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部分习题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部分习题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部分习题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部分习题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部分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A型题A.气候因素B.地域因素C.饮食习惯D.生活与工作环境E.体质与精A.正邪相搏B.阴阳失调C.饮食失调D.气血失常E.脏腑功能失调A.邪气强盛B.正气不足C.邪胜正负D.正虚邪不胜E.正胜邪衰A.邪气B.正气C.地域因素D.饮食习惯E.生活和工作环境A.新感病邪B.过于劳累C.正虚未复D.邪未尽除E.饮食不慎A.正气的盛衰B.邪气的性质C.感邪的轻重D.禀赋的强弱E.邪正A.劳复B.正气C.食复D.药复E.复感新邪A.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B.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C.表证未罢又见里证D.寒证未罢又见湿证E.气血两燔A.感受寒邪和湿邪而发病B.感受湿邪和热邪而发病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E.表证A.新感病邪B.过于劳累C.正虚未复D.邪未尽复感邪E.肺卫同病A.感受阳邪,从阳化热B.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C.气郁化火D.瘀热在里E.痰食积滞,郁而化热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虚阳亢A.重阳必阴B.寒极生热C.阳胜则热,从阴化寒D.阳损及阴E.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阳亡失A.气不摄血B.气机逆乱C.血随气脱D.血随气逆E.血随气结A.失血过多,血脉空虚B.脾虚气弱,生化无源C.房劳过度而耗伤A.内脏下垂B.腰腹胀满重坠C.里急后重D.子宫脱垂E.久利脱肛A.气滞血瘀B.气虚血瘀C.气不摄血D.气随血脱E.气血两虚A.燥热之邪灼伤B.五志过极化火耗伤C.忧愁思虑而暗耗D.多汗、多尿,吐泻太过E.过用辛燥药物化火耗伤A.热汗多B.身热肢冷C.畏寒蜷卧D.气喘E.脉数疾A.烦躁不安 (二)B型题A.感受阳邪B.面色苍白C.冷汗淋漓D.脉微欲绝E.以上皆非B.正气的强弱C.体质的强弱D.感受阴邪E.邪气的种A.饮食不慎B.情志失调C.劳逸失度D.邪未尽除E.新感病邪A.气陷B.血热C.出血D.气脱E.血瘀A.痰涎壅盛,咳嗽气粗B.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水肿C.大实之病,反D.久病心悸,面憔体倦E.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腹满痛喜按A.邪正盛衰变化B.身体素质C.生活状况D.地区方域E.失治误治 (三)D型题A.正气B.邪气C.体质D.精神状态E.饮食习惯A.精神状态B.先天禀赋C.生活习惯D.饮食营养E.劳逸适度A.邪气的种类B.邪气的性质C.感受阴邪D.感受阳邪E.治疗不当A.气闭B.气脱C.气逆D.气滞E.气陷A.壮热面红B.呼吸气粗C.烦躁不安D.四肢不温E.脉象沉伏A.四肢逆冷B.畏寒蜷卧C.口渴D.面色泛红E.脉微细A.假热象B.很重的虚寒证C.寒热错杂证D.实寒证E.真热假寒证A.假寒象B.虚热证C.寒热错杂证D.实热证E.真寒假热证A.阴虚B.阳虚C.阴损及阳D.阳损及阴E.阴阳格拒A.大实有赢状B.至虚有盛候C.由虚转实D.虚中夹实E.实中夹虚A.心B.肝C.脾D.胃E.肾 (四)X型题A.感邪即发B.伏而后发C.徐发D.继发E.合病与并病A.抵御外邪的入侵B.病位的浅深C.疾病的不药而愈D.病情的轻重A.邪未尽除B.正虚未复C.诱因D.情志不舒E.气血失和A.疾病是单纯的局部病变的病理过程B.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C.疾病是无局部症状的全身性病变的病理过程D.疾病是局部和全身综合A.表虚里实B.上实下虚C.至虚有盛候D.表实里虚E.上虚下实A.经络闭塞B.久病耗精C.脏腑功能亢奋D.气机阻滞A.食积郁而化热B.外感温热之邪C.血瘀化热D.寒邪入里化热E.五A.脉大而无根B.精神萎靡C.畏寒蜷卧D.脉微欲绝E.面色苍白A.肺B.肝C.脾D.胃E.肾A.肾B.心C.肺D.肝E.胃A.外伤大量失血B.肝病呕血C.月经淋漓不断D.妇女崩中E.产A.湿浊困阻B.肌肤肿胀C.痰饮凝聚D.水液贮留E.气滞血瘀A.二便不通B.脉实有力C.瘀血内阻D.心悸气短E.水湿泛滥A.情志所伤B.饮食寒温不适C.水湿停滞D.瘀血内阻E.痰浊壅阻A.水停气阻B.血瘀水停C.气随津脱D.津亏血瘀E.津枯血燥A.心B.肝C.胃D.肺E.肾1.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和。 气”。 8.继发,是指在的基础上,继续发生新的疾病。 ”动可具体表现在肺的__________、,多由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等阻滞气机出入所1.邪气是泛指一切致病因素。()2.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3.食复是指因饮食因素而发病者。()4.合病是指感受两种以上的邪气而发病。()复的病理变化。()2.《理虚元鉴》提出虚证病机本于肺脾肾之论点。()4.邪正相持状态多见于重病的恢复期。()况。()6.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据。()反映于里或反映于外而言,而非指病位的在表或在里。()8.最易伤津的是吐泻。()在里或在表。()10.阳虚必定以气虚为基础,而气虚并不都表现为阳虚。())15.对“六郁”病机有创见性阐释的是《丹溪心法》。()16.所谓“实”的病机是指邪气亢盛而正气已衰。()19.气闭病变,因融冒秽浊之气而致者为气厥。()20.突然遭受巨大精神创伤所致的昏厥,是由于气脱所致。()21.气滞血瘀与心的生理功能失调关系极为密切。()23.疾病过程中,因虚致实变化意味着正气来复,病情有向愈之机转。()1.正气2.合病3.并病4.病机5.邪正盛衰6.虚实错杂7.虚实真假、简答题病机的原因有哪些?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失调有哪些病机变化?种病机变化?其各自的概念如何?试题答案 (一)A型题1.E2.A3.B4.A5.D6.E7.B8.B9.C10.D11.A12.C (二)B型题1.E2.E3.B4.D5.D6.E7.D8.C9.E10.D11.C12.A (三)D型题1.AB2.AB3.AB4.CE5.DE6.CD7.AB8.AD9.CD10.DE11.BE (四)X型题1.ABCDE2.ACE3.ABC4.BDE5.ABDE6.ACD7.ABCDE8.B因作用下13.整体观和辩证观(或注重整体联系的病理观)21.寒(或阳病);热(或阴病)淡脉迟质病机说×中,致病邪气与机体的抗病能力间相互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现某些与疾病本质不符的假象的病理状态(或真实假虚,或真虚假实)。10.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的肢麻、震颤、抽搐。其特点是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或虚亏不甚)的实热证。主要包括气滞(气机郁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病机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