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发展简史_第1页
书法发展简史_第2页
书法发展简史_第3页
书法发展简史_第4页
书法发展简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法发展简史第1页/共35页书法讲座第一章:书法简史第二章:书法基础知识第一讲:执笔的姿势第二讲:运腕与用笔第三讲:结体与布局第2页/共35页书法简史第3页/共35页

先秦书法第4页/共35页第5页/共35页汉字的起源,奏响了中国书法的先声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存留刻画象形符号

人物:许慎《说文解字.叙》第6页/共35页

甲骨文1:时间3500年以上的历史,夏

商之际。2:书法形式美的基本因素

①刻画书写的笔法美②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③字与字、行与行组合排列上

的章法美第7页/共35页3: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3100~2300年历史时间

金文、石刻、简帛材料变化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

先秦有了刀和毛笔等书刻工具。

变化:1、点、团和肥笔趋于消失。2、笔划更富有抽象性。

特点:偏重实用,与占卜、祭祀有关第8页/共35页

第9页/共35页第10页/共35页

金文:

商代金文与甲骨文同样具有书法意味。第11页/共35页第12页/共35页春秋战国时期的书法公元前770~476春秋时期公元前475~221战国时期第13页/共35页各系文字书风的地域特色:●材料发明:简、牍、帛。刺激书写发展Ⅰ、齐系文字书风《齐侯盂》《陈曼簋》Ⅱ、燕系文字书风《燕侯载簋》《郾公匜》Ⅲ、晋系文字书风《侯马盟书》Ⅳ、楚系文字书风《王子午鼎》《越王勾践剑》俗称鸟虫篆《信阳长台关楚简》Ⅴ、秦系文字书风《秦公簋》春秋《石鼓文》《秦公钟》《秦公鎛》●隶变的过程:“隶书者,篆之捷也”第14页/共35页

以毛笔直接书写,使书法解脱了与工艺的束缚,书者在独立的书写中、个人性情、审美趣味、用笔技巧均能反映出来,因此,春秋战国时期朱墨书迹的出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篇章。第15页/共35页

秦汉书法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秦国崛起国力渐强“七国争雄”中,秦王嬴政灭六国,公元前221年统一后,政令其一是“车同轨,书同文”。李斯建议“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公元前202年,经四年“楚汉之争”刘邦胜项羽,国号“汉”史称西汉。公元25,刘秀称帝。史称东汉。第16页/共35页第17页/共35页秦代大篆、小篆、隶书

隶书

隶书是秦朝狱吏程邈出于工作之便整理了在民间流行的简便字约三千字,用于抄写有关文书之用。这种写法初期只限于下级衙役、狱吏应急使用,不能上大雅之堂,故称隶书(秦隶)。隶书的特点是将小篆字形改圆变方,笔划改曲为直,结构更趋向简化,并开始分出偏旁部首,书写也人乃便

第18页/共35页

利了,真可谓是汉字的又一重大改革,也是古文字时代向今文字时代过渡的桥梁。隶书的出现显示了很强的生命力,它产生在秦代,却通行于汉朝,所以也有秦隶和汉隶之分,整个两汉四百年是篆书渐退而隶书大盛的一代。秦隶没有¨点画俯仰之势”,其结构近似小篆,也可以说是小篆的一种草写,字形基本上是方形。第19页/共35页

汉隶较秦隶更易认易写,虽初期的汉隶还稍有点篆书的痕迹,但已有“蚕头雁尾”的波折之势。晚期汉隶字形结构更加整齐规整,每个字都有挑法,字字有棱角,如我们常见的《曹全碑》、《华山碑》、《张迁碑》拓片,从这些碑帖中叮以看到平整美观,活泼大方,比早期隶书更加发挥了毛笔书写的特点,是人们广泛使用的字体。由于隶书的撇、捺都向两边伸展,象个“八”字,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八分字。第20页/共35页

第21页/共35页第22页/共35页第23页/共35页

第24页/共35页第25页/共35页第26页/共35页汉隶碑刻简介

乙瑛碑第27页/共35页汉隶碑刻简介西岳华山庙碑礼器碑第28页/共35页汉隶的发展西汉初年,承继秦制,但急速的隶变大潮却很快动摇了官体文字小篆的正统地位。原为下层官吏和民间通行的隶书,地位得到了上升,即使是高级文书、重要典籍,也不再都以小篆来书写。例如,作为西汉皇宫官署文字档案的未央宫刻字骨签,也多以当时通行的隶书书体。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第29页/共35页汉隶的发展《老子》乙本,临沂银雀山出土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战国经典,均以隶书写成,正反映了秦末汉初日用书体变化的消息。

从考古资料看,西汉初期的隶书,然遗留很多篆书的字形构造,而中后期的简牍上,这种篆书形构的痕迹则渐少,汉隶成熟的时代已经到来。第30页/共35页

魏晋书法

魏晋时期从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开始,到东晋结束,前后200年。这一时期的书法在书法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第31页/共35页魏晋时期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以钟繇为代表,其楷书和行书的笔法研究与书法实践,开启一代新风,将汉隶转向魏晋楷、行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卫视家族、王氏家族、都学习他的笔法。张芝、索靖、韦诞也学习其草书。第32页/共35页

第二阶段:

以王羲之为代表。他在继承钟、张的同时,使楷行草推向历史的高峰,脱去汉代隶书质朴滞重的笔意。创造出流美飘逸的书风。

第三阶段:

以王献之为代表,他在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