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鉴赏《送董邵南序》原文及翻译_第1页
古文鉴赏《送董邵南序》原文及翻译_第2页
古文鉴赏《送董邵南序》原文及翻译_第3页
古文鉴赏《送董邵南序》原文及翻译_第4页
古文鉴赏《送董邵南序》原文及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ii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割据局面已完全形成,说唐朝后期历史为一部藩镇割据史实不为过。其时河北三镇正是叛臣武头的世袭领地。陈寅恪先生在《论韩愈》一文中指出:“即当退之时,佛教徒众多,于国家财政及社会经济皆有甚大影响。”(《金明馆丛稿初编》)而藩镇割据之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之干扰破坏也莫不如是。当时藩镇擅权的局面,造成社会经济的破产。然这只是问题之一端,其更重要的一端,诚如钱穆先生所说:“其第二个更大的影响,则为藩镇政权下之社会文化水准之降低。”(《国史大纲》)“风俗与化移易”,不仅指现下的藩镇政权与过去中央集权之差异,更指“胡化”这一层。藩镇辖区文化的衰微,是〃胡化〃的直接结果。而河北三镇的〃胡化”,因南北朝长期之民族迁徒造成,至“安史之乱”更是日甚一日。关于这一气运的推移,陈寅恪先生在他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篇里已作有力之论证,足资参考。所可注意的是当地〃胡化〃后的社会情态。杜牧《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云:秀才卢生名霈,字子中。自天宝后,三代或仕燕,或仕赵,两地皆多良田蓄马,生年二十,未知古有人日周公、孑L夫子者,击毬饮酒,马射走兔,语言习尚,孚非攻守战斗之事。卢秀才虽为汉人,“胡化”已深矣!像这样的例子,于其时、其地是不可一二数的。汉人尚且如此,本为胡籍者,原就不崇文教,无怪要视安禄山、史思明为“二圣”以韩愈之素学孔孟之道,又有鉴于这一特殊的社会局势“尊王攘夷”自然就成了他古文运动的中心思想。应当提及,儒家学说解释“华”、〃夷”之别,已不是从〃血统”上区分之,而是以“文化”区分之(参见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正是“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原道》)依此,韩氏古文运动的实际意义则在维护华夏传统文化,并寄望通过文化的复兴以拯救涣散不堪的集权领导。〃风俗与化移易、六字即在文化层面子河北一地以否定,饱含了韩愈深沉的社会忧思,也表现了他对藩镇割据势力〃不臣其臣”的隐曲暗示和深刻讥讽。〃文章关世运,讵谓不然!”(胡应鳞《诗数》)只是韩愈将此一段纷乱而复杂的史实模糊化了,代以〃风俗与化移易、统括之,〃然、字是含有暗讽的转折,并由此很自然地过渡到现实中来,突入问题的实质,含蓄地托出作者对现实的认识和看法以〃恶知”“聊以〃等虚词隐约其意,又以〃古”、〃今”二字作对比、呼应,含蓄隐微,意味特别隽永。文章再一次出现“董生勉乎哉”一句,自然不是上一次语意的复叠。河北地方在强藩割据下风气已与古代不同,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董邵南能合于古之燕、赵,自不能合于今天之河北,对此韩愈不以直言道破,而欲以董生的河北之行来验证似乎仍赞成董生去河北,但此中深微之意,读者不能不察。朱宗洛《古文一隅》卷中道:“本是送他往,却要止他住,故‘合’一层易说‘不合’一层难说。、但愈是艰难,愈足以看出韩文欲言又止、曲尽吞吐的妙处。韩愈避开正面,从侧面表达,我们可在隐微婉曲的文辞里,体会作者〃不显山,不露水”的巧意。如果说前一句尚在鼓励董生往河北,这一句则是要董生慎重思量,甚至直是要董生不能去!再质言之,前文送是“发乎情”,现在劝是“止乎礼义”最后一段。“吾因子有所感”,“感”是交错复杂的。其一,有感于董邵南因“不遇时”,而亟寻出路的苦闷,韩愈《磋哉董生行》长诗中“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门外惟有吏,日来征租更索钱”等句,即是从另一方面展示了董生出行、投奔藩镇的原因;其二,担心董邵南投靠藩镇,糊涂了去就之理,背叛朝廷,损害了忠义的名节。于是有了“为我吊望诸君之墓”一句。望诸君,即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乐毅。史书上关于乐毅事迹的记载很多,读者可以想到他辅佐燕昭王报强齐伐燕之仇,下齐七十二城;也可以想起燕惠王中齐国田单之反间计,使骑劫代乐毅为将,乐毅被迫逃奔赵国……惟韩愈嘱咐董生拜祭望诸君墓地,却意在启发董生记起乐毅即使在去国离乡之际,仍怀有对自己祖国的忠诚之心,读他《报燕王书》:“臣闻士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絜其名”(见《史记》)的话语,董生不致无所感发。这里的创新在于这一句话体现了韩愈用事的特色。他不以直言喷薄的笔法来表达辞意,而借乐毅事迹所暗含的意义,寄慨遥深,希望董生能有感于斯而领悟去就之义,做一个忠志之士。韩愈以史例今,通过在燕、赵这样一个典型的环境,托请乐毅这样一个典型的人物,赞颂他磊落的胸怀,以此感化董生,达到劝诫的目的。这样一来,文章的韵味和思想内涵就远比直陈其事要超越多了。文章结尾深意蔚然,前番仿佛掘井一般层层递进的文意,算是水到渠成了。“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召唤狗屠这些流落在外的慨慷之士入朝出仕,那么董生还应到外面去吗?于是,由送行变为劝阻,反意正说,且与文章首句遥相应承,主旨凸现无碍。以董邵南的颖悟,决不至闷墨不省而不解韩愈对朋友大义相勉的诚挚用心。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