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201120122第1页/共129页2/106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1国内生产总值1.2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1.3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指标1.4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第2页/共129页3/1061.1国内生产总值研究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首先要有定义和计量总产出或总收入的一整套方法。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就是这样的方法。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在一定经济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应用统计、会计、数学等方法,为测定一个国家(地区、部门)在特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流量)和特定时点上的经济成果(存量)所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其各项总量指标及其组成,是进行经济分析、经济预测和决策研究的重要依据。第3页/共129页4/106两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两种: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简称SNA(asystemofnationalaccounts)主要由市场经济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采用,也叫西方体系。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thesystemofmaterialproductbalances)主要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国家采用,也叫东方体系。现在主要采用SNA。第4页/共129页5/106SNA体系:GDP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s:GDP)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第5页/共129页6/106GDP概念理解:GDP是个市场价值概念。除少数例外,GDP仅仅是指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包括在内。为了避免重复计算,GDP只计算最终产品价值,而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GDP仅指一个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而不是一定时间内所售出的最终产品。(是个生产概念)GDP仅仅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价值,故包含时间因素,是个流量。GDP是指一个国家国土内所生产的产品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不管这种生产的生产要素的归属关系。这就有了GNP与GDP的区别。第6页/共129页7/106
小资料1-1:存量与流量、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
存量:一国在某一时点已有的经济总量(某个变量的数值)(如:一个月的收入、国内生产总值)
流量:一国在某个时期在变化的某个经济量(某个变量的变动数值)(如:国民财富)
存量分析:一国对某一时点上已有的经济总量及其对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所进行的分析。如货币主义宏观经济模型中认为货币供应量是决定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关键因素。
流量分析:一国对一定时期内有关经济变量的影响所进行的分析。如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中考察投资与储蓄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关系。第7页/共129页8/106一、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最终产品(finalproducts)指最后使用者购买的全部商品和劳务,中间产品(intermediategoods)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和劳务。计算最终产品价值时用增值法(valueadded)或最终产品法(finalproductapproach)第8页/共129页9/106
小资料1-2: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增加值与总产值,中间产品价值
中间产品:是指用来参加其它产品的生产过程的产品,含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燃料等。
最终产品:是指已经退出生产过程,进入生活消费领域,可直接消费的产品。
总产值:是指在统计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值,即销售总收入。
增加值:是指在统计期内生产过程中的新增加的产值,(增加值=销售总收入-消耗的中间产品产值)第9页/共129页10/106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计算GDP的方法最终产品法:最终产品价值和。价值增值法:计算在生产不同阶段增加产值,即计算销售产品收益与为生产该产品购买的中间产品费用之间差额。GDP作为流量,仅度量某一个时期(例如一年内)新生产产品价值,不计算以前时期产值。生产阶段中间产品增加值种棉$15$15纺纱$20$5织布$30$10制衣$45$15销售$50$5最终产品价值:$50GDP=增加值=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第10页/共129页11/106
服装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值、中间产品价值、增加值生产者产品总产值中间产品价值增加值棉农籽棉(对服装而言属中间产品)100001000轧棉厂棉花(同上纱厂棉纱(同上)20001400600织布厂棉布(同上)28002000800印染厂花布(同上)380028001000服装厂服装(最终产品)500038001200∑160005000第11页/共129页12/106理解“价值增值”
从种棉到制衣增加50美元价值,若这$50产出包括:$30-工资$5-利息$10-租金$5-利润总计$50
即产出=要素收入GDP=总产出产出=新增价值新增价值=收入产出=收入=支出GNP计算方法:支出法收入法第12页/共129页13/106市场价值其中P是按当年的实际价格计算的,因此V=p×Q是当年市场价值。实际价格意味着价格中可能含有通货膨胀因素、也可能有通货紧缩因素。很多经济活动无法计入GDP。第13页/共129页14/106
GDP指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①没有反映大量生产性非市场交易活动;②没有反映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的代价;劳动力的条件、时间、生态的破坏、环境污染;③没有反映收入结构与分配;④产品质量的提高没反映;⑤地下经济的合法部分,为逃税而未统计入GDP中。第14页/共129页15/106如果不是市场交易活动,不计入GDP。自给自足的生产、慈善机构的活动、在家中做饭和打扫卫生的活动等等,都不计入GDP。一般转移支付、证券的买卖、旧货的交易等等,不计入GDP。第15页/共129页16/106书摘女人试图建立一个永恒的、连续的宇宙,而丈夫和孩子们则想超越她所创造的处境,因为这种处境对他们只是一种既定的环境。这就是她即使不愿意承认自己终身致力于的活动有可疑的性质,仍要强迫他们接受她的服务的原因:她从母亲和主妇变成了苛刻的继母和泼妇。Beauvoir第16页/共129页17/106女人在家里的工作并没有给她带来自主性;它对社会没有直接用途,既不能开拓未来,也不能生产产品。它只有在超越出自我的、超越自我的、在生产和活动中走向社会的生存者相联系时,才具有意义和尊严。第17页/共129页18/106她的工作远没有让她获得自由,而是让她依附于丈夫和孩子们。她通过他们证明自己生存的正当性,但她在他们生活中只是一个次要的中介。他首先是一个公民,一个生产者,其次才是丈夫;她则首先是一个妻子,而且往往只是一个妻子。第18页/共129页19/106家,变成了世界的中心,甚至成了它的唯一的现实;家是避难所、大后方、洞穴。她的家就是她的世俗命运,就是她的社会价值和她最真实自我的表现。第19页/共129页20/106女人总是用做家务来证实她的家是属于她自己的,向社会证明她是无可非议的,并且向自己提供可以有效地、令人满意地处理物质性东西的一种工作,一种活动。第20页/共129页21/106家务是一种不会战胜灰尘的永无休止的斗争。几乎没有什么工作能比永远重复的家务劳动更像西绪福斯所受的折磨了:干净的东西变脏,脏的东西又被搞干净,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家庭主妇在原地踏步中消耗自己:她没有任何进展,永远只是在维持现状。第21页/共129页22/106她与灰尘、污迹、泥垢和脏物作斗争时,她是在与罪恶作战,是在与撒旦搏斗。第22页/共129页23/106因所有的生命的产物都会带来垃圾而指责生命本身。她对活着的东西都抱怨、不满和怀有敌意:结果时常露出杀机。第23页/共129页24/106这个女人一天忙到晚,以致忘记了她自己的存在。事实上,有永远做不完的琐碎的家务活儿,女人疯狂地与周围的事物、与心不在焉而又精神空虚的自身做斗争。第24页/共129页25/106书摘色诺芬认为:作为家庭主妇,妻子是管理好家务方面的一个主要人物。——福柯家有里外之分,外面属于男人,里面是女人的专属之地;家是用来收集、积累和保存财富的地方。为家庭提供财富一般是男人的事,而如何花费这些财富,则完全靠女人来管理。第25页/共129页26/106对女人,“呆在家里要比在外面浪费时间好”。对男人,“呆在家里而不外出工作就不好了”。第26页/共129页27/106
二、GDP与GNP的比较
1.区别
GDP从地域角度划分的,考虑的是一国经济领土内经济产出总量;GNP从身份角度,统计利用一国国民(常住单位)拥有的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所提供的产出总量。都是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反映各国经济水平的综合程度最高的经济指标。第27页/共129页28/1062.核算GNP统计范围为该国“永久居民”即:住在该国的具有该国国籍的公民住在该国具有永久居住权的外国移民居住在海外的该国国籍公民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GDP统计范围为:住在该国的具有该国国籍的公民住在该国具有永久居住权的外国移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在本国境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第28页/共129页29/106本国居民在本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外国居民在本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本国居民在外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GDP国土GNP国民第29页/共129页30/1063.互算在两者之间,引入“国外要素净收入”(NFP),就可以使GDP与GNP互算。
GDP+国外要素净收入(NFP)=GNPGNP-国外要素净收入(NFP)=GDP国外要素净收入是指:本国生产要素在国外收入与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收入的差。(NFP=本国生产要素在外国收入-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收入)第30页/共129页31/106
GDP反映的是“总产值”,GNP反映的是“总收入”,两者通过与NFP联系能互算吗?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因为GDP与GNP是同质的变量,产值是可以转化为要素收入的,因为产值的本质就是要素的收入。
第31页/共129页32/1061.2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1.2.1用支出法核算GDP1.2.2用收入法核算GDP1.2.3名义GDP和实际GDP国民经济统计中把两个方法统计出来的结果相互验证,如果数据不统一,一般用支出法的结果调整另外两个结果。因为支出法的数据来源相对简单可靠。第32页/共129页33/106
补充:
生产法(增值法)
1、定义:
从生产角度出发,按物质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各个部门的增加值来计算GDP的方法。(从最终产品来计算GDP)第33页/共129页34/1062、计算步骤与公式
首先:计算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其次:从总产出中扣除相应部门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各部门的增加值。第三:汇总各个部门的增加值
GDP=∑(某部门总产出-该部门中间产品价值)
第34页/共129页35/106注意:第一、第二产业中各部门的增加值=总产值-中间产品价值第三产业中:商业、运输、金融等营利性部门,按纯收入计算增加值,政府、教育、卫生等非营利性部门,按员工工薪收入计算增加值。第35页/共129页36/106
3、生产法为什么不采用总产值来计算GDP
(1)因为总产值中含有中间产品价值,采用总产值会产生重复计算,影响结果正确性(2)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难以区分,难以计数,影响结果正确性
第36页/共129页37/1061.2.1用支出法核算GDP支出法(expenditureapproach)又称最终产品法(finalproductapproach)。基本原则是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采用产品支出法计算GDP时,统计对象主要包含以下项目第37页/共129页38/106支出法:GDP=C+I+G+(X-M)消费(consumption):即居民支出,一般占到GDP一半以上。投资(Investment)
固定投资(fixedinvestment):从投资主体分居民住房投资和企业固定投资,“固定”表示这类投资可以长期存在和使用。从量上分为重置投资(replacementinvestment)与净投资。存货投资(inventoryinvestment):它不代表产品和劳务实际支出,而是企业持有存货数量变化,即产量超过实际销售量的存货积累。政府购买(governmentpurchase):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净出口(netexports):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表示本国最终产品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其市场价值。第38页/共129页39/1061.消费Cconsumptionexpenditure:是指一定时期内消费者用于购买消费品方面的支出。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易耗品)服务(或劳务)△购买住宅支出不计入消费而是计入投资栏目。第39页/共129页40/1062.投资(Investment)投资I固定资产投资(assetsInvestment)机械设备厂房(非住宅类)、住宅类投资存货投资(inventoryInvestment)意愿存货投资非意愿存货投资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第40页/共129页41/106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实际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即购买实物资本用于扩大生产(而不是金融投资)。第41页/共129页42/106经济学家将“投资”(实际投资)定义为耐用资本品的生产。但是一般用法上,“投资”是指诸如购买茅台股票或者开个存款户头这类东西。经济学家将后者成为金融投资。例如:从保险柜了取出10万元购买股票,所发生的只是将一种形式的金融资产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金融资产。只有生产出有形的资本品时,经济学家才认为形成了投资。第42页/共129页43/106投资与净投资投资=净投资+折旧(或重置投资)I=NI+D(Depreciation)D=I-NI注意:设备不是中间产品,它们在生产中有损耗(折旧);如果是中间产品表示在生产中全部转化成另一种产品。第43页/共129页44/106投资与资本存量(投资额)投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新增加的资本存量当年底的资本存量=上年底的资本存量+当年的资本流量。第44页/共129页45/1063.政府支出中国政府支出占GDP的25%。是指各级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仅指购买商品与劳务,不包括转移支付(因没有购买产品或劳务来为生产或社会服务)转移支付是指政府以失业保险、失业救济、抚恤金、各种困难补助及国债利息等形式对个人(或灾区或企业)的一种支出。
第45页/共129页46/106(4)净出口(NX)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注意:中间交易与金融交易中的支出额也不能计入GDP(P/10)第46页/共129页47/106举例一个简化的农场经济;某农业国家生产了100万斤玉米,并且进口了7万斤玉米。其中87万斤用于消费(C),10万斤用于政府给养军队(G),6万斤以增加库存的形式用于国内投资(I)。此外,4万斤出口到国外,那么,这个农业国的GDP将如何构成?GDP=87(C)+10(G)+6(I)+(4-7)(NX)=100万斤第47页/共129页48/106支出法统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居民购买住宅不计入消费支出,而列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下的住房投资中。在计算GDP时,所有产品和劳务都按销售价格即购买者支付的价格计算的,其中自然包括了政府征收的营业税、货物税等间接税。公寓可以出租也可以自用,自用时理论上也是有房租可收。第48页/共129页49/1064.存货投资是指已经生产出来还未销售的产品的存量的增量。5.经济学中的投资是实际投资。如购买厂房设备等;但购买土地、房屋、股票、债券只不过是产权转移,并未使社会资产有任何的增加。6.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即折旧)7.政府的转移支付(如退休金、养老金等)和公债利息支付不计入GDP。第49页/共129页50/106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中国按支出法计算的GDP(单位:亿元)
年份
GDP
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
净出口
(其中)
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其中)
固定资本
存货增加
1980
4551.3
2976.1
2317.1
659.0
1590.0
1318.0
272.0
-14.8
1985
8792.1
5773.0
4589.0
1184.0
3386.0
2641.0
745.0
-366.9
1990
18319.5
11365.2
9113.2
2252.0
6444.0
4732.0
1712.0
510.3
1995
58510.5
33635.0
26944.5
6690.5
23877.0
20300.5
3576.5
998.5
1997
74894.2
43579.4
34854.6
8724.8
28457.6
25154.2
3303.4
2857.2
1999
82429.7
49684.6
39398.6
10286.0
30496.3
29475.5
1020.8
2248.8
第50页/共129页51/106练习练习1:如果原来领取最低生活补助的下岗工人重新就业,GDP会发生什么变化?第51页/共129页52/106GDP会增加。GDP衡量的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下岗工人没有创造任何商品和劳务,这些人原来领取的补助金属于政府的转移支付,按支出法计算GDP不应把政府的转移支付计入GDP;而现在下岗工人重新就业,创造了商品和劳务,领取的工资要作为要素收入计入GDP。第52页/共129页53/106练习2如果甲乙两国合并为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第53页/共129页54/106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为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的GDP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来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的GDP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的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零。第54页/共129页55/106如果这两国合并为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地区间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万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区是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GDP总和比原来增加了。第55页/共129页56/106练习3: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第56页/共129页57/106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的通过税收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组织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于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因为后者发生了实际的交换活动。第57页/共129页58/106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不是存量。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购买一辆用过的车,这辆车在生产年份就计算过了,不能重复计算。第58页/共129页59/106购买股票只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不能计入GDP。土地不是最终产品,它用于生产产品或劳务时,只有当产品或劳务的价值得到实现时,土地的价值才能得到补偿。这时如果计算土地的价值将会使价值重复计算。第59页/共129页60/1061.2.2用收入法核算GDP收入法(incomeapproach),又称要素支付法(factorpaymentapproach),即从要素收入(或企业生产成本)角度计算GDP。即把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即工资、利息、利润、租金以及间接税、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加总得到国民收入。第60页/共129页61/106包括: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非公司制企业主收入公司税前利润间接税与企业转移支付资本折旧即: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第61页/共129页62/106
工资中包括岗位津贴、加班费、奖金及收入中应缴纳的税款。净利息是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额。利息仅包括存款利息收入、企业债券利息收入,购买国债利息收入不计,因为它被视为政府转移支付。租金包括租赁收入,还包括专利和版权收入。第62页/共129页63/106非公司企业收入是指不受人雇用的独立生产者收入。如律师、小商店主收入。利润是指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给股东的股息或红利、暂时未分配的利润。间接税是消费者在购买物品和劳务时所支付的税收,它是政府的收入,但补贴是政府的支出,因而计算时应是净值,以免重复。第63页/共129页64/106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盈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折旧包括在支出法计算的投资中,因而收入法也应加上折旧,这主要是起平衡的作用,否则,支出法与收入法的计算就会不一样。如果不计算折旧,则是国内生产净值(netdomesticproductatmarketpricesNDP)。第64页/共129页65/106服装生产过程中的市场价值增加(单位:元)生产阶段产品收入中间成本增加值要素收入棉花棉纱棉布服装合计155102050-1520306515510205015203050115生产法看最终产品的价值(服装的价值):50元;收入法把要素收入列相加为:15+5+10+20=50元;增值法把中间产品的价值累加:15+5+10+20=50元。第65页/共129页66/106
三种方法从不同角度核算同一个GDP,其结果往往不一致,其中以支出法为基本方法,若用生产法或收入法核算结果与其有误差,则应通过误差调整项来调整,使他们核算结果与支出法核算结果一致。第66页/共129页67/106练习4: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800总投资800净投资300消费3000政府购买960政府预算盈余30试计算:(1)国民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第67页/共129页68/106解:(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
(2)从GNP=C+I+G+NX中可知,NX=GNP-C-I-G,因此净出口NX=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3)用BS代表政府预算赢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内生产净值中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D=NNP-T=4300-990=3310(亿美元)(5)个人储蓄S=yD-C=3310-3000=310(亿美元)第68页/共129页69/1065、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美元)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第69页/共129页70/106解:(1)用S代表储蓄,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C表示消费,则S=Yd-C=4100-3800=300(亿美元)(2)用I代表投资,用SpSg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为Sg=T-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本题中,Sg=BS=—200。Sr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则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去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I=Sp+Sg+Sr=300—200+100=200(亿美元)(3)从GDP=C+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G=4800-3000-800+100=1100(亿美元第70页/共129页71/106我国依据收入法统计GDP:(1)劳动者报酬:包括货币工资、实物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等三部分。(2)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费(因为从事生产活动使用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金、附加费和规费)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3)固定资产折旧:为了弥补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损耗而提取的价值。(4)营业盈余:经济活动增加值在扣除了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之后的余额,主要指企业的营业利润。第71页/共129页72/106第72页/共129页73/1061.2.3名义GDP和实际GDPGDP变动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数量变动;二是价格变动。名义GDP:用现期价格计算的物品和劳务价值实际GDP:用基期价格(如1980年价,1990年价)计算的物品和劳务价值实际GDP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它比名义GDP更能真实地反映经济与社会财富的变化。(P/12例)第73页/共129页74/106名义GDP和实际GDP1993年名义的GDP2003年名义的GDP2003年实际的GDP香蕉15万单位×1美元=15万美元20万单位×1.5美元=30万美元20万单位×1美元=20万美元上衣5万单位×40美元=200万美元6万单位×50美元=300万美元6万单位×40美元=240万美元合计215万美元330万美元260万美元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第74页/共129页75/106例⒉关于GDP的计算举例假设一个经济体中只生产三种产品:汽车、苹果和服装,2003年和2004年的产量和单位价格如表1-2:
关于计算名义GDP和实际GDP的例子(价格单位:元)产品数量价格数量价格汽车苹果服装20001401500240810002505100020020032004第75页/共129页76/106①2003年的名义GDP为:
1500×5+2×1000+40×200=17500(元)②2004年的名义GDP为:
2000×8+1×1000+40×250=27000(元)③若以2003年为基期,2004年的实际GDP为:
1500×8+2×1000+40×250=24000(元)④由此可见,2004年名义GDP的27000元中的6500元(24000-17500)是由产量变化引起的;3000(27000-24000)元是由价格变化引起的。⑤GDP缩减指数:Pt=实际GDPt名义GDPt=2400027000=1.125第76页/共129页77/106练习6、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所示,1998年1999年数量价格(美元)数量价格(美元)书本1001011010面包(条)20012001.5菜豆(千克)5000.54501试求:1998年的名义GDP;1999年的名义GDP;以1998年为基期,1998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以1999年为基期,1998和1999年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价格。”这句话对否?第77页/共129页78/106解:(1)1998年的GDP=1000+200+250=1450(美元)(2)1999年的GDP=1100+300+450=1850(美元)(3)1998年的实际GDP=1450(美元)1999年的实际GDP=1100+200+225=1525(美元)两年实际GDP的变化=1525/1450=105.1%(4)1998年的实际GDP=1000+300+500=1800(美元)1999年实际GDP=1850(美元)两年实际GDP的变化=1850/1800=102.8%第78页/共129页79/106(5)不对,因为GDP的变动由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一是物品和劳务的价格的变动,由于价格变动名义GDP并不反映实际产出的变动,将名义GDP折算为实际GDP,通过实际GDP的变化比较GDP的变化。基期的选择不同,计算出来的实际GDP就不一样,但是GDP的变化趋势应该不变的,所以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第79页/共129页80/106练习7、根据上题数据,用1998年作为基期,(1)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的折算指数(2)计算这段时期的通货膨胀率。解:(1)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850/1525=121.3%(2)通货膨胀率=(名义GDP-实际GDP)/实际GDP=(1850—1525)/1525=23.1%第80页/共129页81/106GDP指标的重要性
从生产角度看,GDP既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生产规模,又能反映该国产业结构。从使用角度看,既能够反映该国需求结构,又能反映该国需求规模。通过不变价格,GDP能计算经济增长率,反映一国经济增长情况;与人口结合,能计算人均GDP,可以反映一国贫富状况与人民生活水平。第81页/共129页82/106
GDP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了一国承担的国际义务和享受的优惠待遇。如联合国根据一国连续6年GDP与人均GDP决定其应交的会费;世界银行根据人均GDP来决定一国能享受的硬贷款、软贷款等优惠待遇。第82页/共129页83/106
中国GDP指标十大困惑与尴尬
改革开放后,我国GDP增长极为迅速,但也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有十大困惑与尴尬。
1、GDP是虚报了还是漏报了?
2、GDP是要短期增长还是要长期可持续增长?
3、是要资本密集型的还是要劳动密集型的GDP?
4、人均GDP是名义上的还是实际的?
5、农民工创造的GDP应计入农民工来源地还是输入地?第83页/共129页84/106
6、是财政投资输入型的还是社会投资内生型的GDP?
7、是外部资本形成的还是内部资本形成的GDP?
8、是GDP增长和人均GDP重要还是降低失业率重要?
第84页/共129页85/1069、人均GDP重要还是社会保障和家庭经济安全重要?10、是要一个人均GDP高的社会还是要一个生态环境优美、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人民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十大问题的思考提示人们不能单纯追求现行的GDP,应全面认识GDP。第85页/共129页86/106
地下经济问题
“地下经济”是指进行“账外工作”的经济活动,通常用现金支付,目的在于逃避政府检查与征税。
“地下经济”的危害:一是给GDP统计带来困难,使GDP指标偏小;二是因GDP不实而影响宏观政策制定;三是诱使低估就业水平;四是易滋生犯罪、丑恶现象等破坏社会安定事件;五是减少了国家收入。地下经济有多大?保守估计,在美国约占GDP的3%-4%,激进估计为4%-22%。第86页/共129页87/106EDP在行动
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针对传统GDP忽视环境因素的缺陷,设计了一个EDP(国内生产净值或称国内生态产出或称绿色国内生产净值)
EDP=GDP-生产资本折旧-环境投入该指标已引起世界各国重视,一些国家正在试图建立以EDP为中心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行以自然资源消耗量和对环境影响如何补偿为中心的绿色会计制度。第87页/共129页88/106
我国也对《基于环境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进行了论证,提出建立环境实物量核算、环境价值量核算、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核算、经济环境调整绿色GDP核算的具体核算框架,并将在北京、陕西、广东等地开展试行。第88页/共129页89/1061.3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指标
NDP(国内生产净值)NI(国民收入)PI(个人收入)DPI(个人可支配收入)第89页/共129页90/106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净值(netdomesticproducts:NDP):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国民生产净值(netnationalproducts:NNP):它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固定资产折旧。第90页/共129页91/106由于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的价值,而是以前创造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因而,从理论上讲,与GDP或GNP相比,NDP和NNP是更为可取的反映一定时期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总量指标。然而,由于折旧占GDP或GNP比例一般来说是相对稳定,用GDP(GNP)与NDP(NNP)在表示经济活动总量变动意义上差别不大,人们一般更为习惯采用GDP(GNP)概念。
折旧约为GNP的10%。第91页/共129页92/106国民收入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NI)。广义国民收入泛指GDP、GNP等经济活动总量。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指广义国民收入。狭义国民收入指一国一年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的总和。国民收入要加上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等才形成GDP。第92页/共129页93/106个人收入个人收入(personalincome:PI):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即国民收入中不包括公司利润等部分。PI=NI-公司利润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转移支付第93页/共129页94/106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disposableincome:PDI):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DPI(DI)=PI-个人所得税第94页/共129页95/106国民收入核算中总量间关系的总结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所创造的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领土上所创造的价值NDP=GDP-DNNP=GNP-DNI=NNP-T-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补助-误差或NI=工资+租金+利息+公司税前利润+非公司制收入PI=NI-(未分配的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障费)+转移支付(政府和企业)+个人利息和红利收入DPI=PI-个人税-非税支付第95页/共129页96/106五个总量指标的关系国民生产国民生产国民个人总值净值收入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折旧间接税净额
保险税等所得税
转移支付第96页/共129页97/106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的纠正
萨缪尔逊等人提出了一个衡量经济福利的指标——经济净福利(neteconomicwelfare,NEW)
NEW=GDP+闲暇价值+非市场活动价值-社会犯罪-环境破坏这仅仅是一种思路,至今没有一个完整的、可以实际运作的计算方法。第97页/共129页98/106一些宏观经济总量美国1961-1999年GNP的增长第98页/共129页99/106一些宏观经济总量第99页/共129页100/106一些宏观经济总量1996-2000中国分产业的GDP的增长第100页/共129页101/106
一些宏观经济总量东部中部西部合计单位57527.1426250.1913091.9889403.50万亿人民币中国2000年GDP的地区分布第101页/共129页102/106一些宏观经济总量低收入国家760以下中下收入国家761–3035中上收入国家3036–9361高收入国家9361以上世界银行1995年按人均GNP(美元)将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四类。第102页/共129页103/1061.4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1.4.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1.4.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1.4.3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第103页/共129页104/106宏观统计恒等式用支出法统计GDP包含消费(C)、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I)、政府支出(G)、净出口(NX或X-M)四项。即GDP≡总支出≡C+I+G+NX用收入法统计GDP包含工资收入、净利息、公司利润收入、所有收者入、租金收入、间接税-补贴、折旧,把这些可以看作是家庭、企业和政府的收入,从最终用途上可以把家庭和企业收入分为消费和储蓄(S)。这样,从收入角度GDP≡C+S+T+D,为了简化问题,一般把折旧舍去,则
GDP≡总收入≡C+S+T由此可得宏观统计恒等式:
C+I+T+NX≡GDP≡C+S+T第104页/共129页105/1061.4.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这个经济体系只有家庭和厂商两个部门,而且部门内部不发生交换活动的情况。其中:家庭是要素的供给者,商品的需要者。企业是要素的需要者,商品的供给者。二者通过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联系起来。要素成本=要素收入=消费支出=销售收入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家庭把全部收入用来购买商品,则家庭部门的总支出就可以衡量总产出。家庭的支出又等于总收入,则总产出也等总收入。第105页/共129页106/106两部门经济流程要素市场家庭部门厂商部门商品市场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商品和服务商品流货币流要素收入要素成本消费支出销售收入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第106页/共129页107/106两部门经济流程—漏出与注入漏出(leakage):两部门经济中,实际上家庭不一定把全部要素收入用于消费支出,会多少有一部分用于储蓄,即漏出。从而使商品市场上一部分商品销售不出去。注入(injection):在家庭有漏出的情况下,就需要建立资本市场,使储蓄转化为投资,注入相应的销售收入。只要厂商的投资等于家庭的储蓄,注入等于漏出,整个国民经济仍然可以达到平衡。第107页/共129页108/106两部门经济流程—漏出与注入要素市场家庭部门厂商部门商品市场劳动、土地、资本、企业界才能商品和服务商品流货币流要素收入要素成本消费支出销售收入资本市场储蓄证券投资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漏出注入第108页/共129页109/106两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两部门经济的恒等式:I≡S只有消费者和企业,没有政府也就没有企业间接税。同时,为使问题简化,不考虑折旧。在两部门条件下:国民收入作为家庭收入的角度看,被分解为消费和储蓄
NI=C+S国民收入作为企业最终产品角度看,被用于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总支出(Aggregateexpenditure)
AE=C+I从经济统计的角度看:NI=AE=Y
因此I≡S
从国民收入会计角度看,事后的S和I总量相等的。第109页/共129页110/1061.4.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现代经济中,政府部门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三部门经济就是把政府部门的经济行为加入进来。政府部门的主要经济行为有:货币流流入方面:家庭和厂商部门货币流以税收(直接税、间接税)的形式流入政府;资本市场货币流以公债的形式从流入政府。货币流流出方面:政府购买厂商商品支出、向家庭转移支付、向资本市场发行货币。最终仍然会保持宏观经济的均衡。第110页/共129页111/106直接税是指其负担不能转嫁的税,包括根据收入和财产征收的税,如个人收入所得税、公司所得税、财产税和财产转移税等间接税是指其税负可能转嫁的税,包括与商品的交易相联系的税收,如消费税、货物税、关税等。政府的转移支付(TransferPayments)包括经济萧条年份的失业救济金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对盲人退伍军人和其他人的补助金以及政府支付的公债利息第111页/共129页112/106三部门经济流程图—漏出与注入要素市场家庭部门厂商部门商品市场商品流货币流资本市场储蓄证券投资政府部门要素收入要素成本消费支出销售收入直接税间接税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公债发行货币发行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第112页/共129页113/106三部门经济中的漏出和注入:第一:漏出---居民储蓄;注入---企业投资第二:漏出---政府税收;注入---政府支出第113页/共129页114/106三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从支出角度看,总收入包括居民消费、企业投资和政府支出:Y=C+I+G从收入角度看,总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居民先要纳税,又会得到政府转移支付:Y=C+S+T三部门经济的恒等式:I+G≡S+T
即:I≡S+(T-G)其中:政府收入为T=T0
–Tr
净税收=税收–
转移支付政府支出为G(购买)第114页/共129页115/1061.4.3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四部门经济中把国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纳入进来,国外的经济影响主要有:家庭进口厂商与国外的商品往来于资本往来政府直接进口国外商品以及对进口征收关税第115页/共129页116/106四部门经济流程图—漏出与注入要素市场家庭部门厂商部门商品市场商品流货币流资本市场储蓄证券投资政府部门要素收入要素成本消费支出销售收入直接税间接税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公债发行货币发行国际市场居民进口进出口资本往来政府进口关税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第116页/共129页117/106四部门经济中的漏出和注入:第一对:漏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重点名校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数学试卷含解析
- 小学学生评价与反馈措施
- 2025学年第一学期部编版一年级艺术节活动计划
- 企业职工交通安全培训工作计划
- 非营利组织治理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
- 部门安全用电培训
- 热带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及养护措施
- 湖北省黄冈市十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政治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四校2024-2025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内外妇儿疾病护理
- 小型设备购买协议书
- 第五版-FMEA培训教材-新版
- NB-T32036-2017光伏发电工程达标投产验收规程
-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
- PE袋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聚乙烯塑胶袋)
-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
- 七人学生小品《如此课堂》剧本台词手稿
- 高等数学上册ppt课件完整版
- 电力建设热工热控作业指导书
- 甲醇及制氢装置预试车方案
- 分子的立体构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