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住宅建筑结构统一技术措施_第1页
某公司住宅建筑结构统一技术措施_第2页
某公司住宅建筑结构统一技术措施_第3页
某公司住宅建筑结构统一技术措施_第4页
某公司住宅建筑结构统一技术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宅建筑结构统一技术措施(第二轮讨论稿)PAGEPAGE44目录编制说明…………2荷载及计算参数选择……………3基础及地下室……6墙柱设计…………8梁、板及节点设计………………11人防设计…………14异型柱结构设计要点……………15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结构房屋设计要点…17编制说明编制依据本统一技术措施是以现行国家、地方、行业等规范、规程及有关政策、法规为依据(此不赘述),在执行这些规范、规程过程中,以主要规范、规程如《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等为主,对其它规范、规程与上述主要规范、规程相矛盾或不一致处,以本技术措施或工程经验为依据进行设计。结构统一技术措施适用范围本统一技术措施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地区的高层、小高层及多层住宅建筑。结构体系包括框支剪力墙(包括短肢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包括短肢剪力墙)结构、框架(包括异型柱)结构、砌体及底部框架结构。执行本统一技术措施时应注意的事项在执行本统一技术措施时,应注意如下几点:本统一技术措施是华森公司对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的统一标准,目的在于统一公司设计技术措施、提高设计质量、确保结构安全、设计合理、控制结构造价、体现“华森出品”。因此,在工程设计过程中,本技术措施及规范、规程中有明确规定的应贯彻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在执行本统一措施时,应考虑住宅所在地区政策、法规要求,当地习惯作法及审图公司意见等,灵活掌握。但对和本统一措施不一致或相矛盾之处,专业负责人应征得审核、审定人员的同意并报结构技术小组讨论、备案;以便今后在修改该技术措施时参考。对个别具体工程设计中有和本措施不一致或含糊不清的问题,应经过公司结构技术小组讨论确定,备案;以便在今后本措施修改时参考;各分支机构发现本措施和当地有关要求不同时,应及时向公司结构技术小组回报并备案;结构技术小组将根据情况,不定期的对本措施进行修改、细化,并对上述备案各问题进行讨论后写入本措施。荷载及计算参数选择荷载墙体荷载表2.1.1墙体荷载材料厚度容重核算(KN/mm2)备注内墙加气砼100150200≤6.5KN/mm32.02.43按每侧20面层层空心砌块(轻集料)90140190≤8KN/m32.02.43.0按每侧20面层层GRC板60≤1.5KN/mm31.0仅考虑刮腻子太空板120≤1.20KN//m31.5仅考虑刮腻子外墙灰砂砖200≤18KN/m334.6240≤18KN/m335.3混凝土小型空心心砌块200≤12KN/m333.4240≤12KN/m333.9门窗0.5注:1.门窗洞口面积>50%时应扣除洞口面积的墙重;2.当墙直接布在楼板时,整体计算时双向板把墙均匀布于板跨,单向板可布置虚梁导荷;计算楼板时应按《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第2.7.1~2.7.3条(P18),分不同情况分别计算。消防车荷载(双向板)(KN/m2)当符合《荷载规范》4.4.1条的条件时,双向板按表中荷载取值,当有覆土时,按表2.1.2-1取值。表2.1.2-1消防车荷载取值(按满载总重为300KN车辆考虑)土厚≤1m土厚=1.5mm土厚=2m梁(板)16(20))13(16))11注:中间值可考虑插值;当无覆土时,楼板尚应验算冲切承载力。同时应考虑动力系数。表2.1.2-2动力系数覆土厚度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65≥0.70动力系数1.301.271.241.201.171.141.101.071.041.0施工荷载地下室顶板室外部分宜考虑10KN/m2、室内(一般指住宅楼平面范围内)部分宜考虑5KN/m2的施工荷载。其与覆土、消防车活荷及人防荷载不能同时考虑,且图中应注明相关要求。当室内部分考虑施工荷载时,室内隔墙可不考虑。施工荷载的分项系数可取1.0。屋顶荷载一般屋面顶花园、地下室顶板为景观绿化时,其活荷载取3KN/m2,其覆土容重宜按18KN/m3计算。当有大型构筑物、景观小品或树木时,可再另外计算。裙房屋顶宜考虑4KN/m2的施工荷载。屋面找坡时,找坡填料应在图中注明(一般按陶粒混凝土容重计算)。计算参数总信息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一般取0º和>15º的斜交方向。如体型复杂,可改变此数,使之按最大受力方向,近似可按地震力最大作用方向取(在WZQ.OUT中)。混凝土容重:27结构体系:按实际;(短肢剪力墙截面面积占总剪力墙面积50%以上时,按短肢剪力墙结构)。强制刚性楼板假定:仅用于计算位移比、周期比风荷载信息基本风压:安全等级为一级或房屋高度超过60m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计算按100年重现期风压值,风荷载下的位移计算可用50年重现期风压值。结构基本周期:用计算所得代回重新计算。设缝多塔结构:应指定挡风面并输入系数。地面粗糙度:一般在城市的均可用C类。其它类别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所在场地情况确定,但取B、D类应慎重。地震信息偶然偏心:仅高层考虑。双向地震:当具备下列条件时应考虑:①扭转位移比μ>1.2时;②结构扭转第一周期T1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之比,A级高度建筑大于0.9,B级高度建筑大于0.85者;活荷信息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应选择;对单独裙房部分建议按不折减活荷载不利布置:多层住宅应考虑,高层可不考虑。调整信息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建议取0.85,转换层、嵌固层也可考虑调幅。但跨中正弯矩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简支计算的一半。连梁刚度折减:0.55~0.8,一般取0.55。梁设计弯矩放大系数取1.0。设计信息砼柱计算长度系数执行《混凝土规范》7.3.11-3条,一般7度,风压在0.5以上应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一般取1.0;安全等级为1级的取1.1。柱配筋计算原则:一般按双偏压(角筋供参考)。角柱、框支柱应指定,自动按双偏压(角筋不应小于计算值);异型柱应按双偏压;梁、柱保护层厚度:梁取25,柱取30。配筋信息梁箍筋间距:取200,主梁加密区按计算结果除2,与非加密区比较,取大值。柱箍筋间距:取100。墙水平分布筋间距:取200墙体竖向分布筋配筋率:取0.25%(一、二、三级抗震设计),0.2%(四级抗震设计);实配墙体筋不应小于此数地下室信息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相对刚度比:一般可取3。回填土容重:20。回填土侧压力系数:一般可取0.5,如对回填土有要求也可减小。。特殊构件补充定义转换梁、转换柱、角柱必须指定。次梁按主梁输入时,次梁与主梁垂直相交处可指定为铰接,程序计算主梁对次梁的约束偏大。弹性板:一般在转换层、大开洞、连接薄弱处宜指定为弹性膜。连梁应判断:跨高比>5,及支承次梁的应指定为普通梁,可考虑调幅。对程序自动判断墙间梁为连梁时,应按上述原则判断是否应为连梁,如判为普通梁,则应对此进行修改。其它底部大空间落地地剪力墙在在端部及直直接支承转转换梁处设设明柱,并并按实际指指定特殊构构件一根转换梁支承承异形墙时时,应分为为2根梁,以以变形一致致原则分配配梁宽,最最后配筋叠叠加。框支梁偏心,可可采用沿梁梁轴线附加加扭矩的方方法近似考考虑,应计计及转换层层板对梁的的有利作用用。多塔结构宜按实实际建模,以以考虑相互互影响,注注意多塔应应围块指定定,并指定定最高塔为为塔1,采用总总刚分析方方法。同时时多塔应分分开再单独独计算,控控制指标(周周期比,塔塔楼位移比比)。(注注:多塔结结构不包括括大地下室室上多栋住住宅建筑的的情况)刚度比计算:剪剪切刚度→→用于一层层转换及判判断地下室室的嵌固点点。剪弯刚度→用于于多层转换换。其余用第3种算算法。车道、坡屋顶等等斜梁应按按实际输入入。地下室的越层柱柱的计算长长度系数应应手工修改改基础及地下室设设计基础设计天然基础筏板基础、柱下下条形基础础和十字交交叉条形基基础应采用用弹性地基基梁、板模模型考虑上上部结构刚刚度进行整整体分析计计算,个别别条形基础础可按倒梁梁法计算。筏筏板基础还还宜按照有有限元法计计算其内力力及配筋。采采用天然基基础时,应应按规范要要求计算地地基变形量量,且应保保证其满足足规范允许许值要求。钢筋混凝土独立立基础、柱柱下条形基基础、十字字交叉条形形基础翼板板、梁板式式筏板基础础底板受力力钢筋的最最小配筋率率不应小于于0.15%。钢筋筋混凝土承承台受力钢钢筋的最小小配筋率不不应小于0.10%。梁式式承台受力力钢筋应满满足梁最小小配筋率要要求。基础梁的配筋率率不宜小于于0.25%;梁、板板上部钢筋筋全跨贯通通,底部钢钢筋应不少少于1/3全跨贯通通。梁两侧侧腰筋不小小于Φ14@2200。桩及承台灌注桩竖向钢筋筋最小配筋筋率在非地地震区取0.2%,地震震区建议按按下表3..11.2配筋。表3..1.2灌注桩配配筋桩直径(mm))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配筋4Φ184Φ206Φ207Φ207Φ208Φ209Φ229Φ2210Φ22桩直径(mm))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配筋10Φ2511Φ2511Φ2513Φ2514Φ2516Φ2518Φ2520Φ2522Φ25大直径桩间支承承剪力墙的的承台梁应应按非抗震震框支梁的的构造要求求配筋。在在无底板情情况下,单单桩承台间间拉梁应按按拉弯构件件计算,弯弯矩取两端端墙柱底弯弯矩,拉力力按两端柱柱的最大轴轴力的1/10取值。对对一般为协协调变形而而设置基础础拉梁,应应按非抗震震框架设计计,纵向拉拉力应按两两端柱的最最大竖向轴轴力的1/10取,再根根据此拉力力计算纵向向受拉钢筋筋。如该梁梁还同时承承担竖向荷荷载(如墙墙体),则则该梁的钢钢筋应按拉拉弯构件计计算。计算承台钢筋时时,应按实实际桩反力力来计算。其它基础底面积的大大小、桩基基桩数计算算时,可采采用SATWWE中D+L工况的柱柱底内力除除以1.2来代替标标准值,当当水平力较较大时应复复核。地下室设计地下室外墙计算算简图:一般情况按上端端铰支,下下端嵌固计计算。当地下室顶板与与墙身厚度度相近时,可可采用两端端嵌固计算算简图,此此时地下室室外墙顶部部配筋应与与地下室顶顶板配筋同同时考虑。迎水面钢筋保护护层厚度取取50mm。地下室外墙及其其附壁柱的的混凝土强强度等级宜宜相同(塔塔搂柱兼做做附壁柱除除外);纵纵筋应相匹匹配。为防防止或减少少竖向裂缝缝的产生,其其水平构造造钢筋单边边配筋率宜宜大于0.2%,水平筋筋的间距宜宜小于150mmm。在仅考虑地下水水浮力的情情况下,地地下室底板板优先选用用梁板体系系。(建议议结构简图图,给出水水头小于3米的结构构方案)底底板保护层层厚度:面面筋取25mm,底筋取40mm。地下室顶板结构构体系宜按按下列原则则选用(限限8~8.4m柱网框架架结构)::对于无覆土,平平时使用荷荷载,优先先选择无梁梁楼盖或十十字梁楼盖盖,当地下下室顶板作作为上部嵌嵌固部位时时,不宜采采用无梁楼楼盖。对于覆土1.00m以上,平平时使用荷荷载,可优优先选择井井字梁楼盖盖。对于人防顶板,优优先选择十十字梁楼盖盖。推荐采用GBFF板和预应应力混凝土土加层板楼楼盖结构(人人防除外),但但应征得开开发商的同同意。地下室各顶、底底板、外墙墙等构件应应进行裂缝缝计算,水水压力分项项系数取1.2,裂缝宽宽度控制如如表3.22.6要求求。表3.2.6裂缝宽度度允许值(mm)构件部位顶板外墙底板梁顶板梁有覆土、(底板板)室内裂缝宽度控制值值0.20.30.30.25不计算当地下室顶板为为上部结构构的嵌固部部位时,板板厚应不小小于180mmm。当其不不作为上部部结构的嵌嵌固部位时时,板厚应应不小于160mmm。混凝土土强度等级级应≥C30采用双层层双向配筋筋,且每层层每个方向向的配筋率率宜≥0.255%。作为塔塔搂嵌固部部位的地下下室顶板,其其厚板范围围一般取塔塔搂周边二二跨以内,可可根据工程程具体情况况确定。当地下室顶板为为上部结构构的嵌固部部位时,地地下一层按按上部结构构的抗震等等级采用;;地下一层层以下结构构根据情况况采用三级级或四级;;地下室面面积较大时时,地下室室顶板作为为上部结构构的嵌固部部位时,在在上部结构构周围二跨跨范围内,地地下室的抗抗震等级同同上部结构构,二跨以以外,地下下室的抗震震等级可根根据情况酌酌情降低。地下室防水混凝凝土的抗渗渗等级应符符合《地下下工程防水水技术规范范》4.11.3条有有关规定。即即:工程埋埋置深度H<10m时,设计计抗渗等级级为S6,10m≤H<20m时,设计计抗渗等级级为S8。墙柱设计柱设计要求当柱采用复合箍箍筋或附加加芯柱且满满足相关要要求时,柱柱轴压比可可按《抗规规》6.33.7条有有关注适当当提高其限限值。柱箍筋加密区间间距:抗震震等级为一一、二级时时为100;抗震等等级为三、四四级时除柱柱根为100外,其他他加密部位位可取为150mmm。同时满满足不大于于6d(一级)和8d(二、三、四四级),d为纵筋直直径。柱根指:框架底底层柱的嵌嵌固部位。当当地下室顶顶板作为上上部结构的的嵌固端时时,其指建建筑首层柱柱的底部1/3净柱高范范围,当有有刚性地面面时,柱根根应为刚性性地面以上上500或1/3刚性地面面至首层顶顶的净距二二者中最大大值,加上上刚性地面面至地下室室顶板或基基础顶的距距离所在的的范围。对对纯地下室室,柱根指指基础顶至至地下室底底板顶面以以上500或1/6柱净高所所包括的范范围。当地下室顶板作作为上部结结构的嵌固固端时,地地下室柱截截面每侧的的纵向钢筋筋面积除应应满足计算算要求外,不不应少于地地上一层对对应柱每侧侧纵向钢筋筋面积的1.1倍。为满满足该项要要求,建议议采用柱钢钢筋根数不不变、柱角角部(或柱柱边中间)钢钢筋直径调调整的方法法。圆柱箍筋加密区区肢距在圆圆柱中心纵纵横1/3直径范围围内应满足足《抗规》6.3.11条有关规定,其它2/3部分可根据柱直径、纵筋布置等情况确定。剪力墙设计要求求满足下列情况的的剪力墙视视为一般剪剪力墙:剪力墙至少有一一肢的墙肢肢长度(hw)和厚度度(bw)之比≥8;满足(a)且在在较长墙肢肢上墙面门门窗等开孔孔面积不超超过墙面面面积的15%,孔间净净距及孔洞洞至墙边的的净距不小小于空洞长长边尺寸。当剪力墙截面厚厚度不小于于层高的1/15且不小于300mmm时,墙肢肢长度(hw)和厚度度(bw)之比≥4。柱、墙肢、短肢肢墙、一般般墙的判别别按表4..2.2表4.2.2柱小墙肢短肢墙一般墙备注A≤4,bw≥300A<4,bw≤3005<A<8,且bw≤3000A≥8或A≥4且bw≥300注:墙、柱的高厚比比;当短肢剪力墙截面面面积占总总剪力墙面面积50%以上时,可可判定为短短肢剪力墙墙较多结构构。在该类结构中,应应设置筒体体或一般剪剪力墙,形形成短肢剪剪力墙与一一般剪力墙墙共同抵抗抗水平力,抗抗震设计时时,筒体和和一般剪力力墙承受的的第一振型型底部倾覆覆力矩不宜宜小于结构构底部地震震倾覆力矩矩的50%。任一一层短肢剪剪力墙的水水平剪力不不应小于基基底剪力的的20%。短肢剪力墙较多多结构总高高度H,7度时不得得超过100米,8度时不得得超过60米。抗震等级应比一一般剪力墙墙的抗震等等级提高一一级、按调调整后的抗抗震等级所所对应的轴轴压比限值值分别为一一级0.5,二级0.6,三级0.7。墙肢截面的剪力力设计值应应取考虑地地震作用组组合的剪力力设计值乘乘以调整系系数ηvw,ηvw在一、二二、三级时时,底部加加强部位分分别为1.6,1.4,1.1,其它部部位分别为为1.4,1.2,1.1。短肢墙全部纵向向钢筋的配配筋率,底底部加强部部位不宜小小于1.2%,其他部部位不宜小小于1.0%。当结构体系已经经判为剪力力墙结构时时,其中的的短肢墙全全部纵向钢钢筋的配筋筋率不小于于0.7%。当墙厚小于3000mm时,设计应应尽量避免免“一”字墙,当当不可避免免时,其墙墙厚在底部部加强部位位应不小于于层高的1/12,其它部部位尚不小小于层高的的1/15,且不小小于200mmm。重力荷荷载作用下下的“一”字墙的轴轴压比,抗抗震等级为为一、二、三三时分别不不应大于0.5、0.6、0.7,底部加加强部位墙墙肢边缘约约束构件的的纵向钢筋筋配筋率不不应小于1.2%,其它部部位不应小小于1.0%。当墙厚大于或等等于400时,其可可按一般剪剪力墙设计计、计算(高高厚比>5,否则为为柱),其其不再因高高厚比值而而判断为短短肢墙。当仅少量剪力墙墙不连续,须须转换的剪剪力墙面积积不大于剪剪力墙总面面积的8%时,不将将整个体系系按框支剪剪力墙考虑虑,可仅加加大框支梁梁两侧相邻邻的板厚、加加强此部分分板的配筋筋,提高转转换构件抗抗震等级。框框支框架的的抗震等级级应提高一一级,特一一级时不再再提高。错层结构错层处处平面外受受力的剪力力墙截面厚厚度非抗震震设计不应应小于200mmm,抗震设设计不应小小于250mmm,并应设设置与之垂垂直的墙肢肢或扶壁柱柱。一、二级抗震等等级的剪力力墙底部加加强部位及及其上一层层的墙肢端端部应设置置约束边缘缘构件。但但墙肢底截截面在重力力荷载代表表值作用下下的轴压比比小于0.1(一级9度)、0.2(一级8度)、0.3(二级)时时可不设约约束边缘构构件。错层结构错层处处平面外受受力的剪力力墙水平和和竖向分布布钢筋的配配筋率,非非抗震设计计时不应小小于0.3%,抗震设设计时不应应小于0.5%。一般剪力墙纵向向、水平钢钢筋应按计计算确定,当当为构造配配筋时宜按按表4.22.11选选用。表4.2.11剪力墙纵纵向、水平平钢筋选用用墙厚部位水平分布筋竖向分布筋排数一、二、三级四级一、二、三级四级200AΦ8@400+ΦΦ10@4400(3.222)--Φ8@400+ΦΦ10@4400--2BΦ8@200((2.511)Φ8@250HYPERLINK"mailto:Φ8@400+Φ10@400"Φ8@400+ΦΦ10@4400Φ8@500+ΦΦ10@5002250AHYPERLINK"mailto:Φ10@200Φ"Φ10@200--HYPERLINK"mailto:Φ10@200Φ"Φ10@200HYPERLINK"mailto:Φ10@200Φ"--2BΦ8@400+ΦΦ10@4400HYPERLINK"mailto:Φ8@400+Φ10@400"Φ8@400+ΦΦ10@4400HYPERLINK"mailto:Φ8@400+Φ10@400"Φ8@400+ΦΦ10@4400HYPERLINK"mailto:Φ8@400+Φ10@400"Φ8@500+ΦΦ10@55002300AHYPERLINK"mailto:Φ10@150"Φ10@150HYPERLINK"mailto:Φ10@150"--HYPERLINK"mailto:Φ10@150"Φ10@150HYPERLINK"mailto:Φ10@150"--2BHYPERLINK"mailto:Φ10@200"Φ10@200HYPERLINK"mailto:Φ10@200"Φ10@250HYPERLINK"mailto:Φ10@200"Φ10@200HYPERLINK"mailto:Φ10@200"Φ10@2502350AHYPERLINK"mailto:Φ12@200"Φ12@200HYPERLINK"mailto:Φ12@200"--HYPERLINK"mailto:Φ12@200"Φ12@200--2BHYPERLINK"mailto:Φ10@150"Φ10@150HYPERLINK"mailto:Φ10@150"Φ10@200HYPERLINK"mailto:Φ10@150"Φ10@150HYPERLINK"mailto:Φ10@150"Φ10@2002400AHYPERLINK"mailto:Φ12@150"Φ12@150HYPERLINK"mailto:Φ12@150"--HYPERLINK"mailto:Φ12@150"Φ12@150HYPERLINK"mailto:Φ12@150"--2BHYPERLINK"mailto:Φ10@150"Φ10@150HYPERLINK"mailto:Φ10@150"Φ10@180HYPERLINK"mailto:Φ10@150"Φ10@150HYPERLINK"mailto:Φ10@150"Φ10@1802450AHYPERLINK"mailto:Φ12@200"Φ12@200HYPERLINK"mailto:Φ10@150"--HYPERLINK"mailto:Φ12@200"Φ12@200HYPERLINK"mailto:Φ12@200"--3BHYPERLINK"mailto:Φ12@200"Φ12@200HYPERLINK"mailto:Φ12@200"Φ10@200HYPERLINK"mailto:Φ12@200"Φ12@200HYPERLINK"mailto:Φ10@150"Φ10@2003500AHYPERLINK"mailto:Φ12@200"Φ12@200HYPERLINK"mailto:Φ12@200"--HYPERLINK"mailto:Φ12@200"Φ12@200HYPERLINK"mailto:Φ12@200"--3BHYPERLINK"mailto:Φ12@200"Φ12@2002HYPERLINK"mailto:Φ12@200"Φ12@200++HYPERLINK"mailto:Φ10@150"Φ10@2000HYPERLINK"mailto:Φ12@200"Φ12@2002HYPERLINK"mailto:Φ12@200"Φ12@200++HYPERLINK"mailto:Φ10@150"Φ10@20003注:表中B—底部加强部位;;A—其它部位位,配筋后后括号内数数为墙体配配筋率四级抗震时楼电电梯间、山山墙等墙体体分布筋按按三级情况况采用。建筑端部墙体或或较长墙体体,水平分分布筋间距距可比上表表数值适当当加密。转换层以上至少少二层墙体体应按底部部加强部位位墙配筋一般剪力墙及短短肢墙构造造边缘构件件配筋宜按按表4.22.12所所示要求::表4.2.12构造边缘缘构件配筋筋要求抗震等级一般剪力墙短肢剪力墙最小纵筋箍筋最小纵筋箍筋加强部位其它部位最小直径(mmm)最大间距(mmm)加强部位其它部位最小直径(mmm)最大间距(mmm)一Φ16Φ14Φ8100/1500Φ16Φ14Φ8100/1500二Φ14Φ12Φ8150/2000Φ16Φ14Φ8150/2000三Φ14Φ12Φ6150/2000Φ16Φ14Φ6150/2000四Φ12Φ12Φ6200/2500Φ14Φ12Φ6200/2500剪力墙厚度可按按表4.22.13选选取:表4.2..13墙厚与层层高的关系系表层高或剪力墙无无支长度(mm)底部加强部位墙墙厚(mm)其他部位墙厚(mm)一、二级三、四级非抗震一、二级三、四级非抗震3000200(2500)2002002002002003200200(3000)2002002002002003400250(3000)2002002002002003600250(3000)200200200(2500)2002003800250(3500)200200200(2500)2002004000250(3500)200200200(3000)2002004200300(3500)250200250(3000)2002004400300(4000)250200250(3000)2002004600300(4000)250200250(3500)2002004800300(4000)250200250(3500)2002005000350(4500)250200250(3500)2002005200350(4500)300250300(3500)2502505400350(4500)300250300(4000)2502505600350(5000)300250300(4000)250250注:抗震等级为一、二二级时,在在墙厚列中中,括号内内数值为无无端柱或翼翼墙的一字字形剪力墙墙墙厚。表中未列出的层层高情况墙墙厚可根据据7.2..2条计算算确定。当墙厚小于上表表要求的数数值时,应应按《高规规》附录D计算墙体体的稳定。4.3.连梁梁设计要求求4.3.1.跨高比不不大于2.5的连梁,梁梁两侧的纵纵向构造钢钢筋(腰筋筋)的面积积配筋率不不应小于0.3%;跨高比≥5时,宜按按框架梁设设计构造。4.3.2.三级及以以下的连梁梁箍筋间距距最大可用用@150。4.3.3.对于如架架空层层高高较大的楼楼层连梁,宜宜按两个截截面较小的的连梁、中中间设填充充墙的方法法设计,也也可采用在在楼层设一一道连梁,而而在洞口上上方设过梁梁的方式解解决,不宜宜采用一个个高连梁设设计。4.3.4.剪力墙结结构的屋顶顶层连梁的的纵筋直径径与总说明明中屋顶层层墙体暗梁梁纵筋直径径一致。4.3.5.当连梁支支座宽度小小于1500时,可按按连续梁编编号。梁、板及节点设设计梁设计要求框架梁框架梁一、二级级负筋应有有1/4的负筋拉拉通(一般般贯通2根负筋);;当梁跨大大于3m,且梁负负筋直径大大于Φ16时,在满满足拉通钢钢筋面积不不少于1/4面积要求求的同时,可可用Φ14搭接。对对于三级及及以下的框框架梁,可可用Φ12搭接。纵向钢筋可采用用不同直径径的钢筋搭搭配设计,但但同一截面面上受力纵纵向钢筋的的直径等级级差别不得得超过二级级。楼层较多时,宜宜按楼层分分段配筋。框支梁框支梁拉通钢筋筋配筋率应应不小于框框支梁的最最小配筋率率;框支梁应尽量对对应上部墙墙体居中布布置,如不不能满足时时,其偏心心距也不宜宜超过e/4,对非边边梁可适当当放宽。次梁次梁负筋可视情情况截断而而用架立筋筋,梁跨小小于6m的用Φ10,大于等等于6m的用Φ12。对于承承受荷载较较大同时跨跨度也较大大时(如车车库顶),可可适当拉通通负筋。次梁箍筋一般无无加密区,但但当支座处处较大时,可可采用局部部加密的方方式处理。次梁端支座宜按按计算结果果配,当主主梁由于次次梁所搭抗抗扭难以满满足要求时时,可在整整体计算时时把次梁端端支座点为为铰支,但但该支座所所配负筋不不应小于该该跨按端支支座点为铰铰支后跨中中配筋的1/4。对于两层地下车车库的地下下一层,建建议采用塑塑性内力重重分布计算算次梁。对于面积较大且且跨度较大大时(如地地下室),次次梁的底筋筋可部分截截断,但至至少应保证证至少有两两根角筋伸伸入支座。底底筋建议用用直径小、根根数多的原原则配置。其它计算需要设置抗抗扭筋时,宜宜结合腰筋筋合理配置置。箍筋间距可以采采用多种间间距,不宜宜只考虑间间距为100或200。对于受集中力时时,宜优先先采用附加加箍筋,其其有效箍筋筋应是总数数减去原梁梁自身需要要配置的箍箍筋。当每每边附加的的箍筋其总总距离超过过梁宽或六六根时,宜宜考虑用附附加吊筋。悬臂梁上部裂缝缝应控制在在0.2mmm以内。普通梁、板可采采用C25混凝土。当当梁、柱混混凝土等级级相差大于于5Mpa时,梁柱柱节点区的的混凝土强强度应作计计算或专门门处理,使使节点核心心区混凝土土强度等级级满足设计计要求。楼板设计要求转换层楼板板厚一般取1880,除计算算要求外,板板配筋为双双层双向ΦΦ10@1150,但对竖竖向构件围围合之外的的板可不受受此控制,可可按标准层层规定设计计,如挑阳阳台,一般般外挑落地地凸窗,非非主楼部分分的板等。局部转换时,可可仅对有转转换梁相连连的板按转转换层板控控制,其它它部位可适适当加强,建建议取120~~150mmm。本层不宜采用冷冷扎变形钢钢筋。标准层楼板板厚最小值一般般取100mmm(除当地地有专门规规定外)。管管井及电梯梯厅板厚按按150mmm取。加强强板等一般般取150mmm。此部位位钢筋按ΦΦ10@2200双层双向向拉通配置置。板跨不宜太小,建建议能不布布梁就不布布梁(即使使有降板或或有隔墙),要要充分发挥挥钢筋强度度,板跨取取值3~4..5m较合理。有有隔墙而未未设梁时,可可在总说明明中统一采采取加强措措施,但在在板配筋中中要按等效效荷载法考考虑这部分分荷载。挑出阳台宜采用用梁式结构构,当挑出出长度L≥1.5m时,应采采用梁式结结构;当挑挑出长度L<1.5m,且其降降板未超过过相邻板厚厚时,可采采用悬挑板板,但其根根部厚度不不小于L/10,且不小小于120mmm。悬挑板板面钢筋直直径不宜小小于10mm。板面裂裂缝应控制制在0.2mmm以内。配筋宜用弹性计计算,支座座及跨中一一般不乘折折减系数或或放大系数数。当板边边支座与边边梁相连、支支座两侧板板面标高相相差大于梁梁宽时,可可按铰接计计算配筋。当当连续支座座、支座两两侧板面标标高相差小小于梁宽时时及确认边边梁可作为为嵌固时可可按嵌固计计算配筋。当与砼墙相连时时,可考虑虑嵌固作用用。当两侧侧板厚差异异较大(>30mmm),只考考虑部分嵌嵌固。两侧侧按薄侧的的嵌固配,厚厚侧多余的的弯矩应调调至跨中。对对于按简支支计算的板板支座,可可不按受力力钢筋的最最小配筋率率控制,统统一取0.155%。降板处处的板负筋筋不一定要要拉通,当当两边板负负筋端头之之间的距离离小于600mmm时,可考考虑拉通。转换层上下层楼楼板厚度最最小取120。钢筋的间距可根根据计算采采用多种,建建议以100、120、150、180、200为宜。局局部附加钢钢筋后间距距允许最小小用为75。当按最小配筋率率控制时,可按表5..2.2选选用(ρmin=00.2、0.455fc/fy)表5.2.2板最小配配筋率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无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400对于降板而板底底不要求平平整时,可可做成折板板的方式,折折板处应给给出配筋大大样。平面面上板配筋筋可同普通通楼板。对对于降板而而板底要求求平整时,宜宜做成厚板板抠槽的方方式,降板板深度不宜宜超过50mm,要求抠抠槽处(即即薄板处)双双层双向拉拉通配筋,且且计算时该该部分应按按实际厚度度计算。有有条件时,宜宜设暗梁。对对于因异形形板而需设设暗梁时,板板厚不宜小小于120mmm,且暗梁梁一般不作作为板筋的的支座。暗暗梁宽一般般取500mmm,配筋上上下各5Φ16,箍筋Φ6@1550(4))。当建筑要求设置置转角窗时时,楼板厚厚度宜为150mmm。且不得得小于120mmm。转角窗窗处在混凝凝土墙间无无直线拉结结连梁时,应应在两边墙墙(柱)间间设暗梁,暗暗梁高度(即即板厚)不不宜小于150mmm,宽度不不小于500mmm,配筋同同5.2..2.9条,且暗暗梁应满足足框架梁的的构造要求求。同时,两两端剪力墙墙端柱配筋筋应适当加加强(建议议纵向配筋筋率为1.2%)。屋面层板厚最小取1220mm,配筋双双层双向ΦΦ10@2200,不足附附加。对于于已经双层层双向配筋筋的板对于于阳角及阴阴角可不用用加密处理理。屋面及下面为房房间的露台台最小裂缝缝宽度按0.2mmm控制。节点设计节点内的分布钢钢筋为Φ6,必要时时可为Φ8。对于由于建筑立立面需要而而做成较大大截面时,受受力钢筋可可按满足最最小配筋率率0.155%控制。当楼板钢筋采用用高强钢筋筋时,节点点钢筋一般般不宜利用用板钢筋,除除楼板钢筋筋能直接伸伸出而不用用弯折外。一般挑耳及挑板板可不用配配底筋。人防设计人防计算要求临空墙等受力较较大的单元元隔墙宜按按塑性设计计,塑性系系数[β]取1。对于人人防地下室室外墙,可可按塑性计计算,并应应满足平时时使用荷载载下的弹性性计算要求求。对于人防顶板无无覆土或无无防水要求求时(如位位于地下一一层),宜宜采用塑性性计算,塑塑性系数[β]取1。对于有有覆土或有有防水要求求时宜按弹弹性计算,支支座和跨中中均可乘以以0.85的折减系系数,同时时满足平时时使用。设计要求对于非受力墙,如如密闭隔墙墙,其墙体体钢筋可按按0.2%的最小配配筋率设计计,此类墙墙上的门洞洞边,可配配置构造暗暗柱。由于防爆活门的的需要,可可以在活门门周边设边边框,而上上部墙仍按按较小厚度度设计。人防设计尽量选选用《防空空地下室结结构设计》FG01~03图集。异型柱结构设计计要点一般规定住宅设计中时,选选择异型柱柱结构应慎慎重。有抗抗震设防要要求的混凝凝土异形柱柱结构应遵遵守建筑所所在地的异异形柱结构构设计规程程、规范和和有关技术术文件的规规定。现浇混凝土异形形柱结构可可采用框架架结构和框框架—剪力墙结结构体系。异形柱结构适用用的房屋最最大高度和和层数应满满足表7..1.3..所示的要要求。表7.1..3异形柱结结构适用的的房屋最大大高度和层层数结构体系非抗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高度层数高度层数0.10g时高高度0.15g时高高度层数框架结构30830825227框架-剪力墙结构50945940358异形柱结构的抗抗震等级应应按表7..1.5的的规定。按表7.1.55异形柱结结构的抗震震等级结构体系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框架结构高度(m)≤15m>15m≤18m>18m框架四三三二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度(m)≤18m>18m≤21m>21m框架四三三二剪力墙三三二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剪力墙承担担地震倾覆覆力矩不宜宜小于总力力矩的50%;否则,其其框架部分分抗震等级级应按框架架结构采用用,最大适适用高度可可比框架结结构适当增增加。当高高度未达到到30米,可加加少量短肢肢剪力墙以以控制位移移或者在楼楼梯间设短短肢墙来避避免短柱,此此时墙的抗抗震等级可可按上表。但但当短肢墙墙承担地震震倾覆力矩矩50%以上时,短短肢墙抗震震等级应提提高一级。异形柱的肢高与与肢厚之比比不应大于于4,也不宜宜小于2.5。肢厚不不应小于200mmm,且不应应小于层高高的1/20。"一"字型柱肢肢厚不应小小于240mmm。异型柱柱最小长细细比为1/20。异型柱结构应尽尽量上下柱柱对齐,不不宜采用框框架梁托柱柱;当因建建筑需要梁梁托柱时,托托柱转换不不应超过二二次,同时时还应采取取必要的加加强措施。计算要点异形柱结构应进进行双向水水平地震作作用计算,当当斜交异形形柱结构交交角大于15°时,应分分别计算各各方向水平平地震作用用。异形柱框架结构构的基本自自震周期应应考虑非承承重墙的影影响,折减减系数可取取0.6—0.7。异形柱框架结构构的内力及及位移应按按弹性方法法计算,在在竖向荷载载作用下,可可考虑梁端端塑性内力力重分布。非非抗震和抗抗震设计的的异形柱梁梁柱节点均均应进行受受剪承载力力验算。异形柱配筋应按按双偏压计计算;”Z”形柱应按按剪力墙输输入计算程程序计算;;在风荷载载、多遇地地震作用下下,异形柱柱结构按弹弹性方法计计算的楼层层层间最大大位移△uc与层高Hj之比θc不宜超过过表7.22.4中弹弹性层间位位移角限值值。表7.2..4弹性层间间位移角限限值结构体系框架结构1/550框架—剪力墙结构1/800构造要求异形柱的轴压比比不应大于于表7.33.1限值值表7.3.1异形柱的的轴压比限限值L,Z形截面T形截面一形截面十形截面二级抗震0.50.550.450.65三级抗震0.60.650.550.8四级抗震0.650.700.600.8抗震设计时,异异形柱箍筋筋的加密区区范围、加加密区的箍箍筋最大间间距和箍筋筋最小直径径应符合表表7.3..2的规定定表7.3.2抗震等级箍筋加密区范围围箍筋最大间距箍筋最小直径一级抗震柱端,取截面长长边尺寸、柱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中的的最大值;;底层柱,柱根不不小于柱净净高的1/3;当有刚刚性地面时时,除柱端端外尚应取取刚性地面面上、下各各500mmm;剪跨比不大于22的柱以及及因设置填填充墙等形形成的柱净净高与柱肢肢截面高度度之比不大大于4的柱取全全高;一、二、三级抗抗震等级的的框架角柱柱取全高。5d,10010二级抗震7d,1008三级抗震7d,120((柱根100))8四级抗震7d,150((柱根100))6(柱根8)异型柱中全部纵纵向受力钢钢筋的配筋筋率不应小小于表7..3.3规规定的数值值,同时每每侧钢筋的的配筋率不不应小于0.2%,建于Ⅳ类场地且且高于30m的框架,表表中数值宜宜增加0.1。表7.3.3异型柱全全部纵向受受力钢筋的的最小配筋筋率柱类型抗震等级非抗震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中柱、边柱1.00.80.80.80.8角柱1.21.00.90.80.8抗震设计时,异异型柱中全全部纵向钢钢筋的配筋筋率对HRB3335、HRB4400和RRB4400级钢筋不不宜大于3%。柱在同一截面内内,纵向受受力钢筋宜宜采用相同同直径,其其直径不应应大于25mm,且不应应小于14mm。内折角角处应设置置纵向受力力钢筋;异异型柱肢厚厚在200~250mmm之间时,每每排纵筋不不应多于3根,必要要时可分几几排设置,但但不宜大于于三排;两两排钢筋间间的净距不不应小于50mm。纵向钢筋间距一一级抗震等等级时,不不应大于200mmm,二、三三级时不宜宜大于200mmm,四级时时不宜大于于250mmm,非抗震震设计时不不宜大于300mmm。不能满满足时,应应设置纵向向构造钢筋筋,其直径径一、二级级抗震等级级时可采用用14mm,三、四四级时可采采用12mm,并设拉拉筋,拉筋筋间距与箍箍筋间距相相同。异形柱框架结构构柱中距尺尺寸不宜大大于7m;填充墙墙应采用轻轻质墙体材材料。三角形坡屋面梁梁在不影响响建筑使用用和美观的的前提下宜宜在三角形形底部设水水平梁,当当不能设水水平梁时,应应根据具体体情况采取取加强措施施。宜避免板托柱情情况的出现现,当不可可避免时,应应验算板冲冲切。同时时,板厚不不应小于150mmm,宜在板板内设暗梁梁,暗梁作作法同5..2.2..10条。本技术措施未规规定的设计计构造要求求应按照当当地异型柱柱有关规范范、规程执执行,也可可参考按《混混凝土异型型柱结构技技术规程》2003年12月征求意意见稿。多层砌体房屋和和底部框架架结构房屋屋设计要点点结构布置《抗震规范》第第7.1..2条注中中,多层砌砌体房屋嵌嵌固条件较较好一般是是指以下情情况:半地下室顶板(应应为现浇混混凝土板)的的板顶标高高不高于室室外地面1.5m,地面以以下开窗洞洞处均设有有窗井墙,且且窗井墙又又为内横墙墙的延伸,如如此形成加加大的半地地下室底盘盘,有利于于结构的总总体稳定,半半地下室在在土体中具具有较有利利的嵌固作作用。半地下室的室内内地面至室室外地面间间的高度大大于地下室室净高的二二分之一,无无窗井,且且地下室部部分的纵横横墙较密。在这两种嵌固条条件较好情情况下,带带半地下室室的多层砌砌体房屋的的总高度允允许从室外外地面算起起。若半地地下室层高高较大,顶顶板距室外外地面较高高(>1.5m)或有大大的窗井而而无窗井墙墙或窗井墙墙不与纵墙墙连接,周周围的土体体不能对多多层砖房半半地下室起起约束作用用,则此时时半地下室室应按一层层考虑,并并计入房屋屋总高度。多层砌体房屋的的平面布置置宜简单对对称,应优优先采用横横墙承重或或纵横墙共共同承重方方案,当选选用纵横墙墙共同承重重方案时,应应按抗震设设计规范采采取措施加加强横向拉拉结及楼面面刚度。同一楼层内开间间大于4.200m的房间不不得超过该该层总面积积的40%以上。承承重外墙不不得设转角角窗。构造柱应按照《抗抗震规范》7.3.1的要求设置;但表7.3.1中较大洞口指2000mm以上的洞口,外纵墙的较大洞口,则由设计人员根据开间和门窗洞尺寸的具体情况确定,应避免在一个不大的窗间墙段内设置多根构造柱。在抗震设防地区区,楼板面面有高差时时,其高差差不应超过过一个梁高高(一般不不超过500mmm),超过过时,应将将错层当两两个楼层计计入房屋的的总层数中中。宜按抗震规范设设置防震缝缝。当房屋屋有错层,且且楼板高差差较大,如如现浇楼板板高差大于于750mmm,预制楼楼板高差大大于600mmm时,宜考考虑设缝。抗震设计时,不不宜采用砌砌体墙内增增加局部少少量钢筋混混凝土墙的的结构体系系,如必须须采用,则则应双向设设置,且各各楼层钢筋筋混凝土墙墙所承受的的水平地震震剪力不宜宜小于该层层地震剪力力的50%。底部框架—抗震震墙房屋中中,上部砌砌体抗震墙墙体与底部部的框架梁梁或抗震墙墙应对齐或或基本对齐齐。由于上上下层的功功能不同,不不能完全对对齐时,每每单元最多多允许有两两道墙体可可以不落在在下部框架架梁或抗震震墙上,上上部抗震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