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面临的11个主要问题 - 华为_第1页
华为面临的11个主要问题 - 华为_第2页
华为面临的11个主要问题 - 华为_第3页
华为面临的11个主要问题 - 华为_第4页
华为面临的11个主要问题 - 华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为面临的11个主要问题-华为:华为面临的11个主要问题短期问题:无可否认,2010年是华为的巅峰。2010年华为的净利润达到历史新高的247亿元,2.98元每股的高额分红让内部员工欢欣鼓舞,同时也让外界一片哗然。2011年华为利润开始滑坡,同比大降53%,净利润仅116亿元。而2012年,华为一度传出各种巨亏谣言。无风不起浪,华为利润的大起大落,主要由其短期问题导致。S1:国家安全限制可能有人会说,2010年的华为那么成功,难道那个时候的华为没有面临国家安全问题?问题得从另外一个角度详细解释。2010年华为的利润巅峰来源于其UMTS产品以及配套的光网络传输的爆发式增长。到了2012年,当3G盛宴落下帷幕,LTE投资未成气候,华为急需新的业绩增长点。华为为其运营商网络业务制定了两个新的增长点,一个是运营商的IT改造,一个是全球的国家宽带投资。鉴于中国厂商在软件产品上的积弱,华为一直未能在运营商IT领域有大的作为。2011年华为在科威特收购了ITS公司的BSS业务,可看着是华为在这个方向上的一次有益尝试。而在国家宽带上,华为在相继拿下卡塔尔国家宽带、新西兰国家宽带后,一度信心爆棚,以为找到了新的增长蓝海。但很快,2012年3月,澳大利亚政府的一纸禁令,让华为企图分羹该国360亿澳元的国家宽带投资的所有努力化为泡影。要知道,当时的华为借入围新西兰国家宽带项目的成功经验,对参与澳大利亚国家宽带项目几乎志在必得。澳大利亚只是一个开始,随即美国国会的调查,以及接踵而至的加拿大、英国、甚至隔壁的菲律宾、印尼等也“赶时髦”开始拿国家安全说事。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宽带项目作为国家安全的核心,华为染指其中的难度正呈几何倍数放大。2012年,接连失去运营商IT系统改造、国家宽带两个新的增长点。业绩下滑也就在所难免。当然,有人可能会以华为发布的2012年上半年收入1027亿,同比增长5.1%来反驳业绩下滑,对此我会好心提醒,“请刨去终端”。S2:禁运调查2011年12月9日,华为在一份声明中宣称“由于伊朗日益复杂的形势,公司将主动限制伊朗业务的发展,不再寻求新客户并限制与现有客户的业务往来”。但华为对美国的高调示好并没有带来实质性好处,华为为此损失上亿美金的业务,美国FBI的调查依然没有放过华为,而且最终的调查结果可能是美国对华为开出的巨额罚单。除了伊朗外,华为曾利用国家高层领导访问古巴的机会和古巴签订了一个3.1亿美金的框架合同。但古巴作为美国的禁运国,年初就有爱立信因违反美国对古巴出口限制被罚175万美元。在目前的形势下,华为在古巴的合同执行必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进一步引来美国的处罚。美国禁运国的市场盘子虽然不大,但却是华为传统的高利润封闭市场,对华为的利润贡献巨大。现在,美国一搅合,不单美国市场进不去,禁运国也不让卖了,无疑是雪上加霜。S3:企业业务是与非揣着“成功2010年”的意气风发,华为在2011年高调成立企业业务BG。在企业业务成立之初,华为就将其“狼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次性投入两万人大会战,企图“大跃进”一举拿下企业市场。但违背自然规律的成长往往事与愿违,华为的高层应该好好总结中国文革“大跃进”,柬埔寨“红色高棉”的历史教训。企业市场的“铜墙铁壁”远比华为料想的坚固,华为除了在城墙下丢下漫山遍野的尸体外,唯一学会的可能就是任正非的一句话,“我们过去的成功,可能会成为未来的失败之母”。华为轮值CEO之一郭平今年在终端的一个会议上曾说,“企业BG虽然是去年成立的,但公司划给他们的三个业务都是盈利的业务,去年赚了钱,大家不要眼红,但他们今年应该会赔钱,主要原因是人太多”。人太多!果然,下半年华为内部开始出万人大裁员传闻,而流言的漩涡,正是企业业务,目前,万人裁员事实已经浮出水面。实际上,企业业务正成为华为的利润黑洞,几乎吞噬掉华为所有的利润。传闻其一季度亏损的6.8亿美金中,基本上全部由企业业务贡献,其运营商网络和终端业务,都是微利的。企业业务,继续进攻还是鸣金收兵,对华为来说,是个难题。继续进攻意味着持续流血,鸣金收兵意味着不进则退,运营商网络的增长天花板将让习惯不断进取的华为窒息。唯一要做的,就是收缩战线。中期问题M1:宏观环境—汇率波动虽然任老爷子一再强调,通信行业是小额消费,经济宏观环境对通信行业影响不大。但实际情况是电信行业本身的周期性加上经济危机的影响,各设备商均感觉压力山大。目前设备商中仅剩下爱立信和华为可能盈利,这话不假,但需特别注意的一个事实是,虽然爱立信2012年前三季净利润达到122亿瑞典克朗,但出售索爱股份贡献了其中的77亿瑞典克朗,若刨除这部分影响,其净利润仅45亿瑞典克朗,同比下滑60%,净利润率仅2.8%,可说是濒临亏损边缘。根据华为披露的2012年上半年业绩,其营业利润仅87.9亿,同比剧烈下降29%。2011年华为全年汇兑损失49亿人民币,2012年上半年欧元的贬值幅度甚于2011年,若扣除汇兑损失以及所得税,粗略估计华为上半年净利润可能仅10亿人民币,加上裁员赔偿、订单延缓,甚至与爱立信的境况不相上下或净利润为负。如果一个行业中所有选手的境况都很差,还能说宏观环境没有影响吗?M2:全球去杠杆问题在华为2011年年报的的轮值CEO致辞中,胡厚崑在分析华为面临的诸多挑战的时候,也曾经提到,“全球需求疲软、资产泡沫破灭、金融去杠杆化将可能同时发生,增加了未来全球经济走向的不确定性”。金融去杠杆问题具体到华为身上,体现在自身融资成本上升以及客户融资门槛提高。2011年,银监会调查华为的内部购股贷款,并最终要求银行停止了华为员工的内部购股贷款。这个事件曾经引起极大的争议,因为华为高层为了转移员工的怨气,将这个事件归罪于同城对手中兴的游说。但事实上,如果把这个事件放在全球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就会觉得这样的论调确实很傻很天真。购股贷款被禁,是对华为融资渠道的一次重大打击,几乎意味内部股票融资方式的彻底失效。在这之后,华为开始尝试发行公司债等其他融资方式,甚至重提尘封已久的上市议程,也可看着华为融资渠道突围的一个举措。在高速增长时候,内部股的作用明显,一旦增速放缓或负增长,奋斗者们低分红或无分红,工作量是同行企业正常员工的1-2倍,除去分红工资差不多甚至福利还不如同行的话,还搭进去毫无法律保障的东借西凑的大量现金到到企业购股款,换谁都会心态不平衡。没人会否认亚非拉市场对华为目前地位的贡献,亚非拉市场对催熟华为的产品、锤炼华为的能力至关重要。但正如财新《新世纪》的报告所说,华为打下非洲市场,靠的是低价的产品、灵活优质的服务和坚持不懈的长期投入,但最关键的还是庞大的来自中国政策性银行和准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支持。在全球去杠杆化的浪潮下,准政策性银行对客户融资的支持将减弱,将直接影响华为的市场签单。M3:美国背后的思科华盛顿邮报的行为要放在中国,是“卖主求荣”,一定会被冠上“汉奸”的帽子,但现在它在美国,所以我们称之为“良心企业”。在美国国会调查报告公布后的第三天,华盛顿邮报报道了思科向客户渲染华为与国家安全威胁的证据,思科再次回到媒体关注的焦点。虽说从2003年标志性的诉讼案开始,华为思科之间就一直在明争暗斗。在华为2011年重回企业网市场以来,思科对华为的防范明显加强。外界看到的似乎只是“擦枪走火”,但事实上,在思科和华为内部,都已经启动了针对彼此的“热核战争”。国会的报告已经标志着华为近几年内进入美国市场完全无望,思科先胜一局。在华为内部,以任正非的讲话“除了超越,还有什么路可走”为标志,已经启动专门针对思科的竞争。但思科不是港湾,无论华为内部喜报如何渲染“打思科”的战绩,要造成对思科的实质伤害还为时尚早。虽然华为也物色了大批媒体记者写打思科的稿件,赚取吆喝,而在“打思科”的群情激奋中,自身资源耗尽,竞争失败的巨大阴影也笼罩着华为。据双方最新财报,思科手握487亿美元现金,而华为的现金是572亿人民币,在除了低价几乎无其他竞争手段的情况下,“打思科”似乎更像堂吉诃德与风车之战。M4:力出一孔与四面出击“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任正非的管理理念,深得《管子》的精华。除了公司利益向“奋斗者”倾斜,让员工获得利益的唯一途径,就是艰苦奋斗,放弃生活外,还别出心裁地发明了“力出一孔”这个词语来形容华为的战略聚焦。华为内部的同学不难发现,在内部汇报资料里边,总有不少奉承拍马之人,不明所以地赶时髦,“某某项目,全体人员艰苦奋斗,力出一孔,取得了某某胜利”。关于华为的战略,2011年强调最多的是“云管端”,最新的说法是“聚焦管道”。但实际的情况是,如果终端都能被扯进“管道战略”的罢工正式结束。剑南春员工斗争的最终结果是,员工的“收益权份额”出资证明终于被替换为持股证,从信托到股权,剑南春员工终于争取到自己的权益。此次罢工,剑南春付出的代价除了股权,还有罢工的两个月实际销售收入比预计减少11亿元,减少幅度为48%。仔细对比你会发现,华为所谓的“虚拟受限股”,其实质和剑南春的“员工股”,几乎完全一样。同样都由工会待持、都只有分红权、离职都要退股、同样不得交易转让和质押,只不过,剑南春事件的爆发时间提前了。而现在,剑南春的员工通过罢工,争取到了股权平等的权利。剑南春对员工手中的“股权”,从此不再进行回购,并且可以转让。而在华为内部的心声论坛,对剑南春事件讨论一度成为热帖,但随即迅速被官方删帖禁言,华为对此的恐慌可见一斑。2012年7月,任正非在与其销售融资专家的座谈中提到,“现在中国的公司法和证券法要求股东在200人以下,而我们是6万多名员工拥有华为的虚拟受限股,这是不符合上市条件的”,由此可见,任正非是把虚拟受限股当成股权,而非信托的。但问题在于,既然是股权,员工作为股东,却不能享受相应的权利,甚至不知道公司到底发了多少内部股份。如果“剑南春罢工事件”演变为“内部股之春”并蔓延至华为,足以引发华为的一场浩劫。因为剑南春仅有16.47%的股份被持股员工工会持有,而华为持股员工工会持股比例高达98.7%,一旦这部分股份被允许自由交易,血雨腥风的股权争夺将重创华为。因此,华为能拜托内部股阴影的唯一道路就是上市,而且不出意外的话,华为上市就是明后年的事情了,最有可能在香港或海外上市。华为面临的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