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仪表及其系统维护检修操作规程_第1页
防爆仪表及其系统维护检修操作规程_第2页
防爆仪表及其系统维护检修操作规程_第3页
防爆仪表及其系统维护检修操作规程_第4页
防爆仪表及其系统维护检修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爆仪表及其系统维护检修操作规程1总则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主题内容本节规定在石化企业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中进行防爆仪表及其系统防爆性能方面的维护检修准则。2适用范围本节规程适用于在石化企业内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以下简称“危险场所”)中进行防爆仪表及其系统防爆性能方面的维护、检修。二、编写修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J58-8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化工设计标准《化工企业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设计技术规定》(CD90A4-8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GB3836.1-2000)2防爆仪表及其系统维护、检修的有关技术要求一、通用技术要求1危险场所使用的仪表必须符合防爆类型及等级要求。2危险场所仪表的安装、配线必须符合防爆类型及等级的技术要求。3防爆仪表的明显部位应有清晰的防爆标志。4防爆仪表及其辅助设备、管件、连接件、密封件均应有合法的防爆合格证,其构成的系统应有合格的设计。5防爆仪表的表面温度不得超过表8-1-1中规定的数值。表8-1-1允许最高表面温度表介质温度组别允许最高表面温度(max)/℃气体T1T2T3T4T5T6450300200135100856防爆仪表避免安装在高温、振动、有尘埃、有腐蚀性气体、有爆炸性介质集积的死角和尽可能避免安装在阳光直射的地方。7防爆仪表检修时不准更改零部件的结构、材质和配线。8在危险场所对原有的防爆仪表进行更新、改造时,必须审定仪表的防爆性能,不得随意降低防爆等级。二、防爆仪表专用技术要求1隔爆型仪表(1)当隔爆型仪表外壳损坏,影响到防爆性能时,应予更换,但不得降低其防爆等级。(2)隔爆结合面(包括螺纹)应无锈蚀现象和明显的损伤,并注意保持原有的光洁程度。(3)螺纹的最小啮合扣数和最小拧人深度应符合表8-1-2的规定。表8-1-2螺纹的最小啮合扣数表外壳净容积/L最小拧入深度/mm最小啮合口数(不包括Ⅰ类)ⅡⅡⅡ≤0.10.1<~≤2.0>2.05.09.012.56≥6注:表中Ⅱ、Ⅱ、Ⅱ的含义,见国际GB3836.1—2000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分级规定。(4)隔爆型仪表的密封衬垫不得随意更换。(5)隔爆型仪表外壳紧固螺栓不得随意更换,更不允许用塑料或轻合金材质螺栓代替。(6)隔爆型仪表的电缆或导线引入时应注意下列要求:压盘式引入的必须有防松措施。压紧螺母式引入的须把螺母拧紧。浇铸固在填料密封式引入的其厚度不得小于引入口径的1.5倍,填料在95℃时不得软化,更不得对电缆或导线有腐蚀作用。(7)隔爆型仪表经检修或更换后配线的技术要求:危险场所的仪表配线不准明敷绝缘导线,而应采用钢管配线或电缆配线。在钢管配线时,钢管、附件和仪表之间用螺纹连接,螺纹的有效啮合扣数不少于6扣,螺纹连接处应涂不干性防锈油,但不得使用四氟膜、麻丝等非导电性材料。仪表本体接线盒与钢管间须用符合隔爆要求的挠性连接管进行连接。在危险场所敷设的电缆或导线一般不应有中间接头。配线进入仪表或穿过建筑物时需要设置隔离密封盒,盒内需充填非燃性密封填料。危险场所之间和危险场所与非危险场所之间的电缆沟、电缆槽以及钢管在线路敷设时均应有孔洞,以便采用充砂、填阻火堵料等措施,隔断危险介质的流动。电力电缆与仪表电缆必须分开敷设,如占用同一电缆槽,两者应相距50mm以上或以金属板隔离。2本安型仪表本安型仪表要求在正常运行和故障状态下,电路中产生的火花或热效应均不能点燃危险场所的危险介质。安装在危险场所的本安型仪表应通过安保器(或称安全栅),与非防爆型仪表及有关的附件连接构成本安回路。本安回路中的安保器(安全栅)、电源必须安装在非危险场所。本安型仪表中的元件在检修时不得随意更动。本安型仪表的配线除按本节2.2.1.7e规定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定:本安回路的配线必须有防止与其他线路发生混合的措施,以免产生电磁感应。本安与非本安回路不得共用一根电缆或保护钢管。多个本安回路共用一根电缆时应采用线芯分别屏蔽式电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本安回路共用一根保护钢管时,导线(或电缆)应采用屏蔽式的。本安回路与非本安回路共用一接线盒时,本安回路应有专用的端子板,两种回路的端子板间应设绝缘隔板或两者间有大于50mm的安全距离。本安回路及本安关联回路在非危险场所内配线应与其他回路分开捆扎、固定或用绝缘板加以隔离。本安型仪表配线引入装置应有防松或自锁机构。接线端子外的导电部分需穿绝缘套管。本安回路及本安关联回路的电缆、端子板等应有蓝色标记或缠有蓝色胶带。本安回路及本安关联回路所用导线或电缆其分布电感、电容器应在允许的范围内。在回路检修或电缆更新时未经核算不得更改,其屏蔽结构和电缆(或导线)的绞合度也不得随意更改。本安回路所用的电缆(或导线)其截面积应符合相关规定,不得随意加粗或减细,其芯线材质为铜质。本安回路的配线有防止爆炸性介质流动和保护电缆(或导线)机械损伤的措施。本安回路中的安全栅接地时,应严格按照其要求接地。3正压防爆仪表正压防爆仪表的容器内应保持200Pa以上的正压压力。当压力低于100Pa时,应自动发出报警信号。采用正压仪表箱(柜)作为整套或多台仪表的防爆措施时,应有醒目的标志和开关门报警。容器内不得有通风死角,以防止可燃性气体集积。容器内(包括仪表箱(柜))所加的正压气源不允许采自危险场所。4控制室的防爆技术要求。控制室一般应设置在非危险场所。如设置在危险场所,则控制室应采用正压防爆措施。当控制室所有通道关闭时应能维持在30Pa的正压状态。控制室内不允许带入火种、火源。不得使用高压电气设备,使用高频电气设备时必须注意与仪表设备保持有一定的距离间隔。控制室内的所有本安及非本安回路和电气设备必须按其技术要求进行正确连接。控制室内的所有仪表及电气设备必须按其技术要求进行接地。高压电缆、危险介质、高温介质不得穿越自控室。3防爆仪表及其系统的维护与检修一、一般规定仪表车间技术组和各维修班组应配备各自工作范围内所有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区域图。确认仪表及其配线的防爆结构是否符合危险场所防爆等级要求。在进入危险场所工作时所携带的仪表(或检测工具)应为非金属外壳,并配有皮质外套。安装在危险场所的两线制隔爆仪表,不允许开盖检查,如确实需要,必须停电或按用火制度执行。安装在危险场所的本安仪表可以在通电的情况下打开壳盖进行检查调整。但如需拆线或更换元件时,则必须停电。维修非危险场所的本安关联设备时,除目测检查外,必须切断连接危险场所的本安回路配线。但停车检修或经测爆确认对应的危险场所内不存在危险介质(或爆炸极限以下)时,不受本条限制。内装电池的本安仪表其电池必须在非危险场所进行更换或充电。在本安回路上不准有任何临时性接线。二、防爆仪表的日常维护仪表维修人员在每日定时对生产装置进行巡回检查时,应特别注意检查防爆仪表及其系统是否存在异常现象。对巡检中发现的异常现象应及时处理,对难度较大的应及时通知有关方面尽早处理。对防爆仪表及回路的故障和处理情况均应记录存档。保持防爆仪表外壳清洁,及时清除其周围有碍安全运行的杂物和易燃性物品。检查防爆仪表外壳温升应符合本节2.1.5条的规定要求。检查防爆仪表外壳各部位的紧固件、密封件必需齐全,无松动。检查防爆仪表外壳应无裂纹或有损防爆性能的机械变形和腐蚀现象。检查防爆仪表的接合面部分不得有锈蚀现象。检查防爆仪表导线的引入装置密封必需良好,挠性连接管、密封接头等必需完好无损。防爆仪表附近不得有明显的物料泄漏现象。检查防爆仪表其防爆标志应清晰可见。检查正压型防爆仪表及设备的气源压力是否正常,报警系统工作是否正常。如控制室采用正压防爆结构,检查内容同3.2.12条。隔爆仪表及回路电缆的检查内容按本节2.2.1.7规定进行。本安仪表及本安关联设备和回路的检查内容按本节2.2.1.7及2.2.2.5条规定进行。三、防爆仪表的检修防爆仪表及其关联设备、回路的检修应制定检修计划。对日常无法处理的系统防爆问题应在大检修期间进行处理。单台仪表防爆性能的检查可在仪表日常检修时进行。防爆性能的检查项目如下:检查防爆仪表外壳、接线盒的密封和完好情况,消除缺陷或更换失效部件。清理隔爆型仪表的隔爆面,除锈,涂敷薄层防锈油。油脂应采用导电性防锈油,如磷化膏、二硫化钼等油脂,切不可涂漆或其他非导电性油脂。隔爆型仪表的隔爆结合面如有明显的损伤和腐蚀应予更换。更换或修理易损件和紧固件。隔爆型仪表如需要更换外壳须按本节2.2.1.1条规定进行。检查防爆仪表接地端子,接线端子有无松动、腐蚀,用螺栓固定的接线端子(包括接地端子),应在大检修期间松开后再重新紧固,以防松动或虚接。对腐蚀、生锈的螺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