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_第1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_第2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_第3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_第4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⑴第一章魏晋南北朝诗歌第一章魏晋南北朝诗歌建安诗歌。由于汉末社会动乱、思想活跃,建安诗歌大放异彩,成为中国古典诗歌成就辉煌的阶段之一。学习时对“三曹"、"七子”及蔡琰的创作概貌应全面了解,对曹操、曹植、王粲、蔡琰的作品应重点掌握。曹操既是政治军事集团领袖,也是建安文盟主,诗歌创作开一代风气。存诗虽仅二十余首但内容现实性强,或反映社会动乱,如《蒿里行》,苍凉悲愤;或抒写理想壮志,如《短歌行》,慷慨刚健。•艺术形式上则富独创性,如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发展了乐府诗;以四言写乐府,使四言诗出现中兴;此外,语言的简朴刚健,情调的慷慨悲愤,也都是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更重要的是,悲伤离乱、慷慨苍凉、志深笔长、梗概多气之建安风骨的形成,曹操有首创之功.曹丕是曹操次子,他的《燕歌行》开创了七言新体制。曹植是曹操第三子,是建安时期的杰出诗人.他有安邦济世的理想和恃才傲物的性格,这两方面成为他诗歌的基本精神。他的创作以曹丕称帝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诗多写政治抱负,奋发进取,《白马篇》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英雄,正是曹植本人的写照。后期诗多写不幸遭际,充满愤懑,《野田黄雀行》中“利剑不在掌”的悲哀,《赠白马王彪》中亲人生离死别的悲痛和遭到迫害的苦闷,都表现得十分强烈。曹植诗在艺术上有突出成就。他的五言诗名震诗坛,有鲜明的特色:一、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抒情性,前期诗中的任侠使气,后期诗中的满腔悲愤,都体现了他的个性特色.二、骨气奇高,慷慨奋发,他那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贯穿于他的生活与创作的始终,形成奇高的骨气,激越感人。三、词采华茂,语言精炼。曹植诗歌或语言质朴,如《野田黄雀行》,或词采华美,如《公宴》,改变了乐府诗语言古朴的风貌。四、工于起调,善为警句。曹植善以警句开篇,精警突出,造成强烈影响.警句有时安排于诗篇之中,如“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赠白马王彪》),使诗情振起,感染读者。总之,曹植创作成就比较突出,他使五言诗从民歌走向文人诗苑,故而被人们誉为“建安之杰”。围绕“三曹”的还有“七子”,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七哀诗》三首最能代表他的诗歌风貌,如“其一”揭露军阀罪行、表达强烈哀思十分突出.此外,还有著名女诗人蔡琰,她的五言《悲愤诗》长达540字,代表了本时期叙事诗的最高成就。它通过血泪自述广泛反映了汉末战乱,其中兵荒马乱的恐怖、异乡生活的痛苦、怀念祖国的深情、母子分离的悲哀都写得生动感人;诗篇在场景与细节描写、心理与感情刻划等方面都很突出,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建安诗歌以反映社会动乱和抒写报国壮志的充实内容、慷慨悲凉的情辞和苍劲雄浑的风格形成了“建安风骨”,对魏晋南北朝诗歌产生深远影响;同时,我国古典诗歌也从此摆脱了四言格局,完善了五言体制,开创了七言新体,推动了古典诗歌体式的发展。正始至永嘉诗歌。正始诗坛有所谓“竹林七贤”而真正代表正始诗歌成就的是阮籍、嵇康。当时政局黑暗恐怖,对阮籍诗歌产生深刻影响,他的五言《咏怀诗》82首,虽非一时之作,却有同一基本主题,即从不同角度曲折表达诗人痛苦、寂寞和愤懑的心情,折射出时政的黑暗,如其一(“夜中不能寐”)写孤独苦闷;其三(“驾言发魏都”)写困苦失意,都有以个人哀怨写时代悲剧的特色,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与情辞慷慨的建安诗歌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阮诗隐晦曲折的风格特色,含蓄蕴藉,婉曲深沉这正是正始之音的特色。太康诗人有所谓“三张"、"二陆"、"两潘"、”——左”。当时,陆机最负盛名,但其诗内容不够充实,有形式主义倾向;而左思则是建安风骨、正始之音的继承者。左思的代表作为《咏史》八首。它名咏史实为抒怀,往往借古讽今,抒写怀抱。如其一(“弱冠弄柔翰”)抒写建功立业壮志,感情浓烈;其二(“郁郁涧底松”)批判门阀制度的黑暗,笔力矫健。左思咏史诗在艺术上也值得注目:一、多引史实以借古讽今,故典实精切;二、抒情强烈,富感情色彩,故文情深怨;三、讽刺尖锐,笔力矫健,“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对比鲜(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⑴明,一针见血。左诗的批判与建安诗歌一脉相承.永嘉诗坛,刘琨的《扶风歌》是一首慷慨激昂感时伤乱的爱国悲歌,报国壮怀之豪与英雄失路之悲交织并写,悲壮感人。郭璞的《游仙诗》,名为游仙,实是咏怀,咏隐遁之怀,抒怀才不遇之愤。但此时玄言诗盛极一时,其游仙之作也受其影响。南北朝诗歌。这一节时代跨度虽大,但只要掌握四个重点即谢灵运与山水诗、鲍照与七言诗、谢眺与新体诗、庾信与北朝诗,也就可以全面驾驭了.一、谢灵运与山水诗。晋宋之际,文人笔触由游仙玄言转向山水自然,至刘宋元嘉,三大家之一的谢灵运首先突破东晋玄言诗的统治,开始山水诗创作,为我国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天地。《登池上楼》是其代表作。诗写永嘉阳春景色,清新明丽,细致逼真。他的山水诗,描写细腻,对仗工整,多有名句但少有佳篇,且带有玄言尾巴.二、鲍照与七言诗.元嘉三大家成就最高的是鲍照。他的诗《拟行路难》十八首可为代表作。其六(“对案不能食")表现怀才不遇的悲愤,气势充畅,感情激越,笔力刚健,颇具汉魏风骨。他的诗歌,变五言为杂言与七言,其七言,变曹丕七言诗句句用韵为隔句用韵,推进了七言诗的发展.三、谢眺与新体诗。齐梁诗坛,出现了讲求声律的新体诗,即永明体,创作队伍有所谓“竟陵八友”,其中谢眺成就最高。他是南朝齐代以新诗体写山水的著名山水诗人,与谢灵运合称大小谢。他的诗如《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细致逼真,基本摆脱了玄言影响,推进了山水诗的发展。四、庾信与北朝诗.庾信前期为梁代宫体诗人,内容空虚,艺术也较平庸;后期仕北,成为北朝著名诗人,改变了北朝诗坛沉寂局面。这些诗,由于境遇改变,仕北之悲与乡关之思成为其诗歌基调,《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可为代表。南北朝民歌。首先应运用比较法了解南北朝民歌的主要异同:在内容上,南朝民歌主要写爱情生活,北朝民歌则比较丰富,牧歌、战歌、情歌均有;在风格上,南朝民歌清丽柔弱,北朝民歌质朴刚健。其次应熟悉南朝民歌压卷之作《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优秀诗篇《木兰诗》,了解它们不同的思想内容,把握《西洲曲》重言、顶真、谐音、双关手法和含蓄深婉的风格以及《木兰诗》排比、铺陈、比喻、幽默手法和粗犷雄健、悲凉慷慨的特色。第二章 陶渊明陶渊明的生平与思想。要紧密联系晋宋易代的时代特点,把握住老庄思想、儒家思想对诗人的影响,理清他反复出仕、归隐,最终以隐居为归宿的思想变化历程这是研读其作品的锁钥。陶渊明生活的时期,朝政黑暗、社会动荡。诗人青少年时代受道家思想和传统儒学的影响,既培养了“性本爱丘山”,崇尚自然,乐道安贫的意趣,同时也树立了“猛志逸四海,骞翩思远翥”,拯世济民,建功立业的抱负。他在二十九岁初登仕途后的十三年间,断断续续做过州祭酒、参军、县令一类低微的官。他的“大济苍生”的理想与污浊残酷的现实发生了矛盾,他既无力革除时弊,又不愿同流合污而使“志意多所耻”,便在四十一岁那年从彭泽令任上毅然去官归田了。其后二十多年中,诗人一直生活在田园中,淳朴诚笃的环境与人际交往,使他感到了心灵的自慰。但陶渊明毕竟爱儒家积极用世思想的影响,只是在当时的形势下,济世志怀无法实现,才退而躬耕“独善其身”,故而亦不乏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感叹。陶渊明的文学创作以诗的成就为最突出,现存一百二十多首。他的散文、辞赋也写得很好,现存十一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陶渊明的作品主要是表现农村生活和隐逸思想的,也有一些作品如他的咏怀、咏史诗,表现了出仕与归隐的矛盾,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前者是学习的重点,后者也不能忽略,否则就会失之片面。陶渊明的田园诗思想内容丰富,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掌握:一、表现农村的恬美静穆,诗人闲适自得之情。如《归园田居》其一里对远村、墟烟、狗吠、鸡鸣的描写,“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抒情。二、以极大的热情歌颂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的友谊。如《归园田居》其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其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诗句。三、反映农村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1)的凋蔽和诗人自己的穷困生活。如《归园田居》其四“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写战后农村的荒凉;《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写“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的景况.四、表现诗人美好的社会理想。如《桃花源诗并记》中“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的憧憬.这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一个新发展。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围绕着出仕与归隐的矛盾,表现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曲折地暴露了社会的黑暗。《杂诗》其二写他“有志不获骋”的悲愤。《咏荆轲》、《读山海经》其十,借助歌咏荆轲、精卫、刑天,表明自己疾恶抗暴的感情,寄寓着难得偿愿的感慨.表现了“金刚怒目式”的一面,是对阮籍《咏怀诗》、左思《咏史》诗的继承。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平淡与醇美统一的风格。具体可以从四方面去理解:一、把平淡无奇的田园生活写得充满诗情画意。例如《归园田居》其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用白描的手法,写农村常见的景物,构成一个朴素自然、恬静优美的艺术境界,使田园淳朴的生活和丑恶的上层官场相对立,表现出诗人脱离“樊笼”,“复得返自然”的舒畅自得的心境,读起来韵味隽永。二、情景交融,传神写意。诗人把自己的人格追求、人生理想体现在田园景物的描写之中,主观意蕴与客观物象融为一体.如《和郭主簿》中“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体现着诗人高洁的人格。《饮酒》其五“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现出诗人性任启然的人生理想。三、善用平凡的素材,不多的物象,创造出自然高妙的意境。如《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摄象传神,意与景适然遇合,“一片化机,天真自具”的艺术境界。四、陶诗多用质朴自然的“田家语”,但又相当凝炼、极富表现力.他特别善于遣用动词。例如“鸟瞬欢新节,冷风送余善”(《怀古田舍》),“欢”、“送”两个动词,移情于物,巧妙地传达出诗人的情绪。陶诗还善于提炼既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又充满生活情趣的语言,如《饮酒》其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表现诗人的自悟与愉悦,既富理趣又有情趣。陶渊明的田园诗,使农村的景物,农村的生活进入诗歌领域,具有新颖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天地,给玄言统治着的诗坛带来了清新的气息。陶诗虽在当时不被重视,后代却受人推崇,取得了很高的地位,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宋代的苏轼等都热心学习他,田园诗在后世成为一个源远流长的诗派。宋代以后一些诗人提倡相互诗风,反对形式主义,也多以陶诗为榜样。陶渊明蔑视权贵,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给后世作家以积极影响;乐天知命及逃避现实斗争的态度,对后世也有消极的影响。第三章魏晋南北朝赋第三章魏晋南北朝赋魏晋南北朝赋的发展:一、与汉赋相比较,魏严明南北朝赋的发展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赋的题材更加广泛。除描写京都宫苑山川风物的赋作外,登临、游览、怀人、伤别等亦都是赋家咏诵的对象二是抒情成份加强了.怀恋乡土友人,感慨兴衰变化,希图建功立业而不得实现的苦衷等都有强烈的抒发.三是受骈俪之风的影响.更加讲究语言技巧,古赋渐变国骄赋。二、魏晋南北朝赋在叙事、咏物、抒情方面的发展变化。叙事赋是在汉大赋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和汉大赋相比较,结构上很少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扬弃了东南西北、上下四方的极度铺陈,更多地注意从变化的角度叙写社会生活,抒情性增强,比如左思的《三都赋》。咏物赋的题材很广,不仅能写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和象征意义,而且往往和写景结合在一起,表现出环境特点和时代氛围,在托物言志中有浓重的抒情,比如祢衡的《鹦鹉赋》、谢惠连的《雪赋》。抒情赋的篇幅都比较短小,多以景写情,感情浓郁,如王粲的《登楼赋》、向秀的《思旧赋》.魏晋重要的赋作家与代表作品。南北朝重要的赋作家与代表作品.要进一步具体感受这时期赋作的总体特点。鲍照的《芜城赋》是为凭吊几经战火的广陵城而作,寄寓了对历史兴衰变化的感慨,抒情性极强,是骈赋的名篇。除《芜城赋》外,鲍照还有一些生动感人的咏物赋作,如《鹤赋》、《飞娥赋》等。谢惠连的《雪赋》对雪的描写非常精彩。赋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1)中写下雪时的环境气氛,写雪后人们的活动,这种把描写事物与环境景物结合的手法,是魏晋南北朝咏物赋的突出特色.庚信是赋史是最为杰出的作家,《哀江南赋》是其代表作。这是一部以作者身世遭遇为线索,叙烈军属梁朝兴亡的沉痛史诗,与《拟咏怀》等诗作共相表里,表达了诗人亡国之痛和身世之感。是魏晋南北朝曹里程碑式的作品。赋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形式,骄散结合,对偶匀称,平仄抑扬,用典多而妥贴,确是“华实相扶,情文兼至”的传世之作.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魏晋南北朝散文的发展及其骄俪化倾向。一、要从宏观上反握住这一时期散文发展的总体情况,即与汉代散文相比较的四个特点:1、叙事言情的书信和山水散文兴盛,用书信的形式写自然山水是魏晋南北朝散文的独创;2、历史传记逐渐独立于史书之外,成为文学传记;3、抒情成份增多;4、文章趋向骈俪,南朝时骈文盛极一时.二、要了解文章骈俪化长期发展至南朝形成骈体的历程,早在先秦文章中就有对偶的文句,特别是一些战国策士铺张扬厉的说辞,大量使用对偶排比。秦汉时代这种文风更加发展,李斯、贾谊等人的文章中都有大段排偶。清代李兆洛就称李斯的《谏逐客书》为“骈体初祖"。晋代骈俪之风日炽,潘岳、陆机文章追求骈偶,讲究对仗,且多用典故。及至南朝受永明体诗歌影响,散文亦讲求声律,骈俪化倾向更为严重,遂成骈文一体。文章的四六句型已成常规,追求精致的对他谐调的声韵,“争一韵之奇,竞一句之巧”,用典使事,雕饰辞采,骈文创作盛极一时。魏晋散文作家与代表作品。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者面对政敌和攻击自叙怀抱,反复表明自己只有对朝廷的忠心而无“废汉自立”的野心,陈述不能交出兵权的苦衷。文章直率行文,毫不顾忌掩饰,又多处用典,使自己的心志得到了充分的表露,且显得含蓄有致,情感深藏。诸葛亮的《出师表》是作者在北军北伐曹魏之前写给后主刘禅的一封奏疏。文章分析形势,叮嘱后主,指陈方略,剖明心迹,展现了作者忠实于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情怀;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表现出章表文章的鲜明特色,融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精辟透彻,酣畅感人。曹丕的《与吴质书》是一篇书信体散文.信中一方面悼念死去的朋友,表现对过去生活的怀恋;一方面对故友进行了品评,在伤逝之中勉励好友吴质珍惜时光。文章语言朴实,文笔流畅,俯仰咏叹,一往情深。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是一篇书信体散文,主要内容是表明自己决不出仕为官的态度,申说理由,公开提出与山涛绝交。本文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瓷肆奔放,文笔深刻犀利,极尽辛辣讽刺之能事,显示了多种文体风格。李密的《陈情表》是作者给晋武帝上的表章,主要陈述其不能赴诏出仕的原因,恳请武帝允许他终养祖母。陈情委婉曲折,极尽苦衷,辞语恳切,简炼流畅,极富表现力。陈寿的《诸葛亮》是一篇传记文学作品,出自《三国志为传文记载诸葛亮一生主要事迹,表现了一个政治家与军事家的品格风范,剪裁恰当,寓大事于简叙之中,又注意细节描写,人物形象很生动。王羲之的《兰亭集》是一篇诗集的序言,文中记叙兰亭盛会的情景,抒发了作者人生短暂、欢乐有尽的感慨。语言清新朴实,自然流畅,在雕辞琢句、骈偶风行的文坛中,实属别具格调的佳作。南北朝散文作家与代表作品.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是一篇书信体散文,以记游写景为主要内容,开了以书信形式描写自然景观的先河。文中写景绘影绘形,有声有色表现了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孔稚珪的《北山移文》嘲讽身在山泽,心系富贵的假隐士。文章想象奇特,用拟人的手法使山水含情,借山岳草木对话笔中藏锋,描绘生动形象。丘迟的《与陈伯之书》是作者为临川王萧宏招降陈伯之所写的书信.信文析之以势,申之以理,晓之以义,动之以情,有巨大的感召力,辞句华美又晓畅。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宋元思书》都是写山水景致的佳篇,明朗清丽,情景融合以上这些作品均用骈体写成.南北朝时用散体形式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⑴写成的名作有郦道元的《水经注》、杨之的《洛阳伽蓝记》。前者是山水散文的典范之作,比如《三峡》篇。后者写洛阳佛寺的兴衰,也有一些有文学意味的篇章,比如《景林寺》,文中描写寺中的“讲殿”、“园林”、“禅房”逸丽清新;记僧众的静修,形象传神,是很好的游记散文。第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的渊源和发展。魏晋南北朝小说得以产生发展,可以从社会原因和文学自身发展两方面来分析把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战争频繁,宗教迷信思想广泛流传,人们“自神其教”神鬼故事不断产生,促进了志怪小说的产生和繁盛;魏晋以后,随着士族制度的确立,士族文人品评人物的风气很盛,名士们的言谈举止,趣闻轶事是谈论评说的主要内容。士人以多知掌故异闻为学问,以举止奇异为清高超凡,世族子弟更以学习名士的言谈风度为务,这些都促进了志人小说的产生和发展。从文学自身发展来看,上古神话传说,先秦寓言故事,汉代史传文学、记事散文渐次积累起来的艺术表现方法和技巧,如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神奇的变幻、人物形象的塑造、事件的记述、语言的运用等,都为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借鉴,奠定了基础。志怪小说。一、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小说创作概貌。这一时期小说作品很多,有的讲说神鬼怪异故事,如《搜神记》、《列异传》等;有的夸饰野史轶闻,如《汉武帝故事》、《拾遗记》等;有的记友谊赛远方绝域的奇异景物,如《博物志》、《神异经》等。这些作品从总体看内容极为芜杂,但其中也有一些作品能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民的愿望。二、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晋干宝的《搜神记》。它的思想内容主要有:1、暴露统治阶级的凶恶残暴,表现人民的反抗斗争.《干将莫邪》通过巧匠干将为楚王铸剑反而被杀害,其子在山中客的帮助下终得复仇的故事,表现了强烈的反暴政思想。2、反映封建制度下,爱情和婚姻遭受摧残。如《韩凭夫妇》写康王抢占韩凭的妻子,并把韩凭定罪,致使其夫妇双双殉情的悲剧故事,暴露了统治者荒淫残暴,歌颂了韩凭夫妻的坚贞爱情.3、不怕鬼神,敢斗妖怪。如《李寄》写少女李寄敢于只身斩杀蛇怪,为民除害的故事,歌颂了她的勇敢机智,为人们同邪恶斗争树立了一个榜样.从艺术上看,虽然这时期的志怪小说尚处于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初期,总体还显幼稚粗糙,但《搜神记》中有些作品的文学技巧还是很突出的。1、注意人物性格的刻划和细节描写.如《韩凭夫妇》通过“密遗凭书”、“遂自投台”的行动描写和“阴腐其衣”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何氏坚贞、机智的性格。2、结构完整,情节曲折。台《干将莫邪》以复仇为线索,写干将埋剑待子报仇,子取剑复仇遭追杀,入山逢客,客代子复仇故事生动,情节曲折,结构完整,人物性格鲜明,显示了魏晋南北朝小说达到的艺术高度。三、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为后代文艺创作提供了题材;2、故事的叙述、人物的刻划、细节的描写以及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为后代小说提供了艺术借鉴.志人小说。一、创作概貌: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很盛行,作品很多,主要有三国邯郸淳的《笑林》,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裴启的《语林及郭澄之的《郭子》,宋刘度庆的《世说新语》,梁沈约的《俗说》殷芸的《小说》。这些作品主要记录了士族人物的玄虚清淡和奇特举止。二、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它的主要思想内容:1、暴露统治者的凶狠残忍和豪门贵族的骄奢淫逸,如“石崇杀姬劝酒”、“石崇王恺斗富”。(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1)2、标榜“名士”的放诞不羁、超风脱俗,比如《任诞》中写刘伶醉酒放达的行为。3、记述一些值得称道的人和事,如《语言》篇中的“过江诸人”写导的爱国思想,反对颓废感伤主张发愤图强的精神状态;《自新》中写周处勇于改过、为民除害。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它的主要艺术成就为:1、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和人物的片言只语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2、关于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突出人物性格.3、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三、它对后世的影响是:1、后世笔记小说、小品文多借鉴其笔法;2、为后代文艺创作提供了题材.第六章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发展的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文学理论成果。早在先秦时代,孔子就提出过“兴观群怨”说,东汉王充提出文章要“劝善惩恶”,涉及到了文学的社会功用问题;在内容、形式的关系问题上,荀子提倡重质尚用,反对华而不实,王充提倡“文实相副";在如何进行批评问题上,孟子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说。这些精辟的论述,虽还只是片言只语式的,还缺乏系统性,但却十分重要,涉及了文学理论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为建安之后文学批评之风大涨,文学理论进一步拓宽范围、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二、社会政治与时代思潮的变化。曹魏以后,思想从汉代独尊儒术的束缚下得到解放玄学盛行,道学、佛学广泛传播,探讨学术,开展辩论,为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三、文学的独立,文学观念的明确,文学创作的兴盛。汉赋的出现的蓬勃发展,使人们对文学和经、史、哲学的区别有了认识,五言诗的成熟,大批作家和作品的出现,更启迪和诱发了人们对文学自身特点和创作规律研究的热情,促进了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空前兴盛。《典论•论文》、《文赋》与《诗品》。一、曹丕所著《典论•论文》是我国现存第一篇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专论。其主要内容有四点:(一)肯定了文学的地位,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鼓励文人从事写作,不要“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对增强文人创作自觉性,繁荣文学起了促进作用。(二)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强调了因作家气质、个性不同,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风格也各不相同,启示人们不论创作或评论作品,都要道德注意贯穿在作品中的“气”重视作家的创作个性。(三)把文学体裁分为四类,并指出各自特点,为各体文章的创作和评论指出了一个初步的标准。(四)讨论了文学批评的态度,反对“贵远贱近,向声背实”,“^于自见”,“文人相轻”等陋习,提出敢要“审己以度人”的批评原则。二、陆机的《文赋》,是我国第一篇文学创作专论,用赋体写成。内容主要是:(一)讨论文学创作的过程。强调作家要博览群书,充实自己,这属于创作前的准备。“提出瞻万物而思纷”,只有广泛深入地观察万物,才能产生创作冲动。这属于生活与创作的关系问题,初步有了生活是创作源泉的认识。探讨了创作构思的全过程,强调精神专汪,充分发挥想象力,要准确反映"万物”,达到"意称物”,用明晰的语言表达,做到“文逮意”。(二)探讨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形象地说明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的观点。(三)将文体区分为十类,指出各自特点。他把诗、赋分为两类,并排在十种文体之首,指出其“缘情”“体物”的作用,这是对文学特征的新认识。三、钟嵘的《诗品》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