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食糖行业发展前景展望报告_第1页
2022-2023年食糖行业发展前景展望报告_第2页
2022-2023年食糖行业发展前景展望报告_第3页
2022-2023年食糖行业发展前景展望报告_第4页
2022-2023年食糖行业发展前景展望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年食糖行业发展前景展望报告可编辑目录食糖行业概述食糖行业环境食糖行业现状食糖行业发展趋势食糖行业企业及格局CONTENT010203040501行业概述COMPANYPROFILE食糖行业01食糖是指以甘蔗、甜菜等糖料作物为原料制作的调味品,主要包括白糖、红糖、冰糖三种,这三种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甜菜制作而成的食糖其主要成份也是蔗糖)。食糖定义发展历程021949年-1958年我国制糖业恢复生产,开始新建大型机械化制糖厂,并完成对土法制糖能力的机械化、半机械化改造。1959年到1977年是我国制糖业的生产建设徘徊期,中间经历了“三年困难”、“十年动乱”和“文化大革命”,制糖业发展艰难。1978年至1990年迎来了历史上制糖业最兴盛的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政策极大调动了人们制糖积极性。1991年至今制糖业经历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科学技术提高以及国家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促进我国制糖业稳定发展。产业链分析04上游我国是重要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糖料种植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量和产值仅次于粮食、油料、棉花,居第四位。我国是世界上用甘蔗制糖最早的国家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用甜菜制糖是近几十年才开始的。据资料显示,2020/21年我国糖料播种面积为1453千公顷。其中甘蔗播种面积为1191千公顷;甜菜播种面积为262千公顷。产业链分析04中游食糖行业中游企业原材料大部分依靠进口,主要原因是下游消费终端为保障科研成果,对行业产品的质量稳定性要求较高,因此,中游科研用制备厂商更倾向于选择仪器先进、供应链稳定的进口原材料供应商。企业产品价格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由于食糖企业的产品毛利较高,原材料价格波动不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产业链分析04下游饮料行业是我国食糖主要的消费领域之一,随着近年来我国饮料行业的不断发展,饮料的产量也不断增加,使其对食糖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促进了我国食糖行业的发展。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饮料产量为18338万吨,同比增长12%。02行业环境INDUSTRYBACKGROUND政治环境101《关于统筹做好2022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聚焦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花生、牛羊、生猪、淡水养殖、天然橡胶、棉花、食糖、奶类、种业、设施蔬菜等重要农产品,适当兼顾其他特色农产品,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强镇《对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0456号(农业水利类40号)提案的答复摘要》《关于在广西开展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通知》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规划布局,聚焦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花生、牛羊、生猪、淡水养殖、天然橡胶、棉花、食糖、乳制品、种业、设施蔬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进一步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稳定农户种蔗收益,服务保障国家食糖供应安全。政治环境202围绕重要农产品和优势特色农产品打造重点链和典型县。重要农产品主要针对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猪肉、牛羊肉、乳制品、天然橡胶等11种重要农产品。政治环境《关于开展全国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和典型县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央储备棉花、食糖直属库仓储设施,适当支持地方政府粮食储备配套的仓储物流设施、政策性粮食收购有仓容缺口区域的粮食仓储设施等。《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仓储设施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粮食、食糖、棉花储备信息系统通过省级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平台(简称“省级平台”)或中央企业管理平台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2021年扩大到棉花、食糖、防汛抗旱物资等储备,2022年进一步延伸到粮食应急网点、物流、应急保障等相关企业。《关于统筹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完善中央与地方重要商品储备制度,优化储备品种和区域结构,适当扩大肉类、食糖、边销茶和地方储备中的小包装粮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储备规模。《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01020304政治环境经济环境03经济环境社会环境10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几度赶超世界各国,一跃而上,成为GDP总量仅次于美国的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其中的不足之处,最基本的问题便是就业问题,我国人口基数大,在改革开放后,人才的竞争更显得尤为激烈,大学生面对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失业人士一直困扰着我国发展过程中,对于国家来说,促进社会就业公平问题需持续关注并及时解决;对于个人来说提前做好职业规划、人生规划也是人生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当前的环境下,挑战与危机并存,中国正面临着最好的发展机遇期,在风险中寻求机遇,抓住机遇,不断壮大自己。自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系日趋完善、法治化进程也逐步趋近完美,市场经济体系也在不断蓬勃发展;虽在一些方面上弊端漏洞仍存,但在整体上,我国总体发展稳中向好,宏观环境稳定繁荣,二十一世纪的华夏繁荣美好,对于青年人来说,也是机遇无限的时代。01

02社会环境205传统食糖行业市场门槛低、缺乏统一行业标准,服务过程没有专业的监督等问题影响行业发展。互联网与电烙铁的结合,缩减中间环节,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90后、00后等各类人群,逐步成为食糖行业的消费主力。行业驱动因素06研究资源投入稳健增长供需平衡促进市场发展商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行业竞争促进行业正向发展为促进行业科技创新事业发展,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中国逐步加大行业经费投入、落实税收优惠、鼓励科研人才发展,全面推动科研事业发展,同时带动科研服务市场增长,广泛运用于各个研究领域,未来市场空间将进一步释放食糖产业处于快速增长时期,由于食糖行业的产品及服务模式特性,使其供给市场与需求市场存在较强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关系,食糖市场在良好的供需作用机制下保持稳定发展从应用领域来看,食糖行业产品广泛的运用于医学、药学、检验学、卫生免疫学、食品安全、农业科学等民营领域在市场发展中,行业企业为争取竞争优势,尤其是大中型企业,越来越重视自主研发实力,在企业科研方面投入逐年增长,企业科研服务市场逐步打开,未来科研用检测试剂的服务主体趋于多元化03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行业现状01随着全球食糖行业的不断发展,食糖的产销量也随之不断增长。据资料显示,2020/21年制糖期全球食糖产量将达到18467万吨,同比增长5%,有望达到历史次高水平;销量将达到18550万吨,同比增长0.92%。从全球食糖产量地区分布情况来看,2020/21年全球食糖产量最多的地区为亚洲,占全球总产量的36.98%;其次为南美洲,占比为247%。行业现状022015-2017年受到食糖消费量下降的影响,中国食糖进口量持续下降,到2017年中国食糖进口量下降至229万吨。随着食糖消费量的回收,中国食糖进口量也在逐渐上升,到2020年中国食糖进口量上升至527万吨,同比上升55.46%;2021年1-9月中国食糖进口量为297万吨,同比上升33%。2020年和2021年,中国食糖进口量上升幅度都较大,一方面是由于食糖产量基本维持稳定,但是消费量有上升趋势,另一方面是受到疫情的影响。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由于全球食糖产地较多,市场交易自由,除非出现波及范围较广的全球气候异常或者战争,不然国际市场上食糖交个较为稳定,一般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动。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食糖进口金额为1802百万美元,同比上升60.73%;2021年1-9月中国食糖进口金额为1077.5百万美元,同比上升37%。近年来中国食糖产业飞速发展,在世界食糖消费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2013/14-2015/16年中国食糖产量呈现下降趋势,从133

食糖产量食糖进口现状市场规模03食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是食品加工行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原料,同时糖也是人体所必须的三大养分之一,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食糖产业飞速发展,在世界食糖消费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据资料显示,2021/22制糖期我国食糖产量完成935.05万吨,较2020/21制糖期减少131万吨,同比下降129%;销量为4467万吨,较2020/21年制糖期减少了518.13万吨,同比下降587%。从我国食糖产量结构情况来看,2020/21年我国甘蔗糖产量达91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5.63%;甜菜糖产量为1562万吨,占总产量的137%。从产量地区分布情况来看,2020/21年广西甘蔗糖产量完成628.79万吨,占全国甘蔗糖总产量的68.84%,全国排名第一;云南甘蔗糖产量完成2223万吨,占全国甘蔗糖总产量的222%,全国排名第二;广东甘蔗糖产量完成598万吨,占全国甘蔗糖总产量的5.91%,全国排名第三。2020/21制糖期内蒙古甜菜糖产量完成89.1万吨,占全国甜菜糖总产量的58.14%,全国排名第一;新疆甜菜糖产量完成57.61万吨,占全国甜菜糖总产量的37.59%,全国排名第二;黑龙江甜菜糖产量完成45万吨,占全国甜菜糖总产量的0.95%,全国排名第三。行业痛点04010203食糖行业缺乏完备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生产商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行业内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导致产品的可靠性难以保证,丧失产品市场竞争力政府秉承创新开放的态度,支持和鼓励科学研究创新,对科学研究试验不设置严格限制,因此,食糖行业不存在统一的监督管理规范,产品质量主要依靠生产企业自主检测,食糖行业产品质量的监管难度加大在中低端产品领域,仍然有较大比例的产品依赖于进口渠道。此外,食糖行业企业缺乏创新研发能力以及仿制能力,加重下游消费端对进口科研用检测试剂的依赖,不利于食糖行业的发展质量参差不齐行业监管难度大高端产品发展落后行业发展建议053健全中央和地方财政稳定投入机制,加大对甘蔗、甜菜等糖料新品种培育、机械化耕种收补贴支持力度。鼓励土地有序流转,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比例,完善农机、植保等专业化标准化服务体系,提高生产效率。加强主产区“双高”基地建设,确保核心区域糖料种植面积稳定、产量增加。12完善食糖配额发放机制,统筹考虑制糖企业、用糖企业和贸易商需求,合理分配进口配额;探索建立区分生产淡旺季的进口配额分批发放机制,探索建立进口环节超额收益用于发展国内食糖产业的机制。建立糖浆与成品糖进口总量协调机制,探索将糖浆纳入食糖进口管理范畴。强化边贸管理,加大对食糖走私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保险+期货/期权”的价格保险体系,明确政策性保险性质,建立中央、地方多方保费投入机制。探索建立糖料收购贷款授信动态调整机制,将原料收购资金贷款纳入政策性农业贷款。建立健全覆盖国内外主产区,包括生产、价格、消费、库存的全产业链大数据监测预警平台,加强信息发布和服务,强化市场监测预警支撑能力。健全完善食糖储备管理制度,增强市场调控政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前瞻性,促进国内食糖市场平稳运行。加大对主产区糖料生产扶持力度强化食糖进口宏观调控是推动食糖价格形成机制改革04行业格局及趋势BUSINESSMODEL服务功效服务水平价格优势技术优势创新能力竞争焦点行业竞争焦点主要集中在产品与服务本身的优势,包括服务的和共享与服务水平行业竞争还包括企业的硬实力,包括服务的技术优势、创新能力、企业人才优势等01竞争焦点1服务食糖行业的竞争促进了产品与服务的持续优化与创新,给行业服务带来不断的新体验。2技术3需求竞争趋势的影响食糖行业的良性竞争很好的促进了行业需求、技术、产品与服务的发展,促进服务水平不断优化,服务与技术能力不断创新。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优质的产品与服务。02竞争趋势与影响食糖行业的竞争促进了行业技术的更新与迭代。食糖行业竞争趋势首先在需求的分析与客户痛点的把握上竞争格局03竞争格局1竞争格局replssssaceSrc1竞争格局04竞争格局2中粮糖业是中粮集团控股国内A股上市公司,是中粮集团食糖业务专业化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国内外制糖、食糖进口、港口炼糖、国内食糖销售及贸易、食糖仓储及物流、番茄加工。中粮糖业食糖业务在国内外建立了完善的产业布局,全产业链增值能力位于行业前列。公司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高品质的食糖产品,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不同包装规格产品,主要包括原糖、白砂糖、绵白糖、赤砂糖、精幼砂糖、红糖及糖加工副产品颗粒粕、糖蜜等。据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9月,中粮糖业营业收入完成180.31亿元,同比增长26.02%。从营收结构来看,2020年中粮糖业贸易糖业务收入为122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58.78%,;自产糖产品(含Tully)业务收入为46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20.63%;加工糖业务收入为25.2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191%;番茄制品(含小包装、林果)业务收入为15.8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7.46%;农资(种子、农药、化肥等)业务收入为0.5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0.25%;农作物种植业务收入为0.1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0.03%;其他业务收入为0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0.94%。食糖行业主要以服务业为发展趋势食糖行业重点为技术研究,包括模型研究,解决方案研究205080行业投入增加、市场空间大食糖行业覆盖群体较大,市场空间与产值足够大,好的服务与解决方案必然带来较大的回报,因此行业也越来越受到资本与企业的重视。食糖行业市场空间巨大,存在较大蓝海,资本投入将会增加行业前景05行业发展趋势062019202020212022需求稳定增长从人口规模来看,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巨大,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中国人口政策不断松动,国家开始开放二胎、三胎政策,使得人口在未来一段时间能将出现上涨,人口的增长将进一步带动食糖行业需求的增长。从城镇化水平来看,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稳步提升,人们对食糖消费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此外,除了传统的食品工业消费和居民生活消费,食糖在医药、建材、化工等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未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食糖的消费潜力也将进一步释放。食糖进口压力较大由于中国食糖生产不能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