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第三讲课件_第1页
公司治理第三讲课件_第2页
公司治理第三讲课件_第3页
公司治理第三讲课件_第4页
公司治理第三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司治理模式与实践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家族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内部人控制模式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趋势我国公司治理发展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一、引言划分公司治理模式的主要标志是所有权和控制权的表现形式。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将公司治理的主要模式分为英美的市场监控型和德日式的股东监控型模式。近年来,一些公司治理专家和学者在研究了东亚及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公司治理后,又归纳出“家族控制”与“内部人控制”两种公司治理模式。实际上,东亚国家的家族控制模式与德日的股东监控模式有相似之处,两者的共同特点均表现为大股东的直接监控,只不过在德国和日本,大股东主要表现为银行或大财团,而在东亚国家,大股东主要为控股家族。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内部人控制”的公司治理模式的出现是由于在国家经济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阶段,由于市场机制发育滞后、有关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引起的。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一、引言两大法系的区别法律的表现形式大陆法系主要表现为成文的法典普通法系则主要表现为法官的判例法律的结构和分类大陆法系在整体上分为公法和私法,在部门法上有宪、刑、民、商及诉讼法之分英美法系在整体上分为普通法、衡平法及制定法,在部门法上没有单独的民法部门,而以财产法、契约法、侵权行为法等许多部门共同调整私有财产关系法律的实施法院组织系统诉讼程序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一、引言法和金融发达国家的大陆法系•全能银行的发展发达国家的普通法系•股票市场的发展新兴市场的混合法系•权贵资本家的发展转轨国家的大陆法系•政府资本的发展法和公司治理发达国家的大陆法系•银行为主导的公司治理发达国家的普通法系•市场为主导的公司治理新兴市场的混合法系•家族为主导的公司治理转轨国家的大陆法系•政府为主导的公司治理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微软公司的股权结构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李嘉诚集团的股权结构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意大利Agenlli家族的股权结构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二、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1.产生的基础:分散化的股权融资体制股权资本居于主导地位,资产负债率低美国企业资本的大部分来自于股本,资产负债率较低,一般在35%-40%。其原因在于国家对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的限制。1933年美国《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规定,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必须分开,商业银行只能经营短期贷款和政府债券,不能经营7年以上的长期贷,也不得从事股票和证券业务。如果商业银行用自有资本购买公司的股票,不得超过自有资金和盈利总额的10%,购买的证券必须是信誉等级较高的证券。股权分散,机构投资者占据重要地位美国公众向来对财富因集中和垄断而压抑公平竞争的现象感到反感,政府顺应民意而制定了许多限制持股人持股比例的法案。相当成熟的证券市场,为公司筹集股权资本和公民购买股票创造了便利条件,也使得美国公司股权呈现高度分散化的特征。机构投资者持股额占上市公司股份总额的比例,从50年代的平均3%,上升到了1990年的53.3%。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二、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分散化的股权融资体制导致的问题第一,股东人数众多和股份过于分散使股东无法对公司实施日常控制,他们只能把日常的控制权授予董事会,董事会又授权给经理人员,即存在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第二,分散的股东很少有或没有激励监督经营者。从理论上讲,不满意的股东可以提出自己的候选人并且发起‘代理之战’,以将他们自己的候选人选入董事会,但这通常成本高昂并且难以成功。因此在实际当中他们很少这样做,而代之与选择‘用脚投票’,通过卖掉股份的方法来表达他们的不满。针对个人股东持股的高度分散和机构投资者的“消极倾向”,美国公司治理的重心便放在了其发达的市场上,即通过股票市场、经理市场和产品市场等在内的市场体系对经营者进行约束,同时通过对经营者给予必要的激励以促使经营者加强自我约束。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二、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2.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较大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美、英等国家的公司多采用单层制董事会,不设监事会,董事会兼有决策和监督双重职能。美、英等国家的公司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多在半数以上。以美国为例,独立董事在美国企业中愈来愈受到重视,并且通过法律来维护独立董事的合法地位。公司控制权市场在外部约束中居于核心地位公司控制权市场主要是指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获取公司的控制权,从而实现对公司的资产重组或公司股东及高层管理人员的更换。经理市场发育健全成熟的经理人市场是对从事经理职业的这一群体有力的外部约束力量。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二、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3.市场监控模式的缺陷第一,公司股票的持有者分散,股东大会“空壳化”比较严重。使得公司的经营者经常在管理过程中浪费资源并让公司服务于他们个人自身的利益,有时还会损害股东的利益。第二,过于强调股东的利益,从而导致公司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投资不足,进而降低了公司潜在的财富创造。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三、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与英美等国主要依靠公司外部的力量对管理层监控不同,德国和日本的公司治理模式主要以公司大股东的内部监控为主,外部市场,尤其是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监控作用很小,有关信息披露、内幕交易的控制、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法规也不如英美等国完善。德国和日本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是股权相对集中,公司具有主要投资者,他们拥有公司显著的利益或股份,管理层处于这些主要投资者——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其它公司——的严格监督之下的。所有权的集中使得投资者既有激励又有能力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和控制。在德国,三家最大的银行拥有上市公司股份的很大一部分,他们还代表其它股东投票。在日本,银行通常是公众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公司间交叉持股的比例也非常高。公司控制机制的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有着明显的不同。一般来说,为了保证公司不要偏离价值最大化的行为太远,有许多机制可以使用,包括直接和间接的控制措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强调这些机制中最重要的是公司利益持有权的集中。如果股权集中在少数几个投资者手中,那么他们就有足够的激励去获取信息和监督公司的管理。大的持股比例也使他们有能力控制管理层。如果所有权的集中是不可能的,那就必须运用间接的监督和控制手段,这包括活跃的企业收购市场,运行良好、充满竞争的经理人才市场,以及债权的集中(在这种情况下,监督的职能由债权人来完成)。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三、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1.产生的基础:法人在公司融资中的核心作用金融机构融资为主,资产负债率高日本和德国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企业多以向金融机构融资为主,公司资产负债率一般在60%左右。法人(含银行)股占据主导地位法人股份制为日本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制度。1990年法人持股达到72.7%。二战后德国工业重建,银行成为企业资金的主要供应者,确立起其在德国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三、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2.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

董事会与监事会分立:德、日企业多采用双层制董事会在德国模式中,股东大会直接选举出监事会,监事会由非执行董事构成,行使监督职能;董事会由执行董事组成,行使执行职能;监事会决定董事会的人选和政策目标。股东大会、监事会和执行董事会分设,决策者与执行者相互独立,有利于发挥监事会对公司经营者的有效监督作用。在日本模式中,董事会和监事会均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监事会独立于董事会而存在。董事会和高层经营人员组成的执行机构合二为一,决策者与执行人员合二为一。日本监事会仅相当于董事会的一个监督部门。董事会与监事会无法平行运作。在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中,职工董事的职能得到体现。德国规定:职工与股东以相同的比例进入董事会,但视企业规模的大小有所不同。在日本公司中,职工通过内部晋升的竞争来加入董事会。职工参与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成本。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三、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2.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

企业与银行共同治理日本与德国企业的融资途径多是通过银行,债权比例相对股权较高。银行不仅是企业的主要债权人,同时还与企业相互持股,从而兼有债权人和股东双重身份,由此在银行和企业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主银行关系。主银行关系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选定一家银行作为主要往来银行,并把从该银行获得贷款作为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银行和企业之间相互持股,银行参与企业的治理;在企业发生危机时,银行提供救助,以至破产清算时作为牵头银行。通过相互持股为基础的主银行关系,形成了银行与企业共同治理的模式,同时也排斥了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的积极作用和市场对企业行为的正常监督。公司之间交叉持股在日、德等国家的企业集团中,公司之间的交叉持股现象十分普遍。大企业股东一般都不随意干预持股公司的经营决策。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案例:交叉持股与经营者约束日本三越战后加入三井集团。“三越厚生事业团”和“三越爱护会”与三越“从业员持股会”共同持有三越股票的15%,而三井集团的其他成员企业持有的三越股票只占10%强。冈田茂1972年就任三越社长后,培植亲信,排除异己,独断专行。三越的工会首先于1982年9月14日向企业领导层提出了改善经营素质、刷新经营方针的要求。随后,三井集团的社长会也于9月17日开会,一致要求冈田茂辞职,但冈田茂拒不接受。为此,由三井银行的顾问(原社长和会长)兼三越董事的小山五郎出面说服三越的全体董事,于9月22日召开董事会撤销了冈田茂的社长职务。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三、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3.公司治理模式的缺陷

第一,违反股份公司原则。公司相互持股,容易导致资本金在形式上无限扩大,而实际上并没有筹到任何真正的资金,仅仅是一张交换股票的纸片甚至是账面游戏而已,这种做法违反资本充实原则。第二,引发公司支配权的不公正占有。实际出资人的支配权地位丧失了,而没有出资的经营者却支配着公司,从而违反了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第三,股东大会“空壳化”。相互持股公司的经营者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相互支持,而不是相互监督,即出现股东大会的“空壳化”和形式化,其结果是带来“无责任经营”或“相互放任型”经营,形成彼此之间相互都不追究责任的制度。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四、家族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2.产生的基础:儒家文化儒家文化重视家庭亲缘关系,注重“和谐”,谋求“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仁者“爱人”等思想观念,对韩国人和东南亚华人有较强的影响。这种家族观念引入到企业,便形成了企业的家族性,并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形成了由家族成员共同治理企业的家族治理模式。东南亚家族治理模式的形成还有其特殊原因。一是民族歧视。二是东南亚国家土著人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而华人一般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文化素质较高,华人和土著人的合作受到了限制,使得华人企业只能采取家族治理的方式。韩国家族治理模式的形成也有其特殊原因。一是长期以来受儒家思想影响,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很低,在韩国创办企业,只能主要借助家族的力量。二是朝鲜战争后国贫民穷,资金短缺,因此,在家族企业的创业期,由家族成员共同出资,共同创业,共同经营管理企业,便成为创办企业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四、家族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2.家族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所有权主要由家族控制所有权集中于家族成员是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公司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在小公司里比在大公司里更加明显,然而,即使是大公司,所有权的集中程度也超过了60%。如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全部资本市场的1/6可以最终追溯到一个家族的控制,即苏哈托家族(Suhators)和阿亚拉斯家族(Ayalas);在泰国,通过控股公司,个人和家族股东拥有大于60%的企业。在韩国和东南亚的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控制企业的所有权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由企业初始创业者单独或共同拥有,待其退休后,交由他或他们的子女、第三代或家族成员共同拥有;二是由家族创业者与家族外的人或企业合资创办的企业,若是家族创业者或家族企业控股的,待企业股权传至第二代或第三代时,形成家族成员联合控股的情况;三是迫于企业公开化或社会化的压力而进行改造公开上市的,虽然形成家族企业产权多元化的格局,但是其所有权仍主要由家族成员控制。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四、家族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企业决策家长化在韩国和东南亚的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企业经营管理权主要由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控制;二是企业经营管理权主要由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和有亲缘、姻缘关系的家族成员共同控制。第一种情况如菲律宾的郑周敏集团。郑周敏集团的主要领导权由郑周敏和其十四个子女中的九个共同控制(其余五个子女正在求学)。第二种情况如韩国的韩进集团。1984年,韩国韩进集团的创始人赵重勋任集团会长,集团的三大主力企业的重要职务均由其家属和亲属担任,其胞弟任韩逸开发公司经理,内弟任韩进股份公司经理,长子任大韩航空公司专务。在家族企业中,企业的决策被纳入了家族内部序列,企业的重大决策如创办新企业、人事任免、决定企业的接班人等都由作为企业创办人的家长一人做出,家族中其他成员做出的决策也必须得到家长的首肯。即使这些家长已经退居二线,但由家族第二代成员做出重大决策时,也必须征询家长的意见或征得其首肯。当家族企业的领导权传递给第二代或第三代后,前一代家长的决策权威也同时赋予第二代或第三代接班人,由他们做出的决策,其他家族成员一般也必须遵从。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四、家族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经营者激励约束双重化在韩国和东南亚的家族企业中,经营者受到了来自家族利益和亲情的双重激励和约束。对于第一代创业者而言,其经营行为往往是为了光宗耀祖或使自己的家庭更好地生活,以及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份产业。对于家族继任者来说,发扬光大父辈留下的事业、实现家族资产的保值增值、维持家族成员的亲情,是对他们的经营行为进行激励和约束的主要机制。与非家族企业经营者相比,家族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利己的个人主义倾向比较少。但这种建立在家族利益和亲情基础上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家族企业经营者所承受的压力较大,并为家族企业的解体留下了隐患。企业员工管理家庭化儒家的“和谐”和“仁者爱人”思想不仅用于家族成员的团结上,还被应用于对员工的管理上,以此在企业中创造和培育一种家庭式的氛围。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成就感和忠诚感,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减少和削弱了员工和企业间的摩擦和矛盾。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四、家族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来自银行的外部监督弱在东南亚,银行只是家族的系列企业之一,与其他系列企业一样,都是实现家族利益的工具,银行必须服从于家族的整体利益。因此,来自银行的约束基本上是软约束。而没有涉足银行业的家族企业一般都采取由下属的系列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的形式向银行融资,这也使银行对家族企业的监督力度受到了削弱。在韩国,银行是由政府控制的,只有符合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要求的企业才会获得银行的大量优惠贷款。因此,韩国的家族企业都是围绕政府的政策指向创办企业和从事经营的。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只是一个发放贷款的工具,对企业的监督和约束力度很小。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四、家族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3.家族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的缺陷第一,任人唯亲。家族治理模式所具有的企业凝聚力强、稳定程度高和决策迅速等优点是以参与管理的家族成员具有相应的管理才能为条件的,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则家族企业的上述优势不仅发挥不出来,还会给企业带来经营上的失败,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如韩国国际财团曾经是一个拥有20个系列公司的世界性大企业,其纯利润增加度1978年居世界第10位。但该财团却在1985年突然倒闭了,一个重要原因是该财团的领导核心是由缺乏管理才能的家族成员组成的。第二,家族继承的风险较大。一些家族企业在领导人换代时,由于承接领导权的人选得不到家族成员的拥护而容易导致企业分裂,甚至解体。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泰国暹罗集团创业者陈龙坚把家族事业交由其女陈锦吟管理后,由于家族其他成员不满其所为,合力把陈锦吟排挤出董事局,结果导致陈锦吟与其丈夫的KTN集团分离出去,削弱了暹罗集团的力量。还有一些家族企业的继承人由于对企业环境、自己的经营经验和管理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采取急功近利的攻击型经营,也容易导致企业破产。例如,1997年以来,韩国破产的起亚、韩宝等8大家族企业都属这种情况。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四、家族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3.家族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的缺陷第三,家族企业社会化、公开化程度低。如前所述,韩国和东南亚家族企业(尤其是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受到政府的一些限制,使其企业的社会化和公开化程度较低,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企业运营只能通过高负债来维持。在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的负债一般都超过了企业的资产。而在韩国,家族企业的负债率更高,一般企业的负债率都达百分之几百,有的甚至超过百分之一千多。当银行拒绝融资时,企业会马上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案例:帕玛拉特公司的家族治理问题帕玛拉特(Parmalat)是意大利的一家拥有40多年历史的家族企业,2003年底帕玛拉特突然申请破产保护,被称为欧洲的“安然事件”。帕玛拉特的主要治理问题是经营层捏造虚假财务信息欺骗股东,众多股东的权益被侵害。检查人员表示,在过去长达15年的时间里,帕玛拉特管理当局通过伪造会计记录,以虚增资产的方法弥补了累计高达162亿美元的负债。欺诈的目的除了隐瞒公司因长期扩张而导致的严重财务亏空以外,另外一个重要目的是把资金从帕玛拉特(其中坦齐家族占有51%的股份)转移到坦齐家族完全控股的其他公司,掏空上市公司……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五、内部人控制模式内部人控制(InsiderControl)是指公司既缺乏股东的内部控制、又缺乏公司外部治理市场及有关法规的监控,从而导致公司的经理层和职工成为企业实际控制人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前苏联和东欧等转轨经济国家,在我国部分由原来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上市公司中也有一定程度的表现。前苏联和东欧等转轨经济国家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例如都存在着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有企业需要进行重组,同时又继承了原有较为混乱的法律体系。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原来的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所有者缺位的现象,而市场机制的发育还不完善,有效的公司控制权市场和经理人才市场还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再加上法律体系不健全和执行力度微弱,无法对经理层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导致经理层利用计划经济解体后留下的真空,对企业实行强有力的控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企业的实际所有者。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五、内部人控制模式狭义的“内部人控制”“内部人控制”(InsiderControl)指的是:在私有化的场合,多数或相当大量的股权为内部人持有,在企业仍为国有的场合,在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内部人的利益得到有力的强调。青木昌彦(1994)广义的“内部人控制”公司内部,董事会与经营者,雇员共同构成了“内部人阶层”,而分散的小股东、债权人则变成了“外部人”。从这一角度出发,治理文献中、特别是理论文献中的“内部人”范畴,比青木的界定要宽,它不仅包括经营者和职工(雇员)群体,也包括大股东。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五、内部人控制模式“内部人控制”在各转轨国家的具体表现俄罗斯

股权结构“内部人控股”“股权高度集中”“寡头控股”

治理结构:“经理控制”与“寡头控制”虽然俄罗斯公司的总经理也由股东大会选举,但他不必对董事会负责。由于经理本身就是大股东,身兼委托人和代理人两种身份。对于寡头控股的企业而言,由于“一股独大”的现实,通过“金字塔式的控股结构”来大肆转移资产和利润,成为带有普遍性的行为。

治理效果“内部人控股”和“内部人(经理)控制”双重作用的结果,就是经理完全控制了企业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俄罗斯工业中股份所有制的结构股东类型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预计)内部股东其中:经理人员职工54.8%11.2%43.6%52.1%15.1%37.0%46.2%14.7%31.5%45.5%18.2%27.2%外部股东其中:非金融的外部人自然人其他企业金融外部人35.2%25.9%10.9%15.0%9.3%38.8%28.5%13.8%14.7%10.3%42.4%32.0%18.5%13.5%10.4%44.9%31.9%16.9%15.0%13.0%国家9.1%7.4%7.1%6.4%其他股东0.9%1.7%4.3%3.2%总计100.0%100.0%100.0%100.0%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1999年俄罗斯最大工业公司的经营效益经营效益公司销售额(百万卢布)销售额增长率(%)盈利率(%)1998年1999年正式登记的金融工业集团的参与者(41家公司)16931633925010024.4正式登记和实际的金融工业集团参与者(77家公司)42347499940713624.1最大的200家公司(其中186家)64268514633512723.0全国工业公司1658000299520080.614.3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五、内部人控制模式“内部人控制”在各转轨国家的具体表现捷克在中东欧各国中,捷克的“证券私有化”模式曾被认为是最彻底、最成功,也是最公平的私有化方式。捷克的问题在于,在“公平”思路指导下,过多的限制导致了所有者的“实质缺位”,从而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内部人挖空”行为。匈牙利与斯洛伐克在其他中东欧国家,由于转轨前的起点,私有化方式和相关机制的设计不同,其内部人控制的程度也体现出较大的差别,但总体来看,除了斯洛伐克之外,其他国家的“内部人控制”所造成的消极影响都没有俄罗斯那么大。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五、内部人控制模式我国公司治理的“内部人控制”模式股权结构:股权分割与国有股“一股独大”对国有上市公司而言,股权分割以及国有股的“一股独大”格局,至今仍未发生大的改变。治理结构:“行政控制”下的经营者控制内部治理失效下的“经营者控制”首先,董事会的功能弱化:内部人控制强;董事会成员的任命不规范;董事会本身的运作缺乏规范其次,监事会的监督功能不足:对监事会成员的任命不规范;监事会成员素质偏低;监事不能有效行使职权内部治理的外部化:行政任命治理绩效在中国国有企业现有的股权结构和治理架构下,无论是“大股东控制”,还是“经营者控制”,企业的目标都不会是利润最大化。在这样的一种治理现状下,必然后果就是企业经营绩效的下降。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1992年1994年1996年1998年2000年2002年2004年发起人股54%54%53%55%57%60%59%外资法人股4%1%1%1%———募集法人股9%11%8%6%6%5%5%内部职工股1%1%1%2%1%00其他(转配股等)001%1%000非流通股合计69%67%65%66%64%65%64%A股16%21%22%24%28%26%28%B股15%6%6%5%4%3%3%H股06%7%5%3%6%5%流通股合计31%33%35%34%36%35%36%合计100%100%100%100%100%100%100%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不同历史时期经营者的任命方式1979年以前1980—1984年1985—1993年1994—1999年合计主管部门任命79.5%78.4%72.2%67.7%72.9%董事会任命—4.6%12.0%17.3%10.9%职代会选举上级任命13.9%11.4%7.8%7.5%8.9%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任命2.9%1.5%1.7%4.5%2.5%其他3.7%4.1%6.3%3.0%4.8%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内部人控制----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模式图中国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股权高度分散国有股控股私人企业控股强外部股东弱内部人强内部人弱外部股东强外部股东弱内部人无控股股东强内部人弱外部股东大股东控制内部人控制大股东控制内部人控制关键人控制!关键人控制!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司治理模式探索股权结构的优化构筑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机制加强监管与信息披露改变对经理层的激励机制,提高经济激励力度银行改革与银行参与治理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六、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趋势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也呈现出强烈的趋同趋势,英美型的外部治理模式日益为各国所仿效。在八十年代,由于德、日经济的强盛,人们普遍认为,和以市场为基础的外部模式相比,以企业集团、银行和控股公司为治理主体的内部模式能更好地解决代理问题。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以及信息产业的崛起,内部控制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以市场为导向的外部治理模式逐渐成为各国学习的样板。英美模式以股东利益为基础,以盈利为导向,重视资本市场的作用,似乎更能够适应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但是,安然事件暴露了美国公司治理模式中同样存在不少问题,需作进一步改革。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六、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趋势1.趋同的基本原因:市场全球化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不断整合是推进公司治理模式趋同的首要力量。持有一个国际化的资产证券投资组合,比仅持有一个国内的证券组合可以有更高的回报率和更低的风险。结果是,许多退休养老基金和专业共同基金开始投资于国际权益资本。同时,非金融企业意识到,扩大投资者范围既可降低他们的资本成本,也可减弱公司股票价格的波动性。非金融企业吸引国外投资者的主要方式是寻求海外上市和发行便于国外投资者投资的金融工具(如股票)。随之而来的是外国股东和机构(银行和机构投资者)地位的日益重要。产品市场第一,竞争的加剧第二,专门供应商角色的改变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2.趋同的主要表现OECD准则正逐渐成为公司治理的国际标准1999年5月,OECD的29个成员国部长通过了OECD公司治理准则。OECD公司治理准则出台之后,逐渐为各国所接受,成为公司治理的国际标准。2004年4月,OECD结合公司治理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公布了最新的《OECD公司治理准则》。OECD公司治理新准则不仅适用于OECD国家,也适用于相当多的非OECD国家。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2.趋同的主要表现机构投资者作用加强,相对控股模式出现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养老基金)长期持有股票,并借助投票机制直接参与公司决策另一方面,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加强与投资者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向“中间”状态变化的结果是出现了“相对控股模式”。理论界从代理权竞争的角度对相对控股模式的出现做出了解释

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国际会计准则(IAS)和美国的GAAP会计准则逐渐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的GAAP会计准则也出现了进一步融合的趋势。为了满足本国公司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的需要,一些OECD成员国进行了相应改革,允许国内公司使用国际IAS或美国GAAP准则。

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2.趋同的主要表现利益相关者日益受到重视公司治理的相关利益者理论认为,公司存在的目的不是单一地为股东提供回报,公司应承担社会责任,应以社会财富的最大化为目标。虽然目前投资界对投资的社会责任还没有达到普遍关注的程度,但在最近几年,OECD国家对投资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视却是一个趋势。美国强调使用立法的方式,来保护包括职工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德国则是以职工直接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来保护职工自己的利益。法律的趋同德国立法已经将决策过程的控制权倾向于股东。另一方面,美英等国家也变得更加容忍“关系型”投资者。比较突出的表现是英美开始重视银行持股的作用。法律的趋同不是法律折衷主义,而是不断增长的大公司选择制度环境趋势的结果,或者说,是大公司对开发和利用流动的、便宜的资本来源的需要。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案例:日本索尼的公司治理改革日本索尼(Sony)的公司治理存在许多弊端,因此得不到市场和全球投资人的信任。为此,索尼公司对公司治理进行了改革。公司治理改革的依据2002年5月,日本颁布修订后的新《日本商法》。新《日本商法》对日本公司治理作了重大改革,其主要精神是推广美国式的“具有专门委员会的公司体制”,即在董事会中设立提名、审计和薪酬三个委员会,并设立美国式公司治理中的CEO(即首席执行官)。新《日本商法》允许企业自愿决定是否采用这种体制。公司治理改革的内容2003年1月28日,索尼董事会决定,把目前索尼实行的公司管理改变为“具有专门委员会的公司治理体制”。新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包括:一是取消法定审计人会、集团执行官会;二是将监督职能授权给董事会以及提名、薪酬和审计委员会;三是设立美国式公司治理中的CEO;四是保留现有的公司执行官会,其中设公司执行官常务会(representativecorporateexecutiveofficers)。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案例:日本索尼的公司治理改革在人员组成上有如下变化:一是董事会的组成。人数规模为10~20人;对董事任职所应有的独立性作了规定;在目前只有3个外部董事的基础上增加独立董事的人数,并增强外部董事的独立性。二是董事长。董事长和执行官常务会分设。三是董事会中专门委员会的组成。提名委员会不少于5个董事,其中至少要有2个内部董事,但大多数必须是外部董事。薪酬委员会不少于3个董事,其中至少要有1个内部董事,但大多数必须是外部董事,CEO和COO(即首席运营官)不得参加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不少于3个董事,大多是必须是外部董事,其中至少要有1名全职人员,其成员不承担经营管理责任,并且必须符合美国索克斯法案(即Sarbanes-OxleyAct,简称SOXAct)有关独立性的要求,原则上也不得担任提名和薪酬委员会的成员。四是董事会中专门委员会的主席。提名、薪酬、审计委员会的主席,必须由外部董事担任。五是公司执行官会与公司执行官常委会。在董事会的指导下,公司执行官会负责整个索尼的管理和治理,其中设公司执行官常委会。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七、我国公司治理的发展过去50多年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由长时期的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曲折历程。与整体经济制度发展相适应,中国的公司治理机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以前的行政治理时期,1978-1992年的计划与市场双轨治理时期,以及1993年至今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时期。1、行政治理阶段1978年以前,中国国有企业的治理被纳入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架之内,因此,这一阶段企业治理机制的主要特点就是集中统一的行政型治理。具体表现为:(1)企业管理手段主要是行政手段,企业按照规模大小和隶属关系分为不同的行政级别,企业管理人员按照行政级别高低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2)企业的生产计划不是由市场决定,而是由政府根据国家的宏观计划层层分解来决定,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是完成计划的多少,而不是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对经理人员和职工努力工作的激励主要是政治性待遇和精神鼓励;(3)企业经理人员没有经营自主权,也不能直接分享企业经营的成果,所以经理人员对提高企业绩效的动力不足,同时由于企业规模和企业占有的经济资源决定了经理人员“说话的分量”和行政级别,因此企业经理人员倾向于企业的数量型扩张,忽视效益增长。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中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历史沿革2、双轨制治理阶段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正式启动,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如何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改革原有的企业制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国有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开始,到1993年现代企业制度开始构建之前的15年中,企业治理机制表现出了计划与市场并行的双轨制特点,国家逐渐减少了对企业的直接行政调节手段,经济调节手段(如调整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增加企业自主权等)逐渐增多。但总体上看,以计划经济为主的改革思路仍然未有突破。从企业自身的治理情况看,这一时期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这一阶段主要以向企业“放权让利”为特征。第二个阶段为1984-1986年,其主要特征是将国有企业的“利润上缴”分配形式转变为“利税分流”,并形成国有企业的“厂长负责制”。第三阶段是1987-1992年。从1987年开始,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国有企业制度建设。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分离的原则下,国有企业开始实行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经营机制改革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中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历史沿革3、公司化改制阶段(续)1997年以后,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建设开始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共十五大确定了“从战略上高速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目标,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治理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证券监管部门为改善上市公司治理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条例,如《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购买或出售资产行为的通知》、《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范意见》、《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重点是强化公司信息披露,明确公司各参与方的权利和义务,保护中小股东利润。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中国目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民营企业中国的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模式部分类似于东亚的家族控制模式,而其中,民营企业又分为两类:非上市的民营企业在治理结构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一个立法的问题。因为法律没有要求,并且是个人控股,所以他们的法人治理结构基本是口头的,不是纸面的,基本连法都没有。他们的主要问题是一个立法问题,必须自觉自愿去做。上市的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相对比较完善。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形成对照的是,民营经济类企业由于法人产权明晰、管理层持股、管理机制灵活务实,因此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相对比较完善。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中国目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是确保所有者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而当前国有企业改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所有者缺位”。中国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股权单一化,即多是国有独资公司。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在一个多元、分散、可流动的股权结构上的组织形态。单一化的股权难以形成制衡,会导致内部人控制。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成长过程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形成了集团内部多级法人体制。这一状况造成战线长、信息失灵并增加了组织控制的成本。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多级法人体制实际上是多级的投资中心,由此形成了集团内部扭曲的利益主体格局。这种格局是对公司组织资源的破坏,使集团总部失去集中配置资源的权威和能力。在中国企业中没有明确相当于CEO的这一职位,一般把公司的总经理理解为CEO。但公司法中却有一个法人代表的职务并规定由董事长担任。在公司章程中还要说明是董事长负责制还是总经理负责制。这是互相矛盾而又不能自圆其说的一种制度安排。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中国目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中外合资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中国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等方面获得了重要的支持;与此同时,跨国公司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有效地克服了市场进入壁垒,使其能在更加广阔的市场范围内运用自己的核心能力,并为进一步整合全球资源,创立新的竞争优势创造了条件。然而,中外合资企业毕竟是潜在的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为了解决一些暂时的困难,双方走到了一起。合作动机的短期性和双方长期发展目标的冲突,使得这种合作关系面临各种机会主义行为的威胁。虽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而存在,但其公司治理结构并不具有独立性。公司法律特征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是一个法人实体,而这一点又与中外合资企业对母公司,特别是国外母公司的从属程度发生了冲突。从法律角度上讲,应该是投资者被授权进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抉择,而在中外合资企业,公司的股东往往是中外几家公司,最终的投资者并不直接插手合资企业的组成。这些因素导致了中外合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与一般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大差异。这种差异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中国目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中外合资企业第一,董事会的构成由母公司所主导,董事会的职能残缺不全。

董事会的权力配置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也是确保董事会有效履行职责的前提。董事会的功能一是监督,包括明确责任和监督检查两个方面;二是决策,包括制定战略和制定政策两个方面。虽然各国公司的董事会类型有所差别,但是强调董事会的作用和职责,提高董事会的效率是各国公司治理中普遍重视的问题。中外合资企业董事会的权力配置和职能的发挥与母公司的董事会有很大的差别。由于合资企业的董事和董事长由母公司直接指派,因而合资企业的战略制定和实施需要得到母公司的同意方能进行,其职责实际上是负责落实母公司下达的经营战略意图,一些重要的决策,如增资、撤资、高级主管的任免以及产品销售市场的选择等基本上由母公司决定。董事会要对母公司负责,并接受母公司监督,母公司有权撤换不称职的董事。由此可见,中外合资企业的董事会是母公司行政指派的产物,董事会的一些重要职能都由母公司代为行使,合资企业董事会的非独立性表现得非常明显。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中国目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中外合资企业第二,高级经理人员由母公司指派,委托代理关系模糊不清

从公司治理结构的一般委托-代理关系来看,股东大会或股东会对董事会是一级委托-代理关系,董事会对经理层是另一级委托-代理关系。在这两级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十分清晰,责任也非常明确,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董事会对股东负责。但中外合资企业的情况并非如此。在合资企业中,母公司不仅直接任命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而且还直接任命关键部门的经理。虽然这些任命要经过合资企业董事会的同意,但这往往是一种形式。这种状况导致了合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行为的扭曲,一方面,合资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具有自己的利益目标,因而,高级管理人员应对合资企业的董事会负责;另一方面,由于母公司掌握高级管理人员的实际命免权,因而,他们又必须服从母公司的指令,并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代表母公司的利益,而不是合资企业的利益。这使得合资企业的董事会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难以真正履行受托人责任,并对经理层实施有效监督。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中国目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中外合资企业第三,公司治理模式的本地化

中外合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的当地化也十分明显。由于中国市场机制的不完善,证券市场和公司控制权市场普遍缺乏效率,以及经理人员市场尚未形成,类似于美国企业的市场导向型公司治理模式当然难以建立;对于德国模式而言,由于我国实行严格的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分离制度,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十分有限;而日本企业建立在企业集团和大银行之间的法人相互持股的关系型公司治理模式由于在中国难以找到适合的土壤也不可能生成。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中国目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中国现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种模式:内部人控制模式控股股东模式这两种模式甚至常常在一个企业中奇妙地重叠在一起。在控股股东模式中,当控股股东为私人或者私人企业时,往往出现家族企业的现象;当控股股东为国家时,往往出现政企不分(或党企不分)的现象,国家对企业进行的大量直接干预和政治控制往往与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要求相悖,与《公司法》预先设定的公司治理机制和措施不一致。以上两种模式的实际实施,通常趋向于采取同一种形式,即关键人大权独揽,一人具有几乎无所不管的控制权,且常常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并有较大的任意权力。关键人物通常为公司的最高级管理人员或(和)控股股东代表。公司内部的一般员工(包括其他内部董事)和数量很少的外部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很小。这种“一人独大”的关键人控制模式对企业治理和公司组织资本的发展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张和经济功能的日益完善,股票市场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不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既不同于英美式的股权分散模式,也不同于德日式的法人间交叉持股的股权集中模式,而是“一股独大”式的股权高度集中。历史原因使得非流通股、国家股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主要成分。在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下,所有作为外部公司治理机制的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和控制权市场都无法发挥作用,大股东不怕因股价下跌而被收购和兼并,因而可以利用其控股地位有恃无恐地从事掠夺和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活动。为了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和成功地发展证券市场,内部人掠夺的风险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下表列出了2001年底我国A股上市公司前5位股东股权集中度分布情况,前5位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在50%以上的公司数量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74.40%,也就是说超过70%的上市公司的绝大部分股权掌握在前5位大股东手中。前5位大股东持股比例(%)0-2525-5050-6060-7070-8080-9090-100公司数量122852793302132714所占比例(%)1.0324.5724.0528.4518.362.331.21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对前5位股东的持股比例进行分析,见下表。第一大股东基本上拥有绝对的股权优势,其中第一大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持股比例≥50%)的上市公司的比例达40.93%,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达44.26%。这种股权结构既不同于英美式的股权分散模式,也不同于德日式的法人间交叉持股的股权集中模式,而是“一股独大”式的股权高度集中。最大股东持股比例(%)0≤X<1010≤X<2525≤X<5050≤X<7575≤X≤100公司数量1016950644728所占比例(%)0.8614.5743.6238.532.41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国外相比,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更为显著的特征是未流通股比例过大,特别是其中的国家股比例过大。下表列出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1年底未流通股分布情况,未流通股比例超过50%的上市公司有946家,占我国上市公司总数的81.6%;而国家股比例超过50%的上市公司有376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32.4%。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未流通股比例则高达60.5%。未流通股比例(%)0≤X<1010≤X<2525≤X<5050≤X<7575≤X≤100公司数量71119686878所占比例(%)0.60.9516.974.836.72其中国家股分布公司数量4109228234927所占比例(%)37.347.9324.3130.092.33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一股独大条件下的内部人掠夺现状在一股独大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下,所有作为外部公司治理机制的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和控制权市场都无法发挥作用,大股东不怕因股价下跌而被收购和兼并,因此可以利用其控股地位从事掠夺和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活动。这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主要问题。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治理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平均而言,来自首位大股东的董事人数已超过董事会总数的50%,使得董事会极易成为大股东的“一言堂”,对公司董事会的控制使大股东很容易在获取自身利益的同时侵害其他股东的利益;从表决权的角度来看,由于“一股独大”,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可以使得相当一部分侵害其他中小股东利益的做法得以合法通过,发生不公平行为。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中,内部人指的是握有对公司日常经营的自然控制权的经理层,在“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中,大股东直接选拔高层经理,又拥有对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权,公司经理层的经营行为直接贯彻大股东的意志,因此,大股东与经理层共同构成我国公司治理中的“内部人”。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以来,“一股独大”导致的内部人掠夺现象非常严重,而且掠夺方式五花八门。控股股东侵占的中小股东权益是一种控制权收益,即利用自己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利用合法的手段,将上市公司的财产转移到自己名下,或者利用职权直接侵占上市公司财产。内部人掠夺的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侵占中小股东权益是最为普遍的方式,而且涉及金额最大。据统计,2000年沪深两市发生各类关联交易行为的有949家,占上市公司总家数的93.22%;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共披露关联交易1746笔,涉及金额1876亿元。由此导致了大量的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从上市公司转移资产与利润的掠夺方式。根据我国上市公司中内部人掠夺所涉及金额的大小、是否被经常采用,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种金额较大、较为普遍的方式,其中,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从上市公司转移资产与利润是涉及金额最大、最为普遍的两种掠夺方式。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1、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形式,主要是通过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欠款迟迟不予归还或者以质量极差的资产抵偿债务等。由于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状况从公开披露的信息中可以获取,有别于隐蔽的转移资产与利润方式,而且更加普遍、金额巨大,因此将这种掠夺行为从关联交易中单列出来加以讨论。2001年,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交易有46笔,涉及金额34亿元。另外,有9笔交易是关联方以实物资产抵偿所欠上市公司款项,以资产抵偿债务是在关联方无资金偿还债务情况下发生的,这些资产往往质量极差。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吴士健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2、上市公司为大股东及其关联方担保上市公司的担保行为是上市公司的常规性经济活动,但是我国上市公司频繁的担保行为以及担保中的不规范行为,使得这一正常的对外经济交往行为孕育着巨大的风险。截止2001年中期,沪深两市涉及对外担保的上市公司共有433家,约占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37.6%,其中沪市上市公司有254家,深市上市公司有179家,担保总金额分别高达人民币511.45亿、278.94亿元。两市担保金额较大的前20家上市公司担保总额分别为188.32亿元、133.59亿元,集中度分别达到36.82%、47.89%。两市担保金额超过净资产的上市公司共有61家,担保金额超过10亿元的上市公司共有9家,数额最大的是ST同达,金额为25.03亿元,是其净资产的404.8倍;紧随其次的是ST英达,其担保金额为22.61亿,是其净资产的32.09倍。ST百花村以20.90亿元担保金额位据第三位,为净资产的14.7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