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明理学的资料第1页/共46页宋明理学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五子成熟:南宋朱熹发展:陆王心学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知识·梳理第2页/共46页宋明以前,儒家思想发展演变:形成,受冷落打击——“焚书坑儒”改造,独尊(制度化)春战:秦始皇:汉武帝:魏晋:受道、佛教冲击,削弱宋代:吸收道、佛教,产生“理学”第3页/共46页东汉25魏晋南北朝220589隋唐907五代十国960佛、道挑战应战
儒学第4页/共46页一、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1、儒学的困境: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1)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道教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学……《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信仰危机)第5页/共46页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中国。
缘起缘灭、因果业报、生死轮回、(河南洛阳)白马寺(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道教:东汉末年兴起。
讲究修炼、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第6页/共46页另类皇帝梁武帝南朝梁开国君主,自幼饱读儒家经书。一度信奉道教,对阴阳、五行、星算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随着他“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他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缩影第7页/共46页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在从魏至隋的三百余年间,共有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儒学无法解决当时王朝更替、社会动荡的现实问题,人们普遍重利轻义,和儒家倡导的伦理纲常、礼乐仁义大相径庭,出现道德危机。后晋的一个节度使说:
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尔。第8页/共46页一、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1、儒学的困境: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1)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道教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学……(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尊道、礼佛、崇儒2、唐宋儒学大师展开儒学复兴运动。(1)先声——韩愈首先提出复兴儒学。李翱(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第9页/共46页3.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1)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3)长期以来,儒、佛、道三教的争论和融合奠定了思想基础。(2)宋代,经济发展,科技文化进步。第10页/共46页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A第11页/共46页(2015全国卷I)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C第12页/共46页
哲学
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理学,又称“道学”。指从宋代至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体系,吸收了道家和佛家部分思想。理学是儒学理论化、哲学化的标志。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认识论通俗地说就是关于认识方法,因素,结果等等的系统理论
本体论问题是指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本源)第13页/共46页主要思考三个问题:1、什么是理?(本体论)2、理在什么地方?(认识论)3、如何得到理?(方法论)第14页/共46页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1、理学的开创者——“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2、什么是理学?划出P14第一段最后一句话思想来源:儒学思想(基础)+佛教思想+道教思想(三教合一)3、理学的特点:
①以“理”(或“天理”)为核心;
②理学是儒学、道教、佛教三家融合的产物。4、北宋:张载唯物思想:宇宙本原是气;气理论(先有气后有理)。第15页/共46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第16页/共46页漫画《一团和气图》乍一看好似一位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而细观之弥勒佛左耳处有一道冠老者,右耳处有一方巾儒士,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这一思潮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B.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C.“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D.糅合了法家、道家及阴阳家的思想B第17页/共46页隋唐时期,宗教文化政策一直是朝野上下争论不休的政治问题之一。但总的来说,隋唐帝王对儒、道、佛三教采取兼收并蓄、严密控制的政策。这说明(
)A.宗教已经成为国家意识形态B.隋唐时期思想文化的多元化C.帝王力图借助三教巩固统治D.宗教信徒众多影响社会安定C第18页/共46页5、北宋:“二程”(程颢、程颐)(1)思想:①本体论:(核心)天理是万物的本原。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③方法论:通过“格物致知”来获得“理”。客观唯心主义格物致知:通过外界事物的深入细致的探究,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天理: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第19页/共46页北宋五子主要成就地位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张载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仁者就是“孔颜之乐”。理学的开创者
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
从而使理学获得了理论的典型形态。第20页/共46页三、朱熹与理学的成熟1.代表人物: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第21页/共46页三、朱熹与理学的成熟1.代表人物:2.理论来源:3.主张和成就:(1)理气关系论(哲学思想):(2)理学的修养论
(个人修养):朱熹(理学集大成者)二程+张载先有理后有气,理气浑然一体强调“慎思明辨,格物致知”强调“仁”(社会责任心)(3)社会政治理论:依据—“道统论”、核心—“正君心”伦理观: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通过这一方法,达到天下大治,重建儒学信仰。(4)经典著作: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
《四书章句集注》人民版独有:修养论;社会政治理论。客观唯心主义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不在求科学之真。本体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第22页/共46页三、朱熹与理学的成熟
4、评价(P15第五段)①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束缚思想。②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有利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③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④传播海外,形成“朱子学派”。第23页/共46页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材料二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据材料一、二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万物本源是“理”“理”就是“三纲五常”“格物致知”第24页/共46页材料三“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朱熹据材料三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第25页/共46页程朱理学的本体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程朱理学的方法论:通过“格物致知”来获得“理”。程朱理学的道德观:“理”在人类社会中表现为儒家伦理道德(三纲五常),要求存天理,灭人欲。程朱理学的终极目标:成“仁”成圣(正君心、强国)理的本质: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小结:(仁者注重孔颜之乐,仁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成为仁者是儒家学者的终极追求。)何为“孔颜之乐”?指不注重物质享受,只追求精神的自由和满足。三纲五常第26页/共46页“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格物致知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D.致良知A第27页/共46页鹅湖之会·朱陆之辩(1175年)朱熹陆九渊学问需求易简功夫,从本心上着力,不用耗费精力在前人的注疏里探求精微。为学应格物致知,循序渐进,广泛阅读古圣先贤的经典。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第28页/共46页
看材料,归纳思想:
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而已。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十六第29页/共46页四、陆王心学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发明本心心即理第30页/共46页王阳明龙场悟道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致良知★知行合一良知是人心中的天理,是人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加强道德修养,去私欲而恢复良知本性。第31页/共46页四、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南宋:陆九渊明朝中期:王阳明(王守仁)◆世界观:“心”是万物的本原
“心”即“理”。◆方法论:反省内心即可得天理。①世界观: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理”。②
方法论:“致良知”“知行合一”吸收佛教禅宗的思想心学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把客观唯心主义发展为主观唯心主义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心学地位: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儒学信仰的平民化)第32页/共46页“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此观点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是A.“致良知”B.“格物致知”C.“存天理,灭人欲”
D.“养浩然之气’A第33页/共46页朱熹: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陆九渊:让弟子们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著名作家曹聚仁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如果敌机来了,该怎么办?第34页/共46页“格物致知”(学习、实践)“致良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第35页/共46页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境界论
功能论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天理是世界万物本原,先理后物,理在物中心是世界万物本原,心外无物,理在心中格物致知,向外求真致良知,内省去欲存天理,灭人欲存心去欲,知行合一成贤成圣(得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承担社会责任)同:什么是理异:理在什么地方,如何得到理。第36页/共46页朱熹说:“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可以佐证二人都主张(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B第37页/共46页如何认识宋明理学的影响?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张载
(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朱熹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重视道德第38页/共46页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注重人生价值、气节、“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北宋·程颐
反对妇女改嫁“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压抑、扼杀人性。第39页/共46页五、评价宋明理学
儒家强调入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个人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积极影响:重视道德教化,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自立自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格的庄严,有利塑造中华民族性格。3、消极影响: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1、实质: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城市供用热力合同(GF-1999-0503)补充条款书
- 2025年房地产买卖合同范本
- 2025年城市智慧教育合作合同协议
- 2025年物业设施修缮维修合同
- 贵州省贵阳市七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一)英语试卷(含答案)
- 物业智能工单自动分配与跟踪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物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知识产权战略咨询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精油DIY工作坊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基于时空特征挖掘的光伏功率超短期预测
- 2025年深圳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32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合肥市蜀山区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笔试试卷【答案】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 依法全面治国课件
- 学前儿童扭伤课件
- 2025年全国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新闻采编实务)综合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硬脆性陶瓷材料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四川成都市简州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才招聘2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可持续城市更新项目100平方公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安保集团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