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3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师版)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3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师版)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3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师版)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3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师版)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13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细化预测】考点细化高考命题预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问题,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异常变化,珠峰测量、南极科学考察等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3.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厄尔尼诺、青藏高原隆起等背景材料切入,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4.以区域图、模式图切入,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5.利用区域气候、区域地形图考查自然带的类型、分布及成因。【构建知识体系】第13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归纳梳理知识】——学生课前填写落实基础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等。(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和等。【答案】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合成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通过实现【答案】有机物光合作用物质和能量交换【注意提示】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如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再如,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也不具备平衡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表现: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的演化。(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答案】统一的其他各个要素协调牵一发而动全身【注意提示】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命题过程中常考查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综合分析某一地区存在问题的原因,如我国“沙尘暴”的成因是由于地处农耕和草原交接地区,盲目开垦草原,破坏植被,地表沙化,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形成的。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陆地自然带(1)成因:因、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类型,又对应与之统一的和土壤类型。(2)特点:具有一定、呈分布。【答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植被类型宽度带状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_________________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______海陆分布__________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热状况___________海拔较高的低纬山地【答案】热量太阳辐射低纬和高纬水分变化中纬度海拔高度【注意提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带体现得特别显著低纬度地区洋面广阔,陆地面积相对较小,多数大陆内部距海不太远,水分差异较小;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气温低,蒸发量较小,即使是内陆地区,也不显得干燥,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也远不如中纬度沿海地区,海陆水分交换不太活跃,因而沿海与内陆地区水分差异较小。所以低纬度和高纬度经度地带性特征不明显。中纬度地区,大陆宽阔,内陆距海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沿海与内地水分差异大,反映在植被上,从沿海向内陆,由森林逐渐过渡到草原再过渡到荒漠,动物、土壤等要素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经度地带性特征。【课前基础练习】——学生课前基础知识检测1.下图反映了地理要素间的哪一功能()A.生产功能B.平衡功能C.消费功能D.选择功能【解析】选B。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整体,各要素相互作用能产生新功能,平衡功能就是其中之一。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2~3题。2.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B.大气污染C.森林破坏D.温室效应3.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同一性【解析】图示景观为荒漠景观,主要是人类对植被的破坏造成的。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2.C3.A右图是“某汽车拉力赛路线图”。据此完成4~5题。4.整个赛程中选手沿途看到的景观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荒漠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雨林5.盖勒敏地区终年降水稀少,但常有大雾,其主要原因是()A.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的寒流影响B.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的暖流影响C.终年盛行上升气流,将水汽带到空中冷凝D.终年盛行下沉气流,将水汽带到近地面冷凝【解析】出发地里斯本为常绿硬叶林,盖勒敏等地区为荒漠景观,达喀尔则为草原景观。盖勒敏沿岸为加那利寒流,受寒流影响,该地降水稀少,常有大雾。【答案】4.C5.A【突破核心考点】——老师课堂讲解重点突破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知识归纳总结】1.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2.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对比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化学能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典型例题分析】【例1】古代诗歌或名言中往往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地理知识。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答案】(1)A(2)A【课堂针对练习】1.读图,结合我国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回答1~2题。(1)图中最能反映自然景观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A.图中①—②—③的变化 B.图中③—④—⑤的变化C.图中①—③—⑤的变化 D.图中①—⑥的变化(2)图中④处的天然植被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草原D.温带荒漠【解析】(1)图中横坐标从西向东表示热量和降水的变化是从高寒逐渐变为湿热,而纵坐标从北向南表示热量由少逐渐增多,所以图中最能反映自然景观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降水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逐渐减少)的是③—④—⑤的变化。(2)由上题分析可以得出③表示森林带,④为草原带,⑤为荒漠带。【答案】(1)B(2)C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知识归纳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变化与其组成要素密切相关,利用整体性原理可分析各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发展变化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涵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举例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方法技巧心得】表解厄尔尼诺现象【典型例题分析】【例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我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关于“青藏高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通过网络搜索,查阅到下列相关材料:材料1:“当你在上海、杭州等地享受着温和湿润的海洋季风时,可曾想到,大约在3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中科院院士李吉均材料2:见下图。根据以上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兴趣小组展开了研究。请你参与他们的研究。(1)请你帮该小组拟定一个研究课题:(写出课题名称)。(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青藏高原隆起的主要原因是。(3)李吉均院士认为“3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你是否同意李院士的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4)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高原季风。根据热力环流形成原理,请你判断材料2中高原季风环流出现的季节:A图表示,B图表示。(5)青藏高原隆起对东亚气候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是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亚季风环流势力加强;二是青藏高原的隆起,迫使东移南下,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降低。(6)上述研究表明,地理环境具有性,其表现有。【解析】青藏高原隆起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高原季风。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东亚季风环流势力加强,并迫使冬季风东移南下,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降低。【答案】(1)青藏高原隆起对(周边地区)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隆起对(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隆起对(周边地区)大气环流的影响(凡提及青藏高原对气候、大气环流、地理环境影响的均可)(2)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3)同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副热带,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炎热干燥。不同意,3000万年来,海陆分布大体没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直存在,仍具备形成季风的条件。(任答一种,合理即可)(4)冬季夏季(5)海陆热力性质冬季风(6)整体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各环境要素总是与其所在地区环境的总体特征保持一致;一个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其他地区乃至全球地理环境产生影响【课堂针对练习】2.在2007年6月上旬,洞庭湖区曾发生鼠灾,老鼠将所遇到的绿色植物啃噬殆尽,湖滩上到处可见老鼠窝,堤岸、护坡变得千疮百孔。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1)~(2)题。(1)洞庭湖湿地最大的价值是()A.蓄水B.调蓄洪水C.净化环境D.生物栖息地(2)在洞庭湖区,下列地理要素间的关系成立的是()A.洞庭湖面积缩小——老鼠生活空间缩小——鼠灾暴发B.围湖造田——粮食产量增加——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C.退田还湖——物质生产价值降低——“鱼米之乡”地位下降D.退田还湖——生态价值增高——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解析】洞庭湖是长江的天然水位调节器,因此其最大的价值应是调蓄洪水。只有退田还湖,充分发挥洞庭湖的生态价值,湖区社会、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答案】(1)B(2)D考点三世界陆地自然带的成因及其与气候类型的关系【知识归纳总结】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成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南北纬10°之间横贯大陆赤道低压带控制热带季雨林带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25°大陆东岸季风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中部、西部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中部、西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季风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0°大陆东岸季风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盛行西风控制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美大陆温带地区大陆东岸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温带草原带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纬度大陆中部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纬50°~70°横贯大陆副极地低压带影响寒带苔原带极地气候高纬度横贯大陆极地东风带、极地高压带极地冰原带【方法技巧心得】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联系紧密,下面以北半球为例,对比分析如下:【典型例题分析】【例3】某位同学对照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画出了亚洲自然带分布的理想模式图(见下图),以便更好地记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各自然带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2)图中各自然带,其气候类型在世界各大洲中独有的是________,其形成雨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图示自然带名称相同,而其气候类型不同的数码是________;自然带名称不同,但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数码是_____。(4)没有画出的自然带是________,没有详细画出的自然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5)在影响自然带的因素中,画此图时没有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依据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分析归纳。①为亚寒带针叶林带,②④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③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⑤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答案】(1)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⑥夏季盛行从印度洋赤道附近吹来的西南季风,降水丰沛(3)②④④⑤(4)温带荒漠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5)洋流、地形起伏、大气环流【课堂针对练习】3.关于自然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考点四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知识归纳总结】1.地域分异的三大地带性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特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太阳辐射沿纬线延伸、沿纬度更替非洲沿20°E,自南向北自然带的变化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海陆分布沿经线延伸、沿经度更替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热状况海拔高度沿山地水平延伸、垂直更替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项目内容含义概念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自然带更替方向纬度变化的方向,即南北方向自然带延伸方向纬线方向,即东西方向形成基础因素以热量为基础变化趋势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热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分布显著地区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中纬度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地带横贯大陆的自然带苔原带和针叶林带(高纬度),热带雨林带(低纬度)中纬度大陆东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针阔混交林带(低纬→高纬)大陆西岸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低纬→高纬)大陆内部中部:亚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低纬→高纬)两侧: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低纬→高纬)3.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项目内容概念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依次更替形成基础水分变化根本因素海陆位置差异,导致从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大景观变化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沿海→内陆)自然带更替方向从沿海向内陆的方向,即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方向自然带延伸方向经线方向,即南北方向4.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项目内容显著地区高山地区,尤其是低纬度的高山地区形成原因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垂直带谱最下面为基带,所有的垂直带有规律的排列分布规律共同性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具有从该地向高纬度地区的纬度地带性变化的类似规律;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差异性干旱地区,由于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条件不同,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垂直带谱不同,山地朝阳坡自然带数多于背阴坡带数5.陆地环境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影响具有非地带性分布现象。【方法技巧心得】1.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等中、低纬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异。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太阳辐射:赤道eq\o(→,\s\up12(递减))两极热量带:赤道eq\o(→,\s\up12(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两极植被:赤道eq\o(→,\s\up12(雨林、常绿阔(硬)叶林、落叶阔叶林),\s\do13(针叶林、苔原、冰原))两极土壤:赤道eq\o(→,\s\up12(酸性、中性、偏碱性))两极(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eq\o(――→,\s\up12(多少))内陆降水量:沿海eq\o(――→,\s\up12(多少))内陆植被:沿海eq\o(―――――――――→,\s\up12(森林、草原、荒漠))内陆土壤:沿海eq\o(――――――――――――→,\s\up12(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内陆(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判读:①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几个因素a.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b.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c.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②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因素a.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b.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2.雪线高度问题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3.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自北向南是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温带草原(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东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热带稀树草原带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成因类似于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的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寒带苔原带(较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温带荒漠带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几个方面:(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2)“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带,东侧是温带荒漠带。(3)“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典型例题分析】【例4】读右图所示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A:①→②→③→④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解析】该题考查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应用。(1)图中=1\*GB3①→=4\*GB3④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是地域分异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而形成的。(2)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显著,地势高低不同是主要原因。(3)图中=3\*GB3③→⑤→=6\*GB3⑥的景观和自然带的差异,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这主要是距海远近不同造成的。【答案】(1)热量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2)A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水热变化大(3)距海远近不同【课堂针对练习】4.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回答下列各题。(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A.南坡为向阳坡B.北坡为向阳坡C.南坡为迎风坡D.北坡为迎风坡(3)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分界线,则乙地可能是________(山脉)。(4)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5)丙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解析】根据山地基带类型确定其纬度,可知:同一山脉不同坡向自然带不同,说明是热量、水分条件不同。乙地山脉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说明其位于亚热带。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有降水和气温。【答案】(1)A(2)D(3)秦岭(4)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北坡。甲地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故雪线低于南坡。(5)丙地东坡为迎风坡,从海洋上来的水汽,在东坡形成地形雨,且东坡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东坡基带形成雨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偏少,形成稀树草原带。【剖析高考真题】——学生熟悉高考命题特点(2011年高考广东卷)9.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这一地表过程是反应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又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则黄土高原不符合,石灰岩地区受风力侵蚀作用不明显,即选C。(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7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13.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纬度低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答案】A【解析】与北坡相比,南坡相对高度大,纬度低,自然带分布空间范围大,所以南坡自然带丰富。14.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则说明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对墨脱的生态环境影响不大。(2011年高考四川卷)表1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7-9题。地点纬度气温(℃)降水量(mm)一月七月一月七月全年①23°08′13.328.440.0210.01614.1②39°48′-4.726.02.6196.0682.9③48°58′3.518.454.353.6647.4④54°17′1.813.4225.0117.02399.07.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C.③——大兴安岭西侧D.④——西经130度附近【答案】D【解析】根据表中资料,①地纬度较低,且雨热同期,年降水量超过1500mm,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为温带气候,选项A错误;②地最冷月气温在0°C以下,且夏季多雨,可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而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选项B错误;③地最冷月气温在0°C以上,且一月、七月降水相差不大,可判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大兴安岭西侧为内蒙古高原,属于典型的温带草原气候,选项C错误;④地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结合经纬度可判断该地位于北美西海岸较高纬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选D。8.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答案】A【解析】根据上题判断,④地位于北美西海岸,北纬54°17′终年受西风带控制,西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暖湿气流受海岸山脉阻挡,在山地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9.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答案】B【解析】根据第7题判断,②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③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两地相比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2011年高考重庆卷)图3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3回答6-9题6.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A.终年炎热B.冬暖夏凉C.终年寒冷D.冬冷夏热【答案】A【解析】赞比西河流域的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有明显的干湿季。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根系不发达B.叶质坚硬,树皮厚C.板状根大,树干长D.叶面宽大,多气孔【答案】B【解析】干旱地区的植被一般来说,根系发达,叶面小,有的退化成针或刺,有的覆盖厚厚的蜡质,以减少水分蒸发。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A.干流流速缓慢B.峡谷险滩广布C.支流短小急促D.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赞比西河上游干流流经地区海拔相差不大,因而干流流速缓慢。从图中还可看出赞比西河上游支流较长,并非短小急促;另外,由于赞比西河流经的是热带草原气候区,因而河流补给以雨水补给为主。图中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洋流性质C.距海远近D.地形差异【答案】B【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影响景观差异的因素,但是根据题意,同是20°纬线大陆东西岸,纬度位置相同、都临海,因而可排除选项A、C;非洲大陆高原直逼海岸,因而排除D,答案选B,大陆东岸受暖流影响,大陆西岸受寒流影响。(2010海南卷)下图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A.较暖、较湿B.较凉、较湿C.较凉、较干D.较暖、较干(2)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A.干冷北风B.干热南风C.上升气流D.下沉气流(3)该山可能位于()A.四川B.新疆C.安徽D.山西【解析】(1)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表现相同自然带东坡高度低于西坡,即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较凉、较湿。(2)干旱河谷灌丛带说明该地区降水量少,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下沉气流。(3)该山海拔达到7000多米,可能位于四川。【答案】(1)B(2)D(3)A(2010天津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各自然带在图3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O→b所处纬(2)据图4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特征是()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分布规律和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O→a属于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