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集锦五篇1_第1页
大班教案集锦五篇1_第2页
大班教案集锦五篇1_第3页
大班教案集锦五篇1_第4页
大班教案集锦五篇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大班教案集锦五篇【实用】大班教案集锦五篇大班教案篇1活动目的:1.引导幼儿初步学惯用目测的方式判断物体的数量。2.通过游戏,进步幼儿有意观察事物数量的才能,培养幼儿集中精力做事的习惯。3.开展幼儿合作游戏的意识。活动准备:几组高矮、容积瓶子不同的废旧瓶子,幼儿自制纪录表每人假设干张,记录笔每人一支。日常生活中常用物品假设干〔扑克、照片、豆子等〕活动过程:1.活动开场。老师以游戏的形式引出今天活动的主题“考眼力”。老师用手抓笔帽假设干,请幼儿猜一猜老师的手里抓了多少?老师将幼儿猜测的数字写在纪录表上,请一名幼儿来数一数,正确的数字是多少,并纪录。吸引幼儿的兴趣,愿意参与到游戏中来。2.游戏过程。①独立考眼力:幼儿玩“一抓准”的游戏,用眼睛看自己手中的东西有多少?纪录下来,然后实际数一数,将正确的数字纪录下来。②小组合作考眼力:两个小朋友的瓶子比一比,你认为谁的多谁的少?将数字纪录下来。在实际数一数,并纪录数字。感受瓶子一样,但是材料一样,数量也不同。③容器、材料都不同考眼力:小朋友之间交换材料,每组幼儿手中的东西都不同,靠眼力。随机教育幼儿合作意识。总结:容器不同,材料也不同,数量更不一样。3.鼓励幼儿眼力是越练越准的,提供更多的纪录纸和多种日常用品共幼儿考眼力,幼儿分散自愿游戏,活动自然完毕。大班教案篇2活动目的:1、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器官的图形和线条相结合,进展大胆地、创造性的绘画活动。2、体验创作过程的快乐,激发幼儿对人体的兴趣。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重难点:1、能画出各器官的外形特征。2、鼓励幼儿进展创造性的组合。活动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范例假设干;人手一份:画纸、构线笔、各器官图片活动过程:观察讨论联想创作展现交流观察讨论:1、谈话:以人体的组织构造引出主题。2、讨论:假如将人体的各个器官打乱后,重新组合,会怎么样?〔幼儿用材料尝试重新组合,发现重新组合后,变成了什么?〕联想创作: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重新组合身体的各器官。2、引导幼儿画得大一点、夸大一点。3、注重个别指导,进步幼儿创作欲望,开拓创作思路。4、提醒幼儿要将线条画得密,可用多种线条让各种器官连在一起。展现交流:互相欣赏,找找作品中哪些线条是你没有的?活动反思:本次教案是“一课三议”后的最后定案,本次活动上下来解决了先前提出的“重点问题”,可是仍然存在了一些需要改良的地方。活动过程明晰流畅,环节层层递进。但在重点问题:3位数字排列的规律上我没有真正的讲解清楚,导致后面的4位数字有一大局部孩子没有真的弄清楚这种规律和学会排列的方法。数学活动讲究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发现——考虑——总结,而我恰恰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主体性,一味的主导孩子根据老师的`流程来学习,轻视了孩子的“学”,在小结规律时,我的语言缺少标准性和严谨性和科学性,而这些是数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中,老师只注重集体,忽略了与个别孩子的交流,在很多细小环节的处理上还不是很恰当,值得在以后的活动中渐渐改良。大班教案篇3〔一〕活动目的:1,感受歌曲中的说唱情趣,学习与同伴的协调表演。2,学习根据歌词创编动作,体验创作及合作表演的乐趣。〔二〕活动准备:娃娃家相关教具。〔三〕活动过程。1,谈话引入。师:小朋友喜欢玩娃娃家吗?娃娃家里面有谁呢?你们在玩娃娃家的时候都干些什么呢?2,观看情境表演并欣赏歌曲。师:如今我们来看一看和听一听这两个小朋友是怎么玩娃娃家的。3,熟悉学习歌曲.师:如今请小朋友一边听老师的琴声,一边听两个小朋友的范唱,并跟着他们一起学一学这首好听的《扮家家》。4,分组表演。师:请小朋友找个小伙伴两人为一组来进展演唱表演。5,完毕。活动反思:我觉得,这堂音乐课中,因为内容特别贴近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歌曲的演唱风格也很轻快有趣,所以孩子们在本堂课的表现还是比拟活泼、感兴趣的。在这堂课中,我这次采用的方法,还是比拟让孩子们承受的,根据孩子们的生活经历入手,让孩子们产生共鸣,这样孩子们注意力才能更快的集中过来,让孩子们学唱的时候形式有变化,孩子们也会感兴趣等等。大班教案篇4活动目的:1、认识数字“0”,知道它所表示的含义。2、养成认真作业的良好习惯。活动准备:纸卡箱子4个;减法图卡、算式三套;幼儿操作材料假设干。活动过程:1、游戏“开箱子”导入活动,初步认识数字“0”。⑴老师带着幼儿逐个翻开前三个箱子,引导幼儿说说箱子里有什么?有多少?用数字几来表示?⑵第四个箱子是空的,引导幼儿说说用什么来表示?⑶出示数字“0”。2、认识数字“0”。⑴发散幼儿思维说说“0”象什么?⑵引导幼儿说说“0”的其他意思。师:箱子里没有东西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数字“0”的?它用来表示什么?⑶老师小结:在温度计中“0”表示温度的度数,在里“0”表示一个号码,在这里“0”表示没有了。⑷玩游戏“看谁做的对”。3、进一步理解“0”的含义。⑴出示减法算式图,老师口述应用题,引导幼儿摆算式,分别列出2-2=03-3=04-4=0⑵老师总结: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后两个数一样,得数一定为“0”。4、小组活动。⑴老师讲解作业的要求。⑵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作业:图色“兔妈妈在哪里”;书写数字“0”;做得数等于“0”的算式。⑶评价幼儿作业,完毕活动。大班教案篇5【活动目的】1、欣赏故事,感受大树和男孩之间不同的“爱”。2、在讨论中理解“爱”的含义,从自己开场理论对爱的理解。【活动准备】《爱心树》PPT【设计思路】一、对绘本价值的考虑《爱心树》是一本非常经典的绘本,故事描绘了一个男孩和一颗大树之间的故事,作者用生动幽默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倾情付出”和“只知索取”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作者的意图是要引起大家对:什么是爱?如何去爱?的考虑。整个绘本的画面是简单利落的线条,让孩子们更加愿意去倾听故事,感受故事中的情节变化。二、对孩子开展的考虑之所以选择这个绘本是觉得整个绘本的寓意是非常贴合我们大班孩子的年龄特征的,如今的孩子似乎对爱这个词没有很好的理解,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他们的爱,在他们看来都是理所应当的。他们对于父母和祖辈只有无止境的索取,甚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一时忽略会让他们生气,发脾气,在他们的心里自己是最重要的,他过于自私自利。三、对环节设计的考虑整个活动一共分为四个环节,其中第二各环节是重点,通过将男孩儿时和长大以后的表现进展比照,让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入的感受到大树和男孩不同的“爱”。在第二环节中我对长大以后的男孩每次来向大树索取的时候进展层层递进的提问,让故事的寓意可以更好的被挖掘。第三环节中让孩子们听完故事比拟男孩和大树不同的“爱”,更是孩子们互相之间的一种思维的碰撞。整个过程中由于绘本的画面比拟简单,因此更加注重孩子的倾听习惯的培养。【活动过程】一、观察绘本封面,想想故事内容1、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欣赏一个故事。我们先来看看这本故事书的封面,猜猜讲了什么。1〕你发现封面上有谁?大树和男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2、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爱心树”,看来是一个和爱有关的故事。1〕什么是爱呢?2〕在这个故事里面,小男孩和大树之间会是谁爱谁呢?二、分段感受故事,理解故事情节1、整体讲述男孩在儿童期和大树的故事。重点提问:大树和男孩的关系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大树和男孩谁爱谁呢?为什么?小结:儿时的男孩和大树无忧无虑的生活在一起,非常的相爱。2.分页讲述男孩长大以后和大树的故事〔1〕男孩很久没有来看大树,大树感到很孤寂。提问:什么是孤寂?,为什么大树会感到孤寂?〔孤寂是寂寞,孤单,当我们长时间的想一个人的时候,冷冷清清时就会觉得孤寂〕〔2〕男孩来摘苹果提问:男孩摘走了大树所有的苹果,大树为什么还很快乐?〔3〕男孩来砍树枝男孩砍下了树枝,大树还快乐吗?为什么?〔4〕男孩来砍树干提问:男孩会砍下大树的树干吗?为什么?男孩砍走了树干,大树快乐吗,为什么?〔5〕男孩最后来到大树旁提问:这次男孩还回来要什么呢?大树会给他吗?为什么?三、回味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寓意1、故事讲完了,你们觉得故事中大树爱男孩吗?从哪里看出来?〔大树非常爱男孩,他愿意和男孩一起玩,还为男孩做了很多的事情,当男孩遇到困难的时候,大树一直帮助他,不计回报。〕2、那你们觉得男孩爱大树吗?〔也许男孩也是爱大叔的,但是他的爱太浅薄了,只是停留在和大树一起玩,却没有为大树付出过。〕小结:原来爱不仅仅是喜欢、亲近,还应该是为所爱的人做一些事情,就像故事里的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