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平台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_第1页
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平台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_第2页
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平台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_第3页
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平台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_第4页
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平台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平台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

智慧交通行业壁垒近年来,以科技+交通概念为主的智慧交通行业发展迅速,随着大量企业的涌入,行业内的现有企业也形成了各自的壁垒。目前行业的主要壁垒可以分为:技术与人才壁垒、品牌及客户壁垒、从业经验壁垒、资金规模壁垒。(一)智慧交通行业技术与人才壁垒智慧公交行业是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业务涉及计算机、数据通信、传感及控制等多个技术领域,专业性较强,且对于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要求较高。对于系统研发或集成来说,具备将软硬件有效整合的技术能力,且具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实施系统集成项目,是其参与市场竞争的必备条件。由于国内拥有专业技术知识和交通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匮乏,而这些人才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期,从而形成了较强的行业进入壁垒。(二)智慧交通行业品牌及客户壁垒在智慧公交行业内,对于产品质量、功能、技术支持以及售后服务通常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对相关产品的采购一般倾向于选择行业内的知名品牌。同时,由于行业内企业品牌的建立需要客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对产品品质、性能、服务等内容进行多方面的长期考察,导致品牌地位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而公交行业客户范围相对较窄,各地区间信息沟通较为便利,口碑营销效果明显,因此对于新进入和不重视品牌建设的企业而言,由于缺少在客户中的品牌知名度,在短时间内难以迅速扩大市场份额。(三)智慧交通行业项目经验壁垒在智慧公交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投标人过往实施的项目及经营业绩是招标方考量的重要指标,大量项目经验的积累被视为项目按时、优质完成的保证。同时,凭借以往的项目经验而获得项目承接机会的企业将继续保持先发优势、扩大行业影响力,并对新进入的企业起到限制作用。(四)智慧交通行业资金规模壁垒智慧公交系统集成项目实施周期往往较长,且下游客户大多为政府部门、公交单位和系统集成商,通常要求一定的账期。同时,作为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产品开发阶段大量用于人员的研发投入也对企业的资金实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行业内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这也成为限制其他企业进入本行业的壁垒之一。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背景2011-2021年来,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39个百分点。2019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0%,并在2020年升至63.89%,城市数量达687个。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已完成了由乡村中国到城镇中国的蜕变,并逐步进入城镇化发展的中后阶段中国城市发展体系已从单中心转为多中心,都市圈、城市群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城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公路的建设,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公路交通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21年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528万公里,路网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特别是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但综合考虑人口和面积等因素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每万人拥有公路里程37.4公里、拥有高速公路里程1.2公里,分别为美国的18%和50%,公路综合密度仅为美国的37%,日本、法国的25%左右。在通达深度方面,我国高速公路基本覆盖了城镇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而美国州际公路、德国高速公路连接了所有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日本高速公路网则连接了所有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与国外相比,由于高速公路营运模式的不同,如美国的收费高速公路比例不到10%,而我国的高速公路中有95%属于收费公路。我国高速公路具有最大的通车里程以及高比例的收费路段,却采取落后的人工收费模式,必然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并且造成通车速度慢,效率低下,高峰期拥堵严重等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汽车数量持续增加。与此同时,城市道路的建设却停滞不前,与汽车数量的增速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一是我国城镇人口规模庞大,土地面积有限,造成城市可供建设道路面积越来越少;二是城市规划不完善,道路改造成本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02亿辆,其中汽车3.07亿辆,占机动车总量的76.37%;机动车驾驶人4.87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50亿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91.5万辆,呈高速增长态势。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91.5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9%。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724.5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27%。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无论高速公路还是城市道路其承受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交通流量急剧增长,也使得人、车、路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交通通行效率低下、尾气污染和交通事故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化发展和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2009年12月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报道称,中国居民每天上班路上平均用时42分钟,居全球之首,并指出城市拥堵是导致上班路上花费时间过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中国每年的交通事故平均在20万起以上,死亡人数在10万人以上。伴随着交通拥堵的是环境问题日益严重。2011-202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呈波动递减趋势变化,2020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达318.2万吨,同比下降30.42%。前瞻结合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物治理状况及二氧化硫排放量变化情况,初步统计得到2021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229万吨。因此,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及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导致高速公路及城市交通面临通行效率低下、安全故事频发、大气污染加剧等日益严重的问题,我国对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极为迫切。智能交通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交通系统运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缓解环境污染以及能耗问题。十四五规划中依旧把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重点发展目标中,同时,《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政策》、《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公路水路交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或指导意见也都明确要发展绿色、环保、低碳交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都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智慧交通行业基本风险特征(一)智慧交通行业市场竞争风险随着智慧交通行业发展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潜在企业会进入智慧交通行业。目前我国交通信息化行业的特点造成了行业区域化特征较为明显,交通信息化行业集中度较低,从业企业资金实力与规模普遍偏小,市场竞争区域特征明显,呈现区域分割建设的特征。伴随我国交通智能化、信息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和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二)智慧交通行业技术研发及新产品创新的风险智慧交通行业作为软件行业下的细分行业,由于技术更新快、产品生命周期短、升级频繁等特点,对企业的技术储备、研发水平和差异化要求较高,要求企业必须准确把握软件技术和应用行业的发展趋势,持续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和升级产品,增强研发实力及提高新产品快速响应能力和交付能力,及时满足客户各种需求。(三)智慧交通行业国家政策风险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倡导智慧交通系统建设,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进一步提高绿色出行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建设和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如果未来国家政策导向发生转变,将可能对行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不确定性。(四)智慧交通行业人才流失风险行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更新速度较快,对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技术水平与综合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人才培养所需时间长、投入大,同行业企业间对高端人力资源的争夺较为激烈。由于行业内技术更新换代较快的特性以及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各个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加剧了对高端技术人才的争夺,导致行业可能面临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中期:初级阶段•国外智能交通系统已经形成了清晰的概念,我国开始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等。1996年-2000年:起步阶段•国内专家通过研学国际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情况,开始进行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思路和方向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科技部立项支持研究形成了《中国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和《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标准体系矿建》两个重大研究成果,为我国智能公共交通行业的发展美定了基础。2001年-2005年:试点阶段•在全国12个城市进行了智能公共交通示范工程建设,并且明确提出,要对公共交通规划理论和方法、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公共交通优先的路网利用和信号系统等组织立项,加大科研力度,有效推动了与智能公共交通相关的科技、产业等单位的参与。2006年-2011年:发展基础形成阶段•我国智能公共交通体系标准化体系日益完善,在重大国家活动的交通保障中,大规模集成应用了智能公共交通技术,如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设成果初具规模。2012年至今:全面建设阶段•全国昔遍展开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实施了一系列智能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的项目工程,如畅通工程、公交都市建设、快速公交等,有效带动了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应用规模的提升和产业发展。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基于科技端普华有策状与而紫、城市公共交通数据资并且,随着5G、人工罚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逐渐成熟,交通运输的智能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部署。交通运输部明确提出要建成城市公共交源中心以及公共交通智能调度平台、乘客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和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监管平台。与美国相比,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整体规划方向不清晰、标准不统一、应用分散、用户普及率不高等缺点。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需求日益增长,并开始尝试的智能交通应用,如高速公路ETC收费、路径识别、城市智能停车位、停车引导、营运车辆管理、拥堵收费、安全驾驶等应用逐步开始实施。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我国智能交通行业整体上仍处于其生命周期的成长期。展望未来,在社会大众、政府、企业共同的努力下,我国正持续加大对智能交通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有望进一步加快。未来中国公路智慧交通行业发展趋势国家新基建政策以及十四五规划与2035远景目标也大大助推了交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从顶层设计到配套实施,智慧交通行业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新基建政策加码,数字经济成为新时期下加速产业发展和升级的重要手段和支撑,政策需求双轮驱动助推智慧交通行业迎来持续高景气发展,交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入加速上升期,交通运输与城市运行的智慧化势在必然,交通行业将全面实现基础设施和载运工具的数字化网络化、运营的信息化智能化以及运输系统整体的智慧化,通过基础设施等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数据能力的有机结合,使出行体验更好、货物流通更优、政府决策更准。中国智慧交通行业的市场规模和未来发展趋势都有较大的潜力。根据市场调研在线网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市场竞争模式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分析,2016年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4万亿元,2017年上升至1.6万亿元,2018年上升至1.9万亿元,2019年上升至2.2万亿元。未来几年,中国智慧交通行业的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增长,预计到2023年,中国智慧交通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3万亿元。中国智慧交通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首先,它受益于中国政府对智慧交通领域的大力支持。随着政府加大对智慧交通的投入,中国智慧交通行业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其次,中国智慧交通行业还受益于技术进步。目前,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最新技术正在逐渐应用于智慧交通领域,这将对中国智慧交通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中国智慧交通行业还受益于大数根据市场调研在线网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市场竞争模式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分析,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运营智慧交通系统,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未来几年,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将会受到政府支持、技术进步、大数根据市场调研在线网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市场竞争模式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分析,市场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并且智慧交通行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智慧交通行业发展现状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智慧交通将会不断发展,提高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已是大势所趋。根据数据显示,2016-2020年,智慧交通的市场规模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20年,其市场规模已达到1658亿元,较2019年增长14.03%。在行业高景气的背景下,预计2022年智慧交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133亿元,较2021年上升了11.27个百分点。当前,智慧城市是各个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保有量不断上升,给城市带来拥堵、交通安全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发展智慧交通已成为大势所趋。据统计,2017-2021年间,机动车保有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从2017年的3.1亿辆增加到2021年的3.95亿辆,其中,汽车的保有量从2017年的2.17亿辆增加到2021年的3.02亿辆。2022年,机动车的保有量为4.17亿辆,较2021年同比上升6.18%;汽车保有量为3.19亿辆,较2021年同比上升5.63%。此外,2022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478万辆,新领证驾驶人2923万人。预计未来机动车保有量保持增长趋势,智慧交通也将不断加快发展。从中标规模来看,2015-2020年,智慧交通的千万项目中标规模呈现不断增长的状态,其中2020年上升幅度最大,较2019年增长35.2%。根据ITS114数据,2021年,智慧交通千万项目中标规模达到411亿元,较2020年上升38.9%,项目数量有1958项,其中移动系在智慧交通千万项目中标规模中金额总和最高,为15.09亿元,中标项目有117项。在过亿项目中,2021年智慧交通过亿项目中标金额总计89.73亿元,中标项目达到22个,其中,智慧停车中标过亿项目1个,总计33.16亿元,占总市场规模的比重最大,为61%;智慧运输中标过亿项目13个,总计29.13亿元;智慧交管中标过亿项目7个,总计17.84亿元;其他项目1个,总计9.6亿元。近年来,在国家的持续关注之下,我国智慧交通行业相关技术得到进一步突破,相关专利申请量也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根据IP管家数据,中国智慧交通专利申请量从2016年的63项增加到2021年的841项,2022年智慧交通专利申请量达到772项,较2021年减少69项,同比下降8.2%。整体来看,国内智慧交通技术研发较为活跃,预计未来行业专利申请量保持上升趋势。公路智慧交通行业产业链公路智慧交通行业产业链上游国产化率高,MEC设备目前布设并不充分,未来有望高速增长。中游常以招投标的方式参与公路智慧交通市场的争夺。产业链下游主要为政府单位,细分应用场景较分散。公路新建放缓,智慧化建设提速:中国2021年公路固定资产投资占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从2017年66.4%上升至71.8%,连续五年不断提升。2021年,中国公路总里程增长1.6%,新建公路里程缓慢增长,后续公路智慧化建设占比将会持续增长,2021年城市智能交通千万级项目企业占比中,电信系占比最重,占比7.7%。智慧交通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一)智慧交通的概念智慧交通是在智能交通的基础上,在交通领域中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技术,通过高新技术汇集交通信息,对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公众出行等交通领域全方面以及交通建设管理全过程进行管控支撑,使交通系统在区域、城市甚至更大的时空范围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为通畅的公众出行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服务。(二)智慧交通的发展趋势针对智慧交通发展,交通运输部办公厅于2017年1月发布《推进智慧交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智慧交通的建设思路和目标。2019年9月,《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进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根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交通强国。在政策、技术和需求等因素的有力支持下,智慧交通已经在各场景广泛应用,如公路交通信息化,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和城市公交信息化等领域。根据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中国智慧交通相关的市场规模达到4,367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90.95%,且市场规模均处于稳定增长的态势。1、综合交通智慧化协同与服务近年来我国各种运输方式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交互服务滞后,制约了综合交通协同与高效服务。未来随着综合交通的发展和便捷出行的要求,信息共享和智慧化服务技术将得到充分发展和应用。未来基础设施与装备一体化、多种运输装备集成设计、运营调度与服务一体化等多个方面将逐步完成,充分实现综合货物运输方式间的信息共享,不断提高智慧化信息服务水平。2、智慧交通管理各系统信息集成与共享中国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建设主体较多,涉及公安管理部门、交通管理部门、城建部门等多个职能部门。目前,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及时的信息沟通,造成机构设置冗余、信息重叠或脱节、系统之间相互独立等一系列资源分散问题。通过信息共享打破资源孤岛僵局,同时通过跨管辖区域、跨交通模式的部署和管理达到信息资源的无缝衔接,这是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3、交通运输系统安全运行智慧化保障交通安全是我国交通领域长期面临的严峻问题,交通运输系统安全运行的智慧化保障将是未来智慧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交通安全涉及交通系统的多个要素,仅仅从单一因素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交通安全水平,未来交通运输系统安全运行的智慧化保障将重点集中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分析事故成因、演化规律、管控策略以及设计主动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从人-车-路协调的角度实现交通安全运行防控一体化。4、智慧交通系统技术体系和标准化体系的完善我国现有的智慧交通系统体系框架和标准化体系是20世纪末借鉴国际智慧交通系统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制定的。该体系框架和标准体系对引领我国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设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主要内容符合技术发展走向和我国的应用实际。同时,我国智慧交通系统建设发展中,立足国情创新发展了许多智慧交通新的应用和技术,成效突出。总结发展成果,立足国情,跟踪国际新技术发展动态,适时完善和丰富我国智慧交通系统体系框架,将是未来我国智慧交通系统领域的重要工作。(三)智慧交通行业产业链中国智慧交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数据提供商、芯片和电路集成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硬件制造商以及算法提供商;中游包括咨询服务商、营运服务商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下游主要为终端用户。智慧交通行业上游:主要是数据提供商、芯片和电路集成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硬件制造商和算法提供商。硬件设备是智慧交通的基础,其中包含存储及处理设备、感知和通讯设备等,例如传感器、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等产品。智慧交通行业中游:主要是咨询服务提供商、营运服务商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是根据下游用户的特定需求,为客户提供架构设计服务,主要包含硬件和软件的集成并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