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PPT第1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一章:历史时期中国的气候变迁气候变化与人类的产生寒暖交替对先唐时期文明的影响宋元明清气候变化与社会变动第2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距今万年中国的气温波动距今8000年到5000年左右的温暖期。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第一个寒冷期。春秋开始到西汉末年的温暖期。东汉到南北朝的寒冷时期。唐北宋温暖期。1000年到1200年左右的南宋温暖期。1200年至1300年的元代温暖期。1400年到1900年的明清宇宙期。气候变化与人类的产生第3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中国近5000年的气温变化曲线图气候变化与人类的产生第4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2.引起地球气候变化的因素大陆漂移:造成陆地和海洋位置和面积的变化,会影响全球大气环流,从而产生全球或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太阳辐射:太阳是地球最主要的外来能源,太阳活动不论长期或短期的变化,都能影响地球的气候。地球轨道变化:运行轨道的椭圆度、地轴倾角和地轴的进动三种变化。三种变化结合形成米兰科维奇循环,是地球产生冰河时期和间冰时期的主要原因。火山活动:火山在历史上每个世纪平均都会发生几次喷发,都会影响几年的气候变化,火山尘会阻断太阳辐射,造成气温下降。洋流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太平洋、北大西洋、北冰洋的温度涨落。人为因素:燃烧化石燃料,制造水泥,排放了大量的CO2和飘尘,此外还有土地利用、臭氧层破坏、畜牧业和农业活动、森林砍伐等,都会对气候有不同范围的影响。气候变化与人类的产生第5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3.第四纪气候第四纪是距今约200万年前开始的,是地球历史史上最近一次大冰川期,大冰期由冷暖干湿交替出现的亚冰期和亚间冰期组成。世界大陆有32%的面积被冰川覆盖,在高山地区都出现了大量冰川,气候寒冷,平均气候比现在低8℃~12℃;在间冰期中,气候温暖,北极气温比现在高10℃以上,低纬度地区气温也比现在高5.5℃。气候变化与人类的产生图为第四纪冰川遗址公园:大青山第6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中国第四纪地质图气候变化与人类的产生第7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4.新生代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影响大面积冰盖的存在改变了地表水体的分布。冰期时的大冰盖引起了地壳均衡运动。冰期改变了全球气候带的分布,大量喜暖性动植物种灭绝。气候变化与人类的产生第8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5.新生代第四纪人类的产生原因:气候变化引起部分地区森林面积缩小,迫使猿从树栖生活转向草原、灌丛生活。影响:使部分猿类空出前肢,促进手的变化,便于而后的劳动,促进了人类的发展。气候的变化与人类的产生第9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6.关于人类产生的学说劳动创造说冰川外因说气候变化说气候变化与人类的产生7.冰后期的环境变化和影响环境变化:气温转暖,降水量增加影响:有利于各个地区旱地农作物的生长,有利于人类原始发展,给中国新石器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以上资料为辛召整理第10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寒暖交替对先唐时期文明的影响(一)黄河文明的产生距今5000年,从地中海到印度地区由湿润→干燥的转变,出现荒漠化,大河则成为文明的发祥地。距今4000年,气候干燥寒冷,疾风气候变迁,大陆性加强。公元前2100--前1800年中国北方出现了由洪水→干旱的过程。图为秦时兵马俑图,体现了强大的秦王朝的气度,而这种强大的基础是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的发达农耕文明。第11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黄河文明产生的有利条件气候条件:全球气候转向干燥,大陆性特点显著,但黄河流域的气候在当时还属于比较湿润的。土壤条件:黄河流域为黄土,土质疏松,对旧石器时代的人来说易于耕种。地形条件:黄河流域地貌复杂,不仅有黄土高坡,还在其间夹杂着盆地、谷地、平原。植被条件:在距今5000年至3000年间,黄河流域有良好的植被覆盖,还有沼泽。寒暖交替对先唐时期文明的影响第12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寒暖交替对先唐时期文明的影响(三)《禹贡》九州土壤考证表第13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四)长江流域文明萌芽的表现太湖流域良渚文化中已有大型建筑和文字。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表明,在公园前12世纪已有城墙、青铜器、陶器。成都十二桥商代陶轮上有早期巴蜀右文字。(五)长江流域文明产生的条件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河流流量比较稳定,利于灌溉。植被覆盖率高。土壤肥沃。寒暖交替对先唐时期文明的影响第14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六)先唐时期气候变化夏商时期黄河流域的气候温暖湿润。西周时期出现寒冷期。春秋、战国、秦、西周又是历史上的一个温暖期。东汉时期又出现一个寒冷期。魏晋南北朝继续处于一个寒冷期寒暖交替对先唐时期文化的影响第15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七)气候对先唐时期文明影响的表现夏商时期,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促使农业的发展,社会稳定。西周时期,在西周末年出现寒冷期,气候干燥寒冷,农业发展缓慢,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动荡。春秋战国,秦、西汉温暖时期,政局稳定,存在时间长。东汉和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存在时间短。寒暖交替对先唐时期文化的影响第16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八)气候对北部农牧界限的影响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发展,使黄河流域以农耕为主。东汉时期,北方民族南下,使农牧区界线被打乱,形成一个农牧业杂处的交错过渡带。唐农耕区与半农半牧业的界线有所北移,使唐代农耕面积扩大。第17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九)温暖湿润气候对唐代农业经济影响的表现造成农牧业分界线北移,农耕区扩大。种植北界北移,产品出现多样化。使可供农牧生长时间长,生长周期缩短,熟制和复种指数提高。农作物单产提高,粮食总量增加。水利建设发展迅速。为南方地区的开发提供保证。寒暖交替对先唐时期文化的影响以上资料为文敏整理参考资料:《气候变化与社会发展》程明道《中国历史地理概述》邹逸麟第18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两图为《清明上河图》表现出的汴京繁荣。运河漕运是汴京繁荣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漕运的发达时以在中国西北在气候条件恶化条件下的经济衰落为背景的。第19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宋元明清气候变化与社会变动
在近2000年间,以1230年为界,前期相对温暖,后期相对寒冷。这就是说,880年至1230年这300多年间是一个气候转折的过渡时期。不过,以今天的气候标准来看,这仍是一个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期。即我们指的中世纪温暖期。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个时期是一个由温暖湿润转向寒冷干燥的转折时期,其中8世纪中叶和12世纪是这300多年间两个比较明显的突变时期,而12世纪的突变在尺度上应比8世纪更大。第20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一)历史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周期性南迁
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周期性南迁往往是以这些地区的寒冷气候为潜在动力,故中国历史上几次重大的北方游牧民族南迁高潮对应着千年尺度的寒冷期。必须指出的是,历史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对中国北方汉族人口东移南迁的作用不仅仅是在于战乱对北方地区经济的极大破坏,极大地分散了统治者的治国精力,而更重要的是历史时期我国北方汉族地区的农业形态也受到极大的破坏,使中国北方从经济上失去了与北方游牧民族抗衡的力量,穷于应付游牧民族南下的威胁;经济越来越困难,也加重了内乱,戎马蹂躏,更使北方汉族地区经济衰落。宋元明清气候变化与社会变动第21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中国历史上南下中原农业区的核心游牧民族活动范围变化表朝代民族变迁秦匈奴西汉匈奴北移西迁东汉鲜卑南移东迁西晋鲜卑南移东迁东晋多民族南迁隋东突厥西突厥西迁北移唐回纥北移五代契丹南移东迁北宋辽(契丹)南移东迁南宋金(女真)南移东迁元蒙古南迁东移明瓦剌、鞑靼、女真北移四面扩张清满族南移宋元明清气候变化与社会变动第22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图为中国历史气候变迁与移民、战乱关系图宋元明清气候变化与社会变动第23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二)南宋以来长达800年左右的寒冷期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由于气候寒冷,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处于一种高雅状态,威胁中原农业民族。由于气候寒冷,黄河流域农业经济衰落,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成为定局。宋元明清气候变化与社会变动
五代以后,入主中原的北方民族核心地区也越来越靠近东部,威胁中国南方的北方游牧民族也在向东退役。与之相应的是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东移南迁,东亚民族的战争舞台整体东移,这里是一个十分值得思考的历史人地轨迹。历史气候研究表明,近2000年中国历史气候,前1000年相对温暖湿润,而后1000年相对寒冷。五代以后,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北方民族辽、金、蒙古、满人入主中原建立政权。第24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三)明清小冰期(1500-1850)与社会变动
明清时期中国的气候十分寒冷,有“明清小冰期”之称。有的专家认为,16世纪至17世纪这个小冰期是因为整个银河系、太阳系、行星处于不同位置而使引力、电磁场、宇宙线、宇宙空间物质密度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故又称为“明清宇宙期”。明代中国东北部地区气候总体偏冷华北地区气候1400年前相对现在来说较暖,1400年至1500年偏冷,1500年后大约存在近70年的相对温暖期,1570年后则变寒冷。华中、华东地区中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在15世纪后半叶至17世纪上半叶有暖—冷—暖—冷的四个阶段,在洪武至永乐中叶,该地区气候在总体上较为温暖,到了15世纪,该地区的寒冷事件记载增多,说明气候相对寒冷。华南地区气候总体呈现略冷的特点,冷暖时间出现时间大多之后于华北、华中、华东地区。宋元明清气候变化与社会变动第25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宋元明清气候变化与社会变动清代可分为短暂气候寒冷期、前中期气候相对温暖期和中后期气候寒冷期三个阶段。清代温度变化在空间上存在两个特征:一是全国各区域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二是西部、华南地区与东中部地区温度变化位相相反。明清时期处于一种灾荒、动荡、迁移的情况,农民为生存挣扎,农业技术的革新环境受到影响;人口膨胀问题使依靠土地资源以拓荒为主的投入成为满足生存的主要手段,减少投入而提高效益的技术创新诱发性因素受到抑制,技术投入就更加不足,这些都成为明清以来综合国力在世界日益下降的重要原因。第26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气候变化对蒙古帝国兴衰的影响
在蒙古帝国西征之前以及西征过程中,当时欧亚草原气候暖湿,既没有出现显著的干旱也没有突然降温的证据,因此,前人关于蒙古西征源于当时草原气候恶化的认识可能与事实相悖。但可以知道:暖湿气候为蒙古帝国的兴起与西迁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征战带来了便利。宋元明清气候变化与社会变动第27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气候变化对清农业的影响占城稻的推广:占城稻生长期短,早春播种可在时间上避开旱涝灾害多发的夏秋之交时段,使得收成有所保障;同事,占城稻收割之后较长时间内光热条件仍极优渥,使得收割其稻茬复生再结实或种植其他作物成为可能;此外,占城稻较粳稻出米多,质优价廉,迎合了中产以下家庭的需求。宋元明清气候变化与社会变动以上资料由莫宇利整理参考文献:《中国历朝气候变化》葛全胜等著第28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冰后期:第四纪在距今1万年左右进入全新世时期,这个时期是在经历一个第四纪第四次冰期后的一个间冰期,气候日趋转暖,称为冰后期,这时期,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年至5000年,世界进入一个温暖湿润的时期,特别有利于古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大暖期的鼎盛阶段(距今7200年至6000年),古代人类文化飞速发展,这在许多人类文化的出现都有明显的体现。河姆渡文化、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都是其代表,同时许多无人区也出现了人类。中世纪温暖期:是指处于600年到1000年左右间的一个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期。这是一个由温暖湿润转向寒冷干燥的转折时期。南宋寒冷期:1100年至1200年的寒冷时期,这次12世纪的气候转寒标志着中世纪温暖期的结束,以后气候虽有反复,但总体看来是以寒冷为主。明清宇宙期:从1400年到1900年,又称“明清小冰期”,为低温多灾时期。名词解释第29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历史气候资源的收集方法我国历史气候史料的丰富是世界各国都不能企及的。龚高法等认为,它的来源包括四个方面:①系统的观测资料;②水、旱、霜、雪、雹等异常气象记载;③各种自然地理因子的记载;④物候、生物分布和农事等记载。第一类资源从天气日记、雨量观测记录、雨雪分寸记录和晴雨录中去收集;第二类从二十四史、诗文集、地方志和类书中收集;第三类从笔记、游记、地理书和类书中收集;第四类从历书、古农书和医书中去收集。第30页,共3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
历史气候资料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满志敏、葛全胜等认为,官方组织的有关气候信息记载比较可靠,私人笔记、游记等的气候记载最为可靠,方志的可靠性程度要低些。在历史气候记载形成有用的气候资料前,要对流传、使用中出现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的错误进行校订,采用以下四条原则。①原始优先。历史气候记载中错误的部分原因产生于流传过程,因此运用较原始的资料尽可能避免这类错误。②校勘优先。即优先使用经过多次校勘的史料。③价值优先。因作者水平、收集资料能力,社会地位不同,记载的可信程度,即史料价值不同。④互相参照。---张丕远.《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第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北京地铁技术创新研究院招聘1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遗传医学基因检测报告解读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生物科技行业创新应用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5年智慧城市行业智能交通应用与城市规划研究报告
- 2025年急诊室常见危重病例救治技能考核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全球电动车市场发展态势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25年未来出行行业智能出行与交通网络研究报告
- 曹刿论战预习课件
- 民航安全技术检查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科医生常见病诊疗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监理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突发性耳聋的中医辩证及护理方案
- T-SZEIA 001-2024 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变电站电气设备
- 2025年湖南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同步分层作业设计含答案解析
- 简易钢结构雨棚施工承包合同范本
- 苏州市前期物业管理委托合同范本
- 2022年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气管支架临床应用》课件
- 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调查报告分析及反思
- 2024新指南: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预防指南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