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咸宁稻飞虱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植物保护论文_第1页
2014年咸宁稻飞虱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植物保护论文_第2页
2014年咸宁稻飞虱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植物保护论文_第3页
2014年咸宁稻飞虱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植物保护论文_第4页
2014年咸宁稻飞虱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植物保护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咸宁稻飞虱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植物保护论文咸宁市水稻种植面积148.12千hm2,华而不实:早稻41.5hm2,中稻64.4hm2,晚稻42.1hm2.稻飞虱是我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2020年我市稻飞虱发生面积174.1hm2,防治面积272hm2,挽回损失3700.20万kg,实际损失727.99万kg.稻飞虱发生特点稻飞虱常年发生特点稻飞虱的发生与水稻种植类型的关系咸宁市早稻以白背飞虱为主,晚稻以褐飞虱为主,中稻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并发。水稻生育期与稻飞虱发生的关系以水稻生长前期发生较轻,而中、后期发生较重,常以水稻灌浆期以后虫口密度最高,为害严重。稻飞虱发生代别与稻飞虱种类的关系一般第一、二代以白背飞虱为主,第三、四代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并发,第五代以褐飞虱为主,随代别的增加,白背飞虱所占比例减少,而褐飞虱所占比例增加。不同时段稻飞虱的发生规律稻飞虱迁入时间一般白背飞虱早于褐飞虱。从4月下旬开场到5月中旬,稻飞虱出现少数南方虫源波及迁入,5月下旬到6月下旬出现南方虫源迁入高峰期,大量稻飞虱伴随降雨迁入咸宁。1代~2代虫源以迁入为主,3代~4代本地虫源为主,加上部份迁入补充,5代为本地虫源加回迁虫源。稻飞虱在咸宁市的发生与我省稻飞虱发生的关系咸宁地处湖北南部,是稻飞虱迁入湖北的第一站;咸宁降雨及温度较我省其它地区高,有利稻飞虱的发生,十分是6月~7月湿黄梅,长伏旱的天气有利白背飞虱的发生,9月~10月昼夜温差加大,有利褐飞虱的发生。咸宁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决定了咸宁市稻飞虱是我省的重发区。稻飞虱发生特点迁入早2020年,稻飞虱于4月29日迁入咸宁市通城县,属迁入较早年份,与历史上迁入最早年份〔4月22日〕迟7d,但较常年偏早。发生面广2020年,稻飞虱发生面积174hm2.华而不实第二代稻飞虱发生面积19hm2,主要为害早稻,发生面积占早稻种植面积的45.82%;第三代稻飞虱发生面积51.2hm2,主要为害中稻,发生面积占中稻种植面积的79.47%;第四代稻飞虱发生面积75.94hm2,主要为害中、晚稻,以中稻危害较重,发生面积占中、晚稻种植面积的71.27%;第五代稻飞虱发生面积27.5hm2,主要为害晚稻,发生面积占晚稻种植面积的65.21%.来势猛,虫量大第二代稻飞虱若虫高峰期平均百蔸虫量762头~5200头,少数严重田块达11000头~24000头,个别田块达40000头以上;第三代稻飞虱若虫高峰期平均百蔸虫量540头~3100头,少数严重田块达8000头~18000头,个别田块达30000头以上;第四代稻飞虱若虫高峰期平均百蔸虫量210头~1271头,少数严重田块达6000头以上,个别田块达万头以上;第五代稻飞虱若虫高峰期平均百蔸虫量450头~1400头,少数严重田块达8000头以上,个别田块达万头以上。白背飞虱比例较常年偏高2020年白背飞虱比例总体上较历年偏高。第二代白背飞虱占68%~90%,第三代白背飞虱占63%~80%,第四代白背飞虱占40%~67%,第五代白背飞虱占20%~60%.第三、四、五代白背飞虱比例均高于历年同期,相反褐飞虱比例均低于历年同期。中稻重于早、晚稻从发生面积来看,第二代稻飞虱占早稻种植面积的45.82%,第五代稻飞虱占晚稻种植面积的65.21%,第三代稻飞虱占中稻种植面积的79.47%,第四代稻飞虱占中稻种植面积的86.82%,中稻发生比例较早、晚稻大。从发生代别来看,中稻同时受第二、三、四代的为害,以第三、四代为主,早稻受第二代的为害,晚稻受第四、五代的为害,以第五代为主,中稻较早、晚稻受害时间长。发生程度不平衡从地域来看,通山、通城、崇阳和咸安较重,而嘉鱼和赤壁相对较轻。从不同田块来看,如二代稻飞虱若虫高峰期发生轻的百蔸虫量为210头~5200头,少数严重田块达6000头~24000头,个别田块高达40000头以上。年稻飞虱发生的原因分析气候条件4月下旬后期出现暴雨,有利飞虱的迁入,其迁入期较常年偏早。5月有7次降水经过,降雨偏多,6月降雨偏多,有利飞虱的迁入,6月24日入梅,有利第二代稻飞虱的迁入及为害。7月至8月,气温偏低,降雨偏多,对第二、三、四代稻飞虱的发生有利,对白背飞虱的发生更为有利,进而出现白背飞虱比例较常年偏高。9月降雨偏少,但降雨日数偏多,对第四、五代稻飞虱的发生有利,10月降雨偏多,对第五代稻飞虱的发生有利。品种繁多,布局复杂,生育期极不整洁由于水稻品种繁多,且布局又特别复杂,生育期极不整洁,桥梁田增加,极有利稻飞虱的发生与危害。种植方式的变化迟播直播稻、机插秧、小苗抛秧等轻型栽培方式种植面积扩大,生育期推延,生育进程拉长,有利稻飞虱的发生。品种构造早、中、晚稻的混栽,给稻飞虱的发生提供了较好的桥梁田,有利飞虱的转移危害。同时,杂交优质稻面积占80%,十分有利稻飞虱的发生。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部分农户没有选择对口农药防治,或防治不及时,或使用方式方法不当等等,使局部田块稻飞虱没能得到有效控制。防治措施农业防治合理施肥,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控制施用氮肥,使水稻早生快发,加快分蘖,增加植株硬度,避开稻飞虱的趋嫩性,而减轻其为害。选用抗〔耐〕虫品种,合理密植,规范化栽培。科学管水,宜浅水勤灌,适时晒田,促进水稻植株生长强健,加强抗逆性。生物防治在防治病虫时尽量选用生物农药如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申嗪霉素、氨基寡糖素、BT等,以及释放赤眼蜂等方式方法,以保卫好蜘蛛、黑肩绿盲蝽等天敌昆虫捕食稻飞虱。物理防治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稻飞虱可大大地减少防治稻飞虱用药次数。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在药剂选用上应选长效内吸性农药与速效熏蒸、触杀性农药配合施用,并按安全间隔期施药。当百蔸虫量在1000头~2000头以内的田块,应当在低龄若虫期〔三龄下面〕每667m2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g或25%吡呀酮可湿性粉剂30g兑水50kg均匀喷雾,持续期可达20d以上;当稻飞虱百蔸虫量在2000头~5000头范围内的田块,在喷施噻嗪酮或吡呀酮的同时需参加50%敌敌畏乳油600倍液〔浓度过高易产生药害〕,能够迅速将虫量控制在2000头以内;当稻飞虱百蔸虫量在5000头以上的田块则必须迅速组织劳力用撒毒土熏蒸的方式方法进行防治,否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