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题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1页
高三复习题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2页
高三复习题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3页
高三复习题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4页
高三复习题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高三地理复习题十——整体性与差异性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确表述图中某海域的鱼密度、出海渔船数量、捕鱼量关系的是A.第2年后,若捕鱼量不变,鱼密度可以保持稳定B.前4年中,鱼密度决定了捕鱼量的变化C.第5年后,出海渔船数量是影响捕鱼量的主导因素D.第8年后,鱼密度即可恢复正常水平读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回答2~3题。2.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的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的是A.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北半球B.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C.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少于中纬地区D.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少于草原地带3.结合图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A.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B.生物、土地资源的差异C.矿产、生物资源的差异D.气候、矿产资源的差异4.读某地区三种土壤有有机质含量垂直分布示意图,①、②、③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A.荒漠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B.草原土壤、荒漠土壤、森林土壤C.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D.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5.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二、自然环境的差异性1.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A.秦岭南坡

B.喜马拉雅山北坡C.阿巴拉契亚山脉

D.乞力马扎罗山2.雪线为山地永久积雪区的下界。下列选项与雪线高度无关的是A.纬度高低 B.降水量多少C.植被覆盖程度 D.气温高低右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3~4题。3.该现象常年出现在A.温带落叶阔叶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热带雨林4.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A.天山天池湖滨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C.桂林漓江沿岸D.武夷山九曲溪边读南半球“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5.图中①地所处的自然带是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C.热带沙漠带

D.热带季雨林带6.图中①②③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A.②地降水最多

B.只有③地的植被为森林C.①地年均温最低

D.②、③两地均受暖流影响右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回答7~8题7.图中山地降水量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B.与山气温垂直变化一致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1\*GB3①8.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A.=1\*GB3①和=2\*GB3②B.=1\*GB3①和=3\*GB3③C.=2\*GB3②和=4\*GB3④D.=3\*GB3③和=4\*GB3④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9~10题。9.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A.自北向南增高B.自西向东增高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10.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B.降水C.热量D.坡向甲、乙、丙、丁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读图回答11~13题。11.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A.甲>丁>丙>乙 B.丁>乙>丙>甲C.乙>丁>甲>丙 D.丁>甲>丙>乙12.丙山可能是A.南岭 B.秦岭 C.太行山 D.武夷山13.乙山所在自然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土壤 C.地形 D.水分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读图完成14~16题。14.该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A.较暖、较湿B.较凉、较湿C.较凉、较干D.较暖、较干15.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A.干热北风B.干热南风C.上升气流D.下沉气流16.该山可能位于A.四川B.新疆C.安徽D.山西根据表1资料,回答17~19题。表:97°W附近某山东坡年均温、自然带垂直分布海拔(m)<640640-18001800-34203420-41004100-5700年均温(℃)28-2424-188-1212-6<6自然带热带雨林带①②③④17.下列选项中,数码代号、自然带、农作物的正确组合是A.①——亚热带和温带阔叶林带——水稻 B.②——高山针叶林带——玉米C.③——高山针阔混交林带——花生 D.④——高山草地带——小麦18.该山地最适宜人类聚居的地带是A.① B.② C.③ D.④19.对该山所在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终年受赤道暖流影响 B.东北信风对自然带基带的形成有影响C.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D.河流源远流长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20~21题。20.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1.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风力D.光照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22.图中所示山地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23.该山地位于A.喜马拉雅山脉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D.昆仑山脉24.下图是“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读后分析回答:(l)自然带①是带,它在40°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度是。(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判断理由是。(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为和。(4)自然带④在大陆东部的典型土壤为,在大陆西部的典型土壤为。(5)⑤所在的自然带在全球的最大分布地区是。(6)从高、中、低纬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参考答案】(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l)寒带苔原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