去除细胞外表的病毒受体。(4)

别离和纯化细胞的病毒受体复合物(5)

利用抗独特型抗体纯化病毒受体(6)

利用基因转染等方法使受体缺陷型细胞获得特异性受体(7)

利用噬菌体外表呈现技术筛选病毒受体。1.病毒感染导致机体免疫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是什么.病毒抗原刺激宿主的免疫应答对机体造成间接损伤,称为免疫病理损伤。作用机制包括(1)T细胞介导的病理损伤CTL杀伤靶细胞受MHCI类抗原的限制。CTL活化后释放丝氨酸蛋白酶和穿孔素等,导致靶细胞溶解。此外CD4+T细胞激活后产生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引发的炎症反响(2)B细胞介导的病理损伤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中引起病变,假设激活补体系统,会引起III型超敏反响(3)自身免疫病原菌抗原与宿主组织抗原含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当宿主的免疫系统对这些共同的抗原决定簇产生免疫反响时,就会引起自身免疫疾病。(4)病毒超抗原一些病毒蛋白是非常有效的T细胞刺激物,称为超抗原,它们不需降解为多肽,即可直接结合抗原呈递细胞上的MHCII类分子,递呈并活化T细胞。超抗原的活化能产生大量T细胞,破坏免疫系统的协同性,从而引发多种疾病2.试述细菌产生耐药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病原菌针对抗菌素发生遗传进化改变,产生耐药。具体机制包括(1)钝化酶或灭活酶的产生细菌产生破坏抗生素或使之失去抗菌作用的酶,使药物在作用于菌体前即被破坏或失效。如β-内酰胺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和红霉素酯化酶(2)改变细胞壁通透性细菌外膜上存在着多种微孔蛋白,细菌发生突变失去*种特异微孔蛋白后即可导致细菌耐药性。例如绿脓杆菌对耐药机制之一是药物不易通过其外膜蛋白(3)改变药物的作用靶位a、降低抗生素与靶分子的亲和力,如细菌可改变二氢叶酸合成酶,降低该酶与磺胺药的亲和力引起耐药。b、改变靶位的生理活性导致耐药,例如*些链球菌和*些革兰氏阴性菌可以使其粘肽成分对于保持细菌形态和活力变得无关重要,从而对青霉素类耐药。c、复制靶位从而耐药,如*些肺炎链球菌能改变其PBP的构造或产生一种新的PBP.后者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亲和力减低因而导致耐药性。(4)主动外排机制大肠杆菌依靠AcroAB-TolC系统,使抗生素主动转运到细菌外。如AcroAB-TolC系统参与了铜绿假单胞菌对内酰胺类抗菌素的耐药。3.举例说明毒素如何影响宿主信号转导。细菌毒素可直接作为宿主信号转导途径的重要酶或间接激活信号转导的酶,导致细胞功能紊乱。(1)炭疽毒素组分之一的水肿因子〔EF〕为钙离子和钙调素依赖的腺苷酸环化酶前体,具有内源性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水解ATP生成cAMP,诱导IL-6表达和释放。(2)炭疽毒素的致死因子〔LF〕的毒性强于EF,具有蛋白水解酶活性,可水解MAPKK或MEK家族的N-末端,使之灭活。(3霍乱毒素使小肠粘膜细胞内的G蛋白发生ADP-核糖基化,使之持续活化,促使第二信使分子cAMP的升高。(4大肠杆菌的耐热肠毒素(ST)的STα,或ST-I被裂解后产生具有活性的18或19肽,此小肽与受体结合而激活内源性鸟苷酸环化酶,促进了第二信使分子cGMP的升高。4.举例说明病毒的致癌机制。(1)病毒基因组可以整合于宿主基因组,或者病毒基因表达产物可以反式激活宿主基因表达,导致基因表达失调(2逆转录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其基因组RNA经逆转录成为cDNA后,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DNA。由于逆转录病毒基因组两端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构造中含有强启动子、增强子,当LTR插入到宿主细胞癌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或邻近处,可启动并促进癌基因的表达,最终导致肿瘤发生。(3)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编码*蛋白与病毒复制有关,参与肝癌发生。*蛋白不仅可结合HBV本身的或其他病毒的调节序列,而且可结合宿主细胞的调节序列,发挥反式激活作用。*蛋白还可激活Ras-MAPK信号途径。第十七章应激反响的分子机制自测题1.应激反响〔应激反响可分为全身应激反响和细胞应激反响。全身应激反响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的伤害因素刺激时发生的、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交感—肾上腺髓质为主的神经内分泌反响,并伴有一系列功能代谢的改变,是一组非特异性的全身适应综合征。全身应激反响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的伤害因素刺激时发生的细胞应激反响指细胞在生存过程中也同样会受到各种内源或外源致损伤因素的作用,对这些有害刺激细胞会产生防御或适应性的反响。细胞应激反响机制在不同物种之间高度保守〕2.应激原〔能使细胞产生应激反响的刺激或因素称为应激原。应激原大致可分为五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细胞营养物质的缺乏,心理、社会环境因素〕3.低氧诱导因子〔HIF-1是细胞低氧应激反响中重要的转录因子,是由HIF-1a亚基与HIF-1b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可以促进多种低氧敏感基因的表达,产生诸如红细胞生成增多、血管增生、血管舒*以及无氧糖酵解增强等整体和细胞水平的变化,以利细胞和机体在低氧条件下生存。〕4.活性氧(生物体产生的ROS主要指化学性能比氧活泼的含氧化合物,包括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单线态氧〔′O2〕、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物自由基〔ROO·〕、一氧化氮〔NO〕、和过氧亚硝酸基〔ONOO·〕等。)5.急性期反响蛋白〔急性期反响〔acutephaseresponse〕是指各种疾病,特别是传染、炎症、外伤和免疫性疾病时,机体产生以防御为主的非特异性应激反响,此时,血浆中多种蛋白浓度迅速变化,这些蛋白质称之为急性期蛋白〔acutephaseprotein,APP〕。血浆中任何蛋白质的浓度只要高于或低于正常浓度的25%都可被定义为急性期反响蛋白。据此,可以将他们分为两大类即浓度升高的急性期反响蛋白和浓度降低的急性期反响蛋白。〕6.热休克蛋白〔.Tisseres等最早发现在热环境中果蝇幼虫的唾液腺、脑及其它组织许多蛋白的合成减少,却合成一组特殊蛋白质,即热休克蛋白,除热应激外,还有许多其它因素也可以诱导机体的热休克蛋白的产生。根据分子量大小,将主要的Hsps分为4个家族Hsp90家族、Hsp70家族、Hsp60家族及小Hsp家族〕7.冷休克蛋白〔几乎所有单细胞生物在环境温度急剧下降的过程中大局部蛋白质的合成被终止,但有一类蛋白质的表达却急剧增加,这类蛋白质被称为冷休克蛋白〔coldshockprotein,Csp〕,这些蛋白对细胞在冷环境下的生存至关重要。Csp作为转录调控因子,改变多种蛋白的表达模式,产生对寒冷的生物学效应。在细菌,植物,酵母中都有与Csp同源的蛋白,但在脊椎动物中还没有找到〕8.急性高原病〔当人体快速暴露于低氧环境时,由于受到低氧性应激反响使体内产生一系列代偿性调节,如增加肺通气量、加快心率、提高肺动脉压等使机体建立新的代偿机制,适应低氧环境,到达充分习服。但少数平原人进入高原后不能到达有效的习服而导致各种急性高原病〔AMS〕。AMS包括急性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HACE〕,其发生率与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及低氧性应激反响的个体差异有关。〕9.慢性高原病(是长期居住在海拔3500m以上的居民,对低氧环境丧失习服所致的独特临床综合征。高原低压性低氧是本病的主要原因。病程缓慢,逐渐开展为红细胞增多,肺动脉高压和低氧血症;临床以疲乏无力,头痛头晕,睡眠差,神经精神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当脱离低氧环境,返回低海拔地区后,病症逐渐消失。CMS可包括高原红细胞增多征〔血色素20克以上,红细胞压积65%以上〕和高原心脏病。本病主要发生于移居高原的内地人,而高原世居者如藏族,其患病率相对较低。1.简述细胞应激反响的根本过程。细胞在受到各种各样的应激原刺激时,为了保证其自身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细胞本身有一系列完善的应激机制,通过对各种信号的整合作用,最终引起细胞的自我修复或细胞的凋亡等生物效应。细胞应激反响为一系列高度有序事件,依次为(1)细胞感受应激原信号(2)启动细胞内应激反响相关信号转导通路(3)改变细胞内各种效应蛋白的活性,尤其是一些转录因子的活性(4)活化的转录因子促进应激反响相关基因的快速表达,合成多种应激蛋白(5)应激相关的蛋白分子保护细胞免受损伤或修复已有的损伤,细胞继续生存;假设无法修复应激损伤,则诱导细胞的凋亡。2.简述急性期反响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急性期反响是指各种疾病,特别是传染、炎症、外伤和免疫性疾病时,机体产生以防御为主的非特异性应激反响,在急性期反响过程中,血浆中任何蛋白质的浓度只要高于或低于正常浓度的25%都可被定义为急性期反响蛋白。APP的种类很多分布广泛,但总体来看,它是一种起动迅速的机体防御机制。其生物学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抑制蛋白酶创伤、感染时体内蛋白分解酶增多,APP中的蛋白酶抑制剂可防止蛋白酶对组织的过度损伤。如α1蛋白酶抑制剂,抗糜蛋白酶,α2巨球蛋白。(2)去除异物和坏死组织以APP中的C反响蛋白的作用最明显,它可与细菌细胞壁结合,起抗体样调理作用;并激活补体经典途径/促进吞噬细胞的功能;抑制血小板的磷脂酶,减少其炎症介质的释放等(3)抗感染、抗损伤C反响蛋白、补体成分的增多可加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凝血蛋白类的增加可增强机体的抗出血能力等。3.简述热休克蛋白的根本功能。(1)Hsp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帮助蛋白质的折叠、移位、复性及降解。(2)在正常状态下,从核糖体上新合成的蛋白质多肽链尚未经过正确的折叠,其疏水基团常暴露在外。Hsp通过其C末端的疏水区与这些新合成的多肽链结合,从而防止其聚集,并帮助其在折叠酶的作用下逐步完成正确折叠。在蛋白质折叠完成后,Hsp分子伴侣即脱离蛋白质底物。(3)在应激状态下,各种应激原导致蛋白质变性,使之成为伸展的或错误折叠的多肽链,其疏水区域可重新暴露在外,因而形成蛋白质聚集物,对细胞造成严重损伤。Hsp充分发挥分子伴娘功能,防止这些蛋白质的变性、聚集,并促进已经聚集蛋白质的解聚及复性。当蛋白质损伤过于严重,无法再解聚及复性时,Hsp家族成员泛素将会与其共价结合,再经过蛋白酶体将其降解,以恢复细胞的正常功能。1.机体受到各种应激原刺激后是如何应对刺激的.1)应激反响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响,是机体维持**和平衡的根底。1)全身应激反响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的伤害因素刺激时发生的、多种激素参与的、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响。这些反响包括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交感—肾上腺髓质为主的神经内分泌反响和一系列功能代谢的改变,是一组非特异性的全身适应综合征。2)

细胞在生存过程中也不可防止的受到各种内源或外源致损伤因素的作用,对这些有害刺激细胞同样会产生防御或适应性的反响,这种反响称为细胞应激。细胞应激反响机制在不同物种之间高度保守。(2)能使细胞产生应激反响的刺激或因素称为应激原。应激原大致可分为五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细胞营养物质的缺乏,心理、社会环境因素(3)

细胞在其生命周期过程中不可防止的要受到上述各种各样的应激原的刺激。为了保证细胞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细胞建立了一系列的应激方式,许多信号分子和信号传导途径参与了应激反响的过程,通过对各种信号的整合作用,最终引起细胞的自我修复或细胞的凋亡等生物效应。(4)细胞应激反响为一系列高度有序事件,依次为1)细胞感受应激原信号2)启动细胞内应激反响相关信号转导通路;3)改变细胞内各种效应蛋白的活性,尤其是一些转录因子的活性4)活化的转录因子促进应激反响相关基因的快速表达,合成多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的应激蛋白质5)应激相关的蛋白分子保护细胞免受损伤或修复已有的损伤,最终抵抗了应激原的刺激,细胞继续生存;假设无法修复应激原造成的损伤,则激活凋亡途径诱导细胞的凋亡。2.DNA损伤后,细胞是如何应对的.DNA是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遗传物质,保持其分子构造的完整性对于细胞至关重要。DNA的损伤直接影响复制、转录和蛋白质合成,进而影响细胞遗传、发育、生长和代谢等生命活动。细胞应对DNA的损伤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1)DNA损伤信号的感应和信号转导途径的起始属于PI-3K超家族成员的ATM、ATR和DNA活化的蛋白激酶〔DNA-PK〕可能作为DNA损伤的感应分子。ATM和ATR都能被应激原引起的DNA损伤所激活,ATM主要对放射线引起的双链损伤起到感应作用,而ATR还能被紫外线或停滞的DNA复制叉所激活。DNA-PK象ATM和ART分子一样,可以感受到DNA的损伤并被激活。活化的DNA-PK再磷酸化下游的蛋白〔如p53和MDM2等〕(2)DNA损伤信号在细胞内的传递过程激活的信号通过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向下游传递,这些信号最终被细胞周期调控系统、DNA修复系统和细胞凋亡调节因子所接收。在DNA损伤的过程中,p53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均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DNA损伤信号可以激活MAPK家族成员ERK、SAPK/JNK和P38,继而活化转录因子NF-κB、AP-1、ATM-2和C-Myc等。JNK亦可以催化p53蛋白的磷酸化,将p53信号通路和MAPK通路联系起来。(3)DNA损伤后细胞的命运DNA损伤后经过细胞内一系列的应激过程,最终会有三种结果1)DNA的损伤不严重,细胞调动所有的损伤修复机制最终修复了被破坏的DNA,细胞解除周期的阻滞,继续进展正常的生长、分化、发育和凋亡;2)DNA的损伤不严重,虽不能够将损伤的DNA完全修复,但可以局部修复。修复后的细胞仍然可以进展复制,但有形成肿瘤倾向;3)DNA的损伤过于严重,细胞无法修复损伤的DNA分子,启动细胞的凋亡机制,使无法修复的细胞发生凋亡。第十八章衰老和退行性疾病的分子机制自测题1.自由基(是对外层轨道上具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包括氧自由基、脂性自由基和其他〔如NO〕。是一种活性很高的分子,危害人体**,与许多疾病有直接的或潜在的联系。)2.细胞凋亡〔环境的生理性或病理性刺激信号引发细胞产生有序的死亡过程。其细胞形态的变化与坏死有明显的不同。凋亡的细胞会形成凋亡小体,不引起炎症反响,不影响其他正常细胞〕3.端粒(是真核生物线形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构造,具有保护DNA双链末端,使其免遭降解及彼此融合的功能。由于线形DNA分子不能在末端核苷酸之外合成RNA引物,因此端粒的平均长度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多及年龄的增长而变短,可导致核染色体稳定性下降,并导致衰老。)4.早老性痴呆〔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的变性疾病,常发病于老年期或老年前期,多起病缓慢,但开展较快,以进展性智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无自发缓解和病情平稳期,一般起病后2~8年患者即死于严重感染或全身衰竭。AD脑部病理改变为弥漫性脑萎缩、脑室扩大、脑回增宽、神经元大量脱失,并可见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和颗粒状空泡小体等。胆碱乙酰化酶及乙酰胆碱含量明显减少。〕5.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脑变性疾病,起病隐匿,以震颤、肌强直及运动*缓为临床主要表现。病理改变主要在黑质和兰斑,黑质神经细胞变性导致的多巴胺缺乏,是引起本病的关键。病情呈持续性进展性加重,多因全身恶液质状态和并发症而致死。〕1.试从不同学科角度概括衰老的内涵。1)衰老是机体发育成熟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出现的、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退行性变化及其功能衰退的过程(2)衰老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学和解剖学方面的变化,个体细胞、组织、器官功能呈现减退的状态。(3)衰老是机体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逐渐减退,使得机体无法经常保持内环境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失调的状态。(4)衰老是分子水平上出现微小变化的综合表现,是基因突变积累的结果。(5)衰老是机体的各种功能、感受性及能量都出现退行性变化的积累。2.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列举5种衰老学说。(1)程序衰老学说认为衰老同发育、生长及成熟相似,都是由遗传所规定、按时空顺序表达出来的生命现象。(2)错误成灾学说认为细胞在合成构造蛋白过程中会随机地发生错误,错误的不断重复,导致错误按指数增加,造成错误的灾难,使细胞乃至个体衰老、死亡。(3)自由基学说指衰老过程源于自由基对细胞及组织的损害。在生物代谢过程中自由基不断产生,并对自身组织发挥毒性作用(4)细胞凋亡学说细胞凋亡与胚胎发育、维持细胞数量的恒定、控制细胞增殖、分化及癌变均有密切关系。受多种基因共同调控,也称为程序性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理性主动衰老过程。(5)端粒学说人的体细胞的端粒最初的长度大约17000bp,每传代一次,端粒就缩短50bp~200bp。当端粒缩短到2000bp~4000bp时,正常人双倍体细胞就不能再进展分裂,细胞受阻于G1期,开场衰老和死亡。端粒缩短是启动衰老的分子钟。3.简述衰老与线粒体DNA之间的关系。关于mtDNA与衰老的关系,多数学者承受下面的观点或假说随年龄的增加,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系统中产生的氧自由基逐渐增多,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损伤mtDNA,引起mtDNA的突变、缺失,对mtDNA的复制、线粒体tRNA和rRNA的生成以及蛋白质的合成等一系列过程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导致线粒体构造的改变与功能的退化,最终影响ATP生成,能量供应缺乏而使机体代谢能力下降,从而发生一系列衰老变化。一些以ATP为主要能源又代谢旺盛的器官,如脑、肌肉、心脏等将首先表现衰老。〔三〕论述题以早老性痴呆为例,说明老年退行性病变的分子机制。大局部的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在老年期,又称为老年退行性疾病。虽然诱发这些疾病的病因和病变部位不尽一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发生神经元的退行性病变和凋亡,并最终导致个体死亡。如AD又称早老性痴呆,是一种常见的老年开场发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D的主要临床病症是记忆缺失、失语和失认;即所谓的三“A〞。病理特征是神经细胞内出现神经纤维缠结、细胞外存在神经(炎)斑或称老年斑、脑皮层神经细胞减少以及皮层和脑实质动脉的血管淀粉样变性。AD确实切病因还不清楚,但肯定与机体的衰老及遗传有关,可能存在如下的分子机制(1)染色体的AD相关基因目前已确定的有4个,分别是位于第21号染色体上的APP基因、第14号染色体上的早老素-1基因、第1号染色体上的早老素-2基因和第19号染色体上的APOE基因,这些基因的异常与AD的发生关系密切(2)线粒体DNA的异常、一些神经递质的含量和活性改变也与AD的发病有关第十九章基因操作自测题1.确切地讲,cDNA文库包含E.一个生物体组织或细胞所表达mRNA信息2.在分子生物学领域,重组DNA技术又称D.基因工程3.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分子克隆主要是指A.DNA的大量复制4.在重组DNA技术中,能特异切割DNA的酶是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5.重组DNA技术中实现目的基因与载体DNA拼接的酶是C.DNA连接酶6.在序列信息的情况下,目的基因获取的最方便的方法是D.聚合酶链式反响7.催化聚合酶链式反响的酶是E.TaqDNA聚合酶8.核酸分子杂交试验不能用于C.抗原与抗体分子之间的杂交9.用作探针的DNA分子必须A.在杂交前变性10.Southernblotting是A.将DNA转移到膜上所进展的杂交11.以下不属于DNA聚合酶的是〔E〕A.端粒酶B.Klenow片段C.TaqDNA聚合酶D.反转录酶E.DNA连接酶12.同位素标记探针检测硝酸纤维素膜〔NC〕上的DNA分子叫做A.Southernblotting13.PCR的主要步骤不包括〔E〕A.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B.95℃使模板DNA变性C.降温到适宜的温度时使模板DNA与引物杂交D.DNA聚合酶在dNTP存在时,进展延伸E.加热使DNA聚合酶失活14.关于蛋白质组研究的描述,哪个是正确的〔C.研究*一组织细胞中的全部蛋白质的功能〕15.转基因动物是指〔E.把*基因整合入动物的受精卵中,再导入子宫,从而发育成新个体〕16.当要了解*一基因在*组织细胞中的mRNA表达水平时,采用哪种方法最适宜B.Northernblotting17.DNA序列自动化测定中不正确的描述是〔D〕.A.荧光标记代替同位素标记B.激光扫描分析代替人工读序C.测序原理与手工测序根本一样D.不需要引物E.需要模板18.用于测序的DNA末端终止法中不需要E.A.四种脱氧核苷酸〔dNTP〕B.四种双脱氧核苷酸〔ddNTP〕C.DNA聚合酶D.32P标记的一种dNTPE.DNA连接酶19.基因克隆所需DNA载体的最根本性质是C.自我复制能力20.关于基因操作中目的基因的描述,错误的选项是EA.研究的目标基因B.需要研究其功能的基因C.需要克隆的基因D.需要表达的基因E.有重要功能的基因21.cDNA文库的建立需要C.逆转录酶、mRNA模板2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识别并切割DNA的特异序列23.DNA克隆过程不包括以下步骤E.A.获取目的基因B.选择与修饰载体C.筛选转化子D.获得重组DNA分子E.合成探针检测基因24.目前常用于基因表达的宿主细胞包括A.E.ColiB.哺乳动物细胞C.昆虫细胞D.酵母细胞25.DNA分子的体外连接方法包括A.合成接头B.Klenow补平C.粘端连接D.平端连接26.M13噬菌体适用于D.克隆单链外源DNA片段进展序列分析27.质粒DNA导入细菌的过程称为A.转化28.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种D识别并切割特异DNA序列的酶29.通常所说的“DNA克隆〞方法是B.将DNA“插入〞载体30.所谓“克隆〞就是指E.同一“拷贝〞的集合31.RNA干扰是指A.由短双链RNA诱导同源RNA降解的过程32.DNA双链状态下属于完全回文构造的序列是C.CGTGCACG33.相对载体而言,插入的DNA片段称为C.外源DNA34.哪一条单股DNA片段在双链状态下不能形成回文构造E.A.ATGCGCATB.ACTGCAGTC.GTCATGACD.AGTGCACTE.ACTGCATG35.关于限制性内切酶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C.A.它能识别DNA特定的碱基顺序,并在特定的位点切断DNAB.切割点附近的碱基顺序一般呈回文构造C.它能专一降解经甲基修饰的DNAD.是DNA重组的重要工具酶E.主要从细菌中获得36.重组DNA能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是因为D.载体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37.不符合基因工程中理想载体条件的是BA.具有自主复制能力B.分子量很大C.具有限制性内切酶的单一切点D.有一个或多个筛选标志E.易与染色体DNA别离38.作为克隆载体的最根本条件是C.有自我复制功能39.聚合酶链式反响扩增的DNA大小取决于B.引物40.在基因工程中,RT-PCR反响中使用的酶包括E.反转录酶41.DNA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断端易于首尾连接,自行成环。这是因为存在B.粘性末端42.在重组DNA技术领域所说的分子克隆是指D.无性繁殖DNA43.无性繁殖依赖DNA载体的哪种构造C.复制起始点44.克隆*一目的DNA的过程不包括E.A.基因载体的选择B.外源基因与载体的拼接C.重组DNA分子导入细菌D.筛选并无性繁殖含重组分子的细菌E.表达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45.PCR的特点不包括D.A.只需微量模板B.只需数小时C.扩增产物量大D.底物必须标记E.变性、复性、延伸三个步骤循环进展46.一种生物单倍体所具有的全部基因称为C.基因组47.DNA重组体的构建是指C.将目的基因和载体在体外重组48.DNA克隆的根本步骤是C.构建重组DNA分子→转化→选择增殖细胞克隆→得到重组DNA克隆49.关于Southern印迹的描述,哪一项为哪一项不正确的C.A.DNA-DNA杂交B.将DNA样品转移到膜上与探针C.标记后的探针经电泳别离后在凝胶上与DNA杂交D.杂交时探针一般过量E.杂交后进展放射自显影50.关于Northern印迹的描述,哪一项为哪一项不正确的B.A.DNA-RNA杂交B.将RNA逆转录为cDNAC.探针与靶RNA杂交D.将细胞中提取的总RNA经电泳别离转移到膜上E.杂交后放射自显影观察RNA的大小与表达量51.关于Western印迹,不正确的表达是DA.从细胞中提取蛋白质B.经电泳别离并转移到膜上C.应用特异的检测抗体D.标记的DNA探针与转移到膜上的蛋白质杂交E.检测基因的表达52.以下哪项因素是PCR技术所不需要的D.A.设计PCR特异性引物B.必须有dNTP做底物C.提供DNA模板D.RNA聚合酶的催化E.三步周期循环扩增53.第一、二、三代DNA遗传标记分别是D.RFLP,STR,SNP54.首次应用分子杂交法克隆的代表性基因是A.α,β珠蛋白基因55.利用定位克隆策略首先克隆的基因是A.DMD基因56.DNA合成仪合成DNA片段时,用的原料是A.

4种dNTP

57.以下哪种酶能用来催化PCR反响A.TaqDNA聚合酶58.基因工程中常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B.Ⅱ型酶59.下面不能被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的序列为E.A.CAATTGB.GTATACC.AAATTTD.GATATCE.CAATTT60.Sanger的双脱氧法测序时,为了获得鸟苷酸残基为末端的一组大小不同的DNA片段,应该选择哪种物质C.ddGTP61.RNA通常是C.线性单链分子62.TaqDNA聚合酶的主要功能是C.具有5'→3'聚合酶的活性63.目前在转基因小鼠中常用的基因剔除技术是根据什么原理设计的D.同源重组64.逆转录酶催化A.以RNA为模板的DNA合成65.Western印迹的研究对象是B.蛋白质66.对一个克隆的DNA片段进展物理图谱分析,需要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67.定性分析DNA的常用方法是A.Southernblotting68.DNA分子上特异识别和结合RNA聚合酶的部位是A.启动子69.RT-PCR中,假设以oligo(dT)为引物合成cDNA第一链,需要的模板是B.mRNA70.基因有两条链,与mRNA序列一样(T代替U)的链叫做A.有义链71.下述序列中,在双链状态下属于完全回文构造的序列是

C.GGTCGACC

72.用[α-32P]dATP标记一个DNA片段,需用C.DNA聚合酶73.合成DNA的原料是C.dATP、dGTP、dCTP、dTTP74.标记DNA探针的方法是A.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B.用生物素标记C.用地高辛标记75.反义RNA的作用机制不包括A.A.特异地切割靶RNAB.阻止核蛋白体与靶mRNA结合C.改变靶RNA的构象D.抑制翻译E.与靶RNA形成局部双链76.以下不属于核酶作用方式的是E.A.异体催化剪切B.自体催化剪切C.第一组内含子自我剪接D.第二组内含子自我剪接E.第三组内含子自我剪接77.RNAi技术的根本程序主要为B.确定干扰靶点、合成siRNA、siRNA对目标RNA的干扰78.目前使用最广的将外源基因注入动物受精卵的方法是B.显微注射法79.不能鉴定转基因动物体内是否整合及表达外源基因的方法是EA.SouthernblottingB.NorthernblottingC.WesternblottingD.RT-PCRE.核型分析80.以下哪项不属于基因定位的方法EA.体细胞杂交法B.原位杂交C.FISHD.连锁分析E.酵母双杂交法81.以下可用于DNA的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方法是A.GenomicPCR82.构建基因组文库时需要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83.构建打靶载体一般需要通过几次DNA体外重组过程B.384.*种组织来源的cDNA文库包含该种生物的A.*些蛋白质的编码序列85.以下关于cDNA文库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A.从特定组织或细胞中提取DNAB.从特定组织或细胞中提取RNAC.由反转录酶催化合成与mRNA互补的单链DNAD.以新合成的单链DNA为模板合成双链DNAE.双链DNA与适宜载体连接后转入受体菌86.关于cDNA的最正确的表达是C.以mRNA为模板合成的双链DNA87.Southern印迹的DNA探针C.可与任何含有互补序列的DNA片段杂交88.对重组体进展筛选,证明外源基因已经表达了的方法是A.RT-PCRB.Northern印迹C.Western印迹D.原位杂交89.以下不是Southern印迹步骤的为B.A.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DNAB.DNA与载体的连接C.用凝胶电泳别离DNA片段D.DNA片段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E.用一个标记的探针与硝酸纤维素膜上的DNA杂交90.以下哪一项为哪一项RNA聚合酶和DNA聚合酶共同具有的性质C.5'→3'聚合酶性质91.PCR反响中需要用到的酶是E.DNA聚合酶

92.cDNA第一链合成时需要用到的酶是D反转录酶.

93.目的基因与载体形成重组DNA分子需要用到的酶是B.DNA连接酶94.把DNA片段切断需要用到的酶是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95.用来鉴定蛋白质的技术是CWesternblotting96.用来鉴定RNA的技术是BNorthernblotting97.用来鉴定DNA的技术是A.Southernblotting98.PCR的变性温度一般为A.95℃99.PCR的复性温度一般为D.55℃100.PCR的延伸温度一般为C.72℃101.重组DNA导入原核细胞的过程称为B.转化102.重组DNA导入真核细胞的过程称为C.转染103.重组病毒导入细胞的过程称为E.感染104.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可简写为C.RFLP105.表达序列标签可简写为E.EST106.细菌人工染色体可简写为B.BAC107.简单串联重复序列可简写为STR108.单核苷酸多态性可简写为D.SNP109.一般只能承受小于10kb的外源DNA插入片段的载体是D.质粒载体110.具有单链闭合环状DNA特性的载体是C.M13噬菌体111.连接目的基因后的载体长度大于载体基因组的105%或小于75%时,其重组载体的活力会大大下降,这种载体是B.λ噬菌体112.可以承受1000~2000kb外源DNA的插入片段的载体是A.YAC113.可以承受300kb左右外源DNA的插入片段的载体是E.BAC

114.分析*组织细胞中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时,采用C.Westernblotting115.分析基因组DNA的分子杂交方法为A.Southernblotting116.定性分析mRNA的常用方法为B.Northernblotting

117.先进展基因定位作图,确定疾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然后克隆该基因的方法属于D.定位克隆118.根据疾病基因所编码蛋白质的信息来克隆致病基因的方法属于C.功能克隆119.利用疾病与表型相对应的原理克隆致病基因的方法属于B.表型克隆120.能与特定DNA或RNA互补结合的DNA片段叫C.反义DNA121.由短双链RNA诱导的同源RNA降解的过程叫A.RNAi122.根据RNA序列人工合成的互补RNA属于D.反义RNA123.PCR反响中的底物是A。dNTP

124.可作为PCR反响模板的是C.总DNA125.PCR反响中的聚合酶是D.TaqDNA聚合酶126.决定PCR扩增特异性的成分是B.引物127.提高PCR反响中聚合酶活性的成分是E.Mg2+浓度128.能识别回文序列的是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129.又称为RNA指导的DNA聚合酶的是D.反转录酶130.能耐热,主要用于PCR反响的是E.TaqDNA聚合酶*型题131.可用作克隆载体的DNA分子有B.病毒DNAC.质粒D.噬菌体DNA132.DNA重组技术的根本过程包括A.目的基因的获取B.克隆载体的选择C.目的基因与载体的拼接D.重组分子导入受体菌E.重组分子的鉴定与扩增133.重组DNA时,插入的外源基因又称A.目的基因B.目的DNA134.克隆人DNA时,目的基因可以来自A.染色体DNAE.cDNA135.以下参与组成PCR反响体系的有B.TaqDNA聚合酶D.DNA模板E.DNA引物136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来源可以是A.化学合成B.PCR合成C。细胞DNAD.cDNA文库E.组织DNA137.DNA重组技术中涉及细菌操作的过程有D.重组分子导入受体菌E.重组体转化子的筛选138.DNA重组时,插入的外源基因可以是A.目的基因B.目的DNAD.真核DNAE.原核DNA139为获得有功能的蛋白质,较理想的表达体系包括C.酵母表达体系D.昆虫表达体系E哺乳类细胞表达体系140人类基因组方案的研究内容包括A.遗传图B.物理图谱C.基因组序列图E.转录图141.后基因组的研究内容包括B.研究基因产物的功能D.研究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差异142.有关转基因技术的正确描述是B.将目的基因转入胚胎干细胞C.将目的基因整合入受精卵细胞核DNA中D.基因转移能在同种异体之间进展E.基因转移可以在异种动物间进展143.从动物体内去除*种基因的技术称为A.基因靶向灭活B.基因剔除144人类基因组方案中所用的EST是A.用于分析转录图E.提取组织中的RNA反转录成cDNA测序后得到145*个基因中的碱基序列发生突变时,可采用哪些方法测定A.限制性内切酶水解,观察条带的变化B.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D.序列测定146.克隆*一目的DNA的过程包括A.载体的选择B.外源基因与载体的拼接C.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菌D.筛选并扩增含重组分子的细菌147DNA重组技术中常用到的工具酶是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DNA连接酶C.DNA聚合酶D.反转录酶148.载体通常包括A.质粒B.噬菌体C.病毒149.Klenow片段具有A.5'→3'聚合酶活性B.3'→5'外切酶活性150.可用于RNA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包括A.Northern印迹B.RT-PCRC.实时RT-PCRD.芯片技术1.基因克隆〔指把一个生物体中的遗传信息〔基因片段〕转入另一个生物体内进展无性繁殖,得到一群完全一样的基因片段,又称为DNA克隆〕2.基因组文库〔指含有*种生物体全部基因片段的重组DNA克隆群体。即将原核或真核细胞染色体DNA提纯,用机械法或限制性内切酶将染色体DNA切割成大小不等的片段,插入适当的克隆载体中,继而转入受体菌扩增,由此获得含有众多克隆的基因组DNA文库。〕3.cDNA文库〔指含有*种组织细胞全部mRNA信息的重组DNA克隆群体。以细胞总mRNA为模板,利用逆转录酶合成与mRNA互补的cDNA第一链,进而形成cDNA双链,与适宜载体连接后转入受体菌扩增,由此建立cDNA文库。〕4.转基因动物(指应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携带外源基因的动物,是通过gainoffunction途径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受精卵细胞或胚胎干细胞核内,使外源基因通过随机重组插入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并随细胞分裂而将外源基因遗传给后代。)5.基因剔除〔指通过基因同源重组定向地从活细胞的基因组中移除特定基因的过程,是通过lossoffunction途径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6.RNA干扰〔由短双链RNA诱导同源RNA降解的过程,是一种特异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可以认为是生物体在核酸水平的免疫反响。〕7.Southern印迹〔是DNA定性及定量分析的方法之一,过程为提取细胞中的总DNA,用限制性内切酶水解后进展电泳,并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用DNA探针与结合在膜上的DNA分子退火形成双链,检测靶DNA的含量。〕8.Northern印迹〔是RNA定性及定量分析的方法之一,过程为将细胞中的总RNA分子进展电泳别离,并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用DNA探针与结合在膜上的RNA分子退火形成双链,检测靶RNA的含量。〕9.反转录PCR〔提取细胞总RNA作为模板,由逆转录酶催化生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由一对特异性引物引发,在TaqDNA聚合酶作用下,通过变性、复性、延伸三步循环,复制生成大量双链DNA片段的过程〕10.核酶〔是具有酶活性的RNA,主要参与RNA的加工与成熟。1什么叫载体.载体应具备哪些条件.载体是指能够携带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内扩增或表达的DNA分子,应具备的条件(1)有复制子(2)有单一限制性内切酶位点(3)有筛选标志(4)表达型载体具备完整的转录单位。2.基因克隆的根本过程是什么(1)获得目的基因。(2)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载体。(3)连接目的基因和载体。(4)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5)筛选并扩增获得重组克隆3.原核表达系统与真核表达系统各有何优缺点.(1)原核表达体系的优点培养方法简单、迅速、经济,适合大规模生产。(2)原核表达体系的缺点缺乏转录和翻译后加工机制,表达的蛋白质可能没有生物学活性。(3)真核表达体系的优点①具有酵母、昆虫以及哺乳动物细胞等多种表达系统。②具有转录和翻译后修饰系统,表达获得有功能的活性蛋白(4)真核表达体系的缺点操作有一定难度,费时、费力。

4.简述Sanger法的DNA测序原理。.Sanger法的DNA测序原理为双脱氧核苷酸〔ddNTP〕在DNA合成过程中代替相应的脱氧核苷酸〔dNTP〕作为底物,不能形成3',5'-磷酸二酯键而导致链延伸终止。5.什么叫RNAi技术.简述目前其常见研究路线。根据特定RNA序列人工合成短双链RNA〔siRNA〕,并将siRNA导入靶细胞,降解特定RNA,使相应的基因表型丧失的技术称作RNAi技术。其根本程序主要包括(1)

确定干扰靶点。(2)

构建能够转录生成小发夹RNA〔shRNA〕的载体。(3)

shRNA表达载体转染细胞。(4)

检测干扰效果。(5)

检测干扰细胞的功能变化。〔四〕论述题1.试述基因工程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主要用途。基因工程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主要用途有(1)研究人类基因组的全序列、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2)人类疾病的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3)人类基因工程产品的开发与利用,如蛋白质药物等。(4)人类遗传病的预防与预测。2.试述人类基因组方案与后基因组方案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它们对医学开展的意义。(1)人类基因组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基因组全序列测定。2)遗传图谱的构建与分析。3)物理图谱的构建分析。4)转录图谱的构建与分析。5)数据资料的有效收集、储存和分析(2)人类后基因组方案的主要研究内容1)功能基因组学。2)蛋白质组学(3)人类基因组方案与后基因组方案对医学开展的意义1)理解基因构造与功能的关系,提醒人类生命活动的奥秘。2)说明人类遗传性疾病的致病机理。3)有助于进展疾病易感性的研究,有效预防疾病。4)说明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5)推动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开发新药。第二十一章基因诊断自测题1.判定基因构造异常最直接的方法是C.DNA序列测定2.不符合基因诊断特点的是EA.特异性强B灵敏度高C易于做出早期诊断D.样品获取便利E.检测对象仅为自体基因3.遗传病基因诊断的最重要的前提是B.疾病表型与基因型关系已被说明4.假设要采用Southern或Northern印迹方法分析*特定基因及其表达产物,需要B.收集组织或细胞样品,然后从中提取总DNA或RNA5.目前基因诊断常用的分子杂交技术不包括哪一项BA.Southern印迹B.Western印迹C.Northern印迹D.DNA芯片技术E.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分子杂交6.SNP的实质是C.碱基替换7.DNA指纹的遗传学根底是B.DNA的多态性8.在对临床病例进展基因诊断时,假设遇到不能检测出类型突变的情况,如果表型明确指向*种疾病,适用以下哪一类筛查技术D.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9.生殖细胞假设发生基因构造突变可引起哪种疾病D.遗传病10.PCR技术容易出现B.假阳性结果11目前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最敏感的方法是D.PCR法12.核酸分子杂交的原理是E.碱基互补配对13.目前法医学中主要应用的基因诊断方法是C.基于PCR的DNA指纹技术B型题14.Southern印迹法主要用于E.基因组DNA分析15.Northern印迹法主要用于C.检测组织样品中的RNA种类和含量16.斑点印迹杂交主要用于D.检测细胞基因拷贝数的变化或者mRNA含量的变化17.组织原位杂交主要用于A.确定被检核酸在组织或细胞中的定位18.DNA芯片技术可以B.同时对样品中多种类核酸进展检测和分析*型题

19.基因诊断的常用技术主要有A.PCR-RFLPB.Southern印迹D.ASO分子杂交E.DHPLC20.被称为基因诊断间接方法的是以下哪几种A.RFLP连锁分析B.基于STR的微卫星分析C基于SNP的单倍型分析21.对基因连锁分析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家系成员可能不够完整E.遗传标志杂合性所带信息量有限22.目前用于基因诊断的遗传标志主要包括以下哪些形式的DNA变异A.单核苷酸变异B.短串联重复序列C.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E.单核苷酸多态性23.关于STR,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BCA.STR大多位于基因组非编码区

B.最常见的是三核苷酸重复C.同卵双生子的STR不同D.是继RFLP之后第二代DNA遗传标志E.重复顺序最多的是〔CA〕n、〔GT〕n24.基因诊断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的技术A.准确获得足够量样品的技术D.对样品进展构造或含量分析的技术25.符合RFLP技术的选项有B.需进展足够数量的家系成员分析D.被利用的限制性位点杂合率较高,可以提供基因连锁的有用信息26.符合DNA芯片技术的有哪些选项A.实质是一种基于RDB的技术B.高效、高通量且操作易于自动化C.一次集成数量巨大的基因探针D.代表基因诊断的开展趋势27.以核酸分子杂交为根底的基因诊断方法有A.DNA芯片B.Northern印迹D.等位基因特异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法28.构造基因突变主要包括哪些A.基因重排B.基因扩增C.点突变D.基因缺失29.符合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的选项有B.检测对象长度以不超过300nt核苷酸为宜D.检测对象可以是DNA分子E.检测对象可以是RNA分子30.mRNA的相对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B.点杂交C.狭线杂交D.RT-PCR法E.Northern印迹法1.基因诊断〔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针对DNA和/或mRNA进展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分析这些遗传信息分子的序列,从而在分子水平上确定疾病的病因,具高度特异性。〕2.连锁分析〔利用与致病基因相连的*些基因,作为遗传标志,通过鉴定遗传标志的存在而判断个体是否带有致病基因。本法无需更多了解致病基因构造及其分子机制,属于间接诊断。〕3.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指DNA序列上发生*个变异〔如单碱基置换、少数碱基缺失或插入〕后获得或丧失了*一限制性识别位点,使DNA限制性酶解片段的长度发生变化,在人群中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限制性类型,可以用作遗传标志。〕4.单核苷酸多态性〔指基因组内特定核苷酸位置上存在两种不同的碱基,其中最少的一种在群体中的频率不小于1%。SNP是一种最常见的可遗传变异,是第三代遗传标志物。〕5.核酸分子杂交〔利用碱基互补配对,以的核酸片段作为探针,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及有多少与其互补的核酸序列,这是基因诊断最根本的方法,又称为核酸分子探针技术。〕6.连锁不平衡〔在人群中,*一RFLP或者主要存在于具有*一疾病基因的染色体上;或者主要存在于正常染色体上,这种非随机的遗传现象称为连锁不平衡。〕7.聚合酶链反响〔一种在体外利用酶促反响获得特异序列的基因组DNA片段或cDNA的专门技术。根据样品来源不同分为基因组PCR和反转录PCR两类〕8.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PCR扩增致病基因内部或两侧与其严密连锁的特定STR,电泳检测扩增产物长度的多态性,从而快速作出诊断。〕9.短串联重复序列〔指一种2-4bp的核心序列重复排列,又称为微卫星〔microsatellite〕。在人类基因组中分布广泛,最常见的是二核苷酸重复,其次是三、四核苷酸重复。〕10.反向点杂交〔是改进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ASO〕分子杂交技术。将针对各种突变和正常序列的ASO探针固定在杂交膜上,而将原来在ASO杂交体系中固定在膜上的PCR产物改为液相进展杂交,从而能够同时检测多种突变〕11.产前基因诊断〔通过对胎儿羊水、绒毛或脐带血等来源的DNA进展基因型分析或染色体核型分析,到达诊断患病胎儿的目的,主要诊断对象是人类染色体病和单基因遗传病〕12.植入前遗传诊断〔指对配子或移入宫腔之前的胚胎进展快速的遗传分析,筛选出**配子或胚胎,以防止异常妊娠的一项技术〕1.请简述基因诊断的根本流程。(1)样品的核酸抽提。(2)目的序列的扩增(3)核酸分子杂交(4信号检测。2.简述基因诊断的一般内容(1)检测个体的基因序列的特征(2)基因突变分析(3)测定基因的拷贝数。(4)基因表达产物分析。(5)检测是否存在外源基因等。3.请简述用于连锁分析的遗传标志需具备的特点。(1)不同个体之间存在高度的多态性(2)需要获得足够数量的家系成员样本,以区分和确定遗传标志与致病基因之间的连锁关系(3)遗传标志与致病基因相连锁,而且两者之间的距离越小越好,以尽量排除减数分裂中遗传标志与致病基因之间出现重组或交换而误诊。

4.请简述遗传分析中用于直接诊断的代表性技术有哪些(1)基因缺失或插入的诊断1)Southern印迹法2)PCR法(2)点突变的诊断1)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分子杂交2)反向点杂交3)变性高效液相色谱(3)STR拷贝异常的诊断。5.试述内源基因构造突变的主要类型以及内源基因构造突变所致的疾病。(1)内源基因构造突变包括点突变、缺失或插入突变、染色体易位、基因重排、基因扩增等(2)突变假设发生在生殖细胞,可引起各种遗传性疾病;假设发生在他细胞,可导致肿瘤、心血管疾病等。1.试述基因诊断的特点及根本技术。(1)基因诊断的特点为特异性高;灵敏度高;稳定性高;诊断*围广,适用性强;临床应用前景好。(2)常用技术包括1)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其方法主要有斑点印迹、Southern印迹、Northern印迹、原位杂交、等位基因特异寡核苷酸探针杂交;2)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法3)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4)PCR技术;5)DNA芯片;6)基因测序。2.试述PCR技术的原理、步骤及其应用。(1)PCR技术实际上是在模板DNA,引物和4种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存在的条件下依赖于耐热DNA聚合酶的酶促合成反响。其原理主要有几个方面1)DNA合成需要引物,两条互补链上都需要引物2)DNA的复性与变性的原理;3)PCR技术的特异性取决于引物和模板DNA结合的特异性。4)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的发现和运用。(2)PCR全过程包括三个根本步骤,即1)双链DNA模板加热变性成单链〔变性〕;2)在低温下引物与单链DNA互补配对〔退火〕;3)在适宜温度下TaqDNA聚合酶催化引物3’-OH端参加脱氧核苷酸〔延伸〕。这三个根本步骤构成的循环重复进展,可以使特异性DNA的扩增率到达数百万倍。(3)PCR技术的应用1)分子生物学领域基因克隆;DNA序列测定;突变分析;基因重组;基因定量;鉴定转录调控序列;转座子插入位点确实定;检测基因的修饰;2)临床医学领域病原体诊断;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器官移植;肿瘤诊断;法医学;3)动植物学的研究;4其他领域如组织和群体生物学、古生物学等。

3试述基因诊断在医学中的应用。1)辅助遗传病的临床诊断针对单基因病〔包括少数肿瘤〕确实诊及病症前诊断。(2)疾病易感性及患病风险预测1)遗传病患病风险分析

①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分析胎儿的*些特定基因以诊断人类染色体病和单基因遗传病

②植入前遗传诊断〔PGD〕对配子或移入宫腔之前的胚胎进展快速的遗传学分析,筛选出**配子或胚胎,以防止异常妊娠

③遗传筛查2)其他疾病如肿瘤以及常见多基因病,如I型和II型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和阿尔茨海默氏病〔AD〕的易感性预测性诊断(3)疗效评价及用药指导。(4)其他应用法医学个体认定;病原体诊断。第二十三章基因治疗1.全世界第一例基因治疗成功的疾病是C.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2.理论上讲,基因治疗最理想的策略是A.基因置换3.目前基因治疗所采用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B.基因替代4.利用反义核酸阻断基因异常表达的基因治疗方法是D.基因失活5.将白细胞介素-2基因导入肿瘤病人体内,提高病人IL-2的表达水平,进展抗肿瘤辅助治疗。这种基因治疗方法是E.免疫调节6.以下哪种方法不是目前基因治疗所采用的方法AA.基因缺失B.基因置换C.基因替代D.基因失活E.免疫调节7.基因治疗的根本程序中不包括DA.选择治疗基因B.选择载体C.选择靶细胞D.将载体直接注射体内E.将治疗基因导入靶细胞8.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非病毒介导基因转移的物理方法B.A.电穿孔法B.脂质体法C.DNA直接注射法D.显微注射法E.基因枪技术9.以下哪种方法属于非病毒介导基因转移的化学方法E.A.电穿孔法B.基因枪技术C.DNA直接注射法D.显微注射E.DEAE-葡聚糖法10.将外源治疗性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