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润恒化工有限公司新建10万吨己二腈项目环评报告_第1页
山西润恒化工有限公司新建10万吨己二腈项目环评报告_第2页
山西润恒化工有限公司新建10万吨己二腈项目环评报告_第3页
山西润恒化工有限公司新建10万吨己二腈项目环评报告_第4页
山西润恒化工有限公司新建10万吨己二腈项目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润恒化工有限公司新建10万吨己二腈项目-139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识别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根据HJ964-20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附录A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确定本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行业类别为“石油、化工”,项目类别为“合成材料制造”,为I类项目。土壤环境影响类型根据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将土壤环境影响类型划分为生态影响型与污染影响型两类。本项目丙烯腈无隔膜式电解二聚法生产己二腈,主要表现为废气排放、液体入渗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确定本项目土壤环境影响类型为污染影响型。土壤环境影响源、影响因子与影响途径根据工程分析及排污特征可以看出,本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主要出现在生产运营期。土壤环境影响源主要来自罐区、电解车间、精馏车间及污水池,影响因子主要为丙烯腈、铅。影响途径以垂直入渗、大气沉降为主。本项目土壤环境土壤环境影响类型与影响途径见表4.7-1,影响源、影响因子及影响途径详见表4.7-2。表4.7-1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类型与影响途径表不同时段污染影响型大气沉降地面漫流垂直入渗其他建设期√√无√运营期√无√无服务器满后无无无无表4.7-2土壤环境影响源、影响因子及影响途径识别表影响途径影响源工艺流程/节点主要污染物特征因子污染源特征大气沉降废气处理装置废气处理丙烯腈、NMHC、NOx丙烯腈正常排放电解车间无组织废气电解工序丙烯腈、NMHC丙烯腈正常排放精馏装置无组织废气精馏工序丙烯腈、NMHC丙烯腈正常排放罐区无组织废气贮存丙烯腈、NMHC丙烯腈正常排放垂直入渗电解车间电解工序丙烯腈、铅丙烯腈、铅非正常排放精馏车间精馏工序丙烯腈、NMHC丙烯腈非正常排放罐区贮存丙烯腈、NMHC丙烯腈非正常排放污水池废水收集池丙烯腈、NMHC丙烯腈非正常排放土壤环境敏感目标建设项目位于潞城市煤化工循环经济集聚区潞宝园区扩区西区,项目所在1km范围内存在耕地等土壤环境敏感目标,详见表4.7-3所示。表4.7-3本项目土壤环境敏感目标类别敏感目标方位及距离(m)保护对象保护级别及要求土壤耕地厂界1km范围内农作物《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土壤占地规模本项目为新建项目,项目位于潞城市煤化工循环经济集聚区潞宝园区扩区西区,占地约8.0hm2,小于50hm2,占地规模为中型。评价等级土壤污染影响型评价工作等级判定应结合项目类别、占地规模与敏感程度。污染影响型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4.7-4。表4.7-4污染影响型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占地规模评价工作等级环境敏感程度I类大中小敏感一级一级一级较敏感一级一级二级不敏感一级二级二级本项目土壤环境影响类型为污染影响型;项目类别为I类(合成材料制造)、占地面积8.0hm2为中型(小于50hm2)、占地规模建设项目所在地1km范围内存在耕地等土壤环境敏感目标,则本项目土壤环境敏感程度为敏感。综上,判定本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评价范围1.现状调查评价范围根据本项目影响类型、污染途径、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并参照HJ964-2018表5,划定本项目调查评价范围为:占地范围内全部、占地范围外1km范围内。评价范围及调查范围见图4.7-1。2.预测评价范围本项目预测评价范围与现状调查评价范围一致。为占地范围内全部、占地范围外1km范围内。土壤环境现状调查现状调查范围根据本项目影响类型、污染途径、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并参照HJ964-2018表5,划定本项目调查评价范围为:占地范围内全部、占地范围外1km范围内。土壤调查范围及评价范围见图4.7-1。图4.7-1土壤调查范围及评价范围图土地利用类型调查根据《2015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缩编数据成果》及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要求,本项目占地范围内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旱地及其他草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编码分别为013和043。根据2019年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结果及实地调查,2019年项目地土地利用类型为工业用地,本项目周边土地利用类型以旱地(编码0103)、工业用地(编码0601),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大类”对照,本项目占地范围内均为建设用地,占地范围外以建设用地、农用地为主。本项目土地利用类型图详见图4.7-2。图4.7-2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图土壤类型调查根据《山西省地图集-1:150万土壤类型图(1995年)》,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土壤类型为褐土(六)-褐土性土(十四)-黄土质褐土性土(39),土壤类型见图4.7-3。根据GB/T17296-2009《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将评价范围内土壤系统划分为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四个层级,分类见表4.6-5。表4.7-5评价区土壤类型层级划分表层级代码名称土纲C半淋溶土亚纲C2半湿暖温半淋溶土土类C21褐土亚类C217褐土性土褐土: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土壤,其属于半淋溶土纲下的一个土类,为半湿润暖温带地区碳酸盐弱度淋溶与聚积,有次生黏化现象的带棕色土壤。褐土的表土呈褐色至棕黄色;剖面中、下部有粘粒和钙的积聚;呈中性(表层)至微碱性(心土层)反应。土壤剖面构型为有机质积聚层-粘化层-钙积层-母质层。根据《山西土壤(1992年)》(山西省土壤普查办公室),褐土性土发育在山麓洪积扇中上部,小型山间盆地,较宽的沟谷底部洪积物母质上。坡度小,侵蚀轻,土层深厚,常有砾石、料姜混杂或成层出现。洪积扇区干旱较重,山间盆地及沟谷水热条件较好,是丘陵区较好的耕种土壤。图4.7-3评价范围内土壤类型图土壤环境理化特性调查为了解项目评价范围内土壤环境理化特性,委托山西众智检测公司采集评价范围内土样行了实验室测定。并现场记录了土壤质地、颜色等。土壤理化特性调查见表4.7-6,剖面信息见表4.7-7。表4.7-6土壤理化特性调查表(现场记录)点号1#8#时间2020.01.152020.01.15经度113°01′25.66′′113°01'25.00"纬度36°26′44.95′′36°26'52.00"层次(cm)0~5050-150150-3000~20现场记录颜色红棕红棕红棕暗棕结构块状块状块状块状质地土为主土为主土为主土为主砂砾含量10%10%10%10%其他异物无无无无实验室测定pH值8.488.738.467.71阳离子交换量(cmol/kg(+))23222819氧化还原电位(mv)753290481688饱和导水率/(cm/s)\\\\土壤容重/(g/cm3)1.281.331.361.45孔隙度(%)52504945山西润恒化工有限公司新建10万吨己二腈项目PAGE145上海电气集团国控环球工程有限公司·环评中心传真0351-617999土壤环境利用状况调查(1)占地范围内土壤环境利用状况根据《2015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缩编数据成果》、2019年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结果、及现场调查结果分析,本项目占地范围内为工业用地。本项目拟占地面积约8.8公顷,拟建区域内电解车间,精馏车间布置在厂区中部,循环水、消防水、制冷站位于厂区东部、初期雨水、事故水位于厂区南部。(2)占地范围外土壤环境利用状况根据《2015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缩编数据成果》、2019年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结果、及现场调查结果分析,本项目占地范围外土地为旱地及其他草地为主,部分旱地及其他草地等已规划城市煤化工循环经济集聚区潞宝园区,用地类型为工业用地。土壤环境影响源调查(1)占地范围内主要装置区土壤污染现状本项目占地范围内全部为工业用地,为了解占地范围内主要装置区土壤污染现状,委托山西众智检测公司对本项目占地范围内拟建设综合罐区、中间罐区、精馏车间、污水处理站、电解车间等涉及入渗途径影响的区域进行了土壤分层取样,并在占地范围内进行了两个表层样土壤分析,结果表明占地范围内主要装置区土壤中污染物含量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中风险筛选值的限值要求,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较好。(2)评价区同类污染源调查本项目产生的特征因子主要为丙烯腈及铅,评价区内与本项目可能产生同种特征因子或造成相同土壤环境影响后果的已投产企业主要有东北侧潞安焦化一分厂、潞安焦化二分厂项目。根据土壤监测报告可知,本项目占地范围内和占地范围外1km范围内所有监测点样各项指标均满足建设用地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中的风险筛选值,农用地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中的标准值。因此,目前评价区内土壤环境较好。土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经过对工程生产及排污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本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产运营期。本项目主要选取生产运营期作为预测评价的主要时段,预测评价范围与现状调查评价范围一致。土壤环境影响预测情景设定1.预测情景根据土壤环境影响源、影响因子及影响途径识别表,本项目对土壤污染主要是垂直入渗型影响。大气沉降影响:正常工况下,废气处理装置排放特征因子丙烯腈。因此本项目选取废气处理装置运行产生的丙烯腈作为大气沉降影响预测因子。正常状况下,项目生产运营期各工艺设备和土壤及地下水保护措施可有效从源头到末端防控土壤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污染物难以通过垂直入渗途径影响土壤环境,因此本评价认为:从污染物的垂直入渗角度考虑,正常状况下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是可接受的。非正常状况下,假定污染源底部防渗层磨损或因地质环境问题引发地面基础不均匀沉降、防渗区混凝土等结构出现裂缝,废水或液体物料渗入与地面直接接触的土壤环境中,土壤生态环境将受到不利影响。因此,本次土壤污染预测情景主要针对非正常状况事故情景进行设定。假定电解液缓冲罐出现局部腐蚀,电解液泄露会对土壤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本工程阴极铅电极损耗量为1.4t/a,电解液循环量为54000t/h,即电解液中铅的浓度为0.0036mg/l。情景模拟一:电解液缓冲罐发生连续性渗漏,泄漏时间为365d(检修周期为一年),铅浓度为0.0036mg/L,预测铅在土壤中的运移状况;情景模拟二:废水收集池发生连续性渗漏,泄漏时间为365d(检修周期为一年),丙烯腈浓度为2mg/L,预测丙烯腈在土壤中的运移状况。2.预测范围本项目预测评价范围与现状调查评价范围一致,厂界外1km区域。3.预测时段大气沉降:预测时段设定为10a,20a,30a三个时段。垂直入渗型:综合考虑污染源泄漏的时间和进入土壤及地下水的途径,预测时段设定分别为365d、1000d、1825d、3650d、7200d五个时段。4.预测因子与源强大气沉降:根据大气预测结果,选择土壤评价范围内丙烯腈年均浓度最大落地浓度1.07µg/m3、作为本项目污染物年均浓度输入量。图4.7-4评价范围内丙烯腈年均浓度贡献值分布图垂直入渗:电解液缓冲罐出现局部腐蚀,电解液泄露会对土壤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及废水收集池发生连续性渗漏,泄漏时间为365d(检修周期为一年),丙烯腈浓度为2mg/L,预测丙烯腈在土壤中的运移状况。本项目土壤环境影响预测因子与预测源强见表4.7-4。表4.7-4土壤环境影响预测因子与预测源强污染途径影响源特征污染物预测源强污染特征大气沉降废气处理装置丙烯腈1.07µg/m3连续垂直入渗电解液储罐铅0.0036mg/L连续渗漏365d垂直入渗污水处理废水收集池2mg/L连续渗漏365d土壤环境影响预测1.土壤环境评价标准本项目铅标准限值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因实际预测中预测因子为浓度单位mg/L,而GB36600-2018风险筛选值单位为mg/kg,为便于比较,同时考虑垂直入渗型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根据X1=X0×Gs/e进行转化;丙烯腈暂无相关标准,本项目只预测其贡献值。(X1转化后污染物浓度限值,mg/l;X0转化前污染物质量比值限值,mg/kg;Gs土颗粒密度,g/cm3;e土壤孔隙比%,丙烯酸无标准)表4.7-5土壤环境评价标准限值预测因子检出限(mg/kg)转换后检出限值(mg/L)风险筛选值(mg/kg)转换后风险筛选值(mg/L)标准铅0.10.00380024《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2.预测方法及预测结果(1)大气沉降型-土壤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及结果采用HJ964-20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附录E推荐的方法一,对关键预测因子进行土壤环境影响预测。=1\*GB3①单位质量土壤中某种物质的增量:ΔS=n(Is-Ls-Rs)/(ρb×A×D)式中:ΔS——单位质量表层土壤中某种物质的增量,g/kg;Is—预测评价范围内单位年份表层土壤中某种物质的输入量,g;Ls—预测评价范围内单位年份表层土壤中某种物质经淋溶排出的量,g;Rs—预测评价范围内单位年份表层土壤中某种物质经径流排出的量,g;ρb—表层土壤容重,kg/m3;本项目取平均值1.36×103kg/m3A—预测评价范围,m2;D—表层土壤深度,一般取0.2m,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n—持续年份,a。=2\*GB3②单位质量土壤中某种物质预测值:S=Sb+ΔS式中:Sb——单位质量土壤中某种物质的现状值,g/kg;S——单位质量土壤中某种物质的预测值,g/kg;=3\*GB3③预测结果土壤环境影响预测参数见表4.7-6所示:表4.7-6土壤沉积参数选取一览表类别IS(g/a)LS(g/a)RS(g/a)ρb(kg/m3)A(m2)D(m)数值1.07001.36×10314400000.2大气沉降型土壤累积影响预测结果见表4.7-7。表4.7-7大气沉降型土壤累积影响预测结果(g/kg)污染物现状监测最大值10年物质增量20年物质增量30年物质增量检出限值筛选值丙烯腈1.5×10-42.74×10-85.49×10-88.23×10-80.3×10-4/备注:丙烯腈检出限为0.3mg/kg,本项目所有监测点位未检出,现状监测最大值取检出限的一半,取值为1.5×10-4g/kg由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对于本项目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点处,在10年、20年、30年预测期内,单位质量土壤中丙烯腈累积量预测值分别为2.74×10-8mg/kg、5.49×10-8mg/kg、8.23×10-8mg/kg。(2)垂直入渗型-土壤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及结果本次评价土壤入渗影响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推荐的一维非饱和溶质运移模型进行预测,预测软件为HYDRUS。该模型内容具体如下:一维非饱和溶质垂向运移控制方程:式中:c—污染物介质中的浓度,mg/L;D—弥散系数,m2/d;q—渗流速率,m/d;z—沿z轴的距离,m;t—时间变量,d;θ—土壤含水率,%。②初始条件t=0,L≤z<0③边界条件t>0,z=03.模拟软件HYDRUS是美国盐土实验室开发的系列软件,用于计算模拟饱和-非饱和带的水分运动和溶质运移。一般认为,水在包气带中的运移符合活塞流模式。污染物的弥散、吸附和降解作用所产生的侧向迁移距离远远小于垂向迁移距离。本次评价利用Hydrus-1D模拟污染物在包气带中的垂向运移情况。4.包气带模型的建立(1)模型结构根据厂区水文地质资料,包气带较厚,浅层无水。考虑本项目部分装置为地下装置,本项目包气带概化为27m厚单层的粉质黏土构成的垂向结构,垂向上按10cm一格剖分,将包气带剖分为270格。在包气带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四个观测点N1、N2、N3、N4、N5、N6,距模型顶端距离分别为1m、3m、9m、15m、21m、27m;5个输出时间节点,分别为365d、1000d、1825d、3650d、7200d。(2)边界条件水流模型上边界选取定压力水头,下边界选取自由排水边界。溶质模型上边界选择定浓度边界,下边界选择零浓度梯度边界。(3)参数选取本次模拟各参数均采用经验参数值。各主要参数值见表4.7-8及表4.7-9,土壤岩性示意见图4.7-4,观测点分布见图4.7-5。表4.7-8粉质粘土的土壤水力参数土壤层次/m土壤类型残余含水率θr饱和含水率θs曲线形状参数/m经验参数α/cm-1饱和渗透系数Ks/cm/d经验参数l0-27粉质黏土0.070.361.090.0051.0560.5表4.7-9溶质运移模型相关参数土壤层次/m土壤类型土壤密度ρ/g/cm3纵向弥散系数DL/cmKd/m3/gSinkWater1溶解相的一阶速率常数(/d)SinkSolid1固相一阶速率常数(/d)0-27粉质黏土1.520不考虑不考虑不考虑山西润恒化工有限公司10万吨/年己二腈项目PAGE52上海电气集团国控环球工程有限公司·环评中心传4.7-4土壤岩性示意图图4.7-5观测点分布图5.预测结果分析电解液缓冲罐发生连续性渗漏,泄漏时间为365d(检修周期为一年),铅浓度为0.0036mg/L,预测铅在土壤中的运移状况;污水处理站调节池防渗层破损位置,丙烯腈以2mg/L初始浓度进入包气带,并持续渗漏365天。不同观察点N1(1m)、N2(3m)、N3(9m)、N4(15m)、N5(21m)、N6(27m)、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图4.7-6及图4.7-9。图4.7-6非正常状况下,铅不同深度的浓度分布图图4.7-7非正常状况下,铅在不同时间的浓度分布图图4.7-8非正常状况下,丙烯腈不同深度的浓度分布图图4.7-9非正常状况下,丙烯腈在不同时间的浓度分布图从预测结果图4.7-6及图4.7-7,包气带1m处污染物运移812d时,污染物铅浓度达到最大值6.4×10-5g/cm3,截止模拟期7200d,包气带1m处铅的浓度2.4×10-5g/cm3,最大浓度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转换后的的限值要求。从预测结果图4.7-8及图4.7-9,包气带1m处污染物运移809d时,污染物丙烯腈浓度达到最大值3.5×10-2g/cm3,截止模拟期7200d,包气带1m处丙烯腈的浓度1.31×10-2g/cm3;综上,正常状况下土壤环境敏感目标处且占地范围内铅、丙烯腈满足评价要求,本项目生产运营期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是可接受的;非正常情况下电解液储罐及废水收集池发生意外连续渗漏,随着时间增加污染物影响的距离逐渐增大,在包气带1m处污染物铅浓度最大值为6.4×10-5g/cm3,最大浓度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转换后的的限值要求;在包气带1m处污染物丙烯腈浓度最大值为3.5×10-2g/cm3。土壤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土壤环境保护措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相关规定,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本项目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进行控制,采取的土壤环境保护措施主要为:(1)源头控制措施以先进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可能污染物产生;要求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对管道、设备及相关构筑物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和降低污水的跑、冒、滴、漏,将污水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低到最低程度;管线敷设尽量采用“可视化”原则,做到污染物“早发现、早处理”。切实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所有场地全部硬化和密封,严禁下渗污染。通过规划布局调整结构来控制污染,对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有重要的作用。进行质量体系认证,实现“质量、安全、环境”三位一体的全面质量管理目标。(2)过程阻断措施严密监控污染源污染状况,设置必要的检修时间及检修周期,在一个检修周期内,对可能有污染物跑冒滴漏等产生的地区进行必要的检修工作,及时发现污染物渗漏等事件,采取补救措施。(3)分区防控措施本项目涉及大气沉降影响,在本项目占地范围内及厂区外加强绿化工作,加大绿化系数,以种植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植物为主,减轻污染。对于地面漫流和入渗途径的影响,本项目根据各生产功能单元可能泄漏至地面区域的污染物性质和生产单元的构筑方式,划分为重点污染防治区、一般污染防治区和非污染防治区。各分区方式和防渗措施与地下水章节分区防渗措施一致。(4)应急响应措施设立土壤监测小组,负责对土壤环境监测和管理,或者委托专业的机构完成。建立有关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制定风险预警方案,设立应急设施减少环境污染影响。土壤环境跟踪监测(1)跟踪监测计划根据HJ964-20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要求,提出本项目土壤环境跟踪监测计划。具体内容见表4.7-12。表4.7-12土壤环境跟踪监测计划监测区域序号点位名称取样深度(m)监测项目监测频次占地范围内柱状样1#综合罐区0-0.5m0.5-1.5m1.5-3.0mpH、丙烯腈、铅1次/3年2#中间罐区3#精馏车间4#污水处理站5#电解车间占地范围外表层样6#项目场地东北侧空地0-0.2m7#项目场地南侧空地(2)跟踪监测制度本项目土壤跟踪监测每3年开展1次,监测因子为pH、丙烯腈、铅,跟踪监测建议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开展,监测结果需向社会公开。结论土壤环境现状本项目占地范围及评价范围内各监测点位的各监测项目的监测值均低于相应标准的风险筛选值,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可忽略;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较好。预测结果评价⑴大气沉降型污染:由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对于本项目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点处,在10年、20年、30年预测期内,单位质量土壤中丙烯腈累积量预测值分别为2.74×10-8mg/kg、5.49×10-8mg/kg、8.23×10-8mg/kg。=2\*GB2⑵垂直渗型污染:正常状况下土壤环境敏感目标处且占地范围内铅、丙烯腈满足评价要求,本项目生产运营期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是可接受的;非正常情况下电解液储罐及废水收集池发生意外连续渗漏,随着时间增加污染物影响的距离逐渐增大,在包气带1m处污染物铅浓度最大值为6.4×10-5g/cm3,最大浓度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转换后的的限值要求;在包气带1m处污染物丙烯腈浓度最大值为3.5×10-2g/cm3。土壤环境保护措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相关规定,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本项目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进行控制,采取的土壤环境保护措施主要为:源头控制措施: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对管道、设备及相关构筑物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和降低污水的跑、冒、滴、漏;管线敷设尽量采用“可视化”原则;严禁渗坑渗井排放,所有场地全部硬化和密封,严禁下渗污染;保持污染源底部的清洁干燥;通过规划布局调整结构来控制污染。过程控制措施:对于大气沉降途径的影响,采取高效的废气处理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废气中污染物浓度;厂区内外加强绿化工作,以种植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植物为主;对于地面漫流途径的影响,建设单位依据国家环保部的要求,建立从污染源头、过程处理和最终排放的三级防控体系,确保事故发生后污染物合理处置;对于垂直入渗途径的影响,参照《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50934-2013)中的要求,根据场地特性和项目特征,制定分区防渗措施,严密监控污染源污染状况,设置检修时间及检修周期。应急响应措施:设立土壤监测小组,对土壤环境监测和管理,建立有关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制定风险预警方案。土壤环境跟踪监测计划本项目跟踪监测对象共7个,其中占地范围内5个,分别为综合罐区、中间罐区、精馏车间、污水处理站、电解车间,取柱状样进行跟踪监测;占地范围外监测对象2个,分别为项目场地南侧空地和北侧空地,取表层样进行跟踪监测。本项目土壤跟踪监测每3年开展1次,监测因子为pH、丙烯腈、铅,跟踪监测建议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开展,监测结果需向社会公开。综上,从土壤环境影响角度分析,在采取了严格的土壤环境保护措施后,本项目建设可行。表4.7-13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完成情况备注影响识别影响类型污染影响型;生态影响型□;两种兼有□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占地规模(8.0)hm2敏感目标信息厂址周围1km内耕地;影响途径大气沉降;地面漫流;垂直入渗;地下水位□;其他()全部污染物丙烯腈、铅特征因子丙烯腈、铅所属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I类;II类□;III类□;IV类□敏感程度敏感;较敏感□;不敏感□评价工作等级一级;二级□;三级□现状调查内容资料收集A: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土壤类型分布图B:气象资料、地形地貌特征资料、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C:土地利用历史情况D:于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相关的其他资料理化特性现状记录及理化性质监测并收集了剖面图同附录C现状监测点位占地范围内占地范围外深度点位布置图见图3.2-5表层样点数240-0.2m柱状样点数500-3m现状监测因子建设用地评价因子包括: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䓛、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萘、pH、氰化物、石油烃(C10-C40)、丙烯腈农用地评价因子包括镉、汞、砷、铅、铬、铜、镍、锌、pH、苯、甲苯、苯并[a]芘、萘、氰化物、石油烃(C10-C40)、丙烯腈现状评价评价因子建设用地评价因子包括: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䓛、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萘、pH、氰化物、石油烃(C10-C40)、丙烯腈农用地评价因子包括镉、汞、砷、铅、铬、铜、镍、锌、pH、苯、甲苯、苯并[a]芘、萘、氰化物、石油烃(C10-C40)、丙烯腈评价标准GB15618、GB36600;表D.1□;表D.2□;其他()现状评价结论本项目占地范围及评价范围内各监测点位的各监测项目的监测值均低于相应标准的风险筛选值,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可忽略。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影响预测预测因子丙烯腈、铅预测方法附录E□;附录F;其他()预测分析内容废气处理装置运行产生的丙烯腈大气沉降影响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废水收集池发生意外连续渗漏产生的丙烯腈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电解液储罐发生意外连续渗漏产生的铅对土壤环境的影响。预测结论达标结论:a)□;b)□;c不达标结论:a)□;b)□防治措施防控措施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保障;源头控制;过程防控;其他()跟踪监测监测点数监测指标监测频次7丙烯腈、铅、pH1次/3年信息公开指标土壤环境跟踪监测计划、监测结果、防控措施评价结论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在严格落实评价所提出的防治措施后,项目生产运营期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可接受,本项目建设具有可行性。本项目污水收集池、电解液储罐一旦发生泄露,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逆的,建议企业加强、地坪冲洗水地下收集管道浓度较低,初期雨水池、事故水池等运行设备的安全检查,制定风险预警方案。注1:“□”为勾选项,可√;“()”为内容填写项;“备注”为其他补充内容。注2:需要分别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级工作的,分别填写自查表。环境风险评价风险调查风险源物质危险性识别主要从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副产品、最终产品、污染物和火灾、爆炸伴生/次生污染物方面着手,根据附录C确定危险物质。原辅材料本项目生产所需的主要原辅材料包括丙烯腈、磷酸氢二钾、25%四丁基氢氧化铵、磷酸、硼砂、乙二胺四乙酸等,经判定,其中危险物质为丙烯腈、磷酸。中间产品及副产品根据工艺流程,本项目涉及的中间产品及副产品包括丙腈、3-乙氧基丙腈、己烷三腈、多聚物、甲基戊二腈、高沸物等,经判定,其中危险物质为丙腈、甲基戊二腈。最终产品本项目最终产品为己二腈,经判定,其属于危险物质。污染物本项目生产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丙烯腈、非甲烷总烃、NOx等;生产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氨氮、SS、石油类、丙烯腈等物质;固体废物中主要污染物考虑电解液过滤废渣、精馏残渣、废气处理装置废催化剂、废机油类物质、蒸发混盐、废电解液、调试不合格品等危险废物。经判定,其中危险物质为丙烯腈、NOx、丙烯腈、丙腈、己二腈、甲基戊二腈、废机油类物质等。火灾爆炸伴生/次生污染物本项目火灾爆炸伴生/次生污染物主要为CO、CO2、NOx、HCN等,经判定,其中危险物质为CO、NOx、HCN。本项目主要危险物质数量及分布见表5.1-1。表5.1-1主要危险物质数量及分布情况表序号危险物质罐容积(m3)/库房面积(m2)/管道长度(m)储量(t)位置备注1丙烯腈66.4m3+30m3(油水分离罐)46.2电解装置区原辅料300m3+50m360.8中间罐区-47.5精馏装置区3000m31944综合罐区2磷酸66.4m30.4电解装置区原辅料-1.2精馏装置区30m3+540m348.3综合罐区3丙腈30m30.7电解装置区中间产品/副产品8m35.0精馏装置区300m36.4中间罐区250m3156综合罐区4甲基戊二腈30m30.1电解装置区中间产品/副产品-0.7精馏装置区300m30.8中间罐区30m322.8综合罐区5己二腈30m318.2电解装置区产品8m3×2+16m324.6精馏装置区300m380m3×2+300m3517.3中间罐区2500m3+80m31982综合罐区6精馏残渣117.3m2345危废暂存库危险废物7仅在试运行初期产生-危废暂存库8废机油类物质-9.34危废暂存库环境敏感目标根据实际调查,本项目大气环境敏感目标主要为周边村庄,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厂址东侧浊漳南源,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评价范围内可能受影响的分散式生活饮用水井、泉域以及含水层。环境敏感目标见表5.1-2及图5.1-1。表5.1-2环境敏感目标表环境因素保护目标方位距离(m)人口(人)保护要求环境空气北村S1350260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功能区,保证本项目生产不会恶化当地环境空气石窟ESE22001940曹家沟E3100913西申庄SW17001397曹家庄ENE43001160西山底NNE28001373东山底NE3100776落江沟N2800817南沟NE48001032漳村SE31001021小河堡SE4000646中村S2500639东回辕SW2550940西回辕SW47001360霍家沟SE5100764西白兔SE53001793杨家沟NW5200360韩家庄WNW3300445东周WNW2550510南峰沟NW3400950侯村NNW3300232南峰NW4600957西李村NW4100358东李村N3700429甘村NNE4200835五阳NE45002000炉沟NE5600410南村S31002670西周W44001032侯堡镇W32003100地表水浊漳南源E365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地下水分散式水源井评价范围内生活饮用水井《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泉域泉域重点保护区《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长治市辛安泉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含水层评价范围《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评价范围图5.1-1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环境风险潜势初判危险性(P)1.危险物质数量和临界量比值(Q)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本项目危险物质数量和临界量比值(Q)见表5.2-1。表5.2-1危险物质数量和临界量比值表序号危险物质名称CAS号最大存在总量t临界量t该种危险物质Q值1丙烯腈107-13-12098.510209.92磷酸7664-38-249.9105.03丙腈107-12-0168.1533.64甲基戊二腈4553-62-224.4500.55己二腈111-69-32542.12.51016.86废机油类物质-9.3425000.004Q值划分1265.8042.行业及生产工艺(M)本项目所属行业为石化化工类,涉及电解工艺、加氢工艺,各工段均涉及危险物质。表5.2-2企业生产工艺评估表序号工艺单元名称生产工艺数量/套分值1电解工序电解工艺110加氢工艺1102储罐区罐区210合计30本项目生产工艺评分为30分,属于M1(M>20)。3.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分级表5.2-3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等级判断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Q)行业及生产工艺(M)M1M2M3M4Q≥100P1P1P2P310≤Q<100P1P2P3P41≤Q<10P2P3P4P4根据表5.2-3,本项目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等级为P1。环境敏感程度(E)1.大气环境由表5.1-2可知,本项目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人口总数为33459人,企业周边500m范围内无居民居住。综上所述,本项目大气环境敏感程度为环境中度敏感区(E2)。2.地表水环境⑴功能敏感性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体为浊漳南源,根据《山西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DB14/67-2014),区域内地表水浊漳南源属漳泽水库出口--与北源汇合段,水质要求为V类,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水质量标准,划属V类功能区。事故状态下,本项目污水经厂区雨排口排入浊漳南源,24h流经范围为23.33km,未跨省界。因此,本项目地表水功能敏感性为低敏感(F3)。⑵敏感目标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浊漳南源下游10km范围内不涉及各类地表水环境敏感目标,因此,本项目地表水环境敏感目标分级为S3。综上所述,本项目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为环境低度敏感区(E3)。3.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⑴地下水功能敏感性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存在分散式饮用水井,此外还有辛安泉域重点保护区文王山地垒渗漏段,因此,本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敏感G1。⑵包气带防污性能本项目包气带岩性为以褐红色粘土及杂色粉土组成,平均厚度约30.31m;根据渗水实验结果可知:场地包气带渗透系数分别为电解厂房单元场地渗透系数0.01152m/d(1.33×10-5cm/s)、事故水池场地渗透系数0.01344m/d(1.56×10-5cm/s)、污水水池场地渗透系数0.01056m/d(1.22×10-5cm/s)、危化品库场地渗透系数0.0072m/d(8.3×10-6cm/s)。因此,本厂区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为D2。综上所述,本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环境高度敏感区(E1)。本项目环境敏感特征见表5.2-4。表5.2-4项目环境敏感特征表类别环境敏感特征环境空气厂址周边5km范围内序号敏感目标名称相对方位距离/m属性人口数1北村S1350居住区26002石窟ESE2200居住区19403曹家沟E3100居住区9134西申庄SW1700居住区13975曹家庄ENE4300居住区11606西山底NNE2800居住区13738东山底NE3100居住区7769落江沟N2800居住区81710南沟NE4800居住区103213漳村SE3100居住区102114小河堡SE4000居住区64615中村S2500居住区63916东回辕SW2550居住区94017西回辕SW4700居住区136018霍家沟SE5100居住区76419西白兔SE5300居住区179320杨家沟NW5200居住区36021韩家庄WNW3300居住区44522东周WNW2550居住区51023南峰沟NW3400居住区95024侯村NNW3300居住区23225南峰NW4600居住区95726西李村NW4100居住区35827东李村N3700居住区42928甘村NNE4200居住区83529五阳NE4500居住区200030炉沟NE5600居住区41031南村S3100居住区267032西周W4400居住区103233侯堡镇W3200居住区3100厂址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数小计0厂址周边5km范围内人口数小计33459大气环境敏感程度E值E2地表水受纳水体序号受纳水体名称排放点水域环境功能24h内流经范围/km1浊漳南源V类23.33内陆水体排放点下游10km(近岸海域一个潮周期最大水平距离两倍)范围内敏感目标序号敏感目标名称环境敏感特征水质目标与排放点距离/m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E值E3地下水序号环境敏感区名称环境敏感特征水质目标包气带防污性能与下游厂界距离/m1焦化一厂水井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Ⅲ类D2SE600m2焦化二厂水井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Ⅲ类D2NE1650m3西申庄村北水井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Ⅲ类D2SW1300m4西申庄村东深井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Ⅲ类D2SW1350m5北村西深井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Ⅲ类D2S1350m6北村南深井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Ⅲ类D2S1420m7漳村矿深井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Ⅲ类D2SE1680m8石窟村北深井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Ⅲ类D2E1650m9东回辕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Ⅲ类D2SW1500m10中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Ⅲ类D2S1510m11南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Ⅲ类D2S2700m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E值E1环境风险潜势根据HJ169-2018,首先分别判断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环境风险潜势,本项目环境风险潜势综合等级取各要素等级的相对高值。表5.2-5各要素环境风险潜势表环境要素各要素环境风险潜势本项目环境风险潜势综合等级大气ⅣⅣ+地表水Ⅲ地下水Ⅳ+根据表5.2-5,本项目环境风险潜势综合等级为Ⅳ+级。评价等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中规定的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等级划分原则见表5.2-6所示。表5.2-6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环境风险潜势Ⅳ、Ⅳ+ⅢⅡⅠ评价工作等级一二三简单分析aa是相对于详细评价工作内容而言,在描述危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给出定性的说明。见附录A。根据表5.2-6,本项目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5.2-7。表5.2-7各要素环境风险潜势表环境要素各要素评价等级本项目综合评价等级大气一级一级地表水二级地下水一级评价范围根据本项目风险评价级别确定各要素风险评价范围为:大气环境风险评价范围:距项目边界5km的范围。地表水风险评价范围:“满足其依托污水处理设施环境可行性分析的要求”。地下水风险评价范围:北部文王山地垒南断层为界,西部、南部、东部分别以5km距离为界,总调查评价范围约55.4km2。风险识别物质危险性识别本项目涉及到的主要危险物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性特征见表5.3-1,危险物质分布情况见表5.1-1。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包括主要生产装置、储运设施、公用工程和辅助生产设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等。具体而言,主要生产装置包括电解装置区、精馏装置区;储运设施包括罐区、化学品库;环保设施包括废气处理设施、应急事故池及危废暂存库等。生产过程的潜在风险源本项目生产过程潜在的事故主要是泄漏风险,风险源为各类反应设备及管道输送过程中的管道、阀门泄漏液体,由于多为常压装置,泄漏属于滴漏,量较小。火灾、爆炸引发的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主要是生产过程中出现明火等引燃易燃易爆物料,但是项目生产车间内禁止吸烟等容易引发火灾爆炸的行为,生产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引发的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的风险较低。储运系统潜在风险源储运系统事故主要包括贮存容器破裂造成的泄漏,各类接头破裂产生的泄漏等。本项目储运系统储存的物质危险特性包括有毒、可燃、爆炸危险及腐蚀性。因此,储运系统潜在风险源为各个储罐的破损、裂缝而造成的泄漏,进而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引发的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所造成的环境风险。另外,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及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各种意外原因,也有可能发生泄漏、碰撞起火引发爆炸等事故,对水体及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应急事故池潜在风险源本项目配套设置1座应急事故池。应急事故池在风险源主要为发生事故时,应急事故池出现裂缝,收集的事故废水中污染物渗漏对地下水造成影响。根据危险物质数量和临界量比值表(表5.2-1),结合各危险物质大气毒性终点浓度值及危险物质危害性,确定本项目重点风险源为综合罐区己二腈罐、丙烯腈罐和丙腈罐泄漏。本项目危险单元划分结果见表5.3-2。表5.3-2危险单元划分结果表序号生产设施涉及危险物质危险单元划分1生产装置电解车间丙烯腈、磷酸、丙腈、甲基戊二腈、己二腈1#危险单元2精馏装置区2#危险单元3贮运系统中间罐区丙烯腈、丙腈、甲基戊二腈、己二腈3#危险单元4综合罐区丙烯腈、磷酸、丙腈、甲基戊二腈、己二腈4#危险单元5危废暂存库精馏残渣、废机油类物质5#危险单元6环保设施废气处理装置催化氧化装置区丙烯腈、丙腈、甲基戊二腈、己二腈6#危险单元7应急事故池丙烯腈7#危险单元表5.3-1主要物质的理化性质、毒性及危害性物料名称分子式分子量密度(kg/m3)熔点(℃)沸点(℃)闪点(℃)燃点(℃)爆炸极限(VOL%)LD50LC50危险性毒性可燃性爆炸性丙烯腈C3H3N53810-83.677.3-1(CC)4813.0~17.078mg/kg(大鼠经口)333ppm(大鼠吸入,4h)√易燃√磷酸H3PO4981874422611530mg/kg(大鼠经口)-√--丙腈C3H5N55.08780-9297.22(CC)5123.1~1439mg/kg(大鼠经口)500ppm(大鼠吸入,4h)√易燃√甲基戊二腈C6H8N2108.14950-45269>230°F--400mg/kg(大鼠经口)-√--己二腈C6H8N2108.149601-32951635501.7~5.0400mg/kg(大鼠经口)-√可燃√环境风险类型及危害分析危险物质泄漏危害分析根据危险物质危险性分析和国内外同行业、同类型事故调查,物料输送管路系统及贮运系统是最有可能发生泄漏的地方。物料泄漏产生的直接后果为泄漏物料通过蒸发扩散至周边大气环境,处理事故时泄漏的液体进入水体等,这些情况都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危害,甚至威胁到周边居民的安全。1.物料输送管路系统事故物料输送管道与设备相连接的管线、法兰、接头、弯头产生松动、脱落或管口焊缝开裂造成的泄漏;物料输送系统各类阀门壳体、盖孔、螺杆损坏造成的泄漏。2.储运系统事故主要包括贮存容器破裂造成的泄漏,各类接头破裂产生的泄漏。罐体和罐区是重点防范的主要区域。罐体发生泄漏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罐体较大泄漏:由于罐体锈蚀、地震或其它自然原因造成罐体变形泄漏,有可能造成对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危及当地人畜的健康和安全,甚至可能发生爆炸和火灾,进而引发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造成重大损失。当人为管理不当或疏忽时也可能造成上述后果。发生此类事故持续时间较短、源强较大。类比国内外其他生产厂家,该种事故发生概率极小。罐体较小泄漏:贮存过程造成的污染,主要为贮罐破损或装罐过程产生的污染。在加强管理和定期检查的情况下,储罐破损事故可基本消除,但装罐过程泄漏现象不可避免。因此装罐过程中的泄漏是主要的泄漏源,主要产生于管理不当或罐体老化在管道接口处有较小泄漏,会对生产工人造成危害,严重者中毒。罐区泄漏风险:生产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设备失修、意外跳闸、仪表失灵、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可能有个别处发生跑冒滴漏现象,会对工人有不利影响,甚至引发中毒,也可能在某死角集聚发生火灾或爆炸,进而引发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通过对国内外类似行业事故发生原因的调查统计,化工行业以设备、管道、贮罐破损泄漏等引起的事故出现比例最高,而造成设备破损泄漏的直接原因多为管理不善、未能定时检修造成,其中以违法操作规程、操作失误以及不懂技术操作等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出现的比例高。通过对国内35家石化工厂38年事故调查情况分析,储运系统事故主要为泄漏。事故调查统计情况见表5.3-3。表5.3-3储运系统风险类型统计结果事故类型发生次数发生频率(1/年·厂)泄漏370.0278(40年一次)火灾、爆炸引发的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90.0068(160年一次)由表5.3-3可知,储运系统事故主要以泄漏为主,但其频率也较低,仅为40年一次。表5.3-4给出了国内化工企业一般泄漏事故原因概率统计情况。表5.3-4国内化工企业一般泄漏事故原因概率统计事故原因设备破损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出现几率(%)721216由表5.3-4可以看出,国内化工企业一般泄漏事故原因主要为设备破损。表5.3-5列出了事故状态下有关设备典型泄漏损坏情况。表5.3-5事故下设备典型泄漏统计表序号设备名称设备种类典型泄漏损坏尺寸1管道管道、法兰、接头、弯头法兰泄漏10%管径管道泄漏100%或10%管径接头损坏100%或10%管径焊点断裂100%或10%管径2阀门球、阀门壳泄漏100%或10%管径盖孔泄漏10%管径杆损坏10%管径3贮罐露天贮罐容器损坏全部破裂接头泄漏100%或10%管径火灾、爆炸引发的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危害分析爆炸事故多发生在贮存或运输高压高温物料的设备,因爆炸后设备中贮存的物料将在短时间内释放,会形成瞬间高浓度区,对周围环境和人群健康威胁较大。就排放量而言,爆炸后外排污染物数量和组成视发生爆炸设备的部位不同而不同,即使是同一设备事故,也可因不同的操作状况而产生不同的影响。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生产过程中可燃物料在操作不当混入空气后,造成可燃物料在设备或管道内爆炸引发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2.可燃物料泄漏时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或因气体高速喷出摩擦产生静电而导致火灾、爆炸引发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3.设备老化、维修不善和违章操作;4.生产过程中反应器操作温度控制不当,设备超压后卸压不及时。根据国外对化工生产事故的多年统计资料分析,化工生产中极端事故发生概率相对较小,极端事故概况统计见表5.3-6。表5.3-6极端事故概率表事故原因事故级别事故概率持续时间(min)次/30年次/年设备及操作不正当大0.50.013~5国内企业火灾、爆炸引发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事故统计结果见表5.3-7。表5.3-7火灾、爆炸引发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事故分析表火源种类产生原因发生率(%)合计(%)明火火电焊22.5047.50加热用火18.75机械火星6.25高温表面及高热物赤露高压蒸汽5.0030.00自身温度高22.50静电火花电收尘静电火花8.7510.00摇表静电火花2.25摩擦盲板与法兰摩擦2.505.00钻头钻眼2.50电气火花电机不防爆1.255.00灯泡不防爆1.25起火雷电起火2.502.25危险物质转移途径识别通过对主要生产装置、生产过程的分析,结合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物性及特点,常见的风险类型主要包括泄漏及火灾、爆炸等引发的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本项目危险物质向环境转移的可能途径为:①危险物质泄漏、火灾、爆炸后伴生/次生污染物通过大气扩散至周边村庄、农田;②危险物质泄漏通过地表水污染浊漳南源;③危险物质泄漏后通过入渗污染周边地下水和土壤。风险识别结果本项目环境风险识别汇总见表5.3-8,危险单位分布见图5.3-1。表5.3-8环境风险识别表丙烯腈、磷酸、丙腈、甲基戊二腈、己二腈丙烯腈、磷酸、丙腈、甲基戊二腈、己二腈丙烯腈、丙腈、甲基戊二腈、己二腈丙烯腈、磷酸、丙腈、甲基戊二腈、己二腈精馏残渣、废机油类物质丙烯腈、丙腈、甲基戊二腈、己二腈丙烯腈图5.3-1危险单元分布图风险事故情形分析风险事故情形设定本次模拟预测在设计可能出现的事故情景时,重点考虑发生污染危险可能性较大的工况、危险物质危害性较大以及危险物质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的途径。根据物质危险性、项目运营后工艺设备及储罐可能发生泄漏的事故概率及影响途径,设定事故情形为:1.泄漏影响大气环境事故情形罐区主要考虑己二腈罐、丙烯腈罐及丙腈罐等罐体破裂导致己二腈、丙烯腈及丙腈泄漏,直接进入大气,污染大气环境。电解装置区考虑电解槽及地下缓冲槽中电解液(含危险物质:磷酸)、丙烯腈中间贮槽中丙烯腈、油水分离罐液体(含危险物质丙烯腈、丙腈、甲基戊二腈、己二腈)泄漏,直接进入大气,污染大气环境。罐区内最大己二腈罐为2500m3,丙烯腈罐为3000m3,丙腈罐为250m3;电解装置区内电解槽容积为0.42m3,地下缓冲槽容积为66.4m3,丙烯腈中间贮槽为66.4m3,油水分离罐为30m3。罐区单罐储量远远大于电解装置区内储量。根据导则,风险事故情形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大并具有代表性的事故类型,结合各危险物质大气毒性终点浓度值、物质特性及储存输送情况,源项分析及预测选取己二腈罐、丙烯腈罐及丙腈罐泄漏进行。2.泄漏影响地表水环境事故情形装置区及储罐区各储罐、管道破裂导致危险物质泄漏,直接进入地表,污染地表水体。3.泄漏影响地下水环境事故情形在事故状态下,收集因罐区丙烯腈储罐中丙烯腈发生火灾爆炸产生的消防废水时,应急事故池防渗破损,污染物渗漏对地下水造成影响。4.火灾、爆炸引发的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事故情形罐区丙烯腈、丙腈、己二腈等易燃物质遇高温或明火发生火灾爆炸,引发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结合各危险物质急性毒性及闪点,本项目考虑丙烯腈、丙腈遇明火发生火灾、爆炸引发氰化氢等污染物排放。源项分析罐体泄漏根据事故统计,典型的损坏类型是危险物质贮罐与其输送管道连接处(接头)泄漏,裂口尺寸取管径的10%或100%,因罐体破裂、管道或阀门完全断裂或损坏的可能性极小。评价设定破损程度为接管口径的10%。一般情况下,储罐区设有多个储罐,由于多个储罐发生同时泄漏的可能性极小,在此仅假设一个储罐(容量最大)发生破裂泄漏,事故发生后安全系统报警,在10min内泄漏得到控制。储罐物料泄漏后,被限制在防火堤内,一般可以全部被截留和回收,过程中会挥发一定的污染物。罐区发生泄漏事故影响的对象主要是是大气环境质量。危险物质贮罐泄漏时,泄漏的物质由液相转化为气相进入大气,向周围环境扩散。危险物质泄漏速率及泄漏后蒸发速率和蒸发量采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F推荐公示计算。具体计算公示如下:1.液体泄漏量QL式中:QL——液体泄漏速率,kg/s;P——容器内介质压力,Pa;P0——环境压力,取1.013×105Pa;ρ——泄漏液体密度,kg/m3;g——重力加速度,9.81m/s2;h——裂口之上液位高度,m;Cd——液体泄漏系数,按照附录F表F.1选取0.65;A——裂口面积,m2。2.泄漏液体蒸发速率泄漏液体的蒸发分为闪蒸蒸发、热量蒸发和质量蒸发三种,其蒸发总量为这三种蒸发之和。式中:WP——液体蒸发总量,kg;Q1——闪蒸蒸发液体量,kg/s;Q2——热量蒸发速率,kg/s;Q3——质量蒸发速率,kg/s;t1——闪蒸蒸发时间,s;t2——热量蒸发时间,s;t3——从液体泄漏到液体全部处理完毕的时间,s。闪蒸蒸发速率Q1式中:Q1——闪蒸蒸发速率,kg/s;QL——物质泄漏速率,kg/s;Fv——泄漏液体的闪蒸比例,按下式计算式中:CP——泄漏液体的定压比热容,J/(kg·K);TT——储存温度,K;Tb——泄漏液体的沸点,K;Hv——泄漏液体的蒸发热,J/kg。热量蒸发速率Q2式中:Q2——热量蒸发速率,kg/s;T0——环境温度,K;Tb——泄漏液体沸点,K;H——液体汽化热,J/kg;t——蒸发时间,s;λ——表面热导系数,本次为水泥地面,取1.1W/(m·K);S——液池面积,m2;a——表面热扩散系数,水泥地面取1.29×10-7m2质量蒸发速率Q3式中:Q3——质量蒸发速率,kg/s;p——液体表面蒸气压,Pa;R——气体常数;J/(mol·k);8.314T0——环境温度,K;M——物质的摩尔质量,kg/mol;u——风速,m/s;r——液池半径,m;a,n——大气稳定度系数。己二腈罐、丙烯腈罐及丙腈罐己二腈、丙烯腈及丙腈通过计算得出,丙烯腈泄漏速率QL为1.45kg/s,设定泄漏时间为10min,泄漏量为870kg;最不利气象条件下,蒸发速率为0.42kg/s;最常见气象条件下,蒸发速率为0.35kg/s。己二腈泄漏速率QL为0.43kg/s,设定泄漏时间为10min,泄漏量为258kg;最不利气象条件下,蒸发速率为0.015kg/s;最常见气象条件下,蒸发速率为0.012kg/s;丙腈泄漏速率QL为0.50kg/s,设定泄漏时间为10min,泄漏量为301kg;最不利气象条件下,蒸发速率为0.099kg/s;最常见气象条件下,蒸发速率为0.081kg/s。储罐区各储罐破裂危险物质外排储罐区各储罐泄漏后泄漏物有围堰围堵,围堰破损的概率很小,即使围堰发生破损,厂内设有三级防控措施,可以将泄漏物收纳入事故水池,因此不考虑储罐泄漏物出厂界进入地表水体。应急事故池底部防渗层破损事故地下水事故情形考虑在事故状态下,收集因罐区丙烯腈储罐中丙烯腈发生火灾爆炸产生的消防废水时,应急事故池防渗破损,污染物渗漏对地下水造成影响。当由于腐蚀或地质作用,池底板出现大面积渗漏,丙烯腈以浓度35mg/L进入目标含水层。火灾、爆炸引发的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丙烯腈综合罐区丙烯腈罐储量为1944t,丙烯腈的LC50为333ppm;丙腈综合罐区丙腈罐储量为156t,丙腈的LC50为367mg/m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F,火灾爆炸事故中,丙烯腈未参与燃烧的释放比例为0.5%,燃烧产物主要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氰化氢;丙腈未参与燃烧的释放比例为3%,燃烧产物主要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综上,本项目源强汇总见表5.4-1。表5.4-1建设项目源强一览表序号风险事故情形描述危险单元危险物质影响途径释放或泄漏速率/(kg/s)释放或泄漏时间/min最大释放或泄漏量/kg泄漏液体蒸发量/kg其他事故源参数1丙烯腈罐泄露综合罐区丙烯腈扩散进入大气1.4510870最不利气象条件下:378kg最常见气象条件下:315kg蒸发时间取15min2己二腈罐泄露综合罐区己二腈扩散进入大气0.4310258最不利气象条件下:13.5kg最常见气象条件下:10.8kg蒸发时间取15min3丙腈罐泄露综合罐区丙腈扩散进入大气0.5010301最不利气象条件下:89.1kg最常见气象条件下:72.9kg蒸发时间取15min4应急事故池池底板出现大面积渗漏应急事故池丙烯腈下渗进入地下水35mg/L////5丙烯腈罐火灾爆炸综合罐区丙烯腈扩散进入地表水//9720//氰化氢扩散进入大气//493241//6丙腈罐火灾爆炸综合罐区丙腈扩散进入地表水//4680//风险预测与评价风险预测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本项目考虑丙烯腈、己二腈及丙腈在大气中的扩散,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G中G2推荐的理查德森数进行判定可知,丙烯腈、己二腈及丙腈为重质气体,采用SLAB模型进行预测,预测选取最不利气象条件及事故发生地的最常见气象条件分别进行,关心点选取下风向距离最近的北村、西申庄,大气风险预测模型主要参数见表5.5-1,。表5.5-1大气风险预测模型主要参数表参数类型选项参数基本情况事故源经度/(°)113.022477事故源纬度/(°)36.445403事故源类型泄漏气象参数气象条件类型最不利气象最常见气象风速/(m/s)1.51.15环境温度/℃2527.31相对湿度/%5057稳定度F类E类其他参数地表粗糙度/m/是否考虑地形/地形数据精度/m/表5.5-2a1最不利气象条件下丙烯腈罐泄漏事故源项及事故后果基本信息表风险事故情形分析aaa代表性风险事故情形描述形描述最不利气象条件下,丙烯腈罐泄漏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环境风险类型泄漏泄漏设备类型常压储罐操作温度/℃40操作压力/MPa常压泄漏危险物质丙烯腈最大存在量/kg1.944×106泄漏孔径/mm15泄漏速率/(kg/s)1.45泄漏时间/min10泄漏量/kg870泄漏高度/m1.2泄漏液体蒸发量/kg378泄漏频率2.00×10-6/a事故后果预测大气危险物质大气环境影响丙烯腈指标/(mg/m3)、)/(mg/m3)最远影响距离/m到达时间/min6116.33.732.2敏感目标名称/min西申庄(1700m)//7.845北村(1350m)//11.363西申庄(1700m)27.3~45北村(1350m)22.8~38.215.411.363表5.5-2a2最不利气象条件下下风向不同距离处丙烯腈的最大浓度序号距离m最大浓度mg/m3最大时间s150648.573106.932100415.569216.473150289.476291.044200233.043615.665250233.043615.666300233.043615.667350233.043615.668400220.302615.669450113.27711.521050090.928784.721160064.548978.561270047.7641105.81380038.0411105.81490030.9951258.815100024.2561258.81620006.0142249.41730002.462633.81840001.4373651.61950000.8884319.7图5.5-1a最不利气象条件下丙烯腈泄漏事故影响范围图图5.5-1b最不利气象条件下北村、西申庄丙烯腈浓度随时间变化图表5.5-2b1最常见气象条件下丙烯腈罐泄漏事故源项及事故后果基本信息表风险事故情形分析aaa代表性风险事故情形描述形描述最常见气象条件下,丙烯腈罐泄漏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环境风险类型泄漏泄漏设备类型常压储罐操作温度/℃40操作压力/MPa常压泄漏危险物质丙烯腈最大存在量/kg1.944×106泄漏孔径/mm15泄漏速率/(kg/s)1.45泄漏时间/min10泄漏量/kg870泄漏高度/m1.2泄漏液体蒸发量/kg315泄漏频率2.00×10-6/a事故后果预测大气危险物质大气环境影响丙烯腈指标/(mg/m3)、)/(mg/m3)最远影响距离/m/min61508.86512.03.71529.23424.5敏感目标名称/min//min/(mg/m3)/(mg/m3)西申庄(1700m)//3.923北村(1350m)//5.922西申庄(1700m)32.7~23北村(1350m)24.6~22表5.5-2b2最常见气象条件下下风向不同距离处丙烯腈的最大浓度序号距离m最大浓度mg/m3最大时间s150635.091100.442100340.665202.863150214.525272.624200149.952367.795250129.934672.336300129.934672.337350129.934672.338400129.934672.339450129.934672.331050063.916722.751160039.469900.21270028.6531016.71380021.1241156.71490017.2881156.715100013.8931325.11620003.2132063.61730001.3552838.61840000.6043958.91950000.3784694.2图5.5-1c最常见气象条件下丙烯腈泄漏事故影响范围图图5.5-1d最常见气象条件下北村、西申庄丙烯腈浓度随时间变化图表5.5-3a1最不利气象条件下己二腈罐泄漏事故源项及事故后果基本信息表风险事故情形分析aaa代表性风险事故情形描述形描述最不利气象条件下,己二腈罐泄漏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环境风险类型泄漏泄漏设备类型常压储罐操作温度/℃40操作压力/MPa常压泄漏危险物质己二腈最大存在量/kg1.92×106泄漏孔径/mm8泄漏速率/(kg/s)0.43泄漏时间/min10泄漏量/kg258泄漏高度/m0.2泄漏液体蒸发量/kg13.5泄漏频率2.00×10-6/a事故后果预测大气危险物质大气环境影响己二腈指标/(mg/m3)、)/(mg/m3)最远影响距离/m/min3627.4531.61729.3381.6敏感目标名称/min//min/(mg/m3)/(mg/m3)西申庄(1700m)//0.001北村(1350m)//4.78E-04西申庄(1700m)//0.001北村(1350m)//4.78E-04表5.5-3a2最不利气象条件下下风向不同距离处己二腈的最大浓度序号距离m最大浓度mg/m3最大时间s1500.00494.22721000288531500288542000288552500288563000288573500288584000288594500288510500028851160002885127000288513800028851490002885151000028851620000.00228851730000.0128851840000.0263434.31950000.0423434.3图5.5-2a最不利气象条件下己二腈罐泄漏事故影响范围图表5.5-3b1最常见气象条件下己二腈罐泄漏事故源项及事故后果基本信息表风险事故情形分析aaa代表性风险事故情形描述形描述最常见气象条件下,己二腈罐泄漏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环境风险类型泄漏泄漏设备类型常压储罐操作温度/℃40操作压力/MPa常压泄漏危险物质己二腈最大存在量/kg1.92×106泄漏孔径/mm8泄漏速率/(kg/s)0.43泄漏时间/min10泄漏量/kg258泄漏高度/m0.2泄漏液体蒸发量/kg10.8泄漏频率2.00×10-6/a事故后果预测大气危险物质大气环境影响己二腈指标/(mg/m3)、)/(mg/m3)最远影响距离/m/min36198.8445.717343.2337.8敏感目标名称/min//min/(mg/m3)/(mg/m3)西申庄(1700m)//2.147北村(1350m)//2.973西申庄(1700m)//2.147北村(1350m)//2.973表5.5-3b2最常见气象条件下下风向不同距离处己二腈的最大浓度序号距离m最大浓度mg/m3最大时间s150253.797107.86210090.019188.65315053.376252.93420035.778293.8525025.909398.9630024.071642.69735024.071642.69840024.071642.69945024.071642.691050024.071642.691160012.095727.77127008.353813.21138006.7041044149005.7710441510005.1531198.31620001.8131893.81730000.8812646.61840000.4053763.11950000.254509.8图5.5-2b最常见气象条件下己二腈罐泄漏事故影响范围图表5.5-4a1最不利气象条件下丙腈罐泄漏事故源项及事故后果基本信息表风险事故情形分析aaa代表性风险事故情形描述形描述最不利气象条件下,丙腈罐泄漏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环境风险类型泄漏泄漏设备类型常压储罐操作温度/℃35操作压力/MPa常压泄漏危险物质丙腈最大存在量/kg1.56×105泄漏孔径/mm10泄漏速率/(kg/s)0.50泄漏时间/min10泄漏量/kg301泄漏高度/m1.2泄漏液体蒸发量/kg8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