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考研教育学中国教育史20个常考考点_第1页
2021考研教育学中国教育史20个常考考点_第2页
2021考研教育学中国教育史20个常考考点_第3页
2021考研教育学中国教育史20个常考考点_第4页
2021考研教育学中国教育史20个常考考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专业课复习,中国教育史部分复习要把握教育的发展脉络,各类教育观点和各阶段教育特点,下面总结20个复习要点,大家抓紧记忆。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点:①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相传、观察模仿。2.春秋战国私学的兴起有何意义?①它冲破了“政教合一”的枷锁,教育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完成第1页共11页专著。3.简述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育对象,其基本含义是,不分华夷,无别贵贱,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事业的发展趋势。4.评析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主张。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能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①反对不学而仕的世袭制,为平民开拓了从政的道路;②把学优与仕但是,这一教育目的论对中国古代教育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①过于突出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了教育的经济功能,强化了中国"官本位"的传统观念;②以名利为诱饵,使中国知识分子从一入学读书始,第2页共11页就产生严重的功名意识,形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二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观念。5.孟子关于教育的作用有哪些论述?答:盂子从“施仁政”的政治主张和“性善论”出发,高度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与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心”。“得民心”是“仁政”的关键,而教育是“得民心”的最有效措施。他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他指出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6.颜之推关于早期教育有哪些论述?育应从胎教开始,纵然做不到胎教,也要及早从幼儿教起。他之所以极力倡导早期教育,主要是认为:①幼儿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他纯,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是学习的最佳时期;②幼儿期心理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是教育的关键时期。7.评述隋唐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公元606卷成绩,专重资才,而不是由地方察举。唐承隋制,进一步从考试程第3页共11页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由于选才与育才标准的统一;科举制度读书又是参加科举的前提,这就引起社会各阶层对学校教育的重视;一和标准的一致,也具有积极意义;③科举科目中有明法、明算、童子、武举等,促进了当时专科教育、英才儿童教育及文武兼备教育的脱离社会现实,空疏无用;②科举考试的方法僵化、呆板。又使得学校的教学重记诵不求义理,充满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恶习;③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起来,使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人生哲学支配了学校教育,使学校成为声利之场,严重影响着一般知识分子的思想。8.评析韩愈《师说》关于教师的论述。师问题。写下了著名的《师说》。《师说》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师卫道”。它从师与道、道与业、师与生等各方面系统地论述了教师问题。提出了卓越的见解。其主要见解:①关于教师的作用与地位。韩的,儒家的道统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往。而道要靠教师来传递,传道第4页共11页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认为教师的三大任务为:在的困惑;③关于教师的资格。韩愈认为教师的选择,不应受年龄、地位、资格等限制,主要是用道与业来衡量。谁先有“道”,谁在术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命题,含有“能者为师”和“教产。9.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有哪些主要内容?之举。北宋第一次兴学,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兴学内容主要有三:①令州县立学;②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罢帖经墨义,着重策论;③改革大学。北宋第二这兴学,是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元丰兴学,主经新义);④设置专门学校;⑤改革科举制度。北宋第三次兴学,是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其主要内容为扩充地方官学,续增州县学生,添置算学、书学、画学,使学制更为完备。10.宋代书院制度的产生及其教学特点述评。第5页共11页代,但只是校刊、收藏经籍的场所。书院作为一种教学机关,是从北宋开始的。由于北宋初期官学荒废。士子无求学场所,宋代理学的传式,初期组织比较简易,主持人亦是教学者,通常称为山长,亦有称洞主、院长、堂长。书院的讲学多力求通义理,而不是参加科举,因学术研究机关。教学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是书院最显著的特点;②书院建立了“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术观点的学者互相讲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百家争鸣精神;③书院教学以学生自学力主,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自学能力;④书院师生朝夕相处,师生共同讨论,共同研究,感情深厚。11.朱熹关于小学与大学的被学内容有哪些论述?答:朱熹根据人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把学校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大阶段。他认为八岁至十五岁是小学阶段,上至王公子弟,下至庶民子弟皆可入学。小学是打基础阶段,教学内容是"学其事",即从洒扫应对进退开始,将伦常礼教,教给儿童,进而教他们诗、书、礼、乐之文;打好根基。他专门编著《小学》一书,作上"明其理",按照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第6页共11页材主要是"四书","五经".尤其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其基本教材。12.简述明代八股取士的创立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八股取士,以八股制义为科举考试定式。"八股l\'特点有三:①八股文之试题取于"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②八股文章只能依据朱熹《四书集注)"代圣人立言".不能丝毫阐发己意;③八股文章必须采用固定格式的排偶文体,否则不能入仕。明代科举这一变化,使得科更加空疏无用,教学方法更加僵化、教条,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13.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有哪些积极的见解?摧残儿童的身心。其次,他从快乐是人心之本的观点出发,主张教育儿童要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培养其"乐学"的情绪。第三,他主张儿童教育要一导之以礼"."讽之读书"。"开其知觉".使儿童德、智、体、美均衡发展。第四,他强调科学安排教学计划,使儿童每天的活动有:定的次序,动静交错,学有余力。14.明末清初进步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有哪些?答:黄宗羲、王夫之、颜元等启蒙思想家的进步教育思想,主要第7页共11页人欲之中,强调教育应顺应自然人的本能要求,促进人的个性发展;的治学方法;⑤主张扩大学校的职权,把学校办成怦议国事、衡定是非的议政机关,充分发挥学校限制君权、发扬民主的作用。15.评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教育思潮和社会思潮。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把它系统化、理论化,使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张之洞把中学西政三部分。他所理解的西政,并非西方政治,只不过是一些具体的政治设施,如学校制度、武备制度等等。他在维新变法前夕再次强调因而这一主张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反动性。但是,这一教育主张在客第8页共11页近代西学名正言顺地进入中国创造了依据;③它将学校列为西政的首位,有利于牟页引时西方的学校制度和教育理论;④选择的向西方学习,有助于维护民族自尊心。16."百日维新"教育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898年6月至9月的"百日维新"中,清政府颁布了大批维新变法诏令,其中有关教育改革的内容主要有:①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改革科学制度;②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作为全国学堂的表率,还负起统辖各省学堂的职责;③把各地旧的大小书教育改革体现了维新派否定传统教育的资产阶级教育精神。17.评述康有为《大同书》中的教育思想。答:康有为1884年写了《人类公理》,直到戊戌变法失败后,才修改为《大同书》发展。他在《大同书》中描述未来的大同社会,社会成员都享受"二十年齐同之教育"。在康有为设计的教育蓝图中:①儿童未出生,其母入人本院,接受胎教;②婴儿六个月后,进育婴院,三岁后进怀幼院,接受学前教育;③儿童六至十岁,进小学院。第9页共11页十六至二十岁,进大学院,接受高等教育。他对每个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都作了详细描述,主张男女教育平等,主但是,这仅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社会空想。18.梁启超关于教育目的有哪些论述?答:梁启超特别重视确定教育目的,曾与《论教育当定宗旨》一文。他首先认为教育一定要有目的,否则将一事无成;其次,他认为教育目的正确与否,至关重大,封建教育之所以腐朽,洋务教育之所以收效甚微,主要在于教育目的上的错误;最后,他认为正确的教育自治、自尊、合群、尚武等品质。克服中国人在专制社会中形成的品格缺陷。他认为只有造就出这样的新民,才能拯救国家的危亡,振兴中华民族。19.王子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有哪些进步?年至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王子癸丑学制,是近很大进步:①它缩短了教育三至四年,使教育易于普及;②取消了奖励毕业生科举出身的制度,消除了科举制度的阴魂;③女子教育取得了一定地位,初等小学男女同学,中等以上学校专门设立女校;④在的内容;⑤改进了教学方法。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