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区别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_第1页
注意区别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_第2页
注意区别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_第3页
注意区别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_第4页
注意区别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意区别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在《HYPERLINK"/Article/Index.html"建筑HYPERLINK"/Constructure/ConKzsj/Index.html"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对“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有不同的定义。抗震措施(规范2.1.9条):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HYPERLINK"/Constructure/ConKzsj/Index.html"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抗震构造措施(规范2.1.10条):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HYPERLINK"/Constructure/Index.html"结构和非HYPERLINK"/Constructure/Index.html"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1.规范中相关的规定(不包括丁类HYPERLINK"/Article/Index.html"建筑)1.1.

抗震措施(规范3.1.3条)甲类HYPERLINK"/Article/Index.html"建筑,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乙类建筑,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HYPERLINK"/Constructure/Index.html"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地震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丙类建筑,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1.2.

抗震构造措施(规范3.3.2条及3.3.3条)建筑场地为Ⅰ类时,甲、乙类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丙类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6度不降低。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2.

以规范规定为依据,列出符合抗震设防烈度要求的比较数据2.1.

丙类建筑Ⅰ类场地

6度7度8度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0.05

0.10

0.15

0.20

0.30

0.40抗震措施(烈度)

6

7

7

8

8

9抗震构造措施(烈度)

6

6

6

7

7

8Ⅱ类场地

6度

7度

8度

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0.05

0.10

0.15

0.20

0.30

0.40抗震措施(烈度)

6

7

7

8

8

9抗震构造措施(烈度)

6

7

7

8

8

9Ⅲ、Ⅳ类场地

6度

7度

8度

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0.05

0.10

0.15

0.20

0.30

0.40抗震措施(烈度)

6

7

7

8

8

9抗震构造措施(烈度)

6

7

8

8

9

92.2.

甲、乙类建筑Ⅰ类场地

6度

7度

8度

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0.05

0.10

0.15

0.20

0.30

0.40抗震措施(烈度)

7

8

8

9

9

9+抗震构造措施(烈度)

6

7

7

8

8

9Ⅱ类场地

6度

7度

8度

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0.05

0.10

0.15

0.20

0.30

0.40抗震措施(烈度)

7

8

8

9

9

9+抗震构造措施(烈度)

7

8

8

9

9

9+Ⅲ、Ⅳ类场地

6度

7度

8度

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0.05

0.10

0.15

0.20

0.30

0.40抗震措施(烈度)

7

8

8

9

9

9+抗震构造措施(烈度)

7

8

8+

9

9+

9+2.3.

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另,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第6.0.8条,人数较多的幼儿园、小学的低层教学楼,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乙类。这类房屋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可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3.

分析与讨论3.1.

对定义的理解

“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从规范中对“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的定义来看,“抗震措施”定义中的“包括抗震构造措施”,表面上似乎可以直接理解为,它们均应对应相同的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抗震措施”中的“抗震构造措施”所对应的设防烈度与“抗震措施”中的其他部分所对应的设防烈度可以不同。我理解,丙类建筑Ⅱ类场地,是规范规定的基本状态。此时,“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均对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需要说明的是,规范的条文中,对于丙类建筑Ⅱ类场地,并没有明确指出“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但从条文的前后关联及条文说明的一些解释来看,作出上面的理解是合理的,否则会导致更多的谬误。3.2.

丙类建筑的抗震构造措施在上述理解的基础上,丙类建筑的抗震构造措施就比较容易得到本文2.1中的结果。其概念是,抗震构造措施,可以用丙类建筑抗震措施所对应的抗震设防烈度为基准:Ⅱ类场地不变;Ⅰ类场地降一度(6度不降);Ⅲ、Ⅳ类场地中的7.5度和8.5度升至8度和9度,其余不变。3.3.

甲、乙类建筑的抗震构造措施3.3.1.

抗震措施的设防烈度基准规范规定的甲、乙类建筑(较小的乙类建筑除外),其抗震措施按提高一度采取措施,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在2.2中用9+表示)。3.3.2.

不同场地类别的抗震构造措施所对应的设防烈度Ⅱ类场地时的抗震构造措施,与抗震措施所对应的抗震设防烈度相同。Ⅰ类场地时的抗震构造措施,以Ⅱ类场地时的抗震构造措施为基准降低一度。Ⅲ、Ⅳ类场地时的抗震构造措施,以Ⅱ类场地时的抗震构造措施为基准,在7.5度和8.5度时,理应加强。但规范的规定是,“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因为Ⅱ类场地时的抗震构造措施已经满足了此要求,似乎可以不再加强。但从概念设计上看,Ⅲ、Ⅳ类场地与Ⅱ类场地取用的标准比较,在7.5度和8.5度处似乎也应略高一点。为此,在2.2中用8+和9+来表示,以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