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和能代课程_第1页
呼吸和能代课程_第2页
呼吸和能代课程_第3页
呼吸和能代课程_第4页
呼吸和能代课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吸和能代课程第1页/共62页第五章呼吸O2CO2第2页/共62页呼吸运动第3页/共62页呼吸运动的形式腹式呼吸:膈肌为主的呼吸运动。胸式呼吸:肋间外肌为主的呼吸运动。★混合式呼吸第4页/共62页-100~-30mmHg60~140mmHg肺内压第5页/共62页窒息、煤气中毒、药物中毒、呼吸肌麻痹、溺水及触电等患者的急救第6页/共62页人工呼吸基本原理:使肺内与外界大气压间产生压力差。第7页/共62页人工呼吸第8页/共62页第9页/共62页胸膜腔内压胸膜腔:位于肺和胸廓之间的潜在、密闭的腔隙,其内仅少量浆液。

第10页/共62页第11页/共62页测定方法:间接法:气囊测定食管内压以间接反映胸内压直接法: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第12页/共62页第13页/共62页两种方向相反作用力的代数和

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胸内压=0-肺回缩力迫使肺泡缩小迫使肺扩张(肺弹性组织回缩力)肺回缩力(大气压)肺内压胸膜腔负压的形成第14页/共62页胸膜腔负压的形成肺回缩以胸膜腔密闭且含浆液胸廓生长>肺生长胸廓容积>肺容积胸廓将肺拉大肺回缩胸内负压第15页/共62页-90110mmHg-100~-3060~140mmHg用力呼吸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第16页/共62页使肺总是处于扩张状态而不至于萎缩,肺可以随胸廓的扩大而扩张。作用于胸腔内其他器官,如腔静脉和胸导管等,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

第17页/共62页(二)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胸廓弹性阻力肺弹性阻力气道阻力粘滞阻力惯性阻力肺弹性回缩力:1/3肺泡表面张力:2/3常态下可忽略不计非弹性阻力第18页/共62页肺的弹性阻力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1/3)肺泡内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2/3)第19页/共62页肺泡表面张力阻碍肺泡扩张,增加吸气的阻力,降低肺顺应性;使相通的大小肺泡内压不稳定;促进肺部组织液生成,使肺泡内液体积聚。

第20页/共62页第21页/共62页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释放。

DPPC60%;SP10%作用: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第22页/共62页肺泡表面张力阻碍肺泡扩张,增加吸气的阻力,降低肺顺应性;使相通的大小肺泡内压不稳定;促进肺部组织液生成,使肺泡内液体积聚。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作用: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生理意义:①降低吸气阻力②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③防止肺水肿发生第23页/共62页

成人肺炎、肺血栓等→表面活性物质↓→肺不张。6~7个月胎儿才开始分泌表面活性物质,故早产儿可因缺乏表面活性物质而发生肺不张和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第24页/共62页肺容积(pulmonaryvolume)第25页/共62页第26页/共62页(3)肺活量肺活量(VC):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男性:3500ml女性:2500ml用力肺活量(FVC):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用力呼气量(FEV):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通常以它所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表示。

第27页/共62页用力呼气量(FEV)测定方法: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分别记录第1,2,3秒末所呼出的气量,计算其所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第1秒末:80%第2秒末:96%第3秒末:99%第1秒钟内呼出的气体量称为1秒用力呼气量(FEV1),在临床上最为常用。第28页/共62页FEV1/FVC生理情况下阻塞性肺病疾患限制性肺病疾患第29页/共62页

第30页/共62页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V/Q=4.2/5.0=0.84功能性动-静脉短路肺泡无效腔增大第31页/共62页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动脉血化学结合混合静脉血O20.3120.020.310.1115.215.31CO22.5346.448.932.9150.052.91

血液O2和CO2的含量(ml/100ml血液)物理溶解物理溶解合计化学溶解合计物理溶解化学结合O2CO2第32页/共62页氧的运输物理溶解:(1.5%)化学结合:(98.5%)

PO2↑(氧合)PO2↓(氧离)紧密型(T型)疏松型(R型)第33页/共62页PO2↑(氧合)PO2↓(氧离)HbO2鲜红色Hb+O2紫蓝色第34页/共62页贫血CO中毒第35页/共62页pH↑或Pco2↓,温度↓,

2,3-DPG浓度↓,氧解离曲线左移pH↓或Pco2↑,温度↑,2,3-DPG浓度↑,氧解离曲线右移第36页/共62页CO2的运输形式物理溶解:5%化学结合:95%碳酸氢盐88%

氨基甲酰血红蛋白7%第37页/共62页第38页/共62页PCO2中枢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PO2H+浓度化学感受性反射第39页/共62页肺牵张反射(黑-伯反射)肺扩张反射:肺扩张时引起吸气抑制的反射。

肺扩张刺激了气道平滑肌的牵张感受器延髓吸气切断机制切断吸气呼气

迷走神经※

切断家兔(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呼吸运动有何变化?为什么?答: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将使呼吸变深、变慢。兔子的肺牵张感受器较为敏感,正常的呼吸受肺牵张反射的调节,阻止吸气活动过长,加速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的交替。迷走神经中含有肺牵张反射的传入纤维。切断两侧迷走神经后,中断了肺牵张反射的传入通路,肺牵张反射作用被消除,呼吸变深、变慢。第40页/共62页外呼吸是指A.组织细胞和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B.血液运输气体的过程C.肺泡和肺毛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D.大气和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E.外界空气与血液之间在肺部实现的气体交换过程第41页/共62页呼吸运动^^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扩大和缩小。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值约为0.84。第42页/共62页对于CO2在血液中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酸可解离为碳酸氢根和氢离子B.CO2以溶解的形式运输为主C.在血浆中溶解的CO2绝大部分扩散入红细胞内D.在碳酸酐酶催化下,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E.氨基甲酸血红蛋白是CO2的结合运输形式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A.呼吸道存在一定的阻力B.胸膜腔密闭C.呼气肌收缩D.吸气肌收缩E.肺内压低于大气压第43页/共62页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第一节能量代谢第二节体温第44页/共62页能量代谢呼吸商:糖(70%)、脂肪、蛋白第45页/共62页虚汗;脑晕;心跳加快;眼冒金花;颤抖;饥饿感;无力;手足发麻;说话含糊不清;烦躁;性格改变;定向障碍;癫痫发作;昏迷研究发现注射葡萄糖及吸氧能显著提高大脑功能。低血糖:第46页/共62页美国研究人员在《神经元》(2008-12)杂志上报告说,大脑血糖含量长期缓慢降低,会导致大脑血流量降低,从而使大脑能量不足可能诱发早老性痴呆症

研究人员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加强锻炼、降低胆固醇和控制血压来提高大脑血糖含量水平,从而改善大脑血流状况,预防早老性痴呆症。RobertVassar。“如果人们及早行动,也许可以防患于未然。”第47页/共62页长期吃太饱脑中“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数万倍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约有20%的老年痴呆患者,青壮年时期都是名副其实的“美食家”。第48页/共62页体重能量的平衡第49页/共62页肥胖(obesity)肥胖症已成为世界性健康问题之一;能量平衡异常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之一。体重指数(BMI)是临床上确定肥胖症的常用指标;BMI=体重(kg)/【身高(m)】2亚洲成年人BMI正常范围为18.5~22.9;≥24为超重;≥30为Ⅱ度肥胖。第50页/共62页

第51页/共62页第52页/共62页不减肥了,我喝水都会胖!喝水都会胖?!骗人!第53页/共62页第54页/共62页

BMR测定的临床意义:有助于诊断某些疾病

★甲低:BMR比正常低40%~20%

★甲亢:BMR比正常高25%~80%

★BMR:发热、糖尿病、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有呼吸困难的心脏病等。

★BMR

:阿狄森病、肾病综合征、病理性饥饿、垂体性肥胖等。

第55页/共62页第56页/共62页体温直场温度:36.9~37.9℃。口腔温度:36.7~37.7℃。腋窝温度:36.0~37.4℃。第57页/共62页1.体温的昼夜变化体温的正常变动2.性别的影响

3.年龄差异4.其他第58页/共62页第59页/共62页体温调定点学说

第60页/共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