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册第二单元《失街亭》教学设计_第1页
第四册第二单元《失街亭》教学设计_第2页
第四册第二单元《失街亭》教学设计_第3页
第四册第二单元《失街亭》教学设计_第4页
第四册第二单元《失街亭》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册第二单元《失街亭》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实际上,还可以与作者和评论者进行对话。本课力图引导学生通过多向的对话与交流,从而实现对文本的准确、深入的解读,从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在信息时代,既要学会“善假于物”,充分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便捷;又要学会“善假于人”,广泛汲取他人的智慧为我所用。这有利于学生“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以“回目”形式概括情节发展,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并训练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2.以“评点”的方式欣赏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艺术技巧,切实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二、过程和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课前阅读课文与《语文读本》“名著导读”《三国演义》,课上进行多向的对话与交流,感悟思考与讨论交流结合。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魅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从课文获取人生智慧。●教材分析《失街亭》是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语文读本》“名著导读”就有《三国演义》。整合课程资源,为我所用。●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与文本对话】《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可让学生阅读课文和相关材料,完成预习:1.阅读课文,用“回目”的形式概括故事情节的发展。2.阅读《语文读本》“名著导读”《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失街亭》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和第九十六回,其回目分别是: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断发赚曹休〖补充〗《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其回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其回目:曹雪芹原作手抄本(甲戌本)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程高本改成: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二、导入新课【营造气氛】播放杨洪基演唱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西江月》(《三国演义》卷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时代,天下纷争,英雄辈出。《三国演义》艺术的再现了历史风云,《失街亭》是其中最精彩的片段。【投影】上庸失而使孔明无进取之望,街亭失而几使孔明无退足之所矣。何也?无街亭则阳平关危,阳平关危则不惟进无所得,而且退有所失也。未失者且忧其失,而既得者安能保其得?于是南安不得不弃,安定不得不损,天水不得不委,箕谷之兵不得不撤,西城之饷不得不收。(毛宗岗评改本《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九十六回回前总评)【投影】由地图和前人的评论,可见街亭之重要。三、概括情节(回目)【与同学、老师对话】预习要求以“回目”的形式概括故事情节的发展,现在小组讨论、完善。展示“回目”。可让学生在黑板板书,也可以投影。老师评价;也可以展示自己写作的“回目”,如:司马懿调兵谴将出关拒蜀师诸葛亮运筹帷幄部署守街亭

马参军主动请缨立下军令状诸葛相反复叮咛部署更周详

马谡刚愎自用屯兵山上王平权宜周旋扎营当道

司马懿月下巡哨马幼长口出狂言

魏军围山断水成功名蜀兵不战自乱贻笑柄

看图本意料街亭不保挽危局部署蜀军撤兵

正军律马谡被斩明法度武侯自贬四、文学鉴赏(评点)脂砚斋的《红楼梦》评本、毛宗岗父子的《三国演义》评本、金圣叹的《水浒》评本,以眉批、夹批、回目总评等形式从细微处精当地揭示了原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课文旁边留有很大的空白,可以让学生就故事情节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的运用以及语言等方面作鉴赏评点。〖示例〗马谡“三笑”⑴马谡三笑,实为妙笔,一笑孔明“多心”,目无丞相,公然违令;二笑王平无能,看轻同僚,死守兵法;三笑司马胆怯,小觑劲敌,狂妄至极。马谡形象,活现眼前。街亭“三夺”作者以浓墨重彩,营造出惊心动魄的战斗气氛,敷演出跌宕起伏的“街亭争夺战”。先是马谡落荒而逃,张郃佯作追击,却转出魏延的及时增援。情节一顿。张郃佯作败退,魏延复夺街亭,不意突遭魏方伏击,千钧一发之际,王平引兵来援。情节又一顿。王、魏合兵,奔列柳城,与高翔夜袭街亭,陷身空寨,死命冲出,列柳城陷于敌手。情节再一顿。写双方环绕街亭反复争夺,一波三折,“有斗移星转,雨覆云翻之妙”(毛宗岗《读〈三国志〉法》),刀光剑影,令读者目不暇接。值得注意的是,傲慢轻狂的马谡,厮杀中不见踪影。还可以评点──诸葛亮“三哭”蜀兵“三败”诸葛亮“三令”诸葛亮“三嘱”【深化】古曲有“阳关三叠”。古典小说常用“三叠”法,《水浒传》中有“宋公明三打祝家庄”,《西游记》中有“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三国演义》中有“刘玄德三顾茅庐”,《红楼梦》中有“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其好处在于: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人物性格特点展现全面充分,既不过于简略,也不过于繁杂,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作文可以借鉴,如《后母的三巴掌》)语言方面,如评点“挥泪”。诸葛亮涕泪纵横,一为北伐失败痛惜,一为马谡违令遗憾,一为识人不深悔恨。种种情感,积累良久。斩将之时,难以自抑,猛然喷发。想起马谡亦为人才,相处日久,“义同兄弟”,为严明军纪,不能不杀,有情而不枉法,执法又不忘情,诸葛亮泪如泉涌,其情至真。不用“揩”、“抹”、“拭”等常用字,著一“挥"字,一见诸葛亮痛苦之深,一见诸葛亮决心之大。五、深化、拓展【与教科书编者对话】课后练习二“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但小说中的许多细节是虚构的。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进,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于街亭。(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史料可证,街亭之战,魏军主将是张郃,司马懿与此战无关。那么,小说为什么要将诸葛亮的对手改作司马懿?小说中的司马懿,既精通兵法又有实战经验。派子侦察、亲自巡哨、摸清守将,断绝水道、围而不攻、放火烧山,以及多次设伏等,表明其人非等闲之辈。历史上的司马懿,此时确未曾与诸葛亮交手。如果按照史实,将诸葛亮一出祁山兵败而返的对手写成魏国一员大将张郃,无疑会贬损诸葛亮的形象。作者“张冠李戴”,以同样多谋善断的司马懿来映衬诸葛亮(司马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更能表现诸葛亮的指挥若定、用兵如神。【与作者对话】●蜀军失败,为何其主帅诸葛亮依然光彩照人?失败的英雄。作者尊刘抑曹,在诸葛亮身上,倾注了自己的“英雄情结”。鲁迅批评《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课文更见诸葛亮的人性,不是“完人”,反而感人。虽然是一次失败的战争,却以生花妙笔写出了一个失败的英雄,给读者一种历史真实感。街亭布防,见其精细谨慎;初见图本,见其料事如神;回军汉中,见其从容不迫;赏将斩将,见其赏罚分明。对手和麾下诸将如众星拱月,对诸葛亮起映衬烘托作用。失败的英雄、悲怆的英雄,更能引起读者的审美思考。悲剧英雄比正剧英雄、喜剧影响更有震撼力。作者的用意,并不在于表现马谡的无能,而在于表现诸葛亮的智谋。结合《空城计》分析。●诸葛亮一向谨慎,知人善任,为什么竟重用马谡这样的“言其过实”之人?马谡请战,立下军令状,以“乞斩全家”的担保来表明决心与信心。而在诸葛亮心中,马谡“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建“攻心计”令孟获就范,建“反间计”令司马懿下野,可见其人亦非无能之辈。诸葛亮没有看到马谡缺乏作战经历,可为良谋而难作良将,也没有对马受命时流露的骄狂情绪予以注意,终至酿成大错。●失街亭,谁之过?你个人认为,谁应对一出祁山的失败负主要责任?(观点不求统一)第一种观点,街亭之败,马谡应负主要责任。马谡狂妄自大公然违令,蜀军咽喉之地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诸葛亮对马的缺点并非全无认识,对街亭布防十分细致周密,如马谡屯兵当道抵挡司马懿大军,战局会朝着有利于蜀方的方向发展。第二种观点,街亭之败,诸葛亮应负主要责任。诸葛亮识人不深用人不当,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动。司马懿评曰:“孔明用此人,如何不误事?"诸葛亮自承“深恨己之不明",可见诸葛亮用人不当是失败主要原因。第三种观点,关键并不在失街亭,而在诸葛亮此次北伐的战略错误。蜀汉势弱,曹魏势强,诸葛亮战略上处于劣势,非用奇谋不能取势。如从魏延之议,以奇兵经子午谷突袭长安,以主力由褒斜道猛攻都城,二地守将夏侯、曹真(二人此次皆为诸葛亮战败)绝非诸葛亮对手(时司马懿赋闲苑城),则长安指日可下。司马懿的评论可证这一观点:“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二出祁山的失败也证明此路不通(后北伐即不再走此道)。“诸葛一生惟谨慎”,不使险招坐失良机,也只有“长使英雄泪满襟”了。【深化】想当年,项羽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百二秦关终属楚,为何马谡屯兵山上置之死地就导致失败呢?●《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