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学习课件_第1页
古罗马学习课件_第2页
古罗马学习课件_第3页
古罗马学习课件_第4页
古罗马学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罗马学习课件第1页/共60页第2页/共60页历史意大利西岸中部的台伯河下游是一片富庶的拉丁平原,公元前八世纪,拉丁人在台伯河畔建立罗马城,成为独立国家。罗马在地中海沿岸逐步发展,从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476年,书写了长达十三个世纪的历史,依照她的政治组织形式,可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時期︰(前八世纪–前510年)

此时期罗马在伊特拉士坎人的统治下,逐渐发展了自己的文化。到了前509年,伊特拉士坎的最后一个皇帝被推翻,罗马遂建立了一个宪法政府。

共和時期︰(前510年C–前27年)

罗马不断以战争扩张版图,在公元前三世纪占领了整个意大利,公元前二世纪征服了北非,交积极地进入希腊化世界,一方面大量吸收希腊文化,一方面逐渐取得希腊世界的控制权。由于战争的胜利,罗马军队带回大量的希腊艺术品、书籍和俘虏。俘虏中的知识分子后来则成为罗马贵族家中的奴隶家庭教师,使得罗马上层社会希腊化,而罗马的文学、艺术也因而深受希腊的影响。

帝國時期︰(前27年–476年)

在罗马,凯撒之子屋大维于公元前二十七年结束内战,成为罗马的统治者之后,罗马进入帝国时期,版图包括今日的意大利、法国、以及地中海沿岸的希腊化世界,开始了长达约两百年的繁荣时期。从公元三世纪起,罗马帝国逐渐在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陷入混乱,最后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西罗马帝国在公元五世纪末崩溃,东迁的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则屹立了千年之久。第3页/共60页古罗马建筑的三个历史时期一、伊特鲁里亚时期(公元前8-前2世纪),伊特鲁里亚曾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其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罗马王国与共和初期的建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罗马共和国盛期(公元前2世纪-前30年),在公路、桥梁、城市街道与输水道方面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公元前146年对希腊的征服,又使它承袭了大量的希腊与小亚细亚文化和生活方式。于是除了神庙之外,公共建筑,如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等十分活跃,并发展了罗马角斗场。同时希腊建筑在建筑技艺上的精益求精与古典柱式也强烈地影响着罗马。第4页/共60页古罗马建筑的三个历史时期三、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从奥古斯都称帝到公元后180年左右是帝国的兴盛时期。歌颂权力、炫耀财富,表彰功绩成为建筑的重要任务,建造了不少雄伟壮丽的凯旋门、纪功柱和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广场、神庙等等。此外,剧场、圆形剧场与浴场等亦趋于规模宏大与豪华富丽。3世纪起帝国经济衰退、建筑活动也逐渐没落。以后随着帝国首都东迁拜占庭,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建筑活动仍长期不振,直至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古罗马马采鲁斯剧场第5页/共60页文化艺术对希腊艺术的模仿:与罗马帝国在政治、文学等各方面傲人的成就相比,其在视觉艺术上的成就,似乎缺乏一种独立完整的特色。主要的原因在于罗马人对希腊艺术的高度景仰及精細地模仿。注重艺术的实用性而不重创造性:其艺术,无论是建筑雕刻或是绘画,常常抄袭希腊作品,或是取其所好,移为己用。唯一可说是罗马风格的,是共和时代晚期的人物肖像,不同于希腊肖像的唯美、优雅,而是酷似真人,主要作为纪念用途。风格复杂多样:因罗马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帝国首都,除了希腊文化的传承外,也同时受埃及、伊特拉里亚及西亚文化等多种民族风格的影响。平民生活的表达:共和时期的精神这样的性格,表现在生活、思想以及艺术上,则是一种重实际的精神。因此,在罗马时期留下来的艺术品中,最为人知的是公共建筑,如条条大路、供水道、公共浴室、竞技场等,这些巨大的建筑,无不是在衫的目的下所建造,并有着各种巧妙的建筑技法。第6页/共60页1.柱式: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柱式,即塔斯干柱式、罗马多立克、罗马爱奥尼、科林新柱式及混合柱式。混合柱式包括券柱式、叠柱式、巨柱式、连续券。2.柱式组合:①券柱式解决了拱券结构的笨重墙墩同柱式艺术风格的矛盾,为建筑艺术造型创造了新的构图手法。②叠柱式解决了柱式与多层建筑的矛盾,创造了水平立面划分构图形式。③为适应高大建筑体量构图,创造了巨柱式的垂直式构图形式。④创造了拱券与柱列的结合,将券脚立在柱式檐部上的连续券。⑤解决了柱式线脚与巨大建筑体积的矛盾,用一组线脚或复合线脚代替简单的线脚。3.建筑材料:在砖、石、木外又发展了天然混凝土,并相应发明了支模、混凝土浇灌及大理石饰面技术。古罗马建筑技术与艺术特征第7页/共60页古罗马建筑技术与艺术特征4.结构方面:在伊特鲁利亚和希腊的基础上发展了梁柱和拱券结构技术。拱券结构是罗马最大成就之一。种类有: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窿(半球)。创造出一套复杂的拱顶体系。5.空间创造:利用拱券结构及其平衡技术,创造出拱券覆盖的单一空间、单向纵深空间、序列式组合空间等多种建筑空间形式。6.建筑体量雄伟:罗马建筑高度及体量巨大,立面多为多层,形成恢弘的气势。7.严整的轴线:罗马建筑,尤其是群体建筑,如卡拉卡拉浴场、图拉真广场等,轴线清晰,左右对称,威严壮丽,不同于希腊圣地建筑群的自由布局。8.完整的建筑理论:形成了以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为代表的系统建筑理论体系,成为自文艺复兴以后三百多年建筑学上的基本教材。并在此书中提出了“坚固、适用、美观”的建筑原则。第8页/共60页古罗马建筑技术第9页/共60页古罗马建筑技术第10页/共60页古罗马建筑技术

输水道第11页/共60页券柱组合(意大利曼德瓦得尔丹府邸)第12页/共60页券柱式:

古罗马塞维鲁凯旋门为炫耀侵略战争胜利而建的凯旋门三拱门凯旋门第13页/共60页古罗马建筑第14页/共60页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巴西利卡1、性质:一种综合用作法庭、交易所与会场的大厅性建筑。2.平面型制: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的龛。3.内部空间处理:大厅常被两排或四排柱子纵分为三或五部分。当中部分宽且高,称为中厅;两侧部分狭窄,称为侧廊,侧廊上面常有夹层。4.意义:巴西利卡的型制对中世纪的基督教堂与伊斯兰礼拜寺均有影响。巴尔贝克大庙——巴西利卡式,东方最大的神庙(课本有轴侧图)第15页/共60页古罗马建筑第16页/共60页古罗马的建筑罗马城的建设:奥古斯都(前30年-14年)在位的44年中,罗马城兴建了大量的广场、剧场、公共浴场、庙宇等宗教建筑和公共建筑,还有道路、桥梁、输水道等公共设施,这不但装点了罗马城,而且给许许多多的罗马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所以公元1世纪的罗马历史学家苏多尼乌斯这样写到:奥古斯都得到的是一座砖头的罗马城,留下的是一座大理石的罗马城。公元64年7月18日,罗马发生大火,烧毁了2/3的城市。尼禄皇帝得到了重建罗马城的机会。新罗马城在废墟上重新矗立起来。第17页/共60页Colosseum第18页/共60页古罗马建筑——角斗场角斗场起于共和末期,从功能、规模、技术和艺术风格各方面看,罗马城里的大角斗场(75-80年)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1.平面形式:平面呈长圆形,相当于两个剧场的观众席,相对合一而成。2.立面艺术处理:⑴三种柱式的排布:底下三层采用不同的柱式构图,由下而上依次为塔斯干、爱奥尼与科林新柱式,最上一层采用壁柱。⑵分段式的构图:底下三层为连续的券柱式拱廊;第四层为实墙,外饰以科林新式壁柱。⑶与疏散功能相匹配的立面。⑷柱与拱的结合:券柱式与叠柱式。这样的立面处理和该建筑面向周围四面八方是一致的,也使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显得开朗明快与富于节奏感。第19页/共60页古罗马建筑——角斗场3.空间与结构的巧妙结合:观众席运用了混凝土的筒形拱与交叉拱,层层架起,底层有平行排列的7圈灰华石墩子、供交通及休息用的环廊、兽槛、角斗士室和排水系统等,这与古希腊剧场的沿山坡而建是很大的进步。结构面积只占底层平面面积的六分之一,这在当时是很大的成就。4.意义:这座建筑物的结构、功能和形式三者和谐统一,成就很高。它的型制完善,在体育建筑中一直沿用至今,并没有原则上的变化。它雄辩的证明着古罗马建筑所达到的高度,古罗马人曾经用大角斗场象征永恒,它是当之无愧的。

第20页/共60页古罗马建筑——角斗场第21页/共60页大角斗场的环廊、剖面及现状第22页/共60页大角斗场第23页/共60页大角斗场第24页/共60页马采鲁斯剧场第25页/共60页古罗马建筑竞技场第26页/共60页古罗马建筑——公共浴场第27页/共60页卡拉卡拉公共浴场第28页/共60页卡拉卡拉公共浴场

浴场是古罗马特有的一种类型,是综合了社交、文娱、健身等活动为一体的场所。三世纪时,十字拱和拱券平衡体系的成熟,把古罗马建筑又推进了一步。卡瑞卡拉浴场是其代表作之一。1.建筑性质:以浴场为中心的多功能建筑综合体。2.功能格局:“回”字形布局,轴线对称、功能分区明确。中央是主体建筑浴场,周围是花园,最外一圈设置有商店,运动场、演讲厅以及与输水道相连的蓄水槽等。这充分体现了古罗马建筑的秩序美和古罗马人善于利用简洁的平面形式组合复杂建筑功能的高超技艺。3.结构:屋顶采用穹顶与拱顶相结合的形式,既获得了大体量又形成开敞的空间。建筑功能、结构与造型在此是统一的,并创造了动人的空间序列。4.室内装饰:室内装饰华丽,并设有许多凹室与壁龛。5.建筑技术设备:双层夹壁暖墙解决浴室内的采暖问题。

第29页/共60页卡拉卡拉浴场第30页/共60页古罗马建筑——公共浴场第31页/共60页Pantheon第32页/共60页万神庙(Pantheon)

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是罗马城的万神庙(Patheon,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1.性质:这是古罗马宗教膜拜诸神的庙宇,坐南朝北。2.建筑形制:早期的万神庙也是前柱廊式的,但焚毁之后,重建时,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型制。在现代建筑出现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大空间建筑。3.风格:古希腊艺术的创新性继承,两种艺术的叠加。4.建筑性格:宏伟壮丽,体现泛神宗教时期的天穹意向,是神的居所。第33页/共60页万神庙(Pantheon)5.外部造型:神庙外部造型简洁,在核心部分墙体横分为三个水平层带,穹顶与墙体的衔接部分用多线角,简洁明了。6.内部空间:穹顶上对光的处理象征着人与天堂的联系,在圆形洞口射入的光线映射之下光影变化丰富,宏伟壮观,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堪称古罗马建筑的珍品。7.装饰理性化:结构为混凝土浇筑,为了减轻自重,厚墙上开有壁龛,龛上有暗券承重,龛内置放神像。室内墙面的处理分成了三大块,自上而下虚实变化感渐强。地面的铺装,是按照人的行进流线及建筑的平面形式进行的。第34页/共60页古罗马建筑万神庙第35页/共60页门廊第36页/共60页古罗马建筑

——万神庙第37页/共60页内部艺术处理第38页/共60页万神庙第39页/共60页万神庙第40页/共60页万神庙左边这是意大利开国国王埃曼纽尔二世的陵墓下边是拉斐尔的陵墓第41页/共60页万神庙这是意大利开国国王埃曼纽尔二世的陵墓万神庙内部第42页/共60页广场罗马的广场(Forum)在共和时期与希腊广场一样,是市民集会和交易的场所,也是城市的政治活动中心。广场通常没有统一的规划,布局较自由,其内通常有一或两座与市政或市民生活有关的庙宇,而且多在周围造了一圈两层的柱廊,以统一广场面貌完整。广场上举行角斗的时候,敞廊上层就成了观众席。帝国时期广场成为帝国实行个人崇拜的场所,布局严谨对称,主体建筑常是一座用以象征与歌颂皇帝的神庙,封闭的、规划完整的广场(建筑群)形成了。例如奥古斯都广场、恺撒广场、图拉真广场等。帝王广场——恺撒广场1.时间:罗马进入帝国时期的产物,型制逐渐完善的建筑类型。2.性质:早期的君主广场类似希腊的开放性广场,现在则趋向封闭,从公共参与的场所逐渐演变为个人崇拜的空间。3.型制:对称、封闭,以围廊式维纳斯庙作为尽端核心建筑物(维纳斯是恺撒家族的保护神),广场中间立着恺撒的骑马青铜像、镀金。恺撒广场头一个定下了封闭的、轴线对称的,以一个庙宇为主体的广场的新型制。

第43页/共60页帝王广场——图拉真广场

帝制建成以后,罗马皇帝渐渐汲取东方君主国的习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